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中医常见病证精简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中医常见病证精简总结

举报
开通vip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中医常见病证精简总结1、感冒(一)常人感冒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二)虚体感冒: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2、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加减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二)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5....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中医常见病证精简总结
1、感冒(一)常人感冒1.风寒束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二)虚体感冒: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2、咳嗽(一)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加减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二)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3、哮病(一)发作期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二)缓解期6.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7.脾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4、喘证(一)实喘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二)虚喘6.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7.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8.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痨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加减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4.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减加一、肺胀1.外寒里饮证:温肺散寒、化痰降逆——小青龙汤加减2.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3.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加减4.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息风——涤痰汤加减5.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利水化饮——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6.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6、心悸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减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3.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4.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5.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7.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7、胸痹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2.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加减3.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4.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散加减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7.心肾阳虚证:益气温阳,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8、不寐1.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热,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2.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3.心脾两虚证: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加减4.心肾不交证: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5.心胆气虚证: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9、痫病1.风痰闭阻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加减2.痰火扰神证: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3.瘀阻脑络证:活血通窍,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加减4.心脾两虚证: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5.心肾亏虚证: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和天王补心丹加减10、胃痛1.寒邪客胃证: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2.饮食伤胃证: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加减3.肝气犯胃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4.湿热中阻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5.瘀血停胃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6.胃阴亏耗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7.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加减11、呕吐1.外邪犯胃证: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2.食滞内停证: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加减3.痰饮中阻证: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4.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加减5.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6.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加减7.胃阴不足证: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加减12、腹痛1.寒邪内阻证: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2.湿热壅滞证: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加减3.饮食积滞证: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加减4.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5.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6.中虚脏寒证: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加减13、泄泻1.寒湿内盛证: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加减2.湿热伤中证: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芩连汤加减3.食滞肠胃证: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加减4.肝气乘脾证:抑肝扶脾——痛泻要方加减5.脾胃虚弱证:健脾益胃,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6.肾阳虚衰证: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加减14、痢疾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减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加减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加减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驻车丸加减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加减15、便秘1.热秘:泄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加减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加减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之痛——温脾汤加减4.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5.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6.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加减7.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加减16、胁痛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加减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加减3.瘀血阻络证: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4.肝络失养证:养阴柔肝——一贯煎加减17、黄疸(一)阳黄1.热重于湿证: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减2.湿重于热证: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3.胆腑郁热证: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黄柴胡汤加减4.疫毒炽盛证(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加味(二)阴黄5.寒湿阻遏证: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加减6.脾虚湿滞证: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加减(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7.湿热留恋证: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加减8.肝脾不调证: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合归芍六君子汤加减9.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加二、鼓胀1.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2.水湿困脾证: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加减3.水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4.瘀结水留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加减5.阳虚水盛证: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6.阴虚水停证: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7.鼓胀变证:(1)大出血:多属瘀热互结、热迫血溢——清热凉血、活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三七、仙鹤草、地榆炭、血余炭、大黄炭等;(2)昏迷:痰热内扰、蒙蔽心窍:清热豁痰、开窍息风——安宫牛黄丸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若痰浊内盛、蒙蔽心窍——苏合香丸合菖蒲郁金汤。18、头痛(一)外感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加减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加减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加减(二)内伤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加减5.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减6.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7.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加减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加减9.气虚头痛:健脾益气升清——益气聪明汤加减10.头痛引经药: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太阴头痛——苍术;少阴头痛——细辛;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等。19、眩晕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清风熄火——天麻钩藤饮加减2.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加减3.肾精不足证: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加减4.痰浊上蒙证: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5.瘀血阻窍证: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加减20、中风急性期(一)中经络1.风痰瘀阻证:息风化痰、活血通络——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2.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加减3.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加减(二)中脏腑(1)闭证1.阳闭证:清肝息风、豁痰开窍——羚羊角汤合安宫牛黄丸减2.阴闭证:豁痰息风、辛温开窍——涤痰汤合用苏合香丸加减(2)脱证(阴竭阳亡)3.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亦可用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三)恢复期和后遗症期1.风痰瘀阻证: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加减2.气虚络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3.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加三、颤证1.风阳内动证:镇肝息风、舒筋止颤——天麻钩藤饮合镇肝息风汤2.痰热风动证: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3.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人参养荣汤加减4.髓海不足证:填精补髓、育阴息风——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5.阳气虚衰证:补肾助阳、温煦筋脉——地黄饮子加减21、水肿(一)阳水1.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加减2.湿毒侵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3.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4.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加减(二)阴水5.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加减6.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7.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行气利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22、淋证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加减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加减3.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子饮加减4.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加减5.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6.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加减23、郁证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化火——丹栀逍遥丸加减3.痰气郁结证:化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加减4.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加减5.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加减6.心肾阴虚证: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24、血证(一)鼻衄1.热邪犯肺证: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加减2.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加减3.肝火上炎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加减4.气血亏虚证:补气摄血——归脾汤加减(二)齿衄1.胃火炽盛证: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三)咳血1.燥热伤肺证: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加减2.肝火犯肺证: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3.阴虚肺热证: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加减(四)吐血1.胃热壅盛证: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2.肝火犯胃证: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加减3.气虚血溢证: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五)便血1.肠道湿热证: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加减2.气虚不摄证: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3.脾胃虚寒证: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加减(六)尿血1.下焦湿热证: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2.肾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加减3.脾不统血证: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4.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加减(七)紫斑1.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加减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加减3.气不摄血证:补气摄血——归脾汤加减25、消渴(一)上消1.肺热津伤证: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加减(二)中消:2.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加减3.气阴亏虚证: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加减(三)下消:4.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加减5.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加减加四、瘿病1.气郁痰阻证: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加减2.痰结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海藻玉壶汤加减3.肝火旺盛证:清肝泻火、消瘿散结——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4.心肝阴虚证:滋阴降火、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加减26、内伤发热1.阴虚发热证:滋阴清热——清骨散或知柏地黄丸加减2.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加减3.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加减4.阳虚发热证:温补肾阳,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加减5.气郁发热证: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加减6.痰湿郁热证: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或三仁汤加减7.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27、癌病1.气郁痰瘀证:行气解郁、化痰祛瘀——越鞠丸合化积丸加减2.热毒炽盛证:清热凉血、解毒散结——犀角地黄汤合犀黄丸加减3.湿热瘀毒证:清热利湿、解毒散结——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4.瘀毒内阻证:活血化瘀、理气散结——血府逐瘀汤加减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扶正抗癌——生脉地黄汤加减6.气血双亏证:益气养血、扶正抗癌——十全大补汤加减28、痹证(一)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加减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加减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加减(二)风湿热痹1.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加减,前者以清热宣痹为主,用于偏风热明显者,后者重在清热利湿,用于偏湿热盛者1.痰瘀痹阻证: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加减2.肝肾亏虚证: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加减29、痉证1.邪壅经络证:祛风散寒,燥湿和营——羌活胜湿汤加减2.肝经热盛证:清肝潜阳,息风镇痉——羚角钩藤汤加减3.阳明热盛证:清泄胃热,增液止痉——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加减4.心营热盛证:清心透营,开窍止痉——清营汤加减5.痰浊阻滞证:豁痰开窍,息风止痉——导痰汤加减6.阴血亏虚证:滋阴养血,息风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加减30、痿证1.肺热津伤证: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加减2.湿热浸淫证: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加减3.脾胃虚弱证: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4.肝肾亏损证: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加减5.脉络瘀阻证: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31、腰痛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加减(又名肾着汤?)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加减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加减4.肾虚腰痛:1)肾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加减2)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筋脉——右归丸加减加六、痈1.火毒凝结证: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加减2.热盛肉腐证: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一一托里消毒三加减4.外治:初期用金黄膏或金黄散;热盛者可用玉露膏或玉露散外敷;成脓:宜切开排脓、以得脓为度;溃后:先用药线蘸八二丹插入疮口,3-5日后改用九一丹,外盖金黄膏或玉露膏,待肿势退十之八九改用红油膏盖贴;脓腐已尽,见出透明浅色粘液者,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升级白玉搞活生肌玉红膏盖贴。32、乳癖(一)内治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加减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二)外治中药局部外敷于乳房肿块处,多为辅助疗法,如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盖贴,或一生白附子或鲜蟾蜍皮外敷,或用大黄粉以醋调敷。33、湿疮(一)内治1.湿热蕴肤证: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2.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加减3.血虚风燥证: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散加减(二)外治1.急性湿疮:1)初起:清热止痒——中药苦参、黄柏、地肤子、荆芥等煎汤外敷,或10%黄柏溶液、炉甘石洗剂外搽。2)水疱糜烂,渗出明显:收敛、消炎、促进表皮恢复——黄柏、生地榆、马齿苋、野菊花等煎汤,或10%黄柏溶液、三黄剂湿敷,或2%-3%硼酸水冷敷,再用青黛散麻油调搽。3)急性后期:保护皮损,促进新生,清除炎症——黄连软膏、青黛膏外搽。2.亚急性湿疮消炎、止痒、干燥、收敛——青黛膏、3%黑豆馏油、5%黑豆馏油软膏外搽。3.慢性湿疮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炎症吸收——各种软膏剂、乳剂,如外搽5%硫黄软膏、5%-10%复方松馏油软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34、痔(一)内治1.风热肠燥证: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加减2.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加减3.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加减4.脾虚气陷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加减(二)外治1.熏洗法:活血止痛,收敛消肿——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毛巾蘸药湿热敷,常用五倍子,苦参汤等。2.外敷法:消肿止痛、收敛止血、去腐生肌——药敷于患处,消痔膏、五倍子散3.塞药法:消肿、止痛、止血——栓剂,塞入肛内,如痔疮栓4.枯痔法(少用):枯痔散、灰皂散敷于2、3期的内痔35、脱疽(一)内治1.寒湿阻络证: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加减2.血脉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3.湿热毒盛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加减4.热毒伤阴证:清热解毒,养阴活血——顾步汤加减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黄芪鳖甲汤加减(二)外治1.未溃1)选用冲和膏、红灵丹油膏外敷;2)当归15g,独活30g,桑枝30g,威灵仙30g,煎水熏洗,每天一次;3)附子、干姜、吴茱萸等分研末、蜜调,敷于涌泉穴,每天换药1次;4)红灵酒少许揉擦患肢足背、小腿,20min/次,bid2.已溃溃疡较小,可选上述中药熏洗,外敷生肌玉红膏;溃疡较大,坏死组织难退落,先用冰片锌氧油(冰片2g,氧化锌油98g)软化创面结痂皮,依次清除坏死痂皮,软组织,腐骨。36、精癃(一)内治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消癃通闭——八正散加减2.脾肾气虚证:补脾益气,温肾利尿——补中益气汤加减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加减4.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通窍利尿——知柏地黄丸加丹参、琥珀、王不留行、地龙等5.肾阳不足证:温补肾阳,通窍利尿——济生肾气丸加减(2)外治(多为急则治其标法)1.脐疗法1)独头蒜1个,生栀子3枚,食盐少许,捣烂如泥敷于脐部;2)葱白适量,捣烂如泥,加少许麝香和匀,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3)食盐250g炒热,布包熨脐腹部,冷后再炒再熨。2.灌肠法:大黄15g,泽兰、白芷各10g,肉桂6g,煎汤150ml,QD37、肠痈(一)内治1.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2.湿热证:通腑泄热,解毒利湿透脓——复方大柴胡汤加减3.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二)外治无论脓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后,可先行脓肿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2-3天抽脓一次),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之中药,如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柴胡汤等煎剂150-200ML,直肠内缓慢滴入(滴入管插入肛门内15cm以上,药液30min左右滴完),使药物直达下段肠腔,加速吸收,以达到通腑泄热排毒的目的。38、崩漏(一)出血期治疗1.血热证1)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加减2.肾虚证:1)肾阴虚证:滋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2)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加黄芪、党参、三七、出血期去肉桂3)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3.脾虚证:补气升阳,止血调经——固本止崩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桃红四物汤加三七粉、茜草炭、炒蒲黄(二)血止后治疗(以复旧为主,结合澄源)1.辩证求因,治本调经1)血止后,根据不同年龄调月经周期,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以调补肝肾、理气和血,方用大补元煎合寿胎丸、二至丸加减;2)B超检测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佐以活血通络之品,如茺蔚子、红花、路路通、鸡血藤、丹参等,同时酌加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等温补肾阳。3)基础体温上升,说明已排卵,温肾暖宫,调肝养血,方用加减苁蓉菟子丝丸化裁。2.中药周期疗法1)经后期重补肾调肝养血,促卵泡发育成熟;2)经间期重助阳活血,诱发排卵;经前期重补助肾阳养肝,维持黄体功能;3)经行之际,重活血调经,随证用药。连续3-6周期,建立正常周期,恢复排卵。39、闭经1.肾气亏虚证:补肾养气调经——加减苁蓉菟丝子丸2.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营汤或圣愈汤或八珍汤加减3.阴虚血燥证: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或补肾地黄丸加减4.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加减5.痰湿阻滞证: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40、痛经1.气滞血瘀证:理气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证:温经暖宫、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4.气血虚弱:益气补血止痛——圣愈汤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5.肾气亏虚证:补肾益气止痛——益肾调经汤加减6.阳虚内寒证:温经扶阳、暖宫止痛——温经汤加减41、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证: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饮加制首乌、龟板2.肾阳虚证:温肾扶阳,佐以温中健脾——右归丸合理中丸3.肾阴阳俱虚:补肾扶阳,滋肾养血——二仙汤加生龟板、女贞子、补骨脂42、带下病(一)带下过多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阴虚夹湿:益肾滋阴,清热止带——知柏地黄丸加芡实、金樱子4.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5.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椿根白皮、白术4.阴虚夹湿证:益肾滋阴、清热止带——知柏地黄汤加芡实、金樱子(二)带下过少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2.血枯瘀阻: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43、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固肾安胎,佐以益气——寿胎丸加减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去当归加黄芪、阿胶3.血热: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保阴煎加苎麻根4.跌仆伤胎:补气和血,安胎——圣愈汤合寿胎丸5.徵瘕伤胎: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44、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汤加减2.血瘀:活血化瘀——生化汤加丹参、丹皮、益母草3.外感:养血祛风——荆防四物汤加苏叶4.血虚:补益气血——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45、不孕症1.肾虚1)肾气虚:补肾益气,调补冲任——毓麟珠2)肾阳虚:温肾补气养血、调补冲任——温胞饮或右归丸3)肾阴虚:滋阴养血,调冲益精——养精种玉汤加女贞子、旱莲草2.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加减3.痰湿:燥湿化痰,理气调经——苍附导痰丸加减4.血瘀:活血化瘀调经——少腹逐瘀汤46、癥瘕1.气滞:行气导滞,活血消癥——香棱丸加减2.血瘀:活血散结,破瘀消癥——桂枝茯苓丸加减3.痰湿:理气化痰,破瘀消癥——开郁二陈汤加减儿科47、肺炎喘嗽(一)常证1.风寒闭肺证:辛温宣肺,化痰止咳——华盖散加味2.风热闭肺证:辛凉宣肺,化痰止咳——麻杏石甘汤加减3.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宣肺降逆——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4.毒热闭肺证:清热解毒,泻肺开闭——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5.阴虚肺热证: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6.肺脾气虚证:补肺益气,健脾化痰——人参五味子汤加减(二)变证1.心阳虚衰证:益气温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2.邪陷厥阴证:平肝息风,清心开窍——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加减48、小儿泄泻(一)常证1.风寒泻证: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2.湿热泻证: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3.伤食泻证:消食化滞,和胃止泻——保和丸加减4.脾虚泻证: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5.脾肾阳虚泻证: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6.肝郁脾虚:疏肝理气,运脾化湿一一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二)变证1.气阴两伤证:益气养阴——人参乌梅汤加减2.阴竭阳脱证:回阳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三)其他疗法1.敷贴疗法:丁香3g,吴茱萸6g,干姜10g,共研末,每次2-3g,加酒调成糊状,敷贴神阙穴,QD,用于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2.推拿疗法1)推三关,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用于风寒泻。2)清补脾土,清大肠,退六腑,揉小天心。用于湿热泻。3)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推上七节骨,用于伤食泻。4)推三关,补脾土,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3.针灸疗法1)针法: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呕吐加内关,上脘,腹胀加下脘,伤食加刺四缝。实证泻法,虚证补法。2)灸法:足三里,中脘,神阙。隔姜灸或艾灸。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加七、积滞1.乳食内积:消食化积、导滞和中——消乳丸或保和丸加减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食化积——健脾丸加减加八、鹅口疮1.心脾积热:清心泻脾——清心泻脾散加减2.虚火上炎: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加减加九、手足口病1.邪犯肺脾:宣肺解表、清热化湿——甘露消毒丹加减2.湿热蒸盛:清热凉营、解毒祛湿——清瘟败毒饮加十、麻疹顺证1.邪犯肺卫(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加减2.邪入肺胃(出疹期):清凉解毒、透疹达邪——清解透表汤加减3.阴津耗伤(收没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加减逆证1.邪毒闭肺:宣肺开闭、清热解毒——麻杏石甘汤加减2.邪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加减3.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营解毒——羚角钩藤汤加减加十一、丹痧1.邪侵肺卫证: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加减2.毒炽气营证: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加减3.疹后阴伤证: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加减加十二、紫癜1.风热伤络证:疏风散邪、清热凉血——连翘败毒散加减2.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减3.气不摄血证: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4.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加减49、水痘(一)常证1.邪伤肺卫:疏风清热,利湿解毒——银翘散加减2.邪炽气营: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清胃解毒汤加减(二)变证1.邪陷心肝:清热解毒,镇惊息风——清瘟败毒饮加减2.邪毒闭肺:清热解毒,开肺化痰——麻杏石甘汤加减50、痄腮(一)常证1.邪犯少阳: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柴胡葛根汤加减2.热毒壅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加减(二)变证1.邪陷心肝: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清瘟败毒饮加减2.毒窜睾腹:清肝泻火,活血止痛——龙胆泻肝汤加减(三)其他治疗1.涂敷法1)鲜仙人掌、鲜马齿苋任选其一,捣烂外敷腮部1-2次/天。2)如意金黄散、紫金锭、青黛散任选其一,以水或醋调匀后外敷腮部,1-2次/天。2.针刺法翳风、合谷穴,用泻法,强刺激。发热加大椎、曲池;睾丸小腹疼加血海、三阴交。QD。51、挠骨下端骨折(一)手法整复1.整复体位:坐位或卧位,肩外展90°,肘屈曲90°,前臂中立位。2.伸直型骨折:……3.屈曲型骨折:……(二)固定方法1.伸直型骨折:……2.屈曲型骨折:……(三)药物治疗1.儿童骨折:初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中后期内服药物可减免。2.中年人骨折:按三期辩证用药3.老年人骨折:中后期养气血、壮筋骨、补肝肾4.解除固定后:应用中药熏洗以舒筋活络,通利关节(四)练功活动固定期间,积极做指间、指掌关节的屈伸锻炼及肩肘部活动,做腕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锻炼。52、肩关节脱位(一)手法复位1.手牵足蹬法:……2.牵引回旋法:……3.拔伸托入法:……4.倚背复位法:……5.悬吊复位法:……(二)固定方法常采用胸壁绷带固定法。将患者上臂保持内收内旋位,肘关节屈曲60°-90°,腋窝部衬以软垫,前臂依附胸前,用绷带将上臂固定在胸壁,前臂用颈腕带或三角巾悬吊于胸前,一般固定2-3周。(三)药物治疗1.新鲜脱位1)初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舒筋活血汤、活血止痛汤等;外敷活血散,消肿止痛膏。2)中期:肿痛减轻,服舒筋活血、强壮筋骨之剂,可服壮筋养血汤、补肾壮筋汤;外敷舒筋活络膏。3)后期:体质虚弱者,可服八珍汤、补中益气汤等;外洗方可选苏木煎、上肢损伤洗方等,煎水熏洗患处,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2.习惯性脱位:内服补肝肾、壮筋骨,如补肾壮筋汤、健步虎潜丸3.合并骨折:按骨折三期辩证用药4.合并神经损伤:加强祛风通络,加用地龙、僵蚕、全蝎等。5.合并血管损伤:加强活血祛瘀通络,可合用当归四逆汤加减。53、颈椎病1.理筋手法……2.药物治疗治宜补肝肾、祛风寒,活络止痛,可内服补肾壮筋汤、补肾壮筋丸,或颈痛灵、颈复康、根痛平冲剂等中成药。麻木明显加全蝎粉,早晚开水调服各1.5g,眩晕明显可服愈风宁心片,亦可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急性发作,颈臂痛较重者,宜活血舒筋,可内服舒筋汤。3.牵引治疗枕颌带牵引法以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减轻压迫刺激症状。患者坐位或仰卧位,牵引姿势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可逐渐增大到6-8kg,隔天或每天1次,每次30min。4.练功活动做颈项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及前伸后缩等活动锻炼,还可做体操、打太极拳、做健美操等运动锻炼。54、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理筋手法,1.先用按摩、推压、㨰法等手法1)按摩法:……2)推压法:……3)㨰法:……2.后用脊柱推扳法……1)俯卧推髋扳肩:……2)俯卧推腰扳腿:……3)侧卧推髋扳肩:……4)侧卧推腰扳腿:……3.最后用牵抖法、滚摇法1)牵抖法:……2)滚摇法:……(二)药物治疗急性期或初期,宜活血舒筋,方选舒筋活血汤加减。慢性或久病,体质多虚,宜补肝肾、宣痹活络,方选补肾壮筋汤。兼有风寒湿,宜温经通络,方选大活络丹等。(三)牵引治疗主要采用骨盆牵引,适于初次发作或者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患者仰卧床上,在腰髋部缚好骨盆牵引带后,每侧各用10—15kg重量做牵引,并抬高床尾增加对抗牵引的力量。每天牵引1次,每次30min,10次为1疗。(四)练功活动腰腿痛症状减轻后,应该积极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可采用飞燕点水、五点支撑练功,经常后伸、旋转腰部,做支腿抬高或压腿等动作,以增强腰腿部肌力,有利于腰椎的平衡稳定。(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档为【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中医常见病证精简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夕夕资料
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善的师资团队,专注为用户提供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同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格式:doc
大小:10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21-03-26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