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举报
开通vip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XX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7400792977_0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XX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XX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XX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XX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 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 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 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 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什么是中央集权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 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 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最高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的前提和基础,君主****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 (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 (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 (3)思想****,焚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坑儒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基础并不同: 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 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3、作用不同: 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 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 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 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 清朝军机处(标志****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评价康熙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 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 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5、汉化政策, 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 评价唐太宗 1、政治上: 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关系上: 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对外关系上: 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个人品质上: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 1、政治上: 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经济上: 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 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4、民族关系: 战而后和策略、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团结政策 5、对外关系: 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针、对日本朝鲜影响 科举制的利 1、政治上: 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 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2、教育上: 促进了教育发展,尤其是文学的发展 3、社会风尚: 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 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科举制度的弊 1、学科结构看: 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2、考试内容看: 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利: 1、政治上: 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他们的行政效率 2、教育上: 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3、社会风尚: 促成社会上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 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平 弊: 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 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 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为【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6-06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