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谈中国诗教案

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谈中国诗教案

举报
开通vip

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谈中国诗教案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谈中国诗教案 www.gaokao.com 7谈中国诗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

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谈中国诗教案
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谈中国诗教案 www.gaokao.com 7谈中国诗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 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 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 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 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多媒体投影 1课时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 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 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 中国诗》) 出示投影: 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 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 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 英语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警句英语高中英语词汇下载高中英语词汇 下载英语衡水体下载小学英语关于形容词和副词的题 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 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 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 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 《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 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管锥篇》五卷、《七缀集》《槐聚 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 的编写工作。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管锥篇》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 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予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 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 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 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 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 望见了‘无垠’”),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 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自“-一位中国诗人说”至“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自“西洋渎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至“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通过 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 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 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2.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3.学生分组时论本文行文的特点.要求举例说明。 明确: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 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 比如要回答“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钱钟书巧妙地设下一个“陷阱”。他告诉我 们,要用这样的问题来提问是不合适的。只有在具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和将中外诗进行对比的 情况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结论。并且告诉读者,这种方法即是比较文学的方法。不多的几句话, 就把基本观点和原则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个论述几乎都包藏着对比和综合。 如中国诗的发展史问题,就由伏尔泰所引出,然后道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谈中国诗的篇幅,则以爱伦?坡的话立论。不仅指出了中国涛的特点及其原因,还指 出了中国诗的特殊之处: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 些,每把眉眼颦蹙。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在谈中国诗的意韵和特殊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方式时,则援引了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伦 等外国诗人的见解,材料充实,说服力强。 方法一: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 方法二:教师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让学生品析。 如用第二种方法,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学生品味。 1.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 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2.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 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 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 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 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 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教师提示: 1.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 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 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 且逐渐腐化”(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 生的负面影响。 2.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 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 下两层”这样的建筑物就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作者以此作喻,批评中国的艺术和思 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脱离客观实际,没有坚实的基础,其结果必定影响艺术的健 康、稳定地发展。这个批评是相当尖锐的,比喻中透出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句中“聪明”一 词是反语,是没有掌握艺术创作规律只凭臆断从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聪明”不过是自欺 欺人。“流毒无穷地聪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错误的东西长期得不 到批评、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传下去,贻害无穷。 3.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4.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5.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 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并在保证论述严 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真不愧为“文化大家”! 试用比较的方法探究:与中国古诗相比,中国新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 谈中国诗的文意解读 金传富讲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1.理解钱氏的通 作为学者散文的一家,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袁良骏《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梁实秋、钱钟书、王了一》(北社会科学199801) 认为学者散文主要不是用来表情,而是用来达意。学者散文主要是以理服人,以 知启人。第二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极强的逻辑性。它要靠分析、判断、推理、论证 来达到服人、启人的目的。它之所以不是论文而是散文,乃在于它之说理议论不 是枯燥的三段论法,而是艺术的谈笑风生。所以,学者散文的第三个特点是幽默 风趣,甚至机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甚至大笑捧腹。学者散文往往自称或被称为 小品文,正因为它的幽默风趣使然。这种幽默风趣,是知者的幽默,知者的风趣, 品味比较高雅,绝无那种插科打浑的俗气。以上的三个特点,正是学者散文的生 命力所在,也是它区别于一般散文的根本之点。 傅德岷《世纪之交:中国散文的风景》(当代文坛199704)说,学者散文有着 丰厚的学识、卓越的识见、高超的文字功底。这类散文熔历史、哲学、音乐、艺 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于一炉,但又不是“吊书袋”,而是把典故资料融于行文之中, 文采斐然,深沉凝重,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并且学者散文还具 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即用现代眼光、现代观念、现代意识去追溯历史文化的足迹, 思考当今,从而提出醒世警人的见解来。 如果我们用以上的观点来评述钱钟书的《谈中国诗》,那是最恰当不过的,可以 说,钱氏散文对于以上的每一条都十分符合。对于这样的特点,我们给他概括了 一个“通”字。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学理。 (1)通古今。从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钱钟书的视野是十分开阔的。中国诗歌 发展的历史,中国诗人成长的特点,中国诗的本质特征,中国诗人心目中的诗是 什么,中国诗人是怎样写诗的等等问题,钱钟书都明了于心,充分显示出一位大 学者的文化素养。 如关于诗的历史,钱钟书的看法与其他人就不同。他认为中国没有史诗,而戏剧 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 得异常之早。对于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对中国诗相当熟稔,那是不可能的。 谈到中国诗的深厚意韵之时,钱钟书引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解识无声弦指 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美人卷 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语(前后引文在16条)加以证明。 而在谈到中国诗的表达方式时,钱钟书也是信手挥出,“壮士皆尽死,余人安在 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 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 春何处”。象这样的例子文中还有很多。 (2)通中外。 钱钟书在中国近代学人中,对于中西文化了解最为透彻的一个人。有人称之为文 化昆仑,恐怕原因即在于此。从此文中,我们也可一斑。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站 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中外古今的一切文史资料。下面我们仅以引 用外国的文史资料为例: 1)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 (英一次) 2)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他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 的观点。(拉丁一次)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3)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法一次) 4)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 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印一次) 5)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美一次) 6)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而的轻鸢剪掠。(英一次) 7)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英 一次) 8)用最精细的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 的条件。(法一次) 9)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绕恕人。英、法、 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 (英、法、德.意、俄、捷克各一次) 10)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英一次) 11)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的问。(英一次) 12)西洋诗的音调像乐团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吹着芦管。(英一 次) 13)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 沉重,又见得轻了。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 有凌风出尘的仙意。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 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 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英、德、法、美各一次) 14)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拉丁一次) 15)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 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会风。(意一次) 16)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两节。(英一 次) 17)第二首是歌德《漫游者的夜歌》。(德一次) 18)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英一次) 19)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就有了。(美一次) 20)希腊神秘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有家居,出门,回家。(希一次) 从这些引文里我们不难了解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钱钟书了。 (3)通学理。 所谓通学理,是指钱钟书对于所涉比较文学有着精深的学养,且他能把高深的问 题通过浅豁的语言达传输给读者(听众),做到雅俗兼容,雅而不奥,俗而不庸。 而他所阐述的每一个道理都是言之有据的。全文要向外国人介绍中国诗的特点, 他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深入浅出,运用各种可能的比拟(诗 与画与音乐与故事与传说与寓言等等),把读者引入他的论述之中。如开篇就合 情合理地告诉读者,要评价一个诗人或评价一个国家的诗,必须用比较、联系的 观点。且要具有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的精神,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为了论述这一道理,钱钟书进行了中外古今的对比。最后得出结论“中国诗里有 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儿是零碎的, 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一结论既合情合理 又显得周密严谨。 2.钱氏文法的妙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在行文布局上,《谈中国诗》也可谓别具一格。其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 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 比如要回答“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这一问题,钱钟书巧妙地设下了一 个陷阱。他告诉我们,要用这样的问题来提问是不合适的。只有在具有居高临远 的观点和将中外诗进行对比的情况下才能作出合理的结论。并且告诉读者,这种 方法即是比较文学的方法。全文就这么几个字,但已经把作者的根本观点和原则 交待清楚了。以下的每一个论述几乎都包藏着对比与综合。 如中国诗的发展史问题,就由伏尔泰所引出。然而又与之相异。 谈中国诗的篇幅,则以爱伦?坡立论。不仅指出了中国诗的特点及其原因,还指 出了中国诗的特殊之处: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 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在谈中国诗的意韵和特殊表达方式时,又从魏尔兰、济慈、维荣、莎士比亚、拜 伦等外国诗人看出了他们的一致之处。 而其结尾更是深蕴无穷。如上文已经将中国诗的有关问题作了交待。结尾应该作 出结论了,作者却暗示说,中国诗不过就是中国诗罢了。好是自然的好,但这是 要根据不同的人而言的,如果你对它了解得越深,那么它的优点就越突出。反之, 如果你并不打算了解它,那么,它也就公说公有理了。就好像人们对待巴儿狗一 样。巧的是,作者这里还隐含着对那些持论不周,而又不学无术的人。所以最好 的办法还是回到诗的本身。如果你不信这一套,就让哈巴狗来咬你。让“这只在 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 的人”。其中最重要的又是只有把中国诗放在一个对比的天平上才能得出公正的 结论。这样又回到了文章的开头。 有人指出,钱钟书的“引文虽多,却并不因此使人感到有里斯多德所称优美散文 当备的‘首、腹、尾’一气相连的有机整体之生命感。此中的真谛,据我想来, 不外有二。一为钱钟书继承了中国传统学者作文的‘家法’,二为钱钟书有极高 的语言敏感,故所引诗文一般均系并不为人熟知而富有独特之美的佳句,再参之 以作者本人议论的奇警,引文遂与议论交相辉映、珠联璧合矣。”(胡河清《钱 钟书文章之美发微》《中文自修》91/02)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3.钱氏语言之妙 钱钟书语言之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此文也不例外。本来这是一篇理论性很强的 演讲辞,但经过作者一番巧妙安排,却不乏多姿多彩。而这一特点的构成乃是由 钱氏的比喻得来的。 比如为了说明评论家对于评论的对象要严肃认真,作者写到“具有文学良心和鉴 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只“文学 良心和鉴别力”“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就足以把作者的认为的重要性展现出来 了。 为了说明中国诗的发展规律,作者用中国画的发展作了相应的类喻。“譬如中国 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 粹画’的作风”。可谓一语道破天机。而对于这种发展的超常状态,钱钟书一个 百喻经的妙喻就解决了大问题。 为了说明中国的诗歌之短,作者用了一西方的短语“轻鸢剪掠”。这个比喻用得 轻巧自在。 “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 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 眉眼颦蹙。”这个比喻说明的道理更是深刻。相比之“中国诗为了表达的需要选 择了它的诗体,而这种诗体与它的表达无疑又是紧密相关的”,哪个更为生动, 不言而喻。 其他如把中国诗的“比重”比喻为“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只吹着芦管”。 把中国诗的狂放比喻为“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 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都极具魅力。 此外如“让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不 可轻信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 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 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 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 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高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 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等等,无不惊警动人。阅读中要细细品 味。 此文开篇取其大意,卒章显其精神,中间横加铺排,一以贯之,形成一个整体。 1.首段自“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至“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交待 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作者认为评论中国诗必须要全面了解诗人,用具体的事实作证据。并且必须在相 对比的前提下才能作出结论,也就是说必须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对待。“一个只 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 每个诗人的特殊、个独的美一一分辨出来。”作者认为,评价一个中国诗人,单 以一两句话来下结论是不一定恰当的。他必须要“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 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只有这样,那才是真正具有文学的良心,具有适 合评判文学作品的能力。反之,如果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具有“居高 临远的观点”,那么所下结论就不一定合适。 2.本段自“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至“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流毒无 穷地聪明”。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根据一般的说法,诗的发展是按史诗-戏剧诗-抒情诗的顺序进行的,而作者认 为,中国诗的发展特点刚好与此相反,是按抒情诗―戏剧诗-史诗的顺序而进行: “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 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 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而“早熟的代价是早衰”。所以“中国诗一蹴 而至最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其总体特点是“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 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3.本段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 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就有了”。重点论述中国 诗的各个特点。 (1)(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 尽’里望见了“无垠”)此段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 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根据爱伦?坡的说法,“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钱钟书是支持 爱氏的说法的,但他只是针对外国诗而言。而中国诗在这方面的特点则更加突出: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中国诗仿佛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 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而的轻鸢剪掠”。而造成的原因则是“一篇诗里不许一字 两次押韵的禁律限止了中国诗的篇幅”。 (2)(“一位中国诗人说”至“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此段论述中国诗 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在上文论述了中国诗篇幅的基础上,作者笔锋一转,将短小而精悍的中国诗话题 提了出来。作者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正好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相同,外国 人说“空泛联结着确切”与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于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正好一样。而它们又恰恰都具有“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 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展示出“此时无声胜有声”,“解识无声弦指妙” 的优越性来。乃至于达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 自足”的境界,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3)(自“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至“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 就有了”)此段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的风格:“中国诗笔力轻淡,词 气安和”;“比重”“低于西洋诗”;“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吹着芦管”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团合奏)。其原因则是“跟语言的本质有关”。并且与中国 人的气质追求有关:“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 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而这一点,似 乎中西方都相若。“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如果说有差异,则是 “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 (4)(本段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 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说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 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作者是赞同美国人 的看法的,即“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如果要说不同,那就 是“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只不过是称号不同 而已。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更应该有一种全面的宏观的观点,而不是片面地看 待它。既不要轻信也不要夸饰,而是保持诗的本色。只有找到了诗的本质,才能 更加清楚地了解诗的含义。同时也暗示作者的观点,他是喜欢中国诗的。 综合训练卷(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卷(45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谙(ān)习 巾帻(zé) 初隽(jùn) 怃(wú)然 B.忤(wǔ)逆 冬蛰(zhǔ) 识相(xiàng) 烜(xuǎn)赫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C.轻佻(tiāo) 脚踝(luǒ) 蓦(mò)地 啁啾(jiū) D.缄(jiān)默 惬(qiè)意 颖(yǐn)悟 游弋(yì)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 A.觥筹交错 迫在眉睫 不名一钱 引吭高歌 B.潜移默化 心灰意懒 辗转反侧 轻裘大氅 C.意气相投 口若悬河 万无一失 衣冠楚楚 D.瑕瑜互见 纵横捭合 烜赫一时 素昧平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陈祖德在棋坛____________中不断战胜自己,与病魔顽强抗争。 ?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______________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正确的审美观是我们在_______________的小说世界中阅读时的航标灯。 A.生命 出现 良莠不齐 B.生命 出现 鱼目混珠 C.生涯 呈现 良莠不齐 D.生涯 呈现 鱼目混珠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都恰当的一句是 ( ) A.因为邮资倍涨,退稿的编辑部实在是屈指可数,复信指导的编辑更是寥若晨星。 B.青年人在困难面前不应该举棋不定,而应该勇往直前。 C.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鬼斧神工,山高水低,无数游客为之陶醉,为之倾倒。 D.他昨天在中央礼堂演讲,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听众如痴如醉,不时为他天花乱坠的言 辞所激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法院在审理终结前,既不肯定被告有罪,也不否定被告无罪。 B.校运动会上,我班同学在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仍然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奋力拼搏。 C.理想的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价值,不能用货币的尺度去衡量。 D.建设部拟定了“九五”期间,我国将建成住宅12亿平方米,届时全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 将达9平方米。 6.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颇悔自己睡着,但也深怪他们不来招呼他。 A.阿Q后来才知道这事 B.这事后来阿Q才知道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C.后来阿Q才知道这事 D.阿Q知道这事是后来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1题(每题3分,共15分) 虞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祖赉,给事中,监利侯。父望之,早卒。赉中庭橘树冬熟,子 孙来取之。愿年数岁,独不取,赉及家人皆异之。 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七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 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曰:“卿至湘宫寺未?吾起此寺,乃大功德。”愿在侧曰:“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悯愍,罪高佛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帝乃怒,使人驱下殿。愿徐去无异容。以旧恩,少日中,已复召入。 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一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 借之,曰:“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又曰:“尧以之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而蒙赏赐,犹异余人。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生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儿妇。愿遣人于道夺取将还。在郡立 学堂教授。郡旧出髯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 下。复送十里外山,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心所致也。海边有 越王石,常隐云雾,相传曰:“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彻无隐蔽。后琅邪王之为郡, 与朝士书曰:“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无事。”以母老解职。褚渊常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帙。渊叹曰:“虞君之清,一至于此。”令人扫地拂床而去。 《南齐书?虞愿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 罢:罢免 B.皆是百姓卖儿贴妇钱 贴:贴补 C.有饷愿蛇者 饷:馈赠 D.好之愈笃 笃:忠诚 8.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相同,?和?不相同 B.?和?不相同,?和?不相同 C.?和?不相同,?和?相同 D.?和?相同,?和?相同 9.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属于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 ) A.子孙竞来取之 B.抗每饶借之 C.后琅邪王之为郡 D.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色 10.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虞愿人品好的一组是 ( ) ?愿年数岁,独不取 ?佛若有知,当悲哭悯愍,罪高佛图,有何功德?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皇帝飞棋,臣抗不能断 ?在郡不治生产 ?愿往观视,清彻无隐蔽。 ?以母老解职。 A.??? B.??? C.??? D.??? 11.根据文意,下面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虞愿因为和皇帝个人关系好,得到皇帝的信用,但他却敢于犯颜直谏,他当面指责皇帝 建造寺院用的是“百姓卖儿贴妇钱”,表现了可贵的品质。 B.帝“好围棋”,虞愿认为这“非人主所宜好也”,加以劝阻,皇帝听从他的劝告,为此皇帝对他赏赐和加官。 C.文中提到越王石的故事,借此说明虞愿的清廉,虽有些神秘色彩,但有助于表现人物的 品格,并不是闲笔。 D.文章最后写褚渊的感叹:“虞君之清,一至于此,”是通过褚渊的话侧面写虞愿的人品,从结构上看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为全文作结。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每题3分,共12分) 继19世纪的报刊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之后,1993年因特网开始向公众开放,1998年5 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在我国,去年年底网民达210万,除传统 媒体如《人民日报》等纷纷上网办电子版外,新浪网、CHINABYTE等网站的新闻味越来越 足,第四媒体正在崛起。专家们预言,10年到20年内第四媒体的影响力将可能超过传统媒体。理由是,广播问世38年拥有5 000万听众,电视则用了13年,因特网只用了4年。 因特网作为一种媒体,优势十分明显:跨越时空,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更快;文、图、 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合为一体;每个人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发表意见,每一个新闻 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随时向全世界发布新闻。对于下个世纪的第四媒体,有的专家这样描述 ——这是一张个性化的电子报纸,它是一个带超薄型大平面显示版的移动式网络计算机,不 仅有图文声情,甚至扩展到三维空间,它以我为中心,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信息项目自主选 择、组织。有的专家称之为“我的报纸”。 现在,第四媒体还只是一个小弟弟。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 多数公司只因为这是一个潮流才不得不坚持,一些小报已经停止了电子版。调查表明,关于 克林顿绯闻的“斯塔尔报告”,只有22%的人是在网上了解到的。这说明因特网在现在的传 播中并不占较大比例。有的专家认为,网络媒体现在所能做到的是为传统媒体争取远距离受 众,提供交互式服务,满足共性前提下的个性要求。有的专家则认为第四媒体首先要做的, 是为争取到生存所需的关键数目的受众而努力。 12.去年5月提出的“第四媒体”的概念,指的是 ( ) A.多媒体 B.网络计算机 C.“我的报纸” D.网上报纸 13.对于第二段所强调的意思,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A.第四媒体比传统媒体更能满足个性要求。 B.第四媒体是21世纪起主导作用的传媒。 C.因特网综合了传统媒体最主要的优点。 D.因特网将全面影响21世纪的人类生活。 14.“即使在美国它也还不能提供比印刷版更多、更快的东西”,这句话的意思是 ( ) A.“第四媒体”概念的提出,只是一时的潮流而已。 B.在美国的各种传媒中,“第四媒体”的地位下降了。 C.因特网的使用者有限,传统媒体仍是信息传播主渠道。 D.因特网实际没有“信息无限”和“时效更快”的优势。 15.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第四媒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媒体。 B.在10~20年内,“我的报纸”将成为主导传媒。 C.一些小报停止电子版的主要原因是 “受众”数目不足。 D.第四媒体倘不能实现赢利,就很难真正取得成功。 第?卷(105分) 四、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6~19题(共18分) 写给秋天 罗兰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 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临的神韵。 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从读小学时起,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 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的拥有了万 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天,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的找到了归宿。 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的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 由绿而黄而萧萧的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 那就连疏林密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 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 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引导之下,一一打入 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 迷失的自我。 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个苍凉的日子。情感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上的折磨使我们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 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沉重的烦恼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只残留 着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寂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 云,胭脂如红叶”!那感伤落寂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 智慧去涂染,都将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是曾如此有力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 年,终于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 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 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 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痛苦终会过去,一切彩色的 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一切终要返回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 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 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他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 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 住生命中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命难得出的那几年中的刻骨的悲酸和伤痛! 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 变的安闲,永恒的宁静! 16.?作者所说的“你的消息”明确地说指的是什么?(不超过5个字) (3分) 答:????? ?联系全文看,作者所说的“神韵”具体有哪些?(不超过20个字) (3分) 答:???????????????????? 17.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到“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写这一 句有什么作用?(不超过18字)(4分) 答:?????????????????? 18.第六、七自然段的议论文字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深刻领悟,这些文字就全文来讲有什么 作用?(不超过30个字)(4分) 答:??????????????????????????????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4分) ( ) A.作者没有着意渲染为人们所常见的秋景,而是托秋寓意,借秋抒情。 B.本文在抒写形式上,采用了类似书信体的写法,看似互语,实际上采用的是自语、独语 方式。 C.本文的主旨是暗写硕果满园、丰收在即、欢天喜地的秋天里人们充实而丰富的物质生活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及精神生活。 D.罗兰笔下的秋天是作者自我创造的对象,是一种心灵认识,是一种生命感悟,是对于一 种人生心境、人生形态的礼赞与拥抱。 E.文章反复提到“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以及“残留着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寂的素脸”,这都暗示了秋天蕴含的象征意义,是作者心中思念佳人的主观外泄。 五、(15分) 20.分别填出下列名言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四句)(4分) ?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吹尽狂沙始到金。 ?__________________,拈断数茎须。 ?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于无声处听惊雷。 2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对文中两个划线句子,任选一句进行翻译。(5分)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 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它州,此守臣为 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 (1)休请均赋它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6分)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概括它的主旨。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指出其突出的艺术手法,并简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3.注意文意和修辞,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句子。(4分) 泰戈尔曾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想,要帮助一个人改正缺点错误,不能靠狂风暴雨式的批评,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要有恰当的方法。 24.下列一段话,必须修改的有哪三处?(4分) 开发浦东, 不是浦东的问题, 而是关系到上海的发展 和运用上海这个 ? ? ? 基地发展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的问题,所以,必须全力抓好。 ? ? 修改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4分)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姿多采的面貌而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6题(60分) 瑟瑟秋风从高挑的枝头剥落我(秋叶),为祖国而死,这也是最美的命运;落叶归根,落叶归 土,我会面向土地而飘荡自己的灵魂。我的面孔枯黄憔悴了,甚至我的茎须也开始霉烂,但 我终身不悔,也不哀伤,因为我的青春已化为同伴的光泽,……即使在寒风中离开枝头,也决不离开大树生长的土地。我悄悄化作芬芳的泥土,用自己的身躯去肥沃土地,…… 我暂时经历了一场苦难,但是一俟春风拂动,我又会创立一个新的青春世界。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26.依据上文提供的意境,写一篇以秋叶为喻体的哲理或抒情散文。 要求:?文章要做到托物言志。?不能引用上文的语句。?不少于70 0字 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100字新时代好少年事迹1500字绑架的故事5000字个人自传范文2000字 。 参考答案 1.B(A怃wǔC踝huáiD颖yǐng) 2.D(合?阖) 3.C 4.A 5.C(A语意不明,“否定”应改为“肯定”。B用词重复,“悬殊”即“相差很大”之意。D.缺宾语,可在“12亿平方米”后加“的计划”。) 6.B 7.C(A罢:完了B贴:典当 D笃:深、甚) 8.B(?以:在?以:因 ?乃:才 ?乃:是) 9.B(A代“橘”,B代“帝”,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代“虞愿的话”) 10.D 11.B(皇帝是否听从他的劝告,文中没有交代,皇帝更没有因他劝阻而赏赐他) 12.B(“第四媒体”即是文中所说的“因特网”) 13.A 14.C 15.B( 原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俱舍论原文大医精诚原文注音大学原文和译文对照归藏易原文 是说“可能) 16.?秋的神韵?a安闲明澈b有哲学家的明悟与智慧c豁达与超然 17.过渡。从对空间的抒写转入对时间的回顾。 18.a给读者提供想象发挥的空间,b使文章的意蕴获得哲理性的升华。 19.A,B,D(C对主旨的理解是错误的,文章的中心正如D项所言。 E后半部分的分析是错误的。) 20.?行成于思,毁于随?千淘万漉虽辛苦?吟安一个字?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事浩茫连广 宇 21.(1)韩休奏请把这些赋税与其他各州分摊 (2)刺史幸好知道百姓的困苦却不予救助,哪能 这样为政呢? 22.(1)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展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的内心世界。 (2)这首诗,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愁”字是全词的线索。上篇的“愁” 是故作多情,下篇的“愁”才是真正的“愁”,是报国无门之愁。 www.gaokao.com www.gaokao.com 23.要靠和风细雨的劝说,不仅要有好的态度 24.??? 25.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朗读着这亲切的诗句,谁不激起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26.参考高考作文评分要求。 解题点拨 第?卷注意3,4两题的思考方法。 3.注意对几组近义词进行辨析。 生命:生物具有的活动能力。 生涯:从事某种职业或活动的生活。 出现:显露出来;产生出来。 呈现:显出;露出。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 鱼目混珠:以假充真。 4.注意对成语意义和用法的掌握。 “屈指可数”和“廖若晨星”都是形容人或物很少,所以A中成语运用没有问题。而“举棋不定”是说“拿不定主意”,用它来形容人对困难的态度就不妥了。“山高水低”的意思是“三长两短”。“天花乱坠”如用于此地,则是贬义词。 第?卷注意现代文的阅读理解。 做好16~19题,关键在于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这篇文章属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第一段点明作者读到了秋的神韵。第二段至倒数第二段具体 写秋具有的神韵(a安闲明澈,b带着哲学家的明悟与智慧,c真正的豁达与超然)。而六、七两段的议论体现出作者对秋天的深刻领悟,使文章的意蕴获得哲理性的升华。 www.gaokao.com
本文档为【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谈中国诗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