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2年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最后冲刺卷

2012年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最后冲刺卷

举报
开通vip

2012年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最后冲刺卷2012年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最后冲刺卷 1.(2012•滨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1)孝文帝为“变夷俗”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材料一对此举持何观点?(2分) 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全集》 (2)运用材料二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孝文帝改革进行评价。(6分) 【参考答案】 (1...

2012年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最后冲刺卷
2012年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最后冲刺卷 1.(2012•滨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1)孝文帝为“变夷俗”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材料一对此举持何观点?(2分) 材料二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全集》 (2)运用材料二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结合所学知识对孝文帝改革进行评价。(6分) 【参考答案】 (1)措施: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或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行汉制。(2分) 观点:此举造成了北魏灭亡。(2分) (2)改革恢复发展了北魏经济;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为国家再次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任意3点得6分) 2. (2012•德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1)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表现有哪些,(4分) 材料二 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 ——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 (2)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两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表现:实行均田制;实行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答具体措施亦可)。(4分) (2)作用: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发展,加速了民族融合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4分) 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2分) 3. (2012•枣庄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 贻蹉跌之忧乎,辩者日: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 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 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 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 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 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材料一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个奇特现象”的理解。(4 分) 【参考答案】 4. (2012•淄博二模)王安石变法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可惜他这个愿望最后也未能实现。学者叶檀撰文说,王安石理财,短期满足了国库所需,但它所产生的弊病,则造成了更为深远的负面作用。从历史上看,政府高度垄断所得越多,对整体经济的长期发展越不利,越容易形成政府对经济集权的依赖。 ——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些现象值得深思,比如,实行青苗法,政府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利率为20%,官员擅自提到30%,结果新法实行之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政府要平抑物价、抑制私商,官员,就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市场、货源、价格被政府高度垄断,百姓被盘剥更严重。虽然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以民穷为基础的国富却难以持续,社会怨声栽道,民不聊生。 ——《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的启示》(《南方日报》2010年9月6日)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政府“经济集权”的表现极其影响。(6 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消极后果。依据两则材料说明改革应注意的问题。(4 分) 【参考答案】 (1)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市易法等。(4分)增加财政收入,对国家经济长期发展不 利等。(2分) (2)消极后果:盘剥百姓,民不聊生。(2分) 立足民众利益,实行富民政策,国家不应与民争利。(2分) 5. (2012•南京、盐城三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那个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富人和贫人间的不平,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是替富人耕种土地,只获得1/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农或者泰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我瞩目凝视, 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 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 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怀,使它谦逊, 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梭伦 材料三 所有债务一笔勾销。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seisakhtheia”;取消“hektemorioi”(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亟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须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 ——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 材料四 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是,梭伦贯彻实施这些法令为什么没有遭到氏族贵族和债权阶层的激烈反抗,对此,我以为除了可用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和平民仍有政治活动来解释外,梭伦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限度不无关系。 ——R?R博尔加《希腊的传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导致梭伦“悲哀”的主要因素。(3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上“节制”富人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 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政府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一定限度”的含义。(2分) 【参考答案】 (1)因素:贫富差距;债务奴隶制;社会矛盾尖锐(或统治危机)。(3分) (2)措施:颁布解负令(债务奴隶制废除、“六一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1分) 创新:财产等级制;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3分) 目的:打破贵族特(专)权。(1分) (3)含义:梭伦改革既限制也保护了贵族的利益;梭伦改革具有折中性(中庸性)。(2分) 6. (2012•南京二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歆(西汉末年刘歆)窥见此,造作古文而扫除今学。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一。„„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四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因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请回答: (l)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实意 图。(3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3分) (3)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从什么视角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观点:西汉末年以来儒家经典是伪造的。(1分) 意图:减少改革阻力;宣传变法思想。(2分) (2)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3分) (3)角度:中国传统文化;变法的理论体系。(2分) (4)含义:思想启蒙。(1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任答1点,共1分) 7. (2012•苏、锡、常、镇四市调研测试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 ——《商君书?修权)) 材料二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中抽签产生)有权撤消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大会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用的政治权利。 材料四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 ,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2分)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共同目标。(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不同:商鞅:君臣司法;梭伦:公民参与司法。(2分) (2)举措: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军功授爵制或奖励军功。(2分) 共同目标:限制贵族的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2分) (3)不同措施: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商鞅变法:重农抑商。(2分) 影响: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开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 (2分) 8. (2012•徐州第三次质检)(10分)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后人一直存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和氏》 【材料二】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 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故曰:二子之于法术,皆未尽善也。” ——《韩非子?定法》 【材料三】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述商鞅变法采取的变法措施。(3分)韩非子对其措施有何评价,(2分) (2)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3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2分) 【参考答案】 (1)什伍连坐;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奖励耕战;按军功授爵。(3分,任3点3 分) 评价:商鞅变法使秦国富民强,但按军功授爵存在缺陷。(2分) (2)大夫: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和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 文学:导致秦朝迅速败亡。(2分) 桓宽:对商鞅持否定态度,故名“非鞅”。(1分) (3)尊重、理解;放至特定历史条件下观察;不人云亦云,在批判基础上进行吸收、创新。 (2分,任2点2分) 9. (2012•吉安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得不到朝中重臣的支持~只找那些急于上进的新人。这些人不仅缺乏经 验~而且把变法作为进身之阶~参与变法动机就不纯。王安石的重要支持者与助手~如 吕惠卿、章敦、曾布、蔡卞、吕嘉向、蔡京、李定、邓绾等~都属于人品不正者~其中 绝大多数以后进了《宋史》的奸臣传中~其中蔡京之臭名~大概没人不知道。用一些人 品不好、胸怀私心的人进行变法~再好的设想也没用。 ——梁小民《王安石变法:动机与效果》~载《南方周末》2006年2月16日 材料二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 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 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 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本书注,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王安石传》~转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 材料三 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 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 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 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矕疑》~转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0分) (2)你认为影响改革变法成败还有哪些因素,(5分) 【参考答案】 10. (2012•南昌二模)世易时移,与时俱进是民族自强振兴之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主教来到东方,与殖民主义相联结。„„1633年,幕府从单纯禁教转化为镇国政策,曾先后五次颁布《锁国令》。„„鉴于外国船只不断前来扣关,1825年幕府又发布了《驱逐外国船只令》。 „„锁国政策恰如一个密封的外罩,把封建的木乃伊与新鲜的空气相隔绝,它阻碍了经 济可能取得的更大发展。 ——《简明日本古代史》 材料二 夫以战为主者,锁国之策;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言之,欲与发展雄图而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穷,非之又何待耶, 材料三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材料四 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特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调和适宜。 ——以上材料均引自《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的日本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一的政策相比,材料二 的主张有何进步意义,(8分) (2)材料三的观点对材料二有何继承和发展,材料四在对待外国文明方面的基本主张是什 么,(7分) 【参考答案】 (1)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活动日益猖獗,威胁东方国家;(2分)东方国家此时已逐渐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锁国隔绝对外交往,有利于强化集权,维护封建统治。(2分) 意义:批判闭关政策,主张实行对外开放,通过通商交流来发展工商业,增强国力,抵御外敌,顺应了历史潮流,具有时代进步性。(4分) (2)继承材料二的开放主张,(2分)又进一步指出应自己走出去,择西洋文明为我所用;(2分)学习西方文明应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西化。(3分) 11. (2012•鹰潭二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毫无羞耻之处,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 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式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时代》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 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8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主动学习;学习领域广;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6分) (2)措施:经济上,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2分) 政治上,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2分) (3)启示: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来文明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5分) 12. (2012•鹰潭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山东、河北、浙江、广东、江苏、福建、江西、湖北等地~在这一年,1904年,间~都陆陆续续设臵了阅报社。……这些阅报社很多都设在寺庙等人来人往的公共场合……另外茶馆也往往陈列各种报纸供人观阅~或者就根本改成阅报处。……许多阅报处附设半日学堂~教人识字。 1905年成立的北京西城阅报社成立之初的报刊有:《中国白话报》十六册……《湖南俗话报》《新白话》《童子世界》《启蒙画报》以及京津等处各报。天津邓善沽镇的士绅到附近大小备村遍贴白话报。 北京市第五高等小学教员常静仁~开了一间朝阳阅报社……河北新河县的高魁斗~家境小康~但有感于时局危艰~乃节衣缩食~在城内设立了一间阅报社……直隶房山县县令毕承缃联合地方士绅组织了一所官绅合立阅报处……北京一照相馆老板王子贞就地经营阅报社。 ——摘编自李孝悌《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1901—1911》 材料二 “大抵开通民智之难~莫难于使之自愿。故强迫不可也~劝导无效也”使之自愿之道~殊无过于广设阅报社。” ——《大公报》(1910年4月2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阅报社的特点。(7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阅报社造成上述特点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特点:主要分布在沿海省份(2分);主要设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2分);报刊主要是白话报和通俗读物(2分);开设阅报社的人群有知识分子、平民、官员、士绅和商人等(1分)。 (2)原因:沿海省份经济发达(2分);戊戌变法的社会启蒙作用(2分);民族危机和统治 危机加剧(2分);为了启蒙下层民众(2分)。 13. (2012•大连、沈阳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侯问李克,李悝,日:“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 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日:“国其有淫 民乎,臣闻之日: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西汉,刘向《说苑〃政 理》 材料二 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 内,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 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日:籴甚贵伤民,士、工、 商,~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 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 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 志》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李悝提出的对策及该对策所针对的制度。并概括该对 策产生的积极影响(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李悝提出这一思想的主 要目的。(6分) 【参考答案】 (1)对策:赏罚分明;选贤任能(2分) 制度:世卿世禄制度(3分) 积极影响:打破旧势力的特权,选贤任能,改善吏治;(2分)促进国力强盛、社会发 展。(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基本思想:充分利用土地;(1分)增加粮食产量;(1分)维护社会各阶层利益; (1分)促进社会稳定。(1分) 主要目的:使魏国富强;(1分)称霸诸侯。(1分) 14. (2012•三明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这部反传统观念的著作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利而不是帝国权力的维护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戊戌变法性质的分析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7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选择“天皇制政体”的原因。指出上述两次改革在 政治体制上的不同结果。(8分) 【参考答案】 (1)不正确(1分) 材料一认为戊戌变法是“传统范围内的改革”,而康有为维新思想是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法的政治主张;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6分) (2)天皇制在日本有深厚的基础;吸收德国的经验,借鉴英法美革命引起社会动荡的教训;武士阶层是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领主经济占据统治地位。(4分,答出2点即可) 中国戊戌变法没有实现政治体制的变革,日本完成了幕藩体制向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转变。(4分) 15. (2012•威海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 “盖帝,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 (1)材料一提到的改革措施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孝文帝推行这一措施的目的。(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赵翼的“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观点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讲汉话。(2分)促进鲜卑族积极接收汉文化,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2分) (2)认识: 答案一:该观点正确(1分)。北魏推行“汉化”政策学习的多是汉族的繁文缛节;改变了本民族的武勇之风,进一步削弱了军事力量,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招致人民的反抗,导致国势衰退。(3分)。 答案二:该观点错误(1分)。汉化政策不但没有使北魏政权的国势衰退,相反“汉化”政策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有利于北魏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原地区的开发等(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答案三:该观点过于偏激。(1分)理由参照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答案。(5分) 16. (2012•太原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的新政改革~的确做得不错。庚子后的乱局~很快就稳定下来~经济得到 很大的恢复~外国投资增加~中国人自己办的工商业也呈现兴旺的景象。……军事改革、 法律改革、官制改革、财政金融改革、地方自治乃至预备立宪~都在稳步推行。……当 然~当年的中国境况~说起来也很无奈。和平变革的希望~只能建立在清政府不犯大错 上~但是~谁也保证不了这个政府不犯错误。……以摄政王载沣为首的少年亲贵~居然 敢贸然收权揽权~不坏事才怪。……清朝从新政走到被革命~改革被革命扑倒~在一个 两难之局里。历史~在这里很无奈。 ——摘编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二 大革命前夕,1787年,~路易十六政府对司法部门、省级行政机构进行改革。 这项改革“希图一举变革旧的方法~一下子匡正积年沉疴”~但是改革打乱了原有的权 力秩序~使得每一个公民仿佛觉得“国家政府突然问更换了所有官员~更新了所有准 则……所有法国人感受到了一种微小的特殊波动”。在这种人心普遍浮动不安的情况下~ “最后一击便使它,国家,整个动摇起来~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最大的动荡和最可怕的混 乱。”……“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路易十六改革的相同点o(8分) (2)你是否赞同托克维尔的结论,结合相关史实简要说明理由。(7分) 【参考答案】 17. (2012•丽水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众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管辖。马丁?路德说:你若明白了这一层,就必知道:你需要那为你受苦而复活的基督;你既已信他,就因这信可以成为新人,使你一切的罪都得赦免;并且你因另外一位的功德,就是单因基督的功德,得以称义了。„„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概括材料一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共同观点及其核心内涵。(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宗教改革运动是如何推动欧洲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 (6分) 【参考答案】 (1)观点: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2分)核心内涵:人文主义。(2分) (2)否定罗马天主教会权威,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 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教派还成为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6分) 18. (2012•临沂一模)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图2是16世纪具有德国或荷兰风格的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有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 图2 灵魂的运输车 (1)图2如此讽刺教皇制度的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 张,(2分) 材料二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 (2)结合材料二,谈谈马丁?路德改革的双重性。(3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加尔文宗 教改革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促进欧洲近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最大历史成果各是什 么,(3分) 【参考答案】 (1)教会声称教徒必须得到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升入天堂;基督教成为教皇维护权势、 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2分) 马丁?路德指出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就可得救,无需教会神职人员的干 预。(或“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2分) (2)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或用内在的精神取代了外在的权威,或个人和上帝在精 神信仰中进行直接交往);(2分)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宗教锁链。(1分) 马丁?路德改革在思想领域中开创精神自由的局面,英国宗教改革在政治领域中确立 国家至上的原则,加尔文宗教改革在经济领域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合理性依据。(3 分) 19. (2012•河南六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官员礼服为西式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为使日本人长得更高,天皇下达食牛肉的敕令。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有轨马车、人力车、火车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 材料二 改变日本传统生活方式的极端做法,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宝贵资金,而且伤害了一般日本人的感情,因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并引发社会震动。„„著名大学教授、小说家夏木漱石批评这种欧化风气是一种“轻佻”行为,他担心浅薄地模仿西方会失去“日本人的特性”。著名医学专家森鸥外也反对完全以欧洲为模子来改变日本的习俗、制度和机构。甚至福泽谕吉也改变了腔调,认为日本的传统文化不能全面放弃,应“尽量少抛弃”,而对西方文化应尽量多吸收,从而提出了“少弃多采主义”。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当时什么政策,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10 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许多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新的重大举,(5 分) 【参考答案】 (1)政策:“文明开化”政策。(2分) 评价:它有利于引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改造日本社会习俗;有利于日本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4分)但是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弱化了日本传统文化。(4分) (2)原因:旧的风俗往往会起到阻碍改革的消极作用;(2分)通过移风易俗,促使人们接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分) 20. (2012•湖北八市联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明治政府在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的同时,着手确立其他阶层的土地所有权。在明治维新期间,新政府实行了“各村地面均应作为农民占有土地”的措施;又明令解除“永世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宣布土地“自今以后,允许四民买卖和所有”;并通告在全国丈量土地,发给土地的实际所有者以土地执照,确认其土地所有权。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 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引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的土地政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中央针对土地流转现象而采取的政策。(6分)从上述材料中, 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日本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自耕农和新地主成为合法的土地所有者;基本上确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土地所有制,促进了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6分) (2)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依法保护土地流转。(6分)认识: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符合国情;正确的土地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3分) 21. (2012•江西九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商鞅为实现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6分) 材料二 (商君)开塞耕战„„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魏亡之祸,成予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2)根据材料二和三,分别指出两场改革的性质,材料中两场改革受到批评的共同原因是 什么,你认为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9分) 【参考答案】 (1)废井田,开阡陌(或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6分) (2)性质:前者属于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后者属于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4分) 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2分) 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3分,言之成理即可) 22. (2012•邵阳第二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西太后说:“变法乃素志„„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光绪说:“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力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经严旨敦迫,犹复存观望。”康有为说:“杀几个一品大官,法就可以变„„只要皇帝驾临乾清门大功告成。” 英国人赫德说:“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他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他吃了。”《纽约时报》报道:“改革派„„在现实政治斗争中非常不善于利用人们对既有体制的反对„„人民的内心都憋着一股劲儿,并且人民的情感会被广泛地唤醒,而只有这种状况真正出现时,才会对改革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编自戊戌变法相关当事人和旁观者的言论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兴起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法失败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背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等。(每点2分,任写三点得6分) (2)光绪帝手无实权;没有周密的策划;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空怀改革理想而缺乏实践经验和策略;急于求成、树敌太多;超越时代心理承受能力;改革触动权贵的利益;缺乏社会广泛的认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弱小性和软弱性;封建势力过于强大等。(每点2分,任写四点得8分,条理清晰1分) 23. (2012•邵阳第二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规定条目分明,内容琐碎如“有暇时常至野外旅行”;“年未满六十岁者,不得设宴祝寿”;提倡“冷水洗浴”、节约运动、升降旗礼、清除垃圾和污水、灭蝇竞赛、禁毒等。“礼义廉耻”是其理论基础,着力服务当前工作一直是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目标。1939年2月,蒋介石在演说中重新诠释“礼义廉耻”。如“义”应该由原来“正正当当的行为”发展成为“慷慷慨慨的牺牲”。 面对新生活运动提倡简朴风俗,有些人组织了“摩登破坏团”,以“排洋兴华”、“提倡国货”为行动指针,到处手执利剪,对过往行人身上所穿西服动刀,名曰:这是爱国行动。还有西方学者将新生活运动讥为“建基于牙刷、老鼠夹与苍蝇拍的民族复兴运动”。 ——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 (1)据材料概括新生活运动的主要特点。(不得照抄原文)(6分) (2)简评某西方学者认为新生活运动是“建基于牙刷、老鼠夹与苍蝇拍的民族复兴运动”的观点。(9分) 【参考答案】 (1)条目分明,内容琐碎;继承儒家文化传统;与国家政治生活紧密结合。(6分) (2)该学者的观点片面。他只看到了新生活运动的不足即过分关注百姓日常生活琐事,忽视了民族复兴。新生活运动对提高国民素质,转变社会风气起了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鼓舞抗战时期人民的斗志;继承并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9分)。 24. (2012•涿鹿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变法改制前,我国的司法制度自古只有办理之专官,无特设之法院,司法权多由各级行政部门掌管。 ——郭志祥《清末与民国时期的司法独立研究》 材料二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l910年清廷通过了《刑事诉讼律草案》与《民事诉讼律草案》,明确把诉讼分为刑、民两部分,为审判中的民刑分立确立了法律依据。1910年颁行《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及其细则,以法令的形式初步确定了通过考试选取法官的制度,并严格规定了考试章程。在所颁布的《宗室觉罗诉讼章程》中,更是规定过去享有司法特权的“宗室”在民事诉讼中,审判管辖、起诉、被诉等审理过程中都不再享有特权,而与汉人“一体同科”,满洲宗室犯罪,必须像汉人一样关进监狱。 ——节选自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1)据材料一、二,分析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9分) 【参考答案】 (1)原因:中国原有司法审判制度存在弊端(司法权由行政部门掌管,司法不独立);西方审判制度和观念的传入;司法主权丧失(列强攫取领事裁判权)的刺激。(6分) (2)内容:成立专门司法行政与审判机构;确立民刑分立原则;确定考试选拔法官制度;取消满洲宗室的司法特权。(6分,任意答三点即可)。 影响:确立了司法审判的独立地位;有利于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推动了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3分) 25. (2012•南阳质量评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 下: 人权指令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法,修改宪法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社会改革指令 废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经济改革指令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 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除公职指令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 (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 (6分) 【参考答案】 (1)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侵略战争失败;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管制日本。(9分) (2)促进日本民主化;使之符合美国的要求和利益。(6分) 26. (2012•西安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明治4年,~在萨、长、土三藩合作下~调集一万兵力于东京~并由西乡隆盛、 木户孝允等掌握政府中枢~而后召集在京的各藩知事~命令废藩。……同年11月~实 行所谓改臵府县~对府县进行统一、废除、合计共设三府七十二县。……伊藤博文曾说: “欧洲废除封建制度需要进行长时期的战争~而日本滴血未流、一弹未发就废除了封建 制度。” ——摘自《日本近代史〃近代国家的建设》 材料二 明治政府刚成立时~参与维新的功臣多是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充满对欧美社会的 美好幢憬~决心把西方的一切——从物质到精神到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制度统统搬进日本~……正如伊 藤博文在启程之初草拟《奉命使节要点》中所写:要把“超越我东洋”的“欧美各国之 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等“开明之风~一概移入我国~使我国民迅速进步~ 达到同等化域”。 ——钱乘旦《寻找现代化的楷模: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材料二 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 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现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 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 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伊藤博文的观点。(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治政府改革的目标。(4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三两则材料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3 分)这一变化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3分) 【参考答案】 27. (2012•苏北四市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故熙宁(宋神宗年号)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 —一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材料二 又熙宁雇役之法,三等人户并出役钱,上户以家产高强,出钱无艺(没有限度),下户昔不竞役,亦遭出钱,故此二等人户不免咨怨(怨恨)。至于中等,昔既已自差役,今又出钱不多,雇法之行,最为其便。及元桔(宋哲宗年号)罢行雇法,上下二等,欣跃可知,唯是中等则反为害。”„„赋役所出,多在中等。 —一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材料三 范纯仁(苑仲淹之子)批评王安石:“欲求近功,忘其旧学。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霸)富国强兵之术。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 ——《续费话通鉴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在鄞县推行了哪些变法措施,(4分) (2)材料二中不同民众对差役法与雇役法(免役法)有何不同反应,(2分) (3)据材料三,概括反对派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 (1)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保甲法;兴办学校。(4分) (2)差役法:上户和下户感觉便利,中等不满。 雇役法(免役法):上户和下户不满,中等户感觉便利。(2分) (3)舍弃义理;强调法令和王霸之道;追求利益;忽视仁政。(任意两点2分) (4)政策的制定要经过论证和试验;兼顾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要形成共识,有社会舆论 的支持。(任意两点2分) 28. (2012•泉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阐释商鞅变法是一场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改革。(9分) 【参考答案】 (1)特点:重农抑商。(2分) 成因:战国时期,小农经济星期,农业成为秦国生存、发展和称霸的经济基础;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4分) (2)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亩收税,统一度量衡,推动了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废除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打击贵族特权,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基础。(9分) 29. (2012•江苏启东预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畜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 ——摘自《淮南子?要略》 材料二 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移动一根木头并非难事,关键是以此而树立的千金难买的威信。 ——毛泽东 材料三 (变法)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秦军战绩 58次 3次 4次 ——摘编自栗劲《秦律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从哪四个方面概述了商鞅变法的条件,(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的评论中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2分)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1分) (3)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和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的抱负。(4分) (2)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2分) 原因:改革者取信于民。(1分) (3)特点: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刑赏并用(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2分) 作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富国强兵,加快秦统一中国的进程。(2分)
本文档为【2012年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最后冲刺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6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08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