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VDA6过程审核之过程审核提问表

VDA6过程审核之过程审核提问表

举报
开通vip

VDA6过程审核之过程审核提问表过程审核提问表 过程审核提问表 产品: 日期: 序号 提问 现象描述 审核结果 A部分产品诞生过程 M1 产品开发的策划 1.1 是否已具有顾客对产品的要求 1.2 是否具有产品开发计划,并遵守目标值 1.3 是否策划了落实产品开发的资源 1.4 是否了解并考虑到了对产品的要求 1.5 是否调查了已现有要求为依据的开发可行性 1.6 是否已计划/已具备项目开展所需的人员与技术的必备条件 M2 产品开发的落实 2.1 是否已进行了设计D-FMEA,并确定了改进措施 2.2 设计D-FMEA是否在项目过程中补充更...

VDA6过程审核之过程审核提问表
过程审核提问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过程审核提问表 产品: 日期: 序号 提问 现象描述 审核结果 A部分产品诞生过程 M1 产品开发的策划 1.1 是否已具有顾客对产品的要求 1.2 是否具有产品开发计划,并遵守目标值 1.3 是否策划了落实产品开发的资源 1.4 是否了解并考虑到了对产品的要求 1.5 是否调查了已现有要求为依据的开发可行性 1.6 是否已计划/已具备项目开展所需的人员与技术的必备条件 M2 产品开发的落实 2.1 是否已进行了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D-FMEA,并确定了改进措施 2.2 设计D-FMEA是否在项目过程中补充更新?已确定的措施是否以落实? 2.3 是否制定了质量计划? 2.4 是否已获得各阶段所要求的认可/合格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 2.5 是否已具备所要求的产品开发能力? M3 过程开发的策划 3.1 是否已具有对产品的要求 3.2 是否已具有过程开发计划,是否遵守目标值 3.3 是否已策划了落实批量生产的资源 3.4 是否了解并考虑到了对生产过程的要求 3.5 是否已计划/已具备项目开展所需的人员与技术的必备条件 3.6 是否已做了过程P-FMEA,并确定了改进措施 M4 过程开发的落实 4.1 过程P-FMEA是否在项目过程中补充更新?已确定的措施是否已落实 4.2 是否制定了质量计划? 4.3 是否已具备个阶段所要求的认可/合格证明 4.4 是否为了进行批量生产认可而进行在批量生产条件下的试生产 4.5 生产和检验文件是否具备齐全 4.6 是否已具备所要求的批量生产能力 B部分批量生产 M5 供方/原材料 5.1 是否仅允许已认可的且有质量能力的供方供货 5.2 是否确保供方所供产品的质量达到供货协议要求 5.3 是否评价供货实物质量?与要求有偏差时是否采取措施 5.4 是否与供方就产品与过程的持续改进商定质量目标,并付诸实施 5.5 对已批量供货的产品是否具有所要求的批量生产认可,并落实了所要求的改进措施 5.6 是否对顾客提供的产品执行了与顾客商定的方法 5.7 原材料库存(量)状况是否适合与生产要求 5.8 原材料/内部剩余材料是否有合适的进料和贮存方法 5.9 员工是否具有相应的岗位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M6.生产(AI) 6.1 人员/素质 6.1.1 是否对员工委以监控产品质量/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6.1.2 是否对员工委以负责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的职责和权限 6.1.3 员工是否适合于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 6.1.4 是否有包括顶岗规定的人员配置计划 6.1.5 是否有效地使用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6.2 生产设备/工装 6.2.1 生产设备/工装模具是否能保证满足产品特定的质量要求 6.2.2 在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检测、试验设备是否能有效地监控质量要求 6.2.3 生产、检验工位是否符合要求 6.2.4 生产与检验文件中是否标出所有的重要技术要求,并坚持执行 6.2.5 对产品调整/更换是否有必备的辅助器具 6.2.6 是否进行批量生产起始认可,并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调整参数或偏差情况 6.2.7 是否按时落实要求的纠正措施并检查其有效性 6.3 运输/搬运/贮存/包装 6.3.1 产品数量/生产批次的大小是否按需求而定?是否有目的地运往下道工序? 6.3.2 产品/零件是否按要求贮存?运输方式/包装方法是否按产品/零件的特性而定 6.3.3 废品、返修件和调整件以及车间内的剩余料是否坚持分别贮存并标识 6.3.4 整个物流是否能确保不混批、不混料并保证可追溯性 6.3.5 工具/工装/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是否按要求存放 6.4 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6.4.1 是否完整地记录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具有可评定性 6.4.2 是否用统计技术分析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由此制订改进措施 6.4.3 在与产品要求/过程要求有偏差时,是否分析原因并检查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6.4.4 对过程和产品是否定期进行审核 6.4.5 对产品和过程是否进行持续改进 6.4.6 产品和过程是否有确定的目标值,并监控是否达到目标 M6.生产(SMT) 6.1 人员/素质 6.1.1 是否对员工委以监控产品质量/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6.1.2 是否对员工委以负责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的职责和权限 6.1.3 员工是否适合于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 6.1.4 是否有包括顶岗规定的人员配置计划 6.1.5 是否有效地使用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6.2 生产设备/工装 6.2.1 生产设备/工装模具是否能保证满足产品特定的质量要求 6.2.2 在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检测、试验设备是否能有效地监控质量要求 6.2.3 生产检验工位是否符合要求 6.2.4 生产与检验文件中是否标出所有的重要技术要求,并坚持执行 6.2.5 对产品调整/更换是否有必备的辅助器具 6.2.6 是否进行批量生产起始认可,并记录调整参数或偏差情况 6.2.7 是否按时落实要求的纠正措施并检查其有效性 6.3 运输/搬运/贮存/包装 6.3.1 产品数量/生产批次的大小是否按需求而定?是否有目的地运往下道工序? 6.3.2 产品/零件是否按要求贮存?运输方式/包装方法是否按产品/零件的特性而定 6.3.3 废品、返修件和调整件以及车间内的剩余料是否坚持分别贮存并标识 6.3.4 整个物流是否能确保不混批、不混料并保证可追溯性 6.3.5 工具/工装/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是否按要求存放 6.4 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6.4.1 是否完整地记录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具有可评定性 6.4.2 是否用统计技术分析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由此制订改进措施 6.4.3 在与产品要求/过程要求有偏差时,是否分析原因并检查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6.4.4 对过程和产品是否定期进行审核 6.4.5 对产品和过程是否进行持续改进 6.4.6 产品和过程是否有确定的目标值,并监控是否达到目标 M6.生产(插件线包括波峰焊) 6.1 人员/素质 6.1.1 是否对员工委以监控产品质量/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6.1.2 是否对员工委以负责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的职责和权限 6.1.3 员工是否适合于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 6.1.4 是否有包括顶岗规定的人员配置计划 6.1.5 是否有效地使用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6.2 生产设备/工装 6.2.1 生产设备/工装模具是否能保证满足产品特定的质量要求 6.2.2 在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检测、试验设备是否能有效地监控质量要求 6.2.3 生产检验工位是否符合要求 6.2.4 生产与检验文件中是否标出所有的重要技术要求,并坚持执行 6.2.5 对产品调整/更换是否有必备的辅助器具 6.2.6 是否进行批量生产起始认可,并记录调整参数或偏差情况 6.2.7 是否按时落实要求的纠正措施并检查其有效性 6.3 运输/搬运/贮存/包装 6.3.1 产品数量/生产批次的大小是否按需求而定?是否有目的地运往下道工序? 6.3.2 产品/零件是否按要求贮存?运输方式/包装方法是否按产品/零件的特性而定 6.3.3 废品、返修件和调整件以及车间内的剩余料是否坚持分别贮存并标识 6.3.4 整个物流是否能确保不混批、不混料并保证可追溯性 6.3.5 工具/工装/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是否按要求存放 6.4 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6.4.1 是否完整地记录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具有可评定性 6.4.2 是否用统计技术分析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由此制订改进措施 6.4.3 在与产品要求/过程要求有偏差时,是否分析原因并检查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6.4.4 对过程和产品是否定期进行审核 6.4.5 对产品和过程是否进行持续改进 6.4.6 产品和过程是否有确定的目标值,并监控是否达到目标 M6.生产(补件线、ICT) 6.1 人员/素质 6.1.1 是否对员工委以监控产品质量/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6.1.2 是否对员工委以负责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的职责和权限 6.1.3 员工是否适合于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 6.1.4 是否有包括顶岗规定的人员配置计划 6.1.5 是否有效地使用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6.2 生产设备/工装 6.2.1 生产设备/工装模具是否能保证满足产品特定的质量要求 6.2.2 在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检测、试验设备是否能有效地监控质量要求 6.2.3 生产检验工位是否符合要求 6.2.4 生产与检验文件中是否标出所有的重要技术要求,并坚持执行 6.2.5 对产品调整/更换是否有必备的辅助器具 6.2.6 是否进行批量生产起始认可,并记录调整参数或偏差情况 6.2.7 是否按时落实要求的纠正措施并检查其有效性 6.3 运输/搬运/贮存/包装 6.3.1 产品数量/生产批次的大小是否按需求而定?是否有目的地运往下道工序? 6.3.2 产品/零件是否按要求贮存?运输方式/包装方法是否按产品/零件的特性而定 6.3.3 废品、返修件和调整件以及车间内的剩余料是否坚持分别贮存并标识 6.3.4 整个物流是否能确保不混批、不混料并保证可追溯性 6.3.5 工具/工装/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是否按要求存放 6.4 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6.4.1 是否完整地记录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具有可评定性 6.4.2 是否用统计技术分析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由此制订改进措施 6.4.3 在与产品要求/过程要求有偏差时,是否分析原因并检查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6.4.4 对过程和产品是否定期进行审核 6.4.5 对产品和过程是否进行持续改进 6.4.6 产品和过程是否有确定的目标值,并监控是否达到目标 M6.生产(调试线) 6.1 人员/素质 6.1.1 是否对员工委以监控产品质量/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6.1.2 是否对员工委以负责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的职责和权限 6.1.3 员工是否适合于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 6.1.4 是否有包括顶岗规定的人员配置计划 6.1.5 是否有效地使用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6.2 生产设备/工装 6.2.1 生产设备/工装模具是否能保证满足产品特定的质量要求 6.2.2 在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检测、试验设备是否能有效地监控质量要求 6.2.3 生产检验工位是否符合要求 6.2.4 生产与检验文件中是否标出所有的重要技术要求,并坚持执行 6.2.5 对产品调整/更换是否有必备的辅助器具 6.2.6 是否进行批量生产起始认可,并记录调整参数或偏差情况 6.2.7 是否按时落实要求的纠正措施并检查其有效性 6.3 运输/搬运/贮存/包装 6.3.1 产品数量/生产批次的大小是否按需求而定?是否有目的地运往下道工序? 6.3.2 产品/零件是否按要求贮存?运输方式/包装方法是否按产品/零件的特性而定 6.3.3 废品、返修件和调整件以及车间内的剩余料是否坚持分别贮存并标识 6.3.4 整个物流是否能确保不混批、不混料并保证可追溯性 6.3.5 工具/工装/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是否按要求存放 6.4 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6.4.1 是否完整地记录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具有可评定性 6.4.2 是否用统计技术分析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由此制订改进措施 6.4.3 在与产品要求/过程要求有偏差时,是否分析原因并检查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6.4.4 对过程和产品是否定期进行审核 6.4.5 对产品和过程是否进行持续改进 6.4.6 产品和过程是否有确定的目标值,并监控是否达到目标 M6 生产(总装) 6.1 人员/素质 6.1.1 是否对员工委以监控产品质量/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6.1.2 是否对员工委以负责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的职责和权限 6.1.3 员工是否适合于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 6.1.4 是否有包括顶岗规定的人员配置计划 6.1.5 是否有效地使用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6.2 生产设备/工装 6.2.1 生产设备/工装模具是否能保证满足产品特定的质量要求 6.2.2 在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检测、试验设备是否能有效地监控质量要求 6.2.3 生产检验工位是否符合要求 6.2.4 生产与检验文件中是否标出所有的重要技术要求,并坚持执行 6.2.5 对产品调整/更换是否有必备的辅助器具 6.2.6 是否进行批量生产起始认可,并记录调整参数或偏差情况 6.2.7 是否按时落实要求的纠正措施并检查其有效性 6.3 运输/搬运/贮存/包装 6.3.1 产品数量/生产批次的大小是否按需求而定?是否有目的地运往下道工序? 6.3.2 产品/零件是否按要求贮存?运输方式/包装方法是否按产品/零件的特性而定 6.3.3 废品、返修件和调整件以及车间内的剩余料是否坚持分别贮存并标识 6.3.4 整个物流是否能确保不混批、不混料并保证可追溯性 6.3.5 工具/工装/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是否按要求存放 6.4 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6.4.1 是否完整地记录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具有可评定性 6.4.2 是否用统计技术分析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由此制订改进措施 6.4.3 在与产品要求/过程要求有偏差时,是否分析原因并检查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6.4.4 对过程和产品是否定期进行审核 6.4.5 对产品和过程是否进行持续改进 6.4.6 产品和过程是否有确定的目标值,并监控是否达到目标 M6.生产(总装预加工) 6.1 人员/素质 6.1.1 是否对员工委以监控产品质量/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6.1.2 是否对员工委以负责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的职责和权限 6.1.3 员工是否适合于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 6.1.4 是否有包括顶岗规定的人员配置计划 6.1.5 是否有效地使用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6.2 生产设备/工装 6.2.1 生产设备/工装模具是否能保证满足产品特定的质量要求 6.2.2 在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检测、试验设备是否能有效地监控质量要求 6.2.3 生产检验工位是否符合要求 6.2.4 生产与检验文件中是否标出所有的重要技术要求,并坚持执行 6.2.5 对产品调整/更换是否有必备的辅助器具 6.2.6 是否进行批量生产起始认可,并记录调整参数或偏差情况 6.2.7 是否按时落实要求的纠正措施并检查其有效性 6.3 运输/搬运/贮存/包装 6.3.1 产品数量/生产批次的大小是否按需求而定?是否有目的地运往下道工序? 6.3.2 产品/零件是否按要求贮存?运输方式/包装方法是否按产品/零件的特性而定 6.3.3 废品、返修件和调整件以及车间内的剩余料是否坚持分别贮存并标识 6.3.4 整个物流是否能确保不混批、不混料并保证可追溯性 6.3.5 工具/工装/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是否按要求存放 6.4 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6.4.1 是否完整地记录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具有可评定性 6.4.2 是否用统计技术分析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由此制订改进措施 6.4.3 在与产品要求/过程要求有偏差时,是否分析原因并检查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6.4.4 对过程和产品是否定期进行审核 6.4.5 对产品和过程是否进行持续改进 6.4.6 产品和过程是否有确定的目标值,并监控是否达到目标 M6 生产(包装) 6.1 人员/素质 6.1.1 是否对员工委以监控产品质量/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6.1.2 是否对员工委以负责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的职责和权限 6.1.3 员工是否适合于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 6.1.4 是否有包括顶岗规定的人员配置计划 6.1.5 是否有效地使用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6.2 生产设备/工装 6.2.1 生产设备/工装模具是否能保证满足产品特定的质量要求 6.2.2 在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检测、试验设备是否能有效地监控质量要求 6.2.3 生产检验工位是否符合要求 6.2.4 生产与检验文件中是否标出所有的重要技术要求,并坚持执行 6.2.5 对产品调整/更换是否有必备的辅助器具 6.2.6 是否进行批量生产起始认可,并记录调整参数或偏差情况 6.2.7 是否按时落实要求的纠正措施并检查其有效性 6.3 运输/搬运/贮存/包装 6.3.1 产品数量/生产批次的大小是否按需求而定?是否有目的地运往下道工序? 6.3.2 产品/零件是否按要求贮存?运输方式/包装方法是否按产品/零件的特性而定 6.3.3 废品、返修件和调整件以及车间内的剩余料是否坚持分别贮存并标识 6.3.4 整个物流是否能确保不混批、不混料并保证可追溯性 6.3.5 工具/工装/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是否按要求存放 6.4 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6.4.1 是否完整的记录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具有可评定性 6.4.2 是否用统计技术分析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由此制订改进措施 6.4.3 在与产品要求/过程要求有偏差时,是否分析原因并检查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6.4.4 对过程和产品是否定期进行审核 6.4.5 对产品和过程是否进行持续改进 6.4.6 产品和过程是否有确定的目标值,并监控是否达到目标 M6 生产(QA检验) 6.1 人员/素质 6.1.1 是否对员工委以监控产品质量/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6.1.2 是否对员工委以负责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的职责和权限 6.1.3 员工是否适合于完成所交付的任务并保持其素质 6.1.4 是否有包括顶岗规定的人员配置计划 6.1.5 是否有效地使用了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方法 6.2 生产设备/工装 6.2.1 生产设备/工装模具是否能保证满足产品特定的质量要求 6.2.2 在批量生产中使用的检测、试验设备是否能有效地监控质量要求 6.2.3 生产检验工位是否符合要求 6.2.4 生产与检验文件中是否标出所有的重要技术要求,并坚持执行 6.2.5 对产品调整/更换是否有必备的辅助器具 6.2.6 是否进行批量生产起始认可,并记录调整参数或偏差情况 6.2.7 是否按时落实要求的纠正措施并检查其有效性 6.3 运输/搬运/贮存/包装 6.3.1 产品数量/生产批次的大小是否按需求而定?是否有目的地运往下道工序? 6.3.2 产品/零件是否按要求贮存?运输方式/包装方法是否按产品/零件的特性而定 6.3.3 废品、返修件和调整件以及车间内的剩余料是否坚持分别贮存并标识 6.3.4 整个物流是否能确保不混批、不混料并保证可追溯性 6.3.5 工具/工装/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是否按要求存放 6.4 缺陷分析/纠正措施/持续改进 6.4.1 是否完整地记录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具有可评定性 6.4.2 是否用统计技术分析质量数据/过程数据,并由此制订改进措施 6.4.3 在与产品要求/过程要求有偏差时,是否分析原因并检查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6.4.4 对过程和产品是否定期进行审核 6.4.5 对产品和过程是否进行持续改进 6.4.6 产品和过程是否有确定的目标值,并监控是否达到目标 M7 服务/顾客满意程度 7.1 发货时产品是否满足了顾客的要求 7.2 是否保证了对顾客的服务 7.3 对顾客抱怨是否能快速反应并确保产品供应 7.4 与质量要求有偏差时是否进行缺陷分析并实施改进措施 7.5 执行各种任务的员工是否具备所需的素质&C&8第&P页,共&N页
本文档为【VDA6过程审核之过程审核提问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美丽的老师
暂无简介~
格式:xls
大小:31KB
软件:Excel
页数:0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20-03-09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