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答案

举报
开通vip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答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二、填空题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2.调查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2.以时间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二、填空题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2.调查方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产品分析法四种三、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2.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四、判断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2.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3.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4.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五、简答题:1.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2.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六、论述题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为一切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此外,儿童心理学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一、填空:1.我们通常所讲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里,全名叫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22.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就是神经系统。3.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4.儿童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5.新生儿的神经活动,主要在皮层下部位进行。他们利用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些基本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等。6.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也可以笼统地把新生儿时期视为心理发生的时期。7.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兴奋过程中,还表现在抑制过程中。儿童年龄越小,神经的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就越强,兴奋也就特别容易扩散。8.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9.在儿童条件反射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刺激物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就是语词。10.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层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11.事实证明,许多先天缺陷并不完全决定于遗传,而往往是由于胎内环境的危害与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引起的。12.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母亲年龄(育龄)、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Rh因子以及情绪和态度等。二、判断1.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对)2.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错)3.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对)4.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对)5.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对)6.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错)7.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对)三、问答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四、论述1.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胎儿的发展受母亲的年龄、自身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情绪和态度等因素影响。在准备怀孕或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因素,做到优生优育。(要求列出各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去做)第三章学前儿童心理过程一、填空题:1.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2.婴儿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3.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4.早期运动经验丰富的婴儿,对深度更敏感,表现出的恐惧也越少。5.有研究表明在出生后第一周中,婴儿就具有大小恒常性了。6.研究表明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婴儿)的记忆主要属于内隐记忆。7.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大约5个月左右,儿童对熟悉对象特点的明显变化,会给予新的注意。8.婴儿末期回忆开始出现,主要表现是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延迟模仿的行为。9.7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寻找从视野中消失的物体,说明婴儿已经具有了回忆。10.年幼的儿童更倾向于无意识记,随着年龄的增大,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逐步增强。11.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12.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13.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14.在感动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对当前感觉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思维,于阶段中、晚期,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15.前运算阶段,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16.在表象思维的过程中,儿童主要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17.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智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是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18.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19.一般来说,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的。20.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5岁幼儿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外部原因。二、名词解释1.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3.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4.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5.记忆策略是指是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6.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7.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8.具体运算意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9.这种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就叫做形式运算。10.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三、简答1.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以无意记忆为主,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再认好于回记忆;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2.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阶段;3.简述儿童产生惧怕的原因。熟悉环境的改变;被他人惧怕情绪感染;后天经验所致。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一、填空1.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 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班主任工作中的交流培训班交流发言材料交流低压配电柜检验标准小王子读书交流分享介绍 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请求。2.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3.4岁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以后发音开始稳定,趋于方言化,即开始局限于本族或本地语音。4.儿童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和其他实词。5.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积极词汇,即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也有一些消极词汇,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6.皮亚杰研究了2—7岁儿童的语言,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7.自我中心语言共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和双人或集体的独白。8.社会化语言有下列四种: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9.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语言阶段,儿童之间的交谈没有因果关系的解释,只有对事物的描述和对事实的陈述。10.语言获得理论有先天获得论、语言习得论、相互作用论。11.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12.对儿童来说,寻求亲近是依恋的核心与基本的外在行为表现,而强烈的相互依存的情感则是依恋基本的内在心理压力。13.有研究认为,婴儿期同伴相互作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客体中心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14.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等。15.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16.儿童在2~4岁之间,攻击形式发展总趋势是:身体攻击逐渐减少,言语攻击相对增多。17.柯尔伯格采用了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18.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19.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20、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划分为3水平,6阶段。二、名词解释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2.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三、简答1.简述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及其表现范畴是:(1)儿童不考虑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说话而自己讲话。(2)分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独白。2.简述依恋及其表现。依恋的表现有: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持久的情感关系。通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吮吸、喊叫、抓握、依偎和跟随等,以此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3.试述依恋的特征。依恋对象具有选择性;有亲近行为;能从依恋关系中获取慰藉和安全感;依恋关系的破裂会导致分离焦虑和痛苦;。双方在情感和行为上有协调性。4.简述安沃斯提出的儿童依恋的模式类型。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5.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1)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6.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2)认知因素;(3)移情;(4)强化。7.简述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特点。(1)对规则的理解:规则是万能不变的;(2)评定行为的态度是极端的;判断行为根据后果大小;(3)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处罚;(4)单方面尊重权威,遵守成人标准和成人规则。四、论述1.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同伴使儿童获得了支持资源,在儿童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冲突将导致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交流所需技能的获得;(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人格的发展(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宽慰、同情和理解,因而产生安全感和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感,相互帮助克服情绪上的问题,获得良好的情感发展。2.试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1)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对儿童性格的不同影响;(2)儿童自身身体的吸引力:相貌漂亮的儿童更易受其他儿童欢迎;(3)行为特征:是儿童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4)认知能力的高低:智商高的儿童与同伴的接纳程度呈正相关;(5)教师的影响:教师对儿童特征和价值的认可程度影响其他儿童对该儿童的接纳性。第五章 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一、填空题1.到了2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咿呀之歌”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52.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逐渐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那就是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3.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及定型期。4.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经历了本能直觉期和直接感知、美术形象期。5.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6.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从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7.搭积木、插积塑、捏橡皮泥、折纸、小制作等游戏是结构性游戏。8.到了4岁左右,结构性游戏成为儿童最主要的游戏形式。9.按照学前儿童在象征性游戏中表现的年龄特征,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自我导向的装扮游戏,外在导向的装扮游戏,序列性装扮游戏及角色游戏。10.当儿童的几个装扮行为具有连贯性时,这种游戏被称为序列性装扮游戏。二、名词解释1.社会性游戏指的是儿童在与游戏玩伴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游戏。2.结构性游戏指的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3.合作游戏 指的是儿童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或满足同一个需要,在合作中一起游戏。4.象征性游戏是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5.自我导向的装扮游戏指的儿童装扮的行为指向的是自己,他们自己是装扮行为的行动者。6.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5三、简答1.以社会性参与程度可将游戏分为几类?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2.简述操作性游戏的发展阶段。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四、论述1.试述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对游戏内容有强烈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自由地参与游戏有假想与真实的转换游戏中有人与人(物)的交流各方面能力得到延伸发展(需要展开)第六章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一、填空1.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2.观察儿童的各种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性格的种种表现。总的来说,有如下特点: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冲动。3.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4.4岁儿童开始出现了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5.3岁左右的孩子仍倾向于用名字称呼自己,而不用代名词“我”,好象是将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人或物同等对待的。6.3岁儿童开始意识到“愿意”和“应该”的区别。这就意味着儿童开始了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7.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9.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10.6—8岁的儿童所持有的关于男性和女性的各种认识,是以男女之间在机体上所存在的生理差异和外貌特征为依据的。11.9—13岁的儿童处于对男性和女性所持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是以社会文化的要求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为依据的。二、名词解释1.性格是表现为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2.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3.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即掌握自己的性属性或相应的作用。三、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好动、好奇、好模仿、好冲动。2.简述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评价从对自己的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的客观评价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一、填空题1.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2.当儿童把玩过的玩具放进筐子里后,老师立即表扬这个行为,以后这孩子收拾玩具的行为会大大增加.这是操作性行为。3.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4.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5.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6.强化除直接强化外,还有替代强化,即榜样行为的强化对观察者也是有效果的。7.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8.格塞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9.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主体(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11.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12.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13.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学校教学是发展的源泉。”14.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的发展中,教学的性质具有若干个极限点。第一个极限点是3岁以前的儿童,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二、论述题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1.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维果斯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要确定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2.启示: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调整,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三、应用题(一)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研究儿童气质的教育意义材料: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先后参加实验的10个同龄小朋友,只有她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她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毫无表情,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果椅子稍歪一点,她要把它放正,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她是偏于抑郁质的孩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对抑郁质的儿童,则应注意发扬他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的自信心等。(二)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研究儿童气质的教育意义材料:他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他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他偏于胆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其周围的成人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如对胆汁质的儿童应培养他的自制力,让他学会冷静、沉着和有耐心。(三)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明显的依恋行为的表现,倩倩将小毯子看成是获取心理安全的替代物。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情感、认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需要认真对待。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给予更多的关爱,包括生体上的触抚和语言、目光上的交流等,使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四)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一味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  (五)基尼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小女孩。她母亲双目失明,丧失了哺育孩子的基本能力;父亲讨厌她,虐待她。基尼自婴儿期起就几乎没听到过说话,更不用说有人教她说话了。除了哥哥匆匆地、沉默地给她送些食物外,可以说,基尼生活在一间被完全隔离的小房里。她严重营养不良,胳臂和腿都不能伸直,不知道如何咀嚼,安静得令人害怕,没有明显的喜怒表情。基尼3岁被发现后,被送到了医院。最初几个月,基尼的智商得分只相当于1岁正常儿童。多方面的重视使她受到了特殊的精心照顾。尽管如此,直到13岁,都没有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不能进行最基本的语言交流。据调查分析,基尼的缺陷不是天生的。根据以上案例,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基尼的缺陷说明了什么?(2)小基尼在精心教育下,仍不能学会人类语言的语法规则,这说明了什么的影响作用?提示:(1)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需要解释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幼儿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2)说明儿童各种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需要解释关键期概念及适时的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五)常有家长问,“孩子都上大班了,可还是那么胆小,见什么怕什么。前几天带他去公园玩滑梯,他愣不敢上去,好不容易抱上去了,他又不敢往下滑,吓得哭起来。惹得周围人议论纷纷,我们做家长的挺不好意思的。可这孩子天生就胆小,又有什么办法呢?”试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并提出家庭教育中的措施。(六)小明在家里能说会道,想要干什么表达得一清二楚,还能把一家人指挥得团团转,甚至稍不顺心就大喊大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但一出家门,到了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人时,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不敢当众说话,见人直往爸妈身后躲,要是爸妈不在身旁,还会害怕得大哭……试分析小明的这种心理并提出建议。上述(五)(六)之类分析题,在回答时先要从家庭教育、孩子自身气质及性格特点角度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
本文档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练习举要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20.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正方体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7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医药类考试
上传时间:2022-05-10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