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释兽衔杯形烛台

【doc】释兽衔杯形烛台

举报
开通vip

【doc】释兽衔杯形烛台【doc】释兽衔杯形烛台 释兽衔杯形烛台 南方文物RelicsFromSouth2004年第3期 秤兽衔杯形烛台 叶文宪 (苏州科技学院) 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里藏有一件文物 匣多宝格,题名《吉范流辉》,内藏1O件铜 器,其中有一件题款为"唐龟砚滴"(图1), "《西清续鉴甲编》卷18页2O着录及宋代 《宣和博古图》卷27页3O着录均为龟形砚 滴,唯年代定为汉代,而本器定为唐代.本器 高5.8厘米,重250.1克.器呈 器长13厘米, 龟形,背为圆空可以纳水,其上有穿,受水上 盖,吸管有孔,以手指捺吸管头...

【doc】释兽衔杯形烛台
【doc】释兽衔杯形烛台 释兽衔杯形烛台 南方文物RelicsFromSouth2004年第3期 秤兽衔杯形烛台 叶文宪 (苏州科技学院) 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里藏有一件文物 匣多宝格,题名《吉范流辉》,内藏1O件铜 器,其中有一件题款为"唐龟砚滴"(图1), "《西清续鉴甲编》卷18页2O着录及宋代 《宣和博古图》卷27页3O着录均为龟形砚 滴,唯年代定为汉代,而本器定为唐代.本器 高5.8厘米,重250.1克.器呈 器长13厘米, 龟形,背为圆空可以纳水,其上有穿,受水上 盖,吸管有孔,以手指捺吸管头上之孔,依虹 吸作用可提吸水,及至砚,松指则吸管中贮 之水则注下.龟口衔一小圆杯,遇水出则吐 杯中."?《吉范流辉》是给皇帝赏玩的文房 清玩,1O件铜器真伪参半,而且多系古为今 用,赋旧器以新的功能.这件龟衔杯形砚滴 就是一个例子. 类似的器物美国萨克勒收藏一件玉质 的,为辟邪衔杯形(图2),长16.5厘米,年 代定为六朝,器名定为水注?,但是器背上没 有吸管.汉唐之际的墓葬中常常出土一种顶 部带一短管的器物,质地有釉陶,青瓷,也有 铜的,形状有人形,羊形,蛙形,熊形,狮形等 等,有单管的,也有多管的(图3),这些器物 常常被定名为水注或水盂,但是器上都未见 有吸管.《吉范流辉》匣中的龟衔杯形铜器 有吸管,其可以用来作砚滴水注是没有疑问 的,但是那些原来就没有吸管的兽形衔杯器 和其他形状的器物是否也是砚滴或水注呢? 这类器物也有定名为插器,烛台或灯座的, 定名的不确切是因为我们对古人的生活缺 乏了解,或者以今人的生活方式去揣摩猜测 古人而造成的,其实它们都是用来插灯烛的 烛台. 至少从北京直立人的时代起我们的祖 先就已经掌握火了,但是一直到商周时代都 还没有灯.甲骨文中有手持火把的象形字 "热",写作或商周时代所说的 "爆"就是指火把而不是指蜡烛;插在地上 也叫燎,庭院里的燎就叫 的大火把叫大烛, 庭燎.《说文解字》说:"爆,庭燎火,烛也.从 火,蜀声.""烟"字在甲骨文中就写作火把 的形象,战国陶文写作,小篆统一写作尘. 《说文解字》说:"主,镫中火,主也.从 象形,从,,,亦声.""主"字不仅读音与 "爆"相同,而且字形也与火把相近,所以 "主"就是"烛"的本字.甲骨文中的"示" 字写作彳,与火把很相似,楚国竹简中 "宗"字写作龠,"圭"字写作品,可见 "示"和"主"的字形是很接近的,所以后来 这两个字就被混淆了.甲骨文中商人的先公 "示壬","示癸"在《史记?殷本纪》中写作 "主壬","主癸",可以证明"示"就是 "主",也就是火把.后来因为"主"字主要 被假借用于它的引申义,于是就造了"爆" 这个形声字,现在简化为"烛".徐铉在 "主"字下面加注说:"今俗作'炷',非 是."说明到了五代南唐的时候,"烛"字已 经不能再写成"主"了. 烛是最早的照明用具,松明火把用的燃 料是油脂,古代的人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而 发明点油的灯.古代点灯的油只有动物油和 ? 61? 图1.唐代龟卸杯铜烛台图2.六朝玉辟邪唧杯烛台 图3—2.东汉羊形烛台图3-3.三国蛙形烛台 图3—4.西晋熊形青瓷烛台 图3—5.西晋狮形青瓷烛台 图3—7.唐代单管白瓷烛台图3-8.唐代四管青瓷烛台 ? 62? 图3—1.东汉人形烛{ 图3-6.南朝五管青瓷烛 图4.密县打虎亭东 汉墓画像石秉烛图 图5—1.唐代褐彩辟邪瓷水注 图6-2.三国蜀汉铜玄武烛台 图5-2.唐代酱色釉虺虎瓷水注 图5—3.唐代三彩水盂 图6—1.东汉铜玄武烛台 图8.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 宴图》中的蜡烛台 植物油两种,由于榨油的碾子要晚到隋唐时 代才见到,因此我们相信隋唐之前都是用动 物油脂来点灯的. 考古发现最早的灯是春秋战国时代的. 制造灯具的材料可以用铜,也可以用陶.战 国时代上层社会已有连枝灯,兽形灯,人形 灯等等各种造型的铜灯,但民间使用得最普 图7.金坛东吴基平面图 图 棠 代 的 六 管 瓶 遍的还是豆形的陶灯. 豆是先秦时代盛菜的食具,它的上部是 一 个浅盘,盘下有高高的把,下接喇叭形圈 足,形状和现在的高脚果盘相仿.先秦时代 人们席地而坐,食具都是直接放在地上的, 所以商周时代使用的鼎,簋,爵,豆,觚,觯之 类食具和酒具都有三条腿或高高的圈足与 ? 63? 器座.战国以后开始流行使用食案,食案是 一 种有腿的小桌,就象今天北方用的炕桌, 于是,这些有高足的食具酒具便渐渐让位给 杯,盘,碗,碟,盅,盏之类矮足或无足的食具 酒具了.作为食具的豆也因此而被淘汰了, 但是因为它的形状便于持握移动,所以就被 用来做了灯.战国秦汉时"灯"字写作 "镫"."登"就是豆,《尔雅?释器》日:"木 豆谓之豆,瓦豆谓之登."甲骨文中"登"字 写作筇就是双手捧豆的形象.因为登常常 是用铜做的,所以加上"金"旁写作"镫". 秦汉时代灯的式样更加繁多,有造型精美的 人形灯,兽形灯,也有简朴实用的豆形灯,卮 形灯,有屋里用的座灯,吊灯,也有走路用的 行灯,提灯.不管哪种灯,必不可少的是都有 一 个浅盘,盘的中央往往有一尖状突起用来 安放灯捻或灯芯.在社会上层达官贵人们使 用的灯具要讲究得多,不仅造型各异,而且 有的灯在灯盘周围加有防风的灯罩,上面还 罩着把烟引往灯的体内暗藏的水槽的排烟 管道,以免油烟熏黑房问,构思十分奇特巧 妙. 汉代尽管有油灯,但是人们仍然在使用 火把.云南昭通东汉墓中曾经出土过一盏行 灯,灯盘中央有一短钉,上面还残剩着一段 烛心,是用八,九根细竹条为心,外面缠上一 层3毫米厚的细纤维物做成,圆径约为1.4 厘米?,用这种烛心浸透油脂后制成的灯烛 实际上还是一个小火把.《世说新语》中写 石崇和王恺斗富"用蜡烛作炊",应该就是 用这种当灯烛用的小火把,而不是后世那种 用蜡制成的蜡烛.用灯盘中央的短钉来插灯 烛很不稳固,所以在这种灯盘中用的灯烛只 能做得比较粗短,如在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 画像石上所看到的那样(图4).如果想点燃 较长时间,灯烛就要做得细长,这样就要用 灯管来插灯烛才能稳固,所以大多数烛台都 有管状的灯管.然而因为人们不了解烛原来 就是火把,也不了解唐代之前实际上还没有 用蜡制成的烛,所以就把这种管形烛台误认 ? 64? 为是写字时往砚台上滴水的水注或水盂了. 魏晋隋唐时期一方面因为广泛使用青瓷做 的灯,已经很少使用铜灯了,另一方面因为 发明了马镫,所以又造了一个"烃"字,而把 原来的那个"镫"字专门用来称呼骑马时踩 踏的马镫了. 如果作为往砚台上滴水用的水注或盛 水用的水盂,仅在顶部留一个短管使用起来 是很不方便的,应该有一个较大的口,或者 在前部安一个注水的流,就象扬州出土的唐 代水盂和水注那样?(图5),所以这些顶部 有一短管,形状各异的器物都应该是当时的 烛台.在考古发掘中也曾经出土过玄武衔杯 形铜器,年代为东汉晚期到三国时期(图 6),器名一个定为水注,一个定为灯座?,严 格地说应该定名为烛台.由于兽衔杯形烛台 的兽嘴中还衔有一只耳杯,加上油以后也能 当灯点,因此是点灯,插烛两用的烛台.《吉 范流辉》匣中的龟衔杯形铜器也是这种烛 台,只是后配了吸管,这样就把它改造成为 砚滴了. 如果这种顶部有短管的器物是水注或 水盂,那末它们在墓葬中应该与砚台同出, 然而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江苏金坛方山东麓 曾经发现过一座保存比较完好的东吴墓,大 部分随葬品都未经盗扰,出土的一件青瓷灯 盏放在前室当门处,另一件青瓷蛙形水盂 (原定名)放在后室当门处(图7),其安放 的位置正符合汉族在墓中放置长明灯的习 俗,因此应当是烛台而不是水注. 在五代顾闳中画的《韩熙载夜宴图》中 我们看到出现了不带管状插座的蜡烛架(图 8),说明这时以麻线为捻,用蜡制作的蜡烛 已经被发明出来了,所以宋代以后就不再见 有那种带管状插座的烛台,而是改用有一根 长长的烛钎的蜡烛台了,这种蜡烛台一直沿 用到现在.宋代瓷器中有一种造型很特别的 多管瓶(图9),它的用途一直令人费解.联 系到蜡烛在唐宋之际的演变,我颇怀疑多管 瓶应当是管形烛台的孑遗.(下转第32页) 十分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宝石学性质,在没有 化学分析测试的前提下,很难将两者区分, 而至今在中原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出土的大 量古玉器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做系统的矿物 学检测,大部分都被认为是新疆和田玉.以 笔者的推测,中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出土的 商代,春秋玉器中很可能有赣地输出的玉 器. 5,从新干古玉的透闪石等玉材质运用 的广泛性可见古赣人的用玉观念的成熟性. 他们不但对本地玉材的选用『磷铝石,磷锂铝 石,显晶或粗晶透闪石(?),硅孔雀石(?), 叶腊石(?)已形成一个十分全面系统的认 识,而且对中原(或和田),对长江中游的武 当山绿松石,长江下游的东海水晶等优质玉 石料的选用也有了深刻的认识,证明赣文化 用玉观念,加工技术等的先进性,在吸收继 承良渚文化,中原殷商文化的优秀传统的基 础上,又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用玉风格,充分 体现了"石之美者"的玉材质的审美观. 新干大洋洲古玉从用材,加工,造型,纹 饰,使用方法,出土位置等等都蕴含了大量 的有价值的信息,为研究赣文化的源流提供 了重要的材料.遗憾的是,十几年来,仅考古 文博人员能够接触到这些珍贵的宝物,而他 们的任务又往往局限于考古学,文博学本 身.全面的,深入的文化学,历史学等的价值 研究尚有待更多学者的重视和参与,尤其是 "赣文化"的研究.近十几年来两次"赣文 化"研究热潮都鲜有学者真正超越古籍资 料,从考古出土的资料,商以至新石器时代 遗址遗物中去广泛而深入地研究"赣文化" 的起源与演变的轨迹,"赣文化"的地域性 与文化基因特征等等.如果有关部门,有关 学者能够重视起来,我相信"赣文化"研究 将会取得一批高质量的成果,"赣文化"将 更好地为今日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注释: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彭适凡《新干古玉》,台湾典藏艺术家庭股份 有限公司出版社2003年版. ?陈聚兴《新干商代大墓玉器鉴定》,载《新干 商代大墓》附录十,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 ?潘兆枢等《系统矿物学》中册P138,地质出 版社1982年版. ?中国地科院地矿所《透明矿物显微镜鉴定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P1069,地质出版社1977年版. ?南京大学地质系《结晶学与矿物学))P396,地 质出版社1978年版. ?(美)利迪科特《宝石鉴定手册》P198等,地 质出版社1983年版. ?参见《江西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2 年版. ?汉?许慎《说文解字》. o?o?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 <>?<>?<>?<>?<>? (上接第64页)注释: ?张临生:《吉范流辉》,《文物光华》(3)P. 104,台湾故宫博物院1990年. ?邓淑萍:《汉代的玉雕动物》,《文物光华》 (1)P.110,台湾故宫博物院1990年. ?《云南昭通桂家院子东汉墓发掘》,《考古》 ? 32? 1962年第8期. ?周长源:《扬州出土的唐代水盂和水注》,《考 古》1984年第8期. ?丁祖春:《四川大邑马王坟汉墓》,《考古》 1980年第3期;《四川崇庆县五道渠蜀汉墓》,《文 物》1984年第8期.
本文档为【【doc】释兽衔杯形烛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1359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2-22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