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0年高考生物模拟题

2010年高考生物模拟题

举报
开通vip

2010年高考生物模拟题2010年高考生物模拟题 1.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一般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结构 B.发生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反应总称为新陈代谢 C.应激性是生物体或细胞在生活环境中趋向有利刺激的行为 D.在生殖过程中发生变异的机会越多对生物体的生存越有利 2.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C、H、O、N、P是ATP、染色质、质粒、NADPH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质粒、酶等结构或物质中肯定不含有核糖 C.糖蛋白、抗体、RNA聚合酶、...

2010年高考生物模拟题
2010年高考生物模拟题 1.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一般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结构 B.发生在生物体内和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反应总称为新陈代谢 C.应激性是生物体或细胞在生活环境中趋向有利刺激的行为 D.在生殖过程中发生变异的机会越多对生物体的生存越有利 2.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C、H、O、N、P是ATP、染色质、质粒、NADPH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质粒、酶等结构或物质中肯定不含有核糖 C.糖蛋白、抗体、R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D.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肠道病毒的遗传物质只含有4种碱基和4种核苷酸 3.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几种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 中,正确的是 A.O是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水 B.P是构成ATP的必需元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均有ATP的合成 C.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没有Mg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先后经C、C形成(CHO) 2352 D.C是组成糖类的基本元素,在光合作用中C元素从CO4.下列哪一组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相同的 A.植物的纤维素和维生素 B.动物的糖原和抗原 C.人的胰岛素和性激素 D.细菌的质粒和基因 5.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分析 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A.q+1 B.p-1 C.q-2 D.p+1 6.右图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活动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共涉及5种核苷酸 B.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无差异 第 1 页 共 15 页 C.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D.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ATP的消耗 7.以下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计算正确的是 ?如果放大50倍时最多可看到20个完整的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5个完整 细胞 ?控制合成—个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中,碱基数量最少应是390个 n4种 ?n对碱基组成的双链DNA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 ?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HONS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肽键17个 6310345172 A.??? B.??? C.??? D.??? 8.下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 图甲转化成图乙,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转动粗准焦螺旋 ?转动细准焦螺旋 ?调节光圈 ?转动转换器 ?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A.???? B.???? C.???? D.???? 9. 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部分结构的功能,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物质A表示蛋白质,物质B表示磷脂 B.E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抗体的分泌体现了E的选择透过性 D.与?、?、?功能有关的结构均具有单层膜结构 10.菠菜叶片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但对一些实验来说则不适合。下列哪个实验适合 第 2 页 共 15 页 采用菠菜作实验材料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 B.细胞中脂肪的鉴定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D.观察多种植物细胞的形态 11.右图表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抗体的消化作用,根据 图示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 B.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胃蛋白酶催化抗体分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多于木瓜蛋白酶 12.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则叙述正确的是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原体、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ATP脱去两个高能磷酸键,可形成b,a为核糖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13.在人体活细胞内都能进行的是 A.ATP的合成与分解 B.蔗糖分解成二分子葡萄糖 C.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D.氨基酸合成胰岛素 14.下图是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结构1和5中含有DNA B.结构1和3在行使其功能时一定有水生成 C.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2和3 第 3 页 共 15 页 D.此细胞一定是高等动物唾液腺细胞 15.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 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不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人和动物细胞在厌氧条件下也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无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需氧呼吸 ?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细胞一定处于分裂间期 A.???? B.??? C.??? D.??? 16.下图所示为某细胞进行某种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在此变化过程中有可 能合成( ) A.呼吸酶 B.胃蛋白酶 C.性激素 D.ATP 17.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1中a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基因突变,b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图2中的温度在b时酶分子结构没有改变、活性较低 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 化合物含量的下降3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不同 18.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 第 4 页 共 15 页 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 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且具有流动性 C.生物膜上的糖蛋白起识别作用 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3232P标记的一个子代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繁殖n代后,含P的噬菌体占所有噬菌 19?科学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下列有关生化反应的过程.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n体的比例是2/2 A.用14 B.有光条件下,C标记CO进入细胞后,首先在叶绿体基质发生反应,在该结构中含14C2 的系列产物有14C3、三碳糖.该结构产生的含l4C的产物全部在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 C.用H标记的氨基酸在豚鼠的胰腺细胞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时,含放射性物质依 次出现在细胞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然后经细胞膜分泌出细胞外。 15 D.N标记尿嘧啶,一段时间后在植物叶肉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物质,含放射性物质 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20.对下列图形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 B.乙图中A—C段表示含大量有机污染物的污水流入某一水体后,该水体中溶氧量的变 化 C.丙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男人和女人在b过程中 可以出现一个细胞内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现象 D.丁图中,甲为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总量的变化曲线,乙为每个细胞中DNA总量变化 曲线 21.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叙 述正确的是: 第 5 页 共 15 页 A.甲物质是淀粉酶抑制剂 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率比在碱性中的快 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22abc.如图表示某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 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B. 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 C. 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D. 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23.某科学家将分离得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放在特制的槽中央,等分槽两侧的蒸馏水。 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将动物细胞磨碎成匀 浆,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提取物加到膜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 侧的pH下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细胞抽取物含有能溶解在膜中的脂质 B.H +通过自由扩散跨膜 +C.H通过协助扩散跨膜 +D.H通过主动运输跨膜 24.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克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克隆可以从普通细胞系中分离出缺乏特殊基因的突变细胞系 第 6 页 共 15 页 B.原代培养物在首次传代时就成为细胞系,都有异倍体核型,遗传物质有所改变 C.应用克隆培养法建立的单克隆细胞团可称为细胞株 D.提高动物细胞克隆形成率需要以滋养细胞支持生长及激素刺激等条件 25.下表为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比较,你认为错误的有几项 比较项目 植物组织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 特殊处理 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胰蛋白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浮液 基本原理 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核的全能性 典型应用 快速繁殖植物 建立细胞克隆系 所属范围 个体克隆 细胞克隆 A.3 B.2 C.1 D.0 26.下图是表示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DNA总量、每个细胞体积、所有细胞体积 之和、有机物总量的变化趋势(横坐标为发育时间)。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B.植物体内某些体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其原因是所含基因不同 C.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说明花粉细胞不具全能性 D.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28、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29.现有一长度为3000碱基对(bp)的线性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后,进行凝 第 7 页 共 15 页 胶电泳,使降解产物分开。用酶H单独酶切,结果如图1。用酶B单独酶切,结果如图2。用酶H和酶B同时酶切,结果如图3。该DNA分子的结构及其酶切图谱是 ( ) 30.右图为重组质粒形成示意图。 将此重组质粒导 入大肠杆菌,然后将大肠杆菌放在四种培养基中 培养:a-无抗生素的培养基,b-含四环素的培养 基,c-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d-含四环素和氨 苄青霉素的培养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生 长的是 A.a B.a和c C.a和b D.b和c 31.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并回答 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 显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试管号 1 2 3 4 (2)在右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蒸馏水 1.4 1.4 1.4 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pH7.5的缓冲液 0.2 0.2 0.2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纤维素悬浮液 0.3 0.3 0.3 1小时。 微生物A提取液 0.1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微生物B提取液 试剂, 微生物C提取液 0.1 摇匀后,进行 处理。 总体积 2.0 2.0 2.0 2.0 第 8 页 共 15 页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微生物A提取物 微生物B提取物 微生物C提取物 颜色深浅程度 + +++ ++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号试管。 (2)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 ,但深浅不同。 (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 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 。 r(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 。 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r32.下图a示基因工程中经常选用的载体—pBR322质粒,AmpTet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目的基因如果插入某抗性基因中,将使该基因失活,而不再 rr具有相应的抗性。为了检查载体是否导入原本没有Amp和Tet的大肠杆菌,将大肠杆 菌培养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得到如图b的结果(黑点表示菌落)。再将灭菌绒 布按到图b的培养基上,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将绒布平移按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 培养,得到如图c的结果(空圈表示与b对照无菌落的位置)。据此分析并回答: (1)pBR322质粒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该基因工程中,质粒上的Amrrr、Tet称为 基因。 (2)与图c空圈相对应的图b中的菌落表现型是 ,由此说明目的基因插入了 中。 (3)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氧苄青霉素、四环素培养基上的过程,属于基因工程基本操作 中的 步骤。该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是 。 33.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 9 页 共 15 页 (1)完成过程?需要 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2)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 。 (3)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过程?、?,将该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 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该RNA聚合酶由 中的基因指导合成。 ,,一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溶胶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一鹅(4)用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 (填序号),线粒体功能 (填“会”或“不会”) 受到影响。 34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 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 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处理温度(?)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甘薯还原糖含量 (mg/g)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 ?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 .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 .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 ? .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 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第 10 页 共 15 页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 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 ?水浴保温5 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 第三步:70 ?水浴保温5 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 第四步: . 实验结果: .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 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 11 页 共 15 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实验步骤】 试管号 1 2 3 4 (2)在右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蒸馏水 1.4 1.4 1.4 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pH7.5的缓冲液 0.2 0.2 0.2 纤维素悬浮液 0.3 0.3 0.3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试 微生物A提取液 0.1 微生物B提取液 剂,摇匀后,进行 处理。 微生物C提取液 0.1 总体积 2.0 2.0 2.0 2.0 【分析讨论】 (1) 号试管 (2) (3) 。 (4) 32、(1) ; 。 (2) (3) 33、(1) 。 (2) 。 第 12 页 共 15 页 (3) 。 (4) , (填“会”或“不会”)。 34、 (1) (2)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 ? .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 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 ?水浴保温5 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 第三步:70 ?水浴保温5 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 第四步: . 实验结果: .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 的作用。 2010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 13 页 共 15 页 A B C D B D A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A D B B A B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D B C A D C A B 31.(2)如右表(全对1分) (4)斐林 加热(加热至沸腾) 试管号 1 2 3 4 (1)4 (2)砖红色 蒸馏水 1.5 (3)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pH7.5的缓冲0.2 构不同) (4)微生物B 液 纤维素悬浮 0.3 液 32.(1)脱氧核苷酸,标记。(2)能抗氨苄青霉微生物A提取 素,但只能抗四环素,Tet液 r 。 微生物B提取 0.1 (3)筛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 液 33.(1)ATP、核糖核苷酸、酶 (2细胞质基质和 线粒体 (3)核DNA(细胞核) (4)?、会 34.(1)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2)不含淀粉酶. (3)实验原理: ?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 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沸水溶加热煮沸1-2 min. 实验结果:A管砖红色, B管蓝色. (4)唾液淀粉酶. 第 14 页 共 15 页 第 15 页 共 15 页
本文档为【2010年高考生物模拟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6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5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