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研历史重点_最后3个月附世界史暑期讲义

考研历史重点_最后3个月附世界史暑期讲义

举报
开通vip

考研历史重点_最后3个月附世界史暑期讲义 中世纪史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20%,也就是60分。世界古代史实际上包含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部分内容,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时的分配来看,这两部分内容均要较世界近现代史少。这从世界史最权威的教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教材也可以看出。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各一卷,而世界近代史两卷,世界现代史两卷。如仅就此而言,那么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世界古代史能占到20%的比重显然已经相当高了。   精心研究07、08、09年历史考研真题,我们可以明显发现07、08、09年世界古代史选择题占了10分,07、09年名词解...

考研历史重点_最后3个月附世界史暑期讲义
中世纪史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20%,也就是60分。世界古代史实际上包含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部分内容,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时的分配来看,这两部分内容均要较世界近现代史少。这从世界史最权威的教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教材也可以看出。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各一卷,而世界近代史两卷,世界现代史两卷。如仅就此而言,那么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世界古代史能占到20%的比重显然已经相当高了。   精心研究07、08、09年历史考研真题,我们可以明显发现07、08、09年世界古代史选择题占了10分,07、09年名词解释占10分,08年名词解释占20分,比重有所提升,而这两年世界古代史都没有出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分析题,只是出了一道30分的简答题,根据今年的大纲,世界古代史出材料分析题的可能性也非常小。世界古代史命题的重心在“古代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的欧洲”这两部分,大题的出现也基本在这两个重要部分节之内。   2、对于世界古代史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第一部分 史前人类★ (1)人类的进化过程要了解,各个阶段发现的典型化石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 (2)农业革命的意义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果要知道;   (3)史前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意义要知道。   第二部分 古代西亚诸文明★★   (1)苏美尔城邦的产生、发展及经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要熟悉,有可能以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比较重点的知识,要注意理解并识记;   (3)亚述帝国时代的一些重要措施要掌握;   (4)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   (5)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分裂;   (6)犹太教的形成与发展;   (7)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8)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要熟悉。   (9)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要了解并掌握。   第三部分 古代埃及文明★★★   (1)古代埃及帝国形成的过程和采取的措施;   (2)对金字塔的评价;   (3)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要了解;   (4)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注意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出现。   第四部分 古代印度文明★★   (1)哈拉巴文明、吠陀文明作为名词解释往往会被考到;   (2)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及其进步性和实质;   (3)新兴宗教与思想要知道;   (4)孔雀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5)佛教的传播过程和范围要清楚。   第五部分 古代希腊文明★★★   (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无论是简答还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出的可能性都比较大   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和内容;   (2)希波战争与伯罗本尼撒战争的原因及其影响要熟记,这是很重要的知识。要注意比较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3)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4)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要了解。   第六部分 古代罗马文明★★★   (1)罗马共和国时代要注意早期平民反贵族斗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罗马对地中海区域的征服及其后果;   (3)屋大维为维护元首政治采取的内外政策;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统治的政策措施及历史地位;   (4)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与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历史意义;   (5)罗马法学的发展情况;   (6)古罗马文化上的成就与历史地位。   第七部分 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   (1)早期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   (2)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与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历史意义;   (3)对查士丁尼一世的评价;   (4)民族大迁徙的意义;   (5)拜占庭帝国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灭亡的原因。   第八部分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1)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及其教义;   (2)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旗帜下统一阿拉伯半岛以及建立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的过程;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对外传播过程及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第九部分 欧洲基督教文明★★   (1)法兰克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表现;   (3)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过程;   (4)商业危机的表现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特点及表现;   (5)十字军东征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可能作为简答题来考查;   (6)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西欧封建庄园的构成及其特点;   (7)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方式及其影响;   (8)天主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历史地位;   (9)诺曼征服对西欧历史尤其是英国历史的影响。   第十部分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过程及原因;   (2)俄罗斯国家的早期历史;   (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衰过程及原因;   (4)莫卧尔帝国阿克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地位;   (5)笈多王朝和莫卧尔帝国的统治措施和政策以及产生的影响;   (6)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第十一部分 古代美洲文明★ 美洲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的特色及其贡献。这些文明很可能出名词解释题。 世界近现代史包含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部分内容,在考纲中共划分为19个子目,68个知识点。世界近现代史能占到30%的比重是由它在整个世界通史体系和世界通史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其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的统一、巴黎公社及凡华体系、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要认真复习,做好笔记。   世界近现代史占历史考试总成绩的约30%,根据07、08、09年的真题,我们也可以看出,07年总共出了100分的题,占总成绩的33.4%,08年出题90分,占30%。一般来说,世界史命题的侧重于欧洲史方面的内容,07年欧洲史130分,非欧史占20分;08年欧洲史出题126分,非欧史24分,大致维持在这个水平不变。而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在简答和材料分析中都被作为重点,07、08年简答和材料分析都出了一道题,每题30分,09年出了一道简答题。这个比重还是比较大的,今年世界近现代史出题仍会出现简答题。简答题,一种是考查单一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一种是横向深分析,需要考生对分布在不同章节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一种是纵向梳理型,主要考查考生纵向梳理历史基本线索的能力。这也是历史问答题的三种基本类型。估计2010年的考题将会继续使用这三种基本类型。前两年的史料分析分别涉及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两大内容,今年在这两个最重要的部分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战争史和国际关系部分的内容。   如果出现选择题,依然会是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为主,范围主要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现象、重要结论等内容。名词解释同样也将会以考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现象等为主,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可能将会有一些比较小的名词,出题或许会比较偏,不过这种类型的题目数量不会超过两道。   2、下面就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内容做一下分析:   第一章 16世纪的欧洲★★   (1)文艺复兴发生的背景,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2)文艺复兴的表现和历史意义,要重点掌握;   (3)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表现;   (4)地理大发现的原因、条件、过程、影响;   (5)宗教改革发展的背景;德意志成为矛盾焦点的原因;   (6)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的主要教义主张异同;   (7)各大宗教在各国的成就及历史地位。   第二章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   (1)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以及意义;   (2)美国独立战争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3)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   (4)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会以简答和名词解释的方式进行考查;   (5)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一定要知道;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以及意义;   (7)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   (8)世界殖民主义体系形成的过程。   第三章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2)第一国际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   (3)巴黎公社的成立、革命措施以及巴黎公社的性质;   (4)第二国际的建立及修正主义的产生;   (5)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比较。   第四章 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   (1)殖民地入侵前的亚非拉各个国家的情况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   (2)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巴西独立战争;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民的反荷大起义;   (3)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4)印度民族大起义;   (5)埃及人民抗英斗争;   (6)苏丹马赫迪的大起义;   (7)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8)古巴独立战争;   (9)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第五章 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1)牛顿和牛顿力学体系;   (2)莱布尼茨与微积分学;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4)“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   (5)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   (6)生物进化说;   (7)启蒙运动;   (8)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   (9)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实证主义社会学;   (20)社会达尔文主义;反理性主义哲学。   第六章 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维也纳会议的时间、内容以及意义;   (2)欧洲国际体系的内容;   (3)德法矛盾;英布战争;美西战争;   (4)日俄战争;三皇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要注意;其中萨拉热窝事件容易出名词解释题。   第七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可能出简答和名词解释题,要注意区分;   (2)四月提纲可能出名词解释;   (3)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八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条约的内容及实质;   (2)各国对待凡尔赛体系的态度;   (3)国际盟约与国联建立,美国为何最终未加入国联;   (4)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比较;   (5)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原因及影响;   (6)《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各自影响;   (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建立过程以及最终建立对世界的影响。 第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2)德国十一月革命与匈牙利革命的比较;   (3)共产国际产生的背景;   (4)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容及意义;   (5)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   (6)卡德纳斯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   (7)一战后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   (8)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9)“罗斯福新政”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很可能出简答题;   (10)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的过程以及其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   (1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绩;   (1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1)不干涉政策的实质;   (2)轴心国集团形成过程;   (3)英法苏三国谈判;   (4)《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5)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   (6)不列颠之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7)珍珠港事件;   (8)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过程;   (9)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的内容、影响;   (20)第二战场的开辟;   (11)德日法西斯的投降。   第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1)联合国的成立时间及成员国;   (2)雅尔塔体系建立的过程;   (3)杜鲁门主义;   (4)“马歇尔计划”;   (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6)殖民体系解体的过程与第三世界兴起的影响。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以及意义;注意与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2)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要识记;   (3)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美国内政与外交措施的具体内容;   (4)艾森豪威尔;麦卡锡主义;肯尼迪的“新边疆”;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星球大战计划”;“遏制政策”;   (5)撒切尔主义;“三环外交”;戴高乐主义;   (6)“新东方政策”;   (7)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第十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战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发展、变化是考研真题中的常考内容。名词解释中注意东欧国家改革及剧变中出现的事件,简答中注意苏联及东欧国家改革的具体内容及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容易出简答和材料分析题,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历史学考试大纲里中国古代史总结出了八大部分:分别为:一。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战国;四。秦汉;五、魏晋南北朝;六。隋唐五代;七。宋、辽、西夏、金、元;八。明清(前期)。   通过精心研究07、08、09年历史考研真题,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命题中存在“偏古薄今”的现象。中古古代史的分数维持在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是考试重心所在。从三年的真题可以发现,先秦部分不是中国古代史考查的重点,如果出题,一般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秦汉部分要特别注意,07、09年都出了一道选择题和一道名词解释,所以这一部分在古代史中是比较重要的,不排除出大题的可能。魏晋和隋唐出题的内容也比较多,07年隋唐的考查分值占42分,08年魏晋占44分,09年魏晋考查内容占30分。宋元和明清部分轮流出题,07年明清占42分,08年宋元占32分,09年宋元占34分,明清占12分。总的来说,宋元明清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考查对象,将近占中国古代史总分值的一半,估计2010年还会维持在这一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元部分很容易出史料分析题。   下面列表分析一下近三年中国古代史在各题型中所占的比重。 下面就每一部分的出题重点做一系统分析: 第一部分 中国历史的开端★  (1)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文明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题的重点。  (2)氏族公社、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也有出选择题的可能。氏族公社也可能出名词解释题。中国古代社会的传说如果要考查的话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 第二部分 夏商西周★★ (1)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 (2)三个朝代国家制度的架构,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涵盖了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一系列的礼制(周公制作“礼乐”),经济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 (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对这一个时期的文化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如二里头文化要重点掌握,可能以名词解释的方式出题。 (4)分封制、宗法制很容易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查。 (5)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的过程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 (6)夏商周的社会经济一般不会考查,可以大概了解一下。 第三部分 春秋战国★ (1)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出题重点,大概了解一下这个发展过程就可以; (2)春秋战国时代的改革与变法是比较重要的,每一次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要掌握。有可能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3)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不会出简答题,如有考查,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4)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是比较重要的。这个时代的百家争鸣,九流十家、儒家、孔子的思想,著作等细节知识要扎实掌握这是重要的知识点,容易考查。 第四部分 秦汉★★★★ 本章学习重点内容: (1)掌握秦朝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及为巩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了解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的历史意义; (2)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重点知识,要识记整个背景、内容、意义,并且要知道如果出现名词解释应该怎么来解答。 (3)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是非常重要的,他统治时期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一系列改革以及西汉政权的强大。 (4)西汉的统治危机要了解;王莽改制的背景、内容、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都要掌握,很可能出简答题和名词解释; (5)刘秀统治时期的政策要识记;光武中兴要掌握。东汉后期的外戚与宦官之争以及党锢之祸。 (6)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以及秦汉时期的农民起义可能出选择题; (7)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进步可能出选择题,这些都是基础知识,要掌握扎实,不能在这种题上失分。 (8)汉代的服役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9)掌握陈胜、吴广起义以及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10)理解秦汉时期与匈奴的关系及丝绸之路的开通。 第五部分 魏晋南北朝★★★ (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重要战役及战役后的政局变化。 (2)了解曹魏的政治、经济改革,如九品选官制、曹魏屯田等重要措施。 (3)了解魏蜀吴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注意孙吴对江南地区的开发等事实。 (4)要了解曹操其人以及他的用人思想。 (5)了解诸葛亮以及对他做出客观评价。 (6)了解西晋的建立以及统一全国的过程 (7)掌握太康之治、八王之乱、门阀制度、淝水之战、祖逖北伐、“王与马,共天下”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问题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上。兵制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比如府兵制度,就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很重要。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是重点知识,无论是材料分析还是简答题都容易考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容易出选择题,要掌握基础。 第六部分 隋唐五代★★★★★ (1) 了解隋朝的建立的过程及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 (2) 贞观之治的时间、内容、影响要识记。 (3) 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政策要掌握。要对武则天做出客观的评价。 (4) 安史之乱是考查的重中之重,简答题容易出,它的背景、内容、影响要全部掌握,而且答题的时候要做到全面,最好是根据不同的教材来整理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 (5)藩镇割据也是重点,要着重掌握。 (6)两税法是唐朝时期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它的背景、内容、意义要反复记忆,非常重要,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最大。 (7)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是重要内容,这里的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最好整理成表格的形式,这样看起来比较清楚也容易识记。 (8)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不是重点内容,可能以名词解释的形式来出题。 (9)能够根据史实对五代十国的人物如冯道做出评价。 (10)掌握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并能做出评价。   第七部分 宋、辽、西夏、金、元★★★★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评价是历年出题的重点; (2)科举制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3)元朝巩固大一统国家的贡献; (4)澶渊之盟、隆兴和议、宋元理学、耶律楚材容易出名词解释。 (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重点中的重点,容易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2009年宋朝作为重点来考查,其中重要的知识就是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6)元代的行省制度已经在2008年的考题中出现过,所以暂时不会作为考查重点了。 (7)元朝的民族政策要了解并掌握。 (8)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内容,是选择题的命题重点。 第八部分 明清(前期)★★★★★ (1)明太祖的重典政治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重点,可以作为简答题来考查。一定要做到识记全面,不能有漏答的现象,所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要记住,要做到全面,详细。 (2)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容易出名词解释题。 (3)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这也是考试的重点,往往会出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4)东林与复社以名词解释来做准备就可以了。 (5)明末农民战争可能出现选择题和名词解释,战争的领导者以及几次重要的战役要了解。 (6)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不是考查的重点,可以略看。 (7)康熙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贡献,康乾盛世是怎么出现的都是重点。 (8)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表现内容比较多、而且零散,经常会在选择题中涉及到; (9)明清的文化特点、代表人物及著作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 (10)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是很重要的制度,往年很多学校出过题。元代的行省制度2008年已经在简答题里出现过,2010年最有可能出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应该属清代的八旗和绿营制度,要重点掌握。 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最有可能出简答题,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要自己整理好答案,不能有漏写的情况。很有可能会问清代的疆域是如何奠定的?这就需要从很多方面来回答!比如平定准格尔叛乱,土尔户特部回归,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等。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通过精心研究07、08、09年历史考研真题,我们可以明显发现07、08、09年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占了10分,07年名词解释占10分,08、09年名词解释占20分,比重有所提升,而近三年都没有在中国近现代史里面出材料分析题,只是出了一道30分的简答题,总分共考查了60分的内容,占总成绩的19.4%。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一般不会考查。因为新大纲囊括的知识面非常广,考试不可能面面俱到,从新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来看,考察的都是一些重大、重要,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   新大纲的考察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掌握基础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第二,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第三,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篇幅、局限,并获得有效的信息。第四,要求论据确凿、论证严谨,能够逻辑合理,准确地进行表述。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去年和前年的分值保持不变,2010年也不会出现大的变动,预测会出现5个选择题、2个名词解释和1个简答题。 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晚清民国的几次重要运动,像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要好好掌握。 从简答题来看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因为出题不偏,但是虽是简答,但是对于它的分值来说却是应该好好的答,不能几句话就草草了事,那样是得不了高分的。在答题的时候字迹要工整,思路要清晰,逻辑层次感要强,同时一定要全面、深刻。试题可能会在重视基本知识点(重点及要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考生整合归纳能力的考察,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考生在准备的时候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并加强理解能力的锻炼。  2、对于中国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第一部分 列强的对外侵略 (1) 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 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必然性。《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 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 战争后签订的重要不平等条约,可能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题。 (5) 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6) 《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7)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二部分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1) 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简答题。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 (2) 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 “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 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第三部分 晚清政局 (1) 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2) 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建立的一系列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于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要熟记。对于内容、影响有可能会出现简答题和史料分析题。 (3) 清末新政这是清政府的一次重要的自救运动。对于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史料分析和简答题的可能性很大。 (4) 湘淮军势力的崛起在2009年的简答题已经考过,2010年应该不会再考大题,了解一下即可。 第四部分 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作为重点来看,要联系后面的知识把整个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梳理好,形成一个体系,这种跨度比较大的题最能考查出考试的综合素质,往往容易出简答题。 (2)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的教育改革,这两点的一些具体措施可能会作为选择题来出现。 (3)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特点。 (4) 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 (5) 科举制度废除的意义。 (6) 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与初步发展。 第五部分 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1)维新变法思潮及戊戌变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知道。这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活动,要从背景、内容、意义方向好好掌握。对于当时的代表人物,像王韬、陈礼垣等人物具体的思想要知道。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要掌握。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孙中山的思想、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都要熟记。可能出现选择题、简答题。 (3)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的内容、焦点集中在哪方面要知道。可能会以简答或者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六部分 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1)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一段黑暗时期。对于统治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像二十一条,可能作为名词解释出题;像张勋复辟也可能出名词解释。 (2) 新文化运动是非常重点的内容。往年各个学校的自主命题中经常考察,有时作为名词解释考察,有时作为简答题考察。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考,都要把握住背景、内容、意义。要注意它的长远影响。 (3) 五四运动中的口号一定要知道什么时间提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比如“还我青岛”等。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也要熟悉。最重要的是它的意义,一定要记住,非常有可能出现简答题,以往很多学校考过。 (4)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怎样形成的,这是需要自己动手整理的东西。有可能作为简答题出现。有什么样的意义也要知道。 (5) 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兴起。 (6)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7) 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初步思想。 (8) 北伐战争。 第七部分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1)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外对峙 (2)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其中的一些小细节要注意掌握。针对这一章出大题的可能性不太大,所以一些基础的知识要认真把握。 (3) 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 (4)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5)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 (6) 中间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与活动。 第八部分 抗日战争 (1) 西安事变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事变,尤其对于事变的影响要熟记。当时事变发生后国际、国内的反应要熟记。国际上像苏联、美国、英、法等国家,国内像冯玉祥等军阀的态度要注意。中共的主张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2)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形成。 (3) 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以及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4)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的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 (5)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 (6)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第九部分 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 (1) 重庆谈判要了解背景、过程、意义。 (2) 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 对于三大战役的起止时间、每次战役的领导人和作战地区以及作后消灭敌人的总数要记住,因为有可能会出现选择题。 第十部分 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 (1) 中央研究院的成立。 (2) 左翼文化运动。 (3) 民国年间的戏曲成就。 (4) 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 第十一部分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 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这方面的知识点要掌握。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巩固的,像三大改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内容都要知道并好好把握。经济建设的成就也要知道,2007年的选择题就出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十二部分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 (1) 经济建设的曲折:要了解1956年中共八大的重要意义。 (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内容以及意义。 (3)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第十三部分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 考生在注意掌握文革历史教训的同时,还要掌握文革中的一些领导人是如何艰难维持正常的工作局面。 (2) 文革十年间,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 (3) 文革的原因、性质以及结果要知道。 (4) 林彪、江青*********集团的危害。 文革一般不会出题,大家可以作为一般了解,不用作为重点复习。 第十四部分 拨乱反正(1976~1978年) (1) 两个凡是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以及意义要了解。 (2) 拨乱反正的历程。 第十五部分 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 (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共和国史中其他时期的内容相比较来掌握,同时注意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内容。 (2)特区设立的时间,先后顺序要知道,有哪些特区要知道。有可能会出现选择题。 (3)“一国两制”的构想。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路线。 (5)中共十四大的内容和意义。 第1章 世界上古史 第二节 古代西亚诸文明 1、 古巴比伦王国 (1) 主要知识点 1、大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王国大约于公元前1595年被赫梯人灭亡。 2、古巴比伦社会内部存在等级制度,人们被分为阿维鲁(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什根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2、 亚述帝国 (一)主要知识点 1、亚述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亚述帝国的实际创立者是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5—前727年)。 2、亚述帝国是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帝国。 四、新巴比伦王国 (一)主要知识点 1、新巴比伦王国是由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沙尔于公元前626年建立的。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王国联合米底灭亡亚述帝国;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灭亡。 2、新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最后阶段,它的灭亡标志着该地区文明独自发展历史的终结。 五、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 (一)主要知识点 1、赫梯国家由讲赫梯语的哈梯人和讲捏西特语的捏西特人共同创造的,国家形成于公元前19世纪中叶,哈图什尔一世时“赫梯”开始表示整个赫梯人的国家。公元前13世纪末,赫梯王国被“海上民族”肢解,公元前8世纪被亚述帝国灭亡。 2、赫梯是西亚地区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 3、古代的腓尼基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只是一个地区和民族的名称。腓尼基地区指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 4、腓尼基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形成了若干彼此独立的城市国家,著名的有推罗、西顿等。在古代世界,腓尼基人建立起众多殖民地,最著名的是北非的迦太基。 5、建立以色列犹太国家的是公元前21世纪末从两河流域来到巴勒斯坦的希伯来人 六、波斯帝国 (一)主要知识点 1、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波斯帝国的创立者是居鲁士二世。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与马其顿的战争中失败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2、波斯帝国的国教是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 第三节 古代埃及文明 1、 古代埃及的历史进程 (1) 主要知识点 1、埃及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西接利比亚,具有较大的孤立性。在地理上分为上埃及(狭窄的河谷地区)和下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 2、按照古埃及的记载,古代埃及第1王朝由美尼斯创建,截止希腊人征服之前,埃及一共经历了31个王朝。 3、古埃及的历史可以分为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1—2王朝)、古王国时期(3—6王朝)、第一中间期(7—10王朝)、中王国时期(11—12王朝)、第二中间期(13—17王朝)、新王国时期(18—20王朝)、后王国时期(21—31王朝)。古王国时期亦称“金字塔时期”;中王国时期喜克索斯人控制了埃及;新王国时期亦称“帝国时期”,主要大事件有雅赫摩斯一世驱逐喜克索斯人,图特摩斯三世征服巴勒斯坦,阿蒙霍特普四世建立埃及军事帝国。 4、法老是古代埃及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法老之下设立一宰相,称为维西尔。古王国时期地方上最重要的行政单位是诺姆(州),行政长官称为诺马尔赫(州长)。 5、埃及第26王朝法老尼科曾经试图开凿尼罗河到红河之间的运河,并且派遣腓尼基水手完成了乘船环绕非洲的壮举。 二、古代埃及的宗教和墓葬 (一)主要知识点 1、金字塔的修建开始于埃及古王国时期,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也修建于这一时期,因此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期。 2、最大的金宇塔是第4王朝的胡夫国王下令修建的,地点在尼罗河西岸的基泽(吉萨)。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斯芬克司)位于哈夫拉金字塔前。 3、新王国时期国王墓不再采用金字塔形式,而是采用石窟(岩墓)的形式,地点位于底比斯附近的王陵谷。第一个安葬在那里的国王是图特摩斯一世。 三、古代埃及的文化 (一)主要知识点 1、古代埃及最著名的神庙建筑是在底比斯修建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它们是阿蒙神庙。著名的《图特摩斯三世年代纪》和拉美西斯二世关于卡迭石战役的铭文等都刻在那里的石柱和墙壁上。 2、古埃及人的历法最初是阴历,后来改用太阳历,太阳历对罗马共和国晚期恺撒制定的朱里亚历有很大的影响。 第四节 古代印度文明 1、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1) 主要知识点 1、古代印度是一个历史上的地理概念,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地区。我国《史记》,《汉书》称为身毒,《后汉书》称为天竺,唐代玄奘改译为印度。印度作为地域名称是从印度河的名称引申而来的。 2、目前大体可以推测,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300—前1750年。 2、 吠陀时代 (一)主要知识点 1、印度河流域文明衰亡以后,古印度历史进入了“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600年);这一时期有丰富的传说材料,收集在被称为“吠陀”的文献中。 2、“吠陀”的意思是知识,指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吠陀是包括大量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吠陀文献分为四部,即反映“早期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900年)的《梨俱吠陀》和反映“后期吠陀时代”(公元前900—600年)的《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此外,反映后期吠陀时代的还有解释吠陀的文献《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 3、雅利安人是印欧人的一支,他们称印度当地的居民为“达萨”(达休)人。 4、早期吠陀时代,军事首领“罗阇”、长老会议“萨巴”和部落成员会议“萨米提”共同构成了雅利安人军事民主制权力机构的三个要索。 5、早期吠陀时代末期,社会上开始出现了等级分化现象,《梨俱吠陀》中提到了婆罗门、罗阇尼亚、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6、种姓制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印度一种等级制度的泛称,它包括瓦尔那制度和后来产生的阇提制度。在西方通常称其为喀斯特制度。 7、后期吠陀时代,四瓦尔那: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正式形成。 8、婆罗门教在后期吠陀时代发展成型,湿婆、毗湿奴和梵天是婆罗门教最主要的神灵。 三、列国时代与新兴的宗教和思想 (一)主要知识点 1、公元前6—前2世纪,古印度处于“列国时代”,多种文献提到这一时期古印度有“十六大国”,随着恒河流域的开发,这个时期古印度的政治中心逐渐向东转移。 2、列国时代各国政治制度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君主国和共和国两大类;就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君主制在恒河流域占有优势,并且最终将取共和制而代之。 3、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 4、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摩呵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5、印度雅利安人最古老的语言是“吠陀梵语”。约公元前4世纪,波你尼整理出了一套梵语的语法规范。梵语主要用于官方和宗教方面。 四、孔雀帝国及佛教的传播 (一)主要知识点 1、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前187年)的建立者是旃陀罗笈多。 2、现在所称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由古印度人所创造的。 3、公元前2世纪开始修建的阿旃陀石窟是古印度佛教建筑的典型代表。 第5节 古代希腊文明 1、 克里特与迈锡尼文明 (1) 主要知识点 1、古代希腊的历史大致分为五个阶段:(1)爱琴文明或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代(公元前20—前12世纪);(2)荷马时代(公元前11—前9世纪);(3)古风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4)古典时代(公元前5—前4世纪中期);(5)马其顿统治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期—前2世纪中期)。 2、约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国家。克里特文明最大特征是宫殿的修筑,学者们将克里特文明发展分为前王宫时期、古王官时期、新王宫时期和后王宫时期。 3、新王官时期是克里特文明的繁荣期,米诺斯王宫是克里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 4、克里特文明古王宫时期生产的卡马雷斯彩陶被公认为古代世界最精美的彩陶。 5、克里特文明所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至今尚未释读成功。 6、迈锡尼人属印欧人的一支,公元前1600年建立王国,当时的王朝被称作竖井墓王朝。公元前1500年前后被圆顶墓王朝取代。圆顶墓王朝时期迈锡尼成为强国,公元前1400—1200年是迈锡尼文明的鼎盛时期。 7、迈锡尼文明使用的文字是线形文字B,1952年被释读成功,已经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是古希腊语的一支。 2、 希腊城邦的形成及其制度 (1) 主要知识点 1、希腊城邦最早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 2、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从此希腊各城邦有了共同的传统节日和历史纪年。 3、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各城邦进入了海外殖民时代。殖民城邦最集中的海外地区是意大利南部,该地区也有“大希腊”之称。 4、古希腊的奴隶制度分为两大类型,即斯巴达型和雅典(或开俄斯型)。 3、 雅典的民主政治 (1) 知识点概括 1、雅典贵族统治政体的改变从梭伦改革开始。 2、梭伦以后的雅典公民内部一度出现了代表贵族的平原派、代表农民的山地派和代表工商业者的海岸派之间的激烈斗争。 3、雅典民主政治和国家实力的顶峰是在伯里克利时代。 六、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一)主要知识点 1、被西方人称为“历史之父”的是希罗多德。 2、古希腊天文学家恩培多克首先解释了日食形成的原因,阿那克萨哥拉解释了月食形成的原因。 3、希腊古典时代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被称为“医学之父”,他使古希腊的医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4、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文学的重要成果是悲剧和喜剧,这一时期产生了3个著名的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彼得斯;还有一位著名的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 5、古希腊雕刻艺术以表现人体为主要形式,代表作有米隆的“掷铁饼者”。 6、希腊化时代最著名的数学家是欧几里德,他的代表作是《几何原本》。 7、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利亚的托勒密提出了“地球中心说”的理论。 8、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河流”这一思想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9、古希腊宗教崇拜的主要神系是奥林帕斯神系,有12个主要的神祇,众神之首是宙斯。 第6节 古代罗马文明 一、王政时代(了解) (一)知识点概括 1、根据罗马历史传统说法,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建立了罗马城,并且成为罗马的第一个王。 2、罗马王政时代的主要机构有王(勒克斯)、元老院和库里亚大会。罗马的部落称为特里布斯。 3、从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建城到公元前510年高傲者塔克文被推翻为止的时期被称为“王政时代”,这一时代是罗马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时期,先后共有7个王。 (二)名词解释 伊达拉里亚文明;赛尔维乌斯改革;塔克文王朝;库里亚大会;森都利亚大会;元老院; 2、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及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1) 主要知识点 1、罗马人在推翻王的统治后,取代王执掌国家政权的是两个执法官,后称为执政官,任期一年。 2、共和国初其罗家政权机构中,元老院处于权力的中心地位。 3、共和国建立后,罗马平民和贵族延续了两个世纪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平民多次采取“撤离”运动,迫使贵族作出让步。 4、罗马共和国实质上是贵族共和国,罗马的政治体制是典型的贵族政治。 5、霍腾西阿法案的出台标志着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 三、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及其后果(了解) (一)主要知识点 1、共和国时期军队的最高司令官是执政官,基本战术单位是军团。 2、罗马共和国在遇到非常情况时,元老院有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随后由执政官宣布任命独裁官;独裁官拥有绝对权力,任期6个月,期满后必须卸任。 3、罗马在征服意大利后,将被征服地区分为有投票权的公社、无投票权的公社、拉丁殖民地和同盟者等不同统治形式。 4、布匿战争之后,罗马确立了在西地中海的霸权。 5、罗马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在被征服地区使用行省制度进行统治。 四、奥古斯都和元首政治 (一)主要知识点 建立古罗马元首制的政治家是奥古斯都(屋大维)。 五、罗马帝国 (一)主要知识点 1、安敦尼王朝的皇帝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和马可·奥勒略被称为“五贤帝”,其统治时期罗马帝国达到鼎盛,在罗马历史上被称为“黄金时代”。 2、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疆域扩大到极点。 3、戴克里先将罗马皇帝称号从元首改为“多米努斯”,正式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4、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将帝国首都从罗马迁到东方的君士坦丁堡,号为新罗马。 3、 古代罗马文化 (1) 主要知识点 1、古罗马唯物主义哲学家以卢克莱修和琉善为代表。 2、王罗马最古老的成文法是公元前5世纪编订的《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鼎盛阶段在元首制时期。罗马法由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三个分支组成。 3、奥古斯都时期被称为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有维吉尔、贺拉斯(《颂歌》)和奥维德(《变形记》)。 4、罗马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加图的《论农业》是古罗马第一部农业著作。自然科学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老普林尼,他的《自然史》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第二章 世界中古史 第一节 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 一、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 (一)主要知识点 1、基督教大约产生于1世纪中叶,最早出现在罗马统治下的犹太下层群众中间。 2、基督教信徒信奉耶稣为救世主。 3、公元313年《米兰敕令》颁布后,基督教获得了在罗马帝国传播的合法地位。 4、公元325年,君士坦丁一世在尼西亚召开基督教会议,这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宗教大集结(基督教大公会议)。 5、公元392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定为罗马帝国国教。 6、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教义是指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结合于同一个本体。 二、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一)主要知识点 1、罗马帝国周边的蛮族主要是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2、促成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是匈奴的西侵。 3、公元376年,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定居在罗马帝国境内,这是日耳曼人中最早迁入罗马帝国的一支。 4、第一个得到罗马承认的蛮族王国是公元419年建立的西哥特王国。 5、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推翻罗马末帝罗慕洛·奥古斯都的统治,西罗帝国灭亡。 6、公元568年,伦巴德人进人意大利北部,标志着日耳曼人大迁徙的结束。 三、拜占庭帝国 (一)主要知识点 1、拜占庭帝国是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马克思称为“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 2、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527—565年)被认为是拜占庭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3、查士丁尼一世时期颁布的《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4、马其顿王朝统治时期(867—1056年)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5、中世纪的拜占庭文化是古典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基督教和近东文明古国文化三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6、公元1453年,奥斯曼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阵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第2节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1、 伊斯兰教的兴起 (一)主要知识点 1、6世纪后期,希贾兹地区的麦加是阿拉伯半岛经济文化的中心,伊斯兰教正是在这里产生的。 2、“伊斯兰”一词的原意为顺从,指顺从安拉的意志。信仰伊斯兰教者称为“穆斯林”,意为独尊安拉、服从先知的人。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宇宙天地间唯一真神,而穆罕默德是安拉选定的使者,向众人传播真主的启示。 3、伊斯兰教以“希吉拉”(徙志)作为纪元,并以那一年作为阿拉伯太阴历的岁首。 4、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宣布他作为安拉的使者向人们传播真理,伊斯兰教由此产生。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军进入麦加,麦加的归顺标志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胜利。 5、“哈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者。 6、穆罕默德去世后,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相继担任哈里发之职。这四大哈里发统治时期被称为神权共和时代。 7、“五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义务内容之一,包括念功、拜功、斋功、课功和朝功。 2、 阿拉伯帝国 (1) 主要知识点 1、公元661年,穆阿维叶在大马士革建立倭马亚王朝,中国史籍称“白衣大食”。 2、公元732年,阿拉伯军队在普瓦提埃附近为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击败,至此阿拉伯人基本结束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活动。 3、改宗伊斯兰教的非阿拉伯血统的穆斯林被阿拉伯人称为“发瓦利”(单数为“毛拉”)。未改宗伊斯兰教而仍保持原来信仰的原住民被阿拉伯人称为“迪米人”。 4、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建立,初期定都库法,公元762年迁都巴格达。中国史籍称“黑衣大食”。 5、公元756年,倭马亚王族在西班牙建立后倭马亚王朝,定都科尔多瓦,这是阿拉伯帝国分裂的开始。 6、公元1258年,蒙古军队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就此灭亡。 7、倭马亚王朝时期,教法学派主要分为麦地那学派和库法学派。阿拔斯王朝时期,哈奈斐学派、马立克学派、沙斐仪学派和罕百里学派是在整个伊斯兰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四大教法学派。 第三节 欧洲基督教文明 一、法兰克王国 (一)主要知识点 1、公元481年,萨利克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史称墨洛温王朝。 2、克洛维死后,法兰克国家逐渐分裂为奥斯达拉西亚、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三部分。后期墨洛温诸王无能,被称为“懒王”。 3、公元843年缔结的《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二、西欧封建制度 (一)主要知识点 1、中世纪西欧农业以推广三田制为主要的进步标志。重犁、三田制和荒地的开垦从10世纪开始构成中古西欧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主要景象。 2、9—13世纪是西欧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 3、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取得自由或者自治,一般以赎买为手段,以封建主或国王颁发的特
本文档为【考研历史重点_最后3个月附世界史暑期讲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2184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9KB
软件:Word
页数:39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6-26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