首页 闽西客家宗族研究——以上杭丘氏宗族为例 高昌洙

闽西客家宗族研究——以上杭丘氏宗族为例 高昌洙

举报
开通vip

闽西客家宗族研究——以上杭丘氏宗族为例 高昌洙 厦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闽西客家宗族研究——以上杭丘氏宗族为例 姓名:高昌洙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民族学 指导教师:蓝达居 20060801 内容摘要 本文以闽西上杭丘姓为考察对象,通过对丘姓宗族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展现 丘姓宗族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层面。过去学界对于宗族的考察局限于其政治 和文化的功能,尤其注重对于宗族族产、族谱、祠堂三位一体的研究。本文试图 脱离这一传统框架,力图剖析出宗族最基本的结构及其文化的功能。 在前言部分,我介绍了我的研究缘起及研究的过程。 第一章...

闽西客家宗族研究——以上杭丘氏宗族为例 高昌洙
厦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闽西客家宗族研究——以上杭丘氏宗族为例 姓名:高昌洙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民族学 指导教师:蓝达居 20060801 内容摘要 本文以闽西上杭丘姓为考察对象,通过对丘姓宗族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展现 丘姓宗族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层面。过去学界对于宗族的考察局限于其政治 和文化的功能,尤其注重对于宗族族产、族谱、祠堂三位一体的研究。本文试图 脱离这一传统框架,力图剖析出宗族最基本的结构及其文化的功能。 在前言部分,我介绍了我的研究缘起及研究的过程。 第一章有关理论的探讨和本文研究框架。对于传统学界对于宗族的研究进行 反思,并说明本研究中有关宗族的定义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有关上杭丘姓居住地概况。介绍了丘姓居住地上杭的一些基本情况。 第三章上杭丘姓的历史源流及其发展过程。介绍了丘姓的基本情况,并以丘 姓大宗祠作为考察对象,分析其背后的宗族结构。 第四章红色时期的宗族组织。考察红色革命特殊时期的丘姓宗族,分析特殊 状况下宗族的发展。 第五章现代背景下的宗族一一种新型的宗族组织。分析了现代化背景下宗族 发展的一些特点。 第六章现代的族谱书写。通过和传统的族谱进行比较,得出了现代族潜的一 些新特点,分析族谱变化的成因。 结语部分,对于全文的观点进行最后的总结,并提出自己对于宗族结构的认 识。 关键词:宗族;宗族结构;祖先认同 Abstract ThisthesisfocusesontheQiuFamilyinShanghangcounty,locatedinthewestof Fujianprovince,andatthesametimestrivestoillustratethedifferentlivingstandards duringthedifferenttimesorhistoricalepochsthroughthemethodologyofhistorical anthropology.Upuntilrecently,thetraditionalstudyandresearchinlineageswere limitedtotheusualarenasofpoliticsandculture,especiallyasseeninthefamilial property,thepedigreeorgenealogicaltable,andtheancestraltempleofthelineages. 111thisthesis.thewritertriestocastoffthistradifionalframeworkandtoanalyzethe structureofthecentralfamiliallineageanditsculturalfimction. Inthepreface,thethesisin仃oducesboththewriter’sphilosophicoutlookandhis methodology. InChapter1,theauthorintroducessomerelatedtheories,astudyframeanda reconsiderationoflineagestudybytraditionalacademicapproaches.Italsoexplains somerelateddefmitionsoflineagesanditsresearchframe. Chapter2surveysthegeneralsituationofthefamilialdomain--Shanghang county,wheretheQiuFamilyhasbeenliving. Chapter3focusesonthehistoryoftheQiuFamilyanditsdevelopmentovertime. ItalsointroducesthebasiccircumstanceoftheQiuFamily,investigatingtheancestral templeoftheQiuandanalyzingthedeeplineagestructureoftheQiuFamily. Chapter4reviewstheorganizationandprogressoftheQiuFamilyduring“the RedPeriod”(1929—1935),inordertoanalyzethedevelopmentoftheQiuFamilyin thatuniquebackground. Chapter5discussesthenewtypeofthelineageagainstthemodembackground. Itanalyzestheneworganizationalcharactersofthefamily’sdevelopmentinthepast century. InChapter6,thewritercomparesthewritingmodesoftraditionalandmodem pedigreesandgenealogicaltables,whichshowsthenewcharacteristicsofthemodem pedigreeandalsoanalyzesthevariousandfluctuatingcausesforthem. Inconclusion,thewritersummarizesallhisKoreanviewpointsandassertshis thoughtsonthestructureofthelineages. Keywords:lineage;lineagestructure;ancestralidentification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 和责任。 声明人。㈣:高马洙 >一。苦年7R鼍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 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 质版和电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 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 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1/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4”) 作者签名高昌沫 导师签名:篮望生后 日期:N·辞7月7H 日期:触6年7月7日 前言 前言 客家,对于我,一个韩国人来说,是如此陌生与神秘。从来到中国南方学习 开始,这个词语就不断进入我的耳朵罩。我曾听说这是一个悲情的族群,这和历 史沧桑的高丽民族是那么的相似,因此我和客家似乎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当我 第一次了解到客家的时候,我脑海中曾经将其和韩国的“深毕”族群进行比较。 “深毕”在韩国是一个由落魄知识分子组成的族群,他们忠义、贫寒,却又固守 韩国的传统文化。后来我又渐渐发现,“深毕”和客家又有那么多的不同。当我 在客家旅行的时候,我曾发现客家语和韩语有许多单词发音是相似的,例如学校, 客家语发音成“学堂”(huotang),韩语发音也是“学堂”(hakdang)。这种种机 缘巧合似乎在冥冥之中就注定了我应该去了解研究客家。 在完成了硕士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的学习任务之后,我终于有机会第一次去闽西客家地 区,去了新罗、永定、武平等地。此行得到了厦门大学历史学教授孔永松老先生 的帮忙。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是他为我写了很多介绍信,方便我接触和认识当 地的相关人士。孔先生的帮助让我十分感动,他对于我的帮助不仅仅限于此一方 面,更多的帮助来自于后来的我对于他的作品研读的感悟。首次去客家地区的时 候,看到的景观是使我忍不住想起来韩国江原道的山区那边,一座座山连起来, 能看到是都是山。这次旅行,我认识了许多人,例如龙岩市委宣传部的吴福文先 生,他也是一个对客家相当有研究的人。通过和他们的交谈,我了解了许多客家 精英人士对于客家的理解,这和我在书本上了解的客家是不一样的。2004年冬, 我有幸参加了在龙岩市举行的一次客家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真是群贤毕至。在 会上我聆听了许多客家研究学者的发言,深受启发。从此以后,我多次赴闽西客 家地区从事田野调研。客家吸引我的,也不再是我原始的对于客家的好奇,而是 客家学的博大精深与纷繁复杂。 我来到厦门大学学习人类学,面l临三个困难:一是对于初学者接触人类学 专业的困难;二是一个只有学习汉语基础五年的人使用汉语来学习与研究的困 难;三是一个外国人来研究中国文化的困难。虽然人类学本身就是从研究异文化 而发展起来,但是研究异文化,了解异文化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又谈何容易!尽 闽西客家宗族研究 管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有这么多的相近之处!因此,选择尽可能和我本文化相近 的因素来研究应是明智之举。最初,由于我对中国宗教感兴趣,我想选择客家基 督教来研究,后来基于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我知道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研究基督教 存在种种困难和不便之处,于是选择了放弃这一课题。 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入,我选择了客家宗族作为我的研究目标。对于我而言, 这样的选择有着许多优势:首先是韩国也有强大的宗族文化。,这对于我理解中 国的宗族文化是很有帮助的。其次,中国有关宗族的研究文献相当丰富。在厦门 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和历史系,也有一大批相当出色的宗族研究专家,依靠他们的 荫庇,我能减少很多初学者的麻烦。最后,福建有丰富的宗族文化资源,“福建 的家族组织比其它地区相对发达,又通过移民扎根于台湾社会和东南亚华人社会 中,是窥探明清家族史演变过程的一个比较理想的窗口”。,在福建从事宗族研 究,有很多田野调查地点可以供我选择。 宗族在中国作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却引起许多人的思考:是什么 力量让这样一群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它的过去和现在是什么样子,它的未来 会走向何方?客家的宗族和其他的汉族宗族有什么不同呢?由于我的导师关系, 我选择了客家的上杭县作为我田野调查的地点。在上杭,丘姓和郭姓都是当地的 大姓,有“郭半坊,丘半街”之称。大姓宗族更能展现宗族文化的多样性,其族 谱等文献资料更为全面,这是我最初的想法,于是我选择了丘姓作为研究。 很快,我就陷入了一个悖论:大姓宗族固然能展现宗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但是他的历史宏大性与层面的多样性却又不是我能自如驾驭的。怎么办?为了平 衡这样一个两难,在我的文章里,我把上杭丘姓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分析 宗族的上层建筑的运作,以此为背景,我又通过丘姓的某一支来展现丘姓具体的 社会生活。我想展现的是丘姓如何从一个始祖,发展成为一个大家庭,再从大家 庭发展成为宗族。,进而成为一个姓氏联合体这样一个“社会过程”。我认为上杭 丘姓发展到后期,人口数以万计,地域分布辽阔,虽然仍可以用宗族的定义,但 是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宗族生活,应该是一个以姓氏为符号的地域组织、一个姓氏 联合体或是超宗族组织,我把它称作宗亲组织。至于从宗族跨越到姓氏联合体宗 。有关韩国宗族的情况可参考常建华《朝鲜族谱新论》【J】,《当代韩国》2004年夏季号。 o杨国桢《序》,为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M)而作,湖南教育m版社.1992年。 o邦振满认为,宗族组织是从大家庭演变而来的,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M),第40.41 页。 前吉 亲组织的过程,我们将在本文其它章节谈到。 调查中,我的外国人身份在当地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当地的人们对于我从 事的研究充满好奇和疑惑:调查这些有什么用呢?一些地方性精英对我更是充满 戒心。例如,在丘坊问到有关解放前的械斗,最初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回答是: 我们这里的人们善良淳朴,一般不会去打架——事实上解放前他们和当地的傅姓 有过严重的矛盾。当问到一些宗族的祭祀活动时,他们同样不愿意正面回答:“这 些都是一些少数愚昧群众的无知,现在已经没有这些封建迷信活动了”。总之, 在他们的思维中,宗族是一种封建残余,他们不大愿意让外国人了解这些方面。 而不懂得客家话的我又无法绕过他们直接接触民间的生活。随着调查的逐渐深 入,他们慢慢接受了我,理解了我从事研究的意义。有许多老人愿意把他们知道 的事情告诉我,甚至一些老人也会为了一些事情而彼此发生“争吵”,抢着告诉 我某人的回答是错了,而他自己的记忆才是正确的。我很感激这些帮助过我的人, 给予我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虽然我们只是萍水相逢。他 们促使我用最认真的态度去研究丘姓宗族。 我的汉语水平有限,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只是刚刚认识。对于我的调 查研究,以我的汉语水平去阅读史料、族谱实在是勉为我难,更何况要我以汉语 来撰写这篇论文。所以我尽量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以一个异文化的感受者, 将我所看所思,在此呈现于大家。 闽西客家宗族研究 第一章有关理论的探讨和本文研究框架 关于宗族学术史研究,曾经有许多人做过梳理,资料更是汗牛充栋、浩如烟 海。所以我无意去赘述宗族学术史的研究,只想以我的观点和本文所涉及的研究 内容去思考前人的研究。 在我的叙述前,我必须先说明我对于宗族的理解,也就是我的宗族定义:宗 族是一个血缘(或是拟血缘)继嗣群体,他们以祖先(可以是真实也可以是虚拟 的)作为符号连接在一起。我认为宗族所包括的内涵只有这些,所有的其它内容 只是它的外延,只是它在不同时期的表象。宗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象,如族 谱、祠堂、族产、祭祀等不同的物质和行为表象。但是没有这些,宗族依然存在, 人们依然无法逃离以血缘作为纽带的群体。我亦不赞成关于宗族是宋代以后的产 物之观点‘D,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很难理解汉唐以前的人们的生活。从宗族的结 构和时空背景去分析,唯一不变的结构是其连接人群的符号——共同的祖先认 同。 宗族(1ineage)在英文中即为血缘的意思。如果说宗族是一个血缘群体,那 么宗族应该在任何人类的群体中都是存在的。,那么如何解释中国宗族所拥有的 特点?在摩尔根所解释的氏族组织中,我们可以看到氏族是以图腾为符号的地域 组织;而氏族进一步发展成的胞族则是有血亲关系的、单系继承的集团,或者非 直系血缘以及血缘较远的、但有着共同遵循的礼仪和亲属惯例(如内部禁止通婚) 的氏族群。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这种发展结构是西方社会的家族群体发 展模式,由于缺乏明确的血缘符号,群体很难发展成以血缘为符号的群体组织。 中国的文化从一开始就推崇祖先崇拜,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灵魂,人死后灵魂还 继续存在,甚至会比人活着时具有更高的本领,或造福于人,或给人带来灾难。因此, 先人的灵魂成了他们怀念与祈求的对象.并用各种形式对祖先进行祭奠。虽然对 于祖先的追溯程度有所不同,例如有人认为客家人比闽南人更重视远祖的崇敬, 但没有证据表明情况是如此。一般而言,开基祖是和他们最接近的祖先。和丌基 。陈支平认为宗族制度是宋特别是明朝以后发展起来的,但是他没有说明在这以前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陈支平《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M】t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91年。 。摩尔根的在《古代社会》一章中就有揭示在远古人群中已经有血缘群体的存在了。摩尔根著。杨东莼、马 雍、马巨译,《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87年。 4 第一章有关理论的探讨和本文研究框架 祖相隔的年代越大,所能连接的人群就越多。学者指出,氏族的血缘是虚构的, 可任意扩充,而中国宗族的血缘是真实的,无法自由的选择,从这可以区分氏族 和宗族。。但这只是大体而言,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的、确定的血缘关系 是不存在的,宗族的发展中有许多父系以外的血缘来进行补充。如果从对于祖先 的崇拜来说,中国人就是一个大宗族,他们崇拜炎黄,并认为是他们的子孙,这 是中国传统宗族文化对于其现代国族国家的构建影响并和世界很多国家不同的 地方。 从宗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教育、军事等来考察功能@,只能是断代的考 察,因为并不是每个时代的每个宗族都存在这些功能,如果我们带着这些框架去 研究宗族,会存在许多困惑。 弗里得曼对于中国宗族的研究应是外国人对于中国宗族研究的开始。他的 《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至今被奉为圭镍。他的研究通过功能主义的理论来考 察宗族的经济生活。他的研究有时候过于强调功能而变得机械。例如他关于“散 居宗族”和“高级宗族”的概念。。他认为散居宗族,就是村落宗族与迁居其他 乡的共同体(10calcommunities)的同一祖先的子孙后代所形成的宗族联结,“散居 宗族”的核心就是村落宗族。高级宗族”是若干个“村落宗族”组成。“高级宗 族”“建立在共同祖先基础之上”,有祠堂或其他公产。事实上中国有关于村的概 念是晚期才形成的概念,许多空白的地方经过人们聚集而居而形成了一定地域的 村庄,人们根据该地所住的姓氏来命名该地,如客家地区常有地名叫“赖屋”、 “曾寨”等,我所调查的丘姓也是如此,如“丘坊”。换而言之,有了这些姓氏 宗族的移民生活后,该地才被称作村,后来行政村的建制也往往采用文化意义上 的村。村也可大可小,大都和该地姓氏宗族在历史上活动范围相重叠,这也是我 们看到中国东南往往是单姓村的原因,因为一个地带住着两个异姓宗族的话,人 们往往把它分成两个村。因此村的概念是很难界定的,“散居宗族”和“高级宗 族”的定义根据村内或村落联合加上祠堂公产来界定缺乏可依据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考察一 个宗族,应从该地的开基祖以下的支派的范围内来考察。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弗 。华琛《中国家族的弭研究:历史研究中的人类学观点》【J1,《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 。林耀华认为宗族有以,I:的功能。林耀华《从人类学的观点考察中国宗族乡村》【J】《社会学界》第9期, 1936年。 。莫里斯.弗里得曼《中国东南宗族组织》[M】,刘晓春译,王铭铭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弗旱德曼《中国宗族与社会:祸建和广东》【M】第20一21页,转引林济《弗旱德曼模式‘j中国宗族社会史 研究》【J1,《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2期。 闽西客家宗族研究 里德曼所认为的“散居宗族”也有祠堂和公产。。 因此,我赞成在宗族研究中,重视宗族的文化意义。在人们的生活中,血缘 组织必定是最优先的选择。黄树民认为,宗族组织是中国家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 分,是历史上沿习下来的一种习俗。。宗族是中国文化价值的传承,是人们文化 生活的选择。 宗族当然不是近代才发生的事情,但是限于资料,人们往往是更多考察近代 的宗族。我对于丘姓的考察也是如此。在我的研究中,我主要想通过对于丘姓的 分析来说明,宗族虽然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但有一个结构依然不变,那就是 共同祖先符号下人们始终不变的血缘认同,这也是我个人以为中国的宗族为什么 会千百年来一直聚集而居却始终不散的一个重要原因。 o报据卜杭的丘姓族谱所记载的祠堂和家庙,该姓的祠堂遍布每一个有丘姓居住的地域。 。黄树民《从早期火甲地区的开拓看台湾汉人组织的发展》【A】,《中国的民族、社会、文化》【Cl,台北食 货出版利。,1981年。 第二章有关上杭丘姓居住地概况 第二章有关上杭丘姓居住地概况 在进入丘姓宗族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上杭概况及上杭丘姓的居住状况做一 番了解,这亦是丘姓宗族生活的大背景,也是民族志写作必需的步骤。 一、上杭县 上杭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6度16分至116度57分,北纬24度 46分至25度28分。东接龙岩,西连武北,北倚长汀,东北毗连城,东南邻永 定,西南和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接壤。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78公里,总面 积2848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占79.9%,耕地占8.9%,水面及其他占11.2 %,大致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属高丘低山类型,以 高丘为主的地貌,千米以上山峰有113座。步云乡桂和村的狗子脑海拔181l米, 为闽西南最高峰、地势最低处为稔阳乡黄屋背,海拔仅140米。境内以汀江水系 为主。汀江是福建省四大河流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省际河流,自北向南贯穿全 县,民国以前为闽赣水运交通的枢纽。上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温热 湿润,年平均气温16~20.3度,无霜期298.2天,年降水量一般在1520~2130 毫米,日照1929.3小时,八级以上大(台)风约24天,部分地区农作物一年三 熟。上杭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素有山歌之乡、书画之乡、木偶之乡、 建筑之乡的美称。县辖9镇13乡(其中2个畲族乡)、342个村(居)委会(其中 少数民族区38个),总人口48.1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万人)。 二、太拔乡 太拔乡是上杭邱氏的开基地,丘姓始祖三五郎从宁化石壁邱家坊迁徙至上杭 胜运太拔城前坝。太拔乡地处上杭县东南部。东接永定县虎岗乡,南邻永定合溪 乡,西接蓝溪镇,北与茶地、溪口连接。距县城上杭33公里、龙岩60公罩。太 拔乡现辖16个行政区,95个自然村,人口18936人,其中成年劳动力9500多 人。有2个少数民族村(畲族)。全乡面积140平方公里,境内群山环抱,丘陵 闽西客家宗族研究 起伏,有5个村属高寒地区,海拔最高村庄鲜水坑900米,最低村庄朱良寨205 米。全乡有耕地面积2万亩,占8.9%,山林面积15万亩,占79.9%,属典型的 “八山一水一分田”山乡区。太拔乡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农副产 品资源丰富。 三、临江镇 上杭丘氏的大宗祠位于临江镇解放路。从历史沿革来看,临江镇有行政区始 于宋乾道年间(1168年),县址从钟寮场迁此有800多年,当时称郭坊。明、清 改称在城里。民国时改称第一区、附城区、城关公社、城关镇,1986年改为林 镇;从地理位置来看,临江镇位于东经116.24度,北纬25.03度,是全县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及中国上杭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坐在地;从自然环境来看,临 江镇地处汀江中游,“三褶回澜”中段北侧的河谷盆地。三面环水。属亚热带季 风气候,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年平均气温19.9度,年降水量一般为1520~2130 毫米;从人口民族来看,2002年底临江镇总户数12100户,总人口37440人, 一汉族为主,有畲族9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3364人,操客家方言;从经济 状况来看,2002年粮食播种面积754亩,粮食总产量298吨,城镇居民人均纯 收入达1556元,预算内财政收入达3421万元,全镇拥有非公有制企业33家, 个体工商户2073户,从业人数达6534人;从文化状况来看,临江镇现有小学2 所(未包括县属小学1所)、幼儿园2所(未包括县属幼儿园1所及私立幼儿园), 在校学生2500多人,任教教师13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镇文化娱 乐场所50多处,老人活动中心7处。群众文化生活有文化创作、汉剧、木偶戏、 灯谜、舞狮、舞龙、船灯、摄影、琴棋书画、戏剧弹唱等,城区医院3所。以上 参阅附录三。 第三章上杭丘姓的历史源流及其成长 第三章上杭丘姓的历史源流及其成长 民国版《上杭县志》卷八《氏族志》记载丘姓:宋,始祖三五郎自宁化石壁 村迁杭,为本邑第一著姓⋯⋯三五郎迁上杭,十子分为十房。明都给事中弘、 清进士颖皆伯四郎房。明御史南雄知府道隆、其弟道明任应天府治中、道充任滦 州同知及大乾乡等处皆伯十郎房。其分居来苏、南坑、曹田、湖梓里、将军桥、 茜洋等处,皆伯七郎房。丘坊崇头、塔里、文都乡,坪畲、通贤等处皆伯九郎房。 全县丘氏皆祖三五郎公。徙居粤赣黔桂湘浙者众。。有趣的是民国版县志的作者 恰是上杭丘姓有名的才子丘复@,从他对于家族描写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 充满自豪的笔调。 但是在笔者的调查中,上杭丘姓是否皆祖三五郎公在丘姓内部有很大的争 议;我曾接触大量强调三五郎是始祖或是置疑的材料。我无意参加这个讨论,只 采用主流的说法,根据族谱记载:宋中叶(1120一1140)丘氏太始祖三五郎公偕 韩一娘从宁化迁上杭太拔前坝开基。。大多数记载认为,三五郎公生子十人,存 活七个,分别为伯一郎、伯二郎、伯四郎、伯五郎、伯七郎、伯九郎、伯十郎。 其分支情况如附录四。另据新版《上杭县志》,丘姓现有人口26044人,居住分 布20个乡,100个村,在上杭姓氏人口数排名第三。。参阅附录一。 参照福建其他宗族的发展情况,上杭丘姓并不算是繁衍十分快速,其发展应 该是比较缓慢的。上杭的丘姓总祠建立比较晚,直到1815年才建立丘姓总祠, 彼时距丘三五郎开基已经有700年了,“清嘉庆七年(1802年)汀州城内定光寺 前建三五郎公祠”,“清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岁(1815年)@杭邑凳瀛门内合建三五 郎公总祠,神主与汀郡相同。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岁(1817年)冬迎神主升座”, “清道光年间,上杭胜运里建三五郎公宗祠”,“清咸丰年间,杭邑南张滩建三五 郎公祠。。从这些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在19世纪的上半世纪丘姓宗族的活动非常活 。民国版《上杭县忐》【z】,丘复总篆,唐鉴荣校点,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重印,2004年。 。丘复是民国时期I:杭重要的人物,在政界和教育界都有很高的影响,一生著作’F富,曾编过多个地方的 地方志。 o《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编委会,2005年。 。<上杭县志》,上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8按:嘉庆二十‘二年应该为1817年。 8以上均引《卜杭三五郎公族谱。大事记》,}j杭融氏三五郎公族谱编委会,2005年。 蒯西客家宗族研究 跃,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建了三座三五郎公宗祠。有关这三个宗祠的地位,民 国时期的丘汉春回忆说:上杭丘为巨姓,全县宗祠家庙,不知凡几,唯以杭城南 门外对河之张滩丘祠及杭城东门之外泰拔县(离县治约七十华里)丘祠,连此城 内丘总祠三祠为全姓共有之总祠。尤以城内宗祠规模宏大,为全邑有数之最大建 筑物,泰拔祠则因始祖三五郎公墓葬雨离该乡十余华里之黄岩(固有古寺名黄岩 故有称黄岩寺)锦屏岭(有称屏风岭),以便远道族后,春秋祭墓之住宿,规模 较城内总祠为小,张滩祠因距城内总祠非遥,出南门渡河后,仅数公里,为每年 收取租谷居留便利,故建筑亦较城内宗祠为小。由此三处总祠分支繁衍之子孙, 散居闽鄂赣(吾族初由赣入闽而粤而台)台四省,数难以万千计,每年春分秋分 清明前后,来杭拜谒祠坟者,拥挤异常,城内总祠房间虽多,并亦配定房族字号 备住,但春秋祭祀时,三省嗣裔俱由代表来杭参加,常为住满。祠产亦多,祭祀 时公推者老代长辈爵尊者为主祭预祭司仪人缘,钟鼓齐鸣,音乐伴奏,典礼隆重 庄严。座位名额照规定宴请,热闹异常,藉此敦宗睦族,实盛世也。。 从上诉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总祠功能各有不同,城内总祠是作为宗 族祭祀和日常活动的场所,泰拔祠是为了祭祀三五郎公坟墓时候住宿之用,而张 滩祠是作为管理族产所建,三个祠分工明确,显示了这一时期上杭丘姓的宗族活 动十分活跃,宗族进入一个全盛时期。相应的是,丘氏宗族人才辈出(参阅附录 五)。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 带,把全体家族成员联系起来,起着维系家族、氏族、宗族稳定的作用,形成宗 族内部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上杭各地丘氏祠堂罩,能表现这种作用的实物很多。 例如其城内总祠,该祠属典型的清代古建筑。该祠占地约5000平方米,坐北朝 南,连进四大栋,四周围房、配房为二层建筑,计100余间。主题建筑分上、中、 下三厅,属土楼围屋式结构兼有客家民居“三堂出水”的建造风格,每块砖上均 铸有“邱祠”。字样。祠四周屋100余问,砖木结构,二楼回廊用木楼板、木栏 杆建成,二楼的窗棱用粗木条直放式。一楼的窗棂,用三合土筑成“福”、“喜” 字型。本质菱形、工字形拱花门扇仍完好。“三合土”十分牢固,特别是上、中 厅堂的三合土地板,历经180多年,至今仍平整无裂纹,无明显凹陷,地板上的 八角花纹清晰可见。关于总祠的筹建过程,族谱有详细记载: o丘汉春《杭城丘总祠记略》,载《上杭丘氏三五邸公族谱》,上杭丘氏三五邮公族谱编委会,2005年。 o参见附录二 10 第三章上杭丘姓的历史源流及其成长 福建杭的丘氏总祠创建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是我族后裔前朝明经讲 官监察御史丘练塘的故宅,坐落在上杭城内东门的登俊坊大街,坐北朝南,横向 有十多丈长,长有四十多丈,正房和其它共有四栋房子。后面和左右都有围楼, 用砖墙围绕,非常宏伟,实在是一大景现。门前有坪地八丈多,原来有荣褒豸史 的诰封石牌坊在那里,外面的大门用木材作栏,左右旁边是砖窗。(民国十四年 因修路被拆)水井、厨房、厕所等搭配十分合宜,规模宏大,房间很多。杭邑之 地首推这座祖祠为好。当时在籍的后裔共集合银子六万多两,需要砖石、土木、 雕刻、金漆的各种器皿等都是十分精美,上堂在正中左右有三个龛,以始祖三五 郎公为主奉有香炉,接下来排列的是世租以下昭穆配享,到嘉庆二十四年(1819) 冬迎神。管理的人是中都的后裔馨斯公,裁夺非常周全但有失公平和谨慎,自从 完工后仅仅买田五十多石,维持gg.的祭祀饮福只够二十多席,执理事的人很难 做了。到道光二十三年,中都后裔兰汀公开捐赠修复祖祠,许多后裔捐赠六个中 龛,加上其他捐赠共有银子一千三百多两,修建了整栋房子和外面的大门,更换 了中堂的两条石柱,多买了祀田四十多石,从那以后春秋饮福才开始增加到二十 五席。自从成同年问杭邑祖祠中驻扎兵士,床板、门窗、楼上棚木等大部分都被 损毁,房檐砖瓦也残漏了。同治八年,在籍的后裔甄山小苑等管理的人合力开始 修复,仅捐了大洋六百多块,修葺了一下房子,买了几件祭器,同时买了本城南 门外内直街坐西朝东的一所楼店,每年可以有租金从而可以供春秋祭祀之用。光 绪七年,在籍的后裔介南、云卿、云泉等商人增加了中龛配了五名特龛,又散配 了几个龛,除了修理横楼房子和增添了门窗外,又购买了东大街本祠门前左边的 一所楼店,把收来的租金供祭期杂费之用。每次祭祀增加到三十席了,开销逐渐 增大,而经费每每不足,以至于平堪坍塌很久没有修理,中龛神炉毁坏又急于更 换,到光绪十九年,中都后裔甄山等再次管理,在充贡后到各个乡霹F看族人的时 候,,邀请本籍后裔云卿北辰从五责山等商人和诸多族人,希望给这个祠更换新 炉修葺残漏,在镇平等地方的捐助中龛和特配六个,旁龛和修祠特配几个,并零 散的得到捐赠的银子一千多元,修整了中宫上下里面的大门,把上下厅的门窗都 重新油漆,更换了新炉并选了吉时为其升座,购买了本祠左边小门可以通向王兰 氏的一所建造非常好的阁楼。八十年来,我们本族的后裔们为本祠实在是出了不 少的财力人力,而管理者更是垫付费用多次,实在是有损祖先的显赫威名。从一 闽西客家宗族研究 人而有亿万后裔和睦于一堂。这个总祠因此不容有废和没落,应该是首先识大体, 以便后人观瞻。。 郑振满认为宗族组织分为继承式宗族、依附式宗族和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式宗族,。但其有 关依附式宗族和合同式宗族的定义是不明确的,许多关于依附式宗族的标准同样 适用于合同式宗族,例如士绅的作用,族产的管理。以笔者的理解很难根据他的 定义去判断一个宗族是属于合同式宗族还是依附式宗族。以上杭丘姓大宗祠为 例,我们根据郑的定义既可以判断丘姓是依附式宗族又可以判断其是合同式宗 族。郑振满认为:依附式宗族是以地缘性为基础的宗族组织。。那么上杭丘姓大 宗祠就是以上杭这个行政区域作为一个地域形成的组织,所参加者没有是在上杭 以外的人。郑振满认为依附性宗族组织形成的途径有:少数人族人‘倡首’捐资, 通过修祖墓、建祠堂、编族谱、置族产等方式,对已经解体或行将解体的宗族组 织重新进行整合,在重新整合的过程中,势必导致族内权贵集团的形成,从而整 合后的宗族组织具有依附式宗族的性质。。上杭丘姓大宗祠建立,就是以丘姓中 都房子孙丘嘉穗倡导,由“当时在籍的后裔共集合银子六万多两”修建而成,管 理者是中都后裔馨斯公,这可能和当时中都房的势力比较庞大有关。依附式宗族 中的支配者集团,主要由族房长、士绅及经理、董事之类的专职管理人员组成, 此外也包括其他享有某些特权的族人,士绅是依附式宗族的“贵者”,一般包括 有功科举功名及文武官衔的族人,士绅的特权,主要表现为对宗族事务的参议权 。。丘姓亦是如此,如“春秋祭曰主爵必请正途及出仕人员勿得簪越,除正途出 仕之外照品级高下选之”。依附式宗族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公举经理一位、值理 四位,每祭夫马由公议给值理各奉一元,每年二月春祭毕算数一次⑦。族谱同时 制定了详细的族规授权这些乡绅管理宗族。依附式宗族的族产,绝大多数来自于 “饶财乐助者”的捐助。一般而言,族人在捐献族产后,即可以获得某些特权。 丘氏族谱云:(放牌位)中侧配每位五元,左右侧位每位三元。。 o丘忠实《丘总祠记略》,该文写于光绪二卜一年,引自《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谱》,上杭丘氏三五郎公族 谱编委会,2005年。 。郑振满《时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M】,湖南教育小版社,1991年。 o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第81贞。 o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第85页。 o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第88页。 o{上杭丘总祠图志》,存上杭县族谱图书馆。 。‘上杭丘总祠图志》,存上杭县族谱图书馆。 ”《上抗臣总裥图志》,摘《祠规列后》,存上杭县族谱图书馆。 第三章上杭丘姓的历史源流及其成长 同样我们也可以从丘姓大宗祠中找到许多符合合同式宗族的条件。合同性宗 族的特征,在于族人的权利及义务取决于既定的合同关系。由于族人之间的合同 关系一般是建立于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可以说,合同性宗族是以利益关 系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一般而言,族人捐献族产于公祠,并未出于商业目的, 而是出于凝聚宗族关系、构建社会网络的目的,其对于族产的盈利也并非用于个 人获利分红,而是用于宗族的发展。丘姓大宗祠的建立所用的经费,是来自上杭 各地丘姓的捐献,捐献者有个人,也有以某个聚落的丘姓为单位的,总祠的祖先 牌位除了共同的远祖外,一般也只供奉捐献者制定的牌位,也就是捐献者可享受 总祠带来的某种权益,从这个角度而言,丘姓大宗祠同样是一个合同式宗族组织, 依据股份而组成的祭祀组织。郑振满所列举的合同性宗族的例子也是和上杭丘姓 大宗祠相似的。。 郑振满先生对于宗族按照继承式宗族、依附式宗族、合同式宗族的分类标准 是对于族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宗族有族产的情况下,按照 他的理论则无法对无族产的宗族进行分类解释,因为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宗族都 存在族产。族产是介于“公”和“私”的一种财产,族产的所有权属于宗族和这 财产能产生联系的人,获得族产的手段是根据族人和这族产遗留者的祖先远近关 系来界定,同时族产的目的又是为了公共事务,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宗族的祭祀和 鼓励宗族科举,祭祀是为了凝聚族人,科举则是促进宗族的发展。因此族产具有 多重性和复杂性,是否能根据族产来进行对宗族组织的分类值得商榷。上杭丘姓 大宗祠同时兼有了合同式宗族和依附式宗族两重性,却又有了不同的性质。例如 郑振满认为合同式宗族中“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只具有象征意义,而利益关系却 是必不可少的联结纽带”,而上杭丘姓大宗祠恰恰是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完美 结合。大宗祠的建立是在上杭这个行政区域发生的,“在福建家族与社会的联系 中,地缘关系的共利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联结这个区域丘姓的纽带是共同的 祖先三五郎公,丘姓在这个区域内通过姓氏符号来构建一个社会网络。正因为如 此,丘姓的多本族谱里均强调上杭的丘姓来自一个祖先,所谓“杭邑丘姓皆出一 人”,对于把三五郎公作为本邑始祖的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峰B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第103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例如郑振满所举的瓯宁县葛氏、文川桥李氏和杨家坊李氏、连城李氏等,参见郑振满《明清福矬家族组 织与社会变迁》有关含同式宗族的叙述。 。陈支甲《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MI,第111页,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91年。 闽西客家宗族研究 郑振满的理论不可否认对于小区域的宗族界定具有一定贴切性;而对于上杭 丘姓大宗祠的建立,己经超越了一般的宗族含意。他们没有小区域内宗族的那么 天然紧密的联系,但为了构建社会网络,又主动的联络宗族资源进行整合,在一 定的区域内组成姓氏联合体,这个区域的大小和他们能力的扩展范围有关,在当 时的条件下,作为县邑的范围已经是非常宏大了,有能力者可以扩大至lJ,J+t府,甚 至到省城,如广州的陈家祠的建立,是广东72支陈姓建立起来。而当在今的通 讯联络条件下,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中华某姓联合会”,“全球某姓联合会”的存 在了,我把这些超越一般传统宗族区域而形成的宗族称作“联合宗族”。 第四章红色时期的宗族组织 第四章红色时期的宗族组织 从1929年起至1935年,闽西经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共产党领导的土 地革命轰轰烈烈的在闽西赣南发展起来,建立了红色的中华苏维埃政权。上杭是 中央苏区的重要地区之一,在中央苏区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古田会议”、 “中共闽西一大”等重要会议在上杭召开,也有许多上杭人参加了红色政权组织, 例如上杭才溪乡有“九军十八师”的传说。那么处于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宗族组 织是如何的呢?和传统时代宗族组织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和建国后共产党执 政、建立国家政权的情况又有什么不同呢?笔者试从丘姓的一个分支,上杭丘坊 的丘姓来进行考察。 丘坊位于上杭县蛟洋镇,在镇政府以西约五公里左右,丘坊原为镇政府所在 地,2000年后镇政府迁往他处。全村为单一丘姓,现人口约为两千左右。在红 色时期,蛟洋属于国共双方割据冲突争夺的地方,傅柏翠在1929年领导了著名 的蛟洋暴动,这里成为红色区域。后傅柏翠因不满党内左倾的整肃社民党运动, 脱离共产党,蛟洋又成了傅的独立王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9年。 关于红色时期的宗族研究,学界比较少涉及。事实上,中共的领袖毛泽东当 时对于红色时期的宗族就有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毛泽东在著名的湖南农村的调查 和江西寻乌的调查中对于土地革命时期宗族有精辟的分析。他从阶级分析的观点 出发,认为宗族是压迫农民的三个权力系统之一①。不过,以阶级分析的观点看 待宗族,并没有能够完全理解“宗族”在村民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事实上当没收 族田分给村民后,宗族依旧没有解散,因为村民对于宗族的需要不仅仅限于土地。 黄琨认为,宗族是一个家族文化,束缚着农民离开宗族。@张侃认为这一时期的 中共试图用现代国家的机制来取代宗族,@但是张的观点忽视了这个时期背景是 战乱的年代,当时的苏维埃政权还并不是一个很巩固、能充分推行政令的政权。 这一时期的中共是和宗族相互有限度的协作,很多革命的因素也是宗族矛盾的外 延而已,很多地方的革命都是借助宗族力量,从宗族单位开始的。这和1949年 。毛泽东认为压迫农民的有政权、神权、族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fMl'人民出版社,1966年。 。黄琨《中共暴动中的宗族组织》【J】,,《史学月刊》2005年第八期。 。张侃《从宗族到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基层政权建设一一以1929--1934年的闽西赣南为中心的考察》 【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嘲西客家宗族研究 后中共建立稳固的政权后,取缔宗族在基层的支配力量是很不一样的。 在叙述红色时期的丘坊宗族以前,我们必须要提到出自蛟洋的一个风云人 物一一傅柏翠。傅柏翠早年留学日本,年轻的时候参加过孙中山的同盟会,后来 接受共产主义影响,参加了共产党。1927年他发动了有名的蛟洋暴动,并配合 红军入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期间和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30年,闽西 苏区极左人士发动肃清“社会民主党”的运动,仅仅上杭县就有三千多干部战士 被杀害,傅柏翠也被认为是“社会民主党”的头目而被迫害,因此他被迫退出共 产党,依靠他的武装在上杭的蛟洋、古田、步云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王国。傅柏翠 在他的势力范围内推行他的“农村社会主义”的梦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49 年解放,其制定的政策到1955年还是稳定保持。在傅柏翠早年参加苏维埃政权 建设的时候,他就对苏联的农村集体经济产生过兴趣,并和毛泽东进行过探讨。 傅柏翠在蛟洋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等深受农民拥护的口号,并宜布实行 “二五”减租,傅首先说服父母兄弟一一傅柏翠家是当时蛟洋最大的地主,从他 自家开始实行退租和“二五”减租,后来,还干脆将家有土地全部归给农会进行 重新分配,在蛟洋及周边地区引起轩然大波,客观上促进了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 正如省委巡视员周肃清在1928年7月26同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中所言:“蛟洋为上杭北四区 附近所属乡村,人口3万余人,自去年冬开始组织农会,因为傅柏翠同志是该地 一大地主,自动减租,甚得农民信仰,工作进行颇易。。短短数月之间,蛟洋农 民协会迅速发展到会员逾千人,农会领导农民有效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如 推翻封建宗族长的统治权。这些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没有因为傅柏翠脱离共产党而有改变。 丘坊的丘阳生老人回忆说:傅柏翠时期,我们的田都被没收,包括宗族的族 田和族产,然后被重新分配。当时分田的政策是“抽肥补瘦”、“抽多补少”、“抽 死补生”,所以我们这里大家的生产资料基本都是一样的。解放后我们这里有人 被评为“地主”,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在我们村基本上不存在地主。 在傅柏翠时期,其政令是依靠强迫而实行的,原有宗族的族长势力土崩瓦解。 傅柏翠的母亲本身就是丘坊人,傅的舅舅叫作丘史先,是丘家的族长。丘史先想 购买军火,组成丘家本身的民团武装,苦于钱不够,就采取对外宗族的村庄偷盗 耕牛贩卖、抢劫他人等方法来凑钱。这一做法受到了傅柏翠手下的报复。族谱这 o《中共嘲西特委报告》,1929年.存龙岩党史办公室。 16 第四章红色时期的宗族组织 样记载:一九二九年五月初一,村里遭兵乱,乱兵点火烧屋,烧了一昼夜,村中 百分之八十房屋被烧毁,杀害老、弱、痴呆者六人。村民家中粮食衣物,全被烧 掉。无家可归的乡亲,挤祠堂、住庵庙,搭茅房,求助亲友,度过眼前的困难。 幸喜田中稻谷尚未收割,又奉中央苏区政府指令,“现年中稻谷,谁种谁收,不 交田税计口授田,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政策,村民受此惠政,化痛苦为力量, 并决定妇女不外嫁,团结一致重建家园。。 上述的口述虽然村民们表述为是丘史生的个人行为导致兵祸,但是应该看成 是丘姓家族集体做出的行为,否则不会导致全族受到连累。但是在受到这样的兵 祸后,丘姓还是依靠宗族的力量重新恢复起来,从能做出“妇女不外嫁”的决定 (实际持续了两年),还可以看出当时丘姓宗族的力量还是很强大。丘阳生老人 回忆说:傅柏翠时期不允许我们信神,当时祠掌的所有神主牌都被取掉了,族产 也没有了,但是我们依旧组织宗族的活动,活动的费用来自各家各户凑份予。我 们这有个小自然村有几十户人家,他们背着傅柏翠把分来的田地凑了一部分作为 资助族人读书的族产。 我们可以思索为什么傅柏翠的政策能够得到其势力范围的农民的支持,为 什么他可以抗衡当时的“红色包围”,他的“农业社会主义政策”和当时共产党 在中央苏区实行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不同?我们试图以丘坊作为个案来加以解 答。从分田的政策来看,傅柏翠的政策和中共的政策并没有不同,但是双方的目 的却是有差异的。中共的分田政策,只是以分田为手段,通过阶级斗争激化社会 矛盾,进行社会革命动员。学者张鸣认为:中国内战时期的土地改革,实际上是 中共为了与国民党争天下进行社会动员的手段,而随着战事的强烈度和规模急剧 扩大,社会动员演变成功利性极强、手段特殊的战争动员,正因为如此,革命才 取得了迅速的成功。@也就是说,中共以土地改革来为其战争动员服务,用阶级 归属来替代人们在乡村的身份认同。要做到一点,首先必需解散乡村单位宗族, 让人们的依附单位从宗族变成了阶级。而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必需采用激烈 的暴力手段来实现。中共在采取“土地改革”的时候,很少采用当地的基层党组 织,一般都是采用工作队下派的手法,绕过基层的党组织,直接发动土地革命。 。引自《河南郡福建上杭丘氏三五郎公一一派下三益公房世系家谱》,丘坊村族谱编纂委员会,2004年。 。张鸣《动员结构与运动模式——华北地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政治运作(1946--1949)),张鸣为中国人民大 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该文章引自 址垃业幽出也睦血盈班篮盟型鲢!丑型竖幽监睦垃盟蚺点盟世血矩垫虹盘蛐盐幽皿世三嘈出硷丛盘1姓垡缝巫I三巡,2006/8/5. 17 阐西客家宗族研究 因为在农村的实际中,许多地方的党组织和宗族关系是交织在一起的,“许多一 姓党员为一个支部”,以至于党的“支部会议简直就是家族会议”。。而傅柏翠的 手法比较平和,他是在农村现有的基础上来进行他的政策,他只打击宗族威胁他 的统治方面,但不彻底解散宗族,使宗族现有的有益因素为他所用,例如他在每 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九进行“农产品展览比赛”,事实上就是以宗族为单位而举行 的。宗族作为一定单位和他一起分享统治的权力。尽管傅柏翠作为接受现代意识 的人,他本人并不赞成宗族组织,且他的家庭也受过族长的欺负,但是他对宗族 在地方事务上的参与并未极力反对。在丘坊,基本的事务依旧由宗族来处理。 许多个案说明,当时苏区许多宗族都是以宗族作为一个单位参加政治派别 的。。参加派别的因素取决于很多方面,一如当时宗族内部矛盾,如强房支持白 区,弱房支持红区。二如当时宗族之间的矛盾,在国民党统治下的弱小宗族希望 通过红色革命来打破现有利益。三取决于当时政治势力的强大。丘坊是最明显的 例子,丘坊是属于上杭县城到蛟洋的必经地带,在红色革命时期尚未成熟,在上 杭只是零星状态时候,丘坊属于白区,并且是打击红区的最前线。在红军入闽后, 丘坊又是红色政权的支持者,参加红色政权,仅革命烈士就有19位(其中有很 多是作为“社会民主党”分子被杀害的)。。当傅柏翠统治时期,丘坊是跟从傅 柏翠的政策,并认为其政策是比较开明的,虽然傅柏翠的部属在一九二九年对于 丘坊采取了极端的措施,但是以笔者在丘坊的调查,丘坊人对于傅柏翠的印象非 常好,并把那次兵祸只归罪于傅的部属。 结合引起傅柏翠脱离共产党的闽西“社会民主党”事件和江西红二十军的“富 田事变”。,在同样的土地改革下,傅柏翠选择了较为和平的政策,他没收土地 重新进行分配,只是侵犯特权阶层的经济利益,但并不对他们进行政治上的打击, 并努力去联合这些力量。这和抗日时期的中共为了统一战线而进行的土地政策是 异曲同工的,事实上抗战时期的三种政权即国民政府政权、共产党政权、汪伪政 权中,共产党的政权是最有效力的。傅柏翠本人也做了很好的表率,他把他家的 “《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 。黄琨《中共暴动中的宗族组织(1927—1929)》【J】,《史学月刊》,2005年第8期。 o《匠坊革命烈士芳名录》,其中有诗曰:当年俞冤志矢坚,视死如归史无前。幸今政府明如镜,平反昭雪 慰九泉
本文档为【闽西客家宗族研究——以上杭丘氏宗族为例 高昌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77556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8
分类:
上传时间:2012-06-04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