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国文学史(3-2)复习题 最终版

外国文学史(3-2)复习题 最终版

举报
开通vip

外国文学史(3-2)复习题 最终版(1) 湖畔派 指19世纪初期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三位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他们反对阶级文明,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度,宣扬宗教道德观。文学上,湖畔派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及淳朴的乡村生活。华兹华斯的代表作为《丁登寺》,柯尔律治《古舟子咏》,骚塞《审判的幻影》 (2) 耶拿派 指的是19世纪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文学团体。1798年,文艺理论家施莱格尔兄弟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的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

外国文学史(3-2)复习题 最终版
(1) 湖畔派 指19世纪初期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三位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他们反对阶级文明,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度,宣扬宗教道德观。文学上,湖畔派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及淳朴的乡村生活。华兹华斯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为《丁登寺》,柯尔律治《古舟子咏》,骚塞《审判的幻影》 (2) 耶拿派 指的是19世纪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文学团体。1798年,文艺理论家施莱格尔兄弟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宣传浪漫主义的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由此形成耶拿派。代表作家是诺瓦利斯,代表作为《夜的颂歌》 (3) 海得堡派 指出现在19世纪德国的一个文学团体。1805年海德尔堡出版《隐士报》是这个时期浪漫主义运动的中心,故称为海德堡派。代表作家有阿尔尼姆,格林兄弟等。他们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对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感兴趣,搜集整理民间诗歌。 (4)拜伦式英雄 是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这些诗的主人公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叛逆者,他们有非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却无法施展,他们感到痛苦和绝望。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这些主人公身上有诗人本身生活遭遇的明显印记,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 (5)“美丑对照”原则 是法国作家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核心是批判古典主义将崇高优美和滑稽丑怪截然分开的做法。他认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文艺的真实”产生于崇高优美和滑稽丑怪的非常自然的结合。他所描写的美丑现象都是理想化的和十分夸张的。特别是在《巴黎圣母院》中成功运用这一原则。 (6)浪漫主义文学 指产生于18世纪末繁荣于19世纪上半叶欧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同时也是一场文学运动和文学流派。它兴起于德国,法国作家雨果1827年的《<克伦威尔>序》被称为是浪漫主义的宣言。具有强调主观情感,重视抒情性,推崇想象力,热爱大自然,崇尚中古风的特点。代表作家为雨果、拜伦、大仲马等。 (1) 多余人 指的是19世纪俄国封建农奴制社会中贵族知识青年的一种典型,他们自视清高,灵魂空虚,无所作为,作家提出的正是俄国解放时期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问题。代表作有《叶甫盖尼•奥涅金》 (2) 新人 指的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登上俄国政治舞台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即“自由民主资产阶级的受过教育的代表。他们不是贵族,而是官吏、小市民、商人、农民。”他们担负起改革现实的任务,代表作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 (3) 自然派 指的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人物是果戈理。别林斯基予以理论上的肯定,日后成为俄国现实主义的别称。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反映生活,批判黑暗腐朽的专制农奴制,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主要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 (4)人物再现法 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运用的独特的表现手法,即以前作品中的人物在以后作品中再次出场的方法,作家把《人间喜剧》的许多典型人物贯穿起来,比如《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得到了符合其性格特征的充分发展,而且把各个独立的单篇也连成一个互相关联的艺术上的“有机整体”。 (5)小人物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被欺凌者的典型形象。这类形象是俄国文学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标志。代表作家为普希金《驿站长》、果戈理《外套》等。 (6)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指的是兴起于19世纪中期的一种文学思潮,兴起于法国,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的问世,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的真正开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具有以下特征:客观、真实而广阔地描绘现实生活;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精神;细节真实与典型化;以人道主义为思想基础。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 (7)宪章派文学 在19世纪30、40年代宪章运动的高潮中,形成了一次初具规模的群众性文艺运动,涌现出一批工人诗人。他们用诗歌,歌曲等形式进行宣传鼓动,激励人们投入斗争。宪章派诗歌是最早的无产阶级文学。特点是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激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国际主义精神。在早期无产阶级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1、 欧美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思想和文学基础。 社会思想:①自由主义思潮:18世纪末以来动荡不安的社会让人民向往政治上的自由主义。浪漫主义作家把政治自由的原则广泛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②社会心理:沉溺于好梦和幻想、悲观颓唐、消沉抑郁等情绪中。③德国古典哲学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理论基础,其基调是唯心主义,它对自我、灵感、想象的强调表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情绪。④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者否定现实,憧憬未来提供了思想基础。 文学基础:中世纪的传奇文学和民间文学;18世纪感伤主义文学;卢梭的小说,对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的宣扬;德国狂飙突进时期文学乃至18世纪末出现的哥特小说。 2、 德、英、法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德国: ① 耶拿派宣传浪漫主义的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代表作为诺瓦利斯《夜的颂歌》 ② 海德尔堡派重视发掘民族文化遗产,代表作家有阿尔尼姆,格林兄弟等。 法国: ① 早期浪漫主义:夏多布里昂《阿拉达》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的开端。斯塔尔夫人《柯丽娜》 ② 20世纪中后期的浪漫主义:雨果《巴黎圣母院》,《<克伦威尔>序》掀开世界浪漫主义文学的序幕,大仲马《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乔治•桑。 英国: ①湖畔派三诗人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及纯朴的乡村生活。柯尔律治《古舟子咏》、骚塞《审判的幻影》、华兹华斯《丁登寺》。 ②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塑造了不朽的“拜伦式英雄”《恰尔德•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唐璜》 ③雪莱《西风颂》 3、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主观性和抒情性,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位,受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崇尚自我,提倡解放人的主观世界。 2. 推崇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对情感的体验十分敏感,想象丰富。作品中充满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非凡的人物和神话色彩。 3. 对自然的歌颂,响应卢梭“返回自然”的口号,着力歌颂自然的美丽,通过抒发大自然的感受,寄托自己的想象,以自然的美,否定现实的丑。注重人与自然的诗意统一。 4. 反对古典主义因袭陈规,主张创作自由,体裁,手法多样。 5. 崇尚中古风,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奇异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 4、“拜伦式英雄”形象。 1.长诗主人公恰尔德•哈洛尔德是一个叛逆的贵族青年,一个孤独而忧郁的漂泊者,是“拜伦式英雄”的雏形。他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而又厌恶、憎恨周围空虚的现实生活。他高傲的性格,是他不为庸俗虚伪的上流社会所接受;而他的贵族习气,又使他不与人民交往。由于对生活的厌倦、冷漠,他陷入难以解脱的痛苦之中,终于悲愤地离开了祖国,到海外去寻求解脱,开始了孤独而忧郁的漂泊生活。 2.“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这些诗的主人公都是悲剧性的孤傲的叛逆者,他们有非凡的才能和力量,但却无法施展,他们感到痛苦和绝望。他们以挑战示威的态度,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毫不妥协的精神,或报复或反抗社会的专制与压迫。这些主人公身上有诗人本身生活遭遇的明显印记,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 3.诗剧《曼弗雷德》延续“拜伦式英雄”的塑造,悲观与反叛意识达到顶峰。诗剧对整个人类生存的意义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主人公只寻求“忘却”和死亡,他在冥想之中,轻视人民不与人交往。诗人夸大孤独者的精神力量,没有认识到曼弗雷德脱离人民,脱离生活实践和社会斗争,正是他自我毁灭的真正原因。 5、《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基本主题。 全诗重心在于抒发浪漫主义情怀,也不乏对历史和现实的直接反映和判断。在浪漫主义文学中,这是第一部以社会政治问题为题材的作品。预示着浪漫主义感伤情绪逐渐消退,求实的色彩逐渐增长。 长诗第一章主要是描写在拿破仑的铁蹄下西班牙人民的苦难,他们的反抗以及对自由解放的渴望。第二章,主人公来到希腊,希腊人民正遭受土耳其的奴役而尚未起来斗争。第三章诗人凭吊古战场,追忆先哲,表达自己对启蒙主义自由平等思想的忠诚以及被上流社会放逐的愤懑和对女儿的思念之情。第四章诗人用意大利光荣的历史,当时的民族灾难,激励爱国志士起来推翻奥地利的暴虐统治,实现民族的统一和解放。 6、《<克伦威尔>序》的基本内容。 ①用发展的眼光看文学,雨果把人类社会分为原始、古代、近代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与自己适应的文学:“原始时期”是抒情性的,古代是史诗性的,而近代是戏剧性的。 ②提出其浪漫主义的核心“美丑对照”,新时代的艺术应将二者融于一体,“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古典主义者只表现“崇高优美”是完全违背自然和生活真实的。将美丑对照,“丑”进入审美领域。 ③批判古典主义主要教条之一“三一律”,认为时间一致和地点一致,这“二一律”是完全荒谬的,必须抛弃,但情节的一致是合理的,可以保留。 ④强调诗人在反映客观现实过程中的主观作用,为了形成强烈的鲜明的对照而要求作家进行夸张,其结果便是描写不寻常的即非凡的现象,这种理论,显然是浪漫主义的。 ⑤要求表现“地方色彩”和历史的具体性,主张使用丰富多彩的普通语言。 7、《巴黎圣母院》对“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是法国作家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核心是批判古典主义将崇高优美和滑稽丑怪截然分开的做法。他认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文艺的真实”产生于崇高优美和滑稽丑怪的非常自然的结合。他所描写的美丑现象都是理想化的和十分夸张的。特别是在《巴黎圣母院》中成功运用这一原则。 (1) 人物与人物的对照 爱斯梅拉达与卡西莫多:他们是两个孤儿,一个奇美,一个奇丑,仪貌美丑的强烈对照,卓绝地衬托出了他们两个互相救援的动人场景,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爱斯梅拉达与法比:一个忠贞不渝,一个放浪轻浮,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的对照,展示了贫苦少女忠于爱情的高尚情操,暴露了贵族公子极端利己的恶劣本性。 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与弗罗洛:明亮的色调,爱,善良,纯朴与阴暗的色调,残忍,变态。 (2) 人物自我对照 爱斯梅拉达:表现为一种内外和谐的美的辉映,既有美的仪貌,又有美的心灵。在仪貌美与心灵美的交相辉映中,作者赞叹她“完整”的美,“全能”的 美。 卡西莫多:丑的外貌突出美的心灵,在奇丑的外貌之下,跳动着一颗金玉之心。他原本犷野、蒙昧、凶恶,由于仁爱的感化而心灵复苏,成为人道主义的典型。 弗罗洛:外表道貌岸然,虔诚圣洁,内心虚伪残忍。人格的两重性:既是教会恶势力的化身,又是教会宗教生活的牺牲品。 (3) 情节对照 两个王朝:专制王朝、奇迹王朝 两个国王:路易十一、乞丐国王 两个法庭、两种审判 两种法律、两个绞架 两组人物、两种命运 8、如何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幻想用人道主义手段代替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把仁慈、博爱作为改造社会的药方,明显反映了作家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和在社会斗争面前的软弱无力。雨果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伪善、冷酷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劳动人民和受压迫民族的苦难表示同情,并为他们的权利勇敢地斗争过,这正是其历史功绩。 以《悲惨世界》为例: 贫苦人民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如:冉阿让被监禁19年的罪行“只不过是偷了一块面包”。 ①以满腔热情歌颂了共和党人的英勇斗争精神。小说通过米里哀主教和冉阿让宣扬了以“仁爱”、“慈善”为中心的人道主义。 ②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使罪犯重复犯罪,而人道主义才是高级法律,使罪弃恶从善、终止犯罪。 ③塑造了人道主义最高理想“冉阿让”。如冉阿让被米里哀主教感化后,也像主教一样以德报怨,终使沙威“人性”复活,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河自杀。 9、《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 (1)英法资产阶级的胜利及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为标志。社会的变化不仅对启蒙思想家宣扬的理性原则是一种嘲讽,而且使浪漫主义者所提倡的幻想和追求也显得苍白无力。人们不得不冷静地审视社会现实,客观地剖析社会弊端。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法国孔德的“实证主义”、泰纳的“决定论”,空想社会主义。 (3)承前启后的现实主义传统。 文学创作: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 文艺理论: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莎士比亚的“反映说”,席勒首次提出“现实主义”概念,司汤达提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纲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进一步奠定和发展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2、19世纪中期法、英、俄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A.法国:反映了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揭露金钱的罪恶,描写个人反抗者形象,贯穿着科学知识和理性知识。 1、司汤达:政治角度;心理描写《红与黑》——批判现实主义开山之作。 2、巴尔扎克:经济角度;环境描写《人间喜剧》 3、梅里美:道德角度;浪漫色彩《嘉尔曼》 4、福楼拜:精神气质;客观准确《包法利夫人》 B英国: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善于描写“小人物”命运,具有温和的人道主义和浓厚的改良主义倾向,感伤色彩和劝善说教。 狄更斯《双城记》、萨克雷《名利场》、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爱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C俄国: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具有深刻的人民性。 a.30年代由普希金倡导(《叶甫盖尼奥湼金》);莱蒙托夫进一步发展(《当代英雄》)。 b.40年代以果戈理为首的“自然派”确立现实主义文学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c.50、60年代:屠格涅夫《父与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 3、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联系作品) (1)历史的真实性与生活画面的广阔性 (2)描绘现实的批判性。批判的武器是人道主义 (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现实主义作家塑造艺术典型往往是把人物性格和时代、环境联系起来,自觉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力求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艺术上的独创性和高度成熟的长篇小说艺术 (5)以人道主义为思想基础 4、于连形象。 于连是王政复辟时代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是一个具有自由民主思想和强烈的叛逆精神的青年。斯丹达尔以其细致有力的笔触描写于连的矛盾性格和命运悲剧,揭示了小资产阶级对复辟社会的强烈反抗以及在反抗中表现出来的妥协性、动摇性和软弱性。艺术特色: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擅长运用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善于运用戏剧性冲突场面来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5、 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手法。 ①着重于心理内容,丰满人物性格。 ②化心理描写的社会内容,完善并发展了文学心理分析艺术技巧。 ③巧妙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 心理化叙述、景物衬托、个性化对白、独白、行动、联想、幻觉、潜意识等。 6、《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中心图画) 中心主题:揭露“金钱主宰一切”的时代特征和金钱的罪恶。 A再现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苏城舞会》《古物陈列室》 广泛而深刻地描写了贵族社会衰亡的颓势,从贵族经济上的脆弱和政治上的无能入手,揭示出这一历史趋势的必然性,描绘出一幅西洋参照的贵族社会图。 B.再现资产阶级的发迹史 《高利贷者》高布赛克《欧也妮•葛朗台》老葛朗台《纽沁根银行》纽沁根 着重表现资产者是怎样登上历史舞台的,以现实主义的艺术之比,近期所能地记录了资产阶级血迹斑斑的发家史。为资产者的脸谱勾勒出可憎可怕的线条。 C.再现金钱世界的风俗史 金钱对人灵魂的腐蚀,触摸到了当时法国社会、或者说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脉搏。 恩格斯把巴尔扎克对资产阶级进攻和贵族阶级衰亡的描绘称为《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 7、《高老头》的“金钱”主题。 《高老头》中心主题就是揭露“金钱主宰一切”的时代特征和金钱的罪恶。主要通过鲍赛昂夫人、拉斯蒂涅、高老头三个人物形象体现出来: ①鲍赛昂夫人退出巴黎上流社会,是在暴发户的逼攻下走向灭亡的贵族典型,也是巴尔扎克着力刻画的“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对于贵族来说)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的贵族上层的没落已成定局,取而代之的是资产阶级的“暴发户”。 ②拉斯蒂涅是一个被金钱腐蚀逐步走向堕落深渊的青年形象。拉斯蒂涅通过鲍赛昂夫人的“教导”(被逐)、伏脱冷的邪恶说教(被捕)以及高老头之死这“三堂课”,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炎炎的欲火,纵身跳进了巴黎“社会上流”这个罪恶的深渊。 ③高老头凄惨的结局再次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尤其是他死前哭天抢地,“钱可以买到一切,买到女儿。” 8、《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1)历史的广阔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把小说创作提高到社会研究和历史哲学的高度,从经济角度去反映社会变革和阶级关系。 (2)运用典型化原则,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铺陈的环境描写。总是把每个人物安置在适合于他个性发展的特定环境中来塑造。 (4)精细的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经济描写,环境描写。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结合作品版) 第一.强烈的现实性。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高瞻远瞩的历史目光,从研究客观世界的宏观出发,洞悉整个法兰西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以及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达到一般作家所达不到的深度和广度。它具体表现在: 1. 立意高: 《人间喜剧》的目的是研究整个社会,做社会这个历史家的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记,写出一部法国社会的风俗史,这使他能站在现实主义的高度,展示历史的发展。 2.视野阔: 这是一部睥睨千古、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把1816-1848年王政复辟、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生活尽收笔底,无论是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还是金钱罪恶,都无所不包地囊括其中。 3.挖掘深: 巴尔扎克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深入探讨各阶级的动向,指出"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暴发户的进攻下最后被扫除",深刻反映出时代的本质。它以经济决定一切的观点,研究金钱征服整个社会的历史进程,揭露本质,打中要害,非凡夫俗子,犬儒文丐所能比拟。 第二.高度的典型性。 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 环境决定性格: 巴尔扎克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环境可以决定和改变人,他总是着重描写环境对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作品开头往往是在大段精细而富有典型特征的环境描写之后,再列出人物与情节。他的环境描写包括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人物关系和日常生活的物质条件。不同的环境成为不同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的依据。 2. 性格再现环境: 巴尔扎克的人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是时代本质的艺术再现。那些充满贪婪、野心、拜金、兽性的人物,都是从时代的五脏六腑中孕育出来的,都是现实的嫡生子女,通过这些典型,再现出产生他们的环境即社会的本质。 3. 惊人的欲望描写: 巴尔扎克在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时,尤其善于突出"这一个。比如高老头的爱女,葛朗台的爱钱,贝姨的妒忌,邦斯的古董癖,于勒的好色,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产生震撼人心的感情力量,反而达到比真人还真实的艺术效果。 第三.细节真实。 作为艺术巨匠的巴尔扎克,在他描写人物的多方面成就中,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典型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这点则更可称道。这种对细节描写的逼真同样使人物更具真实感,更富感染力。 比如:葛朗台的肉瘤,总是在心理激烈活动的时刻闪动。他的口吃,又总是在他欲擒先纵,投石问水的节骨眼上出现。由此表现出自由竞争时代资产者的狡猾奸诈与老练。 再如拉斯蒂涅写信索取母亲和妹妹积蓄时暗自流下几滴眼泪,表达出野心膨胀但天良未泯的青年此时此刻的内心矛盾,表现出他走向深渊的趋向。 9、狄更斯小说创作发展道路。 第一时期(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初):一般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艺术手法上擅长用夸张和重复来达到讽刺的效果。这个时期的作品已显露出对社会批判的锋芒,站在人道立场上同情小人物及遭受苦难的儿童,采用轻松幽默、诙谐的讽刺手法,态度温和,塑造理想化善良仁慈的资产者形象。代表作:《匹克威克先生外传》、《奥列弗•推斯特》、《老古玩店》 第二时期(19世纪40年代中):对现实的批判进一步深化,理想化的资产者形象消失,着力描写小人物的温情和道德感化力量,基本放弃流浪汉小说体裁。代表作:《董贝父子》、《圣诞之歌》 第三时期(19世纪50、60年代):创作高峰期,作品呈现出冷峻色调,喜剧性和乐观主义氛围削弱,严肃而深沉的思考占据上风,艺术成熟。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 10、狄更斯的人道主义。 1. 温和的人道主义,从比较上来说雨果是充满激情和勃发的,果戈理是含泪的微笑。人道主义表现大多是大团圆结局,不仅表现在善良者的情谊上,也表现在对恶人的处理上。以温和的态度描写各种恶人,主要指出他们缺少人性。恶人受到的惩罚只是暴露真相,受人鄙视,就算是受到惩罚,也绝无痛打落水狗的残酷 2. 感伤,充满感伤的情调,主要表现在对善良小人物的同情,例如《大卫科波菲尔》,继承了十八世纪后期感伤小说的传统,同时也是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气,在当时被看作是人类感情的正常表达。然而,当代读者对这些催人泪下的章节非但流不出眼泪,作出的反应往往是嘲讽 3. 说教:有大量人性论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作品表现。仁爱替代革命。 4. 行善:从基督仁爱出发,主张行善,基本上是按照善恶有报来安排情节,划分人物类型 11、果戈理的讽刺艺术。 (1)讽刺肖像画 常用寥寥几笔,勾勒人物的庸俗、病态之处,借以突出人物性格。例如描写两个吵架的伊凡时,瘦伊凡的头“像一只尾巴朝下的萝卜”,胖伊凡的头“像一只尾巴朝上的萝卜”。 (2)暴露性语言 果戈理笔下的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人物语言的讽刺性主要在于它的暴露性,人物开口说话就暴露自己的本性,由此揭示出人物的性格及其倾向,产生强烈的讽刺批判力量。 (3)幻想性和偶然性清节 果戈理常常用幻想的和偶然的情节来结构自己的作品,达到讽刺的目的。幻想是现实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又具有现实的影子,是现实生活的畸形延伸。偶然性是现实中少见的,近乎荒唐的事,但它又具有艺术上的可信性和必然性。 (4) 喜剧性夸张 人物性格夸张;细节夸张《外套》中小公务员被吓晕;情节夸张《两个伊凡吵架的故事》;场景夸张《钦差大臣》中的哑场。 (5)别林斯基盛赞果戈理的讽刺作品是“含泪的笑” 果戈理认为艺术家不仅应当真实地反映生活,而且应该批判生活,“要通过世界上看得见的笑容和看不见的、不知道的眼泪来观察生活。”正是这种“笑声”和“眼泪”的交集,喜剧和悲剧的结合,加强了果戈理讽刺艺术的揭露和批判力量。“笑”是果戈理揭露和讽刺俄国农奴制和官僚体制的有力武器;“泪”则是果戈理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含泪的笑”正是他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真切表现。 1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特点。 (1)虚幻的现实主义:内容上特别注重表现生活中那些“超乎寻常”的现象和“虚幻的东西”,往往采用夸张、怪诞、象征、梦幻等超现实主义手法来反映生活中那些极端的、绝无仅有的、病态的、畸形的,乃至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从而达到本质真实。 (2) 苦难的题材: 描绘“小人物”的悲惨是贯穿陀氏创作始终的题材。背景阴暗凄惨,人无痛苦忧郁,以致无法生存。真实表现沉沦在社会底层的人惊心动魄的悲剧,读后令人无法忘怀,在精神上承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不寒而栗。故人们称他为“残酷的天才”。 (3)对话与复调 小说在总体上是对话性的,就是“复调小说”。 “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 (4)人物深层心理的挖掘 (心理描写): 被人们称为现代心理小说家。他的心理描写主要表现人物的潜意识层中的东西,即人的本能冲动,隐秘的恶和病态的思想,鲁迅称他为“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精神苦刑法”)主要手法: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意识流等。
本文档为【外国文学史(3-2)复习题 最终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862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06-30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