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台湾首富的待客古堡

台湾首富的待客古堡

举报
开通vip

台湾首富的待客古堡台湾首富的待客古堡 一、台湾首富的待客古堡 2008年,台湾有两场世纪婚礼,一场是天王影星梁朝伟与刘嘉玲的不丹大婚;另一场便是7月26日,台湾首富郭台铭捷克古堡迎娶新娘曾馨莹。郭董浪漫婚礼的最大看点,除了台湾政、商两界和影视名流荟萃,就是这座首次曝光的神秘私人古堡。 一眼生情 从捷克首都布拉格出发,往东南方向约80多公里,便到了库纳霍拉镇,那里有个不到300人的小村庄,安安静静的,村外的标志牌上赫然写着“ROZTEZ(罗兹泰兹)”。 村里弯曲的小路中,有条不显眼的岔路,路口立个“此路不通”的标志。当地人说...

台湾首富的待客古堡
台湾首富的待客古堡 一、台湾首富的待客古堡 2008年,台湾有两场世纪婚礼,一场是天王影星梁朝伟与刘嘉玲的不丹大婚;另一场便是7月26日,台湾首富郭台铭捷克古堡迎娶新娘曾馨莹。郭董浪漫婚礼的最大看点,除了台湾政、商两界和影视名流荟萃,就是这座首次曝光的神秘私人古堡。 一眼生情 从捷克首都布拉格出发,往东南方向约80多公里,便到了库纳霍拉镇,那里有个不到300人的小村庄,安安静静的,村外的标志牌上赫然写着“ROZTEZ(罗兹泰兹)”。 村里弯曲的小路中,有条不显眼的岔路,路口立个“此路不通”的标志。当地人说,这路标是防狗仔队用的。顺着往前走,穿过一片片杂树林和苍翠深邃的森林小径,便能看到一座没有标示屋主的庄园。庄园环抱在一片浓郁的百年古木之间,从空中鸟瞰,就是一座森林城堡。这便是台湾首富郭台铭的神秘古堡了。 古堡并不是想象中的欧洲式城堡,反倒像德国式的乡村大宅院。它没有繁复的雕琢和哥特式尖塔,屋顶是一致的铜绿色;外墙略带粉红,和象牙白的窗框静静融合在一起,线条简单;墙面上间或有一些雕刻和人面装饰,雍容而大气。古堡的大门设计简单,称不上华丽,却足够气派和庄重。从前门遥望,几乎看不到古堡的主宅。 古堡是郭台铭6年前买下的,购买之初,他便为古堡命名:Casa Serena(瑟琳娜之家)——Serena是他去世夫人林淑如的英文名。 爱情城堡 用妻子的名字为城堡命名,本就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有一说,郭台铭买下这座古堡,就是为了妻子林淑如。 2000年,一直默默支持丈夫的林淑如,不幸患了乳腺癌。以前一心一意冲刺事业,和妻子聚少离多的郭台铭,开始陪妻子想尽各种办法为妻子精心治疗。爱妻心切的他甚至听信风水大师之说,买了许多据说能保佑平安的豪宅,捷克的这座神秘古堡便是其中之一。虽然这古堡没能挽留住林淑如,但郭台铭用爱妻的英文名Serena为古堡命名,真心可鉴。 可现在,除了这个名字,只有一个地方还能找到林淑如影子,就是古堡的一楼大厅。 古堡一楼的中央,是一个排场颇大的宴会大厅。大厅一侧,挂了林淑如首次到捷克时的特写照片,照片上的她优雅端庄。照片左边是林淑如亲手做的一幅压花,右侧则特别嵌了刻有“如”字的瓷砖。 照片是冯曼琳挂上去的。她是林淑如的好友,也是富士康员工。2000年,冯曼琳随夫被派到捷克,兴建鸿海第一个欧洲代工厂。后来,郭董买下了这座古堡,从事形象设计工作的她便在这里住下,负责它的重建。“她无处不在。”望着林淑如的照片,冯曼琳轻叹一声。 如今,装饰一新的古堡,有如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景图。主宅是方正的三层楼建筑,一楼大厅是仿罗马式建筑,有十个“肋形窟窿”,室内雕刻处处华丽 细腻,吊灯有浓郁的古欧洲韵味,陈设古色古香。正如冯曼琳所说,一楼本身就是一件建筑艺术品。 顶级招待所 除了城堡的名字和那张照片,这里的一切陈设都和爱情无关了,剩下的只标示着它的商业价值。这自然让人想到关于古堡的另一说:郭台铭想将它作为富士康集团的“顶级招待所”。与一般招待所不同的是,它只接待世界顶级CEO。 2002年,鸿海集团在捷克设厂并成立欧洲总部,地点选在距离布拉格约104公里的帕杜毕切。但当时捷克并非工业大国,难以吸引富士康的全球合作伙伴。郭台铭便欲在捷克寻一古堡,让宾客慕名而来,Casa Serena便是这一想法的杰作。 当时,冯曼琳他们一行人从布拉格出发,一路往鸿海设厂的地方寻过来,陆续看了13个古堡,却全被破坏,唯一完整无缺的,就是今天的Casa Serena。 古堡位于离帕杜毕切不远的西南方。“完整无缺是指建筑物没少一块砖,但一点也不古色古香。”冯曼琳这样说。古堡外表灰旧,内部装潢破烂不堪。自从1911年重建以后,一直没有整修过。所以,这次整修几乎是重建了。 重建后的主宅二、三楼有许多间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起居室、音乐房、祈祷室、餐厅、会议室与一个大图书室,还有10多间套房,供贵宾开会、休闲与住宿用。 “最初,古堡二、三楼有30多个房间,改造起来费了很大功夫。”冯曼琳说,捷克的法令多如牛毛,光是要搞清楚相关的法规,就派了一组人研究。施工时,他们找了当地一个装修古堡的专业团队,整体外包,但还是出现了太多困难。先是出现沟通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冯曼琳和团队互动,都是通过翻译。“我要做一间浴室,讲了三个月,他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冯曼琳说。 后来,为了整修这个老建筑群,郭台铭不但找了欧洲的古堡专家,国内也派去了一组人马在现场监工。重建工作进入最后完工阶段时,富士康派驻布拉格的主管,甚至几乎都住在工地办公室。 如此兴师动众,恐怕造价不菲。可冯曼琳说,来客一般都是全球跨国企业CEO与重量级人物。事实上,就连捷克总理也曾是古堡的座上宾,还在二楼的音乐房内欣赏了小型音乐娱乐。 言外之意,顶级CEO们造访古堡带来的价值,和古堡重建的费用比起来,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了。难怪尽管自掏腰包,郭台铭却丝毫不心疼了。 古堡陈酿的秘密 大主宅旁边,有八角型构造的日光室和佣人房;最出彩的是那个小教堂,彩绘玻璃的镶工极为精致。古堡主宅的地下室,有一个极具规模的酒窖,里面珍藏着古堡主人从世界各地买回的佳酿。关于这酒窖,有一个不知是真实还是杜撰的故事。 买下古堡之初,郭台铭就号令欧洲采购人员分赴法国与捷克,购买当地最好的红酒与白酒,存放在古堡地窖内,打算将来用它们招待前来的客人。 2002年夏天,欧洲发大水,郭台铭刚刚曝光的古堡也遭了水淹。不久,却传出消息说因祸得福,人们在浸水后的地下酒窖里,发现了一批前人珍藏的红酒。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彩头,郭台铭相当开心,立即邀请大家来古堡作客,品尝陈年佳酿。没有到场的客户,郭台铭更是派人将酒送上门。当然,这些客人也绝 非等闲之辈。 不管真是前人珍藏的红酒被意外发现,还是郭台铭的一个小“阴谋”,捷克古堡、陈年佳酿,都足以大吊人们的胃口。这次极具智慧的操作,让人们再次见识了世界第一代工大王的商业头脑。120万平米的高尔夫球场 古堡主宅不远处,是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这是郭台铭对古堡最满意的地方之一。 郭台铭喜欢打高尔夫,许多企业高管也是郭台铭的高尔夫球友。因此,他买下了古堡周围120万平米的土地,扩建了这个高尔夫球场,招待远道而来的全球CEO。 但在早期,古堡旁不是高尔夫球场,而是一个猎鹿场。郭台铭买下这座古堡时,墙上还挂满了鹿头战利品。当时,郭台铭就开玩笑说,未来古堡内最好加设一个断头台,客户不给订单,就发出“咔嚓”的砍头声来施加压力;迅速下单的客户,就可以快点去骑马打球。 高尔夫球场的修建,又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古堡是历史古迹,周围又是森林和水源保护区,光是各种许可证就申请了1000张。”冯曼琳说。 买下古堡时,当地政府和郭台铭给重建队伍下令,“一棵树也不能砍”。重建队伍只得专门派了一个小组,对这些古木进行修整。仅这一项,就整整花了三年多。维护高尔夫球场也是一门学问,从修整古木开始,另一组人就开始养高尔夫球场上的草坪,三年后,直到建筑物重建快结束时才完成。即使这样,政府官员还是常常来监督。 虽然颇有些“劳民伤财”的味道,但能有这样一个地方和国际一流人士交流,谈话间建立起更好的人脉,挥杆间谈成的大笔生意,这点付出又算什么呢。 量身打造 在主宅二楼,有一间偌大的房间,门口写着郭台铭的名牌,这是他的专用房间。但事实上,郭台铭来古堡的次数并不多。只是在最近几年,随着古堡重建接近尾声,郭台铭飞往捷克的密度才逐渐增加。 2002年,郭台铭第一次来到古堡时,还有爱妻林淑如相伴;去年10月,郭台铭第二次来古堡时,重建主体部分已经完成,变化之大,连他自己也不太认得;今年,郭台铭再次登临古堡,已是和新婚夫人曾馨莹在古堡拍婚纱。那时,古堡已是一个人间天堂。 “古堡里的物件,都是我一个沙发、一张桌子、一张床,慢慢布置起来的。”因为房子内空无一物,近三年来冯曼琳开始按照接待顶级CEO的最高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布置起这个古堡来。为预防设计走样,她还特地画下每一间房内所需的家具、样式和摆法等细节,这些彩色草图在完成任务后一一被装裱,挂在古堡里,见证房间从腐朽到绚丽的过程。 其实,这古堡里原是有一些家具的。购买古堡时,对方列了一张清单,注明古堡内有880件家具与艺术品,“但实际上全是破铜烂铁,只有几件巴洛克家具尚堪用。”虽然少,可毕竟都是珍品,郭台铭决定照单全收。可冯曼琳要签约付款时,对方却又说,家具、艺术品都是国家的,就一股脑全部搬走了。 屋子里空空如也,冯曼琳装饰起房间来反而更加大胆,为古堡和顶级CEO量身打造的布置理念,成就了古堡今天的美轮美奂——尽管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9月初,郭台铭重回古堡参加高尔夫球比赛,又引得无数媒体想来古堡 一探究竟。更有媒体指出,这座古堡是当地政府为感谢郭台铭拯救当地旧工厂时一起附赠。但这一说法很快被富士康方面否认了,富士康主管说,古堡是花钱买的,包括后来的整修费用,都是郭台铭个人出资,与富士康无关。他还说,从整修的大手笔来看,古堡的购价根本是九牛一毛。 沧桑古堡大有来头 Casa Serena城堡其实大有来头。 城堡修建于17世纪,至今距今已有300多年,最初作为史波克伯爵的狩猎别墅。史波克伯爵是捷克的传奇人物,出版过150本书,被称为“捷克共济会之父”。经过300多年,史波克伯爵的遗迹仍然存在,古堡旁的修道院,便是他为庆祝儿子出生所建。当初,伯爵在古堡墙面上雕刻了自家家徽,和他最爱的理哲学、音乐象征性符号,及少数人面装饰。这些,至今装饰仍隐隐可见。 后来,城堡由罗兹泰兹家族继承,整个镇也命名为罗兹泰兹。1946年捷克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城堡最后一任奥地利主人逃走,城堡就变成了捷克记者联谊会所,平日是这些御用记者的办公室,假日则成了度假小屋,所以能保持最起码的完整。 后来,罗兹泰兹城堡又多次易主,二战时期,还曾被德国盖世太保当成支部办公室,后来收归捷克政府所有。幸而古堡一直都作为官方机构的府邸,尽管历经沧桑,但建筑主体得以多次整修并保持完好,这才有了后来郭台铭千里寻古堡赠爱妻的佳话,和Casa Serena城堡的美轮美奂。 二、销售奇才两天卖辆车 六年荒唐 一朝悔悟欲称王 林文贵前半生拿的是一手烂牌。 逃课、飚车,每天在游乐场和台球间打混,气得老爸快进精神病院。从此,阿贵在外到处打零工养活自己,搬饲料、到屏东做水泥工,有一段时间,他睡在游乐场楼上的夹板床,总是和三教九流蹲坐在墙角边抽烟。 二十三岁时,他幡然悔悟,进入台湾汽车销售公司南阳实业卖车。然而,当时南阳因与日本本田(Honda)拆伙,从本田车改卖韩国现代汽车。但现实是现代汽车在台湾的品牌满意度排倒数第二,销售量排倒数第一。所在营业处的一百五十多位业务员,几乎都跳槽了,仅约二十位留下来,阿贵是其一。 留下来,是阿贵的人生转折点。 留下来后,阿贵被邀请到韩国参观现代汽车蔚山厂。“工厂占地五百万平方公尺,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厂,一进去全部自动化,这里一天可以生产一万辆车,那么大的规模~他们还有自己的船,停车场可以停六千辆车,”在别人眼中被嫌弃的韩国品牌,阿贵却被感动了~ 让他留下卖弱势品牌还有一个关键,阿贵说:“那时我看到统一集团副总的一篇报导,记者问他,你为什么那么成功,他说,他不是比别人聪明,只是比别人认真。他还说,他要在小池塘里当王,不要到大海里当小鱼。” 认清自己的阿贵,认真的说:“我也要在小池塘里当王,不要在外面当小鱼,这样会被人家给吃掉了,呵呵~” 小池塘策略,乍听之下有智慧,不过,必须能活得下来。 很多大鱼都跑了,留在南阳的阿贵要开始面对销售弱势品牌的挑战,而且他所在的台南县佳里镇,居民不到六万人,销售难度可想而知。因为品牌不强,客户很容易变卦,“你要应付一大群人,耳听八方,眼观六路,要注意看客人,也要注意他旁边的人,往往这些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谈起当初的艰辛,阿贵的苦水倒个不停。那一年,他连年终奖金都没有。 但是,他没有被打倒,他说:“本田车较好卖,我卖和别人来卖都一样。如果我卖别人不想卖的车,很少人和我抢客户,我就有机会。”这就是阿贵,总是以正面的态度看待每一件事,即便在山穷水尽处。 山穷之处,他想起最崇拜的偶像——全球最伟大的汽车销售员乔•吉拉德(Joe Girard),他六成业绩来自老顾客与老顾客介绍的新顾客。阿贵信奉乔•吉拉德的“二五?定律”:满意的顾客会影响二百五十人,抱怨的顾客也会影响二百五十人。“所以得罪一个人,几乎等于得罪二百五十个客户;卖一辆车,也可以从那边卖到二百五十辆车啊,”二五?定律后来演变成阿贵自创的“桩脚理论”,他说:“我的客人就是我的桩脚。” 一个业务员能让客户变成他的“桩脚业务员”,这是很高的销售境界,因为已经赢得客户最深层的信任。阿贵做到了。 “以前前辈跟我讲,十个(客户)中两个是桩脚就不错了。现在我手中在保持(联络)的客户,还有五百多个。” 访问当天,他就交了两辆车。隔天,他还要到台北交一辆车,这是一位嘉义主任检察官为他大姐订购的,检察官的大姐住在信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区。阿贵说,他最高纪录,可以从一家人中卖出七辆车。现在,阿贵客户来自外县市者高达六成。“若有客人介绍朋友要买车,管你多远,我二十四小时内绝对到他面前。”他的师傅陈华洲说,阿贵是在做人,不是在卖车,“若是在卖车,那阿贵顶多只能在佳里称霸,他是在做人,才能把车卖到全台湾。” 虽然偌大的汽车展示空间门可罗雀,但是,他就是有本事让每一只飞进来的麻雀,变成客户。这是阿贵的能耐,人家追客户追到三步远,他追到十步远。 一股傻劲 被拒绝九次仍不放弃 譬如,他曾拜访一位女客户高达九次,每次对方都口头同意,但始终无法成交。他有股傻劲,就是要找到客户为什么不想买,直到第十次,阿贵再到对方家中,见到这位女客人已经全身瘫痪的老公,独自坐着轮椅在庭院晒太阳。 他才想到,女客人买车应该是为了要载先生到医院做康复,或许,她先生才是关键人。他改从这位先生下手,阿贵发现,市面上汽车座椅普遍较高,不利于女客人背先生上车,因此第十次拜访时,他主动提议,自掏腰包帮客人更换可自动调整高度的电动座椅,既方便行动,也不会让这位先生坐车时看不到风景。 终于,销售成交了~不仅如此,这位瘫痪的先生,虽然无法行动,后来却以一张嘴为阿贵带进了两笔生意,成为阿贵铁杆的桩脚。 南阳佳里保养厂厂长陈朝明表示,一般业务员碰壁三次就放弃了,阿贵却能为了一个客户跑十趟。阿贵自己说:“我从不判断客人会不会买车,一旦有这个想法,那开口和对方讲话就会变质,出发点和行动力都会不一样。” 阿贵土味十足,但“土”得让人没戒心、全然信任,是天才销售员。即 便用电话,都能卖车给三十个素未谋面的人。成交三十辆车,这是他自己都难以形容的销售魅力。 最让人佩服的,是阿贵连交车的刹那机会都不放弃。一般交车,大概只花十五分钟到半小时,点点证件,说个大概,就微笑送客户出场。但阿贵观察到,“客人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拿到车那一刻,这时候你说什么他都听得进去。” 因此,他把握这个机会,为客户不厌其烦讲解用车的所有细节,三至五小时的交车时间,对他来说是正常程序。他从引擎盖到后车厢逐一介绍,一位医生客人形容他讲解车子,像在做人体解剖一般。不只讲解,阿贵还要客人亲自动手,并带客人试车,阿贵说,“一定要确定客人都听懂为止。”“没问超过二十个问题的,大概就一知半解。”别以为讲解和试车就够了,阿贵还会带客人走一趟保养厂,先让车主和保养厂人员彼此熟识。 他深知,客户花了六、七十万新台币买车后,有“展宝”的心理,会到处跟亲朋好友炫耀,如果客户很懂得欣赏这部车,就能带来新生意。 从恶土硬揪出资源,做关键的事。憨直的背后,有着看不见的智能。 阿贵的售后服务,又与别人有何不同, 绝对耐烦 他相同问题照样亲切回答 曾经,有位女性客户,在交车后的三天内,打了超过一百通电话给阿贵,“可能是年纪大了,一直在问差不多的问题,当时又是中秋节连续假期,”后来,光只为了一个加油孔盖开关的事,阿贵还亲自跑了高雄一趟。 耐心回答客户问题,每个人都会,但回答相同的问题到第八次,态度还能像第一次一样却很难。同事王李旭甫指出,除了阿贵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外,差别就在“阿贵能耐烦,一般人大多受不了。”这跟阿贵钓鱼一样,爱钓鱼的他,曾连续两个星期出海钓鱼,从晚上十点到早上七点,结果每天都空手而归,他却乐此不疲。 阿贵说,“我们没钱花几百万元请小甜甜布兰妮或布拉特•皮特来打广告,只好做得比别人更甘心。”遇到问题,阿贵总是正面看待,想办法解决:“我比较不习惯坐以待毙啦。” 知道自己没有抱怨的条件,必须自己创造机会的阿贵说:“我只高中毕业,做过土水、送过饲料,又生了一张天生不好看的脸。”他回忆,刚从事汽车业务工作时,经常会到分隔岛或车站,大喊“我一定成功~”“现在好不容易做出点成绩,说什么也要保持下去。” 这么会卖车,难道不想去卖单价高的进口车,没有人挖角吗,“我们层次不一样啦,我的客户又不会买奔驰,我(的客户)是各行各业啊,领域不同啊。去(卖奔驰)的话我可能会饿死啦。”为什么不到台北卖车,“我本来就是在卖全省的,去哪里卖车都没差别。” 别人眼中,现代汽车是韩国品牌,质量不好,更换零件不方便,但在阿贵眼里,现代车却有法拉利设计师设计的流线外型,使用的是奔驰引擎。愿意买现代的客人少,阿贵会说,“客人少,能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才能做得更好,这是我们的优势。”碰上南阳连年亏损,连每年发送客户的月历礼品都限量配额,阿贵却说,“这样我才更能仔细选择真正会买车的客人。” 从阿贵眼中看来,事事物物皆是美好。正面思考,才是优秀业务员最重要的特质。 在阿贵的办公桌上,有两个年度冠军的奖座,但两个奖座上都有一个大空洞,为什么,其中一个,“奖座上原本有三两黄金,我拿到第三天就拿去银楼换钱了,差不多有四、五万新台币~”至于另一个,则是装满五十元的三万新台币,阿贵也全部都拿下来换成整钱了。 这就是阿贵,憨直、真诚。老天爷对他很公平,给予他绝顶的销售天分,但也拿走他所处环境的一切优势。 然而,阿贵却从一片恶土,垦出一座漂亮的花园。台湾人称它叫“阿贵精神”。 三、浴火重生雀巢翻盘 雀巢公司创建于19世纪中叶,在20世纪30年代,该公司发明了雀巢速溶咖啡,风靡世界大半个世纪。到了80年代初,由于该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行销准则,在世界上引起公愤,酿成抵制雀巢食品的运动。之后,雀巢食品已难于在欧洲的巧克力和糖果点心市场立足。 在这样的形式下,汉穆•茂赫出任雀巢公司总经理,他大胆地提出了一连串激发式的管理决策,这些措施就像是一针强心剂,使雀巢公司恢复了生机。他将发展中国家作为最佳市场,每年用巨额资金购买原料,用于发展中国家。同时每年拨出大量经费,帮助这些国家提高农产品产量,并聘请专家,在这些国家举办各种职业培训班。从而,在第三世界这个广阔的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一举成为世界食品工业之首。 树大招风,雀巢遇难 20世纪70年代,一场由慈善和宗教团体发起的抵制雀巢产品的世界性运动爆发了。 最为激烈的是在美国市场。抵制运动的大旗是反对雀巢公司等在发展中国家倾销婴儿牛奶,虽然发起者并没有直接否认雀巢食品的营养作用,但却认为:“据统计资料表明,只有2%的母亲由于生理原因不能哺乳喂养。这些食品公司为了商业的利益而片面宣传其产品的母乳替代作用,造成每年至少有1000万婴儿因非母乳喂养而带来营养不良、疾病或死亡。” 媒体的公开发难始于1973年8月,英国的一家媒体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婴儿食品的悲剧”,指责以雀巢公司为代表的世界食品工业界,如何以卑鄙的手段在发展中国家兜售婴儿食品,号召人们对工业化婴儿食品不道德的广告进行抵制。 报道一出,舆论哗然。雀巢在研究这份报告后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只邀请了英国自由撰稿人穆勒到公司的总部瑞士韦维市做调查,以期发表反驳文章。 1974年,英国一个名为“对抗贫穷”的行动组织发表了题为《婴儿杀手》的文章,其内容主要谈及了第三世界国家中婴儿缺乏营养和工业化婴儿食品广告的片面性,进一步“揭露”雀巢公司为了利润不择手段夸大其作用。自此,各地对雀巢的不利报道滚滚而来,几乎世界的舆论全部站在了对雀巢不利的一面。 对于这个危险信号,雀巢公司不但没有给予足够的自我警惕,反而仗着 财大气粗,将新闻媒体告上了法庭,以为这样“以石击卵”就可以轻易取胜。不料,此举反而使自己走进公关的死胡同。 虽然法庭最后宣判雀巢公司胜诉,但同时也要求雀巢公司检点自己的营销宣传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对这种恃强凌弱的行为,公众不仅对媒体给予深深的同情,而且出于逆反心理,开始和雀巢作对,《婴儿杀手》一文顿时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甚至有人还在有雀巢咖啡产品出现的地方并排摆放这个小册子,一时之间斥责之声不绝于耳。 更糟糕的是,国际上也突然出现了两个民间组织——雀巢公司履行义务调查中心和婴儿食品行动联盟,并在美国掀起了有成千上万人参加的“抵制雀巢”运动,而且迅速辐射到全世界。有的国家甚至专门颁布禁令,抵制所有的雀巢产品。 雀巢公司迟至此时才开始觉醒,意识到与公众作对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毕竟为时已晚。两大抵制组织不断地将雀巢公司违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丑闻公之于众,雀巢公司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屋漏更逢连阴雨 从1975年到1980年,这5年是全球经济的恶化时期,美国的情况尤为严重。除了糟糕透顶的货币环境之外,更令雀巢烦心的是,两种对于雀巢至关重要的原料价格正在飙升:咖啡豆的价格比以往上涨了3倍,可可的价格也增长了两倍。 外部环境的恶劣,加上原料价格的飞速上涨,使得雀巢公司雪上加霜,雀巢的销售增长率开始渐渐往下滑。1975年,雀巢的销售额为182.86亿瑞士法郎,然而到了1979年,仅增加到216.39亿,要知道,这么点营业增长率对于雀巢这种庞大的跨国企业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入不敷出,它每天需要支出的金额几乎占了收入的四分之三以上,有时更多。 1980年,雀巢在阿根廷的子公司突然严重亏损,濒临破产,亏损额高达9500万美元,使得整个雀巢的总利润从上半年的3.7%下降到2.8%。对此,总公司的一位经理曾忧郁地说:“这不仅仅是亏损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瑞士人的骄傲遭受了致命的损伤。” 在多重打击下,雀巢的声誉受到了极大影响,公司内部也乱了阵脚,力不从心,逐步衰落了下去。 汉穆•茂赫的改革 为了应付种种危机,重振雀巢声誉,雀巢董事会决定采取换血的方法,将汉穆•茂赫推上了首席执行官的座位。 汉穆•茂赫早年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他一边在雀巢打工,一边完成了学业。毕业后,他由于在成本控制和市场销售方面的业绩而崭露头角。1975年他被任命为雀巢公司驻原联邦德国子公司的主管。在他调到雀巢总部任公司总经理时,雀巢公司原联邦德国子公司已经成为雀巢公司中规模最大、盈利最多的子公司。 1981年,汉穆•茂赫临危受命,毅然挑起了挽救雀巢的重担。 在吃了大亏之后,汉穆•茂赫意识到了媒体强大的杀伤力和影响力,他说:“传播媒介对于一家公司形象的影响非常重要,不仅影响消费者和公司外面的人,也会影响到公司里的员工,因为当报纸上有我的报道时,看到报道的员工, 恐怕比公司内部阅读公文和公告的人还多。”从一次又一次有关婴儿配方食品销售到第三世界的讨论里,雀巢意识到,当媒体报道一件事情时,媒体本身的意见远比事实要重要得多,而且媒体意见总有渐渐变成事实的趋势。他感慨道:“与媒体合作是每个企业都应该注意的一件大事。” 汉穆•茂赫分析了眼前的形式之后,接下来便在公司内部进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改革。他的改革既没有雷厉风行的气势,也没有力挽狂澜的魄力,似乎一切都在不紧不慢地进行。他所追求的不是公司的近期利益,而是把眼光放在了公司长远的发展上。 他认为既然国际环境对大规模投资不利,公司正好可以精心雕凿内部结构。从他上任的那天起,他就开始静下心来细致地改革内部管理。 为了减少开支,减轻公司的负担,汉穆•茂赫采取了以下措施: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这通常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裁员本身就能减轻公司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使员工内部加强竞争,提高他们的危机意识;减少公司对外的并购,虽然并购一向是雀巢公司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危机关头只能先稳住脚跟,才能向外谋求发展;裁掉那些不赚钱的生产线以及负债累累的分公司,同时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压缩贷款以减少利息付出,1980年公司付出的利息占营业额的2.5%,到1984年只占0.2%。 为了提高决策效率,汉穆•茂赫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以往雀巢对市场反应迟缓,决策总是慢半拍,汉穆•茂赫提倡“面对面”的沟通方式。 他认为,管理情报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字和报表,而必须直接观察并与有关人员面谈,才能有真知灼见。实地考察、口问耳听更胜过书面报告。为此,他首先下令大幅度削减堆积如山的书面报告,并建立了新的报告程序和制度:规定每月从各市场送到总公司的月度报告由25页纸减至1页;新的月度报告中、只准提公司经营过程中关键性的问题,如资金运营状况、公司管理费情况、成本控制情况等,还涉及公司当前面临哪些威胁与挑战。这样,月度报告一目了然,没有一句废话。 面对危机,他鼓励各部门主管要充满信心,带领自己手下的员工努力工作。同时对于他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管理者一定要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管理要灵活,切忌呆板。 汉穆•茂赫的一番改革确实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利润的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1983年,雀巢的利润是12.61亿瑞士法郎,与1980年相比差不多翻了一番,利润占销售额的比重也上升到了4.5%。这得益于这两年打下的基础,使公司的财务有了可靠的保障。 开发“殖民地” 在雀巢渐渐恢复元气之后,汉穆•茂赫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向外进攻。 首先是增加新品种,开辟新市场。为解决众口难调的问题,雀巢公司推出了适合于不同人群口味的多种咖啡品种,相继研制了专为特殊口味的人制作的金牌咖啡,为嗜好厚重口味者制作的特溶咖啡,为不习惯咖啡苦涩者制作的“咖啡伴侣”(用玉米糖浆、植物油、乳汁制成),还有不含咖啡因但保留有咖啡真味的特质咖啡等等。雀巢在世界各地有4个实验室,每年都投资5000万美元对咖啡色味品种进行研究分析。 汉穆•茂赫认为,在单身职工和双职工家庭日益增多的今天,速冻餐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市场。为此,他决定开发速冻餐。在法国,雀巢公司聘请了烹饪 大师米盖尔•盖拉德拉任其“芬达斯”系列冷冻食品的监厨。在英国,雀巢用较昂贵精致的“列克兴”牌速冻餐代替了那些粗糙的速冻餐。“列克兴”首先是在美国打开了销路,占领了美国30%的速冻市场,接着占领了英国33%的速冻餐市场。 与此同时,汉穆•茂赫将海外并购提上日程。有人说,雀巢公司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企业合并史,这话一点也不过分。1905年雀巢合并盎格鲁•瑞士炼乳公司是其迈出世界性企业的第一步,1929年合并彼得(发明牛奶巧克力的公司)、柯勒、凯勒(瑞士巧克力创造者)三家巧克力公司,使巧克力成为雀巢公司的重要产品之一。1947年兼并美极速简食品公司,使雀巢成为拥有牛奶、巧克力、速溶咖啡、速食餐等产品类别的综合性食品公司。 在1984年到1985年期间,汉穆•茂赫又在美国市场上演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大戏。其中,1985年以30亿美元收购拥有212万名员工的美国三花食品公司,在当时也算是一个破记录的大手笔。对三花食品公司的收购行动使雀巢在美国拥有了一个大分公司,1988年的销售额就达65亿美元。这些收购行动加强了雀巢公司对世界食品业的控制。 之后,汉穆•茂赫确定要把雀巢公司的市场放在发展中国家,并且让咖啡打头阵,创出自己的新形象。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大多数人口,又有着充足的原料;而且,发展中国家正在飞速发展,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雀巢食品一定要以崭新的面貌,第一个出现在亚、非、拉美等大片还不算发达的土地上。 触觉敏锐的汉穆•茂赫瞄准了中国市场巨大的增值空间,雀巢以无比的决心与耐心,进入中国这个有着巨大增长潜力的新兴市场。 独特的中国战略 雀巢的中国策略与一些外资企业大为不同。大多数跨国企业都将中国看成是消费市场,最多利用一下廉价的劳动力,而雀巢却将中国当成其中的一个原料基地,实行以渔养鱼的方针。有一句笑话说:“想喝奶,不如养头奶牛吧。”雀巢的做法恰好是为了喝奶而养奶牛。 为了在中国卖奶粉和咖啡,汉穆•茂赫根据中国的国情,深入农户,从帮助中国发展鲜奶和咖啡豆的生产开始,历经艰难,终于在培育市场的同时也确立了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 黑龙江双城雀巢,是1982年雀巢正式与中国谈判的第一个合作项目。当时黑龙江双城还是一座很落后的小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电话是手摇机,与外界通话很困难,在银行开个账户需要等三个星期。农民大都住在土墙堆砌的茅草屋内,收入非常低而且不稳定、没有保障。在雀巢进行奶区建设特别是在1990年工厂投产前,当地的农村人口没有真正意义的其他收入。就是这样一个让其他跨国公司都望而却步的地方,雀巢却把它当作全面进军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恶劣的商业环境并没有消退汉穆•茂赫的信心,雀巢看中的不是近期的投资回报,而是远期的市场成长空间。对汉穆•茂赫来说,当远景的报酬是如此激动人心时,再多的付出与等待也是值得的。 汉穆•茂赫明白,自己要想在双城这块土地上站稳脚跟,就必须考虑如何为当地民众谋求经济利益,赢得他们的好感。为了解决奶的供应问题,雀巢从欧洲派来一支专家队伍,不仅建立了一套激励奶农积极性的牛奶采集网络和收购制度,而且还向农户教授照顾奶牛的技术和采奶技术。这在当时是非常艰苦的事 情,用雀巢公司的说法是比培养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还难。通过这种方式,雀巢不仅解决了自己原材料供应问题,而且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有许多农户以及他们的家人生活因此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雀巢这种协助当地发展经济、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发展方式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赞赏,给雀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现在,双城雀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奶制品工厂之一,鲜奶年收购量持续增长。 和牛奶相比,雀巢咖啡进入中国市场也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以茶为传统饮料。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对于咖啡这个洋玩意儿的推广显然是不利的。1989年,雀巢公司在长达一年半的艰苦谈判后,终于与广东的一家国有企业达成协议,合资经营东莞雀巢有限公司。然而一开张,雀巢就遇到了原料危机——咖啡豆严重供应不足。当时喝咖啡的中国人很少,多是一些赶时髦爱新鲜的年轻人。由于没有基础,咖啡豆的种植既不得法也没有销路,产量几乎为零。为了在中国建立起咖啡豆的本地资源,扩大咖啡的销量,雀巢决心帮助中国农民种咖啡豆。 中国的农民对于咖啡豆一无所知,要种好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雀巢公司考虑到这一点,专门派了一批技术人员进行种植培训和技术指导。为了使农民放心大胆地种咖啡,雀巢不仅向咖啡农保证每年收购咖啡豆的总吨数,而且以文件的方式,规定了咖啡收购的质量标准、价格、付款方式,以及将产品运往工厂的途径,还向农民承诺,种植咖啡向银行借的贷款利息一律由雀巢公司承担。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咖啡农的积极性,让他们尝到了种咖啡豆的甜头。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使咖啡在当地的种植取得了成功,有力保证了本地咖啡豆的供给。雀巢公司在向中国提供更多食品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的市场。 经过近10年的整顿和革新,雀巢公司在汉穆•茂赫的领导下,恢复了勃勃生机。到90年代初,雀巢成功翻盘,重新跃居世界食品工业之首。 四、一个红色家族的前世今生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跳水皇后郭晶晶独得四块金牌,成为跳水史上最成功的运动员。颁奖典礼上,准公公霍震霆亲手为她颁奖。而她台下的男友霍启刚,竟也成为摄像机的焦点之一。人们感兴趣的,是霍震霆、霍启刚的巨富家族以及家族背后的故事。 奇迹在于人为 “英雄莫问出处,奇迹在于人为”这两句话,应该是对霍英东那段冒险发迹传奇的颇为恰当的评语。 霍英东是百分之百的香港人。在日军对香港长达3年多的占领下,他和所有同时代的香港人一样,经历过赤贫的童年:阿妈每天给他两毛钱,一毛钱用来搭电车上学,一毛钱买油条白粥当早餐;做过轮船上的铲煤工,船坞上的打铁匠,机场的苦力。最后,所有的工作都无疾而终。 尝尽苦头的霍英东发现,自己不适合给别人打工,他索性东拼西凑,自己开了家杂货铺,取名“有如”,经营家庭日用的食品和小货品。霍英东天生是做生意的人才,他的营商本事那时开始表露出来。在店里,他俨然是个小商人的模样。顾客一进店,霍英东就热情招呼。“‘有如’繁忙时,我时常要面对十几、二十个顾客,这就要面面俱圆,方方照应。”霍英东掌秤的功夫一流,他拿着秤, 手势很快,每次总能把秤尾向上翘起,看得顾客个个满意;他的算术也好,心算又快又准,算完还要歌咏般读出来。小店虽薄利经营,但积少成多,盈利倒也可观,霍家的生活状况开始有所改善。 1945年8月,日军无条件投降后,香港和所有香港市民,得以重见天日。 此时,百废待兴、沉寂多年的海上贸易再度繁盛。霍母刘氏断定海运业将大有可为,遂盘掉“有如”,自置了一艘小海轮,从事海上驳运经营,霍英东负责帮母亲管账。多年经营后,小有成就。霍英东干脆开始独自开了家“玉记”船厂,从修葺、清理船只,逐渐发展为造船,后来,扩展为香港造船行业颇负盛名的“有荣”船厂。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借口中国志愿军入朝,通过联合国对中国实施全面禁运,“凡士兵可利用的东西,不许运往共产党中国”。第二年6月,英国也采取措施,禁止13大类物品从英国或英属地(包括它占领的香港)输往中国。 然而,此时,包括霍英东在内的众多港商,开始利用自己的驳运业,和中国做起生意。 “比如柴油,禁运一开始,一些公司就停止供应柴油。我是做船运生意的,时常有些柴油剩余,于是就运到澳门,通过澳门转运大陆。到后来,内地需要大量物资,比如药品、胶管„„差不多所有的物资,我们都经手,直接运去深圳蛇口。” 那时,购买、运输“禁运”物资是一场复杂的斗争,霍英东他们必须采取一切可行的手段弄到紧缺货物,并以最快的速度将货运回。因此在货物的进出口方法上,常采取一些灵活措施。 与内地通商,本就意味着向联合国挑衅,是非常危险的事。加之他们不按正常程序出入关,在当时的港英政府看来,就是非法走私。因此,美国政府把霍英东的公司列入“黑名单”,港英政府也一度封杀霍英东的发展空间。 廖仲恺之子、当时的中国政务院高层廖承志,在《患难之交–抗美援朝霍英东历史解密》一书中,曾为霍老的所谓“走私”正名:当时,霍老的货运接受方为中共华南局领导下的广东华南企业公司、澳门南光公司、香港华润公司。 此外,霍英东在中国大陆的贸易中大有斩获,赚了100多万,一跃成为香港的新贵。正如《二十世纪的香港》一书所言:“朝鲜战争给予香港人一个机会,就是暗中供应中国内地急需的物资„„” 50年代前后,地产业作为新兴行业,开始在香港显现。早在1947年,中国银行就曾以每平方英尺251.44元的价钱,投得中环一块官地,创下当时地价最高的纪录。已是香港新贵的霍英东,也决定在地产上大干一场。 但他的这一决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一直以来,香港的地产市场由英资财团垄断,华人很难与他们分一杯羹。但霍英东执意将所有资金押在地产上,踌躇满志。 1953年6月,霍英东创立了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465万元——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大数目。霍英东计划以霍兴业堂为旗舰,纵横香港地产市场。 不久,霍英东买下香港世家利氏家族旗下的使馆大厦,并顺利招租,成功介入地产界;1953年底,霍英东花几十万购下九龙一块10万余英尺的地皮,并利用分层出售、首创售楼说明书、分期付款等方式售出所有楼层,再次大赚一 笔,成为叱咤香港地产界的风云人物。1955年,霍英东已经坐拥千万家财,一跃成为香港屈指可数的大亨。 温和帝国 上善若水,温和守业。这样的帝国,也迈出了上市的一步。 白手起家的霍英东,经过几十年打拼,已经将自己的商业王国扩充到物业、船务、码头、地皮、建筑以及互联网等各个领域。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霍英东家族的企业主要有:有荣公司及兴业堂、董氏信托、信德船务、东方海外实业、信德集团等80多家参股和全资子公司。霍英东家族的财产至少高达25亿美元,位居于世界大富豪之列。 庞大的商业帝国只是霍氏家族产业的一部分,霍英东在政界、体育界都享有盛誉。深知从商不易的他,并不主张子女从商,只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交予次子霍震寰打理;长子霍震霆只得到霍老在体育和政界的真传;四子霍震宇则从事自己喜欢的高科技产业。此三子均为长房太太所生,二房、三房所生子女,均在霍老的训导之下,从事律师、医生等职业,只在家族企业中占有股份。 让外界不解的是,霍氏集团如此庞大的产业,竟长期没有上市。而霍英东自有他的解释:“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晚上可以睡得着觉。但上市的代价太大、风险太大,如果把我的这些公司拿去上市,我晚上就睡不好了。” 被称为霍氏的“家族财政部长”的霍震寰,听毕呵呵一笑,道出真实原因:“我父亲是个为人为事力求和谐的人,老子‘上善若水’的和谐观念,已经贯穿了他的思想。他不认为上市是一条和谐之路。” 现年57岁的霍震寰,从哥伦比亚大学MBA学位毕业。霍英东认为他最具生意头脑,所以早年已着手栽培震寰做他的商业王国接班人。自霍震寰学成归来,霍老便安插他在公司担任要职,以“父子兵”的姿态纵横商场,逐步将权力交予他。 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霍震寰??营时也很温和,甚至略显保守,基本上不做没把握的事情,外界因此称他是守业者。霍震寰笑言这个评价比较准确,但对于上市,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如今的商业环境和以前已经不同了„„虽然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划表,但在不久的将来,霍氏集团肯定会上市。” 话音未落,霍氏集团迈出了上市的第一步。 2000年,四子霍震宇的私人控股公司Denwell Enterprises在港借壳上市,成为霍英东家族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喜爱高科技的霍震宇,从英国军事学校毕业后,便进军互联网,归国成立Denwell Enterprises,霍氏集团再次涉足新领域。此次公司上市,只是霍震宇在高科技产业道路上迈进的一步。2004年3月,其电信企业新鸿高科在四川达成了第一笔固话短信业务,将高科技玩转到另一个领域。 “如果霍氏集团全部上市,其几百亿的资产,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化身千亿。”一时间,坊间传言四起。 “我是中国人” 霍老说,“回归那一刻起,我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了。” 霍英东是香港人,更是一个中国人。从冲破封锁为中国提供物资,到极力促成香港回归、中国申奥,再到投资大陆,霍氏家族,一直延续着浓浓的中华情。 1950年,霍英东冲破禁运与内地通商,帮助中国度过困境,与中国政府建立了友好关系。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港英政府,处处遭到刁难。也就是从那时起,霍英东就与港英政府保持距离。后来,同时代的许多香港大亨都曾得到过英国女王授予的荣誉,而他从未得到过。 成为地产商会会长之后,霍英东与北京方面走得更近,他??常邀请李嘉诚、冯景禧、李兆基等人到家里吃饭,让内地官员与他们见面、接触。1964年、1971年,霍英东多次作为香港同胞国庆观礼团副团长,上京参加中国国庆庆典活动,跟中方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70年代末,霍英东索性转入内地发展。1979年投资兴建中山温泉宾馆,成为内地第一家中外合作的宾馆。1982年,更斥资两亿元,在广州投资建设中国首个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 香港回归前,霍英东已经在中国政府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政务要职,晋身为国家领导人之列。 而香港回归的整个过程,霍老都有参与。 “他们那一代人,对回归有着非常特殊的期望。”当年,霍老去见邓小平先生,他们讲回归,一直讲了45分钟。 回归前,整个香港人心浮动,不知道回归后整个香港将何去何从。但回归前后,政府不能有法律上的真空,一分钟都不可以。于是,霍英东和长子霍震霆,参加组建了临时立法会。 “当时的形势还很严峻,反对派占领着立法会,父亲也一刻都不敢放松。6月30日晚上11时30分,父亲的眼睛仍然睁得很大,很有精神。1997年7月1日,下着倾盆大雨,我和父亲一起参加交接仪式,看着查尔斯王子慢慢地离开,心情很复杂。但那个情景,也真的很难忘记,那是代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一刻。”多年以后,霍震霆回忆起那段时间,仍唏嘘不已。 难舍奥运情 霍氏家族爱体育,是众人皆知的;但霍氏家族与奥运之间割舍不断的联系,却是鲜为人知的佳话。 从霍英东到霍震霆,再到少年霍启刚,这个华人巨富家族和奥运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74年,中国提出重返国际奥委会,请霍英东帮忙。这次霍英东不仅自己出面,还把擅长英文的长子霍震霆带上,凭借其国际足联执委的身份和在国际商界的名望,多次往返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以及相关国家之间,在国际奥委会委员中间斡旋。 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国际奥委会文化和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在《重返五环》一书中提到,“从1951年开始,为了争取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我们斗争了28年。在亚洲,出力最多的是香港朋友霍英东。” 从此,霍氏家族便和奥运结下了难舍难分的情结。中国多次申办奥运会,都是霍氏家族的大事。 霍英东与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是多年的老朋友。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霍老充分发挥他的影响力,多次向萨马兰奇进行游说。那时,萨马兰奇在瑞典洛桑筹办奥林匹克博物馆,霍老便出资100万美元,以中国奥委会的名义捐给国际奥委会。 除了国际游说和财力支持外,霍英东还积极为北京造势。1993年9月 16日,霍英东以中国代表团顾问的身份前往摩洛哥蒙地卡罗,为北京申奥做最后的努力。本来霍英东对北京申奥很乐观,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这次失败对霍英东的打击非常大,有人甚至担心他会因此自杀。 2001年,霍震霆成为获选国际奥委会成员的香港第一人,并接替父亲出任香港足球总会会长,延续父亲的体育事业。此时,霍震霆开始帮助中国第二次申奥。7月13日,霍震霆亲赴莫斯科,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胜时,已经55岁的霍震霆第一个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激动得泪流满面。他给香港家中的父亲打电话:“我们赢了~我们赢了~”因为时差,香港已是凌晨,但激动无比的霍老,接完电话就跳到游泳池里游泳。 对体育事业,霍震霆花了极大工夫。特首曾荫权笑称霍震霆是香港“寂寞的推销员”,香港人则称他为“体坛外交部长”。上世纪70 年代,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体坛上被隔绝。香港队去内地踢一场足球,都要装扮成旅游者,偷偷踢完比赛再偷偷跑回来,否则要被处罚。从1974年开始,霍震霆就和父亲一起向世界“推销”中国体育,帮助中国的足球、羽毛球等项目在国际协会中恢复合法会籍。 2004年,亲眼目睹中国香港乒乓球选手高礼泽、李静在雅典奥运会男子双打中历史性地为香港夺得一枚银牌后,霍震霆十分激动:“为盼这场胜利,我一夜都没睡好。”奥运会一结束,中国雅典奥运金牌得主被邀访问香港,在香港掀起一股体育旋风,这正是霍震霆的主意。 2004年1月24日,一笔高达2亿港币的捐资,带着霍氏家族的热望,捐赠给北京奥组委,用于建设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霍氏家族因此获颁“捐资共建功勋荣誉章”。 父亲逝世后,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便独自挑起了体坛外交的重担。从筹办2008奥运会香港马术比赛,到参加各种国际体育活动,霍震霆毫不吝惜自己的精力。2008北京奥运会,霍震霆更是举家到现场观看比赛,圆了多年的奥运梦想。 豪门也追星 如此看来,霍氏家族也追星。 上世纪60年代,霍英东已是亿万富豪,霍老虽在香港商、政和体育界影响甚大,但由于他向来低调,霍氏家族极少成为传媒焦点。真正引起人们关注,一次是母亲刘氏归天后的风光大葬,另一次便是霍震霆迎娶港姐冠军朱玲玲了。 1978年,32岁的霍震霆闪电迎娶77年港姐冠军朱玲玲。婚宴在香港有名的顶级酒店——美丽华酒店筵开360席,估计耗资100多万元,嘉宾达4000人。更传,此前,霍家已给朱家送去礼金1000万元。这次婚礼引起全港轰动,多年来仍是香港的一段传奇。 婚后,霍震霆夫妇虽然生了霍启刚、霍启山和霍启仁3个儿子,但两人个性却不合拍,渐行渐远。2000年,朱玲玲与丈夫感情出现问题而搬出霍家大宅,后经霍英东多次出面调停,更以霍震霆当时事业受阻、心情低落来打动她,朱玲玲才重新做回霍家大媳妇。无奈到了2004年,两人还是传出离婚的消息。当时的一派繁华,以及童话般的浪漫故事,终究飘逝。 相比之下,霍震寰就要幸福、简单得多。 1981年底,霍震寰结束十年爱情长跑,将影星陈琪琪迎入霍家。婚礼阵容及排场均不如其兄般铺张,婚事也未被大肆报道。但婚后两口子恩爱相随, 外间从未闻得任何蜚短流长。虽然娶影星做老婆,霍震寰却并不爱出风头,处事素来低调。甚至有一说,霍家二公子花十年娶个影星,目的是一到重要场合,就好让老婆抢去风头,自己则轻轻松松便避过镜头焦点。 但他们的儿子没有这么幸运,2004年7月11日清晨,霍震寰与陈琪琪之子霍启中因“形象可疑”,在霍家大宅附近被巡逻警员截停搜身,结果在其身上搜出10多克大麻烟丝及吸食工具。消息传出,马上就成了当天全港小报的头条新闻。 也是绯闻家族 在媒体曝光,霍氏家族一直长袖善舞,只是曝光的理由不同罢了。 虽然霍家第三代目前还没有介入霍氏集团的工作,但其出镜率并不亚于父辈,不过是作为娱乐新闻。 二孙霍启山是英国国王学院商业管理学士,现经营中环一间投资银行。他与国际影星章子怡的恋情,曾经是媒体竞相追逐的头条。然而,两人交往近两年后,传出分手的消息,令人生出诸多感叹。 长孙霍启刚更是狗仔队的“最爱”,以中学全A的优异成绩考入牛津大学的霍启刚,先是与有“翻版朱玲玲”之称的吕庆欣拍拖,后公开与南华会主席千金卢恬儿牵手。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霍启刚与跳水皇后郭晶晶相遇相识,一见钟情。其后两人被发现于上海亿万大屋依偎谈心,恋情正式曝光。 霍家几代都致力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子承父业,霍启刚爱上体坛名将也算佳缘。但两人相恋的4年,也正是郭晶晶全力备战北京奥运会的4年,两人聚少离多,期间不时传出分手消息。2006年5月,霍启刚秘密飞赴北京陪郭晶晶,两人的情侣车牌反驳了情变传闻。 2008北京奥运会上,霍启刚一家亲临水立方助阵,郭晶晶戴定情信物——心形吊坠项链与定情手环出战奥运会,两人关系明朗化。 对于这个未来儿媳妇,霍家似乎甚为满意:准公公霍震霆已经在奥运会上亲手为郭晶晶颁奖;而据香港媒体透露,霍家早已经做好了迎娶这位冠军儿媳的准备——启刚已求婚成功,晶晶可能于奥运后退役,一心一意嫁爱郎,从跳水王后摇身一变成为豪门霍太。更有传闻,霍家计划将价值逾亿人民币的北京四合院,赠予女家作为聘礼,好让晶晶父母安享晚年;加上礼金、婚礼等种种开支,估计这次霍郭联婚最少花费逾二亿人民币,届时势必成为中港盛事。 五、街头斗士蔡衍明 最近,蔡衍明说自己做了件创纪录的事情,但在外人眼里,却是一场莫大的冒险。这位中国旺旺董事长个人举债8.5亿美元,谈笑间完成了中国旺旺新加坡退市、登录港股之旅。 这笔近两年来亚洲规模最大、杠杆比率最高的巨额融资收购,给50岁的蔡衍明所带来的最直接好处就是,中国旺旺市值从30亿美元飙涨至51亿美元,蔡衍明顺势跻身台湾富豪榜第六。 究竟蔡衍明是如何不断创造和延续他的“旺旺”财富传奇的, 一个商人的精明转市 转投H股让中国旺旺的市值几乎翻倍,更为重要的是在这200多天里, 蔡衍明完成了对旺旺的重组。 事件发端于2007年5月28日,蔡衍明以私人公司名义向高盛(亚洲)、瑞士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12家银行财团联贷8.5亿美元,用于收购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进而完成私有化,转投H股。 中国旺旺从新加坡退市的主要原因是与同类公司的落差较大:新加坡上市的旺旺虽然每年净利率达16%,有15倍的市盈率,但同在1996年上市的康师傅选择了香港,市盈率因此高达40倍左右。 按照中国旺旺董事兼财务总监朱纪文的说法,一方面是新加坡股市不够活跃,自从旺旺控股上市后表现一直很平淡;另一方面,诸如康师傅、统一、蒙牛等同类型公司都在香港上市,而新加坡股市除中国旺旺外没有同类型的公司,所以很难吸引投资者注意。 但在蔡衍明眼里,这个原因被简化了,“被提到说差人家很多,成就感没有了,叛逆感就出来了。” 蔡衍明的叛逆感在去年年初就冒出来了。当时很多投行和基金希望能够给蔡衍明提供支持,帮他下市,然后将来上了市他们赚些钱。 权衡之后,蔡衍明有了自己的想法,“干脆就自己来吧。”接下来,借款过程倒是很顺畅。 “开始时,我们和每家银行分开谈,要求3家主办行各贷款5亿美元,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是银行给私人公司非常高额的贷款记录,也是亚洲罕见的巨额杠杆融资收购案例,没想到很快通过银行的内部审核,两个礼拜内全部搞定。”回忆起来,蔡衍明如今满是自豪,毕竟这体现了12家银行财团对蔡衍明和“旺旺品牌”的莫大信任。 蔡衍明背负着创纪录的债务度过了200多天,“必须得抓紧啊,我个人有20几年没有借钱了,还从未背过这么大笔债务,每天的利息高达15万美元~银行都在盯着我呢~”回忆起当日的焦灼,蔡衍明哈哈大笑。可银行说他们压力还大呢,他们还没有给个人借过这么多钱。 事件结束于2008年3月26日。此时,正当受全球次级债务风暴影响,香港股市数周之内,股指狂泻,多家新股叫停上市计划,而中国旺旺依旧“固执”地完成香港上市。最终,蔡衍明此役成果斐然。现在中国旺旺的市值已由退市前的30亿美元增至51亿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旺旺在这200多天里完成了公司的重组。 当初在新加坡上市时,旺旺旗下的食品饮料、酒店、医院、地产等多个事业部共同捆绑,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主体认识不清,对股价造成了一定影响。退市之后,旺旺把核心业务——食品饮料业务单独剥离在港上市,旗下医院、酒店、房地产等业务则分拆至另一家新成立的“神旺控股”公司中,为蔡衍明家族私有。 一堂失败课,输不起的自尊 从一个富家子弟,蜕变为一个拥有“街头斗犬”性格的精明生意人,源自一个关键挫折。 蔡衍明出身富有家庭,小时候口袋里的零用钱,比当时小学老师一个月薪水还多。在父亲开设的中央戏院,蔡衍明一天可以看上10部电影。他从小看到的世界,就跟别人不同。 他不爱念书,却爱当老大。多年以后,他曾说过“在街头混一年,比读书读三年学到的还多”。对于不念书,他自创一番理论,因此他最后一张文凭, 是国中文凭。 从小在街头混大的蔡衍明,行事也完全是街头作风。台湾有媒体认为,他的性格完全是“街头斗犬”式的,他没有读书人的框架,做生意的天生嗅觉,根本没人比得过他。 然而,从一个富家子弟,蜕变为一个拥有“街头斗犬”性格的精明生意人,源自一个关键挫折。 在蔡衍明19岁时,他的父亲接下朋友的宜兰食品厂的股权,却一直没有时间经营。于是蔡衍明自告奋勇,开着福特雅士车,拿着公司印鉴,一个人从台北到宜兰食品上班,20岁的蔡衍明第一次当起了总经理。 当时,宜兰食品是鱼罐头工厂,蔡衍明去了并不知道要做什么,帐看不懂,人也不认识。一天要管两百多人,只好每天早上七点半去看员工打卡。打完卡,又不知道做什么,就去帮忙杀鱼、捡烟头。 这期间,他虽没有介入公司经营,却拚命的动脑筋想赚钱。当时宜兰食品厂并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做外销。1979年,蔡衍明有心做自己的品牌,“OEM要看别人脸色,你做的产品没有特色,要被他砍价钱;品质要偷工减料,你又怕被他踢出局。”他决定将宜兰食品由外销加工厂,转型为内销品牌商。第一仗就是推出浪味鱿鱼丝。 然而事情却出乎蔡衍明的预料,台湾当时的规矩是批发商要先赊账,等货物卖出后再付款。批发商们还经常会赖账。于是,蔡衍明的东西做出来,卖出去却收不回来钱,变成呆账亏了很多钱。他形容当时的状况,“突然间没帐了,应收帐款收不回来,机器还继续运转,库存一包变两包。” 第一次涉入商海的蔡衍明就初尝败绩,宜兰食品厂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竟然赔了一亿多新台币,不仅赔光了本钱,还要从家里再贴钱进来。这笔钱,当时可以买下近700户台北市公寓。因为这个挫折,蔡衍明性情大变,他从小日子过得奢华,太有自尊了,经不起那种没有自尊的生活。那次赔钱后,大家都看不起他,说他是败家子。 当时只要别人多看他两眼,眼神方向不对,他就觉得人家在笑他。也是从此时起,他褪去富家子弟的个性,取而代之的是无时不在的危机感。他总说:“人今天所拥有的,不代表明天仍然拥有。万一哪一天又失败了,怎么办,” 也因为没有退路,逼出了蔡衍明的街头斗犬性格。他寻找时机,打算东山再起。 嗅到米果商机 靠“旺旺”东山再起 就是因为年轻时跌了这个跤,才成就今天的蔡衍明。22岁的那堂失败课,让蔡衍明对世事有了更多的认识,看得也更远了。 也就在同一时间,他看好台湾稻米过剩,从事日本米果生意有赚钱的机会,因此他找上日本前三大米果厂之一的岩冢制。 日本岩冢制的掌门人桢计作,被称作“米果之父”,当23岁的蔡衍明提出想要合作米果生意的时候,64岁的桢计作立刻就回绝了:“我年纪和你差这么多,和你合作,如果不成功,我会被人家耻笑。你不成功我这个社长也要辞职。” 不过,蔡衍明没有放弃,他发挥街头性格,台湾、日本两头跑,来回花了两年,终于打动了桢计作,拿到了米果技术合作协议书。 当初,蔡衍明并没有推出自己的品牌,而是帮别人代工生产米果,赚取产业链中最低端的微薄利润,但听到有人将推出自有品牌可口宾宾米果后,他硬是抢在前半个月,自创品牌,还起了个吉祥的名字“旺旺”,以更低价格推出。并且与台湾的拜神市场结合,每当初一、十五拜神的时候,就是旺旺赚大钱的时候。 快、狠,让蔡衍明以经济规模压垮对手,蔡衍明一下就称霸台湾米果85,市场,快速的营销战略,使旺旺在一夜之间就“旺”了起来。统一、义美等则退出市场。不过,公司持续扩大规模,则奠基于两大战役。 第一次战役,是在1992年。35岁的蔡衍明在台湾的事业初具规模,但他却嫌赚得不够刺激,他决定进军大陆。 90年代初期的中国,改革开放刚走上正轨,就连上海的台商也少,蔡衍明居然一跑,就跑到中国内陆省份——湖南长沙,还是长沙第一家外商。这种大胆决策,也只有蔡衍明这种有街头性格的人才敢做。 他的算盘是,湖南是中国的产粮大省之一,最重要的是,当时长沙并没有外商投资,旺旺是长沙第一家台资企业,受到的重视一定比沿海多。果然,旺旺设厂过程面临的问题虽多,但有市长亲自出面,顺利渡过了一切难关。当地政府还给了旺旺各种优惠,湖南的稻米有三分之一由旺旺收购。 旺旺在湖南的第一家工厂建立之后,蔡衍明去郑州参加烟酒会。烟酒会现场让蔡衍明很满意,因为当场就有300货柜的米果签售,而协议上都是货到付款。于是,旺旺台湾工厂24小时加紧制作,把米果从台湾运抵大陆,没想到交货的时候对方却要求卖完之后付款。 被对方使了这一招,旺旺一度招架不住。当时有人提议将这些货柜再运回台湾,但蔡衍明觉得太不符合经济效益,决定在当地贩卖。他选择的是在长沙、上海自己开门市卖,不料,卖了三个月,也才卖掉十个货柜。 眼看几百万包旺旺快要过期了,蔡衍明咬着牙,决定“健康大放送”,把旺旺分送给上海、广州、南京、长沙等地的各级学校,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人手一包。没想到,学生“试吃”后反应良好,无意间为蔡衍明培养出坚实的顾客基础。 第二次战役,发生在1994年。作为中国第一家米果生产商的旺旺销售出奇的好,长沙厂投产第一年就赚了个盆满钵满。蔡衍明的成功吸引了众多竞争者,不仅康师傅决定跟进,就连中国大陆本地也出现两百多家小厂,纷纷跳进米果这一市场。受到竞争对手的冲击,当时旺旺米果在国内售价从每公斤50元掉到每公斤30元。 当时,蔡衍明想到的唯一策略是推出低端品牌,在各地扩建生产线,加大产量,降低成本,从而把那些刚起步的对手挤出市场。接下来,蔡衍明发动了割喉策略,他推出四个副品牌的低价米果应战,为了全面阻绝敌人,他更是砸下3000万美元,将生产线一口气扩充到十条线。一下子要盖很多工厂,那要怎么盖啊,那个时候蔡衍明就给各县政府写信,内容是:“旺旺想在贵县投资,但条件是希望你们盖个厂房租给我们。我们用旺旺的品牌换这个厂房。”当时集团里多数人认为,政府怎么可能会这么做,蔡衍明说不试怎么知道。 当时中国大陆正值招商引资热潮,各地方政府之间也在竞争。蔡衍明发了1000多封信,果然就有人来了。“您不用本钱,只要付一个月租金。我们政府盖房很快,四五个月就盖起来,成本非常低,租金很便宜。”在那种状况之下,蔡衍明设备也买国产的,他知道怎么能做到最低成本。 此举让“旺旺”彻底翻 了身。如今的旺旺已发展成为拥有遍布全国的近百家分公司。一次次的市场实战,锤炼出蔡衍明的街头智慧,也让他在中国这块新大陆上,闯出一片天。 靠老臣治天下 蔡衍明在街头打滚,累积出一种个人魅力。只要被他纳入圈子,就成为生死与共的兄弟。这也是他从一个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街头小子,最后能称霸中国米果市场的关键。 酷爱产品创新与行销的蔡衍明,生性不喜欢管工厂,他在大陆的100多家工厂,去过的不到一半。因此,要管理工厂,主要靠一批跟随他多年的老员工。 蔡衍明对员工向来大方。30年前,他在宜兰食品时,就让员工入股分红,而且一半股份由蔡衍明埋单,另一半才由员工自己出钱。1995年,“旺旺”控股成立时,蔡衍明又让员工认股,当年跟着蔡衍明打天下的老臣,均已成亿万富翁。 那年蔡衍明为庆祝自己生日,自掏腰包买了两百多支万宝龙钢笔,送给经理级以上干部,还订了两万多支金色“旺旺”手表,送给员工。手握米果技术的老臣廖清圳等人一直没有离开过他,跟随他20年以上的员工目前超过10位。“大陆台商说康师傅有魏家四兄弟,同心协力打天下。蔡董常说我们旺旺有七、八个兄弟一起打天下。”当年给蔡衍明技术授权的岩冢制社长,被他尊称为“事业上的父亲”,手中握有5,的“旺旺”股份,如今价值高达31亿元。 蔡衍明在街头打滚,累积出一种个人魅力。只要被他纳入圈子,就成为生死与共的兄弟、亲人。这也是他从一个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街头小子,最后能称霸中国米果市场的关键。 主张学历无用 儿子高中毕业就跟着他 蔡衍明在街头成长,他如今的成功,让他更加相信“学历无用”。对儿子,他也贯彻这原则,每个儿子18岁后就不再升学。他笑说:“这是己所欲,施于人。” 他的大儿子蔡绍中、二儿子蔡旺家,18岁高中毕业后,就跟在他身边。现在蔡绍中26岁,在旺旺集团担任幕僚处经理,去年也进入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 因为是老板的儿子,又是旺旺的重要管理人员,所以蔡绍中挨老板骂比一般人多。说到他的老板蔡衍明的时候,他语气中带着崇拜。 蔡绍中一直称自己的父亲为“老板”,这并不表示他们不亲。“只是叫老板叫习惯了,除非有什么事情比较特别,才会喊一声‘爸’。”“最好不要轻易质疑老板的决策。”蔡绍中讲述这个观点的时候用了一句话,“人总是会屈服的。”这禁不住让人怀疑并非心甘情愿,但他继续说:“老板自有老板的道理,你的想法如果不一样的时候,你的想法老板脑子里已经跑过一遍了。” 要保证蔡衍明每一项决策的执行。这已经是一个习以为常的做法了。 这就是蔡衍明的“一言堂”,但蔡绍中很以为然。蔡衍明在街头成长,他如今的成功,让他更加相信“学历无用”。对儿子,他也贯彻这原则,每个儿子18岁后就不再升学。 蔡衍明对待儿子的方式让外人感到好奇,你有考虑过儿子的感受吗,难 道因为你是高中毕业,后来成就了一番事业,就认为他也可以走这样一条路吗, “学校老师永远有,我这个老师不是永远有~”蔡衍明操着台语,自信的说。“我是想让他少一些东西嘛,不要什么都有了,那不是要走路都看天上,会撞到墙的。我要给他缺陷。” 同理,蔡衍明用人,并不讲求学历。“念书能学几分,”他说,“学历高的人比较没稳定性,学历低的比较会确实认识自己~” 因此他把“确实认识自己”列为旺旺公司训条的第一条。 百亿不是起点,千亿不是终点 蔡衍明凭着智慧和魄力,在中国冲出了休闲食品王国天下。但随着中国食品市场竞争加剧,现在,他又嗅到危机了。 过去10年,康师傅的营收虽然一直比旺旺大,但旺旺在中国的获利,有6年都大赢康师傅。在旺旺的高阶管理层,普遍弥漫着安逸的心态:“我们的净利率比康师傅高出十个百分点。”蔡衍明自己也说:“以前人家问我,你们公司最大优势是什么,我说,最大优势是缺点太多。因为我缺点这么多就赚这么多钱,那缺点改一改不是更厉害,哈哈~” 但如今,康师傅的营收规模已是旺旺3倍,差距越来越大~尤其去年,旺旺的年度获利总额被康师傅赶上,更让蔡衍明不安。 “为什么康师傅现在那么强,1997年的时候他们因为亏损,所以有觉悟,现在才会那么强。” 蔡衍明现在要用力拧紧螺丝,要大家提高危机意识,但是太平日子过久了,大家都很散漫了,他的想法实施起来很吃力。他一生气,对群臣撂下狠话:“如果没觉悟,我第一个退,把公司卖掉~” 气话归气话,为了凝聚共识,他自己将“爱拚才会赢”的歌词改成国语版,歌名叫“大团结才会赢”,让所有员工一起唱。 2008年,经过战略整合后的中国旺旺则更加专注于发展米果主业。其H股上市时所募集的资金中,65%将用作扩大食品及饮料产能,包括建设新生产设施;25%用作提升分销网络,包括在中国新增55个销售办事处;余下10%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在中国旺旺,每一个员工都记得蔡衍明说的一句话:“百亿不是起点,千亿不是终点。”蔡衍明对此分析得头头是道:“随便挑美国一个(米果)品牌看,在美国国内市场,去年就做了差不多80亿美元。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大,中国人的胃也不比美国人的小吧,将来有可能做中国第一大,那就有可能是世界第一大。” 中国,无疑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经济新大陆,而蔡衍明也是在这块大陆上迸发出他街头营生者的能量。 六、马化腾的QQ帝国 2008年,腾讯公司正好走过整整10年。谁会想到,短短10年时间,腾讯就将注册用户发展到惊人的7亿,同时在线人数超过4000万。 马化腾,QQ主要创始人,腾讯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EO),全面负责集团的策略规划、定位和管理。1993年,马化腾取得深圳大学理学士学位,主修计算机及应用,并在电信及互联网行业拥有逾十年经验。出 任现职前,他曾在中国电信下属的润讯通讯有限公司,主管互联网传呼系统研发。 这只曾被世界网络巨头瞧不上眼的小企鹅,竟然抓住了中国网络发展的机遇,一飞冲天。 帝企鹅诞生 1984年,只有13岁的马化腾,随父母从海南来到深圳——一个百业待举却充满希望的年轻城市。进入深圳大学后,酷爱天文的马化腾却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毕竟天文太遥远了,”他说。 在深大的岁月,马化腾的计算机天赋已让老师、同学刮目相看。他既是各种电脑病毒的克星,又能为学校的个人电脑维护提供解决方案,有时还干些将硬盘锁死的恶作剧,让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谈起大学的趣事,马化腾回味无穷。 1993年,从深大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迅公司做软件工程师,专注于寻呼软件的开发。正是这一年,他的大学师兄史玉柱开发的“汉卡”软件红遍中国,巨人集团名噪一时。师兄的成功,让马化腾开始明白,开发软件的意义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 在润迅公司,马化腾一直做到开发部主管的位置。当时,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已经初露锋芒。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化腾接触到了ICQ,这是一个以色列程序员开发的计算机即时聊天工具。 ICQ功能相对比较完善,界面也很友好,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可是,ICQ没有中文版,中国用户对其鲜有所知。马化腾意识到,没有中文版,成为ICQ无法在中国市场站住脚跟的致命弱点。而这正是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空白区域,他打算填补这个空白。 马化腾是潮州人,潮州人深入骨髓的商业细胞,开始在他身上被激活。很快,马化腾联合几个朋友成立了腾讯公司,专门开发中文版本的ICQ。 与许多公司一样,创业之初的腾讯颇为艰难。马化腾回忆,刚成立腾讯时,为了让腾讯存活下来,当时的腾讯团队什么业务都敢接。但由于不懂市场运作,将产品拿出去向运营商推销时,常常被拒之门外。 “闭门羹”并没有让腾讯倒下。看上去像白净书生的马化腾,骨子里有种越挫越勇的倔强。终于,当腾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自己开发的中文版ICQ,即OICQ放到互联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时,奇迹发生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QQ的注册用户居然狂飚到500万~ 这让整个腾讯兴奋不已。 绝处逢生的小企鹅 但他们显然过于乐观了。 用户暴增,下载数量几乎呈现几何级数增长——这些只是表面的繁华,背后是对资金的极大渴求,最起码,要保证服务器的质量不下降,才能让QQ走得更远。 问题的关键在于,腾讯没有盈利模式,这就意味着,腾讯没有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源源不断的注入资金,来养活这只小企鹅,这对于没有盈利模式的腾讯来说,无疑过于苛刻了。 马化腾不得不重新考虑公司的生存问题。 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的冬天,IT业第一次泡沫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联网。这个冬天,对于马化腾和腾讯来说,异常寒冷。这只羽翼未丰的小企鹅,在 寒风中瑟瑟发抖。 内忧外患,实在撑不下去了。马化腾不得不开始考虑,是不是择机将自己一手带大的小企鹅让贤。 那段时间,马化腾内心交困,却无奈的忙于为自己的“孩子”找个好买家。 但是,因为互联网泡沫的缘故,大部分投资者对中国IT业投资异常谨慎。经过几次正式和非正式谈判,马化腾逐渐失望了。几乎所有买家都估计不到腾讯QQ的潜在价值,只愿以有形资产转让的形式购买。而对于马化腾100万的开价,买家们始终用摇头来回答,最多的也只愿意出价60万,这让马化腾十分沮丧。在马化腾看来,100万卖掉QQ,也不是一笔理想的交易。几次碰壁之后,马化腾决定继续抚养自己的小企鹅长大——毕竟,自己已经对它付出了两年多的感情与心血。 在后来的发展道路上,马化腾几乎是倾其所有。尽管如此,马化腾和整个腾讯,仍然不知道自己的赢利点到底在哪儿。面对日益飚升的注册用户数量,全公司的人都茫然。如果不尽快找到赢利点,谁也不知道腾讯还能撑多久。 其实,也不是全无退路。 如果按照传统的盈利模式,腾讯完全可以用收取注册费的方式,得到部分利润。可马化腾不甘心自己创造的QQ,只能向申请号码的用户收取一点可怜的注册费。事实上,腾讯后来这样做了,哪怕马化腾极不情愿。“那是腾讯QQ最艰难的时期,实在是无奈之举。” 找钱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是上天注定不会让这只可爱的小企鹅夭折。最终,连马化腾本人都未曾想到,在深圳首届高交会上,腾讯公司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 有了救命粮食,小企鹅绝境逢生。腾讯迅速做出反应,开发出QQ在线游戏等盈利性项目。小企鹅伙伴们,开始在互联网的海洋里掀起大浪。至2004年6月,小企鹅已经活跃在超过3.4亿人的电脑中,同时在线的QQ用户达到近2000万。同年6月16日,腾讯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公开上市。 小企鹅从绝处逢生到笑傲江湖,顺利完成华丽转身,迅速搭建起一个庞大的用户平台。在“2004中国商业网站100强”大型调查中,腾讯网领先于新浪、搜狐、网易,拔得头筹,一跃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之一。腾讯上市后,马化腾的个人身价也迅速飙升到17亿港币。 庞大的企鹅帝国 如果说马化腾决定开发QQ在线游戏,打造公司业务多元化时,还有公司生存压力的原因,那么,在腾讯公司后期的发展蓝图中,马化腾对腾讯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几乎是成竹在胸。 于是,在QQ用户的期待中,腾讯不负众望,继续在辽阔的天空下开疆拓土。从QQ网络游戏到门户网站,从QQ医生、QQ邮箱到火狐浏览器、超级旋风下载软件,从搜索引擎“搜搜”到“拍拍”网络交易平台„„腾讯的在线业务,像章鱼一样在网络上扩张。 没用多长时间,马化腾就不动声色的打造出腾讯的多元化帝国。现在,腾讯市值已达33亿美金左右。 从最初的模仿产品开始,马化腾似乎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小企鹅养成了一个庞大的QQ企鹅帝国,改变了中国人沟通的方式。QQ成了除手机、电话、 E-mail之外,很多中国人必备的沟通工具。 不仅如此,腾讯公司的在线生活产业模式,已经初步完成业务布局,构建了四大网络平台:腾讯门户网站、火狐电子邮件等,能够满足用户信息传递与知识获取的需求。腾讯个人博客Q-zone、聊天室、QQ群等,用于用户群体交流和资源共享。在满足用户个性展示和娱乐服务方面,腾讯拥有非常成功的虚拟形象产品QQ秀、QQ宠物和QQ游戏。在满足用户的交易需求方面,有电子商务平台拍拍网,并和其他平台无缝整合。在庞大用户群的基础上,腾讯公司开发的多元化业务,一切都水到渠成。 如今的QQ,已不再是那只在寒冷的互联网冬天瑟瑟发抖的小企鹅。腾讯这个庞大的企鹅帝国,成为中国IT行业一艘货真价实的巨型航母。 谁能阻挡马化腾, “仅仅谈业绩做了多少,规模做得多大,都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的使命是要通过互联网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马化腾说过这样的话。 2006年,马化腾和公司的最高管理层闭门开会。大家花了一天时间,专门讨论一个问题:腾讯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们要让所有的腾讯员工把什么作为他们的远景去奋斗。当时,大家提了很多建议,最后有一个词被所有人认同:受尊敬。对于一家以娱乐为主业,以躁动不安的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的公司来说,要做到受尊敬谈何容易。 2007年2月,公安部、文化部、信息产业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通知,将针对网游服务商“开设带有赌博色彩的网游”问题,展开专项行动。消息一出,腾讯股价应声大幅下挫。腾讯立即对其棋牌类游戏进行相应调整,关闭了Q币与游戏币之间的回兑功能。 在此之前,一场关于“腾讯虚拟货币冲击人民币”的争论,甚至曾惊动央行。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让马化腾感到冤枉:“Q币就是一种充值点卡,而且我们也不是发行点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他甚至打算改变Q币的名称,以淡化Q币的货币特性。但是作为使用范围最广和最为著名的网络点卡,腾讯Q币成为舆论和政府监管首当其冲的对象,几乎难以避免。 更让马化腾头痛的是,腾讯已成为网络犯罪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马化腾说。在腾讯的公司年报中,提升用户安全被列为最优先处理的项目。据说,马化腾自己的QQ号也曾被盗。 不知不觉中,另一个敏感问题已经横亘在马化腾面前:当腾讯公司不再是一家仅仅提供某些产品或服务的公司,而是举手投足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社会性企业,他和他的公司该采取怎样的姿态,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分析师WallaceCheung认为,腾讯的种种“遭遇”都源于一个问题:“腾讯是现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几年前,当社会舆论集中在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时,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市值最大的盛大公司,承担了最大的外界压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陈天桥另辟蹊径地推出了更加“绿色”的“盒子”计划。 以腾讯今日的地位,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空前重要。但让人吃惊的是,腾讯一直没有一个专职管理市场、品牌和公关业务的副总,市场职能主要由各个业务部门自己做,而公关只是总裁办下的一个由几个人组成的部门。 马化腾本人更关心的,仍然是业务的增长。他对未来充满忧虑,“中国网民到2.5亿后,增长率可能就会放缓很多。到3个亿以后,网民的增加,就要依赖于整个国家经济的更大发展。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企鹅的对手是北极熊, 2006年,腾讯QQ的注册账户数达到5.8亿,其中活跃账户2.326亿,同时在线用户高达2400万。依托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腾讯门户网站的浏览量,继续超越新浪稳居第一;在棋牌类休闲游戏领域,腾讯同样稳居第一;在大型网络游戏上,仅次于盛大、九城和网易;至于电信增值业务,全年收入高达7亿元人民币——近两年来,电信增值业务商纷纷亏损,腾讯的相关业务依然保持增长势头。 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成了腾讯的竞争对手。但是认真算来,在这些公司里,技术含量最高的百度,也许才是腾讯真正意义上的对手。 2007年,腾讯推出了自己的搜索业务,百度则推出自己的即时通讯软件。腾讯的在线生活从即时通讯出发,形成一个包括沟通、娱乐、资讯、商务在内的大型社区;百度则是从搜索出发,衍生出贴吧、空间、资讯等。“一个是从IM出发,一个是从搜索出发,腾讯、百度其实很有可能殊途同归。”更为有趣的是,百度公司的企业标志,是一只北极熊的掌印。在腾讯帝企鹅看来,这只北极熊绝对是个很强大的竞争对手。 两者的竞争焦点在于,看谁先把各种业务整合起来,并赢得高质量的用户。但是目前,腾讯各业务之间还远没有贯通,按马化腾的话说:“哪有什么东西可以贯通,贯通的只有账号。我们还有很多缺陷,比如说高端用户不足,品牌认知度不够。” 马化腾从不掩饰自己的危机感。2006年底,在腾讯内部开始流传这样一幅画:一只企鹅睁大双眼,驾驶着一架战斗机在硝烟弥漫的天空穿梭,飞机上已热得发红的机枪口喷射着火舌。这幅画被它的作者命名为“全面进军在线生活”,在这幅画上,曾经憨态可掬的腾讯企鹅,已被充满攻击性的形象所取代。 整个腾讯公司都在厉兵秣马。刚刚入职的新员工,一进门就能感受到这种高昂的士气。他们在培训中就被告知了腾讯的远景目标:世界第一即时通讯,中国第一网络媒体(包括门户和在线视频),中国第一游戏门户,中国第一电子商务,中国第一社区,中国网游综合第一,中国第一3G服务,同时还位列三大搜索门户之一。 中国互联网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独特的公司,甚至在引领世界互联网潮流的美国,也找不到现成的参照。但在任何公开场合,听不到马化腾或者腾讯任何一位高管这样袒露雄心。马化腾仍然紧拽着公司的“缰绳”,坚持按既定的步骤小心行事,“我们不能只爽一把,第二年就看不到你这个人了。” 著名IT评论家方兴东曾认为,马化腾因为缺乏狠劲而难以成为领袖。马化腾的回应是:“我赞同,我觉得做事情就行了嘛,不要去搞太多。”不过他补充一句,“狠和果断不能等同,我觉得我们还是很果断的。” 马化腾坚信互联网的冬天还可能到来,有些领域明显存在着泡Ä,比如网络视频。另外,互联网在搜索、网游、无线、品牌广告等方面的增长都有限,而还有很多方面要花钱,比如web2.0项目,传统媒体也在提价格„„这些都会压缩赢利空间。 “所以,我觉得还是保守一点好。”他神秘地说。 七、乔?库尔曼美国金牌推销员 人生有几次选择,就有几次飞跃。每次职场上的飞跃,往往来自对自身的正确定位。推销员队伍,天天都在经受自然法则无情的淘汰。成功的推销员大多会经历这样三个阶段:内心恐惧、自以为是、判断准确。 乔•库尔曼走过胆怯和傲慢的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的推销风格。凭借自己的勤勉和出众的口才,库尔曼把寿险推销给一个又一个客户,与此同时,他也把成功推销给了自己。 谈谈你自己 “您是怎么开始您的事业的?”库尔曼告诉我们这句话是有魔力的。“看那些忙得不可开交的人吧,只要你提出这个问题,他们总能挤出时间跟你聊。” 一般而言,人们对陌生的推销员总是心存戒备,往往以没有时间为由将其打发走。每当被客户中断对话时,库尔曼便用这句具有魔力的话来改变糟糕的局面。 罗斯是一家工厂的老板,工作繁忙。很多推销员都在他面前无功而返,库尔曼却成功地让这个大忙人接受了自己的推销。 库尔曼来到罗斯的办公室,“您好,我叫乔•库尔曼,保险公司的推销员。”罗斯:“又是一个推销员。你是今天第十个推销员,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时间听你说。别烦我了,我没时间。”库尔曼:“请允许我做一个 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100字ppt自我介绍模板入职应聘自我介绍模板职场自我介绍医院面试自我介绍 ,10分钟就够了。”罗斯:“我根本没有时间。”库尔曼低下头用了整整一分钟时间去看放在地板上的产品,然后,他问罗斯:“您生产的是这些产品吗?”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库尔曼又问:“您做这一行多长时间了?”罗斯答,“哦,22年了。”库尔曼问:“您是怎么开始干这一行的?”这句有魔力的话在罗斯身上发挥了效用。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起来,从自己早年的不幸谈到自己的创业?历,一口气谈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罗斯热情邀请库尔曼参观自己的工厂。那一次见面,库尔曼没有卖出保险,却和罗斯成了朋友。接下来三年里,罗斯从库尔曼那里买走了4份保险。 俗话说:君子不开口,神仙也难下手。所以,作为推销员,最怕的就是对方不说话。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像库尔曼那样,说出那句有魔力的话。 不断追问 发现客户最强烈的需要 推销成功的秘诀还在于找到人们心底最强烈的需要。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客户内心深藏不露的强烈需要呢?库尔曼有一个办法就是不断提问,“你问得越多,客户答得越多;答得越多,暴露的情况就越多,这样,你就一步一步化被动为主动,成功地发现对方的需要,并满足它。” 库尔曼有位朋友是费城一家再生物资公司的老板,他从库尔曼手中买下今生第一份人寿保险。一次,他对库尔曼说:“我突然想起来,我是怎么从你那里买下第一份人寿保险的,你对我说的那些话,别的推销员都说过。你的高明之处在于,你不跟我争辩,只是一个劲地问我‘why’。你不停地问,我就不停地解释,结果把自己给卖了。我解释越多,就越意识到我的不利,防线最终被你的提问冲垮。不是你在向我卖保险,而是我自己‘主动’在买。”朋友这番话提醒了库尔曼,原来,不断提问如此重要;原来,一句为什么竟像一架探测仪,让你在一番寻寻觅觅之后,终于发现客户内心的需要。 有时候,即便客户自己,也不一定了解他内心的需要。那么,作为推销 员,有必要通过不断提问来帮助对方发现这种需要,如果你能帮助对方发现自己内心的需要,那么,你的推销就变得易如反掌。 斯科特先生是一家食品店的老板。库尔曼曾向他推销自己所在保险公司有史以来最大一笔寿险:6672美元。 当库尔曼向斯科特先生问道:“斯科特先生,您是否可以给我一点时间,为您讲一讲人寿保险?”斯科特:“我很忙,跟我谈寿险是浪费时间。你看,我已经63岁,早几年我就不再买保险了。儿女已经成人,能够好好照顾自己,只有妻子和一个女儿和我一起住,即便我有什么不测,她们也有钱过舒适的生活。” 换了别人,斯科特这番合情合理的话,足以让他心灰意冷,但库尔曼不死心,仍然向他发问:“斯科特先生,像您这样成功的人,在事业或家庭之外,肯定还有些别的兴趣,比如对医院、宗教、慈善事业的资助。您是否想过,您百年之后,它们可无法正常运转?” 见斯科特没说话,库尔曼意识到自己,问到了点子上,于是趁热打铁,说下去:“斯科特先生,购买我们的寿险,不论你是否健在,您资助的事业都会维持下去。7年之后,假如还在世的话,您每月将收到5000美元的支票,直到您去世。如果您用不着,您可以用来完成您的慈善事业。” 听了这番话,斯科特的眼睛变得炯炯有神,他说:“不错,我资助了3名尼加拉瓜传教士,这件事对我很重要。你刚才说如果我买了保险,那3名传教士在我死后仍能得到资助,那我总共要花多少钱?”库尔曼答:“6672美元。”最终,斯科特先生购买了这份寿险。 一般情况下,人们买保险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有保障,而库尔曼通过不断追问,终于发现连斯科特自己也没意识到的另一种强烈需要——慈善事业。当库尔曼帮助斯科特找到这一深藏未露的需要后,购买寿险来满足这一需要,对斯科特而言就成了主动而非被动的事。 等客户自己帮你找出关键点 一次,库尔曼向一家地毯厂老板推销寿险。老板态度十分坚决地对他说:“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买。”库尔曼问:“能告诉我原因吗?”老板说:“我们赔钱了,资金短缺,财政赤字。而你的保险每年至少花我们8000到10000美元。除非我们财政好转,我们绝不多花一分钱。”在谈话陷入山穷水尽之际,库尔曼追问:“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换句话说,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你这么坚决?”老板笑了,他承认道:“确实有点别的原因,我的两个儿子都大学毕业了,他们都在这个厂工作。我不能把所有利润都给保险公司,我得为他俩着想吧。” 当真正的原因浮出水面,问题将迎刃而解。库尔曼为他设计了方案,向他保证财产不会流失。当然,这个方案也使老板的两个儿子有了保障。既然儿子有了保障(老板最关心的),老板没有理由不购买库尔曼向他推销的寿险。 如果你能分清什么是表层原因什么是深层原因,当然好;如果你无法辨别,那你就像库尔曼那样问一句“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相信你不会空手而归。库尔曼告诉我们:“只要你能让顾客不停说话,就等于他在帮助你找关键点。” 其实库尔曼首先推销的不是产品,而是自己。伶牙俐齿并非战无不胜,真诚待人才能打动人心。推销员的目光里包含着无尽的言语,包含着打动人心的 真情。只有坦诚地看着客户,才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即便推销失败,顾客也获得了真诚。 八、到联合国传道的中国企业家 2008年北京奥运的主题之一是“绿色奥运”,作为太阳能行业的龙头企业,皇明从众多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承揽的奥运射击运动馆、奥运现代五项馆、奥运会山地自行车馆、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的光电照明工程均顺利通过专家的验收使用。在黄鸣看来,奥运会更像一个产品展销平台,是让世界各国近距离了解中国太阳能产品的最佳途径。 他开辟了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市场,创造了中国太阳能产业模式;他掌握着国际尖端技术,制造着世界顶级的太阳能产品;他推动国际最早的《可再生能源法》在中国被制定,使得世界可再生能源梦想率先在中国落地生根„„ 联合国第14次可持续发展大会有300多位各国政要参加,组委会特意邀请黄鸣,给他预留一个最高规格的演讲。 邀请函写到: “尊敬的黄鸣先生,感谢你多年来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你不仅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企业,创立了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工业体系,而且在没有欧洲那样的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实现了大面积商用的成功模式。” “请黄先生务必光临,因为到时候整个世界都期待分享阁下的经验。” 应邀登上联合国讲坛,在中国企业家当中,他至今是唯一一个。 “太阳”出世 创业前,黄鸣曾经是名小有名气的技术专家和学者,就是这位书生,白手起家,零度起飞,一步步登上世界太阳能产业的巅峰。 黄鸣励志太阳能最早可以追溯到他的大学时期,他还清楚地记得大学第一堂专业课上教授讲的一句话:“全世界的石油只够用50年,而中国的时间更短,因为中国是一个贫油国家。”教授的一句话,让对石油充满了热情的黄鸣开始思考:这么说,等不到70岁,我学的石油专业就毫无用处了~ 毕业后,黄鸣被分配到德州Ô地矿部石油钻井研究所,因负责的科研项目多次获部级奖励而被称为“石油小专家”。事业和生活的绚烂?面开始在他面前徐徐铺展开,但当年老师的那番话却总是挥之不去。 他真正从石油行业转向环保领域却是因为一本书——贝克曼的《太阳能热能转化过程》,这本被称作“太阳能产业圣经的书,不仅详细介绍了整个太阳能利用的理论体系,而且把太阳能利用设备的设计、制造、材料等都写得非常详细。 黄鸣被震撼了,与日渐枯竭的石油相比,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于是他跃跃欲试,开始按照书中的方法制造太阳能热水器。 黄鸣的第一台热水器很快造了出来,正赶上一个亲戚结婚,黄鸣干脆把它当贺礼送过去。婚礼举行已是深秋10月,大家看到黄鸣的礼品新鲜,都来试,发现里面出来的水能把人烫得跳起来,大家都齐声叫好。 黄鸣干得更带劲了。接下来,他又做了10多台热水器,无偿送给亲友。突然一天,一家国企厂长找上门,想给厂里的锻工车间也弄一个。 黄鸣这才知道,Ô来自己鼓捣的这些玩艺还可以卖钱。那时,他刚刚30多岁。 第一笔生意很快谈成了,这家企业付了5万元,让黄鸣做一个可供上百人同时洗澡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它的水箱可以装5吨水,总重足有1吨,如何把它弄到屋顶上去,黄鸣什么设备都没有,也用不起吊车,于是就找来几十个人,底下十来个,上面十来个,黄鸣自己就在底下抬。当时也不懂什么叫保险绳,如果哪个腿一软,水箱砸下来,黄鸣就成肉饼了。 为了太阳能,黄鸣就是这么亡命。 到1995年,黄鸣正式辞职下海,成立自己的公司,取名“皇明”。公司只有8个人,条件简陋,但黄鸣的狂热却难得一见,什么活他都带着大家一起干。产品如何保温、防锈、抗风、避雷??随着一个个技术细节落实到位,一套成熟的质量标准被摸索出来,就这样,黄鸣建立了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最早的工业化生产体系。 8000多万公里开拓市场 黄鸣本是一介书生,不太善于言谈,但爱上太阳能后,突然拥有了一种“魔力”。 在黄鸣口中,太阳能不仅是个生意,而且是关乎能源、环保、子孙、生态、事业、理想的伟大事业,和他接触的人,会不知不觉地被他征服。随着队伍越来越大,黄鸣有了一个新?湖绰号——太阳能教主。 这种神奇的“蛊惑力”,在营销上帮了黄鸣大忙。 当时,全国99%的消费者都不知道太阳能热水器为何物,皇明面对的是一片荒芜的沙漠,一个蒙昧的市场。于是,黄鸣启动了“全国太阳能科普车队万里行活动”,几十名员工(几乎是公司全部人员的一半)身着统一服装,开着喷成绿色的面包车,带着自己编辑的《太阳能科普报》,逐个城市进行路演。 第一站是济南。他们用一根根集热管搭起一个几百平方米,几层楼高的展场,恢弘的气势让人从几百米之外就能感受到,上面是一条长长的标语:“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你应该用太阳能”。 第二天一早,好奇的泉城人民围拢过来。还没到中午,天气还没热起来,水就已经很烫了。没接电没接燃气,水温这么高,大家感到很神奇。 在众人面前,黄鸣再次展示了他对太阳能宗教般的热情,把人说得“晕乎乎”的,一下子居然卖了上千台~他为每位光临者都发了《太阳能科普报》,共四版,前三版介绍太阳能利用的科学知识,最后一版是皇明产品的介绍。细心的黄鸣跟踪观察了一下,发现自己发出的报纸,几乎没人乱丢,都被带回了家里。 “看来人们是真喜欢啊~”这让他深为感动,对太阳能的推广又陡然增加了几分信心。 济南、南京、无锡、上海、福州、厦门??皇明的营销风暴很快席卷了半个中国,所到之处,市场之门无不应声洞开,产品上千台上千台地卖。 至今,皇明的科普宣传队行程已?8000多万公里,发放了9000多万份《太阳能科普报》,建立了10000多个营销网点,为太阳能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市场启蒙运动,以至于之后很多人将太阳能与皇明二者划等号,认为太阳能就是皇明。畅销,经销商接踵而来。江苏苏南一位经销商,独创了“皇明乡镇营销模式”,为皇明打开农村市场提供了绝佳的样板。 黄明发现乡镇上的人很爱攀比,Ë家买了大件,一个下午镇上的人都能 知道。于是,他总是在乡镇逢集市时,搭上一个大大的台子,请人唱场社戏,同时对热水器进行现场演示。有Ë买了热水器,他就开着披红挂绿的送货车,一路高声放着喇叭给人送到家里,场面隆重得像人家儿子中了状元一般,让主人特别有面子。 这种营销方法很快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当地Ë家娶媳妇、嫁闺女、乔迁新居,都点名要买皇明热水器。在他们看来,家里安台皇明热水器,不仅是富裕、时尚的象征,甚至还是一种大吉大利、不可缺少的仪式。 市场一点点被打开,代理网点也越来越多,皇明又开始提升产品的终端形象。 1996年,黄鸣提出“Ë说太阳能不登大雅之堂,皇明太阳能敢和名牌家电同台竞技”的口号,把产品摆进了苏宁、国美、百安居、欧倍德等大商场。 之后,皇明又不断升级自己的终端,从直营店、A级店、5S店,再发展到今天的“黄金卖场”。哪里是商业中心,皇明就偏要在那里开店,展示形象,让大家抛弃太阳能昔日蜗居在水暖店里的旧观念。如今,皇明早已和其他高档家电一样,在苏宁、欧倍德等大商场中器宇轩昂。 那几年,企业像坐火箭一样,黄鸣每出去搞一次营销,就要火速赶回去物色新厂房、扩充产能、招聘人手,公司曾不得不在两年内搬了四次家,员工从几十人迅速变成几千人。 几百万、几千万、一亿??到2000年,皇明已?是销售额5亿元的明星企业,当仁不让地成为太阳能产业第一品牌。它的崛起,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格局与面貌。 2000年4月,黄鸣应邀到美国华盛顿参加中美可再生能源发展论坛,作为中国太阳能企业界的唯一代表,他用流利的英语告诉大家,皇明年推广量已经超过了20万平方米。 突然一位联合国的官员站起来发问:“黄先生,是不是你英语口误,把2万说成20万,要知道,整个北美的年推广量还没有这么多。难道皇明一家企业比整个北美的产量都要大,” “千真万确,就是20万。”黄鸣报以一个坚定的微笑。顿时,台下立即响起一片潮水般的掌声。会后人们直呼黄鸣“Solar_King(太阳王)”。从此,他在国际上有了“太阳王”的称号。7年后,他又把20万变成了200万平方米,足足翻了10倍。 不换思想就换人 就在“太阳王”在国际舞台上初露锋芒时,企业却开始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纷争,前进的脚步停滞了足足5年。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的开创者,皇明的销售额连年?番增长,于是眨眼间冒出数千家竞争对手,各种鱼龙混杂的产品都登台分羹。 对于皇明的营销部门和?销商,竞争对手带来的销售压力日渐增大:“咱们2000块的产品人家1000块做出来了,规格一样,怎么干~”是继续走高质高价路线,还是降低身价争夺市场,皇明企业内部分成两派。 以原销售副总为首的“保守派”认为:可以趁势展开大规模的低价销售迅速占领市场,通过残酷的价格战收复失地。受他的影响,持此种观点的近千人,而当时整个皇明员工才4000多人。 而以集团行政副总范建厚为首的“改革派”则坚持:高价值、高价格、 高技术含量是皇明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来达到市场目的。 黄鸣是“改革派”,但是对于这场路线之争,相当一段时间内他都没有拍板,往往是“打左灯向右转”。这也与黄鸣本人和这位销售副总的关系有关:这位销售副总从1999年进入皇明,跟随黄鸣多年,业绩上有不错的表现。黄鸣和他感情上也一直较好,书生出身的他怕落个“卸磨杀驴”的骂名。如果矛盾激化,结果很可能是销售副总带走人马,甚至到竞争对手企业里,这让黄鸣也心怀顾虑。 由于高层意见不统一,基层员工心思不稳,企业执行力差,更使皇明太阳能在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差。企业表面上风平浪静,可在大好的市场机遇面前一筹莫展,市场销售一年年原地踏步,2004年利润下滑到了谷底,距离亏损一步之遥。 这时候,一个叫杰克?韦尔奇的老头儿来到中国,从北京到上海,面对中国的企业家们,把自己的商业?验和感悟娓娓道来。一天,苦闷无比的黄鸣打开电视,正好看到直播。韦尔奇谈的话题正是如何用人。 这位前GE公司的CEO说,“有三种人不能用”,其中最不能用的人是“有能力有业绩有影响力,但是对企业不认同的人。因为他们对企业伤害最大。” 一语点醒梦中人。黄鸣的立场坚定起来,对不认同企业发展方向的员工不再留任何情面。“不换思想就换人。”更重要的是,他大胆赋予范建厚更大权力,任命他为集团常务副总,全力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有了老板的明确支持,范建厚的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先是几位副总相继离开——或是被竞争对手高薪挖走,或是由于“不同政见”愤而离职,这些干部的数量将近300人。紧接着,又通过绩效考核淘Ì了七八百人。 从几百人到上千人,那次动荡波及范围很广。这是在他预料之中的,所以并无惊慌。这动荡让他得到了一支“正规军”,让企业找回了执行力。“企业里的杂音马上就少了,3000人比4000人的战斗力强得多,我还在乎走多少人吗,” 经历2004年的大变故之后,没有做过销售的范建厚,让集团在2005年迅速恢复元气,销售额比2004年增长80%,利润暴增9.5倍的佳绩。其才干与天赋令黄鸣大为赏识。 此次路线之争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如果作为行业龙头,皇明也在短期利益诱惑下,用低质低价产品去应付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那对太阳能产业而言,绝对是个悲哀。那今天的皇明就不是一个有企业品格、有技术内º的皇明,而是一个只会高声叫卖,市侩肤浅的寻常商家。 厂商关系新实验 面对奸商,黄鸣拍案而起:少和我套近乎,我不领情~太阳能这么好的事业,有这么好的产品,你们回去好好反醒,干不出个样子来就不要来见我~ 不像彩电抱回家就能使用,热水器算是个中间产品,出厂后还需要安装。一些?销商在安装时,由于贪图便宜,喜欢使用质量低劣的材料,使得产品品质大打折扣。 为此,黄鸣在多次会议上,严斥搞假冒伪劣、挂羊头卖狗肉、过度承诺等奸商行为。有些把市场做烂的人跟黄鸣说:“我们跟随您多年,卖了那么多太阳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黄鸣拍案而起:“少和我套近乎,我不领情~太阳能这么好的事业,有 这么好的产品,你们回去好好反醒,干不出个样子就不要来见我~” 只有精良的制造,没有精细的安装和服务,无法托起一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从2005年起,黄鸣强制推行于原配一体机制度,所有材料全部由皇明提供。1000多名经销商感觉利润操作空间受到挤压,纷纷推三阻四,黄鸣一声令下换掉1/4的经销商。 同年,黄鸣把原来良莠不齐的代理店全部转型为5S店。这不仅大大提升了终端的硬件和形象,也对经销商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不久,黄鸣又开始了一个在中国营销史上前所未有的尝试,那就是让部分经销商转型为投资商,把终端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由于跟随皇明多年,很多经销商已经从昔日的小老板发展成身价百万、千万的大老板,当年骑自行车,现在纷纷开上好车,既然都开上好车了,何必再为多装几台热水器出力流汗, 他们拼搏精神远不如当年,不愿意继续投入,而且管理能力也无法胜任日渐庞大的业务要求。另一方面,他们的经验在当地的人脉资源却都很宝贵。 黄鸣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方案:经销商负责投资建设终端,并负责维护当地经营环境和公共关系,此外便静等每年的利润分红;皇明在管理上有优势,就负责派出店长、招聘并管理员工,销售、安装产品并进行售后服务。 经销商拥有终端产权,皇明拥有经营权。如果哪天经销商不愿继续合作,他可以转让产权或拿回投资,但整个终端的队伍和架构不必像以往那样推倒重来。 这个模式的效果让厂商双方皆大欢喜。黄鸣相信,这种厂商双方利益更加一致的终端模式,将把中国的太阳能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诱人的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黄鸣有一个观点:草创期的企业都是刀马皇帝,不能左顾右盼,摇摆不定很难发展起来。但是,当企业长大以后,必须实行所有权和?营权分离,再靠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风险太大,要靠组织能力和系统支持。 2005年底,黄鸣正式辞去集团总裁职务,只担任董事长,任命范建厚为集团总裁。“我退出总裁的位置,实际上不是让出总经理的位置,而是把个人的作用与影响力让位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他所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他在公司推行的“奖励股金准备金制度”。这是他在管理上最得意之笔。 这项制度大致描述如下:根据绩效考核,员工每年年终奖金采取一半现金,一半股金准备金的方式。这部分股金准备金可以累计,每半年付一次利息,每5年可以提一次现,期间不能提现。企业一旦上市,股金准备金可以兑换为企业原始股,以此为基数,公司再赠与相同数额的原始股份,自己还有权认购相同数量的原始股。 这个制度非常有诱惑力。随着上市步伐的加快,皇明人卯足了劲争创佳绩,同时员工手中的原始股基数也在加大。正如黄鸣所说的:“我从没赶着管理层跑,但他们的成绩老是超过我的预期。” 几年前,皇明就启动上市准备工作,最初希望上香港H股,后将目标改为内地A股。因为皇明客户主要在内地,在内地上市会获得更高的市盈率,也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内地知名度。而在7月中旬德州市举办的企业上市与私募股权融资会议上,在提出的力争年底或明年上半年上市的企业名单中,皇明赫然在列。 皇明的社会效应远远大于专业效应,而营销上的整合和先人一步也为皇明增加了筹码。如此一来,皇明如果上市,市价非常有可能超过尚德,黄鸣成为内地新首富不是没有可能。 九、乔布斯重启苹果 从数字音乐播放器iPod,到音乐手机iPhone,美国苹果公司连连发力,不断推陈出新,吸引了无数数码爱好者的眼球。在这一系列改变社会风尚产品的背后,站立的是信息产业界的天才人物——史蒂夫•乔布斯。 近来,乔布斯的身体状况成了业内关注的焦点。受他身体状况影响,苹果股价下跌12%,有分析师认为,一旦灵魂人物乔布斯离开苹果,该公司股价将下跌25%。 骄傲的苹果 乔布斯和他的伙伴沃兹在1976年成立苹果电脑公司,公司所用的商标就是一个苹果,苹果上被人咬了一口,表示“味道好极了~” 开始,苹果机的生意很清µ,除了对电子感兴趣的人,大家都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一个偶然的机遇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 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罗来到乔布斯的车库工场,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立即拍板成交,这可是他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 时间太仓促,任务又繁重,但为了公司的生存,乔布斯和沃兹冒着酷暑,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他们每天几乎都在挥汗如雨中度过,每周工作66小时,终于在第29天奇迹般完成了任务,把50台电脑如数交给了保罗。 50台整机在保罗手里很快销售一空。苹果公司名声大振,开始小批量生产。乔布斯和沃兹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小资本根本不足以应付公司急速的发展。乔布斯后来回忆道:“大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还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为此,他们分头寻找资金支持,包括沃兹就职的公司惠普,但遗憾的是,这些公司都没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的商机和市场。 机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1976年10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沃兹和他们的车库工场。马尔库拉是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且十分擅长推销工作,被人们称为推销奇才。由于在股票生意上发了财,他很早就选择了退休生活。当看到两个年轻人的新产品后,马尔库拉决心重操旧业,帮助他们把公司大张旗鼓地办起来。他主动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商业计划,贷款69万美元给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两个年轻人联系在一起。有了马尔库À这位行家的指导,以及巨资的注入,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77年4月,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在西海岸开幕了。为了在展览会上打出名声,乔布斯四处奔走,花费巨资,在展览会上租到了个最好的摊位。引人注目的苹果?号样机,不同于过去个人电脑沉重粗笨的特点,它只有12磅重,仅用10只螺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人们都不敢相信这部小机器竟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如同万花筒般的各种色彩,苹果?机在展览会上一鸣惊人,几千名用户拥向展台,观看、试用,订单纷纷而来。 1980年,《华尔街日报》的全页广告写着“苹果电脑就是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并配有乔布斯的巨幅照片。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股票公开上市,不到一小时,460万股全被抢购一空,当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这个收盘价,苹果公司高层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的百万富翁。乔布斯作为公司创办人当然排名第一。 随着苹果霸主地位的确立,乔布斯本人也走向辉煌。在美国历史上,乔布斯是以最短时间聚集财富最多的人之一,他也因此成为信息产业界第一个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人。乔布斯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过分的喜悦使他开始骄傲起来。 此外,乔布斯没有受过任何人事管理培训,对经营技巧也不屑一顾。他一向以对员工苛求而著称,很多苹果员工不愿意与他同乘一部电梯,因为害怕还没出电梯就被他炒鱿鱼。 落败出走 正是乔布斯的绝对完美主义催生了魅力四射的麦金托什(Macintosh)计算机。1983年,乔布斯小组研制的麦金托什问世后,好评如潮。然而短短一阵火爆后,麦金托什却成了市场的“流浪汉”~原来麦金托什虽然功能强大,却不能和其他电脑兼容。同时,苹果?在持续畅销8年后开始呈现下滑趋势,1985年第二季度,苹果首次出现赤字,高达1700万美元。这使得少年得志的乔布斯的人气急剧下降。 这只是他败走麦城的开端,而将其推向深渊的却是他的盟友、苹果公司时任CEO约翰•斯卡利。 1983年,乔布斯相中了管理天才百事可乐总裁斯卡利。软磨硬泡了4个月,斯卡利仍犹豫不决,最后乔布斯的一句“你是想卖苏打水度过余生呢,还是想有机会改变世界?”打动了斯卡利。 乔布斯做梦也没想到,两年后,正是三顾茅庐请来的盟友直接促成了他的离开。 他们的矛盾始于对公司发展方向的不同看法。来自传统行业的斯卡利把控制成本视为第一要务,而新兴IT行业需要高额的研发费用:苹果?的开发费用是 50万美元,到了麦金托什已经高达8000万美元。一方面是高额的开发费用,一方面是低迷的销售态势,公司赤字呈惊人的增长态势。 这时候舆论也来凑热闹,把红极一时的苹果贬得一塌糊涂。公司的声誉急剧下降,股票也连连下跌。 斯卡利沉不住气了,他决定改革现有的组织结构。年轻气盛的乔布斯坚持己见,不接受斯卡利的主张。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1985年5月已?到了有他无我的境地。 为了调整斯卡利和乔布斯二人的关系,公司董事会在1985年8月召开了一次董事会。事先斯卡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把乔布斯从自己身旁一脚踢开。他向董事会施压:有乔布斯在,他就无法执行职务,苹果公司这座山不能同时容下两只老虎,要么乔布斯离开,要么他另谋高就。 关键时刻,董事会选择了斯卡利,解除乔布斯现有行政职务,包括他在麦金托什研发部门的职务,今后只挂董事长的虚名。之后斯卡利公布了公司的改组计划,名单中没有乔布斯的名字,正式将乔布斯排除在公司权力之外。新闻界把这场人事变故称为“政变”,舆论刻薄地挖苦说:“卖苏打水的老板撵走苹果 的主人。” 乔布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会把自己一脚踢出门外。愤怒的乔布斯一气之下卖掉所有的苹果股份,只保留一股以便获得年度财报。这仅存的一股,为他日后的回归埋下了伏笔。 蓄势待发 离开苹果的乔布斯消沉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次,他和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漫谈时,突然萌发了创办下一家公司的冲动:为研究机构和学院提供专业配置的电脑,以加速研发的进程,让创新的轮子再转起来。这就是Next公司。 他开始广招苹果旧部。这让斯卡利着实恐慌了一阵,担心第二天早上到公司时人已走了一半。为此苹果以“挖墙角”为名将乔布斯诉上法庭,这个官司彻底离间了苹果公司与其创始人的关系,但也从另外一方面促进了乔布斯的成熟,推动其新事业的发展。 一开始,乔布斯在Next上犯了和麦金托什类似的错误,模样精致、封闭结构的Next电脑同样未能达到市场预期。但很快,乔布斯巧妙地弥补了这个错误——凭借对技术的把握,迅速把Next的业务集中在下一代操作系统的开发上, 漂亮地完成转型。Next的软件系统,与苹果电脑的完美匹配,正是日后促成乔布斯重返苹果的直接桥梁。 此间,乔布斯还开启了事业的另一扇门——电脑动画。1986年,乔布斯以1千万美金从《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手里买来电脑动?工作室皮克斯(Pixar)。这是乔布斯人生故事中又一浓墨重彩之笔。接下来6年,乔布斯陆续向皮克斯注入 4000万美元资金,制作第一部电脑动?片。皮克斯公司处于艺术与电脑的交叉点上,也处于好莱坞和硅谷的交叉点上。乔布斯这次做对了,皮克斯公司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迪斯尼。 《玩具总动员》的推出让乔布斯出尽风头,也找回了自我。这部动画片的画面不是用人力画出来的,而是用电脑合成的。提供有关电脑技术的公司就是乔布斯的皮克斯动画公司。影片上映以来,票房价值非常好。皮克斯动画公司乘机上市,上市第一天,公司每股价格从22美元涨到29.5美元,收盘时稳定到39美元,使这个只有150人的小公司价值猛增到15亿美元,也使拥有该公司80,股权的乔布斯在一天之内成为十亿富翁,创造了一个新的神话。 传奇人物乔布斯由此戴上商业艺术家的桂冠,从硅谷进驻好莱坞,为回归之程造足了声势。 卷土重来 正当乔布斯在数字影像业崭露头角的时候,他一手栽下的“苹果”之树却濒临绝境。 乔布斯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他对技术的敏锐感觉保证了苹果在技术上的先进性。然而,没有乔布斯的苹果也失去了灵感的源泉和创新的力量,后果很快显现了出来: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直线下降。 12年过去了,乔布斯归来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个经过事业沉浮、娶妻生子的男人,开始告诉自己的团队:让我们去给他们一点教训! 乔布斯的底气来源于他悉心经营了十余年的Next。 1990年初,苹果已?意识到自有操作系统不能满足下一代应用程序的需求,开始寻求其他公司的技术支持。微软的Window NT和IBM的Taligent都是 当时的备选方案。 就在苹果管理层为方案吵得不可开交之际,乔布斯主动出击,亲自打电话给时任苹果的CEO阿莫利奥介绍Next产品。 伟大的商界领袖本质上都是伟大的推销员。面向苹果最高层的展示会上,乔布斯解释说,在技术含量上,Next的系统特别适合Internet和多媒体创作,这恰好符合苹果的市场所在。他极富鼓动力的演说最终令苹果高层们相信,除了选择Next的操作系统,苹果无路可走。 1996年12月,苹果公司宣布以4亿2700万美元正式收购Next技术公司,同时,乔布斯被任命为阿莫利奥的特约顾问,由此得到过问苹果事务的机会。 由于阿莫利奥在重大决策上征询乔布斯的意见,乔布斯在公司内部的影响力开始稳步上升。1997年年初的软件供应商大会上,乔布斯颇具煽动性的发言迅速鼓舞了在场听众,他们自觉地起立,兴奋不已。这一切足以证明,处于低谷的苹果此时正需要一位魅力非凡的领袖重振士气——乔布斯是不二人选。 这一年7月,连续第五个季度亏损后,苹果董事会罢免了阿莫利奥。这时候,苹果的管理层们想到了乔布斯。不过当年被流放的乔布斯能轻易答应么, 这次乔布斯并没有意气用事,他选择要重新回到这个曾经属于他自己的家。十二年间,经营能力的提高使乔布斯有了充分的经验和水准,能够轻松应付苹果面临的窘境。于是紧急关头,乔布斯以救世主的姿态接受了?事会的任命,成为了苹果的临时总裁兼最高执行长官。 乔布斯于苹果危难之中重新归来,苹果上下皆欢欣鼓舞。就连前CEO阿莫利奥也在迎接乔布斯的欢迎词中说:“我们以最隆重的仪式欢迎我们最伟大的天才归来,我们相信,他会让世人相信苹果电脑是信息业中永远的创新者。” 乔布斯对苹果之心一如既往,他向苹果的追随者们说:“我始终对苹果一往情深,能再次为苹果的未来设计蓝图,我感到莫大荣幸。” 1997年《时代》周刊封面上再次出现乔布斯的身影,“重启苹果”的标题让人兴奋。这一年苹果的股票上涨了33%,乔布斯让大家看到了苹果复兴的希望。 重整河山 受命于危难之际,乔布斯果敢地发挥了首席执行官的权威,对奄奄一息的苹果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乔布斯首先改组了?事会,然后缩短战线,把正在开发的15种产品缩减到4种,裁掉一部分人员,节省营运费用。他仔细研究苹果公司衰败的Ô因之后,意识到苹果必须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浪潮,现在苹果公司必须要生产出一种更加实用的电脑。 1998年,iMac(Mac是麦金托什的简称,i表示适于联接在因特网上使用,它非常适合家庭的使用)背负着苹果公司的希望,寄托着乔布斯振兴苹果的梦想,呈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一个全新的电脑,半透明的外装,一扫电脑千篇一律灰褐色的单调,加上发光的鼠标,以及1299美元的价格标签??不愧是苹果设计,标新立异,非同凡响。为了宣传,乔布斯把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变成了iMac的广告文案Think There for iMac! 由此成为广告业的?典案例。 乔布斯的运气在这段时间也特别好,前五个月,iMac卖出80万台。1999年,乔布斯又荣登《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史蒂夫的两件工作”,这一年苹果和皮克斯的双丰收真正奠定了乔布斯的偶像地位,“苹果用艺术创造技术,皮克斯用技术创造艺术”,与乔布斯有关的新闻充斥着各媒体的前三版,让人回忆 起20年前苹果II时代。 接着,乔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有着红、黄、蓝、绿、紫五种水果颜色的款式供选择,一面市就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1999年7月推出的外形蓝黄相间,像漂亮玩具一样的笔记本电脑iBook在市场上迅即受到用户追捧。iBook融合了iMac独特的时尚风格、最新无线网络功能与苹果电脑在便携电脑领域的全部优势,是专为家庭和学校用户设计的“可移动iMac”。1999年10月,iBook夺得“美国消费类便携电脑”市场第一名,还在《时代》杂志举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评选中,荣获“年度最佳设计奖”。 乔布斯刚上任时,苹果公司的亏损高达10亿美元,一年后却奇迹般地赢利3.09亿美元。1999年1月,当乔布斯宣布第四财政季度赢利1.52亿美元,超出华尔街的预测38%时,苹果公司股价立即攀升,最后以每股4.65美元收盘,舆论哗然。苹果电脑在PC市场的占有率已由Ô来的5%增加到10%。乔布斯妙手回春,让苹果重新“红”了起来。 创新,命运的安排 2000年,无论对苹果还是乔布斯来讲都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年,董事会任命乔布斯为“永久CEO”,赋予他完全独立的管理权。 不久,乔布斯再度以他天生的创造力和商业眼光推出了个人数字影音播放器iPod。事实证明,乔布斯的iPod成为苹果公司的一支奇兵。2004年,全球iPod销量突破45亿美元,到2005年下半年,苹果公司已经销售出2200万枚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 美国《商业周刊》撰文指出:自2001年以来,凭借iPod,苹果创造了148%的营收增长率。接着,苹果又申请注册了iPhone商标,向移动通信进军。 2008年6月,乔布斯再次震惊了世界。他宣布新一代3G版iPhone手机重装出击,新手机支持3G网络,内置GPS导航模块,可与微软Exchange相连实现邮件接发,还可处理多种office文档。乔布斯骄傲地宣称,“这个电话永远地改变了电话界”。 更让人惊奇的是,向来特立独行的苹果这次却以很低价格进入平民的视野。3G版iPhone售价为199美元,甚至低于237.43美元的成本。要知道2007年6月第一代iPhone上市售价为499美元。是什么让乔布斯出血本贱卖呢, 原来,乔布斯已与移动运营商AT&T谈好了利润分成模式。AT&T给每部3G版iPhone最多499美元的补贴,以补偿苹果拓展用户带来的损失。每一个iPhone使用者,也要与AT&T锁定两年,以给AT&T创造足够的利润空间。 这就是乔布斯,一切既有规则的颠覆者~他发现移动通信领域是消费电子一个全新的、无与伦比的黄金机会。他改变这个市场所有参与者已?接受的游戏规则,来进入这个市场。独一无二的好产品就是他的武器。 3G版iPhone在开卖后前三天销量突破了100万部,而第一代iPhone,实现这个数字用了74天。 得益于iMac、iPod-以及iPh one的热销,苹果股价过去十年上涨了38倍以上。与之相比,微软股价在此期间仅上涨了一倍。乔布斯的二度上任大获成功。 事实证明,苹果在乔布斯的领导下,再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在苹果,乔布斯似乎成为英雄,成为传奇。乔布斯创造了苹果,第一次使苹果的名字震撼电脑界;乔布斯离开,苹果随即陷入困境;乔布斯再度领航苹果,苹果就能再创 辉煌。在一连串的现象之下,世人不禁发问:离开乔布斯,苹果还能行吗,这一问题,唯有留给苹果人自己来回答了 十、和中国穷人一起创业的洋妞儿 和穷人一起创业——哈佛女孩乔琬珊、剑桥女孩艾莉娅、菲律宾华裔女孩金百利,毕业于名校的她们,都选择了这份有点与众不同的工作。哈佛女孩的牦牛帝国 27岁,毕业于哈佛大学,乔琬珊的名片上写着:在美国出生,7岁回到中国台湾,然后又去美国念书,到中国大陆创业,现任Shokay公司CEO。Shokay,世界上第一家牦牛生活创意店。 2006年,正在哈佛大学念公共管理与国际发展专业的乔琬珊,用了六周的时间,和同学到云南做考察。在那里,她第一次看到了牦牛。“世界上有1.4亿头牦牛,大部分在中国。”虽然牦牛被说成“一身是宝”,但很少有人认识到牦牛绒的价值。在国外,人们对牦牛绒几乎一无所知。而她曾在联合国出版的一本书中读过:牦牛身上的毛很软,可以与羊毛媲美。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市场上看不到,调查中她发现,国内纺织厂家,并不善于产品的拓展,基本是国外市场需要什么,厂家就做什么。“但国外的设计师,不知道中国有牦牛绒这种材料,当然也不会有订单。” “除了理念和品牌,我一无所有。如果卖原料,我们没有优势,我们不是贩卖者。我们也没有自己的工厂,必须跟加工厂合作。”那次考察结束后,乔琬珊逐步确定了自己的方向:用牦牛绒做衣服、做饰品,创建自己的品牌——Shokay。2006年,乔琬珊的公司成立,从中国偏远地区牧民手中直接收购牦牛纤维,生产家用服饰、儿童服装等。 去年,跟她合作的农民有3000多户,今年,规模计划扩大到1万多户。当地农民不仅为她们提供牛绒,还手工为她们编制饰品。目前,她已经有了100多家门店,产品出口10多个国家,出产纱线、家居、成人饰品、小孩玩具等产品。 乔琬珊的目标是,今年收购10吨牦牛绒。10吨,听起来不是很多,但一头牦牛每年仅能提供100克牛绒,10吨就需要从10万头牦牛身上采集。这也决定了Shokay只能走奢侈品的路线。在乔琬珊随身带的几件饰品中,一头小牛饰品市场价为220元,而一条围巾市场价为770元。“其实,这个价格也不是极奢侈。”她说。 她的梦想是:以后人们想到牦牛绒,就想到Shokay。在更远的未来,人们一想到来自中国的奢侈品牌,就会想到Shokay。她希望Shokay能引领“既具异域风情又具社会责任的奢侈风尚”。 她要做中国“蜂王” 同样是27岁,毕业于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的艾莉娅,父亲是巴基斯坦人,母亲是美国人,在云南工作。2006年,艾莉娅从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先是到了非洲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项目,在跟随母亲去过一次云南后,她喜欢上了那里。 “那是个天然的地方,有山,有水,有花。”艾莉娅觉得,如果在那里生产蜂蜜,品牌就比较容易推广。而在这之前,当地也有人在低海拔的地方养蜂,但并不广泛。 2008年艾莉娅在云南创立香格里拉农场,开始跟当地的农民合作养蜂,生产纯天然的蜂蜜。 “他们眼神里有怀疑,也有兴奋。因为可以赚钱。”刚开始向农民们介绍养蜂项目的时候,山民有些犹疑,但不像她之前想象中的那样闭塞。“他们看电视,知道山外很多人在赚钱。他们也渴望赚钱。”香格里拉农场帮助农民安装蜂箱以及包装、销售蜂蜜,她坚信“商业是处理贫困问题的强大武器”。 随后,她的项目得到政府机构、养蜂专家的扶持,他们为山民介绍养蜂知识。“我自己对技术的东西不了解,我跟当地大学合作,解决技术问题。”艾莉娅担当的角色,就是把众多的资源汇集到一起。 她特别希望能帮助当地的女性,2008年,她在一个村庄中设立了20个蜂箱。收获季节,她拿出了比中间商高不少的价格和山民交易。当问到是否有盈利时,艾莉娅说:“目前看来最好的结果是,2010年能把投资的钱收回,2011年开始赚钱。”她没有透露自己到底投入了多少钱。她只希望自己在金钱和时间上的付出能跟收入持平。“当然,我知道这是个过程。”她说,农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她希望步子迈得稳健一些。今年,她在两个村庄做蜂蜜试点,每个村庄有100个蜂箱。 “管理好提供蜂蜜的人,保证自然、纯粹的蜂蜜。然后,我需要完善分销渠道。“艾莉娅说,“刚开始的时候,先卖给外国人,香格里拉蜂蜜的价格比国内稍高,但比国际价格低,还是有竞争力的。之后再卖给国内的有机食品店。”艾莉娅的目标是,2010到2011年,以向中国城市的中产阶级人群销售自己的产品。她还有个大大的梦想,想来自己都觉得很狂妄——希望在中国盛产蜂蜜的地区,每户人家都有她的10个蜂箱,向她的农场提供蜂蜜。 贫民窟的“百万宝贝” 21岁,成长于菲律宾最贫穷的烟山地区,目睹了贫困、营养不良与死亡。与乔琬珊、艾莉娅截然不同,21岁的金百利的梦想不是为穷人赚钱,而是为穷人省钱。 “我是菲律宾华侨。每次放学回家,都会看到没穿衣服的小孩到处乱跑。我从小就接触过贫穷,营养不良和死亡。我周围的很多小孩都有蛋白质缺乏病,以及由此引起的并发症。当我知道螺旋藻含有很多蛋白质,是同等大豆的三倍,而且容易吸收时,我就有一个想法,用螺旋藻改变这种营养状况。”这个在菲律宾最好的学校读过书又到法国留学的女孩解释起自己创业的初衷。 现在也有很多人制造螺旋藻,几乎都是以药片的形式出现,价格很高,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金百利和她的同事将螺旋藻做成了粉末添加剂,成本很低,仅是市场价的三分之一。她甚至希望,能把这种廉价的营养品推向全世界,因为这种病不仅存在于菲律宾。 对他们来说,目前最困难的是资金方面的问题。他们的解决方法是,跟当地的食品公司合作,先把产品推向市场。目前她的产品还没有开始销售,按照计划,4个月之后,她的产品就会上市。一种是糖果,一种是添加剂。他们拿到的执照,是营养品的执照,而不是药品。金百利说,目前她的产品有两种销售模式,一种是间接的销售模式,做成螺旋藻的糖果,卖给政府,用公共计划服务穷人。另一种模式是生产以螺旋藻为主要成分的食品添加剂,这将是他们利润的主要来源。 她称自己并不怕别的公司来抢占这个市场,“我们是为穷人服务的,用最低的成本来做这个事。技术可以偷,但理想与商业计划是偷不了的,因为不会有人拿钱来为穷人做事。”(文/华雅昕) 点评:三个时尚女孩不愿按部就班于都市白领生活,选择和穷人做买卖的方式走上了创业之路,她们看似带有堂吉诃德式的梦想后面,是她们帮扶穷人的热情和冒险的信念。 点评人:李廷,北京金易秋商贸有限公司经理
本文档为【台湾首富的待客古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7-11-18
浏览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