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举报
开通vip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20名,其中女生8人,男生12人。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20名,其中女生8人,男生12人。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情况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 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小小设计师等。(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五、教学措施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六、全册教材课时安排1、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3课时2、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2课时3、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4课时4、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5课时5、第五单元:混合运算7课时6、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9课时7、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14课时8、第八单元:克和千克4课时9、第九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10、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七、二年级教学下册教学进度计划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一2.24-2.28课前准备一、讲解期末试卷二、数据收集整理1课时1课时3课时二3.3-3.7表内除法(一)例1、例2:平均分练习二、除法的初步认识2课时2课时机动1节三3.10-3.14表内除法(一)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练习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2课时机动1节四3.17-3.21表内除法(一)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和复习、练习2课时2课时机动1节五3.24-3.28图形的运动5课时六3.31-4.4表内除法(二)4课时机动1节七4.7-4.11整理与复习混合运算(例1—例3)、1课时3课时清明放假1天八4.14-4.18混合运算(例4)练习、整理与复习1课时3课时机动1节九4.21-4.25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5课时十4.28-5.2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小小设计师3课时1课时劳动节放假一天十一5.5-5.9万以内数的认识5课时十二5.12-5.16万以内数的认识5课时十三5.19-5.23万以内数的认识5课时十四5.26-5.30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整理与复习克与千克1课时4课时十五6.2-6.6数学广角3课时机动2节十六6.9-6.13八、总复习5课时十七6.16-6.20期末总复习10课时十八6.23-6.27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2、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3课时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2.练习一………………………………………1课时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二年级的学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一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生:不能。师:为什么?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2、整理数据。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言。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师: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8624师:你看懂什么?生:喜欢红色校服的人数多。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师: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1)全班共有()人。生: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8+6+2+4=20(人)所以全班共有20人。师: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生: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8>6>4>2,通过对比得出:喜欢红色的人数最多。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生:因为全班喜欢红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红色合适。生: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红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师: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三、巩固练习。师: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生: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四、归纳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板书设计。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例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的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8624(1)全班共有(20)人。(2)喜欢(红色)色的人数最多。(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红色)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在统计中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使他们形成统计的观念。整节教学课,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怎样调查?有什么好的方法?等等,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课时:统计数据的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教学目标: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教师出示评选条件:1、数学成绩优秀。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学生自由发言并说出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二、互动新授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1)收集数据。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生自由发言。)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2)学习记录方法。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提示学生:纸张很多,报得又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完成统计表。姓名张三李四票数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3)小结。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2、教学例2.(1)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姓名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522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回答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三、巩固练习。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解决第(2)小题。对于第(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白: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四、归纳总结。师: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五、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二)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姓名张三李四票数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以“评选数学科代表”这一真实情境为例,设计问题,使学生在这些问题中思维不断碰撞,获得知识、发展思维,使学生亲身经历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跃课堂气氛。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一的第5、6、7小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1、简单的统计表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生: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生: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2、收集和整理数据。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生: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师: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二、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辆数683312(3)回答问题。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回答问题(1)和(2)。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三、巩固迁移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1、出示条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图中1格代表()份。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指名回答说出数据。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四、课堂小结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五、板书设计练习一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主要是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统计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中实现了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把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作用。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3、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2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过程中建立“平均分”的慨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与实践活动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慨念。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1、问题情境出示准备参观科技园食品的情境图。(课件出示)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参观科技园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他们正在忙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正在分发食物。这么多的方法中,那种最特别?(分糖果的最特别,每份一样多,都是4颗)二、教授新知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了一些糖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颗糖果?(6颗)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糖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分组讨论分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生:1、1颗、2颗、3颗2、1颗、1颗、4颗3、2颗、2颗、2颗(2)追问:这么多的方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第3种)观察: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你发现了什么?(每份同样多)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三、巩固练习。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一题。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2、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二题。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平均分(一)教学反思:本节课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把物体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慨括出“平均分”的概念。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后,突出学生的三次操作,为认识除法奠定基础。第二课时平均分(二)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2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过程中建立“平均分”的慨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与实践活动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一共有()个三角形,每()个一份,平均分成了()份。(指名回答)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平均分的方法。板书课题:平均分(二).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出示教材情境图。师: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怎样分吗?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2、动手操作,汇报并展示平均分的方法。方法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6个盘里,每盘分3个。方法2: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里......还剩下6个,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方法3:还可以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里,再拿3个放在另一个盘里,依次类推。第三种分发分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怎么想的吗?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均给予肯定。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师:如果把这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会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师:如果把这18个橘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几个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巩固练习1、教材第9页“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盒。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2、练习三的第1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4、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平均分(二)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分橘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橘子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慨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第三课时平均分(三)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慨括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教学难点:掌握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探究新知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的画面。师:把8个果冻,每2个分一份,能分几份?“每2个分一份”是什么意思?请拿出8个学具,每2个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几份?学生合作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名上投影仪上分一分,其他同学注意分的方法。交流:可以分成几份?为什么?结合媒体演示,教师总结:把8个果冻,每2个分一份,能分4份.谈话:刚才我们把8个果冻,每2个一份地平均分,现在你能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吗?能分成几份?学生合作每4个一份的分。交流反馈: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能分成2份。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慨括成是“每几个一份的分”。巩固练习1、第10页的做一做。(1)首先让学生操作12根小棒摆一摆,再填空。(2)首先让学生操作,摆一摆,再填空。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24个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24平均分8份每一份是多少?)问:香蕉的数量都是24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总结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五、板书设计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均分的分法,理解平均分的慨念,初步学会用平均分的分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中以动手操作分实物为教学主线,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用较多的时间去体验“平均分”、理解“平均分”、应用“平均分”,尽可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 - 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设置问题。 今天大熊猫“笨笨”要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 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要求每盘分的同样多。 2、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三、学习新知,初步认识除法1、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小结: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出示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④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的第2题。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3.完成教科书第15页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五、总结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六、板书设计认识除法12÷4=3                   |除号读作:12除以4等于3教后反思: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教学上“平均分”用除法来列式,并认识除号。教学中。通过“分竹笋”这个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分一分,理解“平均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除法的含义理解算式的意义,懂得列式的方法,认识除号,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第五课时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出示小熊猫分竹笋图。谈话:上节课我们帮助小熊猫分了12个竹笋,今天,小熊猫又能分多少个竹笋?怎么分呢?请看图。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读题)小结: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探究新知1.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4=5↓↓↓被除数除数商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初步认识,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板书课题: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三、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练习。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四、总结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4=5↓↓↓被除数除数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总数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几份,用除法计算,并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第六课时练习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7页练习三的第6—11题。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教学重点: 巩固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复习除法知识。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1)6除以3等于2。6÷3=2(复习除法的读法)(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12÷3=4(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3)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28÷4=7(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小组合作,用○摆一摆,再填上得数。交流反馈:14÷7=2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再说出各部分名称。用同样方法完成后面3个小题。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8题。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实物,引导学生说出有()份,每份有(),再让学生试写出除法和乘法算式。指名说一说,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完成教材练习三第9题。观察主题图,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听。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0题。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把圆片平均分,互相说一说,再写出除法算式。分析:图1表示把12个圆片,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或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列式:12÷6=212÷2=6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6、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第11题。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总结通过这节课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除法初步知识练习课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主要是复习平均分,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几份;或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几个,用除法计算。使学生认识除法的两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   第七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1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教学重点: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你还记得吗?我们试一试背一遍乘法口诀。(学生背诵)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6×2=4×3=2×5=3×3=2.填空。2×()=43×()=64×()=8()×3=12()×4=205×()=15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提出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及写出的除法算式。板书:12÷32.探讨计算方法。(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2)分组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方法:把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第一只分3个,剩下9个,再分3个,剩下6个,再分3个,剩下3个,第四只分3个,正好分完。1只猴子分3个,2只猴子分6个,3只猴子分9个,4只猴子12个,正好分完,那么,12个桃,每只分3个,可以分给4只猴子。摆一摆。每只猴子对应摆3个,4只猴子正好分完12个,12被分成4个3,根据3乘4等于12,那么12除以3的商是4。这样的方法是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我们在计算12÷3时,想3×()=12,三(四)十二,那么12除以3的商是4。.......引导:刚才的方法,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小结:第三种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比较简便,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行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板书课题。巩固练习1、完成18页做一做。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再填写。如:要算12除以6等于几怎样想?用哪句口诀?商是几?在此基础上独立做"12÷6=□"及其他题目。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2、练习四的第1题。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练习四的第2题。(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四、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12÷3=4三(四)十二,商是4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通过分一分、说一说和想一想的学习活动,自主优化求商的方法。   第八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教学目标: 1、用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理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填空。(指名回答)2×2=3×2=4×3=5×3=4×4=5×5=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活动新授。1、谈话:同学们,王师傅包子铺今天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例2)(1)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观察收集信息)每屉蒸笼装4个包子,有6屉,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吗?(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列式?(求一共有多少个包子,表示6个4相加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4×6=24)提问:我们在计算这道题时用的是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学生看图,改变题目,教师出示:一共有24个包子,每4个一屉,可以装多少屉?怎样列式?24÷4=6你是怎样算的?用的哪句口诀?(四六二十四)还可以怎样问?出示题目: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有几个?怎样列式:24÷6=4你是怎样算的?用的哪句口诀?探究乘、除法算式之间的关系。观察黑板上的3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描述发现的规律。小结:我们刚才计算的这三道算式其中有一道乘法,两道除法,都用了四六二十四这一句口诀,我们可以说,一道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三道算式。3、出示一道口诀,让学生写出三道算式。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3道题,想一想:怎样很快求出各题的商,每道题的口诀各是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习五”的第5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五、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4×6=2424÷6=424÷4=6四六二十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首先创设“王师傅包子铺”的情境图,让学生数一数包子,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先解决求一共的问题,再解决两道平均分的问题,通过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之间的对比,由乘到除,帮助学生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第九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学内容:除法初步认识练习教学目标:复习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熟练掌握所学表内乘、除法的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36的2~6的乘法口诀。2、填一填,集体订正二()得八二()一十()六十二三()得九()三得六三()十二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口答,集体订正)9÷3=38÷4=212÷3=4l2÷6=2二、基础练习1、让学生观察练习四的第3题,并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让学生观察练习四的第4题,并独立完成后,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3、第5题请学生先从运动会绑腿跑的情境图中收集信息,完成填空。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三、提高练习1、第8题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第8题。四人小组说说题意,并提醒学生先回忆只能算1个乘法算式的口诀。2、第11题,教师说明题意,并带着学生先做。做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边计算边小声说一说思路,或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如果想不起来用哪句口诀,可以看除法算式上面的乘法算式。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要让学生说是怎样想的。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直接说口诀,不必再说"想几和几相乘得几"这一步,以简缩学生的思维。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还应让他们按照先想乘法,再想口诀,最后得商的方法。使他们切实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12、第12题是“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述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四、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四其他练习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练习课的内容。熟练总结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表内乘、除法的知识。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十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材23页例3及练习五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教学难点:解答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口答。(指名回答)24里面有()个6。12里面有()个2。15里面有()个5。分一分,说一说。拿出准备好的6个圆片分一分。提问:把6个圆片,每2个一份,每份是多少个?(3个)把6个圆片,每3个一份,每份是多少个?(2个)学生操作,并说出得数。3、谈话。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宝宝吗?喜欢蚕宝宝吗?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蚕宝宝,数了数,总共有15只,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师:看着15只蚕宝宝,请同学们按题题目要求为它们安排好住的地方吧。你能说一说安排的要求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平均放在3个盒子里,求每盒几只?引导: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到3个盒子里,就是平均分成3份,求每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学生汇报,老
本文档为【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sallyan120411
从教17年级,耐心细致,擅长整理资料
格式:doc
大小:455KB
软件:Word
页数:166
分类:小学数学
上传时间:2021-12-29
浏览量: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