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摄影教程盛希贵

新闻摄影教程盛希贵

举报
开通vip

新闻摄影教程盛希贵第二章新闻摄影工作概论 第一节新闻摄影概念界定 一、新闻摄影的两层内涵: 新闻摄影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两个内涵; 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电视新闻这三大类用影像报道新闻的手段; 狭义的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照相机为拍摄工具,以摄影采访为主要手段,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在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媒体上刊载的新闻报道活动。 1、新闻摄影的定义: 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二、新...

新闻摄影教程盛希贵
第二章新闻摄影工作概论 第一节新闻摄影概念界定 一、新闻摄影的两层内涵: 新闻摄影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两个内涵; 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电视新闻这三大类用影像报道新闻的手段; 狭义的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照相机为拍摄工具,以摄影采访为主要手段,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在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媒体上刊载的新闻报道活动。 1、新闻摄影的定义: 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二、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关系: 角度、概念新闻摄影纪实摄影 价值即时、时效,信息量小,文献性长期,社会关注和影响,信息量大,文献性范围读者需要读者视线之外 存在时间信息快餐经久价值 操作流程多人协作个人自主 载体大众媒体书、画册、展览 画面构成外在形式内在朴实 逻辑结构时空关系无固定模式 1、新闻摄影的目的和重点是记录事件本身、传达信息;纪实摄影的重点则是表现拍摄者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揭示事物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服务于某个媒体的新闻摄影记者,在凸显个人风格的同时,还要兼顾所在媒介的稿件要求和用图特点;而一个成熟的纪实摄影师,可以不受媒介的限制,彰显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3、新闻摄影作品的生产(记者)、加工(编辑)、输出(制版印刷)是一条龙式的流水线工作;纪实摄影作品则大多由摄影师自主控制或独立完成; 4、大众媒体是新闻摄影的主要传播载体,图文书、画册、展览是纪实摄影的主要传播载体;新闻摄影工作接触到的媒介形态主要有报纸、杂志、网站、通讯社、图片库等; 一、报纸:目前,报纸是我国新闻摄影从业者的主要供职媒体,也是新闻摄影产品的主要发布渠道之一。其中又以党报和综合性都市报为主; 报纸成为大众传播媒介,是以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和《纽约先驱报》的创刊为标志的,并在20世纪初达到兴盛。 二、杂志:新闻类杂志一般是周刊,和报纸相比,杂志的深度报道较多,时效性不强,关注观念和事态的分析,内容上往往超越新闻事件本身;出现在杂志上的新闻图片,要求视觉构成相对复杂,视觉符号多,能够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三、新闻网站: 网络上使用新闻图片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通讯社将图片提供给签约媒体:通讯社通过本媒体的摄影记者获得新闻图片,也通过与其他通讯社合作方式互享图片; 2、综合性商业网站转发新闻媒体的图片:以新浪、搜狐等新闻单位网站开设的新闻业务为主要平台; 3、传统媒体网站使用本媒体记者的供稿:这类网站包括中央和地区新闻单位网站(如人民网、大洋网)和报纸网络版; 4、通讯社以外的图片库将图片提供给各签约媒体 四、通讯社:我国第一大通讯社新华社,主要通过专线向国内外媒体提供新闻图片; 五、图片库:又叫图片银行、图片代理公司,是摄影图片市场化的产物; 六、媒体融合: 第三节新闻摄影工作内容和流程 一、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构成: 二、摄影记者:摄影记者的工作内容一般按照新闻条线来划分,重点负责某些条线的新闻,比如公检法、社会、娱乐、体育、教育等; 三、图片编辑:是媒体使用影像的重要“把关人”,他们选择照片,对照片进行在加工,决定图片最终以什么样的形式传递给受众,影响着图片传播的最终效果。 第四节新闻摄影人才 新闻摄影人才应具有如下素质: 1、视觉教养; 2、传播意识; 3、影像文化与影像传播理论素养; 4、数字技术、数字媒体与数字影像传播的知识和技能; 5、媒体教养; 6、创新思维; 7、自由而负责任; 8、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 第三章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第一节新闻摄影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一、新闻摄影的新闻性是新闻价值的追求 新闻性是新闻摄影区别与其他摄影门类的本质特性之一,其直接体现就是新闻图片和文字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所具有新闻价值。 1、新闻性是各种新闻手段和形式所共有的属性。新闻价值则是构成新闻的核心要素;徐宝璜将构成新闻价值的因素列举了六条: (1)个人之关系,即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人类之同情,即对生命、财产损失以及个人和人类奋斗精神的同情心; (3)求胜之竞争,即政治的、经济的、商业的竞争及体育的、游戏的比赛等; 4)著名人物之姓名,即名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5)著名机关之名称,即重要机关、机构的言论、举措; (6)事情之稀奇,即奇闻轶事; 总之,新闻的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贴近性、可读性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二、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新闻真实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个别事实的真实;二是总体判断的真实; 1、事实真实:新闻摄影必须坚持时间、空间和对象三位一体的真实原则,拍摄记录的是存在于同一时空中的新闻对象,新闻照片之所以能成为历史文献、现场见证和科学研究的依据,正是因为它对新闻事实的忠实纪录,具有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2、总体真实:新闻摄影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于捕捉记录呈现在镜头前的典型瞬间;总体真实要求记者、编辑和媒体对新闻题材和主题的宏观把握、评价和判断符合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本来面目;要把握好总体真实,常常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的分析、准确的判断和深入的思考,有时还要做长时间的跟踪采访; 三、形象性是新闻摄影“与生俱来”的特性 新闻摄影就是采用摄影技术来报道新闻,形象性也就成了新闻摄影“与生俱来”的基本特性之一;形象性的体现必须建立在新闻性与真实性的基础之上; &如果脱离新闻性与真实性原则,得到的照片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新闻性与真实性:是新闻事件,但是不具备通过摄影影像进行视觉呈现的可能性,就不适合用新闻摄影的方式来报道,文字报道更能描述、表达或交代清楚; 2、形象性违背真实性:过于追求影像的完美或追求艺术性,会导致脱离现实的导演摆布、后期加工等逾越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滥用技术技法”; 3、为形象性丢失新闻性:为了等待“决定性瞬间”,错过具有新闻价值的突发瞬间或情节,会造成新闻性的损失; 第二节新闻摄影失实的表现和成因 一、新闻摄影失实的表现: 新闻摄影失实的表现有多种:伪造新闻事实,盗用图片,张冠李戴,篡改文字说明,导演摆布、干预新闻现场,后期造假等; 二、新闻摄影失实成因 1、工作不塌实,采访不深入,想当然地赋予新闻图片以意义和内涵; 2、图像编辑软件操作简易,媒体缺乏编辑流程技术监控; 3、新闻摄影采编人员对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自律不足,缺乏对造假行为的有力惩处; 4、将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 将新闻与宣传混在一起,在拍摄的时候追求构图、用光、形象完美,不惜摆布和重演现场,导致真实的新闻事件变为失实的摄影报道; 三、如何避免新闻摄影失真失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不得捕风捉影,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想象虚构,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歪曲事实; 力求全面地看问题,防止主观性、片面性、绝对化,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如何避免新闻摄影失真失实: 1、尽量抓取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的典型瞬间,尽量要自然,避免干预现场和“导演摆布”; 2、新闻摄影的标题和文字说明写作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要凭空臆造; 要防止人名、地名和数字出现错误,要实事求是地把握文字说明的逻辑与总体表述,力求准确、真实; 3、慎用数码技术修改照片; 在新闻摄影摄影中,后期数字处理对影像的修正只限于 色彩饱和度、明度、反差、偏色调整,消除灰雾、镜头脏点导致的斑点。切忌滥用数字处理技 第三章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一节新闻道德原则术; 一、 1、新闻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新闻从业者不能单独追求专业至上。 2、在新闻摄影活动中,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第一,遇到突发新闻及时采访并发表,采访本身并没有道德意义,是新闻工作行为,符合摄影记者的职业要求,这名记者是称职的。第二、这名记者在现场没有发现伤者,并非见死不救。 二、新闻道德原则: 社会主义新闻道德原则有两点: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原则; &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包括:为人民作奉献;充分准确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呼声;深刻完整地反映出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涌现出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新动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新闻报道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持新闻为人民而写、写人民的宗旨;充分发挥新闻事业的宣传教育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传播新闻信息要注重正面的、积极的社会效果;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技能,学好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本领; #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新闻真理性原则;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一、道德选择的难题: 1、选择哪种拍摄题材。 2、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角度和时机。 3、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内容。 4、选择哪种报道、表现的方法。 5、选择哪种拍摄方法。 6、在特定的情境之下,摄影记者应该首先干什么。 7、如何编辑图片从而避免道德问题。 #《美国新闻摄影教程》中归纳几种可能引起争议的照片构成因素: 1、照片中人物悲痛欲绝; 2、出现尸体。 3、照片中有伤痕累累的人体; 4、照片是彩色的。 5、照片中有种族歧视。 6、出现裸体。 7、照片中的内容涉及当地事务。 8、照片出现在头版。 9、照片由报社专职摄影记者拍摄。 10、只有照片,未配相应的文字报道。 二、有所为有所不为: 新闻娱乐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本质是传媒商业化的驱动。一些媒体把信息娱乐当作希望操作的新理念、同行竞争的新法宝。人们对网络媒体的认同度很低,原因之一就是对网络新闻质量的质疑,新闻摄影从业者要引以为戒,防止新闻摄影娱乐化趋势导致新闻质量边缘化的危机; 第三节新闻道德评价与培养 一、新闻道德评价,指对新闻报道活动中的行为做出认识和判断。新闻摄影中道德评价,主要是指对新闻摄影采访、拍摄、编辑、发表等传播行为的过程和传播内容的接收、反馈结果做出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相互作用,不断提升。 二、影响新闻道德的因素 (一)新闻摄影活动中的行为动机和效果: 1、动机善,效果善; 2、动机恶,效果恶; 3、动机恶,效果善; 4、动机善,效果恶; 二)影响新闻道德的因素 1、影响新闻道德的内部因素 (1)新闻从业者对所从事工作的道德内容的认识和自我评价,自我意识越高,将制度和规范内化为行动准则的程度也越高; (2)新闻从业者对职业、对社会和国家的道德情感,以及三者相互关系的认同度、责任感和归属感越强,自觉性和判断能力也就越高。面对动机冲突的情况,也就越能克服不道德的行为选择; (3)媒体内部对职业道德操守的落实管理、有力监督和惩处、不断自我检查会减少职业道德失衡的情况,忽视或“宽松”的环境则会助长恶劣品性滋生。 2、影响新闻道德的外部因素: (1)媒体在市场化操作下,新闻内容采编和媒体经营活动两者的实际运作中缺乏清晰的界限,导致采编人员主动或被动参与非正常、不公正客观的报道,或以报道为名的宣传活动。 (2)媒体恶性竞争; (3)媒体间相互监督,公众和社会媒体的监督; 二、新闻道德培养 新闻道德培养需要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进行; 新凯文·卡特 南非“自由记者”(freelancer),他的作品《饥饿的苏丹》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奖(美国新闻界最高奖)“特写性新闻摄影”(Feature Photography)。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照片于1993年3月26日,被美国著名权威大报《纽约时报》首家刊登。接着,其他媒体很快将其传遍世界,在各国人民中激起强烈反响。 颁奖之后不久,一家日本电视机构驻美国的记者打电话希望采访作为评委之一的约翰.卡普兰。约翰.卡普兰接受了采访。采访中记者转述了佛罗里达一个记者就这张照片写的一篇专栏文章,大意是:你看这自私的、不关心民众的媒体和记者,踩在小女孩的尸体上得了普利策奖。 约翰.卡普兰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评论,他对记者回忆道,评委们当时非常仔细地看了这张照片,照片有注释,提示会有人来帮助这个小女孩,给人的感觉小女孩不是独自一人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约翰.卡普兰还指出,小女孩的手上有一个环,说明她当时受着人道保护,所有的评委都注意到了这些细节。在评审的时候,评委们都信任这个摄影师——如果这个小孩需要帮助的话,摄影师一定会施以援手的。 但是,这个节目在电视上播出的时候,约翰.卡普兰的陈述被无情地切掉了,节目还是紧紧围绕新闻伦理和道德观展开,对凯文.卡特和普利策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件事演变为一种谣言,即这张照片揭示的饥饿被忽略,而莫须有的罪名被无限放大。 自杀 普利策颁奖仪式结束后,1994年7月27日夜里,警察在南非东北部城市约翰内斯堡发现凯文·卡特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遗言:“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第五章涉及法律的相关问题 第一节被采访对象的权利 一、新闻摄影与公民肖像权: 1、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肖像权的主要内容包括再现权和使用权; (1)再现权:肖像主体借助照片、录像、画像、雕塑等一切肉眼可感知的物体再现自己形象的权利; (2)使用权:指肖像主体享有自己肖像并获得精神、物质利益的权利。 2、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情况: 一是未经被摄者同意,拍摄其形象; 二是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 三是侵犯未成年肖像权。 四是歪曲和丑化肖像权人的形象。 二、新闻摄影与公民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的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 三、新闻摄影侵害隐私权的情况: 1、干涉、影响私人活动 2、“越界”,从而造成侵犯他人隐私 3、擅自使用属于个人隐私的图片或在图片说明中公布他人隐私。 四、为了保护新闻报道权,在涉及隐私权方面,人们达成了以下共识: 1、在公共场所之公众视野范围内拍摄。 2、公众人物的隐私权范围要小于普通人。 五、新闻摄影与名誉权 名誉权是指公民对于自己的人格、品质、责任和社会评价,法人对自己的信誉、宗旨等享受利益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 新闻摄影侵害民事主体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诽谤、侮辱和宣扬他人隐私三种。 诽谤是指置事实、真实于不顾,造谣污蔑,恶意中伤,使被报道对象名誉受损的行为。 侮辱是指图片或文字中含有使他人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的内容,从而使被报道对象名誉受损。 宣扬他人隐私则是指未经被采访、拍摄对象的允许而公开报道属于被采访、拍摄对象隐私的行为。 五、慎用空头照片 “空头照片”是美国学者菲利普·帕特森和李·威尔金斯在《媒介伦理学——问题与案例》(第四版)中引用的一个概念,即在新闻摄影工作中,用库存的照片或存档的胶片给新闻报道做图解,这种使用不顾原始照片的背景,有时未征得其对象的同意。 第二节规避侵权和版权纠纷 一、隐身报道的正当界限 二、授权与审查 1、授权 2、审查 三、保护著作权 著作权,即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指作者对其创作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属于法律保护的著作权范围内的作品非常广泛。 第六章新闻摄影简史 第一节早期新闻摄影活动 1、摄影技术的发明、发展过程。 1、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中国人民就发现了“针孔成像”的原理。在欧洲,这 一原理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发现。 2、法国人尼埃普斯发明了“日光摄影法”,并用此方法拍摄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 外景色”。 3、达盖尔和“银版摄影法”1837年“工作室一角”。1839年8月19日为摄影技术诞生 日。 4、英国人塔尔博特和“卡罗摄影法”为现代摄影术奠定了基础。 5、1842年5月德国的比鸥乌和史特茨纳的“汉堡大火废墟”是世界上的第一张新闻照 片。 6、1880年成立柯达公司,1888年发明了最早的胶卷。 7、1842年5月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开始用照片代替绘画。1888年美国人霍根发明了 照相铜版术,纽约的“每日新闻报”用这种方法印出了一张清晰的新闻照片。 8、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新闻摄影进入了黄金时代。 9、1942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最佳新闻照片奖。 10、1952年布列松出版“决定性瞬间”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1956年“世界新闻摄影 荷兰基金会”。 一、国外早期新闻摄影活动: 1、、1842年5月德国的比鸥乌和史特茨纳的“汉堡大火废墟”是世界上的第一张新闻照 片 2、1904年,英国《每日镜报》率先在报纸上以照片为主,仅附以简单的文字的形式来 报道新闻这个尝试获得成功,是其他报纸竞相仿效。 第二节新闻摄影的繁荣发展 二、我国早期新闻摄影活动: 19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画报,最早采用的是手绘新闻画;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新民丛刊》第一次使用照片; 最早使用新闻时事照片的是1906年上海《时报》和北京《京话日报》对“南昌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的报道。 一、国外新闻摄影的繁荣时期: 1、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新闻摄影繁荣发展时期。 2、1936年美国报业大王、时代公司的创始者亨利.卢斯创办了《生活》,这是美国第一家全用照片的画报; 3、1942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最佳新闻照片奖。 4、1952年布列松出版“决定性瞬间”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5、1956年“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 普利策奖简介 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 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七、八十年代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现在,不断完善的评选制度已使普利策奖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奖项。 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是唯一获得这个奖项的美国总统。 评选制度 普利策奖在每年的春季,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的十四名会员评定,4月中的一天公布结果,并于5月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正式颁发。 评奖项目 普利策奖分为两类,新闻界和创作界。普利策奖也是一个鼓励美国的奖。新闻界的获奖者可以是任何国籍,但是获奖条目必需在美国周报(或日报)中发表的。创作界获得者必须是美国公民,唯一例外是历史奖。只要是关于美国历史的书都可获奖,作者不必是美国人。 新闻界奖 ☉普利策优异公众服务奖 ☉普利策普通新闻报道奖 ☉普利策国内报道奖 ☉普利策国际报道奖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奖 ☉普利策释义性新闻奖 ☉普利策专业性新闻奖 ☉普利策社论写作奖 ☉普利策漫画创作奖(1922年开始) ☉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1942年开始,1968年分为现场新闻和特写) ☉普利策特写摄影奖(1942年开始,1968年分为现场新闻和特写) ☉普利策评论奖 ☉普利策批评奖 ☉普利策特稿写作奖 创作界奖 ☉普利策小说奖 1999年:《时时刻刻》——麦可·康宁汉 ☉普利策戏剧奖 ☉普利策历史奖 ☉普利策传记奖 ☉普利策诗歌奖(1922年开始) ☉普利策非小说类作品奖(1962年开始) ☉普利策音乐奖(1943年开始) 二、我国新闻摄影的繁荣时期; 1、1844年,广东学者邹伯奇完成“格术补”与“摄影之器记” 2、1920年6月9日,戈公振创立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时报-图画周刊”,1924年正名为“图画时报”,1937年停刊。五四运动后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中央写真通讯社”成立。1927年“中国摄影学会新闻部”在南京成立。1907年上海“神州日报”刊登李少穆署名的新闻照片。 3、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中第次提到了“新闻摄影”。戈公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新闻摄影进行了研究。1936年胡伯洲对新闻摄影给了最早的定义 4、1939年晋察冀政治宣传部建立了新闻摄影科。 第三节新中国新闻摄影事业 一、曲折发展的中国新闻摄影: 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 1、确立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办报指导方针并不断深化; 2、开展各种评选和活动; 3、建立新闻摄影基本理论体系; 4、新闻摄影教育发展; 5、对外交流广泛开展; 第四节新闻摄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媒介转向; 二、中国新闻摄影的新课题: 1、积极应对数字技术给新闻摄影带来的发展变革; 2、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3、改革和完善摄影运行机制; 4、提升新闻摄影人才水平; 5、提升新闻摄影的品质和品位,抵制暴力、偷窥等低级趣味; 6、适应全球化、国际化得发展潮流,加快我国新闻摄影走向世界的步伐 第七章准备出发 第一节发现新闻 一、摄影与新闻摄影 摄影的门类有新闻摄影、艺术摄影和实用摄影(含商业人像摄影和广告摄影); 艺术摄影表达的往往是摄影师的内心世界和自身的感受,而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描述; 实用摄影着眼点是具体的实用目的,如商业人像摄影的目的是满足被拍摄者的具体需要,广告摄影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企业或机构推销产品和服务; 新闻摄影从拍摄之前的准备,到拍摄中的思考,一直到拍摄结束之后的影像处理 和传播方式,新闻摄影和其他摄影门类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它是一种采访摄影。 二、新闻与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和其他新闻门类的共同属性就是新闻属性,传递信息的属性; 三、从传播学的角度思考、发现并挖掘新闻线索; 四、发现新闻线索的几个切入点: 1、新闻是用脚走出来的; 2、热线电话; 3、当地报纸和专业杂志; 4、广交朋友; 5、利用互联网; 6、和图片编辑建立联系; 7、建立自己的专业领域 第二节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 一、新闻敏感的培养: 所谓新闻敏感是摄影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它使摄影记者能够敏锐地洞察到有价值的新闻,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到“活鱼”。 #如何才能培养新闻敏感: 1、时刻准备着; 2、关心时事; 3、全局观念和超前意识; 二、调查研究是新闻摄影拍摄的起点和关键 1、调查研究与新闻线索的获得: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一等奖作品:中国河南艾滋病村 2、调查研究与站位的选择 3、调查研究与镜头的选择; 4、调查研究和画面的选择; 三、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四、职业摄影师应该关注的摄影技术指标 第二节长线操作与短线操作 一、短线操作注重新闻性: 1、新闻要讲时效,报道要有由头; 2、把握新闻实质; 3、摄影记者要做历史的见证而不是验证; 4、站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新闻摄影报道; 5、竞争独家新闻; 二、长线操作要做好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1、选题的形成; 2、风格的形成; 3、资料收集; 4、撰写拍摄计划; 第八章切入选题 第一节获得拍摄许可 一、建立自己的联络网; 1、把认识的每个人都添加到联络名单里; 2、整理自己的工作领域主要机构的名称和电话号码; 3、积累各个机构的宣传部门、新闻发言人,以及公关部门负责人的电话; 4、文字记者以及其他同行的联系方式也很重要; 5、利用互联网建立各种联系; 二、进入现场与获得拍摄许可; 三、让被摄对象放松警惕; 1、拍摄之前建立信任关系; 2、数码相机给摄影记者提供了一个更加简单地进入他人世界的途径,这就是通过回放刚才拍摄的照片,和被摄对象随时分享你的拍摄成果; 3、多拍,让他们忽视相机的存在。 4、交谈; 第二节摄影采访的特点与方法 一、新闻摄影是一种现象采访: 第一、对形象的信息价值的综合判断; 第二、对形象的信息的全面摄取; 第三、对形象的信息的确认; 二、新闻摄影采访的步骤: 可分为一般采访和深入采访; 每一次采访任务的完成,也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1、寻找选题或者从图片编辑那里获得任务; 2、采访之前的准备; 3、现场采访:勤看、勤听、勤记、勤思、勤问; 4、编辑照片:首先,为照片撰写说明。其次,对照片进行整理归档;再次,和图片编辑进行沟通; 第九章新闻摄影瞬间的获得 第一节摆拍和抓拍 一、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 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曾经被划分为:现场抓拍、组织加工、建议拍摄、组织补拍、摆布导演和弄虚作假六种; 二、组织加工方法给新闻摄影实践带来混乱: 组织加工是一种干涉被摄对象的拍摄方法,但必须在不违反真实得情况下进行。 三、摆拍,从拒绝到有条件的接受: 摆拍的准则: 1、不要去摆拍(干涉)正在发生发展的新闻事件; 2、不要去摆拍再现已经过去了得事件; 3、摆拍不是要摆出一个假场景,不是要拍出一张假照片; 四、现场抓拍法的发展历史: 五、现场抓拍的优势: 现场抓拍之所以能够成为新闻摄影的主要拍摄方法,是因为它能够充分发挥新闻摄影的特点,更好地记录信息;从外部形式来看,现场抓拍可以捕捉到最真实的形象;从内部形式来看,现场抓拍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 六、现场抓拍的具体方法: 1、简洁;二、神秘;三、用视觉语言讲故事;4、情感; 第二节各种题材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 一、新闻摄影的分类: 一般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二、事件性新闻的拍摄:事件性新闻分为突发事件和预期事件;突发新闻是指事件发生不在预期之中,无法事先进行计划,车祸、地震等新闻事件都属于这类题材;突发事件的拍摄还要重视跟踪报道;预期新闻事件不像突发事件来得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可以预先得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大致内容; 三、非事件性新闻的拍摄: 四、体育新闻的拍摄 五、新闻人像的拍摄: 六、插图摄影: 第十章专题摄影的拍摄和编辑 第一节专题摄影的发展历史 一、专题摄影的定义: 它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拍摄,采取多幅图片与文字结合,通过媒体进行传播的摄影形式。 二、专题摄影的特点: 1、专题摄影由一组图片组成,必须有明确的主题,所有的照片以这个主题为中心连接起来并拓展开来; 2、照片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结构起来; 3、专题摄影是图片与文字结合起来共同传播信息的摄影表现形式; 4、专题摄影的展现与传播不再是摄影者个人的事情; 三、专题摄影的诞生: 1、照相制版法诞生之前的成组照片; 2、照相制版法诞生之后,以摄影为主的画报开始发展; 3、技术进步带来了主题摄影的进一步发展; 四、专题摄影的诞生的意义: 专题摄影的出现打破了过去只能欣赏一张照片的形式,与片断的新闻照片不同,它可以将事实与复杂的侧面联系在一起,赋予一定的深意。 五、《生活》的专题摄影: 六、专题摄影在中国的发展: 一、专题摄影拍摄过程的问题与对策: 1、题材的单调: (1)题材陈旧; (2)摄影记者缺乏对社会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3)这些题材容易出现画面,摄影者想投机取巧“走捷径”。 2、切入点的问题: 3、寻求适合的专题结构方式: (1)平行并列的结构方式; (2)以主题为中心展开的结构方式; (3)按照事件发生的前后逻辑顺序结构的方式; 4、时空变化: 5、文字说明:文字说明是主题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总说明和分说明; 6、景别: #专题拍摄的要点; 1、切入准确,主题明晰; 2、深入、投入; 3、多样统一; 4、图文结合,注重文字的作用; 二、专题摄影编辑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专题摄影的编辑不是被动的; (二)要注意图文之间的配合; (三)控制照片使用数量; (四)专题摄影版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专题摄影版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图片、文字、标题和空白,版面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就是将这几个要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并且符合内容需求; 第十二章图片编辑 第一节图片编辑的角色定位 一、图片编辑工作的发展演变. 二、图片编辑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三、图片编辑在中国的发展; 四、图片编辑的定位: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图片编辑是处于“把关人”的重要位置。 五、图片编辑的素质和能力: 1、图片编辑的素质: 2、图片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六、图片总监: 第二节图片编辑的工作 一、寻找合适的照片: 1、自己的摄影记者是最佳的途径: 2、和各种摄影师及时沟通; 3、了解不同图片库的特点; 二、为不同媒体选择照片; 1、给报纸选照片; 2、为杂志选照片; 3、为通讯社选照片; 4、为图片社选照片; 5、为网站选照片; 三、报纸头版照片的选择; 四、杂志封面照片的选择; 五、图片的编辑处理; 1、图片处理过程中的多方合作 2、图片剪裁,从被动到主动; 3、对有争议图片的编辑处理; 4、重大事件的图片编辑工作 六、图片的版面处理: 第十三章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工作 第一节新媒体时代的摄影记者 新闻摄影领域发生的变化: 一、突发新闻“现场直播”; 二、深度报道转向网络; 三、影像由静而动; 第二节新媒体时代的图片编辑 一、数字时代图片编辑工作状况的变化; 二、数字时代图片编辑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三、数字时代媒体对图片编辑专业素质要求的趋势; @挑战: 一、如何应对海量信息 二、图片出口的多样化 三、对摄影记者的管理难度提高 四、来自读者的压力 三、图片编辑专业素质要求的趋势; 一、从对网络的依赖到对网络的应用 二、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合作 三、从狭义的图片编辑到广义的图像编辑的概念 第十一章照相机 第一节照相机的原理及其结构 一、针孔成像的原理:当来自景物的反光或来自发光体的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在与景 物或发光体相对应相反方向的一定位置上便会形成一个和景物或发光体的影像上下颠倒的清晰影像,这个倒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使得景物或发光体的上端的光线在穿过小孔时投在了下端,而其下端的光线则投向上端;相应地,其左侧的光线投向了右端,右侧的光线则投向左端,于是出现的正好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影像;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包括镜头、快门、取景器、测距器、卷片装置、暗箱和机身等。 一、镜头:有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变焦镜头; 1.物距:在镜头成像中,从被摄物体到镜头中心的距离,称为物距;从镜头中心至所成影像 间的距离,称为像距;物距和像距相互制约;物距远则像距近;物距近则像距远;这便是物和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共轭关系; 2.镜头的焦距:来自无限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在镜头主轴上汇聚成一个清晰 的点,这个清晰的点,就是焦点;由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是焦距.其单位是毫米,用f来表示; 1/f=1/u+1/v;当用一固定焦距的镜头,在不同距离上拍摄时,物距大,则像距小, 影像也小; 3.镜头的口径和光圈系数: 镜头的有效口径是固定不变的,但随着光圈的开大或缩小,实际的通光孔大小却在相应地改变,这种可变的口径称作相对口径;镜头感光能力=镜头焦距:光束直径 # 光圈系数也称作f系数;f 系数=焦距:相对口径; f 系数的标法为:1.4 2 2.8 4 5.6 8 11 16 22; (1)数字的大小与镜头相对口径的大小成反比。 (2)每相邻两级光圈系数之间的关系是√2倍; 一、光圈的作用: 1.调节进光照度—这是光圈的基本作用。光圈调大,进光照度增大;光圈调小;进光照度减小; 2.调节景深效果—这是光圈的重要作用。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景深:是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景深跟光圈、焦距、摄距有关系;光圈大、摄距近、焦距长则景深小;光圈小、摄距远、焦距短则景深大; 3.影响成像质量;任何一只相机镜头都有某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这档光圈俗称“最佳光圈”; 3.影响成像质量;任何一只相机镜头都有某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这档光圈俗称“最佳光圈”; 4.镜头的视角:镜头和人眼一样,其视野有一定的角度,称为视角。 #标准镜头:指镜头焦距和底片对角线长度相等的镜头,其视角接近于人眼的正常视角,约为50度。135胶片画幅是24mm×36mm,对角线的长度是43mm;120胶片的画幅为60mm×60mm,其对角线长度为79.2mm,所以120相机的标准镜头为80mm; 二、快门:快门的作用是控制光线在感光片上停留时间的长短。 #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现代照相机有慢至数秒到快至数万分之一秒的多级快门速度。快门打开的时间越长,胶片接受的曝光量越多; #现代相机设有1—1/2000秒的快门速度;另设B门、T门—用于长时间曝光;B门按动打开,松手才关;T门是按下快门钮快门打开,关闭快门要重新按一下快门钮; 3)程序快门:程序快门的光圈叶片与快门叶片融为一体,光圈与快门的组合是按一定的程序排列好的; (三)测距(对焦)系统 测距装置有连动测距式、反光式、后部磨砂玻璃测距式、自动测距式等; 第二节照相机的镜头和摄影附件 一、镜头的种类与性能: 1.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普通广角镜头的视角可达70至90度;视角超过100度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 #以135相机为例,其广角镜头的焦距有35mm、28mm、24mm、20mm等;超广角镜头的焦距有 17mm、14mm等;焦距为7.5mm左右的鱼眼镜头的视角大约为180度;广角镜头视角大,拍摄范围广,注意前后景的处理。 二、中焦镜头、长焦镜头、望远镜头 #对135相机来说,中焦镜头焦距有75mm、90mm、 100mm、135mm等镜头;长焦镜头有200mm、300mm镜头;望远镜头有500mm、1000mm的镜头;中焦镜头拍摄的人像,看上去比例最符合人体的比例,常被用来拍摄人像,故又称人像镜头;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浅,所以越要求准确的对焦;在新闻摄影中进行偷拍或抓拍三、变焦镜头:镜头焦距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的镜头;有广角至中焦的变焦镜头(如28mm 至85mm变焦;35mm 至70mm变焦、35mm至105mm 变焦等;中焦至长焦的变焦镜头(如: 70mm 至210mm ,100mm至300mm变焦等); 中焦至望远的变焦镜头(如:100mm至600mm 等变焦);变焦的倍率越高,生产制作越难,质量越难保证。 四、微距镜头:它是应近距离拍摄小物体的需要而设计的,可以拍摄出与原物大小相等或比原物还大些的影像。 五、电子对焦镜头(EF) EF 镜头是由日本佳能公司为EOS 系列相机设计、制造,融合了现代化的电子技术、精密的机械性能及精密的光学技术于一身。电子对焦镜头内置自动对焦和电磁光圈马达,并由内置微型处理器进行智能控制。 第二章摄影构图形式 一、爆炸形:是变焦距摄影镜头产生以后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构图形式。在变焦过程中曝光,在曝光过程中变焦; #拍摄的要领: 1、快门速度宜用1/60或1/30秒; 2、确保按快门与变焦同步进行; 3、变焦时,宜从焦距长的一端变至焦距短的一端; 二、黄金分割式: 短:长=长:短+长=0.618; #黄金分割原理在摄影中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 1、用来制定悦目的画幅比例,如直画幅的高8与宽5;或横方形画面的高5与宽8。 2、用来安排画面中的地平线位置,可以产生舒适的透视效果; 3、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同样可以用5比8的黄金律原则安排; 4、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进行构图; 三、“井”字形:又叫“九宫格构图”,就是把画面四边三等分,然后再把相对点连成直线,在画面上就呈现了“井”字形状;再井字的交叉点上,是安排主体的最理想的位置;四个交叉点那一点为最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四、对称式: 是指摄影画面上的左右两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排列都一一相对。对称的画面有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风光摄影中的对称构图:用平视角拍摄水中倒影,可以获得十分鲜明的对称构图;拍摄时宜用小光圈,景深要长,快门速度要同风力大小相适应,才能表现自然景色的对称美; 五、非对称式: 主体偏于一侧的组合方式(包括左右黑白或色彩冷暖相背的组合方式),统称为非对称式;如画面的一边是高大山峰,而另一边是飞向山峰的一只山鹰,这是体积大小的不对称; #非对称构图应注意: 1、偏于画面左边或右边的主体,无论是人物或静物,必须面朝画面中心; 2、应使画面整体符合艺术均衡,要防止画面失去艺术均势; 六、S形: 1、在乡村和自然风光画面中,如有一条s形曲线,显得活泼、生动;给人一种优美感; 2、读者在S形线条的引导下,视线就会不断地向纵深移动---有力地表现对象的空间和深度。 3、由于在S形的画面中,可以最有效地利用空间—通过S形的线条,把画面中的环境空间同主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多样统一的整体 七、竖式长方形:画幅的长边与短边的比例,一般是在8:5左右; 八、三角形:通常是以三个相同性质的物,人或景构成画面稳定的三角形整体,其画面特点是稳定,不会失去均衡,并可充分利用空间; 1、正三角形构图; 2、斜三角形构图; 3、倒三角形构图; 九、水平式:水平式构图具有安宁、平静、憩怡的特点,宜表现平展广阔的景象,如平静的海、湖、江面、辽阔的草原; 十、均衡式:均衡不是简单的平衡,也不是简单的对称。均衡是视觉心理的一种审美要求,所以是艺术均衡。均衡式构图,都是以画面右面或左面的主体作为均衡的轴心,然后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进行构图; 十一、对比式:根据内容的需要,把反映内容的主体,同在画面上起烘托、补充作用的陪体——对比与被对比者组合成画面; 十二、对角线: 所谓“对角线”,是在摄影取景范围中较为明显的线条,使它伸向画面中的两个对角而得名。 十三、布满式:就是被摄体布满在整幅画面中,没有实际上的空白;宜使用小光圈和慢速度摄影; 十四、垂直式: 宜表现主体的高度,照片顶上不应留有白边,否则视觉上会产生“到此为止”的感觉 第三章摄影画面构成 一、主题思想—摄影画面构成的意图所在: #主题是摄影者通过拍摄对象所要说明的问题。摄影者通过照片中的艺术形象和造型语言,引起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思想共鸣和审美感受,从而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思想,体现拍摄的意图。 #摄影构图就是要把所表现的客观对象根据主题思想的要求,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比现实生活更富有表现力的表现形式有机地安排在画面里,使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地表达。 # 摄影画面构成就是要选取典型的拍摄对象,并通过独特的造型来表达主题思想,这也是摄影构图的实质。 二、主体—摄影画面的兴趣中心 # 主体是摄影画面中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也是摄影画面的兴趣中心,是画面表现内容 的主要体现者,是组织画面的主要依据。 1、主体在画面中的作用: (1)体现主题思想;主体是主体思想的体现者,突出主体能给观众鲜明的印象,使观众正确理解照片的内容; (2)主体是画面的结构中心,有利于集中观众视线; #突出主体的方法有: 1、给主体以位置上的优势;可将主体安排在画面的正中偏左或偏右,较小的主体可以安排在黄金分割点上。 2、利用视线指向突出主体。观众的主意力可以通过画面中人物的视线集中到主体上面,视线起到间接突出主体的作用。 3、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主体; 常用的对比手法有: 1)明暗对比; (2)色彩对比; (3)大小对比; (4)虚实对比; 三、陪体—主体内涵特征表达的辅助者: # 陪体是拍摄者选取的用以辅助主体表达内容的人或景物。在摄影画面中作为陪体的对象,是处在与主体相对应的次要位置,与主体相呼应; #陪体在摄影摄影画面构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主体共同完成主题思想的表达; 2、增加画面信息量,使画面更自然、更生动; 3、使画面造型更丰富,更具感染力; # 陪体的安排应以不削减主体表现为原则,主体与陪体不能均衡,以免主次不分。在画面中主体应突出醒目,陪体应简洁适度;陪体在画面所占面积、色调安排、线条走向等方面要与主体配合,不能喧宾夺主。 四、景别—摄影构图不同意境的表达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1、远景:远景画幅包括的景物范围很广,它能显示出宽阔的场景和广大的空间; 2、全景:是以完整地包容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并有适当的空间环境组成画面; 3、中景:只包容某一事物或某一具体对象的局部范围的画面;中景以动作情节取胜,环境次之; 4、近景: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很小,被摄对象能表现出更多的细部,容易给观众留下具体而深刻的印象,不易表现环境背景的特点。 5、特写:较近景更进一步,让被摄对象的某一局部充满画面,只表现被摄对象的某一细部,从细微处揭示物体的特点,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五、前景—离相机最近的景物 #被摄场景中靠镜头最近的景物叫前景。前景处在主体的前面,有明显突前的特点; 1、前景在画面构成中的作用: (2)增强空间感,强化主观地位; (3)均衡画面; (4)加强装饰性; 六、背景—画面主体的有力烘托者 #一幅照片是否成功,与主体物的背景优劣有关。良好的背景能有效地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不良背景则会减弱主体的光彩,一切造型艺术家都非常重视背景的作用。 1、背景:在主体后面,衬托主体的景物; 2、背景的作用: (1)烘托主体,使主体形状、轮廓更加突出; (2)交待环境、点化中心。 (3)帮助构图,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均衡感; 3、如何处理背景: (1)当背景能点化主题时则可强调背景使其醒目; (2)当背景无助于点化主题时,应简化背景、突出主体; (3)注意主体与背景的明暗、色彩、动静、虚实等对比,使主体形象鲜明突出; a.影调、色彩变化: (一)亮主体暗背景;(二)暗主体亮背景; (三)利用不同的色彩区分主体背景; b.虚实变化: (一)利用大光圈,且让主体与背景拉开距离; (二)用长焦距镜头拍摄; #背景处理是摄影画面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拍摄中细心选择,才能使画面内容精炼准确,视觉形象得到完美的表现; 八、对比—画面构成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艺术表现方法,也是表现事物存在状态的有效途径;对比是对立统一的两个因素的比较,对比法则是艺术的辩证法则,广泛应用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在藏与露、写真与写意、明确于朦胧、质朴与华丽、具象与抽象、雄浑与纤细、见解与复杂等对比中显示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对比的形式多种多样 1、大小对比; 2、动静对比; 3、明暗对比; 4、虚实对比; 5、色彩对比; 6、新旧对比; 九、色彩构成—用色彩影响观众的视觉 #摄影作品的色彩能帮助突出作品的主题,渲染一定的气氛,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色彩的配置方法通常有: 1、暖调构成:主要选用红、黄、橙等暖色组成画面,使这些色彩在画面中占据支配地位; 2、冷调构成:主要选用蓝、青、蓝紫等冷色构成画面,便会得到一幅冷调照片,给人 清雅、凉爽的感觉,象征明净、辽阔。 3、重彩构成:用饱和艳丽、很浓很深得色彩配置画面,使色彩浓重浑厚,色彩效果夺目而强烈,给人深刻的色彩印象; 4、淡彩构成:用明度高、颜色淡、不饱和的色彩构成画面,具有轻淡、水彩的感觉,给人平静、质朴的视觉印象; 5、对比构成:色轮上位置相对、对比效果鲜明的色彩配置在一起,给人浓郁、强烈的感受,有明暗对比、冷暖对比等; 6、和谐构成:选择相近色、同类色和消色构成画面,使色调显得和谐统一,给人优雅、平静的感受。 7、消色构成:黑、白、灰、金、银被称为消色,其中任何一种消色与其他色彩配置在一起,都会组成和谐的画面。 8、利用重点色块构成:在统一基调的画面中配置一小块对比明显的色彩,这一色块受到周围色彩的烘托会显得非常醒目,它往往是画面的主体; #在色彩应用方面应注意: 1、色彩的应用要有目的性,即为表现主题、表情、达意,决不能为表现色彩而不幸色彩; 2、色彩的应用要有整体的观念,从大处着眼,使多样性的色彩有统一的感觉,同一画面中色别不宜太多; 3、画面要有一个基本色调;基调的创造,一是通过调整角度、景别,来安排某一色调的景物在画面上所占面积大小而完成;二是通过运用不同光线滤色镜来完成; 4、要注意冷暖色的对比配置,色块的分布避免等量、对称和零乱; 十、呼应—画面中被摄体之间的相互联系 呼应是指画面中的主体与陪体在视觉上或心理上形成一定的联系,而使画面显得均衡,并使主体突出; #呼应是摄影画面构成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令画面的整体布局达到有序、统一的效果; #通过呼应使画面的左右或上下两端在体积、轻重、明暗等方面达到均衡; 十一、空白—摄影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空白是画面中除实体之外的空白部分,它一般由单一色调的背景组成,是摄影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 1、空白在摄影画面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空白有利于突出主体: 1)空白有利于突出主体: 在画面主体的周围留有一定的空白是造型艺术的一种规律,留有空白会使主体不至于与周围的物体重叠,不会淹没在杂乱的背景之中,从而使主体显得醒目而突出; (2)空白有利于营造画面的意境:“景愈藏、境愈大”说的就是在构图时,画面上的空白会升华画面的意境;空白会给观众留有想象的空间,使画面更加耐人寻味; 3)空白是组织画面是各对象之间关系的纽带: 画面上不同拍摄对象之间往往会形成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通过一定的空白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 十二、点、线、面—摄影构图的重要元素 点是造型的发端与基本元素,线是造型的发展与主要元素,面是造型的领域与根本元素; A、点:点是指画面中呈点状的被摄体,或者那些并非真正呈点状,但在构图中当作“点”来对待的被摄体。如天空中的飞机、沙漠中的骆驼、大海中的小舟; “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是摄影者在取景时经常参考的一种处理方法; B、线条:点移动的轨迹形成线条,摄影创作中经常遇到线条,它对摄影构图起着重要的作用;线条能加强照片的意境和气氛,不同的线条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 (1)直线:具有坚强、有力、稳定、舒展的感觉; (2)水平线:有平坦、开阔、稳定、平衡的感觉; (3)垂直线:挺拔、严肃、庄重、希望。 (4)斜线:有运动、兴奋、不稳定的感觉; 5)曲线:流动、顺畅、优美、柔和,被人们称为“美的线条”; (6)放射线条:给人热情奔放、活跃、向外辐射发散的感觉; 十三、拍摄方向—画面造型因拍摄点不同而改变 #常见的拍摄方向有正面、侧面和背面; 1、正面方向:相机直接面对被摄对象,与被摄对象的正面成垂直方向进行拍摄;正面拍摄主要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从此方向拍摄的画面形象庄重、肃穆,能够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正面拍摄的画面往往显得呆板,不利于表现被摄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2、侧面方向:从被摄对象的侧面进行拍摄,可以是正侧面,也可以是斜侧面; #侧面拍摄的画面一般比较灵活,有利于表现被摄体的空间透视感,侧面拍摄容易表现出被摄对象的侧面轮廓特征; 3、背面方向:正对被摄对象背面的拍摄位置,主要表现被摄体的背面特征;从背面拍摄一般不注重正面的形象特征和细微之处,讲求含蓄美;背面拍摄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表现手法,背面方向具有神秘感、含蓄美,给人以想像的余地,丰富了摄影的表现力;十四、拍摄高度—虚实意境的不同表现 #一般分为平摄、仰摄和俯摄; 1、平摄:摄影者所持相机与被摄对象在同一平面上的拍摄角度,这是人们常用的拍摄角度,平摄时的被摄对象一般不会变形,与人们所看到的比较相似。 2、仰摄:在被摄对象的水平线以下,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 #采用这种拍摄高度有两种情况: 一是仰摄有利于表现被摄体的高大,内容本身需要仰摄;二是被摄体过于高大,不得已只好仰着镜头取景。仰角度拍风光,地平线下降,天空占画面的大部分,给人空灵、清秀的感觉,宜于写意; 3、俯摄:居高临下,高于被摄对象向下的拍摄,俯摄容易显示出被摄场景的开阔,给人深远的感受,常用来表现环境特色和辽阔的气势,如拍摄广场、牧场、群众场面等;十五、简洁—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 #一位摄影大师说过:“一副优秀摄影作品的标准是简洁明朗、生动有力”。摄影总体来说是一种减法,摄影创作时对无助于主题表达的物体应坚决舍去,只有这样才能使画面简洁、紧凑、集中,才能使主体突出、主题明确。 #要获得构图简洁的画面,在拍摄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坚持精减原则:同一画面中包含的被摄物体和色别不宜太多,在拍摄之前应尽快确定哪些是有利于主题表达的,哪些是需舍掉的; 2、要使主体突出:主体是画面的主要形象,拍摄时应把主要力的焦点集中在最精彩的主体上,可以通过虚化背景,变换拍摄方向和角度,使主体与背景在明暗色彩方面形成对比等方法使主体突出; 3、运用长镜头多拍特写:根据长镜头视角窄且景深相对较小,可以形成虚实对比并且利于拍摄特写的特点选取所需要的被摄对象。 十六、光的方向—摄影构图的不同照明类型 摄影就是用光作画,光线是摄影构图、造型的重要手段。光线一般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和顶光; 1、顺光:也称正面光或平光,光线从相机的背面射来,物体的被摄面全部受到光源照射,亮度高,光线照射均匀。用顺光拍摄的影像平淡、反差小,层次不分明,无立体感,画面构图缺少明暗变化,缺乏影调的韵味。 2、侧光:侧光是从景物侧面射来的光线,它使景物被摄面的大部分受到光源的照射,只有少部分为阴影面,采取侧光拍摄的照片主体感强、反差大、层次丰富。 3、逆光:又称背光,光线从被摄物后面射来,照相机面对光源,逆光容易使被摄物出现轮廓线,富有装饰性,可增强画面的形式美感。 4、顶光:顶光是从景物顶部照射下来的光线,被摄景物上明下暗,凸出受光,凹处阴影,亮度不均,反差强烈。
本文档为【新闻摄影教程盛希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732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4KB
软件:Word
页数:49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1-20
浏览量: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