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

举报
开通vip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年 月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测井教学环节的延续(独立设课),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最终完成报告一份。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运用所学测井知识对某油田实际测井资料进行(手工)定性和(计算机)定量分析。 2. 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岩性识别。 ...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
地球物理测井课程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报告 指导老师: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年 月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基本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本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测井教学环节的延续(独立设课),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最终完成报告一份。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运用所学测井知识对某油田实际测井资料进行(手工)定性和(计算机)定量分析。 2. 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岩性识别。 3. 使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及微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储层划分,用声波速度、密度及中子曲线进行储层物性评价。 4. 根据划分出的渗透层,读出储层电阻率值。并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5. 上述岩性识别、物性评价及含油气性评价定量分析程序要求学生用所学C语言独立编写。 三、基本原理 “四性”关系及其研究方法: 1.岩性评价 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包括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等,同时还包括碎屑成分、填隙物、粒间孔发育、颗粒分选、颗粒磨圆度、接触关系、胶结类型等方面。通过划分岩性和分析岩心资料总结岩性规律,其研究主要依据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等。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识别岩性,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泥质含量预测解释模型。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曲线来识别岩性。 a(定性分析 定性划分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首先要掌握岩性区域地质的特点,如井剖面岩性特征、基本岩性特征、特殊岩性特征、层系和岩性组合特征及标准层特征等。其次,要通过钻井取心和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作对比分析,总结出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地区规律。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在应用表中总结的特征时不能等量齐观,而应针对某一具体岩性找到有别于其他岩性的一两种特征。 岩性 自然电位 自然伽马 微电极 电阻率 井径 声波时差 泥岩 泥岩基线 高值 低、平值 低、平值 大于钻头大于300且不稳 直径 定 页岩 近于泥岩基线 高值 低、平值 低、平值较泥大于钻头大于300 岩高 直径 1 粉砂岩 明显异常 中等值 中等正幅度低于砂岩 小于钻头260-400 差异 直径 砂岩 明显异常 低值 明显正幅度中等到高,致小于钻头250-450且较为 差异 密砂岩高 直径 稳定 煤层 异常不明显 低值 无幅度差异 高阻 接近钻头350-450 直径 表1 主要岩石的测井特征 在对淡水泥浆井,地层剖面由砂岩、粉砂岩、煤层和泥岩四种岩石组成。如果测井资料有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微电极、密度和电阻率曲线,则可按下列步骤区分它们: (1)用自然电位和微电极测井曲线把渗透层和非透层区分开:砂岩和粉砂岩的自然电位有明显负异常,微电极有正幅度差,而煤层和泥岩自然电位无异常,微电极无幅度差。 (2)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和微电极测井曲线区分砂岩和粉砂岩:砂岩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异常幅度大于粉砂岩的曲线异常幅度,在微电极测井曲线砂岩异常幅度差大于粉砂岩异常幅度差。 (3)利用电阻率和密度曲线可区分泥岩和煤层,煤层为高阻,泥岩为低阻;泥岩密度测井值较高而煤层密度测井值在剖面上看则很低。 b(定量计算 储集层的岩性评价的定量解释主要是指确定储集层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别,计算岩石主要矿物成分的含量和泥质含量,还可以进一步确定泥质在岩石中分布的形式和粘土矿物的成分。在定量计算方面主要是计算泥质含量和粘土含量。泥质含量是指岩石中颗粒很细的细粉砂(小于0.1mm)与湿粘土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符号Vsh表示;当需要把泥质区分为细粉砂和湿粘土时,则要计算岩石的粘土含量,它表示岩石中湿粘土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符号Vclay表示。 本次课程设计中用的是:自然伽马确定泥质含量 除钾盐层外,沉积岩放射性的强弱与岩石中含泥质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岩石含泥质越多,自然放射性就越强。 一般常用的经验方程如下: ?GCUR•GR ,- 1 V , shGCUR ,- 1 GR - GRmin?GR , GR- GRmaxmin 式中Vsh为地层泥质含量;?GR为自然伽马相对值;GR为自然伽马测井读数;GR为目min的层段自然伽马测井读数最小值,即纯砂岩层段的自然伽马测井读数;GR为目的层段自max然伽马测井读数最大值,即纯泥岩层段的自然伽马测井读数;GCUR为经验系数,与底层的地质时代有关,可按地层时代在较广泛的地区由岩心分析资料求得。通常,对第三纪地层GCUR=3.7,老地层GCUR=2.0。 2.物性评价 物性是指是指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方面。一般常用孔隙度测井曲线来判断物性,包括声波时差AC、密度测井DEN,中子测井CNL等。 储层物性反映的是储层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油区的丰度和储量。应用测井资料对储层物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储层的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孔渗关系等进行储层的 2 评价分类。 测井计算反映储层物性的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甚至颗粒分选系数等,显然储层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泥质含量低、粒度大而均匀则储层物性好,相反,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泥质含量高、粒度细或颗粒不均匀则储层物性差。 A. 孔隙度 孔隙度是反映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也是储量、产能计算及测井解释不可缺少的参数之一。目前,用测井资料求取储层孔隙度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精度完全可以满足油气储量计算和建立油藏地质模型的需要。 本次课程设计用的是:声波时差测井定量计算孔隙度 ?t-?tma 含水纯地层:Φ=Φs=?tf-?tma ?tsh-?tma含泥质水层:Φ=Φs-SH ?tf-?tma B. 渗透率 渗透率是评价油气储层性质和生产能力的又一个重要参数。由于受岩石颗粒粗细、孔隙弯曲度、孔喉半径、流体性质、粘土分布形式等诸多因素影响,使测井响应与渗透率关系非常复杂,各影响因素之间尚无精确的理论关系,所以只能估计渗透率。 (21.88*POR)本次课程设计估计渗透率的公式:PERM=0.6021*e 3.含油气性评价 含油性是指还油的多少,其研究主要根据已有的岩心资料、试油资料、测井资料。储集层的含油性是指岩层孔隙中是否含油气以及油气含量大小。地质上对岩心含油级别的描述分为饱含油、含油、微含油、油斑及油迹,其含油性依次降低。应用测井资料可对储集层的含油性作定性判断,更多的是通过定量计算饱和度参数来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 通常计算的饱和度参数有:地层含水饱和度S,束缚水饱和度S,可动水饱和度S;wwbwm含油气饱和度Sh或含油饱和度S,含气饱和度S,残余油饱和度S,可动油饱和度S以及ogorom冲洗带可动油体积V=φS和残余油体积V=φS。应用这些参数来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 omomoror 本次课程设计运用阿尔奇公式来计算地层的含水饱和度以判断含油气情况。 1RRabRabb0twn,,,,,,(), FISwmnnm,,(1),RRSSRWwt00 其中Sw为含水饱和度;a为与岩性有关的比例系数,一般为0.6~1.5;m为岩石胶结指数,常取2左右;b为与岩性有关的常数,常取1;n为饱和度指数,常取2;Rw为地层水电阻率;Rt为地层含油时的电阻率;Φ为岩石孔隙度。 虽然阿尔奇公式本来是对具有粒间孔隙的纯地层得出的,但实际上,它们可用于绝大多数常见储集层。在目前常用的测井解释关系式中,只有阿尔奇公式最具有综合性质,它是连接孔隙度测井和电阻率测井两大类测井方法的桥梁,因而成为测井资料综合定量解释的最基本解释关系式。 4.电性评价 电性是指一切测井响应特征,测井曲线的质量和来源地可靠度成为首要条件。通过研究分析关键井的测井响应曲线,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录井资料、试油资料等,建立关键井的“四性”关系,从而就未取心的井开展电性,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研究。 3 四、实例分析 本次课程设计是利用赵老师的测井资料,利用CARBO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绘制图件,对该井的储集层进行相应的岩性、物性和含油饱和性评价。本课程设计对1250m到1320m段进行分析评价。成果图如下:(见下页) 1.岩性评价 a.定性划分岩性 ?1252.65m-1255.10m井段:SP曲线偏离泥岩基线出现负异常,GR值为低值,微电极 RNL,RMN,用微电极划分薄层,故这一井段为薄层渗透性岩层。 ?1272.65m-1283.95m井段:SP曲线偏离泥岩基线出现明显负异常,GR值为低值,微 电极RNL,RMN,可运用SP曲线半幅值法划分岩性剖面,也可根据微电极分离处确定界 限位置。 ?1290.95m-1312.35m井段:SP曲线偏离泥岩基线出现明显负异常,GR值为低值,微 电极RNL,RMN,可运用SP曲线半幅值法划分岩性剖面,也可根据微电极分离处确定界 限位置。 b.定量计算泥质含量 4 经验方程如下: ?GCUR•GR - 1, V , shGCUR ,- 1 GR - GRmin?GR , GR- GRmaxmin ? 1252.65m-1255.10m井段:GR=2.213,代入上式,得出Vsh=0.17117 ? 1272.65m-1283.95m井段:GR=1.466,代入上式,得出Vsh=0.058346 ? 1290.95m-1312.35m井段:GR=1.359,代入上式,得出Vsh=0.044398 2.物性评价 a.定性评价 孔隙度测井系列曲线主要有:声波时差测井,密度和中子测井。从声波时差曲线中可以看出:上述划分的砂岩段中的曲线幅度较为稳定,泥岩井段严重坍塌,出现“周波跳跃”现象。对于渗透率,一般认为孔隙度大的井段渗透率也相应较好。 b.定量计算 对储集层的物性评价是通过对相应砂岩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本课程设计运用的公式: ,,,,,,ttttmashma,,,,V, sh,,,,,,ttttfmafma (Φ)21.88*K=0.6021*e ?1252.65m-1255.10m井段:?t=240.948,代入公式得,Φ=0.180083,K=30.96549 ?1272.65m-1283.95m井段:?t=236.378,代入公式得,Φ=0.17226,K=26.09449 ?1290.95m-1312.35m井段:?t=240.948,代入公式得,Φ=0.173777,K=26.97514 3.含油气性评价 含油气评价主要是根据已给数据的电阻率曲线形态及相关数据分析其含油性好坏,计算 5 含油饱和度或含水饱和度。 a.定性评价 从所绘曲线定性评价各个目的层段含油气性时,主要是观察电阻率曲线形态,一般电阻率越大含油性越好。 b.定量计算 1abRwn,()、So = 1- S 计算含油饱和度主要是利用阿尔奇公式:Swwm,Rt ?1252.65m-1255.10m井段:Rt=22.479,代入公式得,So=0.476213,但由于该层段为薄层,测得的电阻率受围岩影响较大,故该数据不准确。 ?1272.65m-1283.95m井段:Rt=15.057,代入公式得,So=0.330947 ?1290.95m-1312.35m井段:Rt=18.148,代入公式得,So=0.395902 四、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到:该井段储集层主要为砂岩层;其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储集层;含油饱和度一般。可得研究段主要的的储集层段有:1252.65m-1255.10m、1272.65m-1283.95m、1290.95m-1312.35m三段。其泥质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7.1%、5.8%,4.4%;孔隙度平均值分别为18.0%、17.2%、17.5%;含油饱和度平均值分别为47.6,(不准确)、33.1,、39.6,。这三段的孔隙度属于低孔,但也可作为油气的有效储层。含油饱和度一般,具有一定的勘探开发价值。 五、总结 在对测井资料处理时,岩性评价一般使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测井曲线;物性评价时一般根据声波时差、密度及中子测井曲线;含油气评价时一般用电阻率测井曲线,并利用阿尔奇公式算出含水饱和度进而得出含油饱和度,以此判断地层含油气情况。 地球物理测井不仅可以解决勘探中的问题,也能解决开发中的问题;不仅能直接解决和含油气有关的问题,而且在研究地质构造、地层压力、岩石强度和沉积环境的等一系列地质问题方面也有重要进展;不仅能够解决找矿问题,还能解决一些工程问题。所以说,学好《测井方法原理》并能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赵军龙.测井方法原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 一、 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地球物理测井教学环节的延续(独立设课),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测井解释方法的理解,会用所学程序设计语言完成设计题目的程序编写,利用现有绘图软件完成数据成图,对所得结果做分析研究,最终完成报告一份。 本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1(运用所学的测井知识识别某油田裸眼井和套管井实际测井资料。 2(使用井径、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划分砂泥岩井段划分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3(根据密度、声波和中子孔隙度测井的特点,在渗透层应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求出储层的平均孔隙度。 4(根据划分出的渗透层,读出裸眼井和生产井储层电阻率值。 5(根据阿尔奇公式计算裸眼井原始含油饱和度和剩余油饱和度。 6(根据开发过程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确定储层含油性的变化,并判断该储层的性质。 二、基本原理 1. 岩性研究方法 岩性是指岩石的性质类型等,包括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等,同时还包括碎屑成分、填隙物、粒间孔发育、颗粒分选、颗粒磨圆度、接触关系、胶结类型等方面。通过划分岩性和分析岩心资料总结岩性规律,其研究主要依据岩心资料,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等。通过分析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地质资料以及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来识别岩性,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泥质含量预测解释模型。一般常用岩性测井系列的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CAL曲线来识别岩性。 a.岩性定性评价 定性划分岩性是利用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测井曲线值相对大小,从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划分岩性的规律性认识。首先掌握岩性区域地质的特点,如井剖面岩性特征、基本岩性特征、特殊岩性特征、层系和岩性组合特征及标准层特征等。其次,要通过钻井取心和岩屑录井资料与测井资料作对比分析,总结出用测井资料划分岩性的地区规律。表1为砂泥岩剖面上主要岩石测井特征。在应用表中总结的特征时不能等量齐观,而应针对某一具体岩性找到有别于其他岩性的一两种主要特征。 在对淡水泥浆钻的井内,地层剖面由砂岩、粉砂岩、煤层和泥岩四种岩石组成。如果测井资料有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微电极、密度和电阻率曲线,则可按下列步骤区分它们: 岩性 自然电位 自然伽马 微电位 电阻率 井径 声波时差 us/m 7 泥岩 泥岩基线 高值 低、平均值 低、平均值 大于钻头300 大于直径 粉砂岩 明显异常 中等值 中等正幅低于砂岩 小于钻头260-400 度差异 直径 砂岩 明显异常 低值 明显正幅中等到高、小于钻头250-450 度差异 致密砂岩直径 高 ?用自然电位和微电极测井曲线把渗透层和非透层区分开:砂岩和粉砂岩的自然电位有明显负异常,微电极有正幅度差,而煤层和泥岩自然电位无异常,微电极无幅度差。 ?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和微电极测井曲线区分砂岩和粉砂岩:砂岩的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异常幅度大于粉砂岩的曲线异常幅度,在微电极测井曲线砂岩异常幅度差大于粉砂岩异常幅度差。 ?利用电阻率和密度曲线可区分泥岩和煤层:煤层一般为高阻,泥岩为低阻;泥岩密度测井值较高而煤层密度测井值在剖面上则很低 (1)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进行储集层的划分 在泥岩段自然电位曲线接近于泥岩基线,由于泥岩对放射性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因而在自然电位曲线上其值有明显的正差异,在泥岩段井径测井曲线明显扩大而砂岩则缩小 (2)利用各种曲线中进行岩性划 b.岩性定量评价 储集层的岩性评价的定量解释主要是指确定储集层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别,计算岩石主要矿物成分的含量和泥质含量,还可以进一步确定泥质在岩石中分布的形式和粘土矿物的成分。 岩石类别评价是按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类别,如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等。在定量计算方面主要是计算泥质含量。泥质含量是指岩石中颗粒很细的细粉砂(小于0.1mm)与湿粘土的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用符号Vsh表示。 目前测井方法都不是对泥质含量进行直接测量,而是选择能反映地层泥质含量的测井响应来建立测井解释模型。通常泥质含量的求取方法主要有自然伽马测井和自然电位测井,此外,还可应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电阻率以及孔隙度测井(声波、密度、中子)交会法等方法。 ?然伽马确定泥质含量 由自然伽马测井方法原理可知,沉积岩放射性的强弱与岩石中含泥质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岩石含泥质越多,自然放射性就越强。故可用自然伽马求泥质含量。 一般常用的经验方程如下: Vsh=1212???•cGRc ?GR = GR - GRmin GRmax- GRmin 式中Vsh为地层泥质含量;?GR为自然伽马相对值;GR为自然伽马测井读数;GRmin为目的层段自然伽马测井读数最小值,即纯砂岩层段的自然伽马测井读数;GRmax为目的层段自然伽马测井读数最大值,即纯泥岩层段的自然伽马测井读数;c为经验系数。与底层的地质时代有关,可按地层时代在较广泛的地区由岩心分析资料求得。通常,对第三纪地层c=3.7,老地层c=2.0。 8 ?自然电位确定泥质含量 从自然电位测井的基本理论可知,自然电位异常与地层中泥质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随着砂岩地层中泥质含量的增加,自然电位异常幅度会随之减少,故可以利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定量计算地层的泥质含量。 一般常用的经验方程如下: Vsh =1212???•cSPc ?SP = ( SP-SBL-SSP )/SSP 式中Vsh为地层泥质含量;?SP为自然电位相对值;SP为自然电位测井读数;SSP为目的层段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即纯砂岩层段与泥岩基线之间的的自然电位测井差值;SBL为目的层段自然电位测井读数最大值,即纯泥岩层段的自然电位测井读数——泥岩基线;c为经验系数。 此外,自然伽马能谱、中子、电阻率测井曲线具有同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曲线相似的变化特征,因此,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指示泥质含量的变化,其计算公式与上式基本相同。 2. 物性研究方法 物性是指是指岩石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方面。其资料包括地质资料、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等。通过研究取心井的地质资料、岩心资料,查看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并通过前面的岩性分析来判断物性的好坏,总结出孔隙度的规律和渗透率的大小,并建立在取心井上的孔隙度、渗透率的密度的预测解释模型。一般常用孔隙度测井曲线来判断物性,包括声波时差AC、密度测井DEN,中子测井CNL等。 储层物性反映的是储层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油区的丰度和储量。应用测井资料对储层物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储层的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孔渗关系等进行储层的评价分类。 测井计算反映储层物性的参数主要有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甚至颗粒分选系数等,显然储层孔隙度高、渗透率大、泥质含量低、粒度大而均匀则储层物性好,相反,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泥质含量高、粒度细或颗粒不均匀则储层物性差。 a.孔隙度 孔隙度是反映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也是储量、产能计算及测井解释不可缺少的参数之一。目前,用测井资料求取储层孔隙度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精度完全可以满足油气储量计算和建立油藏地质模型的需要。 声波、密度、中子三孔隙度测井的应用及体积模型的提出,给测井信息与地层的孔隙度之间搭起了一个有效而简便的桥梁。这三种测井方法是相应于地层三种不同的物理特性,并从三种不同角度上提供了地层孔隙度信息。经验表明,三孔隙度的测井系列对于高、中、低孔隙度的地层剖面以及不同的储层类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求解能力,并能较好地提供满足于地质分析要求的地层孔隙度数据。为便于查看和对比,把常用的声波、密度、中子测井计算孔隙度的公式归纳于表2。 9 表2 常用的计算孔隙度公式 表中和前面的分析可知,残余油气特别是气层对声波、密度以及中子测井计算的孔隙度影响是不同的。 在气层上,由于密度测井读数与含水地层相比偏低,因而在不考虑孔隙中流体性质的情况下,计算孔隙度偏高;而对中子测井而言,由于气体的含氢指数小于标准水层的含氢指数,因而计算孔隙度比实际孔隙度偏低。为此,在测井解释中,经常采用孔隙度测井在气层上的这一特点,来判断气层。 b.渗透率 渗透率是评价油气储层性质和生产能力的又一个重要参数。由于受岩石颗粒粗细、孔隙弯曲度、孔喉半径、流体性质、粘土分布形式等诸多因素影响,使测井响应与渗透率关系非常复杂,各影响因素之间尚无精确的理论关系,所以只能估计渗透率。 目前,国内外已经发展了多种估算渗透率的解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 用电阻率估计渗透率 根据实验资料知道,渗透率有如下关系式: K = Φ3 f T2S2 其中K为渗透率;Φ为孔隙度;f是孔隙管道截面形状有关的参数,等于2 ~ 3;T为孔隙管道曲率;S为岩石比表面积,即单位体积岩石中的颗粒表面积总和。 从上式可以看出,岩石的颗粒越细,则岩石比面就越大,孔隙管道曲率就越大,因而渗透率就越小。 另外,在过渡带以上的油层中,地层的电阻率主要取决于束缚水饱和度,而束缚水饱和度又与岩石比面有关。比面愈大,束缚水饱和度越大,则渗透率愈底,而束缚水饱和度愈大,电阻率就愈小,此即为电阻率求渗透率的地质依据。 由于渗透率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复杂,因而各个地区都根据该地区的岩心测井资料来作出电阻率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其经验公式的一般形式为: K = CRtd 式中,系数C和指数d按区域及层位统计确定。 10 在确立了这种统计关系后,即可根据电测资料的地层真电阻率确定储层渗透率。 此外,估算渗透率也可用以下方法:用孔隙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确定渗透率、用孔隙度和粒度中值确定渗透率或使用地区性经验公式。 3. 含油气性研究方法 储集层的含油性是指岩层孔隙中是否含油气以及油气含量大小。地质上对岩心含油级别的描述分为饱含油、含油、微含油、油斑及油迹,其含油性依次降低。应用测井资料可对储集层的含油性作定性判断,更多的是通过定量计算饱和度参数来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 通常计算的饱和度参数有:地层含水饱和度Sw,束缚水饱和度Swb,可动水饱和度Swm;含油气饱和度Sh或含油饱和度So,含气饱和度Sg,残余油饱和度Sor,可动油饱和度Som以及冲洗带可动油体积Vom=φSom和残余油体积Vor=φSor。应用这些参数来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 a.含油气性定性评价 三者都存在于储集层中,测井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水层表现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值偏大,电阻率低值,若为淡水泥浆则径向电阻率梯度显示增阻侵入的特点。 油层表现自然电位负异常,幅值偏小,电阻率高,径向电阻率梯度显示减阻侵入特点,声波曲线中?t变大,密度测井测得密度变小,中子测井测得孔隙度变小。 气层除具与油层相同特征外,还出现Δt明显变大或“周波跳跃”,密度测井值明显变小,中子伽马高值等特点。 b.含油气性定量评价 评价油气层是测井资料综合解释的核心。含水饱和度是划分油、水层的主要标志,是最重要的储集层参数。 计算含水饱和度,通常依据以电阻率测井为基础的阿尔奇公式: 1000()(1)twnwmnnmWwtRRabRabbFISRRSSRφφ======? 其中Sw为含水饱和度;a为与岩性有关的比例系数,一般为0.6~1.5;m为岩石胶结指数,常取2左右;b为与岩性有关的常数,常取1;n为饱和度指数,常取2;Rw为地层水电阻率;Rt为地层含油时的电阻率;Φ为岩石孔隙度。 阿尔奇公式是对具有粒间孔隙的纯地层得出的,但实际上可用于绝大多数常见储集层。 阿尔奇公式在目前常用的测井解释关系式中最具有综合性质,它是连接孔隙度测井和电阻率测井两大类测井方法的桥梁,因而成为测井资料综合定量解释的最基本解释关系式。 三、实际资料处理 本次课程设计是利用提供的测井资料,利用相关计算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绘制图件从而对该油气田的储集层进行相应的岩性、物性和含油饱和性评价。本次课程设计对1250m到1320m段进行分析评价。 (一)岩性评价 利用第二部分所用原理,用所给的测井资料做出图件。在所做的图件上进行岩性划分,并利用自然伽马计算泥质含量的公式,计算出泥质含量。 1(定性划分 运用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井径曲线的特征对研究段进行岩性划分。可将研究段划分为5段,其中1270 - 1285m、1290m - 1310m三段的自然伽马值较低、自然电位为负异 11 常、井径曲线显示为缩径,可判断出此三段为砂岩层;相反的可判断出1250m - 1270m、1285m - 1290m、1310m - 1320m三段为泥质含量较高的岩层段。其中1250m - 1270m又可细划出1252m – 1255m、1260m – 1263m两段细砂岩夹层。 2(定量计算 定量评价是利用自然伽马计算泥质含量的公式: Vsh=1212???•cGRc ? GR = GR - GRmin GRmax- GRmin 对研究段的泥质含量进行计算,所求结果如表3所示:(将泥质含量>30%的化为泥岩段,较低的化为砂岩段) (二)物性评价 价是对以划分出的五段砂岩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进行相关的说明与计算。 1. 定性评价 从声波时差曲线中可以看出:上述划分的砂岩段中的曲线幅度较为稳定,孔隙度较好。对于渗透率,一般认为孔隙度大的井段渗透率也相应较好。 2. 定量计算 对储集层的物性评价是通过对相应砂岩层的孔隙度计算,本课程设计通过已计算出的泥质含量和声波时差值代入式φ=mafmashshmafmattttVtttt??????•??????? 中可以求得所划分的砂岩段的孔隙度。利用提供的补充资料中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式PERM=0.6021*EXP(21.88*POR)进而可以计算出砂岩段的渗透率。所求结果如表4所示: 12 表4 各砂岩段孔隙度和渗透率 这五段砂岩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良好,可以作为有效的油气储层。 (三)含油气性评价 1(定性评价 从所绘曲线定性评价各目的层段含油气性时,主要是观察电阻率曲线形态,一般电阻率越大含油性越好。比较三段储集层。从测井曲线图中可以看出:1290m - 1300m段比其它两段的电阻率要大,显示其含油性比其它两段好。 2(定量计算 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阿尔奇公式: 1()wnwmtabRSRφ=、So = 1- Sw求得所划分的砂岩段的含油饱和度。所求结果如表5所示: (三)综合解释 根据所给测井数据和经过相应处理、计算得到的数据利用软件可得到以下解释曲线(如附图所示)。 13 14
本文档为【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16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5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17-10-05
浏览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