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举报
开通vip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 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 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 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三、班级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四、教学具体措施 1. 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 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课时 第一周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4 第二周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4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4 认识图形 4 认识图形、小数乘法小数乘法 4 小数乘法 4 观察物体 4 小数除法 4 小数除法 4 小数除法 4 小数除法、游戏公平认识方程 4 认识方程 4 认识方程 4 总复习 4 总复习 4 期末复习 4 期末复习 4 3 4 4 4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 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4、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2、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11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书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 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运用拓展 4 1、 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在此处键入公式。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也就是1分米。如果测量更小的物体,1分米的单位长度还是大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这时小数就产生了。 4、结合刚才长度的线段图,分上、下板书出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0.1,0.01。再让学生观察、分类。 2、完在此处键入公式。成试一试。注意学生的读、写小数。 3、完成练一练 第 2 课时: [教学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 分 分 分 数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5 第 3 课时: [教学 试一试中的题目 6 第 4 课时: [教学比大小(一)(第8-9页)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1、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 五、作业 练一练 第10页 2、3 7 第 5 课时: [教学比大小(二)(第10-11页) [教学目标] 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重、难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过程] 一、探索小数的性质 1、涂一涂、比一比 让学生在第10页的方格图上涂出0.2和 0.20,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一样大。 2、比较、归纳: 让学生自己在第2题的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全班交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 3、举例说明: 让学生用实际情境说明两个小数的相等,如0.2元表示2角,0.20元表示2角0分,显然二者是相等的。 二、试一试: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自己选择一个小数,再写出两个和他相等的小数。通过交流,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三、练一练: 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写出在指定的两个数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小数。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第3题:方格里只填一个数字,答案是多样的,鼓励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但不要求所有同学填出 所有答案。 8 第 6 课时: [教学练习一(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第2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 第3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 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第5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前5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 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第 7 课时: [教学购物小票(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1、先让学生说说小票上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 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 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9 二、试一试 第1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第2小题:可以引导学生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第2题:先鼓励学生估算,再精算。在计算两个面包多少钱时,由于还没有学小数乘法,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一练 第3题: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比谁大。 第4题:可以把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有的边的长度没有直接给出,可以先把它算出来。 第5题: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 第 8 课时: [教学歌手大赛(第 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10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试一试 第1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 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四、练一练: 第2题: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所有的学生不必提出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第3题: 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第4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估算的作用。 作业:第 20页 1、2 第 9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 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 点 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在寻找小数大 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11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 10 课时: [教学练习二(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题: 计算时可以以“亿平方千米”为单位。 第3题 先引导学生观察前六排的规律,依此类推,第七排的数是:0.1 0.6 1.5 2.0 0.6 0.1; 第八排的数是:0.1 0.7 2.1 3.5 3.5 2.1 0.7 0.1 第4题: 在比较车身高和车身长时,可以让学生求出高多少或长多少。在解答第(2)题时,由于两辆车的前灯道前轮都是0.72米,可以不计算他,只要把后两个数相加的和进行比较即可。 作业:自主互动练习 12 第 11 课时: [教学练习二(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6题: 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进行实际计算。 答案:(1)10.35元; (2 ) 5.35元 (3)买一个铅笔盒和一个书包,需要48.20元,付了50元,应找回1.8元,因此不对 第7题: 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想问题,虽然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还要考虑到臂长。 作业:自主互动练习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要和等边三角形。 3、 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4、 通过四变形的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要和等边三角形。 2、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教学课时:10课时 13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一些图形的特征。 2、对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一些图形的特征。对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二、总结。 1、现在再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再把它旋转。 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2、 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 3、 在第21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4、 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 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第26页)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过程] 一、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14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形了,他具有不稳定性。把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对拉,图形不改变形状,他具有稳定性。 二、生活中的运用 第2题:这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3题: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解释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三、练一练: 第1题:通过“只剪一刀”的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亲自剪一刀,再说说是怎样剪的。 第2题:第(1)题,让学生实际拼一拼,找出更多的拼法。第(2)题,可以让学生画直 线进行分割,除右边一个图形外,其它都可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第 3 课时: [教学三角形的分类(第27-29页) [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剪下附页1中的图3。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附页1中的图3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和方法。可以按角来分,可以按边来分。 二、按角分类: 1、观察第一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观察第二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三、按边分类: 1、观察这类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并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15 2、引导学生发现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这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辨认各种三角形。 第2题:通过“猜三角形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看到一个锐角,不能决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 第4题:根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活动,学生得到启发,把梯形进行分类。 五、实践活动: 第1题:将长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第2题:用长方形纸,怎样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 第3题:当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就会推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 第4题:用正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第 4 课时: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30-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º。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教材第30页创设的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 1、提出问题:怎样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测量角度。 2、小组活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在第30页的表格中。 3、汇报测量结果和得到的结论。 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都接近180º。 16 4、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三个 结论: 第 5 课时: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30-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重点难点 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 一、创设问题情境 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 这样的吗,”我们来做一回裁判。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分小组测量,比较。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 2、你发现了什么, 3、那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该很接近平角了, 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记得了吗, 四、总结与拓展。 这节课你了解到了什么, 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 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 三、巩固与应用 1、那如果知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该可以知道另一个角的大小了。第31页试一试。 2、第32页练一练1。 17 3、第2题。 4、实践活动。 第 6 课时: [教学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邮局到杏云村那条路最近,你是怎样想的, 生:走路线a最近。因为…… 师:在生活中人们都愿意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位置,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同学们都认为路线a最近,路线b加上路线c一定比路线a远。那么,是不是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活动:在填一填中画几个三角形,量出它们的边长,再比一比,填入表格中。书上有一个范例,可先讨论一下,再做。 2、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1题:判断每一竖行三条线段能否摆成三角形。 第2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 第4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18 第 7 课时: [教学四边形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三、总结。现在再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再把它旋转。 1、 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2、、 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 3、、 在第21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4、、 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 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19 第 8 课时: [教学练习(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学重、难点] 1、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2、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三角板。平行四边形图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动手做: 1、小组活动: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该怎么办, 2、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法。 3、引导总结:认识到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明确平行四边形两种高的画法。 二、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 由平行四边形的高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是如何得到的。 三、试一试: 第1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高。 第2题:通过图示,指导学生怎样用三角板画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高的过程。 四、练一练: 第1题:使学生体会到边和高的对应关系,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从对着的边a的顶点到边a作垂直线段。 第2题: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画出与边a相对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 第3题:借助方格纸,学生将发现几个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三角形的大小不同,但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一样长的,所以它们的高相等。 第4题:通过在方格纸上画指定尺寸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边和高的相应关系,同时体会到边和高的长度决定了图形的大小。 画图示让学生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画,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要先画指定长度的边和高,再画其它的边。 五、实践活动:通过用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使学生加深对三种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 第 9 课时: [教学数学欣赏(第3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图案欣赏。 1、欣赏书中提供的图案和学生自己收集的图案。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 二、活动1: 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再涂 上颜色。 三、活动2: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边。 四、活动3: 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全部展览。 第 10 课时: [教学数图形中的学问(第39页) [教学目标] 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过程] 一、小猫图案中有几个三角形。 让学生自己去数,并说说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 二、数人像图中的正方形 让学生尝试自己数,再小组交流,数的方法。可以先数出小正方形有5个,中正方形有5个,大正方形有1个,共11个。 做试一试:数长方形,如果不算正方形,共有16个长方形。 21 三、练一练: 第3题:由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就是中间的1个;由两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3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2个;由4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6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9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1个;共有16个。 第4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从有序的数,到找出规律。 四、数学游戏: 有2个圆盘移动3次;有3个圆盘移动7次;有4个圆盘移动15次;有5个圆盘移动31次。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 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 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12 22 第1 课时: [教学 6×0.5=3,12+3=15。 第2 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 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试一试: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23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先让学生解答1千克、2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1.5千克多少元。 二、练一练: 第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生 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 板书设计 小数的乘法 0.2×4=---------(元) 0.2+0.2+0.2+0.2=0.8(元) 0.2元=2角 2×4=8角 8角=0.8元 0.2×4=0.8(元) 教学反思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之上应加以简单的总结和概括。小组交流要充分落实合作的成果。 不能简单的形式化。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有趣的小数点(一)(第42-43页) [教学目标] 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重、难点] 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三种商品的单价,通过比较三个小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从而展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的研究。 二、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2、汇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如:把三个小数都转化为以分为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3、迁移推理。 24 根据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由学生来推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三、解决问题。 1、说一说:应用发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2、算一算:应用发现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除数是10,100,1000的小数除法。 四、练一练: 第1题:综合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有关的小数乘除法。 第2题: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4 课时: [教学内容]有趣的小数点(二)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通过情境图,提供了小礼堂、屏幕、地板砖的长和宽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能顺利地计算出小礼堂和屏幕的面积,进一步讨论“怎样计算出地板砖的面积,”,从而引起学生对小礼堂、屏幕、地板砖的长和宽加以比较,并探索0.3×0.2的结果。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小组活动:探索0.3×0.2的结果。 2、汇报探索过程。 3、小结: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4、根据探索结果,共同列竖式。 三、试一试: 通过两组有联系的乘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小数乘法,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四、练一练: 利用上面发现的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第5 课时: 25 [教学内容] 世界人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世界人口”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2、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1、读书上提供的人口信息,再讨论“平均每秒增加2.6人”是什么意思,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2、引导学生根据第一条信息提出问题:全世界平均每分增加多少人, 让学生先估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引导学生根据第二条信息提出问题:我国有多少亿人口, 让学生先估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4、小结竖式计算方法。 二、练一练: 第1题:这是一幅世界人口统计图,先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其中1850年和1950年的人口数没有写出来,鼓励学生先从图上看出人口数的大致范围,然后通过第(2)、(3)得出具体人口数。 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到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 第5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对“人均国民收入”表示什么意思给学生一些解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第6题:可给学生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是“人口密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第7题:放手让学生提出摆放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在与同学交流摆放方案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实物模型摆一摆。对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让他们画出摆放的平面草 第6 课时: 26 [教学 1.24×1.7 4.47×0.72 3.5×28 6、 总结: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也可谈你有什么收获, 第7 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2、结合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养成节约意识。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问题1:P47的第1题 1、 练一练的第一题。要求: (1) 读出“世界人口统计图”上的信息。(生自由回答。) (2) 独立解决(2)、(3)两题,集体订证。注意学生能否准确从图片中获取所需 的数据信息。 (3) 集体讨论第(4)如何列式。特别注意计数单位:60亿,2.6人。 问题2、P48的第5题。 1、 生读题,了解题意。 27 2、 师生共同整理已知信息,并板书: 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1)中国是850美元 (2)世界是中国的5.4倍 (3)发达国家是中国的28.3倍 3、 从(1)、(2)两个相关的信息中你可以知道什么,生自由回答: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是 多少, 4、 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说完整。(提名回答) 5、 那么从(2)、(3)或(1)、(3)中你又能提什么问题,生自由回答。集体评议。 问题3、P48的第7题。 1、 生自由小声读题。了解问题。 2、 集体讨论怎样解决,板书出相应的算式,独立计算。 a) 探索小数乘法的特征。 乘法的积一定比乘数在吗, 1、 P47的第3题,学生先在书中填一填,然后汇报交流自己填的方法。 2、 集体观察、思考并讨论: (1) 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 0.3乘什么数时比0.3大,什么时候比0.3小,什么时候等于0.3。 (3) 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4) 用你发现的规律验证第2列是否正确。 课后练习:P47、48的第2、4题。 第8 课时: [教学内容]人口与环保(小数乘法的简算)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创设一个参观环保展览的情境,介绍我国沙漠化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二、尝试解决问题。 28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汇报做题的方法。引导说运算顺序,说明其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试一试 说明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四、练一练: 第1题:提供的题材是有关环保的 第2题:要求学生脱式计算小数的混合运算,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第4题:这道题数目较大可用计算器计算。 第9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 2、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 便。 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探索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中是否适用。 (8,0.8)×1.25 2.8×3.6+2.8×1.4 2.5×2.8×4 1、分两组计算:要求一组用正常的顺序计算,另一组按整数中的运算律计算。 2、汇报交流,得出结论,明确:乘法的分配律和交换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3、 P50的第2题,能简算的用简算的方法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证。 二、呈现环保类问题: 问题1、P49的插图信息。 1、 师生一齐读题,了解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问题。 3、 汇报交流。注意多余数据对解决问题的干扰。 问题2、P50的第1题。 1、 生自由阅读题目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尝试列式解决问题。 29 2、 汇报:你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 3、 师生集休讨论如何列式,板书出算式。 4、 学生独立计算上述的算式并解答。 问题3、第3题。师生一同读题,列出算式,学生独立计算。 问题4、第4题。明确: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可以不用计算器计算。 课后总结: 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 第10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1题: 结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计算飞船在太空大约运行的时间,一方面练习了小 数的乘法,另一方面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第2题: 体现了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要使学生明确,用本期的读数减去上期的读数就是 实际的用量。 第3题: 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计算一年能节约水多少立方米,不仅练习了小数乘法,同时受到了 节约用水的教育。 第4题: 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小数的乘法,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任意选一行、一列或斜行,找一找、算一算。 第5 题: 鼓励学生先自己估算,交流估算的方法,再看懂书上的估算方法。 第11 课时: 30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你学到了什么,”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 2、小组讨论与交流,以表格、网络图或者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展示小组的作品,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进行反思和整理的能力。 二、想一想: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较难的或自己还不会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与交流,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交流学习。展示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介绍解题方法,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 第12 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三、练一练: 1、第一单元练习: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二单元练习: 第3题 3、第三单元练习: 第4--10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数学探索 第1题: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无论是什么四边形最后都是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激 31 发学生研究图形的兴趣。 第2题:从A到B有很多路可以走,有的是两个数相乘,有的是几个数相乘。主要练习用计算器做小数乘法,同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五、数学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图形的特征,学习逐步缩小范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发展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辨认,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不一样。 2、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辨认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辨认,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不一样。 2、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辨认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玩中学 1、 出示教材。 2、 谈一谈观察后的体会。 3、 动手操作。 1、亲自按书中的图摆放好物体,并按书中的四个问题进行操作, 二、学中做 1、完成说一说 2、完成试一试 32 三、做中得 1、 学生独自思考:四个问题 2、 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操作并交流 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辨认 1、 先交流,再汇报 2、 动手画一画。 学生练习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辨认,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不一样。 2、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辨认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们仔细回想。这节课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来 解决问题,看谁解决得最多。 二、出示书中图。 学生观察、交流。 小组合作做题。 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辨认 2、完成试一试 三、 学生练习 做中得 第3课时 33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辨认,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位置拍摄出来的画面 不一样。 2、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辨认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一、 玩中学 1、 出示教材图。 2、 谈一谈观察后的体会。 3、 动手操作。 1、亲自按书中的图摆放好物体,并按书中的四个问题进行操作, 二、学中做 1、完成说一说 2、完成试一试 三、做中得 1、 学生独自思考:四个问题 2、 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操作并交流 四、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辨认 1、 先交流,再汇报 2、 动手画一画。 学生练习 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 学课时:14课时 第1课时 3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吃什么早点呢, 老师经常吃面条,那天,老师去超市买面条,发现有一种面条1.5元一把(500克),同时它还有另外一种包装,两把一包(1千克),价钱是2.8元,你们觉得老师买那种比较划算呢, 师:生活当中,如果我们买同样的东西,当然是价钱越便宜越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精打细算。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师:老师还比较喜欢喝牛奶,去牛奶商店买牛奶时,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课本61页情景图,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2. 你觉得老师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为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老师去哪家商店买牛奶比较划算。 3、教师小结: 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算出了小数除法,不过计算时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活动二 :求乙商店牛奶的单价 有了整数除法的基础和11.5?5的竖式,12.9?6竖式的前半部分学生能初步列出来,但还有的对于出现的余数3下面的计算有困难。 12.9?6=2.15 2.15 6)12.9 12 9 6 30 30 针对学生计算中的困难, 师提出:遇到什么困难了?除到哪一位出现了问题?(多媒体出示)当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 35 时怎么办?余数3后面的这个0从哪来,可以增加这个0吗?和同桌一起研究研究。 (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解决。虽然还没有学习小数除法,但因为有小数乘法的基础,应该知道两个1.4是2.8,从而得出袋装面条每把1.4元,比买1.5元的便宜,所以买袋装的比 较划算。) 3. 我们现在就来计算一下每个商店牛奶的价格,谁会列算式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9?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这两题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活动一:求甲商店牛奶的单价 学生试做,并交流讨论,教师参与指导。 1) 11.5元=115角 2 3 5 )1 1 5 1 0 1 5 1 5 (2) 2. 3 „„3个十分之一 5 )1 1. 5 1 0 1 5 „„15个十分之一 1 5 四、巩固练习,延伸拓展: 试一试: 7.42?7 = 8.2?5= 15.9?15 = 第2课时 36 教学目标 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的计算法则 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情境引入: 出示画面:博物馆的外景图,4个小朋友乘车来到博物馆前,最后定格在博物馆的售票处的地方。 佳佳和她的小伙伴来到博物馆参观动物标本展览,他们是乘车来到博物馆的。你们瞧,他 们正在站队买门票呢。” 二、导入新课 “车费、门票费一共花了26元” 同学们,佳佳和她的小伙伴们平均每人大约花了多少钱呢,请你们来帮他们估算一下,好 吗,” 6×4=24, 7×4=28, 每人6元多一些。 还有其它的估算方法吗,(请学生说说。) 佳佳和她的小伙伴们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呢,请你们来帮他们算一算。 五、小结: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的计算法则 (1) 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26?4= (请学生试着先算一算) 还有余数怎么办, 答:平均每人花了6.5元。 佳佳和她的小伙伴们在博物馆参观动物标本展览以后,他们来到出售动物模型的地方。 (2)买16个小恐龙共花了12元,每个小恐龙多少元, (先估计,再计算) 估计每个不到1元。 列式 12 ? 16 = (请学生试着先算一算) 商的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37 答:每个小恐龙0.75元。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P67 练一练的第1题 ,用竖式计算。 2、P67 练一练的第2~5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 ,,., ),,,, (,., )×,,,,,, ,,×(,,.,,, ),,,, (,., )×,,,,., 四、质疑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 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情境,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怎样转化成已有知识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观看情景剧《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2、提出数学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二、探索发现 比较这两道算式与前面所学(5) 38 四、拓展练习 小竞赛 1、列算式 8.54 ?0.7= 45?7.2= 2、组 450?72 (2)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变成 85.4 7 450 72 (3)重点讨论方法二,汇报表格内容 解决目的:使除数的小数变成整数 解决依据: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以谁为标准:除数 注意事项:除数被除数必须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情境,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怎样转化成已有知识 。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们仔细回想。这节课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看谁解决得最多。 二、出示 三、教师帮助学生正题。 四、学中做 1、完成说一说 学生观察、交流。 小组合作做题。 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辨认 2、完成试一试 39 五、 学生练习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 生活的密切 联系。 能感受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会根据汇率进行人民币和其他外币的兑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呈现中国银行2005年9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 时第三位小数 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 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巩固与应用 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 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2、练一练:P68/1,2,3,4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 1×1.07, 不到本世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 100. 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 第4题:这是求近似值在其他问题中的应用,在这里不能四舍五入,而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 用,因此,本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6课时 40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与此有关系的新知识,请看„„ 2、出示主题图(蜘蛛、蜗牛图) 三、引导探究 1、引导看图,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用竖式解答 四、教学有关循环小数的知识 1、根据需要,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2、阅读“数学万花筒”,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表示方法(但不作评价要求) 五、作业:第70面的(2)(3) 1、猜成语游戏 A、指事物周而复始,来了一遍又一遍 ( ) B、绕一圈又重新开始( ) 2、猜哑迷 A、老师开电风扇 B、老师在讲台前绕行三圈 生答后板书: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像24.333„,0.85454„等都是循环小数。 3.2727„写作3.27 第7课时 41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一、创设情境: 教材创设了黑板报中有关小动物的一些资料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资料独立提出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放手让学生计算73,3和9.4?11的商,学生算一算时间后,可能就不住下除了,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往下除了?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余数和商重复出现,总也除草不尽;商有时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介绍循环小数的写法时,如果一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这个数字上面点一个点,如果几个数字重复出现,就在首尾两个数字上面各点一个点。 三、巩固与应用 第1题,辨认哪些是循环小数。其中4。2525,小数部分虽然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但是它没有删节号,说明是锄 尽的,就不是循环小数。此类习题教师不必过多不充, 第3题,这道题的得数是循环小数,题中要求保留三位小数,即1。667千米。 四、总结。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第8课时 4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会计算小学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 计算电视广告费。 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学生可能会分步计算,也是可以的。以学生所列综合算式为例,研究连除、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步骤,说明小数混合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 请两位同学上来板演。大家一起检查。 讨论后小结: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先审题,对题中的数与符号进行分析,并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进行运算。运算完后,要检查验算 思考: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1、 让学生读题三遍。(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仔细读题的习惯) 2、 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我们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了解什么呢,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2、 让学生看懂问题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 讨论:说出上面的运算顺序。(讨论中重点引导学生怎么审题及确定运算顺序) 三、巩固与应用 1、计算 3.6?1.2,0.5×5 2(学生试做 3.6?(1.2,0.5)×5 3.6? [(1.2,0.5)×5 ] 板书设计 电视广告 35.7?(14×30) 35.7?14?30 =35.7?420 =2.55?30 =0.085(万元) =0.085(万元) 第9课时 4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会计算小学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二、巩固与应用 试一试: 第1题:其中第2小题是带有中括号的算式题,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它 的运算顺序。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回忆一下四月份有多少天,再独立解答。 练一练: 第1题:要求学生脱式进行计算。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张收费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能获得哪些问题,再独立解答。 三、总结。ww绿w色.l圃s中p小j学y教.c育o网m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重点讲解。 第10课时 4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牢固的掌握计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运用法则熟练的进行计算。 3、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单元我们学了很多知识,让我们进入数学王国里去看一看,我们都学会了哪些 本领, 一、 学中做 1、 完成练习四第一题 2、 完成练习四第二题 3、 完成练习四第三题 4、 完成练习四第三题 第1题:要求学生口算。在小数四则计算中,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但在速度上不 做硬性要求。 第2题:要求学生计算并验算,小数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和整数四则运算是一样的。 第3 题:先让学生估计各题的得数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练习时,要 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算一算。 第4题:先让学生找一找规律,并说一说是怎样找到的,再按照规律填数。 二、做中得 1、综合练习 2、实践应用 先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然后再算一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再独立解答。 要求学生列竖式独立计算 第11课时 4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四则计算的意义,牢固的掌握计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运用法则熟练的进行计算。 3、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学中做 1、 完成练习四第9题 2、 列式计算 46 (1)、1.001除以0.25的商乘7.5积是多少? (2)、0.45与2.4的积除1.62,商是多少, 3、完成练习四第10题 三、做种得 1、综合练习。 (1)、判断。 (2)选择 (3)计算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培养学生看图分析提题意的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第13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奥运”提供的各种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有关的问题。 2、通过解决奥运赛场上的有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体育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回忆一下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第28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来说一说。 二、玩中学 1、教师出示第28界奥运奖牌榜,也可以鼓励学生汇报事先收集这次奥运会的资料。 2、通过上面的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学中做 1、射击 第(1)题 47 第(2)题 2、跳水 第(1)题 第(2)题 3、你知道吗, 四、做中得 全班交流,尝试完成。 第十四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奥运”提供的各种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有关的问题。 2、通过解决奥运赛场上的有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和体育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复习 二、学中做 田径 第(1)题、第(3)题主要涉及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第(4)题首先要帮助学生看懂线段图,赛道一共长110米,第一栏到第10栏之间的距离是110-13.72-14.02=82.26(米),再由82.26?9,得到两栏之间的距离是9.14米。 三、做中得 全班交流,尝试完成。 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并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最后再在头脑中想像一下。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游戏公平 48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分析圆的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材分析二氧化碳的制取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教材分析 : 《游戏公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本节是 对上册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通过经历猜测、试验、分 析试验结果、检验等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大小。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能用实验对数学 猜想做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 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重点: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能用实验对数学 猜想做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 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点: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过程: 1、玩类似转盘游戏的经验交流 师:你玩过转盘之类的游戏吗,你说说当时的胜负情况及体会, (大部分学生都说玩过) 生1:我外婆家隔壁的商场里就有转盘游戏,我也玩过,不过输的多。 师:哦,你运气欠佳~ 生2:我玩过我们家隔壁的抽奖活动,大部分都有中奖 师:那你的运气很好 生2:不好,因为奖品好的都没有中 (大家都笑了) 2、玩转盘游戏 师: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转盘游戏,一来,让没有参加过的同学体验其中的感受,二来, 49 看看同学们今天的运气如何。 (出示游戏规则,并将两个转盘贴在黑板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 师:谁能解释或演示游戏规则, 生:就是先转动转盘,转到几就走几格,如果是偶数就得1分,如果是奇数就得0分。 师:还有同学不清楚吗, 生:没有。 师:在做游戏之前,同学们看了游戏规则后,如果让你们选择,你们认为转盘A好,还是转盘B好, (一部分学生认为转盘A好,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转盘B好) 师:两种意见都有,那么等我们做了这个游戏后再来说说那个转盘好。请拿到转盘A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你们是甲队,那么拿到转盘B的同学为乙队,游戏开始。 3 (数分钟后) 师:请甲队同学报告得分。 (请一组同学回答,结果都是10分。) 同时教师评价他们运气真好。 师:请乙队同学报告得分,并记在黑板上 (也请一组同学回答,结果各种得分的都有。) 哎呀~你们今天的运气欠佳,并判定这次游戏甲队同学赢。 生(乙队的同学):这跟运气无关。他们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是必然事件,而我们得到的数字是偶数是不确定事件。 师:你能用语言描述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吗, 生:必然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 师:你认为用什么数据来表示它比较合适, 生:用百分之百来表示,因为必然事件一定会发生,也就是百分之百发生。 (教师同时板书,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1) 师:同样的,不可能事件呢, (此时全体学生都回答用0来表示) 4、利用数轴上的0、1直观地表示两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0 0.5 1 不可能发生 必然发生 第2课时 50 教学目标: 1、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能用实验对数学猜想做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 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点: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过程: 1、练一练:请将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标在图中的大致位置上。 ?你1小时可以跑30千米; ?在装有红色球的袋子中,摸出一个黄球; ?今天是星期四,明天是星期五; ?太阳从东边升起。 前3小题请学生回答,第(4)题教师回答,并口述太阳从东边升起是百分之二百会发生 的,并提问太阳从东边升起这个事件是百分之二百发生从数学上看对吗, 生:不对,因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为0,最大为100, 2、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致大小 师:好,我们上节学习了两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下面我们聊聊轻松的话题。你们课余喜 欢玩哪种棋类游戏, (围棋、象棋、跳棋、飞行棋、军棋等等。) 师:喜欢飞行棋吗,谁来说说飞行棋的规则, 生:先掷骰子,掷出6就把飞行棋搬出大本营,然后再掷出几就走几步。 师:你一般都一次就掷出6吗, 生:没有,一般都需要掷好几次。 师:那你认为掷一次骰子,可能掷出6吗,一定能吗,可能性大吗, 生:可能掷出6,但不是一定的,可能性不大。 师:先猜测,后试验。每个同学掷10次,记下正面朝上是6的次数。 生:我们组汇总正面朝上是6的次数为2、4、1、7、5、3、2 师:根据你们组的报告,你能在图中指出正面朝上是6的可能性的大致位置吗,正面朝上 不是6呢, (请一位同学上来,在黑板上指出这个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致位置。) 师:这位同学你很聪明,你能和老师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吗,请其他同学见证,游戏规则是掷 一次骰子,正面朝上为6是你赢,正面朝上不是6是老师赢,好吗, 生:不好。(思考片刻) 师:为什么, 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正面朝上不是6的可能性大一些。 师:你认为怎样才算公平呢, 生:可能性一样。 51 师:大家怎样看,都认可吗, 生:不,应该是对游戏双方而言获胜的可能性一样,才算公平。 第3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能整理这个阶段(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小数除法、游戏公平)的学习整数除整数商 是小数 小数除小数 生2: 小数除以整数 整数除整数商是小数 小数除法 小数除小数 循环小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52 生3: 整数 循环小数 数 小数 分数 不循环 第4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能整理这个阶段(三个单元:观察物体、小数除法、游戏公平)的学习 答:平均每小时行75.5千米。 (三)练一练 1(估一估,再计算。 师:下面哪道题的得数最接近2,先估一估,再计算。 21.6?12 46.23?23 2.88?1.5 1.4?0.8 4.95?2.5 0.55? 0.25 7.56?1.8 0.303?0.15 2(直接写出得数。 师:根据240?16=15,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2.4?0.16 24?1.6 2.4?1.6 2.4?16 0.24?0.16 0.24?1.6 53 3(解决问题。 课本83页第5题。(先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师:先研究第一个问题。 生:先求出2盒药多少元,再加上挂号费,我的列式是19.8×2,5.5 师:第二个问题同学们是怎样想的, 生:我们组仔细研究了说明书,因为问题是林林一天至少应服用多少克感冒颗粒,因此我要按体重每千克服用0.015克计算,林林的体重是33千克,33×0.015,0.495(克)他一天服用0.495克。 师:根据说明书,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说明书上说“每包0.25克“我想求林林一天吃几包, 师;同学们试一试算一下。 生:我算出0.495?0.25,1.98?2(包),他每次服1包就可以了。 4(数学游戏。 师:一个口袋里装有2个黄球和2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游戏的规则是: (1)两人一组,轮流从口袋中摸球,每次摸一球后放回。 (2)摸出黄球的甲得1分;摸出白球,乙得1分; 同学们先猜一猜、想一想,你认为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想好以后学生两人一组做游戏,验证自己的猜想结果并做好记录。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说一下。 第七单元 认识方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 、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课时:12课时 第 1 课时 5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 、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课件出示四张扑克牌,问同学们,你们认识扑克牌吗, 2、反馈后,要求学生用这四张牌算出24点。 3、反馈后问:刚才算时的11、12、1是哪里来的, 4、反馈后板书:A=1 J=11 Q=12 K=13 5、大家都知道,像刚才牌上的字母A、J、Q、K都表示一个特定的数。想一想,这些字母如果用在别的地方,可不可以表示其他的数,那如果一个数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生活中,有些数字我们不知道它具体是多少,但需要表示出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 (二)教学例一 1、朱老师想知道通过两个多月的相处,同学们对老师有多少了解。猜猜老师今年有多大, 2、反馈后不予评价正确与否。 3、要想知道朱老师的年龄,先请个同学说说你今年几岁啦, 4、反馈后说:如果我比他大20岁,那我今年多大,你怎么知道的。反馈后继续问,并板书。 当他1岁的时候,朱老师多大, 当他2岁的时候,朱老师多大, 当他12岁的时候,朱老师多大, 当他A岁的时候,朱老师多大, 在这,A表示什么,A+20表示的是谁的年龄,还体现出朱老师和他年龄间什么关系, 看来这字母表示数真好,一举两得。使问题即简单又明确。 在这里,A可以是几呀,(任何一个自然数) 如果,用b表示朱老师的年龄,那么,该同学的年龄又该怎样表示,当朱老师60岁时,该同学几岁, 第 2 课时 5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 、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一、教学例二 说到年龄,我记得在你们大时学过的一首青蛙绕口令,你还记得吗,(全班齐说) 也许你在下面可以说的很好,今天,谁敢当着全班同学来表演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可以说得又快又好又准确。(学生表演) 你能说的这么好,你有什么窍门没有,给大家说说。 [具有倍数关系,青蛙的嘴数和只数一样多,眼睛数是嘴数的2倍,腿数是眼睛数的2倍。(腿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 师继续问: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 四条腿,那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十只、100只、1000只、2497只、一堆呢, 下面请你任意确定青蛙的只数,以最快的速度将数量关系表填充完整。 青蛙(只) 嘴(张) 眼睛(只) 腿(条) 谁能想个办法,把所有同学说的青蛙只数全包括进去,(学生反馈,用字母,教师板书) 他说用字母( )表示,还可以用别的吗, 这里的字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时候要用一个字母来代替, (表示青蛙的只数,由于青蛙的只数可以是1、2、3、4、5„„不能确定,所以用一个字母来代替。) 用字母代表青蛙的只数,那它都能代表几呀, 现在你们已经同意用字母来代表青蛙的只数了,那青蛙的嘴数、眼睛数、腿数呢,请你填在数量关系表(2)里。 青蛙(只)嘴(张)眼睛(只)腿(条)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如) 青蛙 嘴 眼睛 腿 x x 2×x 4×x 师: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填, (x代表青蛙的只数,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根据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它就有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那咱们来对比一下表(1)和表(2),你看到了什么,) 相同点:意思相同 不同点:?表(1)用数字表示,表(2)用字母表示 ?表(2)更简明 56 看咱们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了吧~现在谁能用最快的方法说出青蛙的绕口令, (x只青蛙,x张嘴,2乘以x只眼睛,4乘以x条腿) 看咱们大家经过讨论之后,将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变得如此简单。 二、练习应用。 1、书上第1、2题。(集体完成) 2、书上第3、4、5、题。(先独立完成,再校对) 3、说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36人,到站后下车a人。“36-a ”什么, (2)四年级种树120棵,五年级同学比四年级同学多种X棵,“120+X”表示什么, (3)学校买来X个小足球,每个24.5元,“24.5×X”表示什么, (4)甲乙两地相距8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X小时。“86?X”表示什么, 4、 以我们班有a个男生,b个女生,且a>b。小组合作,看看哪组找到的含有字母的算式多,并说明算式的意义。 三、课堂总结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 、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1、活动一:认识等式 ?(课件展示)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桌上有许多实物和一架天平,请用标有重量的实物若干放入天平左右两边托盘里,使天平两边保持平衡,并写出算式。 ?组汇报结果 ?引导“等式”,并加深理解 提问: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征,根据回答(板书:“等式”) 2、活动二:认识方程 ?(课件展示)活动要求每组同学把标有重量的一个实物换成没有标重量的实物,天平发生什么变化,再用砝码去使天平平衡,并写出算式。不知道重量的实物一般用什么来表示, ?组汇报结果 ?组讨论:两次所写的等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57 汇报结果:第一次写的等式中等号两边的数都是已知的。第二次写的等式等号两边的数有的是未知数(板书“未知数”) 引导得出方程:这些等式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指第二次写的等式)根据回答指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方程) 3、活动三: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 ?(课件展示)活动要求:随意地把其中一已知重量的实物换成另一已知重量的实物,看天平的变化情况,并写出算式。 ?组汇报结果 ?理解什么是方程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 、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一、认识方程的解 1、游戏:猜一猜 ?游戏规则:每组同学用4个透明容器,其中一个同学将若干根火柴放入若干个盒子中,放好后写出一个方程,再让其他同学猜一猜?的意义和?等于几, ? 教师示例,边讲边操作,边填表。 (我们用6根火柴平均放在两个盒子里,方程是2?=6,?是每盒3根。 盒子数 火柴数 方程 每盒火柴数 备注 2 6 2?=6 3 2、一条道路长2000米,一个施工队修了3天还剩下200米,问这个施工队每天修多少米, 解:设这个施工队每天修x米 根据题意列方程, 3x+200=2000 x=600 答:这个施工队每天修600米。 58 3、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它占地11000km,它比中国的太湖的4倍还大 21400km,请问中国的太湖面积有多大, 2 解:设中国的太湖面积是xkm 根据题意列方程 4x+1400=11000 x=2400 2 答:中国的太湖面积是 2400km. 二、练习与反思 1、判断题。(是方程的画?) 8-2?=6 ( ) 6+?>13 ( ) 143?=286 ( ) 40??=2 ( ) 30-20=10 ( ) ?+y=15 ( ) 2、看图列出方程 3、用方程表示 ?我的岁数加上12是22岁,我有多少岁, ?我的岁数的4倍是44,我有多少岁, 三、引导学生小结和质疑 引导: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习新知识后有什么新想法,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同相同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1、出示91页的天平图: 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发现一些规律。现在我在天平的左边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央,说明什么, 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2克砝码,右侧也加上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59 2 如果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 (同学们分组做实验,列算式) 推选一个同学汇报。 现在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10克砝码,天平两边平衡。用算式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状况。(每人在纸上写一写) 一个同学汇报。 现在天平的左侧加上5克砝码,右侧也加上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在纸上写一下) 一个同学汇报。 如果两边都加上10克呢,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用方程表示,如果都加上12克呢, 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两人互相研究一下) 二、提出假设,验证规律: 同学们推想一下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怎样,你设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同桌两人互相研究和实验。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当天平平衡时)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在小组 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为0的)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 立。 60 2、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今天,我们接着探讨等式的性质。 2、知识导入。 未知数x. x+17=36 x-4.5=6.8 二、探讨解方程的规律 1、推想。 师: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小组讨论) 学生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 2、验证。 师:既然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答案,那我们来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好吗, 请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天平。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侧放5克的砝码,天平两边平衡。用算式表示:x=5 左侧加两个x克砝码,右侧也加两个5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表示为:3x=3×5。 师:如果左侧加六个x克砝码,右侧也加六个5克砝码,还会平衡吗,(平衡) 师:通过你们的实验和所列的算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的规律, 生: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等式还会成立吗,下面同学们用天平验证一下好吗, 师:刚才我们验证后知道,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三、小结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两个规律,谁能把这两个规律概括为一句话呢, 生1: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等式两边能同时除以0吗,0能做除数吗, 生2:0不能做除数。 师:那我们应该怎样修改呢, 师3: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为0的)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 五、拓展思维 61 有8个大小完全一样的球,其中一个是次品,已经知道次品球比其他球稍微轻一些。用一 架没有砝码的天平,称几次可以找到这个次品球, 六、课堂小结 第 7 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方程 通过淘气和笑笑做猜数游戏,引出用方程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探索方法。 1、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猜数游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鼓励学生探索游戏的奥秘, 列方程解决。对于解设和答题,只要能说清楚即可。 2、如果淘气想的数为x,那么2x+20=80,x=30 也可以这样写: 解:设这个数是x 2x+20=80 2x=60 X=30 四、实践 五、课堂总结 第 8 课时 教学目标: 62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一、解决问题 1、在解第二个方程时,学生可能感觉到直接猜出结果不太容易,从而体会用等式性质解 方程得普适性。 2、列出的方程可以是:3x+3.6=11.4。 3、列出的方程可以是:2x+40=60,50-5+4x=61,5x+7=42。 4、引导学生学会看“线段图”,列出的方程可以是:3x+200=2000,4x+1400=11000。 板 书: 解:设这个数是x 2x+20=80 2x=60 X=30 5、一个数字的5倍加上20等于30的4倍,则这个数等于多少, 解:设这个数为x, 则根据题意得: 5x+20=30×4 x=20 答:这个数等于20. 二、实践 1、一个数字的3倍与这个数字的5倍相差20,则这个数字是多少, 三、课堂总结 第 9 课时 【教学目标】: 63 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得意义。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通过一家人在交流姐弟二人集邮的情况,要求学生根据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二、探索方法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 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并起来就是4个x”。 解:设弟弟有x 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3x=45×3=135 答:姐姐有135张邮票,弟弟有45张邮票 想一想 可以仿照例题解答 三、解决问题 1、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方程一:设岚岚x岁,妈妈的年龄是6x岁,x+6x=35 方程二:设岚岚x岁,爸爸的年龄是7x岁,7x-x=30 2、可以列出方程:30x=600。 3、设x后,钟状菌的高度可以赶上竹子。列出方程:25x-4x=31.5。 四、板书: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 3x=45×3=135 答:姐姐有135张邮票,弟弟有45张邮票 五、实践活动 1、请根据试题列方程 小明有10元钱,一个苹果1元钱,一个香蕉2元钱,他买了4个苹果,请问他还能买几 个香蕉, 第 10 课时 【教学目标】: 64 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数学能解决我们生活中很多问题。你能解决下列问 题吗, 1、第98页第1题解方程。 生板演,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游戏活动: 同位的两个同学一起做: 2、第98页第3题列方程。 学生汇报。说出你是怎样猜对的, 3、解决问题: 第99页第5、6题 二、总结: 三、补充题: 第 11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能计算出三角形的一个角。 3、能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二、重点练习: 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哪几类,按角分哪,每种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第100页摆一摆。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计算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计算等边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等腰三角形顶角是40度,计算底角的度数。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是85度,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线段下面画“对号”生画在书上。先画完的到展示台上展示。并说出为什么,你能用下面的纸条拼出字母吗,:生动手拼一拼,在展示台上展示。同桌的同学先互相说一说。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三、总结: 第 12 课时 [教学目标] 65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图案欣赏。 1、欣赏书中提供的图案和学生自己收集的图案。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 二、活动1: 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再涂上颜色。 三、活动2: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边。 四、活动3: 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全部展览。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理清脉络。 2、 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运算。 3、学生进一步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4、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运算。 2、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3、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课时: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66 1、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理清脉络。能正确、熟练的读写生活中的小 数,能将这些数据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2、 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运算。 3、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小数,平时你注意了吗, 1、 第106页第一题。 2、读出或写出下面的小数。 (2)将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的数据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十分位,将第二题的数据用 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 1、 请同学们把你收集的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计算练习: 1、口算比赛:第106页第2题: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笔算:先估算积或商,再计算。 第107页第4题3.45×0.24;21?0.75(生板演) 说出计算方法。 3、脱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 第107页第6题。 说出简算过程: 三、解决问题: 1、第107页第3、5题。 说出你的解题思路。 2、看算式编题,并解答: 第107页第8题。 四、游戏: 67 第107页第7题。 五、总结: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能计算出三角形的一个角。 3、能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基本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二、重点练习: 1、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哪几类,按角分哪, 每种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2、第108页第9题。连一连。 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3、计算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 第32页第1题。生板演 计算等边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40度,计算底角的度数。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是85度,这个三角形是 什么三角形, 4、判断: 第34页第1题 在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线段下面画“对号” 生画在书上。先画完的到展示台上展示。并说出为什么, 68 5、你能用下面的纸条拼出字母吗,: 第108页第10题 生动手拼一拼,在展示台上展示。 6、数图形: 第108页第11题 同桌的同学先互相说一说。 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二、总结: 第3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数学能解决我们生活中很多问题。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 第109页第13题解方程。 生板演,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1、 游戏活动: 2、同位的两个同学一起做: 第109页第14题列方程。 学生汇报。说出你是怎样猜对的, 3、解决问题: 第109页第十二题 投篮比赛: 小明:我投中了31分。 69 小红:小明比我的2倍少5分。 小亮:小明比我多3分。 要求用方程解答。 生分析解题思路: 解:设小亮投中了X分, X+3=31 X=31-3 X=28 解:设小红投中了X分, 2X-5=31 2X=31+5 2X=36 X=18 二、总结: 三、补充题: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图案欣赏。 1、欣赏书中提供的图案和学生自己收集的图案。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 二、活动1: 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再涂 70 上颜色。 三、活动2: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边。 四、活动3: 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全部展览。 第5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搭积木比赛的游戏,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 体图形,能正确辨认和画出相应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2、能按照指定的从两个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 3、会设计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需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下面我们来比比你的眼力,看看谁看得最准。 1、第110页第15题上的图 在下图的括号71 二、可能性问题: 第111页第17题上的图 选出点数为1,2,3,4,5,6的扑克牌各一张,反扣在桌面上。利用这6张扑克牌,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可以轮流摸一张,摸到小于或等于3,一方获胜;摸到大于3,另一方获胜。 三、动手做: 第111页上的图: 让学生按照要求动手做一做,要特别注意黑色线条部分。 四、总结: 72
本文档为【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6KB
软件:Word
页数:9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