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润生2013-2014第一学期11本音乐学专业音乐教学法讲稿

李润生2013-2014第一学期11本音乐学专业音乐教学法讲稿

举报
开通vip

李润生2013-2014第一学期11本音乐学专业音乐教学法讲稿李润生2013-2014第一学期11本音乐学专业音乐教学法讲稿 邯 郸 学 院 讲 稿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 分院(系、部): 艺术与传媒学院 教 研 室: 音乐系 课 程 名 称: 音乐教学法 2011级音乐学本科‎‎ 授 课 班 级: 2013级专接本 主 讲 教 师: 李润生 职 称: 副教授 《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使 用 教 材: 学指导》 邯郸学院制 4 目 录 第一讲 识读乐谱教学法 .............................................

李润生2013-2014第一学期11本音乐学专业音乐教学法讲稿
李润生2013-2014第一学期11本音乐学专业音乐教学法讲稿 邯 郸 学 院 讲 稿 2013,2014学年 第一学期 分院(系、部): 艺术与传媒学院 教 研 室: 音乐系 课 程 名 称: 音乐教学法 2011级音乐学本科‎‎ 授 课 班 级: 2013级专接本 主 讲 教 师: 李润生 职 称: 副教授 《新版音乐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解析与教使 用 教 材: 学指导》 邯郸学院制 4 目 录 第一讲 识读乐谱教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讲 音乐感受与欣赏教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讲 歌唱表现教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讲 器乐演奏教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讲 音乐创造教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讲 音乐游戏教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讲 音乐律动教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讲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讲 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讲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讲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讲 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讲 音乐课堂教学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讲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讲 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第一讲 识读乐谱教学法 一、课堂互动 1、教师以拍掌形式击打下列节奏,学生感性模仿至记住。 2、用卡农形式等形式集体练习。 3、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四种动作练习。 二、 对“音乐教学法”的课程认识与学习 (一)课程认识 1、音乐。古人认为心感于物而动,产生声;声与声相感应,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叫做音;人因音而生欢乐,甚至翩翩而舞,叫做乐。 2、教学。有两方面组成。一是教 :指导,训诲。一是学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等。教学简单说就是教师“教学生学”。 3、法: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4、音乐教学法:是研究音乐活动中教的艺术与学的艺术的学科。它是教育学科,也是教育科学。传统教学法过分注重于教师“教什么”、“怎样教”,而现代教学法则由“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本位”,不仅关注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并且,对“学”的内涵也进行了扩大,简单说就是对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以及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关注。 (二)课程定位 音乐教学法课的开设是突出师范性的象征。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决定了我们所学习的不管是钢琴、声乐、舞蹈,还是视唱练耳、乐理、欣赏等各专业内容,最终都要致用于基础音乐教育。作为一名师范生仅仅掌握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很好地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肯定是不合格的。因此,掌握和学习音乐教学法,培养音乐教学能力应当作为我们最高的追求。 (三)学习内容 1、音乐各领域教学法:乐谱识读教学法、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法、歌唱表现教学法、器乐演奏教学法、音乐创造教学法、音乐游戏教学法、音乐律动教学法、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法、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法等。 2、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及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设计。 (四)学习方法 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由学生自愿进行组合,规模一般以4-6人为佳,最好不要超过10人),以多听多看、多分析多总结、多体验多参与和多探究多创新等方法,使学生 6 形成正确的音乐教育思想,培养一定的音乐教学和组织能力,掌握一定的音乐教学规律和方法。 具体包括:整理课堂笔记、收集音乐教育相关信息、撰写并设计教学案例、参与课堂内外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和作业等。 (五)考核要求 本着淡化理论知识的记忆要求,强化实际操作与知识的灵活运用等评价原则,该课程主要有音乐教学能力训练、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音乐教学基础理论和平时成绩等四部分考核内容。满分按70 分制计算(加上系内艺术实践成绩30%为期末总成绩),音乐教学技能训练 (阶段性考核) 20%,音乐课堂教学设计(期末闭卷考核) 20%,音乐教学基础理论(期末闭卷考核)20%,平时成绩10%。该考核方式一是减轻了学生理论背记的负担,二是能够考查学生对教育基本原理、教育新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了解、认识和实际运用水平;三是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识读乐谱教学法 (一)教学意义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是打开音乐殿堂大门的金钥匙。“很难想象一个人不能阅读文字而能够掌握书面文化和任何一种知识”。因此,在基础音乐教育中识读乐谱至关重要,但如何让孩子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学习从来就是音乐教师一个长久的研究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本节课将向大家介绍识读乐谱的几种方法。 (二)教学方法 1、用朗读法学习 针对一些韵律匀整的诗歌、童谣,让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朗读,在审美活动中培养节奏的学习能力。可结合跳、拍掌、跺脚等声势动作同时进行,来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练习谱例如下: (1)赋得古原原草送别——白居易(772-846) (2)咏鹅——骆宾王(640-684) (3)清明——杜牧(803-853) 7 (4)鸟鸣涧——王维(701-761)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709-780) (6)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701-761) 8 (7)江雪——柳宗元(773-819) (8)寻隐者不遇——贾岛(779-843) 2、用固定音型学习 (1)二声部4/4拍固定音型 (2)二声部3/4拍固定音型 9 (3)三声部4/4拍固定音型 (4)四声部4/4拍固定音型 10 3、用字母谱学习 4、用约翰?柯尔文手势学习。如下图: 11 ?相关连接:柯尔文手势——1870年由英国牧师约翰〃柯尔文首创。这套手势可帮助儿童理解首调唱名法体系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从而更好的掌握音准。该手势在自己身体的正前方做~在单旋律时~通常用右手做~在二声部时~可用双手同时做出两种手势~用来表示不同声部的音高。Do的手势在腰部位置~la大约在眼睛位置~其余类推。,do音攥拳,re音手指并起立起,mi音手平起平伸,fa音大拇指向下,sol音手指侧相对,la音提手腕,ti音伸食指, 5、用线条谱学习 12 6、用首调唱名法学习 13 7、用器乐辅助学习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口琴、口风琴、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8、用歌词辅助学习 待歌曲唱熟后,再学唱曲谱,这时学生头脑中已有了旋律的概念,只要将歌词换作简谱唱名准确唱出即可。反复训练,可以快速地建立学生的音高记忆和概念,提高识谱的速度。 9、用经典音乐辅助学习 中外经典名歌名曲的旋律一般都非常优美、流畅又容易上口并富有感染力,选择其中的片段或主题进行识读乐谱教学不但可以快速地建立学生的音高记忆和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热情,提高识读乐谱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修养。 10、通过创编旋律学习 待歌曲唱熟后,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或对歌曲节奏和节拍加以变化,形成不同的乐谱来演唱,或可直接通过音乐创作活动提高识读乐谱的能力。 11、通过背唱法学习 通过进行大量的歌曲唱名(首调唱名)的背唱练习,从感性上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从而逐步比较牢固地建立首调唱名音高感。 12、通过图形谱学习 14 即把各种声音要素用视觉符号记录下来,是一种新的记录音乐符号的体系,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到音乐的本身,甚至这些图形谱由学生自行设计。该练习对于听力教学十分有效。 13、用中国锣鼓经学习 第二讲 音乐感受与欣赏教学法 一、课堂互动 1、在教师的带领下,用柯尔文手势练习《小星星》。 2、以小组为单位,为《小星星》即兴加上二声部,并用柯尔文手势进行练习。 二、音乐感受与欣赏教学法 (一)教学意义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教育原则。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学习音乐其他方面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1、音乐表现要素 (1)教学内容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与体验。 2?对人声(童声、女声、男声等)和乐器(民族器乐、西洋器乐等)的感受与听辨。 3?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配器、织体等音乐要素的聆听与体验。 15 4?对音乐结构的感知。 (2)教学方法 音乐表现要素非常丰富,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一定的音乐实践和具体的音乐作品,通过听辨、对比、选择、图解等方法,使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有一个完整的体验。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应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低到高,以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良好的音乐听觉及其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案例:《单簧管波尔卡》、《绚丽的音色》(见蔡梦、苏籍《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P68-72) 2、音乐情绪与情感 情感是一种稳定的、持久的、指向性更集中的心理状态。而情绪则与生物性相联系,比情感要更广泛些,代表着情感现象的反映过程和状态。 (1)教学内容 音乐并不是情绪和情感的本身,但由于音乐的运动形态与个体的情感运动形态之间存在着同构、同形、同态的关系,因此音乐能够表现人的情感。从音乐美的本质上来说,音乐的行进过程,实质就是情感的展示与表现过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情力量远远胜过其他所有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撞击、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有: 1?优美的情绪与情感。是音乐中最普遍的情绪与情感,一般具有优美的旋律,平稳的节奏,适中的力度与速度,音乐宁静和和谐等特点,它使人心情平和并伴有诗情画意的联想。如《春江花月夜》、《蓝色的多瑙河》、《田园交响曲》等。 2?壮美的情绪与情感。是同优美对比的一种情绪与情感。一般具有雄壮有力的旋律,鲜明铿锵的节奏,速度中速稍快,力度较强,使人振奋,激情满怀。如《义勇军进行曲》等。 3?崇高美的情绪与情感。是一种道德情感,是在艰苦环境中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音乐特点是旋律宽广深情,节奏舒展,气魄雄伟,使人的灵魂受到震撼与洗礼。 4?悲剧美的情绪与情感。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之一。一般是旋律以下行为主,速度较慢,节奏沉重,使人有透不过气的压抑感,如《江河水》、《命运交响曲》等。 4?欢乐美的情绪与情感。音乐表现最大的一种情感。音乐一般具有欢快、跳跃的旋律,节奏紧凑,速度稍快,使人心情爽朗、愉快。如《春节序曲》等。 (2)教学方法 主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通过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以及表情与体态反应、实物与图片展示、播放录音与录像、 16 教师范唱与范奏等教学活动,把听到的声音转化为客观世界的形象和意境。并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进行想象和联想。 教学案例:《美丽的草原》、《黄河魂》(见蔡梦、苏籍《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P73-77)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教学内容 音乐体裁与形式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和类别。主要划分以下几方面: 1?按照社会生活使用音乐的不同场合及音乐的社会功能来划分。如与劳动、爱情、风俗、礼仪、娱乐和宗教等有关的音乐。 2?按照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划分。如和语言相结合的歌曲类、和戏剧相结合的歌剧、戏曲类、和舞蹈相结合的舞蹈音乐、舞剧音乐和电影相结合的电影音乐等。 3?按照音乐表演形式来划分。如声乐表演类和器乐表演类等。器乐表演又可从单纯的演奏形式和器乐的组合来划分。 4?按照乐曲的结构规模、织体类型、节拍速度、表情性格来划分。如与曲式结构相联系的、乐曲情绪、情调相联系的、与织体类型相联系的、与器乐体裁相联系的音乐作品等。 5?按照乐曲的民族或地区特点来划分。如山区的、平原的、西南的、西北的、东北的、草原的等。 (2)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具体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音乐体裁与形式类别。 1?强化法。即通过让学生听赏一定数量的同一体裁的音乐作品,来加深对某一体裁形式的感受和体验。教学形式主要有图式、多媒体的演示和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所进行的哼唱、默唱以及恰当的肢体动作等。 2?类比法。即通过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体裁相同而表演形式不同的作品整合起来进行学习,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和音乐评价能力的培养。 新版音乐课程教学案例:《又见茉莉花》、《永远的莫扎特》(见蔡梦、苏籍《 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P79-81)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教学内容 音乐风格是指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时,在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中表现出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它反映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特点和精神面貌以及社会背景对作曲家通过作品所展现的时代风格等。 17 音乐流派是指不同的音乐派别。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些思想倾向、创作方法相同或接近的音乐家,所形成的艺术风格基本一致的艺术集体。如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现代乐派等。它常常带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 (2)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应提倡在多听的基础上,进行泛听与精听、整体听与局部相结合。同时,还要结合作品,有机地让学生了解作曲家或表演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其世界观和艺术观,以及经历、性格、气质,所偏爱的题材和惯用的体裁形式、表现手法等,以便加深学生对作品风格流派的理解。 (三)音乐感受与欣赏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 2、要通过听唱参与、乐器参与、声势参与、律动参与、图谱参与、情景参与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来体验音乐并理解音乐。 3、要注意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4、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教学案例:《杨柳青》、《月光》(见蔡梦、苏籍《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 85) 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P83- 第三讲 歌唱表现教学法 一、课堂互动 1、选择一个小组学生在教室中间围成一个圆圈,然后做即兴传声练习。 2、在教师的指挥下,该小组跟唱下列旋律,然后进行2-4个不同音色的声部卡农练习。 3、再分声部用下列固定音型进行声势伴奏。 4、为上述固定音型加上音高进行伴唱。 5、在齐唱、伴唱的基础上,找一名同学即兴演唱。 二、歌唱表现教学法 18 (一)教学意义 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最直接和自然的良好方式,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表现手段,更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歌唱进行教学活动,最容易、最普及、最经济、最有效;通过歌唱,可以表达学生的情感、宣泄情绪。同时,还可以培养乐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并逐渐学会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 (二)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歌曲意境,理解歌词内涵,把握音乐特征,能够自然、自信、有表情、有感情地歌唱; 2、应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积累必要的歌唱曲目,包括中国民歌、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断等,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又有益于适应社会生活与情感交流的需要。 3、为更好地表演音乐情感,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基本技能并注意嗓音保护; 4、进一步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并形成歌唱的能力; 5、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对他人的演唱进行评价,即有利于提高演唱质量,还可培养一定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要进行练声 练声是歌唱前的准备活动,既可以作为一个组织教学的环节,让学生迅速融入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其嗓音与呼吸达到歌唱时的积极兴奋的状态。但如果练声方法不当,例如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包括年龄、个性、心理、爱好及认知等特征来考虑,该活动就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产生厌烦情绪。具体做法是: (1)要有趣味性。可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身心状态下达到练声的目的。 (2)要有针对性。可选择歌曲中的难点、重点和技巧部分,应通过行之有效的创编练习和富有激情示范表演,充分解决音准、节奏、呼吸和吐字咬字等问题。 (3)要有审美性。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避免专业化训练,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美感体验中表现美感,潜移默化地掌握歌唱表现的相关技能。 2、要分析歌曲 对歌曲进行分析与介绍,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可通过词曲作者简介、创作历史背景、歌词内容、歌曲情绪、音乐表现手段等方面来分析,为引导学生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表情来表现歌曲的情感做好铺垫。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采取直观的教学,通过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以及小故事与互动活动加深学生的感受,保持其学习的“兴奋点”。切忌以枯燥的说教方式进行灌输式教学,否则便失去了音乐课的意义。 3、要感受歌曲 每首歌曲都有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和高雅的格调与品味。教师应根据音乐的审美性特征,善于发现和把握歌曲的审美要素,通过创设良好的音乐审美教育氛围,如放映幻灯、展示挂图、引进乐器演奏、设置场面背景、播放歌曲的视频或教师富有感情的范唱与表演等,使学生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充分感受歌曲的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旋律美、配器美和伴奏美,引导学生走进音乐艺术的意境,激发参与歌唱学习的美好愿望。 19 4、要体验歌曲 歌曲学习是不能通过讲授方式进行的,而是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与体验的过程。教师可根据具体歌曲巧妙地设计符合学生特征的歌曲体验方式。如独唱、齐唱、重唱、男女或小组轮唱、表演唱、师生接口唱或编词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在音乐的审美中,被音乐中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达到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净化、智慧的启迪和情智的互补。 5、要表现歌曲 音乐课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适宜表‎‎演的歌曲,可鼓励学生用身体语言来演唱。如可进行适当的队形变化或设计一些简单而不过分夸张的动作,或创设一定的角色情节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体验歌唱的乐趣。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也可通过参与歌曲的创编、声势、器乐、舞蹈、律动、绘画、朗诵等音乐实践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满足他们日益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的诉求。 6、要拓展歌曲 要回归音乐的本质,充分挖掘歌曲的人文内涵。通过歌曲学习,引导学生探求人生的意义、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悉心体会社会和人情、创造性用歌声来表达人生。 教学案例:《这是什么》、《友谊地久天长》、《同一首歌》(见蔡梦、苏籍《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P90-93,P105-107) 第四讲 器乐演奏教学法 一、课堂互动 1、抽出2名学生在黑板上共同完成一条8个小节的节奏句。 2、大家集体修改并念“哒”或以拍手方式来练习。 3、练习两遍以后,要求每重复一次,便擦去一个小节,至全部擦完。 4、用卡农形式来练习该节奏句。 5、通过自己制作的简易打击乐器演奏该节奏句。 二、器乐演奏教学法 (一)教学意义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并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效果。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 20 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其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 (二)教学内容 1、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参加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形成一定演奏兴趣,并通过演奏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能够掌握课堂乐器(打击乐器、竖笛、口琴、口风琴等)演奏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如正确的演奏姿势、气息控制、手型、指法等; 3、重视合奏教学,使学生了解声部,明确自己所承担声部的责任,逐养成良好的合奏能力与团体意识; 4、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对他人的演奏进行适当评价与交流,即可以不断提高演奏质量和水平,还可培养一定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 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而科学地示范演奏,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既能形象示范,又能面授机宜;既能讲清演奏要领,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教师的范奏应注意: (1)学习初期,提倡完整的范奏在前; (2)学习中期,提倡分段范奏; (3)学习的高级时期,提倡范奏在后; 2、综合训练法 可密切结合唱歌、欣赏的内容,以唱辅奏,现唱后奏,先听后奏等方式,演奏学生熟悉的音乐,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演奏的自信心。 3、合奏指导法 此法又称器乐合奏综合教学法,通常是指教师在个别辅导学生的基础上,将不同的乐器集中进行合奏练习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与合奏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养成听从指挥与遵守规则的习惯,对指挥的手势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 21 4、趣味游戏法 此法亦系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如在低年级阶段可通过观看各种乐器图片,辨别乐器的音响进行器乐教学,以培养学生对乐器学习的浓厚兴趣。 5、听奏结合法 此方法是听中奏、奏中听的方法。在学生学习演奏一首新的乐曲前,可先让学生欣赏这首乐曲,结合教师的介绍了解这一作品的内容以及它所表达的思想,然后再让学生按乐曲的要求反复进行练习,力求能生动地再现原作的深刻内涵。使学生从听奏中提高乐器的演奏技能。 此外,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如进行器乐汇报演出、器乐比赛,使学生在相互观摩、研讨中进行器乐学习。 教学案例:《我们喜爱乐器》、《我的祖家是歌乡》(见蔡梦、苏籍《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P95-98) 第五讲 音乐创造教学法 一、课堂互动 二、音乐创造教学法 (一)教学意义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广阔的空间。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 22 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性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普通学校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创作教学并非狭义地单指音乐实践中的“作曲”活动,而是包含在歌唱、演奏、音乐欣赏、律动等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之中的音响探索、音乐模仿、音乐即兴创作以及音乐命题创作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还能够逐步养成学生多向可变思维的习惯,为学生未来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模仿或表现自然界中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流水声、海啸声、鸟叫虫鸣声、野兽吼叫声等。 (2)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模仿或表现生活中的声音。如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开动与鸣笛声;鸡、鸭、马、牛、羊、狗等家禽家畜的走跑合鸣叫声;房屋里的钟表、电话、门铃的声音以及厨房里的切菜、烹调的声音;还有工厂机器的轰鸣声、学校教室的读书声、军营里面的操练声;等等。 (3)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即对各种声音的音乐属性的探索。 (4)自制作简易乐器。如利用空易拉罐、瓶盖、筷子、竹筒、水杯、铁棒、皮筋等自制乐器。 2、即兴编创与创作实践。即被当前的音乐情绪或意境所触动,临时发生兴致,不依据乐谱进行的音乐创作活动。一般它以语言、歌唱、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工具,运用游戏、动作、演奏等手段所进行的即兴音乐创作。内容有: (1)编创表演动作。往往结合演唱教学以律动、歌舞表演、集体舞形式来进行。 (2)创编音乐故事、游戏。运用一定的声音素材编创带有情节的故事或游戏。同时,也可为有趣的故事或音乐性较强的游戏编配合适的音乐。 (3)创编歌词。结合感受、欣赏与表现教学,为一段音乐即兴编词或填词。 (4)创编节奏。可采用节奏问答、接龙、重组等形式进行。也可为诗词选配合适的节奏。 (5)创编旋律。可采用旋律问答、接龙、填空、即兴模仿等进行。如下例: 23 (6)选配音乐。可为诗歌朗诵、舞蹈表演和特定的生活场景选配音乐。 (三)教学方法 1、要引导学生对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进行联想。 2、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声音表现手段进行模仿和表现。 3、要引导学生设置情景短剧,以一定的声音表现进行再现性表演。如教师预先设定一种音响情境,给一个命题,如:“晨操”、“暴风雨”、“车站”等。按照探索——模仿——即兴——创造的教学过程,利用人声或其他音响材料、自制乐器等,进行音响的探索和设计,最后进行表演。 4、要引导学生依据音乐内容和情绪进行即兴编创活动。 教学案例:《用声音编织的故事》、《春天举行音乐会》、《惊愕》、《大河之舞》(见蔡梦、苏籍《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P115-125) 第六讲 音乐游戏教学法 一、课堂互动 1、伸展左手的五指,用右手的食指点击左手各指并发出“哒”或其他等声音,可根据各指的长短调节音量,以示强弱。 2、加入代表休止的左手虎口继续进行节奏练习,也可用其他怪异的声音来代表休止。 3、请学生说出该活动的特色(通过手指触摸,形象地感受节奏的脉动;通过手指的长短,快速地反映音的强弱;通过休止,提高趣味性,增强创造性)。 二、音乐游戏教学法 音乐游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上的各种能力,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有效模式。 24 (一)教学意义 音乐游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它可以变抽象的音乐符号、枯燥的音乐知识的传授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学生好动好玩的特征。此外,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音乐游戏分成以下几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而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对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入门的先导,也是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 培养学兴趣,还能培养学生音乐感知的能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提高视唱读谱能力,生的反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1)节奏感训练游戏 1、节奏感训练游戏。从最简单的开始,按两拍子来说出多种交通工具的名字,分两个字一组的、三个字的和四个字的,按座位轮流进行,中途不要中断,也不能抢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手拍二拍子,为每个孩子打拍子,如: ||X X|| ||X X X || ||X X X X|| 卡 车 三 轮 车 公 共 汽 车 待基本念齐节奏时,可适当变换音量,甚至变换速度(快与慢),变换连音与断 等。这种内容加进来不仅使学生感到丰富多彩,兴趣盎然,还可以加强二拍音(音色) 子稳定拍率和节奏感训练,有翻来覆去万变不离其宗之感。这个游戏除加强节奏感训练外,对学生的反应能力也是非常好的练习。 (2)感知节奏长短快慢的训练游戏 人类对声音的音响有一种聚合的感知力,体现于对声音自然聚合的一种节奏定式,如时钟行走时发出的“嘀哒”节奏型,火车起动到均速运行发出的声音,都是这种聚合感知力的体现。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做小火车的游戏来进行: 2/4 X X | X X | X X | X X || 25 卡 喀 卡 喀 卡 喀 卡 喀 首先由教师慢念进行,一边念再一边加速到均速,在念的同时,学生通过搭肩膀做“小火车”走动从中感受到做游戏的乐趣,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长短快慢。 (3)节奏接龙游戏 节奏接龙游戏多式多样,如节奏接尾游戏:即老师拍四拍,学生重复后两拍,再即兴拍两拍,教师继续拍下去,再换一个学生接拍,并即兴拍两拍。可以轮游戏传下去;接头游戏:即教师拍四拍,要求学生重复头两拍,然后再继续即兴后两拍,教师则一直四拍一组拍下去,第组换一个人接头不可能轮流下去,所以每次开头必须是新的。这种方法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听辨能力、听觉记忆能力,也培养了即兴创作能力。 (4)合节奏念歌词游戏 没有节奏的音乐是撒在地上的“珍珠”,难于记忆,但是有了节奏,就能把“珍珠”串住,易于掌握,即使有几个音没找准,跟着拍子往下进行还是较容易跟上去。如人音版小学一年级第二课的《跳绳》: 2/4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 小绳 细, 小绳 长, 小绳 两头 拴铃 铛,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 走起 路来 叮当响, 跳起 舞来 响 叮当。 教师把节奏和词从歌曲中提出来,让学生跟着节奏念词,还可以加入跳绳的游戏,让学生边跳边学,在把音乐的“骨架”掌握住的同时,还能把歌词记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音准训练类游戏 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孩子拍一下手喊3,另一组孩子跺一下脚唱;再拍一下手喊6,另一组就唱la;再拍一下喊7,另一组就唱xi„„,经过这样反mi 复的练习,既有音名、音准的变化,又有一问一答式的游戏,既训练了学生的音准感,又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 3、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 教师选择适当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任意创造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可以请学生保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做快动作、慢动作等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再继续创造动作,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地跟随音乐节奏做律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 26 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以及音乐感受能力。此外,还有如“下雨了”、“风儿吹”、“在钟表店里”感受不同的声音表现的不同的事物,感受雨的大小,风的强弱,钟声的优美、笨重等游戏。 4、训练动作与音乐协调类游戏 可以将班里同学分组,当音乐响起时,各组都模仿领头人的动作,音乐停止,领头排到各组的最后一个,由第二位同学当领头人,游戏继续进行,并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创造,并随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和创作思维,创新精神和勇气都将有很大进步。此外,还有如“照镜子”模仿教师的动作,“快乐动物园”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协调手脚动作等游戏 5、识谱类游戏 (1)五线谱识认游戏。把五线谱的间比喻成房子,用粗绳子放在地上表示五条线,让学生来当音符跳跳看,数数五线谱中有几间房子,学生就会很快记住五线谱的线与间。 (2)音阶识认游戏。在认识五线谱上的音阶时,可以帮音符找家的办法。“音阶 „„”用这个简短的故事引出游戏。一部分学生扮演七个老伯伯有七个调皮的孩子, 小音符,其他学生帮助他们。老师唱“DO”,叫“DO”的小音符就得到五线谱上去找家了,其他学生可以给他提示。用这种小游戏,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下加一线是do,下加一间是re,„„。反过来,学生唱音符,让老师来找家,也是一个不错的游戏方法。 6、其他游戏等 用于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知识技能的学习等。 (三)教学方法 音乐游戏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恰如其分、灵活自如地运用音乐游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然具有重要作用。 1、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作为调节活动的游戏,其作用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 3、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编排即兴游戏,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 4、让学生根据音乐内容创编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 5、一些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用游戏进行渗透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学 27 习方式贯穿于教学中。 6、在课外音乐活动中穿插音乐游戏,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四)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游戏时除了向学生讲清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外,还要求低年级学生必须遵守规则,服从教师的指挥,掌握游戏的步骤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戏一定要认真唱好歌曲,训练音准的游戏一定要认真聆听琴声等,否则,就会妨碍游戏的进行。 第七讲 音乐律动教学法 一、课堂互动 1、教师出示4张四分音符卡片: 2、教师按四四拍点着卡片领学生口念“哒哒哒哒”,连续反复,形成节拍拍率感。随后,抽掉第四张,形成三拍子,有时再加上。 3、边念便加入其他声势进行练习。 4、不改变原拍率, 然后可以引入 卡片,教师任意盖在原四分音符卡片上, 进行各种组合法,连续反复,形成固定音型。 28 5、在引入 卡片,双手做向外翻点或摆出各种动作姿势,按上述方法练习。 6、以后在引入 等几种节奏卡片进行练习。 7、全班可分为四组,每组念一拍,一种声势,反复练习,稳定拍率。 8、选择两组节奏卡,形成一个节奏句,进行卡农练习,间隔从四拍至二拍至一拍轮拍,声部从二个之多个,为使声部清晰,各声部需采用不同声势。 9、上述节奏卡片练习可用椅子来代替,每把椅子为一拍,找四名学生,坐下为一拍,站起为空拍进行练习。若再增加一人或二人,可出现八分或十六分音符。 二、音乐律动教学法 “律动”就是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从而充分准确地揭示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情感。 (一)教学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对音乐的感知力。例如,教师在上课开始时用明快、优美的乐曲引导学生进入教室,同学们在乐曲的伴奏下做各种合拍的动作,极富生气。听琴入室时的律动,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处于感知音乐美之中,老师还可以在发声练习、节奏练习,视唱练习时编配合适的动作,动静交替、情知互促,以动态的韵律美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审美、健身、掌握技巧的目的。 2、浅化知识技能 在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形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将枯燥的音符变成走走、跑跑、停停等清晰可见的动态形象,而且可将乐理、欣赏、视唱与乐器、唱歌等多门课程的教学更好地融为一体。例如,学习“识谱歌”时,用律动的方式来巩固各音的位置,在教室的地上划五条横线,每个戴着不同音符头饰的同学站立一旁,让学生唱着自已的音跳入对应的线或间中。再如《我们大家跳起来》,请几个学生上台即兴表演,边唱边跳,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会自然记在心里,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同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生了歌曲。 3、抒发音乐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和情绪,尤其音乐的节奏和力度表现,都能够在人体运动的肌肉系统中找到相应的表现。对一段音乐作品,教师可首先做一些有规律的、符合音乐节奏的、表意的示范动作,但并不需要高难度的律动技巧,只要合着节拍,用肢体去表现发自内心的情感就十分有意义了。 4、提高审美情趣 有的作品抒情性强,节奏缓慢,配以律动正是恰到好处。如:《牧歌》,配以蒙族典型的“柔肩”动作,不仅点明了长调民歌悠长、宽广的特点,更表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通过这样的律动练习,学生如亲临其境,会较好地记住本课的教学内容。又如学习《采茶舞曲》时,配以适当的夸张的“采茶”动作,上下左右飞舞,让大姆指与食指像打节奏似的扣住很难唱好的越剧曲调,江南茶农丰收的喜悦也在动作中充分再现了出来。听唱中,享受音乐与肢体活动的快乐感,既提高了审美情趣,又陶冶了情操。 29 (二)律动准备 1、听作品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在学生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自觉的律动中。 在律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音乐外,教师适当地对学生提示,给予律动的素材。这样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学生就会更生动、更自然地以身体各部位的韵律去感受和表现音乐。例如:在学习音符的高低、长短时就必须首先让学生用听觉去感知,听辨出音的高、低、长、短,而后再用手、用脚动作来体会出各种音符的时值及其之间的关系; 2、分析作品 律动不是在学会唱歌、学会演奏之后硬加上的,也不是没有乐感的各种音乐记号的机械音响的再现,它既不是歌(演奏)者的外部表‎‎面的摇头晃脑,又不是毫无音乐美感的音符堆砌。律动是发自内心地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和抒发,是把全身心对音乐内涵与外延的感知、理解与体验转化为音乐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再表现的过程。因此,从感性上倾听作品,还不足以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而必须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认识,才能设计出更为贴切的律动。如:轻快活泼的舞曲,动作的设计必然干脆利落,表现出欢快的情绪;柔和优美的抒情曲,其动作就应该突出抒展„„;民族音乐就得根据不同的民族的习俗和风格来设计,可借助民间的舞蹈语言使律动渗透民族特色。 例如:为《在北京的金山上》设计的律动教学:首先让学生在聆听乐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感知藏族人民翻身得解放,感谢共产党,对北京首都的向往等思想情感,并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然后,带领他们随着音乐的起伏拍打节奏,教师以舞蹈动作编排成律动表演给学生看,恰当地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藏族舞步,鼓励他们随韵律再创造,用优美的舞姿表现乐曲的情绪。 3、选择作品 在律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教材并设计律动。如: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可采取一些短小、形象、生动、鲜明、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动作性强的音乐来律动,而且需要手脚分解,像律动“拍手点头”、“拍球”、“小鸟飞”等;中年级学生以小动物,做游戏等生动形象的题材为内容,如“蝴蝶飞”、“摘果子”、“手腕转动”等;高年级学生动作、表演的能力有所提高,律动适宜、情感性强、动作难度较大的为内容。如《剪羊毛》、《采茶扑蝶》、《瑶族舞曲》、《在北京的金山上》等。 (三)律动应用与教学方法 在律动教学中,要求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够给予积极的、充分的配合,并同时运用手、手臂、双脚、眼睛、头和整个身体来感受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中的各种 30 要素和在这种音乐要素中特有的律动关系。在律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做到放松的状态,以完成所要进行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达尔克罗兹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充分地随着音乐产生富有表情性的动作,那么,他的身体就会成为一种乐器。” 1、在掌握节奏时值的教学中运用律动 节奏时值的掌握针对低年级学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与学生生活相关并且是他们感兴趣的身体动作,并以游戏和表演的形式来进行。老师首先用语言诱发学生的兴趣:“小朋友,森林里要开联欢会了,我们都扮成小动物表演节目吧。”老师出示母鸡头饰:“母鸡生蛋是怎么叫的,”学生回答:“咯咯哒,”学生集体练习并模仿动作,然后依次出现小狗、小羊等动物的节奏型请学生分别模仿 “汪汪”、“ 咩— ” 等,并自己模仿动物的动作,要求在活动中一定要符合节奏要求,同时与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最后,各种动物进行节奏大合唱,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多声部节奏练习。 2、在训练音准概念中运用律动 训练音高音准的教学,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理解音与音之间的相互联系,而采用运用律动教学,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位置来感受音的高低,是最易让孩子接受,并能达到训练音高音位的目的。同时,在律动过程中若加入各种节奏的模仿动作,与听音活动交替进行,听音训练的效果会更加明确。 例如:在教学生唱准d-—d’音阶的过程中,采用do蹲下,re摸膝盖,mi做在座位上, fa手插腰,sol两手放肩膀,la双手摸头,si双手高举,do’站在小凳上。用这样简单并且易记的方法,让学生将音高与身体活动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控制和运动的同时积极的掌握音高音准的概念。 3、在即兴创作中运用律动 即兴活动既是促使音乐思维发展的手段,也是验证音乐思维水平的手段之一。在即 兴创作或表演中,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乐感,还必须有流畅的音乐思维,要对同时出现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等问题给以权衡和处理,其中最重要的是锻炼的听觉判断、灵敏度和创造性。学生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可不断的强化身体与音乐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学生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情绪和情感的能力。 例如:教师给一个命题:“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变黄了,一片片的掉下来了,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片落叶,你会怎样从树上飘落下来呢,你又会飘落到什么地方呢,”学生随着音乐做落叶飘动地动作,待到音乐停止学生放一个造型,老师就逐个问学生飘落在什么地方。 4、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律动 音乐欣赏包含着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根据这一活动过程,音乐欣赏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感知阶段、情感体验阶段和理解提高阶段。这个过程完成了从“形”“情”“意”的发展。运用律动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形成。 (1)器乐作品 31 器乐作品可分为标题性音乐与纯音乐两种。律动教学要从标题性音乐开始发挥其形象生动性。例如《动物狂欢节》、《瑶族舞曲》等。 通过律动,学生学习听辨乐器音色,学习掌握乐曲的曲式结构,感受调性变化。学习用动作、道具等表现,体验优美、宁静的意境,通过上升、下降的动作感受旋律的形态。 纯音乐的律动应从轻音乐开始,如:舞曲、圆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玛祖卡等具有舞蹈性节奏特点的乐曲,都很适合律动。 (2)声乐作品 声乐作品是文学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歌词能明显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学生易理解、接受。律动教学中,学生亦歌亦舞,最容易产生感情共鸣。如对民间歌曲的教学中,律动教学得到最好的发挥。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反映了各自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环境。 民间歌曲与民间舞蹈就象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姐妹,有着共同发节奏特点。教学中,教会学生基本舞步或节奏,配合音乐就可以律动了。如《在北京的金山上》的藏族弦子舞的舞步律动;维吾尔民歌《阿拉木汗》则用手鼓等打击乐器击×× ×× ×节奏来进行律动。 律动教学是学生感受作品内容与风格,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的有效途径。只要学生感兴趣,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运用律动。 (四)律动教学的应注意的问题 1、要努力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封闭模式,充分利用律动教学形式。 2、要选择具有“动”的特征的音乐。 3、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进行律动教学。 第八讲 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法 一、课堂互动 集体声势练习 32 二、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法 音乐是一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部音乐作品既是音乐发展的历史,也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正如歌剧大师瓦格纳所说:“艺术永远是社会制度的一面镜子”。音乐教学不仅是音乐的学习,同时也是文化的学习,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应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教学意义 1、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1)音乐与诗。“音乐和诗是天然契合的艺术”(著名作家叶文玲)。学者赵鑫珊说:“莫扎特的音乐是旋律化、和声化和节奏化了的唐‎‎诗。”他认为:莫扎特的慢板乐章是他音乐的精华和灵魂,他那幽深的意境同唐诗的钟声是如此的相似,如张悦的《山夜闻钟》中的“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或是“相思晚望山林寺,惟有钟声出白云。”莫扎特的《第一长笛协奏曲》宁静略带忧伤的情绪把人带进松风竹雨、山泉水波恬静、澄明的景色,好像是在吹奏杜牧的诗句:“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清晓,家书到隔年”。由此可见,音乐与诗的关系是多么 密切。 (2)音乐与文学。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音乐数不胜数。如《卡门》、《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虽然音乐不是对文学作品的再现,却能使作品中所蕴合的情感与精神得到升华。 (3)音乐与绘画。它们是姐妹艺术,它们有许多共同点,从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到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画面。所以有人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音乐与美术的意境竟是那样的相近。赵鑫珊在谈到莫扎特的《E大调钢琴三重奏》时,他认为乐曲所带来的浓郁的田园气息可以使人联想起英国水彩画画家《歇息在旅店温特的作品‎‎外的旅客》和《山雨欲来的收割场面》,同时感受到古诗“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的境界。 33 (4)音乐与历史。它们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还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留下了音乐的声音。《十面埋伏》和《霸王别姬》虽然是两首不同的琵琶曲,但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我国古代的楚汉战争;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和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气势恢宏地表现了俄罗斯人民抗击法国侵略者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同时也歌颂了俄罗斯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5)音乐与建筑。它们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确实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听莫扎特的音乐,脑子里常浮现出唐诗,以及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古典建筑。”德国哲学家树林曾比喻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后来音乐家霍夫曼又补充了一句:“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两句名言充分说明了音乐与建筑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 建筑中的对称、比例、均衡等造型特点在音乐中都能找到相应的体现。建筑群体的结构布局以及高低曲折、错落有致的节奏,同音乐的结构、节奏有着内在的相似之处。据说,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就曾受到巴黎建筑群的启示。舒曼则在他的《第三交响曲》中力图表现科隆大教堂‎‎的壮丽宏伟。柴科夫斯基称赞说:“伟大的音乐家在大教堂绝顶之美的感召下写成的几张谱纸,就为后人树立了一座刻画人类深刻内心世界的,犹如大教堂本身一样的不朽丰碑。” 别具一格的中国园林建筑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那曲径通幽,依依修竹,假山曲水,扶疏花木构成了幽静、秀美的审美意境。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江南风格的建筑酝酿出了清新秀丽的江南丝竹音乐,如《梅花三弄》、《中花六板》等。优美的旋律、幽静的神韵同建筑的风格融为一体,把我们带进了深达的审美境界。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音乐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丰富的文化孕育了多彩的音乐。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由于过多地注重了音乐学科本位的学习,忽略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因素,所以不能深刻地领悟音乐的人文内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正如刘承华先生在《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中所说:“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被限制在理论的知识性传授和形式的抽象分析方面,使音乐教育成为悬浮在表层的纯技术操作„„在普及教育中,它只能使人们获得有关音乐的种种知识和技巧,而很难得到对音乐的深层的鉴赏能力与美感趣味。造成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将音乐与文化分离。”刘先生的观点指出了我们音乐教育的弊病,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音乐教学中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用“文化激活音乐”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观点。 《音乐课程标准》把音乐与相关文化定为四项学习领域之一,弥补了过去对音乐教育认识的不足。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又改变以学科为中心,强调学科本位现状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入地实践和研究,充分发挥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2、音乐与相关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音乐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和产生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各地区相关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任何一种音乐都首先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受着文化 34 定义的,离开了文化,音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收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音乐的表现能力等,因此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1)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 在音乐教材中,许多音乐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瑰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又有丰富的世界音乐文化。如《阿细跳月》、《快乐的罗嗦》是彝族的民间音乐,《杵歌》是台湾高山族的民歌,《多快乐呀多幸福》是藏族的民歌。通过演唱或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 世界的音乐是丰富多彩的,在小学音乐教材的《环球之旅》单元中介绍了世界很多国家的音乐,如《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通过观看电影,既可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还有助于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草帽歌》是墨西哥歌曲、《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的歌曲。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了解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有教材中的《西洋乐话》单元中介绍世界名曲,教师带领学生沿着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音乐家的足迹,走过音乐发展史的长廊。通过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开拓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2)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不仅来源于音乐的音响,也来源于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信息和具体的形象。例如欣赏《黄河船夫曲》,当学生了解到黄河的悠久历史,看到壮阔的景观时,必然会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学生听着高亢激昂的《黄河船夫曲》,看着船夫们同风浪搏斗的画面,朗诵着光未然激情澎湃的诗句,丰富的文化激活了音乐的情感,学生们仿佛自己也置身在滚滚洪流之中,为黄河的壮阔所感动。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琵琶古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除音乐因素外,乐曲还渗透了以下几方面的文化知识: 《春江花月夜》是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美的 特征。标题借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诗句,具有古诗典雅的神韵。《春江花月夜》的音乐优美、清新,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同名唐诗中“粼粼碧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诗句,好似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画卷。它的审美意境同中国的山水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石涛的(秋江而景》、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等,可以丰富音乐的想象。 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春江花月夜》,如电子琴、管弦乐合奏、民乐合奏等,不同的音色及演奏风格,使我们可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 学习与《春江花月夜》审美意境相似的古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 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5 音乐与诗歌的意境相辅相成,增强了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通过综合性的文化学习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3)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通过教育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是21世纪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了„„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音乐教学同样担负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任务,这对传统的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创造力的培养包含着许多因素,其中,丰富的文化知识就是众多的因素之一。因为创造的过程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进行的过程,积累得越多就越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结合文化的学习,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必定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另外,音乐本身就是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演奏、演唱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由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 如在感受《渔舟唱晚》的情绪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联想创编歌词,其中很多句子都来源于古诗词,例如:山苍苍、水茫茫、船似箭、桨激浪、歌声随风扬。鱼满仓、心欢畅、踏浪归去月如霜,难见水天长„„这些都是学生们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学过的知识,即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提高了语文知识,从而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文字的艺术,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在理解《渔舟唱晚》的基础上,还可以创造‎‎出《渔舟唱晚》的绘画作品。有的学生画下这样一幅图画??“夕阳西下,湖面上泛起一片金光,岸边,杨柳随风摇曳,远处,依稀可见朦胧的远山,点点白帆。”学生把远山、白帆、渔人的形象画得非常生动,还有的同学加上海鸥、水的波纹,这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音乐与社会生活。包括: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商场、餐饮、影视等)等。 2、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舞蹈(渲染和烘托气氛的作用、人物性格刻画作用、交待和展现剧情作用)、音乐与戏剧(与唱词紧密配合、与不同角色的表演动作节奏相配合、支配舞台节奏、烘托舞台情绪、气氛)音乐与影视作品(突出主题作用、抒情作用、描绘作用、背景气氛作用、剧情作用、结构贯穿作用)等; 3、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包括:音乐与文学(音乐与文学的起源、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性、歌曲中词与曲的结合关系)、音乐与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音乐与地理(不同地域和国家的音乐)、音乐与社会、音乐与体育、音乐与美术等。 (三)教学方法 1、综合法 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相关文化的学习,不能是单一的,必须以综合的方式进行,既要有学科内各种形式的综合(欣赏、唱歌、器乐等),又要有与多学科的综合(语文、历史、地理等)。 36 如《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俄罗斯民歌,和这首歌曲相关的文化相当广泛,有地理、历史、绘画、人物等等。首先可以介绍伏尔加河的地埋情况,让学生了解到伏尔加河就像是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然后学生自己介绍俄罗斯的历史背景,当时的俄罗斯是沙皇统治,人民生活困苦,贵族生活却非常奢侈。还可以找到《伏列宾的名画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作者精心描绘了十一个纤夫的形象,这些纤夫衣衫褴褛,远处纤夫所拉的船却非常豪华,画面通过纤夫的形象和后面船只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还可以欣赏男低音的演唱,从歌声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悲愤、不平、抗争的情感,学生通过综合的方式,全方位地了解了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再如德彪西的《大海》,是受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的启发而创作的。由于印象派音乐比较抽象,可以让学生先看看这幅画,然后再欣赏音乐。学生可以从画中受到启发,可以辅助对音乐的理解。这种音中有画,画中有音的艺术形式大大的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使学生获得了综合的审美体验。 又如柴科夫斯基的《181年序曲》,是一首表现俄国人民抗击法国侵略者,保卫祖国的乐曲。可以从介绍1812年俄国人民抗击拿破仑的侵略,保卫祖国的历史入手,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同时还可以结合俄国文学家、画家的作品,辅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俄罗斯人民热爱祖国的深情。音乐虽然不是历史事件的具体描述,但通过音乐可以使学生获得强烈的审美感受,同时了解到波澜壮阔的历史。 学生可以通过民族、民间的音乐了解民俗文化。例如歌曲《过新年》表现的是我国人民过春节时的情景,学习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过春节时的民俗。如放鞭炮、包饺子、扭秧歌、贴春联、贴福字、逛庙会等,体会过新年的感觉。也可以通过演唱《新年好》等歌曲,了解欧洲过新年的风俗习惯等。 音乐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如果在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再通过综合性的相关文 化的学习,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2、探究法 什么是探究性的学习,就是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 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行为和认知趋向。探究的方法也是学习音乐与相关文化主要 方法之一。 例如,在上课之前老师给每组同学留作业,请他们查找关于《二泉映月》的各种资料,资料来源的途径不能少于两个方面,很多同学是从网上或图书馆查到的资料。在课上老师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把自己查阅的资料讲解给同学听,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知识互补。如有的学生了解到乐曲的名字原来不叫《二泉映月》,是音乐家杨荫浏根据乐曲的意境后来加上的。由此,使学生对音乐的不具象性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有的学生了解到《二泉映月》原是一首二胡曲,后又被改编成很多种形式演奏,如民乐合奏、弦乐合奏、钢琴独奏等。特别是日本的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指挥的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使他产生了“断肠之感”的感受,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感受;还有的学生找了许多与音乐意境相似的绘画作品,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都是正确的。通过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 37 与学生一起探讨音乐,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和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不能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更不能压制学生的体验,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探究音乐。 3、合作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如在学习《京剧》的课堂上,可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在找“生、旦、净、丑”和“唱、念、做、打”的资料,集体排演。在课堂上同学把各自小组查阅来的资料与大家共同分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作介绍,会唱京剧的可以唱京剧‎‎片段,弹琴好的同学可以伴奏,美术好的画上几个脸谱,还有的学生演了一段《三岔口》,音乐课上得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在相互讨论和交流中学到了知识,增进了感情,提高了相互协作的能力。学生在组里各自发挥所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使每个学生的价值都得到了体现,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4、表演法 音乐本身具有非语意性、模糊性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有时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借助姊妹艺术诗歌开场,既是同学们喜爱的形式,又能一语道破主题,为情绪情感推波助澜。例如,在欣赏大型管弦乐作品《百年沦桑》时,在低音提琴‎‎和定间鼓的音乐背景下,我用低沉的声音颂道:“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 ...... ”,此时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唆着我的脂膏。 教室里一片寂静,伴随着音乐的起伏,有的同学思绪万千,情绪激荡,有的眼里饱含泪水。欣赏结束后,我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其中一位同学这样说:“我仿佛又回想起国旗在港督府升起的那一刻,中华民族血洗百年耻辱,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两地失散的亲人相拥在一起 ...... ”诗与音乐的结合,能使艺术形象更加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同时,满足同学们多角度的审美。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2、教师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与不断学习。 3、教师备课要挖掘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联。 4、教师授课要启发学生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5、教师要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领域的教学目标和完成这一目标的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 教学案例:《节日里的歌》、《中华鼓》、《影视音乐》、《美丽的延边》、《小小的船》、《春江花月夜》(见蔡梦、苏籍《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P133-149) 第九讲 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法 一、课堂互动 38 朗诵表演:王维(701-761)的《渭城曲》。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法 (一)教学意义 综合性艺术表演概括地讲是一种动态艺术,具体地讲是一种集语言、动作、舞蹈、角色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奥尔夫曾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动作、舞蹈、语言紧结合在一起的。”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综合性艺术表演可使得音乐课堂有声、有色、有效,充实而不乱,轻松而不散。 1、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在综合性艺术表演中,生动的音乐形象与活泼的表演形式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丰富其情感,培养其表现欲望和创新意识,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2、发展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创造力。在综合性艺术表演中,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创造与设计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活动,这样既为其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空间,同时又发挥了他们的表演潜能。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不是个人的表演,而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群体性的活动。群体性表演必须强调合作,而合作正是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与良好的社会交往的能力的重要基础。 4、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活泼多样,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各种技能技巧。 (二)教学内容 1、语言表演。语言表演最接近学生,也是表演艺术中不可替代的部分。 (1)准确、优美的语言描述。语言的描述对于学生来讲,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要做到准确、优美动听,就需下一番功夫了。准确优美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表演艺术中最基础的东西,因而应鼓励学生说普通话,保证读音准确、流畅。试想带有地方方言的普通话,在介绍严肃作品时,岂不是要引得哄堂大笑,而破坏了气氛吗,另外音乐是否优美动听,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听觉器官,继而影响到人们的注意力及对作品的兴趣。如学唱歌曲《满江红》时,一位同学富于气势、准确地歌词朗诵时将同学们深深吸引到歌曲中,使原本对古曲不感兴趣的学生一下子有了学唱的欲望。看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通过训练、调节、不断美化自己的音质,并注意在变声期保护好嗓子,能使其语言发音像旋律一样流畅、歌声一样动听,使每一位学生 39 相互均有一种美感享受,从而将学生像磁铁一样吸引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中,专心致志地对作品进行剖析,达到深刻。长期坚持,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烘托音乐艺术的美,还为歌唱得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富于情感的语言描。课堂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语言描述的准确性,而忽视情感表现,导致无论是语言的描述,还是歌曲的演唱呆板无味,从而造成课堂纪律松散、思想不集中,信息反馈不明显,最终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音乐本应该带给学生的美感更是无从谈起。然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描述,将对塑造音乐形象、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者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富于情感的语言描述,就在于节奏、力度、速度、语气等的恰当运用。这就是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情,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精心安排设置语境,以达到以语激情、以情动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使学生投身于作品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动情地表达出对作品的感受。如在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后,教师语言的感染下,学生讨论出了河北民歌《小白菜》应采用凄婉、忧伤、缓慢、叹息并寄予真挚的同情心来朗读和演唱。在这种情绪的渲染下,许多学生在演唱时,眼中浸着泪水,声音的表现极富感情。走进作品的联想,使得他们认识到应当珍惜现有的学习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这种富于情感的语言描述,不但点燃了学生的情感之花,激发了学生产生美的情感共鸣,而且还增强了求知欲,陶冶了思想情操,提高了语言描述的表演能力。 2、动作表演。表演离不开动作,动作是表演艺术中简单明了的外在体现。 (1) 形象的肢体动作。肢体动作即用身体的各个部位配合音乐所做出的动作,动作间不需要有严格的内在联系,是通过形象的模仿来表达作品内容的。如欣赏圣----桑《天鹅》时,要求学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天鹅雍容华贵的姿态,有的学生扇动着手臂,忽上忽下,展示着天鹅飞翔的资态;有的学生时不时伸长脖子,展示着天鹅那美丽的脖子及高傲的神态,还有两个学生结合在一起,在模仿翩翩起舞的的天鹅„„尽管这些即兴性动作都极为简单,但却极形象地表现了作品内容,并为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表演提供了机会,锻炼了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引发了想像与创造性的思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 生动的表情动作。表情动作就是要借助于身体的某些器官或肢体做出表达各种情绪的动作,它能增强动作的表现力,渲染作品的感召力。如果缺少了表情,动作自然变得生硬、不明了,表现也就缺乏了准确性,使人不易接受与理解,也就很难达到表演的最终目的。仅仅依靠面部的变化,便能表现出人的“喜”、“怒”、“哀”、“乐”。如眉毛和嘴巴的上下变化,就能表现出“哀”与“乐”两种情绪,如一个简单的握拳姿势,便可加强愤怒的程度。在欣赏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时,两位学生分别扮演鸭子,随着打击乐声摇头摆尾,进进退退,眼睛圆睁,眉毛倒立,嘴巴交替 40 着张合,把两只拌嘴的鸭子表演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使得大家忍俊不住的爆发出一陈陈掌声与笑声,使台上、台下的学生都非常兴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舞蹈表演。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和造型来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要求有较强的节奏性及内在连贯性,是表演艺术中的高层体现。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身体的积极参与,必将调动各个感观,使之处在兴奋状态,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大胆尝试的念头,变“呆”学为“活”学,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的目的。其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曾说过:我们发展学生艺术方面的才能,其目的并不是要把音乐、舞蹈等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我们的责任是全面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对艺术创作的能力。因而当今音乐课不再是单一的唱歌课。再次,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学生手脑并用,有意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艺术,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 (1)学跳民族舞。我国的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均有自己特色的舞蹈,可说是璀璨瑰丽,但因其有一定难度,又没有环境氛围,学生能学到民族舞的机会较少,造成学生对我国极为优秀的民族知之甚少,能跳出几个动作,更是为数不多。课堂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对了解民族舞的兴趣。如在向学生讲解民歌时,尽可能找来一些民族的舞蹈图像资料,来刺激吸引其视觉,进而使他们产生想象的欲望,然后对大家熟悉的民族舞抓其特点与风格进行教跳。如:汉族的秧歌、十字步、甩绸子、舞扇子等;蒙古族的抖肩、弓箭步、骑马等动作;维吾尔族的动脖子、转手腕等;傣族的孔雀指、“三道弯”基本体态等等。通过学跳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民族舞跳法,而且还使学生体验了民族的精华,继承和发扬了民族音乐 (2)创编舞蹈。自古以来音舞就密不可分,当学生唱完或欣赏完一首歌曲或音乐作品,掌握一些基本的蹈动作后,便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想象大胆编织舞蹈,通过表演展示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的掌握程度。在此舞姿是否优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敢于尝试,敢从“想象”中走出来,将想象到的用舞蹈表现出来,从而获得亲身的感受。如:在欣赏《蓝色多瑙河》时,由于它不像民族舞具有某种固定的特色,一开始同学们都感觉无从下手,但在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任何乐曲的想象都无固定的答案,打消顾虑,开阔了思路,有的学生跳起了华尔兹,还有的同学做出了溜冰的动作,其中有一位同学舞蹈创意极为新颖,他竟和着乐曲跳起了非常时尚的太空舞,仿佛是舞在空旷的太空,又仿佛是信步在多瑙河上,一下子拉近了古典音乐与我们的距离,赢得大家一致好评。 4、角色扮演。学生参与角色的扮演,使表演艺术在课堂中得以充分体现,并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角色扮演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 41 多方面的素质,才可能走进角色,扮演的生动形象。根据不同角色的特点要求,有些角色要有语言对白、有些需要有肢体动作,有些需要翩翩起舞„„表情的体现更是每一个角色不可缺少的,因为它可以再现出“美”“丑”“善”“恶”。当然这样的角色是一种广泛的,它可能是指人,也可能是物,可能是有声音的,也可能是无声的,不论是哪一种,它均要为完成音乐作品担负一定的任务。由于对各种音乐形象的亲身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了爱、恨、自豪、同情和追求美善的多种情感。 (1)音乐作品的角色扮演。有些音乐作品带有故事情节,其中必定少不了角色,每一段极富特色的音乐,就是一个角色,特别是音乐童话。如果让学生亲自去扮演其中的角色,并听辨识别音乐形象,而适时表演,不但对乐曲加深了印象,提高了上课的情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扮演中了解一些平时很难记住的乐器音色特点,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易于掌握。在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时,同学们尝试着扮演其中的两个主角:小白兔和小乌龟,并配以对白和欢乐的集体舞。经过这样的表演,总结出用善于变化的单簧管表现了轻快活泼的小兔子,用低沉的大管表现了缓慢低沉的乌龟。极为逼真的音乐形象,增强了他们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愿望,课也在轻松自如中轻而易举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本剧中的角色扮演。素质教育的提倡,使得学生艺术节目形式丰富了起来(2) ,课本剧等有特色的节目相继出现在舞台上。但目前多数同学表演水平往往不高,为了提高学生表演能力,每学期安排2--3个课时,进行课本剧的排练,将大家喜欢的作品拿来,大家一同讨论,使得大多数同学在参与中提高表演水平。如:有三个同学自编自演了聂耳创作歌曲《卖报歌》的经过,三个同学在听取了大家的建议与提示下,不但注意接近了人物,声情并茂,就连表情也那么认真投入,使观看的同学有了尝试扮演的勇气。自然有了尝试就有了提高表演艺术的可能性,为学生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机会和环境。 (三)教学方法 综合性艺术表演一定要紧密结合演唱和演奏教学。因为演唱和演奏才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则是辅助性的内容。诸如律动、儿童歌舞表演、集体舞和音乐游戏等表演活动一定要与演唱和演奏进行有机的融合。此外,综合性艺术表演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必苛求学生的艺术水平如何,而在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常用教学法主要有:游戏活动法、情景陶冶法、参与体验法、讨论互动法等。 教学案例:《小星星》、《打字机》(见蔡梦、苏籍《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P98-104) 42 第十讲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课堂互动 1、抽出四名学生到台前成一行分开站立,然后通过代表四分音符与四分休止符的合掌和叠置小臂两种动作的变换,让学生练习不同的节奏型。 2、依上述方法再添加四名学生进行练习,同时再加入代表八分音符分开小臂动作增加练习的难度。 3、变换学生进行上述节奏练习。 二、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2011年《新版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一)设计意义 1、导向性。教学目标在一定意义上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引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 2、控制性。教学目标预先就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大致进程,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目标一一落实的过程。一切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进行。 3、激励性。课堂教学中,明确向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产生对所学内容的期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完成目标的愿望。 4、评价性。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进行科学测试和确定客观评价标准的基础。 (二)设计内容 第一部分 总目标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上述课程目标以下列三个维度表述。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穆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 43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通过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其在真着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2)模仿。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劫,并适当地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重视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作活动。 (4)合作。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 (5)综合。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独特的价值。 3、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联系,扩展音乐文化视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第二部分 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分为3个学段,各学段课程目标分别表述如下。 44 1、1,2年级 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1)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2、3,6年级 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段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 (1)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3)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3、7,9年级 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段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人教学中。7,9年段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1)增进对音乐的兴趣。 (2)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3)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4)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三)设计方法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遵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原则。当前人们用得比较多的是马杰的ABCD模式。A(Audience):学生。教学目标编写中主体应该是学生;B(Behavior):行为动词。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必须指明学生学习后的行为表现,即他学后能做什么;C(Condition):行为条件。指明产生具体行为表现的课堂教学限制或范围,即学生是在什么样的教学途径下他才学会这样做;D(Degree):表现的程度。即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 例如:教唱歌曲《唱脸谱》 45 1、情感性目标举例: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兴趣。A:学生;B:产生兴趣;C:通过学生对京剧戏歌的体验;D: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情感目标的完整表述:通过学生对京剧戏歌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对戏曲音乐的兴趣,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2、技能性目标举例:有情感的演唱全曲。A:学生;B:演唱;C:在教师范唱及讲解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之后;D:有情感的。 目标的完整表述:学生在教师讲解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之后,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练习几遍后能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3、知识性目标举例:全曲的背唱。A:学生;B:背唱;C:通过听唱《唱脸谱》及读谱;D:准确的。 目标的完整表述:学生通过听唱及读谱,能准确的演唱全曲。 (四)教学目标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标的设计除了按照《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制定,还必须依据客观实际状况进行灵活制定。 1、依据学生情况。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围绕主体来进行,所以了解学生情况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师了解学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 (2)学生的审美情趣状况; (3)学生原有的音乐知识、技能水平; (4)学生思想状况、智力发展程度、爱好与特长和学习情况; (5)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和接触社会音乐生活的情况; (6)学生的生理状况、进入变声期的情况; (7)班级风气、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等状况。 2、依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设计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会直接影响教师在设计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时的侧重点的不同。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每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都会不同,只有教师首先对音乐作品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找到独特的视角,形成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3、依据客观条件 教学场地、设备、人数以及教师自身条件等。 46 第十一讲 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课堂互动 1、分四组,每组发放8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或两个颜色不一样的代表拍手或念“哒”,其他代表休止。 2、每组自由摆放顺序,听节拍器指挥,找到各自的固定音型。 3、四个组设计的固定音型代表四个声部,四组集体表演代表A,个别的分别为B、C、D、E,然后按照ABACADAEA,即回旋曲式来表演。表演中还可在加入一个插部(学生任意喊出的怪异声音),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4、各组根据自己的固定音型创作“声势”继续表演。 ?链接:声势——用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等最简单的身体动作声音,进行节奏组合的活动。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节奏感的方法。 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这里主要是指课堂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即在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具体化了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规定,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全部经验的总合。 (一)设计意义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过程。习惯上很多教师往往将教科书的内容理解为教学内容,实际上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内容要求所规定的主题,而为学生提供的相应素材,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因此,真正的教学内容并不是简单的教科书中的文字叙述或讲解,而是经过加工处理,重新组织并能反映课程标准主题要求的内容。它是教学设计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 (二)设计内容 第一部分 感受与欣赏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1、音乐表现要素 (1)1,2年级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 23响。?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 4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能够感受并声音。?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47 (2)3,6年级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 2哼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音色,说出人声的分 3类。能够认识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在感知音乐音色。?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律动感。4?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3)7,9年级 12?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不同方式模仿不同的声音。?加深对人 3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能够说出各‎‎类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 4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1,2年级 12?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2)3,6年级 12?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描述。?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7,9年级 12?能够有意识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能够描述。?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1,2年级 1?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 2音乐段落。?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2)3,6年级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 2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聆听不同体或默唱。?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能够随着乐声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 3所听音乐做出反应。?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 (3)7,9年级 1?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音乐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能够随着乐声哼唱音乐主题,并能运用适当的形式对所听音乐做出 48 23反应。?通过欣赏音乐分辨不同的体裁与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和作者。?结合所听音乐,了解音乐体裁与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1,2年级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2)3,6年级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 2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聆听世界部的风格。?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3)7,9年级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 2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对其风格特点 3进行简单描述。?聆听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说出主要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第二部分 表现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1、演唱 (1)1,2年级 12?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参与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 34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能够对指挥唱。?动作做出反应。?能够采用不同的力度、 5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 (2)3,6年级 12?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 3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 4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初步懂得嗓音 56保护的方祛。?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每学年应能背唱歌曲4,6首(其中中国民歌1,2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 (3)7,9年级 12?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学习基本的指挥图示, 3能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做出正确的反应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 4保护的方法。?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与意境。能够对 49 5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2,4首(其中中国民歌1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 2、演奏 (1)1,2年级 12?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参与演奏活能够用打击动。?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2)3,6年级 12?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学习坚笛、口琴、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 3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作简单评价。4?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1,2首。 (3)7,9年级 12?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 3用适当的演赛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音色进行能够对自己演奏。?、他人 4或集体的演奏作简单评价。?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1,2年级 123?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儿童歌舞表演等活动。 (2)3,6年级 12?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搞活在有情节的动。?音乐表演活动中(如儿童歌 3舞剧)担当一个角色。?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作简单评价。 (3)7,9年级 12?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 3创设简单的表演情境或做形体动作。?学习表演简单的歌剧、音乐剧、京剧或其他戏曲、曲艺片段,并能对自己与他人表演做出评价。 4、识读乐潜 (1)1,2年级 12?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能够用奏。?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2)3,6年级 1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 (3)7,9年级 12?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第三部分 创造 50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1,2年级 1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寻找发声材料探索声音的强弱、长短和音色。 (2)3,6年级 1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能够在教声音。?师指导下自制简易乐器。 (3)7,9年级 1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能够对自己情境。?或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做出评价。 2、即兴编创 (1)1,2年级 12?能够将儿歌、诗词短句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能够在唱歌表现。?或 3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2)3,6年级 12?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能够以各种。?声音材料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编创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3)7,9年级 12?能够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 3、创作实践 (1)1,2年级 12?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感受到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在教师指导下编创1,2小节的节奏音型。 (2)3,6年级 12?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图谱或乐谱记录声音和音能够利用教乐。?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2,4小节的节奏或旋律。 (3)7,9年级 1?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绾创4,8小节的 2旋律短句或短曲,并能用乐谱记录下来。?尝试用电脑编创音乐(有条件的地区适用)。 第四部分 音乐与相关文化 51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这一教学内容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含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因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1,2年级 12?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能够通过广播、影视、阿 3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听赏音乐。?能够毒咖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2)3,6年级 12?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喜欢从广播。?、影视、阿络、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 3集音乐材料,并经常听赏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3)7,9年级 12?养成关注音乐的习惯,能够用实倒说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喜欢并能够从传播媒体或现场演出中聆听音乐,能够搜集和积累音乐信息,愿与同学交换所搜集到 3的音乐材料,交流音乐感受。?乐于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1,2年级 12?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3?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2)3,6年级 12?观赏戏剧和舞蹈,初步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初步感受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3)7,9年级 1?通过艺术作品,能够简单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 23相同与不同。?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表述对某些背景音乐或主题音乐的认识。?能够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与他人合作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1,2年级 12?列举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用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配合简单的韵律操动作。 (2)3,6年级 12?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说出某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音乐作品。 (3)7,9年级 52 12?能够简单表述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并能运用合适的音乐进行自我调节理解。? 3声音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能够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及相关的风土人情。 (三)设计方法 1、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可分为: (1)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 (2)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 (3)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 在音乐学科中,如基本乐理及作曲基础理论中的概念,音乐史学知识中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等都属于陈述性知识。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中,要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掌握这类知识上,注重学生对其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 教师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第一,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讲清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同化新知识;第二,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作认真分析,除了解学生的一般学习状况外,还应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作深入分析;第三,恰当引入教学媒体,如教具、学具的使用,教材呈现手段的变化等。 2、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 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音乐中的歌唱,器乐等都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确定的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概念、规则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程序性知识教学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在设计概念练习时,应注意充分应用正反例。呈现正例有助于概括和迁移,但也可能导致泛化。呈现反例有助于辨别,使概念精确。规则的学习掌握也应配一些练习,及时引导学生将新学习的规则用于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做到一遇到适当的条件,便能立即做出反应。总之,教师在进行这类知识的教学设计时,要对讲授与练习的时间合理化,使规则、概念的掌握与解决问题技能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53 第十二讲 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课堂互动 十六字格的节奏练习 A组 B组 ZZU 组 1、教师出示这十六字格图,一个一拍(空格为休止),按照右面的顺序拍手练习。 2、分两个到四个声部从两对角或四对角开始练习。 3、分四个声部加入声势练习,每声部只拍固定的一行或一列。 4、将每个点或每一行、每一列分别变成等音符来练习。 二、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是指达到既定目标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设计音乐教学过程是音乐教师在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实现目标而精心研制的如何一步步接近目标、最终到达目标所可能实现的多种认知、体验、表现、感受等活动程序。课程改革之前,教学过程是为直取结果而采用的“显性”的(教师主体,以教论学,重学会,轻会学)、具体的(活动过细,每一步骤都按部就班地预先设定)、封闭的(一经进入教学便不可调整,如果调整将影响教师期待的教学结果)过程模式。而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为强调过程而采用的“隐性”的(学生主体,以学论教,重学会,更重会学)、简略的(活动粗线条,为师生互动留在充分空间)、开放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掌握课堂进度,不把结果当作衡定目标的惟一尺度)过程范式。 (一)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始阶段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中间阶段包括学习新课、分析讨论、技能练习等,结束阶段包括迁移创造等复习巩固、总结等内容。其结构一般包括以下程序 : 1、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的一种调整与引导,以确保学生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和空间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为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有效发挥各种教学资源而进行的一种教学行为与方式。 教师在课堂的任务不仅是“教”,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组织教学的工作是贯穿于课堂教学之始终的。其主要作用有:组织和维持学生的 54 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课堂组织教学的三个重要阶段。 1?课前教学的组织; 2?课中教学的组织; 3?课末教学的组织。 抓好了上述三个阶段的组织教学工作,教师便为实现教学目标走过成功的第一步。 (2)组织教学的几种方式。 1?形象感染。深情、亲切、庄重,站定后要扫视整个课堂,从教学第一节开始,就使学生养成一个习惯:第一次预备铃响了,教师走进教室,面带微笑站在学生面前,用目光扫视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收束起分散的情绪。这种方式当然需要教师的形象感染力和人格魅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2?目标引导。首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明确其学习目标,提出学习要求,使学生知道做什么。然后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必要的鼓励和赞许,以激发其主动性,调动其有意注意,同时也轻松的完成了教学的目标。 3?趣味激发。在较多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穿插一些看似与教学无关,但内含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启示的,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如故事、实事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如采用讲解、提问、背诵、讨论、练习等方式,或通过委婉的提醒话语,停顿沉默的警告方式以及眼神的威力,使每一个学生每一分钟都在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 4?交流互动。教学活动中除了保留教师讲、学生听的组织形式外,还要增加探究、研讨、调查、实验等多种师生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例如,课堂学习中的分组、讨论、总结等等。 对课堂组织教学进行有效调控还包括提问点拨、指名答问、表扬示范、暗示纠正(运用非语言的暗示,避免影响课堂氛围)、停顿吸引(运用语音、语调、声调的变化)、比赛促进和创设情境等方式。 2、导入新课 在新课开始之前,应该有适当的铺垫和导入部分,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所学内容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所以良好的导课可以使学生精神集中,情绪饱满,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多,在音乐课堂中常见的导入方法有:情境导入、音乐导入,律动导入,表演导入、活动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等等。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导入的目的明确、生动、简洁。导入环节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占过多的时间,一般只用2—6分钟时间。 3、新课讲授 这个环节是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重点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占时15—20分钟。通常是由几个活动环节构成,包括新课内容呈示,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等,学生将 55 在这个环节中得到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感觉,因此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上要精心设计,安排合理的、简洁的步骤,选择合适的、丰富的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因此讲授法、示范法、演示法、欣赏法在这个环节运用较多。 4、复习巩固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也是巩固和运用这个教学环节的主要任务。可以说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一般要占时15—18分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参与和表现活动的设计,尽可能地安排多种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形成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5、总结归纳 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总结性环节,一般占时2—3分钟。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清晰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常见的结课的方式有:(1)精心小结。用简练的语言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概括,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印象。(2)留有余兴。在课的结束部分掀起一个高潮,为学生在课后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将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3。)承前启后。在课的最后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打好新旧课之间的桥梁。 (二)音乐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对教学时间的设计 (1)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教师应通过加强管理,尽可能减少学生的迟到、早退及无故缺勤现象,同时也避免自身缺课。 (2)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研究表明,每天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变化,每天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是上午二三节课期间,较差的时间是下午第一节课。此外,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的有效持续时间也不相同。根据测量研究,学生不产生疲劳的适当学习时间是:6-8岁为30-40分钟,9-12岁为40-50分钟,13-15岁为50-60分钟。 (3)防止教学时间遗失。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精心设计好每项内容,同时又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有一定的预测和心理准备,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有可能避免教学时间遗失现象的发生。 2、对组织形式的设计 (1)全班教学。目前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序列由教师在教室进行系统授课,也可以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等来开展,还可以通过各种参观、见习等来开展,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课堂讨论等等。 (2)班内小组教学。它是把一个班暂分为若干个小组,由教师规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并由学生分组学习的班级授课制形式。 (3)班内个别教学。在全班上课的基础上主要面向班上的差生或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师进行的辅导必须以该生的学习准备、学习难点和性格特点为依据。 56 第十三讲 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 一、课堂互动 1、抽出一组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做传声游戏。 2、节奏接龙游戏。每人打两小节节奏(四二拍),后一位同学重复前面同学的第二小节,依次接下去。 3、声势接龙游戏。 二、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一)我国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简洁地说明了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欣赏法、演示法、观摩法、练习法、律动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情境法等。 1、音乐欣赏法 是指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中所蕴含的真善美的体验,借以陶冶情操,激励理智和培养审美感的教学方法。运用音乐欣赏法要求: (1)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之前,先讲述或讲解某种文学或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故事、轶事等,联系学生过去的经验和当前的情景,引起学生欣赏的心向。 (2)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欣赏活动是认识事物价值的情感反应,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惊讶、赞叹、欣羡、钦佩、景仰等情感反应,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当学生对欣赏的对象发生强烈情感的时候,教师指导他们从事阅读、创作、表演等实践活动,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和理智情感。 (4)培养学生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在欣赏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使学生热爱真、善、美,同时要使学生善于鉴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培养他们的鉴别能力。 2、演示法 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教具等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一般包括教师的范唱、范奏或实际音响的聆听以及利用实物、模型、图表或图画等进行的演示。运用演示法的要求: 57 (1)演示时要使全班学生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演示的内容,并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活动。 (2)演示要与讲解、 谈话相结合,重视语言的直观作用,并注意引导学生重点感受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 3、参观法 又叫观摩法,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如组织学生听音乐会,参观乐器制造厂等。运用参观法的要求: (1)做好参观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参观目的,选择参观对象,了解参观地点和对象的实际情况,拟定参观计划。 (2)做好参观中的组织领导工作。指导学生观察有关对象,搜集材料,做记录,启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予以解答。 (3)做好参观的总结工作。组织座谈讨论,指导学生整理好参观笔记,写出参观心得。 4、练习法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运用练习法的要求: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明确练习的目标,练习的重点、难点,掌握练习的方法和步骤。 (3)练习的时间、次数、分量要适当,保证练习的质量,做到练习的方式多样化。 (4)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要及时地指导并培养学生对练习结果的自我检查能力。 5、律动法 通过身体运动使学生感知音乐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感变化的一种教学方法。律动法可以调动视、听和运动多种感官的作用,可以弥补单一利用听觉来感知音乐的不足。运用律动法的要求: (1)律动的重点要放在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表现上,动作姿态不必追求整齐划一。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做到动静结合、疏密得当、活而不乱。 (3)音乐可用即兴演奏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6、讲授法 指教师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运用讲授法的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内容要系统准确,观点要鲜明正确,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讲授的语言必须是科学的语言,力求清楚准确、简约精炼、生动形象。 (3)要适当的配合其他教学方法,恰当的运用板书和直观教育。 7、谈话法 58 又叫提问法、问答法,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运用谈话法的要求: (1)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做好充分准备,全面安排谈话内容,拟出谈话提纲,不能偏离教学目标随意发问,要有计划性。 (2)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准确、难易适度,并要启发性,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3)提出的问题要有广泛性,要能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 (4)谈话结束时要对谈话情况给予评价并作出结论。 8、读书指导法 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借助书面语言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 (1)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兴趣,使学生爱读书。 (3)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使学生会用书。 (4)加强预习和反复指导,提倡阅读课外书籍,向学生推荐书。 9、情境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情境法的要求: (1)所创设情境应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够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2)所创设情境应综合利用语言、布景、多媒体等手段,重点突出美感,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 不同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3、根据学生实际特点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59 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第十四讲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 一、课堂互动 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也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它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一)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也称方向性原则。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教师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并有利于促进课程的发展。通过评价应该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音乐教学工作,为学校和有关领导对音乐教学的领导工作,以及为音乐学科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指出明确的前进方向。 2、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体现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规律。 60 3、整体性原则 无论是评价学生、教师,还是评价学校音乐教育工作,都应从整体着眼,涵盖课程目标的各层面和教学的各领域。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把握其进步与发展,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 4、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也可称为可操作性原则,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应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评价溶进教学的全过程,使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 (二)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技能的评价。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 2、评价方法 (1)测验法 测验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评价方法,通过笔试或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认知结果进行测试。在测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测验内容应该符合音乐学科特点,尽量结合实际音响进行,避免死记硬背;其次测验要根据教学进度把握好测试时机。 (2)创作法 用基本的音乐基本要素进行创作的实践,可以用笔答也可以用即兴演唱或演奏等方式进行。 (3)演唱、演奏法 演唱、演奏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的演唱和演奏,可以判断学生对音乐作品中音乐基本要素运用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作品的情感体验的程度。 (4)情感观察法 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各种外化方式,如画图、律动、表演或解说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5)档案袋 61 档案袋也可以称为成长记录袋。鲍尔森和麦耶指出,档案袋的概念是“收集、选择和反思。”即学生自己选择他们认为特别有价值的东西并存入档案中,然后学生对自己的成品和相关表现进行反思。 3、评价结果 可采用百分制评分法和等级制评分法。百分制评分法主要可以作为终结性评价计分方式,等级制评分法主要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的计分方式。等级制评分法可以采用四级评分法即按4、3、2、1或按优、良、及格、不及格来标记,也可以采用五级评分法即按5、4、3、2、1或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来标记学生的评价结果。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包括对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含课外音乐活动)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内容进行评价。此外,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即通过设定科学的评价指标,有效考察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能力、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等内容,以促进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其评价可以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 班级: 授课教师: 课题: 日期: 评 价 结 评估项目 评 价 指 标 果 A B C D 目标明确~紧扣“标准” 教学目标 目标具体~切实可行 富有音乐学科特点 教材分析正确~概念讲解清楚 内容分量和安排适当~重点突出 教学内容 注重学生实际~重视能力培养 寓艺术性、思想性与音乐教学中 体现体验、参与、愉悦等特点 突出探究、创造、合作、综合等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节奏张弛有序~教学环节联结自然 教学氛围好~情境化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针对性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法 课堂调控得力~师生互动 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恰当 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规范生动 教学基本功范唱准确~富有感染力 弹奏规范、流畅 62 指挥动作准确~提示性强 音乐教学能感染学生~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得到培 养 教学效果 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师生合作愉悦~和谐 教学特色 教学有独创性~体现创新精神 等 级 (四)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片面的评价都容易使评价结果出现偏差,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五讲 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设计 一、课堂互动 二对三节奏练习。如下图: 二、学校课外音乐活动的设计 课外音乐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音乐方面的教育活动,是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思想,以课内课外教学活动作为实践舞台的基础课程,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不受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限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音乐学习的潜在能力,对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 音乐课外生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其在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巩固提高学生在音乐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满足有音乐才能和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渴望,同时集体进行的音乐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守纪的好品质,全面提高 63 学生素质,是发展和培养人才的摇篮。 1、声乐类活动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其唱法一般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以及现在又提出的原生态唱法。演唱形式有:独唱、重唱与合唱等。在课外音乐活动中,声乐类活动是最经济、受众面最广、活动效果最佳的音乐活动。它对于发现音乐人才,培养音乐基本素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器乐类活动 器乐是相对于声乐而言,用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演奏乐器一般有: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在课外音乐活动中,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器乐演奏小组,如民乐组、西洋管弦乐组、混合乐组、弹拨乐组、鼓号组、口琴组、竖笛组、手风琴组和电声乐组等。这些活动普遍带有一定的单项专业性,有助于培养某一方面的音乐才能与特长,若能够掌握某一门乐器的基础知识及技能,对发展学生个性爱好,培养排除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有很大作用。 3、讲座类活动 讲座是由教师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音乐学科有关的,以扩充他们知识结构,提高音乐素养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如专题音乐欣赏、音乐故事会、音乐知识讲座等,都为课外音乐活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4、音乐会类活动 音乐会包含演出形式比较丰富,它既可以是专业性演出,也可以是非专业性演出;既可以由单独的音乐人所表演,也可以是音乐团体的集体演出,例如管弦乐团、合唱团等。在课外音乐活动中,可通过节假日音乐会、定期音乐会(每月、每季等)和学校艺术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这种形式具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内容的多向性,活动形式的时代性等特点,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原则。 5、竞赛类活动 竞赛类音乐活动有声乐比赛、器乐比赛、创作评比、音乐智力竞赛等形式,这种竞争机制有助于锻炼、发现和培养人才,同时在比赛过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十分有利。 6、综合类活动 综合类活动包含方面较广,如表演唱、舞蹈、说唱、弹唱、戏曲、曲艺、创作、指挥等,这些群众性的普及音乐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开拓了音乐视野,还可以培养集体荣誉感与学生的自信心。 (二)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形式 1、竞赛性音乐活动 (1)个体音乐竞赛 主要是指班级或校级所举办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等各种音乐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展示学生的音乐特长,巩固音乐知识,并获得一定的音乐信息量,还可以在活动的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强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自己的能力。 (2)集体音乐竞赛 64 一般是指学校所举办的以班级为比赛单位的合唱、集体舞等竞赛活动。由于这些活动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所以,对于集体荣誉感的获得,以及培养良好的团体协作精神均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训练过程本身也为同学们带来了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彼此拉近距离和增进友谊的机会。 2、小组性音乐活动 是由班级或学校所组织的听、唱、奏、跳等形式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激发音乐学习兴趣,挖掘音乐才能,发展创造性思维,加强并提高音乐实践能力,进一步开发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3、学校合唱队 合唱是展示人声表现力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音乐艺术素质的综合体现。按声部的组成,可分为同声与混声两种,同声即男声或女声单独组成,混声即男声和女声混合组成;按声部的多少,分为二部、三部和四部合唱;按表演的形式,又分为齐唱、合唱、领唱、对唱、轮唱和表演唱等形式。 通过合唱所获得的多声部、多层次的音乐效果和完美的艺术享受是任何艺术形式难以比拟的。合唱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给学生创造了音乐实践的机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和音乐表现等能力。 从合唱的音响效果出发并根据舞台表演的需要,合唱队一般有以下几种对形排列: (1)同声合唱队形 1?同声二部合唱队形 高音声部 低音声部 指 挥 2?同声三部合唱队形 中音声部 高音声部 低音声部 同声三部合唱队形1 指 挥 65 中音声部 高音声部 低音声部 同声三部合唱队形2 指 挥 3?同声四部合唱队形 第 二 第 一 第 二 第 一 高音声部 高音声部 低音声部 低音声部 同声四部合唱队形1 指 挥 第二高音声部 第一低音声部 第一高音声部 第二低音声部 同声四部合唱队形2 指 挥 (2)混声合唱队形 第 二 第 一 第 二 第 一 男高音声部 男高音声部 男低音声部 男低音声部 第 二 第 一 第 二 第 一 女高音声部 女高音声部 女低音声部 女低音声部 混声四部合唱队形1 66 指 挥 第 二 第 一 第 二 第 一 男高音声部 男高音声部 男低音声部 男低音声部 第 二 第 一 第 二 第 一 女低音声部 女低音声部 女高音声部 女高音声部 混声四部合唱队形2 指 挥 第 二 第 一 第 二 第 一 女低音声部 女低音声部 男音音声部 男音音声部 第 一 第 二 第 一 第 二 女高音声部 女高音声部 男低音声部 男低音声部 混声四部合唱队形3 指 挥 第 一 第 二 第 一 第 二 男低音声部 男低音声部 男音音声部 男音音声部 第 二 第 一 第 二 第 一 女高音声部 女高音声部 女低音声部 女低音声部 混声四部合唱队形4 指 挥 以上所列举的几种队形排列绝不是仅有的或固定不变的形式,根据合唱团自身的 特点,例如人数比例、作品强调效果、团队组织形式与规模等因素,还可以创造出更 多更优的对形,从而获得更加完美的合唱效果。 4、学校乐队 乐队可分为西洋乐队与民族乐队,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构成乐器的不同。 67 (1)西洋乐队 西洋乐队所用乐器大都起源于欧洲,这些乐器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乐队的不同组织形式,一般包括如下几种: 1?交响乐队 又称管弦乐团。一般由四种乐器组构成: 弓弦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 木管乐器组: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巴松管、低音大管等; 铜管乐器组:小号、长号、法国号、大号等;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小鼓、大鼓、钢片琴、钢琴等。 此外,根据需要临时还可增用管风琴、钢琴、短号、萨克斯管、曼多林琴等乐器。 2?军乐队 军乐队除了由小号、圆号、长号等各种铜管类乐器组成,还有木管乐器如:单簧管(黑管)、双簧管、大管(巴松)及长笛、短笛、萨克管和打击乐器等组成。军乐队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单簧管(黑管)在乐队中占绝对优势阵容(相当于管弦乐队中的小提琴阵容)。 3?爵士乐队 现代城市的一种特别形式的乐队,创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的美国黑人音乐,大战结束后很快在西欧流行。乐队的编制基本是两个部分——节奏组与旋律组。 早期的爵士乐队,节奏组由低音号、班卓琴和鼓组成,后来,低音号和班卓琴逐渐被低音提琴(倍司)和吉他所取代,钢琴也加入进来。在30年代,兴起一种舞曲乐队,当时称为“大乐队”,它有三部分组成:节奏组、铜管组和木管组。节奏组使用的乐器仍然是低音提琴、吉他、钢琴和鼓;铜管组为小号和长号;木管组为萨克斯管、单簧管或是别的木管乐器(如长笛、双簧管)等组成。另外,在商品录音带中经常还可以听到有小提琴的音响。 4?摇滚乐队 摇滚乐是以黑人节奏布鲁斯音乐为基础,具有摇摆乐和钢琴音乐等成分的一种音乐流派。其持续不断前进的节奏和突出的声音表现力,代表了新文化时代的到来与冲击,渗透了人性、生活、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 则把贝司去摇滚乐一般由鼓、吉他和贝司等至少三种乐器组成。如果进行简化,掉。当然乐器越多,做出的音乐效果越好。最理想的摇滚乐队还要加上键盘乐器以及主唱。 5?电声乐队 指由电子乐器进行音乐演奏的乐队。它主要包括电子乐器和电子音响合成器。常见电声乐队有以下两类:第一类,主要由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和电子合成器组成,有时还加一个电子钢琴;第二类,以电声乐队为基础,或者加进铜管乐,如萨克斯、小号、长号,或者加进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或者加进民族乐曲,如二胡、笛子、古筝等。 (2)民族乐队 68 1?民族管弦乐队 是以我国民族、民间乐器为主,用来演奏民族管弦乐曲以及为独唱、对唱、戏曲、曲艺等进行伴奏的乐队。现代专业民族管弦乐队通常由吹、拉、拨、打等四组乐器组成。 管乐组:唢呐、笛子、笙、管子、洞箫等; 拉弦乐器组:高胡、二胡、中胡、板胡、大提琴、贝大提琴等; 弹拨乐器组:琵琶、中阮、大阮、扬琴、古筝、三弦等; 打击乐器组:锣、鼓、钹、磬、木琴、云锣和三角铁等。 根据作品的需要,有时还需要加入键盘笙和定音鼓等乐器。 2?丝竹乐队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乐队乐器主要有: “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 “竹”——笛、箫、笙等; 其它乐器还有板、板鼓、碰铃等。最近发现在上海郊县的丝竹乐队中还京胡、板胡和碟子等乐器。 3?吹打乐队 民间俗称锣鼓或鼓吹。主要在庆典、节日等场合进行演奏,由吹管和打击乐等两组民族、民间乐器组成的乐队。常见吹打乐的形式有:以打击乐为主,丝竹为辅的“锣鼓”乐队;以打击乐、管乐为主,辅以弦乐的“鼓吹”或“吹打”乐队;以管乐为主,辅以弦乐、打击乐的“吹歌”乐队等。 (三)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明确的目的,健康的内容 明确目的是搞好课外音乐活动的关键。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分辨能力不强,假若没有教师正确地指导,他们往往会凭一时冲动会做出与活动无关的事。因此,保证课外音乐艺术活动明确的目的和健康的内容,是音乐教师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2、要有生动活泼的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搞好音乐课外活动的重要因素。学生一般不喜欢单调、平淡和空洞乏味的活动,一般要求新颖一点和时代一点。作为音乐教师,在安排每次课外活动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作出贴近实际的安排。 3、活动必须具有组织性 课外音乐活动是一项宜于开展群体性的娱乐活动。由于活动成员因所在年级、班级和自身素质的不同,因而,会为活动的组织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使之富有一定的活动成效,在活动之初,就必须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些自由散漫和自以为是的成员,除了应给予说服教育,使其避免对活动产生负面影响,还可以通过警告的方式劝其退出活动。 69 4、活动要有针对性 由于课外音乐活动成员较为复杂,活动形式和种类较为多样,因此,要保证活动的效果,就必须注意活动的针对性。即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生理心理特征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安排与之相适应的音乐活动,采取与之相配合的教学方法,尽量同课堂音乐教学一样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避免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否则,我们的活动目的将会失去其意义。 5、活动具有可行性 学校拥有齐全的音乐基础设施是课外音乐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设施条件不足或较差的,就必须积极地去创造条件,例如可发动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力量,也可向社会拉动赞助或向有关领导申请等,以促使活动的展开。但对于一些不切实际的活动,切忌妄加开展,那样只能适得其反,产生负面影响。 70
本文档为【李润生2013-2014第一学期11本音乐学专业音乐教学法讲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8974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0KB
软件:Word
页数:9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9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