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6.古诗三首

16.古诗三首

举报
开通vip

16.古诗三首16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石灰吟》。 2. 理解诗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3. 学会“锤、凿、焚”3个生字。 4、进行热爱祖国、坚强自立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如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3.搜集有关竹的诗句和项羽的资...

16.古诗三首
16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石灰吟》。 2. 理解诗中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3. 学会“锤、凿、焚”3个生字。 4、进行热爱祖国、坚强自立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2.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如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3.搜集有关竹的诗句和项羽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诗歌就像是一粒粒耀眼的珍珠,在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古诗三首》。(展示第二屏)板书《石灰吟》,并齐读诗题。 (二)释题: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1.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是一种文体,有赞扬、称颂的意思。《石灰吟》就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 2.作者为什么赞扬石灰?我们一起读《石灰吟》。 (三)(展示课件第三屏)指读,了解作者生评。 二、读通诗句(展示课件第四屏) (一)通过自读、互读、齐读等方式,读准每一个字的音,读顺句子。 (二)指名读,师生相机正音。提示“焚”是前鼻音,“锤”是翘舌音。 (三)齐读《石灰吟》。 三、感悟诗意 (一)学生细读诗,借助注释,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二)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三)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把还不明白的画出来。 (四)释疑。 1.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意思。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2.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确切的地方师生补充。 (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3.(展示第五屏)了解石灰的知识。 4.读了有关石灰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5.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诵读全诗) 6.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赞扬石灰吗?(不是。)那你觉得他还在写谁呢?(自己。)这种写法就是咏物明志。 7.《石灰吟》是于谦十六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正值热血青年的于谦慷慨激昂地吟诵道……(诵 读全诗)真是诗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四、感情朗读背诵 1.自由读,读出韵味和节奏。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 五、书写和默写,指导书写“锤、凿、焚”,抄写并默写《石灰吟》。 六、布置作业搜集陈毅的《青松》、王安石的《梅花》,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背诵《石灰吟》。 (二)了解《竹石》相关资料(展示第六屏) 1.观察竹子的样子和生长环境。 2.(展示课件第七屏)交流作者的资料。 二、初读古诗(展示课件第八屏) (一)学生自学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二)指读正音,注意诗的节奏。 (三)自由熟读古诗。 欣赏《竹石图》,初步感受竹子坚韧顽强的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借助注释和图画,自学古诗,并记下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 三、集体交流,理解诗意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 1.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2.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二)“立根原在破岩中” 1.理解“立根(把根扎在……)”。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2.通过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3.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 5.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 6.读着读者,你对这样的竹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 7.朗读,读出对竹子的崇敬之情。 (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思,“劲”指竹子“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2.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 3.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怎样评价竹子? 2.我们看到的只是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吗? 3.(展示课件第九屏)读郑板桥的故事。 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读议议,展开想象,再现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间,不怕艰险、顽强生长的情景,深入体会竹子坚韧顽强的品质。 (五)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阅读郑燮另一首写竹子的诗: 竹清 郑燮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四、布置作业 1.片段训练:文人墨客们为何如此爱竹,竹又具有哪些特别的形象呢?请你也来赞一赞竹子吧!想好之后写下来。 2.搜集有关咏竹的诗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背诵《石灰吟》《竹石》,回顾这两首诗在表达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上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板书《夏日绝句》,齐读课题。 二、初读寻疑(展示课件第十屏) (一)学生自由朗读,要读通顺流利。 (二)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三)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四)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归纳并出示: 1.李清照是个怎样的人? 2.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 3.诗人为什么会怀念项羽?这和她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六)学生汇报交流,(展示课件第十一、十二屏)教师相机展示诗人和写作背景。 三、细读品味 (一)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二)品读第3、4句,思考: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使学生更快地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1.从哪两句诗看出诗人怀念项羽?学生回答并齐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理解“思”字。 3.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他?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这个人物? 4.根据回答情况补充材料。(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5.默读第3、4句,想象诗中的情景。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指导朗读: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人深深地怀念呢?孩子们,让我们把诗人这种深深的怀念之情读出来吧!齐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引导过渡:站在英雄曾经慷慨就义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李清照是怎样称赞项羽的? 1.生齐读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人杰”“鬼雄”的? 3.谈谈你这两句诗的理解。 4.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诗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么不为之动容呢?所有的女生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 5.李清照此时此刻仅仅是赞美项羽吗?她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情感? 6.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感情!(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一)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二)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三)练习背诵《夏日绝句》。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五、作业 1.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搜集有关古代爱国诗篇,读一读。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教学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本文档为【16.古诗三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735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16
浏览量: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