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草经

本草经

举报
开通vip

本草经null 《本草经》 《本草经》 第一章 概 述第一章 概 述 [教学内容] 一、《神农本草经》的作者及成书 二、《神农本草经》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三、《神农本草经》的体例概述 四、 《神农本草经》的主要辑本 一、《神农本草经》的作者及成书 一、《神农本草经》的作者及成书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其书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 约为战国至秦汉医家不断搜集整理而成, 最终完成时间为东汉, 目前大多支持两汉成书说。 注:《本经》之前——《万物》阜阳汉简 神农神农古代...

本草经
null 《本草经》 《本草经》 第一章 概 述第一章 概 述 [教学内容] 一、《神农本草经》的作者及成书 二、《神农本草经》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三、《神农本草经》的体例概述 四、 《神农本草经》的主要辑本 一、《神农本草经》的作者及成书 一、《神农本草经》的作者及成书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其书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 约为战国至秦汉医家不断搜集整理而成, 最终完成时间为东汉, 目前大多支持两汉成书说。 注:《本经》之前——《万物》阜阳汉简 神农神农古代农神、最早的医药之神; “三皇”之一,或古称“二皇”。 (一)神农与原始农耕(一)神农与原始农耕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有历代帝王图,神农位列第三,在伏羲女娲、祝融后, 题记曰:“神农氏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振万民。” nullnull神农氏,传说上古三皇之一,继伏羲而王天下,发明耒耜,教民种田,应是原始渔猎社会进化至农耕时代的代表。 《易·系辞传》:“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null传说神农氏生于姜水, 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 母感神龙首而生之, 故神农以地为氏,姜姓也。 null《国语·晋语》:“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神农与黄帝战于阪泉之野;蚩尤(涿鹿 ) null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于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氏焉。” null神农的形象是人身牛首,从氏族图腾的角度言,似以牛为图腾,而姜姓原以羊为图腾, 神农人身牛首:牛在农业耕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半牛的形象来表示其原始农神的身份。 null神农又名炎帝,以火为纪, 《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左传·哀公九年》:“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 炎帝与五行相配,以火德王,位在南方,主夏炎帝与五行相配,以火德王,位在南方,主夏 《淮南子·天文》:“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 《帝王世纪》:“有圣德,继无怀氏后,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都于陈,作五弦之琴,始教天下种谷,故人号曰神农。一号魁隗氏,是为农皇。” null《白虎通·五行》:“炎帝者,太阳也。” null神农作为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人物,主要贡献是教民耕种,促进原始农业的发展,所以有关神农的神话多与农耕有关。 null传说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以天粟为种子,教民耕种。 《绎史》卷四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 null《拾遗记》记炎帝神农时有丹雀衔九穗禾,神农拾之而种。 “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nullnull山东沂南北寨村画像石 ——苍颉 ——神农 null山东沂南北寨村画像石,有两神人相对而坐,皆披发草衣,左边下有题记“苍颉”,当是苍颉无疑,而右侧之人持禾谷或草药,下部题记漫灭不清,学者多认为是神农, 据说苍颉造字之时,天雨粟,鬼神惊, 而神农王天下时,天雨粟。 汉代有关神农的记载颇多汉代有关神农的记载颇多 《白虎通》:“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风俗通义·皇霸》:“《含文嘉》记:神农,神者,信也;农者,浓也;始作耒耜,教民耕种,美其衣食,德浓厚若神,故为神农也。” (二)神农尝百草 (二)神农尝百草 神农不但是原始的农神,还被奉为最早的药物之神,这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有关。 《淮南子·修务》:“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null按《淮南子》的说法,神农尝百草的最初目的,是通过亲尝探知何种食物宜食,何种有毒不能食,从而教民知所宜食而避其毒,这里的百草未必单指药物。 null在原始的茹草饮水的野食时代,应是指广义的树木草根果实裹腹之类。 陆贾《新语·道基》:“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null在尝百草的过程,发现了最初的药物学知识。 这实际上反映了最初药物学知识的由来,它是先民们在亲尝体验的实践中逐渐摸索积累出来 null后人将发明药草的功劳归功于神农,于是产生了神农尝药、鞭百草的传说。 西晋·干宝《搜神记》卷一曰:“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号神农也。”null晋《述异记》:“太原神釜罔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名神农原,亦名药草山。山上紫阳观,世传神农于此辨百药,中有千年龙脑。” nullnull(三)祠“先农”及“三皇” (三)祠“先农”及“三皇” 《后汉书·礼仪志上》:“正月始耕,……告祠先农已享,耕时,有司请行事就耕位,天子三公九卿诸侯百官以次耕。” 帝籍田 刘昭注引《汉旧仪》:“春始东耕于籍田,官祠先农。先农即神农炎帝也。祠以一太牢,百官皆从。” null山西长治 百谷山 宋《太平寰宇记》曰:“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称嘉境,昔神农尝百谷于此,因名山建庙,仲春上甲日致祭。” nullnull三皇庙 ——伏羲、神农、黄帝三皇庙 ——伏羲、神农、黄帝《元史·祭祀志·郡县三皇庙》: “元贞元年,初命郡县通祀三皇,如宣圣、释奠礼, 太皞伏羲氏以勾芒氏之神配, 炎帝神农氏以祝融氏之神配, 轩辕黄帝氏以风后氏、力牧氏之神配, 黄帝臣俞跗以下十人姓名载于医书者,从祀两庑,有司岁春秋二季行事,而以医师主之。” null《明史·志·礼四(吉礼四)》:“明初仍元制,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通祀三皇。洪武元年,令以太牢祀。二年,命以句芒、祝融、风后、力牧左右配,俞跗、桐君、僦贷季、少师、雷公、鬼臾区、伯高、岐伯、少俞、高阳十大名医从祀。仪同释奠。” null“嘉靖间,建三皇庙于太医院北,名景惠殿。中奉三皇及四配。 其从祀,东庑则僦贷季、岐伯、伯高、鬼臾区、俞跗、少俞、少师、桐君、雷公、马师皇、伊尹、扁鹊、淳于意、张机十四人, 西庑则华陀、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巢元方、孙思邈、韦慈藏、王冰、钱乙、朱肱、李杲、刘完素、张元素、朱彦修十四人。 岁仲春、秋上甲日,礼部堂上官行礼,太医院堂上官二员分献,用少牢。null复建圣济殿于内,祀先医,以太医官主之。二十一年,帝以规制湫隘,命拓其庙。” 湫(jiǎo)隘:低洼聊城三皇庙 神农聊城三皇庙 神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托神农以为名: 《淮南子·修务训》云:“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神农、黄帝而后始能入说。”null晋《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长于长江水,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尝味草木,宣药疗疾,以救夭伤人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null此书并非神农所作,实际上是战国至秦汉医家长期用药实践的积累和总结。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斯实后世医工知草木之性,托名炎帝耳。” null《太平御览·药部》引《神农本草经》,有神农从“太一子”鞭药记载: “《本草经》曰:太一子曰:凡药上者养命,中药养性,下药养病。神农乃作赭鞭钩 ,从六阴阳,与太一外(巡)五岳四渎土地所生,草、石、骨、肉、心、皮、毛羽万千类,皆鞭(辨)问之,得其所能主治,尝其五味,一日(遇)七十余毒。” null太一是汉代崇祀的最高神格的神,神农从太一子鞭药,是汉人崇祀太一的时代印记。 null(二)书名(二)书名 1.诸药中草类药最多: 五代·韩保升:“按药有玉石草木虫兽,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药最多也。” 2.“本草石之寒温” 尚志钧:《汉书·艺文志》“经方类”序之首句“本草石之寒温”。 余嘉锡《古书通例》——古人著书多无书名,或取首句一两字或二三字命名。 (《论语·学而》) (三)著录情况——史志目录(经籍志、艺文志) (三)著录情况——史志目录(经籍志、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无载; 梁·阮孝绪《七录》 :“《神农本草经》三卷”; (转载自《隋书·经籍志》) 《隋志》:“神农本草八卷”, “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 “本草经四卷,蔡英著”。 “药论”书“药论”书西汉有关药物学著作,未见有称“本草”。 “药论书”之记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曾于其师阳庆处受得“药论书”。 “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书,甚精。” 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 西汉所称“本草”——非“本草经”西汉所称“本草”——非“本草经”——泛指之辞,与医经、方术并称: 《汉书·楼护传》记楼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本草”——与医经、方术同时并称的泛指之辞,并非指《本草经》。 ——与天文、历算、钟律、小学、方术并称之“本草”(《汉书·平帝纪》),显非指《本草经》一书。) ——“本草待诏”(《汉书·郊祀志》),乃职官名。 东汉已有“本草经”一词的出现东汉已有“本草经”一词的出现东汉——“本草经”一词出现 ①安世高译《捺女耆域因缘经》——“本草经”者; ②东汉·樊光注《尔雅》, 高诱注《淮南子》, 王逸注《楚辞》 ——引“本草”云者,与今本《本草经》内容吻合。 ③东汉以后,书名异称颇多: 葛洪《抱朴子》称《神农四经》, 张华《博物志》称《神农经》, 《本草经集注》称《神农本草经》、《本经》。 安世高(东汉桓帝~灵帝) 《捺女耆域因缘经》安世高(东汉桓帝~灵帝) 《捺女耆域因缘经》“逢一小儿担樵,耆域望视,悉见此儿五脏肠胃,缕悉分明,耆域心念,《本草经》说有药王树,从外照内,见人腹脏,此儿樵中,得无药王邪?”null东汉王逸 《楚辞·章句》:“苴蓴(莼),……蘘荷也。见《本草》。” 李时珍:“今之《本草》无之,则脱漏亦多矣。” 《吕氏春秋》高诱注:“《本草》云:戎盐,一名胡盐。” (四)卷数 (四)卷数 目前有三卷与四卷之说。 ①三卷:上中下三品各分一卷。 梁·阮孝绪《七录》(转载自《隋书·经籍志》):“《神农本草经》三卷”; 《新修本草》引梁《七录》作“《神农本草》三卷”。 ②四卷:即本书除上中下三品各为一卷外,尚有“序录”一卷。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有“本草四卷”之说; 葛洪《抱朴子》亦有《神农四经》的说法;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曰:“今之所存,有此四卷。” 五代·韩保升《蜀本草》曰:“《神农本草》上中下并序录,合四卷。” 二、《神农本草经》产生思想文化背景 二、《神农本草经》产生思想文化背景 《神农本草经》是在总结战国秦汉间药物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思想体系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如受战国秦汉间神仙方术及黄老思想的影响,蕴涵了丰富的道家方士养生思想。 《神农本草经》道家养生思想 《神农本草经》道家养生思想 《神农本草经》道家养生思想最突出的表现为三品“天地人”分类。null《本经·序录》: “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null《本经》中的上品药主要是金石类及赤芝、茯苓等草木类养生之品,几乎都有“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等功效, 上、中、下三品中有不老延年功效的药物达160种以上。 null《本经》首重金石类药,三品中的排列顺序,都是金石类在前,这和道家重金石、轻草木思想有关。
本文档为【本草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818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8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2-07-21
浏览量: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