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外教育史纲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中外教育史纲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举报
开通vip

中外教育史纲第三版课后题答案第1章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转1、重要概念:文士学校p5古儒学校p10泥版文书六艺p16学在官府官师合一p15政教一体二、问题与思考1、关于教育起源主要有哪几种学说?1)生物起源说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局限性:教育起源生物学化,将人类教育贬低为本能行为,把教育过程看作是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过程,抹杀了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2)心理起源说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局限性:教育起源无意识模仿,则此无意识为遗传性,而非获得性的:是先天的而非后天...

中外教育史纲第三版课后题答案
第1章非形式化教育向形式化教育转1、重要概念:文士学校p5古儒学校p10泥版文书六艺p16学在官府官师合一p15政教一体二、问题与思考1、关于教育起源主要有哪几种学说?1)生物起源说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局限性:教育起源生物学化,将人类教育贬低为本能行为,把教育过程看作是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过程,抹杀了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2)心理起源说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局限性:教育起源无意识模仿,则此无意识为遗传性,而非获得性的:是先天的而非后天:为本能的而非文化和社会的。依然否认的教育的社会性。3)劳动起源说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社会再生产和社会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产生的基本观点)2、世界早期学校有明些特征?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教育有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中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有哪些基本特征(奴隶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具有了严格的等级性和阶级性;教育为官府所有,学术官守,政教合一:贵族后代成为文化教育的掌握者和独享者:教育内容以礼乐为重,射御次之,内容相对全面:教育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拥有了专门的校舍。(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4、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制有何异同?都很重视教育在斯巴达,教育被当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国家事业。在雅典,早在公元前6世纪,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利不赡养父母。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都重视对女子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都注重使用体罚。不同点:(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2)受教育者组成不同。(3)培养目标不同。(4)教育机构不同。(5)教育内容不同。(6)教学方法不同。(7)师资队伍不同。(8)对女子接受教育的态度不同。由于斯巴达人人数最少,为了对付奴隶和平民的反抗,于是不得不时刻处于军事戒备状态,这也决定了斯巴达注重军事体育的教育特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此儿童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军事体育训练。而对文化知识教育较为漠视,教育方法却较为严厉。雅典的教育目的虽然与斯巴达一样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但人才的含义却不相同。雅典的教育主要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此他们的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较为灵活。5、如何理解罗马帝国在学校教育制度方面的变化?P22-23第2章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1、重要概念有教无类p27四端虚壹而静苏格拉底法藏息相辅p62《雄辩术原理》p622、问题与思考1、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有何贡献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创立的儒家学派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他提出的“有教无类”的口号,促进了文化教育的下移。他对《诗》,《书》,《礼》,《乐》,《易》,《春秋》古籍的整理和教学,不仅保存了古代传统文化,而且也使我国古代教育内容远离宗教,呈现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他重视教育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作用,尤其“学而优则壮”的教育目的,一方面使中国对教育功能的认识日益狭臆,但另一方面也使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发展到极致,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2、孟轲与旬况的教育思想有何异同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侧重点不同,塑造人性的方法也不一-样。孟子认为道德是先验的、绝对的,道德是义务而不是为了服从上届的压力,他说“四端”是“我之固有”,目的在于使人“良心发现”,从而“反其初”:荀子则认为道德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切道德都是人制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抑制人性的“恶”,要人通过后天的“学”与“伪”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品性,彻底克服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之恶。孟子重视人的主观精神状态的培养提倡“养浩然之气”:而荀子主张以师法之化、礼仪之道对人性加以治理。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虽然对人性的看法不同,但殊途同归,目的都是教人从善,使人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究其根本都是儒家精神的传承。3、柏拉图对于教育问题的主张有何价值4、评述亚里士多德和谐教育思想的意义(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启示)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不仅是对古希腊传统思想和谐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他对其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许多极端现象的一种直接批判。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公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我国当今正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和谐人才,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对我国和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展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我们应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使每个人都充分地发展自己,形成高尚的品德,那么人类社会也将成为一个和谐、完整的有机整体,在这一有机整体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达成个体的身心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谐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和谐教育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和谐人才中的理论价值也日趋凸显,在当今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现行教育必须重塑教育价值观,学校教育也要改变以往传统应试教育一味推崇学业和升学、置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人格塑造于不顾的做法,注重学生的身心发育和人格塑造,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5、《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学记》是我国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是一个叫乐正克的著名学者撰写的。《雄辩术原理》则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最有成就、影响最大的教育家昆体良的杰作。它们从不同角度,分别奠定了中外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那么,《学记》和《雄辩术原理》的教育思想及其异同究竞何在呢?笔者认为,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在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上,二者都重视教育的巨大作用,主张为统治阶级培育人才:但在教育与人、与社会的发展关系上却存在着认识上的分野。二、在教育内容上,二者都强调德智并进,尤其强调要把德育置于教育内容的首位:但在教育内容的范围上,则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三、在教学观上,二者都关注教学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正要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但在论述的侧重点上则有一定的差异。四、在师生观上,二者都强调要了解儿童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尊师重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对儿童的态度和处理师生关系上则有高下之分。综上所述,《学记》与《雄辩术原理》不愧为古代中西方两颗教育明珠,闪烁着古代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智慧的光芒,体现了人类对教育活动的某些共同认识。人们不难从上述比较中看出,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要求教育为一定的政治服务:普遍把德育置于教育内容的首位,注意人才的全面培养;完善教育、教学制度及其管理,狠抓教学工作,按教育规律、教学原则办事:了解儿童,尊重儿童,教育要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尊师重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师生合作等,是古代中外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对我们当今的教、教学改革最有意义的启示。第3章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1、重点概念稷下学宫p66大都授设科射策及门弟子与著录弟子Z36总明观p76察举制九品中正制Z37三次兴学p82苏湖教法Z12三舍法Z12升斋等第法P86社学P87监生历事制P89先生大学与学生大学骑士七技主教学校p113教区学校p114《白鹿洞书院学规》p1092、问题与思考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教政策基本上均持“崇儒”的价值取向,原因何在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自西汉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政策起,独领风骚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教政策基本均持“崇儒”的价值取向,其原因是:因为儒家的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了适应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张积极入世,能够随时代需要而不断改变面貌。儒家“君权神授”的观念为统治阶级披上合理外衣,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有利于社会稳定。第6章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理论1、重点概念2、问题与思考1、如何评价夸美细斯关于“学校是人类智意的加工厂”的主张2、卢梭关于自然教育的儿童管对今天有何启示3、评述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的传统及其含义4、如何评价斯宾塞关于“什知识地有价值”追问的意义?5、裴斯洛齐、赫尔巴特关于“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有何异同?6、“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发展有何影响?7、洋务派与维新派在教育主张方面有何异同?8、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意义何在?1.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人:(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3)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2)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3)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两者比较:(1)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本文档为【中外教育史纲第三版课后题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5.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00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18
浏览量: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