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举报
开通vip

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昌吉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城市产业密集带上,全市土地总面积8215Km2,折合1232.2万亩,其中山区面积501.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7,;平原面积400.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2.5,,沙漠面积330.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6.8,。昌吉市市区位于乌鲁木齐以西,东距乌市中心35Km,西距石河子市118Km,北距五家渠市28Km,312国道从市区穿过承担了部分城市道路的功能,乌奎高速公路、北疆铁路从城市南缘经过,使得我市成为北疆各地通往乌...

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昌吉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城市产业密集带上,全市土地总面积8215Km2,折合1232.2万亩,其中山区面积501.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0.7,;平原面积400.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2.5,,沙漠面积330.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6.8,。昌吉市市区位于乌鲁木齐以西,东距乌市中心35Km,西距石河子市118Km,北距五家渠市28Km,312国道从市区穿过承担了部分城市道路的功能,乌奎高速公路、北疆铁路从城市南缘经过,使得我市成为北疆各地通往乌市的交通要塞。 在2003年修编的《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将我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副中心、卫星城市;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生产基地。昌吉市现状建成区面积为30.4Km2,28万人;规划2010年建成区面积为36.8 Km2,35万人;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42 Km2,45万人的中等城市。市区整个地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坡度10.6‟。 城市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东优、西扩、南进、北调。东优:优化东部区域的用地结构,调整城市入口区域的景观形象;西扩:城市远期发展方向为向西;南进:近期内,城市的发展轴沿世纪大道、北京路向城市南部区域推进;北调:现状城市北部区域为城市旧城区,规划期内需要对用地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规划构思: 四条城市产业发展带 城市住宅产业发展带:发展服务全市、全州,吸引部分乌鲁木齐客流,针对不同客户群的不同类别的住宅。 城市教育产业发展带: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以分校的形式吸收乌市高校和科研机构进入。 城市工业产业发展带:主要发展低污染,节水型的制造业,吸纳乌鲁木齐市的中低端产业扩散以及各地希望进入乌市都市圈的相关企业。 城市物流产业发展带:利用地缘、土地和交通优势,发展以仓储业、运输为主体的物流业,争取成为面向天北经济带和第二欧亚大陆桥的物流基地。 六个城市活力中心: 旧城商业中心:集中了现状建成区的商业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新城行政中心:位于城市综合功能片区的西部,安排为城市新的行政商业中心,带动城市功能片区向西拓展。 新城文化中心:位于城市两大功能片区的结合部,围绕绿核,安排城市的文化、体育、娱乐中心,服务整个城市。 新城教育中心:位于城市产业功能片区的西部。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设置为科技教育园区服务的公共设施。 新城创业中心:位于城市产业功能片区的东部,工业园区管理中心,产业孵化器。 物流中心:结合三工镇和火车站建设服务物流企业的设施。 路网结构:城市路网以312国道市区段、石河子路、吐鲁番路、世纪大道、北京路、中山路“三横三纵”为骨架,结合现状采用不规划的方格 网结构,并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建立两个城市交通环:内环为市区内交通性环路,联系各功能区;外环为公路网,起分流过境车辆入城的作用。 居住用地规划:现状城市居住用地1038公顷,占城市总用地38.85,。城市住宅建设多以低、多层为主。在总体规划中,居住区围绕城市中心布局,形成三个新居住区。 居住区一:位于新城北区,以多层高中档住宅为主。 居住区二:位于城市中部,塔城路以北, 312国道市区段以南,北京路以西,世纪大道以东。 居住区三:位于塔城路以南,吐鲁番路以北,中山路以东,北京路以西。 规划居住用地共1248.15公顷。 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市区内现状有工业用地544.1公顷,各类仓储用地150.9公顷;至2020年,城市市区中规划各类工业用地372.96公顷;规划各类仓储用地61.82公顷。 给水工程规划:昌吉市现有水厂一座,由市自来水公司负责运行管理,抽取地下水作为水源;新建中的第二水厂也是以地下水为水源。远期规划拟建三水厂。 排水工程规划:昌吉市现有污水处理厂两座,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1.5万吨;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10万吨,目前日处理仅3万吨,该污水处理厂经扩建后污水日处理能力可达到15万吨。排水管网已覆盖了城市的大部分片区,总长达47.3公里。远期规划新建污水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第三污水处理厂。 供电工程规划:昌吉市区现有110kv变电站两座,近期新建昌吉北郊110kv变电站,以满足城区经济发展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电信工程规划:昌吉市现话机总数约为10万部,交换机容量为15万门,规划增设六个电信模块局,两个移动通信局,两个有线电视分中心。 供热工程规划:昌吉市现需纳入集中供热范围的建筑面积约883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率达到70,以上;规划到2020年城市规划集中供热面积3699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率达到90,以上。 燃气工程规划:现有气门站,规划远期新建一座门站,主管网工作压力设定值0.3Mpa。现昌吉市天然气为主气源,液化石油气为辅助气源。 城市文化 近年来,昌吉市连续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因此,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添城市文化内涵显得尤为迫切。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昌吉市重点抓了四项基础工程:一是注重挖掘历史文化;二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三是繁荣和发展各类文化艺术;四是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清代粮仓位于昌吉市宁边古城东南角,总建筑面积约为650平方米。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清代粮仓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开始为清兵屯积粮草,解放后又为解放军存放军粮,为保卫祖国边疆起到了重要作用。1987年,清代粮仓作为宁边古城的一部分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该建筑系土 木结构,留存的粮仓已基本成为危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2006年和2007年,昌吉市连续两年对清代粮仓进行了落架维修和对粮仓的二期文物本体进行了修缮,同时加快了布展进程。 2007年,昌吉市将清代粮仓和三十里大墩烽火台成功申报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07年,昌吉市抽调专人深入各乡镇、办事处扎实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将回族饮食文化、哈萨克骨雕、昌吉社火、新疆曲子等8个项目向自治州进行了申报。目前,已建立市级目录33项。 文化阵地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昌吉市十分注重文化阵地建设。2002年,昌吉市建成了总面积为4591平方米的市文化中心,将市文化馆、图书馆、少年宫、文物保护管理所融为一体,解决了昌吉市多年来没有文化活动阵地和办公场所的问题。 回民文化是昌吉市众多民族文化的首要特征,为进一步将回民文化发扬光大,2008年,昌吉市在市人民公园东南方向建设一条占地面积为48.8亩回民风情街。建成后的回民风情街集观光、游览、购物、美食为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回族风情。同时,在今后的几年中,昌吉市还将加快市文体公园、恐龙博物馆、游泳馆、体育馆等一批公共文化重点项目建设。 繁荣和发展文化艺术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昌吉市以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为主线,形成了多样化的文艺风格。 一是节日文化隆重热烈。坚持在节庆日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如:每年的迎春文艺晚会、正月十五的社火秧歌大赛、“六一”的少儿文艺演出、“七一”建党节的专场演出、国庆节的书画摄影展等,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在群众文化普及中,重点突出了民族文化的培育和发展,昌吉市组建了“花儿”艺术团;阿什里乡、庙尔沟乡分别成立了“达尔汗文工团”和“海纳尔业余艺术团”;阿什里乡首创的乡歌《昌吉的拌面拉条子》等享誉疆内外,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特色文化有声有色。自2002年以来,昌吉市每年夏季,月至,,月在亚心广场、吉瑞祥时代广场等组织开展“彩色周末”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由最初城区街道办事处和乡镇参与扩大到村组、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广泛参与。在形式上以歌舞、演唱、小品、戏曲等为主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截止2007年底,全市累计举办广场文化活动749场(次)。连续五年被自治区评为“百日广场”文化竞赛活动先进市。 三是社区文化蓬勃开展。以“文体四进社区”为载体,以群众活动为依托,以辖区单位参与为主体,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采。目前,全市有秦腔、新疆曲子等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团队达812支,在文体团队的带动下,各社区的文体活动常年开展得红红火火。 目前,昌吉市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廉政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农村文化等,成为各族群众强大的精神支撑。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昌吉市文化市场得到培育和规范有序发展。目前,全市有文体经营场所1023家,其中网吧119家,棋牌室242家、歌舞娱乐场所78家、电子游戏厅93家、书刊摊点67家、台球厅、保龄球馆等其他场所93家,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年约产值逾5000万元。形成了以娱乐、音像、互联网服务场所、图书期刊、棋牌室、歌舞厅等多门类的文化体育市场,并由城市向农村辐射,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2003年以来,昌吉市先后获得“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市”等多项荣誉。 目前,清代粮仓现已征集农耕民俗文物大小50余件;市文体公园、恐龙博物馆等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以“观音故里”为主的佛教文化也正在发掘之中。此外,今后五年,昌吉市还将陆续新建少儿图书馆、新区大型文化广场、新区文化会展中心等一批大型文化场所,不断加大对优秀创作剧目的奖励,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回族花儿与昌吉文明 作者:新疆昌吉市文明办主任:马生辉(女,回族) 新疆著名花儿歌手、昌吉市政协委员、昌吉市文化馆 寇红 (女,回族) 走进昌吉,你可以随时随地听到“回族花儿”演唱的歌声和韵律,车载音响,人们聚会、婚庆宴席、晨练广场、校园课间„„处处都洋溢着“花儿”的情思。 喝一口盖碗茶,难忘呀回回的家,离开了回回家,难忘盖碗茶。 沙枣树上雀娃子叫喳喳,贵客进门忙阿妈。 相互说声赛俩目,请到炕上桌桌摆哈。 红枣桂园散着清香,茶叶枸杞子泡出了花。 冰糖葡萄透着清凉,热气腾腾请你喝吧。 唉嗨哟,朋友啊,热气腾腾请你喝吧。 喝一口盖碗茶,难忘呀回回的家,离开了回回家,难忘盖碗茶。 沙锅里的开水呀哗啦啦,泡透阿妈的盖碗茶。 阿妈的情意溶在茶里,百年风味难忘哈。 红花种子一颗心,淳朴厚道人人夸。 细细品呀慢慢尝,热气腾腾清你喝吧。 唉嗨哟,朋友啊,热气腾腾请你喝吧。 喝一口盖碗茶,难忘呀回回的家,离开了回回家,难忘盖碗茶。 一、什么叫“花儿”?“花儿”的起源及昌吉“花儿”的流传 “花儿”之所以被称为“花儿”,是与人们的爱情生活紧密相关。生活在西北高原的青年男女,他们经常用山歌来作为表达情意的手段,向对方倾诉自己的爱慕之情。在山歌中,男方亲昵地称女方为“花儿”,女方亦亲热地称男方为“少年”。于是,这种用来称呼情人的名词,就变成这种山歌的名称了。与“花儿”相对的词是“少年”。这是两个富有诗意的名称,他们也反应出了“花儿”这种民族在内容上的基本特点。 从“花儿”的名称和民间广为流传的“花儿”绝大部分是情歌这一事实来看,这种民歌大抵是最先由民间情歌开始,而后来才渐渐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生活内容的。所以,我们可以认定,“花儿”的内容,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绝大部分都是倾诉普 通男女之间的爱情的。这些情歌是传统“花儿”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整个“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儿的曲调叫着“令”“令”一般因歌唱时所加衬语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常见的“令”有“洮州令”、“莲花令”、“河州令”、青海大令、撒拉令等。由于花儿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模仿性较强。演唱者的习惯加以变换,所以有的花儿出现变型,这也是很自然很有地方特色的事。 回族人民性格粗犷、豪放、喜欢在山野之间即兴高歌,创造了“花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流传在大山里和广阔的大地上。花儿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回族民歌,是回族民间文艺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为回族人民所珍爱,也为其他兄弟民族所喜欢。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许多民族的歌手都会唱“回族花儿”。 “花儿”的故乡在甘肃临夏、洮岷等地区。明清之际,大批回族人被迫从内地向西北边疆迁徙,到解放前的几百年间,内地回民又有几次大的西迁活动。昌吉回族主要是前清时期至今逐渐从西北各地传播到滨湖河畔,并且生了芽,开了花。昌吉花儿的演唱者,大多是清代渭南、河湟各省区迁徙来的。他们与关内各 地回民交往密切,因此不同类型的回族花儿在昌吉互相流传。于是这朵鲜花的种子又有了后裔。据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办事处苗圃一村70多岁回族妇女马永兰介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村里来了一批自流来昌人员与她们的在村上劳动时就兴对唱“花儿”: 一对(儿)黄牛犁地(呢), 回头(儿)上鞭梢子绕(呢), 想起了尕妹子回去(呢), 心里刀子(嘛)绞(呢)。 „„„„ 东山(呢)打一个梅花鹿, 西山(呢)打一个野孤; 你回去给你的姐姐说, 我想给你当一个姐夫呢! 从以上这些花儿的内容看,大都歌唱了普通男女青年纯沽的爱情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抒发了对昌古这片热土的爱恋之情,外来人员和本土居民一样深深眷恋着昌吉。 “花儿”由于流行地区的不同,其风格、结构形式和唱法也 不大相同。大致说来,可分为两派:仪式以临夏地区“花儿”为代表的临夏花儿,仪式以临潭(即洮州)、岷县地区“花儿”为代表的洮泯花儿。除此之外,还有河州(也叫河湟)、青海、东乡、保安等类型。昌吉回族花儿主要为河湟花儿类型。 新中国成立后,受尽苦难的回族人民翻身得解放,花儿的内容与时俱进,它几乎完全由情歌翻转过来,变成了对新社会新生活的颂歌,人们用花儿的形式来歌颂党和毛主席,歌颂各项政策和自己的幸福生活。表达他们对新社会的热爱,表达勤劳勇敢的回族人民在建设家乡、奔向未来的昂扬斗志和喜悦心情;歌唱社会日新月异,各方面的巨大变化,表达人们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和新的向往。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是一个具有悠久爱国主义传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他们勤劳勇敢,富于开拓进取精神,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新生活,勤于耕耘和劳作,勇于探索和开发,善于学习和创造,从而为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新花儿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新生活、新思想、新风貌的画卷。 “山花开不败,心花万年香”。在滨湖河畔的昌吉旅行,人们会经常听到这么一句深情的话。心花,就是从心里绽放的花, 指的就是本地一种声调高亢悠扬,情感深沉凝重的山歌—昌吉回族花儿。 二、“昌吉花儿”演唱传承昌吉文明与发展 好不过五月的夏晴天, 黄花儿开给在路边, 不走大道(者)走地边, 一心要听上个“少年”。 “花儿”本是心上话 不唱是由不得自家, 刀刀儿拿来头割下, 不死了还是这个唱法。 生活在昌吉的回族人,不论是大姑娘,小媳妇,老奶奶,还是体格强壮的小伙子,头戴白帽的花甲老爷爷,光着屁股的稚齿小儿,他们都对“花儿”有一种特别的钟情。在丰收的季节,在喜庆的日子里,在广阔的田野,凝聚这一个民族的精神,唤起了回族人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和向往。在一曲曲雄浑深沉的花儿声中表现出来的是回族粗矿、豪放、刚烈、坚韧的性格,是赤裸裸的爱,火辣辣的情,是水一样的柔情,奔放不羁的个性,是兴兴衰 衰的人生,倾吐不尽的人生况味。犹如一个民族的灵魂,其中有他们的历史、文化和全部感情,是心灵的呐喊,灵魂的颤抖,是从歌者的心中流出的一条感情的河,也是昌吉回族人从心灵深处涌来的生命之歌。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昌吉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进步,从“昌吉花儿”中人们深刻体会到、品味到社会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就想品味“花儿”一样品位享受人生。昌吉市二六工镇是全国回民聚集的乡镇、回民族人口占全镇80%以上,《二六工是个百花园》这首创作歌曲就生动的反映和体现了这一点: 哎,天山脚下的二六工呀,就是我的家, 不少人们都知道这是花儿的家 白布的尕汗褂,青色的尕夹夹, 唱花儿迎来金凤凰这是回民文化。 „„„„ 哎,北边高速路呀,南边铁路线, 我的故乡二六工是个百花园, 蜜蜂彩蝶花中笑迎来旅游潮, 农家乐的特色饭赛过了麦当劳。 „„„„ 哎,棉花堆成了山呀,番茄国外拉, 鸸鹋马鹿特色养殖是个金疙瘩, 沼气进万家呀庭园搞绿化,各族儿女手拉手奔向现代化。 „„„„ 哎,新房一排排呀,幸福大道铺到家, 自来水通到了锅台上阿妈笑哈哈, 旧貌换新颜美名传天下, 远程教育到农家致富离不开它 „„„„ 哎,政策就是好呀,感谢党中央, 把好事落到了农民的心坎上, 父老乡亲们乐呵呵生活奔小康,欢迎八方的朋友们来做客观光。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由不得自家,花儿本是心中的情,唱不出它,心里就像猫抓„„„„ 是啊,在“昌吉花儿”的家园中,我们的艺术家们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努力,古老的花儿艺术延续,新的花儿歌曲创作诞生, 盛世年华中的社会经济发展使“昌吉 花儿”又注入了新生和活力。 上去者高呀山,哎呀望呀平川呦, 哎呀平川里,哎呀有一朵红牡丹呀。 有心者摘呀花,哎呀没怕远呦,哎呀来摘红牡丹呀。 红牡丹开花红艳艳,红艳艳呀, 滨湖河两岸春满园,清清的河水映蓝天, 花儿废除了我们心坎坎,哎呦,哎嗨哎嗨呦, 红牡丹开花红艳艳,滨湖河两岸春满园, 阿哥阿妹心相连呀,双手呀开出幸呀嘛幸福泉呀。 红牡丹开花红艳艳,红艳艳呀, 尕妹妹呀摘花喜呀嘛喜笑颜呀,一颗牡丹一颗心, 一颗心呀,要送给阿哥呀,哎嗨哎嗨呦, 阿哥阿妹心相连,携手并肩建家园, 致富的路上大步走呀,幸福的日子万万年呀,万万年呦。 新疆昌吉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人口在少数民族人口中的比例较大,“花儿”文化因此在当地有着深厚的土壤。近几年,为了使“花儿”这枝“文艺”大观园中的奇葩开放得更加光 彩夺目,昌吉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筹建填补新疆空白的“花儿艺术团”。2007年,昌吉市通过面向全疆公开招聘、组建了“花儿”艺术团,为了打造全国一流“花儿”艺术,还从焉耆回族自治县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请来了两位颇有造诣的“花儿”歌手,为了弘扬“花儿”确保“昌吉花儿”后继有人,从2006年开始,昌吉市二六工镇正式成立了花儿培训班,打造“全疆回族花儿特色第一镇”,挖掘回族花儿艺术,搜集民间艺人,整理回民文化故事,传奇人物资料及工艺美术、“花儿”词曲,民族服饰,传说舞蹈等回族特色的民间文化;昌吉市一小成立了“少年花儿培训基地”,由著名的回族花儿歌手寇红担任教员培训;昌吉市文明委、宣传部、文体局推出了“花儿”体操供市民在广场操练;以首府城市昌吉市为主的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特色城市品牌处处展现—昌吉回民风情街的打造就是要把昌吉市的民族文化用建筑写进历史,写进这个城市的记忆。回民风情街的设计是结合了中国地域特色与中亚地区民族建筑风格来定位的。回民小吃街建成营业,并被认定为全国首家“中华回民小吃名街”和全疆首家餐饮实训基地。从2007年至今,昌吉市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回民美食文化节,挖掘产生了一大批回族饮食特色产品 和回民饮食文化作品,走进昌吉不仅能品味回民特色小吃和民族传统大餐,更能领略回民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如果说现代文化元素是昌吉市的特色,那城市的历史文化是昌吉市的魂。马良骏纪念馆主体已完成,将在2009年竣工,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不断扩大延伸;花儿大剧院也将助推昌吉花儿事业的发展;“文化昌吉”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文体公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将打造出一个美丽富饶的昌吉。正如歌词描述的一样滨湖河新城、滨湖河景观更是带动了昌吉的发展与兴旺的象征。 丝绸的路上百花开(吆)昌吉的城楼上彩旗飘(吆), 尕妹们捧起盖碗茶(吆)哎——吆, 动听的乐曲声传来,动听的乐曲声传来, „„„„ 秀美的风声惹人爱(吆)滨湖河边的牡丹花开不败(吆) 清清的河水流下来(吆)哎——吆, 多少只小船儿划来,多少只小船儿划来。 „„„„ 昌吉的城里迎宾客(吆)水灵灵的牡丹花你来看(吆) 朋友啊请到昌吉来(吆)哎——吆, 喝一碗香喷喷的茶来,喝一碗香喷喷的茶来, 昌吉回族花儿唱出了人们的情思,唱出了人们的向往、也唱出了昌吉的文明进步与发展,在8251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全市人民奋发图强,2008年,实现地区牛产总值133亿元,增长l 6.1,;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25.7,;财政收入9.3亿元,增长25.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亿元,增长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l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亿元,增长21.5,;外贸进出口总额4.8亿美元,增长26(3,;城镇居民人均叮支配收入l 2500元,增长l 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202元,增加617元。城市综合竞争力跃居西部876个县市第l 4位,较去年上升9个位次。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也全面发展进步,人民生活逐步提高改善,社会文明程度和城乡市民文明素质得以提升,昌古市先后荣获的荣誉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献爱心工程先进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市”、“全国人口普查先进 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市”、“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自治区文明城市”、“自治区卫生红旗城市”、“自治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市”、“白治区奶源基地市”。“名吃之乡、休闲之都、宜居之城、花儿之苑、观音故里”的城市名片正展示出这座千年古城靓丽的风姿。全市人民已步入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之中,鼓足信心,誓在五年内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昌吉花儿”也在这座城市绽放奇彩光芒,在传统花儿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旋律和节奏,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新作品,在昌吉广为传唱,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作品有:《阿妈的盖碗茶》、《花儿的故乡》、《月亮阿哥牡丹情》、《庭州的月亮》、《歌唱咱们新农村的好风光》、《阿妹是金凤凰》、《花花尕妹》、《昌吉美》、《红牡丹花开红艳艳》、《朋友请到昌吉来》、《滨湖河畔花儿艳》等。昌吉是歌舞之乡,浓郁的回族花儿文化,正是她丰厚的文化积淀。 昌吉美,昌吉美,昌吉美,六六二呀儿呀子吆, 昌吉美得醉人心,滨湖河畔美如画,牧民山下牧歌脆 哎„„„„哎吆,哎嗨吆, 河水淙淙流呀,草原牛羊肥呀, 林荫大道宽又长绿色长城望不尽, 昌吉美,我们的昌吉美。 昌吉美,六六二呀呀吆, 昌吉美得醉人心,人民勤劳又勇敢,劳动致富粮成堆; 哎„„„„哎吆,哎嗨吆, 麦海翻绿浪(呀),棉花如山堆(呀), 年年都有了好收成,家家户户笑开了颜, 昌吉美,我们的昌吉美。 昌吉美,六六呀呀子哟, 昌吉美得醉人心,山美、地美、人更美, 小伙儿帅来,姑娘追, 哎„„„„哎吆,哎嗨吆, 城乡多么美呀,高楼拔地起呀, 边疆建设大发展,各民族生活甜又美, 昌吉美,昌吉美,昌吉美,我们的昌吉美。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1年1月25日在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代市长 马建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工作及“十一五”回顾 2010年,是我市“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抢抓机遇、推进科学发展的一年。市人民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自治州党委九届八次以及市委六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1亿元,较上年(下同)增长16.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96亿元,增长4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8亿元,增长26.5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亿元,增长18.1%;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02亿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6%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42元,增加141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408元,增加151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05‟以内。 全市上下围绕中心,创先争优,加快发展,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新成绩。有4项工作、3个部门获得国家级先进和国家相关部委表彰;有6项工作、6个部门获得自治区级先进和表彰;有2项工作、9个部门获得自治州级先进和表彰。昌吉市被科技部确定为新疆首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昌吉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狠抓重点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预计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8亿元,增长18.3%。完成工业总产值191亿元,市属工业增加值48.9亿元,增长21.4%。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70亿元,工业增加值40.8亿元,增长21.4%。“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特变电工进入世界机械行业500 强,跻身中国500强第388位。“TBEA特变电工”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麦趣尔乳业、天山畜牧进入上市辅导期。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75吨和5500吨。 ——园区发展提速升级。多方投入1亿元,“一区六园”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实现工业产值125.6亿元,工业增加值35.4亿元,增长24%。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33.1亿元,工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52%,新引进企业47家,到位资金8.1亿元。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5亿元,增长8.1%。市财政投入1.04亿元,带动全口径6亿元用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色产业、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加工番茄、榨汁葡萄分别新增5000亩和1万亩,形成了15个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基地,新增温室面积2789亩。新增州级以上龙头企业8家,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订单农业比重达到87.3%。畜牧业主导地位不断强化,新建养殖小区10个,托牛所6个,挤奶厅15个,畜牧业占大农业收入比重达到53%。农业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努尔加水库开工建设,完成高效节水面积11万亩,植 树造林面积3.4万亩,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转移农村劳动力1.9万余人次。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预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7.8亿元,增长18.1%。“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深入推进,“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兑付补贴资金1061万元。昌农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建成运营,新疆新合作昌吉仓储物流中心顺利落户。完成昌吉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及努尔加大峡谷景区专项规划编制,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昌吉)美食文化节、第二届花儿艺术节等节庆活动,实现旅游收入7.2亿元,增长30.3%。举办了首届房交会,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178万平方米。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5.2亿元,增长16.3%。浦发银行、交通银行落户发展,政府性融资及协调各类贷款达7.91亿元。 一年来,我们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区域发展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本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完成城市建设投入5.06亿元。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16项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编制。滨湖河生态景观世纪园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市规划展馆、南公园改造建成开放,绿洲南路、天山路等7条城市改扩 建道路竣工通车,西外环等3条亚行贷款城市道路加快建设。乌昌大道西延、北京路北延等重点交通工程全面开工,总投资4.64亿元的11条224公里重要农村公路启动建设。天然气复线管道工程全部完工,20个小区供热二网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扎实开展,市财政投入1340万元,4个乡镇、20个村的镇容村貌明显改善。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完成,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关停企业14家。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创新思维引领发展,积极引进和争取项目,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发展蓝图科学勾划。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确定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科学规划为导向,在全州率先实现“三化”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编制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23个重点专项规划,部署了“三年见成效、五年全面实现”的总体安排,深化了建设适宜居住创业的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区域中等城市定位,积极探索“镇区一体化”、“飞地经济”、“总部经济”等发展模式,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率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工作取得实效。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95亿元,新引进投资项目18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庞大汽贸、新汶矿业等4家中国500强企业落户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全年开工项目233个,完工177个,储备项目295个。66项重点项目,开工63项,完工或完成投资计划35项,完成投资34.7亿元。果业果蔬二期、华建陶瓷二期、格莱雪冰川水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华电昌吉新热电、永成农机装备制造、恒安纸业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共争取国家、自治区各类项目252项,补助资金6.8亿元。援疆工作取得新进展,编制完成援疆工作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福建工业园基础设施试点援疆项目一期完成建设,完成投资2004万元。 一年来,我们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市财政统筹用于改善民生支出达1.97亿元。养老、医疗等五大保险参保人数26.2万人,享受各类社会保险待遇1.93亿元。3165名“五七工”纳入社保统筹,6459名企业退休人员享受每月120元采暖补贴。为1740 户城乡低保户发放低保金1070万元,为1904名“五七工”和60岁以上低保老人发放生活补贴288万元,为8395名困难群众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260万元,520户城乡解困户在就业、就医和子女就学方面享受优惠优待,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优化整合敬老院,将五保老人供养标准由3500元提高至4000元。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面开展,为2409名高龄老人发放特殊生活补助123万元,补贴范围扩大到80岁以上。启动了“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关爱工程”,将883名农牧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纳入低保、2475名残疾人纳入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补助范围,荣获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示范市称号。 ——惠民实事全面完成。一是市一幼教学楼续建、阿什里乡中心学校宿舍楼竣工交付使用,市一中教学楼、三中宿舍楼主体完工。二是20个村、10个社区计划生育服务室和14个村卫生室建成使用,宁边路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榆树沟镇等5个乡镇文化站主体完工,妇幼保健院综合业务楼启动建设。三是完成23个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绿洲路街道托老中心及16个乡镇、街道残疾人康复训练站、5个社区康复室、3个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成使用,中山路、建国路街道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 四是完成农牧区抗震安居房1969栋、廉租房254套、经济适用房200套、残疾人危房改造35户。2.2万平方米抗震加固和10万平方米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全部完成。和谐一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实现牧民定居160户。五是120公里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完成1200公里农村公路养护任务。大西渠、六工、滨湖、佃坝4个乡镇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完成建设。主要农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面积达50.4万亩,参保率达66.7%。六是为全市3604名符合调资要求的企业退休职工平均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200元达1290元。实现就业再就业6752人,其中“4050”人员106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98个。七是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医疗保障基金人均分别达到15元和180元,1984名农村孕产妇享受人均450元住院分娩补助。八是西街、柳树巷、32号、36号小区改造加快推进,九家沟村、小三四工一村城中村改造启动实施。九是“数字城管”项目试运营,森林公园奇石园、人民公园闽疆石雕园和6个街头游园建成开放,新增绿地462亩。十是干部职工房改退款工作稳步实施,为701人退款1272万元。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麦趣尔、蓝山屯河节水、新疆慧尔3家公司被新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特变电工变压器等25个重点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国家授权专利85件。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两基”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稳步实施,“双语”教学和“内初班”工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双语”教学覆盖面达100%。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百日广场”、“乡村百日”等文体竞赛活动丰富多彩,绿宝国际体育城、东方奥斯卡国际影城投入运营,昌吉恐龙馆、体育馆等一批文体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大喇叭”无线覆盖工程和农村“公益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扎实推进。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地方病和传染病防控扎实有效。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各项惠民奖励扶助资金达328.2万元。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完成。中心敬老院、国防教育中心等项目完成建设,顺利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检查验收。募集社会资金226万元用于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等各类援助,帮扶奇台资金达390万元。新增13个州级和谐社区。兵 地、军地、油地关系融洽友好,驻市单位团结协作,融合经济加快发展。统计、审计、外事侨务、气象、地震、档案、史志、老干部、工青妇、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狠抓社会稳定,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7?5”事件周年、世博会、亚运会等敏感节点期间,全市社会安定有序。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不断加强,“三防”措施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全市辖区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及人员密集场所技防安装覆盖率达100%,111名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和244名专职治安巡逻员全部上岗执勤。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宗教活动规范有序。“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格局,群众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安全生产形势运行平稳,应急处突能力不断强化,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80起、死亡41人、受伤220人、直接经济损失65.8万元,同比分别下降20%、10.9%、7.6%和52.6%。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健全完善了政府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等制度,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分解、督查落实、责任追究等机制,政府工作科学、规范和制度化建设取得实效。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州、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204件,政协委员提案197件,办复率达100%。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强化纠风工作,党员干部廉洁勤政意识进一步增强。144名工作人员通过公开招考得到录用,少数民族比例达30%以上。加强责任和节约型政府建设,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年偿还历史债务2.7亿元,政府采购节约资金2228万元。“数字昌吉市”规划启动编制。 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仅顺利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也为“十一五”规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民 经济五年平均增长15.6%,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分别比“十五”末翻了1.2番、1番和2.34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0.4亿元,比“十五”增加127.7亿元,年均增长20.9%。二是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十一五”末的13.1:43.7:43.2。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培育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推动我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形成了适应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加工番茄、葡萄、小麦、棉花、奶业等优势主导产业。以旅游、商贸流通、餐饮娱乐、房地产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昌吉市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是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明确了“东优、西扩、南进、北调”的城市发展方向和“三河夹两城”的空间发展格局。五年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入19.75亿元,打造了一批以滨湖河生态景观带、回民小吃街、泉昌回民文化园等为代表的精品亮点工程,昌吉市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城镇化率达60.2%。四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行政管理、财政金融、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稳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娃哈 哈、上好佳、神华集团、郑煤机等一批中国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我市,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66亿元,是“十五”的3.05倍。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3.62亿美元。五是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五年用于社会事业发展资金41.42亿元。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五年用于民生改善支出39.1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8.63%。社会保障、抗震安居、牧民定居、扶贫帮困等民生工程得到有效落实,各族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历届市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大力协作,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不懈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各族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有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老干部、老同志,向为昌吉市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驻市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区、州及兵团驻市单位、援疆和挂职干部,向所有关心、支持昌吉市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 意~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建设不相协调,改善民生任务还很艰巨;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干部队伍中还存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以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任务及2011年主要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踏实干、务实干、豁出去干的精神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央 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和福建对口支援的历史机遇,以“率先跨越、富民强市”为主题,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商贸活市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发式,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争当自治州“三个率先”发展排头兵,全力打造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先行区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把昌吉市建设成为适宜居住创业的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区域中等城市。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5亿元,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20%;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必须看到在面临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我市经济发展总体上已处于加速上升期,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必须看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关键时期,我们科学制定完善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坚定了投资昌吉、建设昌吉的信心和决心;必须看到我们拥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央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启动,为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必须看到我们拥有一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争创一流的干部队伍,自我发展、加快发展的意识更加强烈,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迸发,我们一定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确保中央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并凸显成效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较上年(下同)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47亿元,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亿元,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40元,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 长率控制在11.64‟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集聚,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以重点产业为依托,以园区发展为平台,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加快构建产业集聚配套、资源循环利用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93.5亿元,增长18%。工业总产值226亿元,市属工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21%。 主攻重点产业。完善“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依托龙头企业和工业园区,推动支柱产业向高度集中、成片规模、优化提升方向发展,实现工业产值188亿元,工业增加值46亿元。重点围绕打造机电制造、石油化工、农副食品加工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延伸配套产业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一是打造机电制造“百亿产业集群”。围绕将特变电工打造成为“五百亿集团”目标,加大政策、土地、资金等各方面的扶持,启动特变电工总部经济基地、国际装备物流基地一期、物流货运周转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输变电、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力支持特变电工“二次创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二是打造 石油化工“百亿产业集群”。积极抢抓自治区鼓励发展石油石化下游产品加工业机遇,重点抓好天然气储备库、蓝山屯河科技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提高石油化工产业贡献份额。三是打造农副食品加工“百亿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汇源果汁二期、益海番茄加工、中粮昌吉综合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建成投产,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四是加快煤电及矿产资源加工业发展。抢抓“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将硫磺沟矿区列入准南煤田规划重点开发区域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实施煤炭产业“十二五”规划,加快推动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好神华屯宝500万吨、兖州矿业300万吨等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益。依托溢达纺织、蓝山屯河等企业,壮大提升纺织和新型建材产业。 培育规模企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加速构建以大企业集团为中心,若干产业配套和企业分工协作,大、中、小企业匹配的企业群和产业群,着力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亿、10亿的企业和税收过千万的纳税大户。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认真落实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统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将本土企业名优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帮助中小企业创品牌、争 订单、拓市场,促使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年内新增14个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增长点。全力支持麦趣尔乳业、天山畜牧、泰昆集团等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争取1—2家企业上市。 做大园区经济。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端化发展、高效益推进的思路,着力提升“一区六园”发展层次和水平,重点抓住昌吉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大发展机遇,举全市之力加快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以下简称高新区),带动三工八钢工业园、闽昌工业园等园区整体联动、共同发展。“一区六园”实现工业产值153.6亿元,增长22.3%,其中高新区实现工业产值53.1亿元,工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61.7%。一是抓好规划建设。编制完成高新区126平方公里发展规划、42.8平方公里二期控制性土地利用规划及战略发展、产业发展等规划,加快编制硫磺沟煤电煤化工产业规划,着力提升三工八钢工业园、闽昌工业园规划水平,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功能和定位。二是加快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和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相结合,加快“一区六园”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高新区道路、标准厂房、绿化、 福建工业园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三是加快项目引进。重点抓好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重大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上实现新突破,今年新引进企业50家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家,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集中力量,全力扶持,努力将三工八钢工业园、闽昌工业园打造成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加快自主创新。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创新型城市组织构架、创新机制和投入机制,着力构建“三大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八大重点工程”,加快科技创新平台、科研人才队伍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积极争创品牌,年内创建自治区名牌产品3个。 二、加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始终把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一号工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以大投资带动大建设,以大建设实现大发展。 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开展“规划年”活动,市财政继续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聘请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三次产业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及教育、文化等各领域专项规划编制,为促进产业协调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用足用好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各项政策,研究政策导向,超前论证包装,强化对接跟踪,重点抓好已上报至国家、自治区的295个项目对接工作,年内争取上级补助资金7亿元以上。严格实行重点项目“四个一”、“全程代办”及“周例会、月调度、季讲评”等工作机制,明确形象进度,强化督查落实,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并发挥效益。重点抓好华电昌吉新热电、新铝铝型材、亚通管材等60个重点项目建设,促其尽快投达产。强化政府项目监管,确保工程优良、资金安全、干部廉洁。扎实做好对口援疆工作,认真落实新一轮对口援疆规划,加快实施8个援疆项目,强化资金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借助福建省资金、产业等方面优势,重点在招商引资、产业合作、市场拓展、园区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狠抓重大项目引进。围绕“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延伸和为大企业集团配套招商,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招商引资政策,充分发挥北京、上海、福建泉州联络处招商“前沿站”的作用,积极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力争在引进大企业集团上实现更大的突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重点加强对华能总部、辽宁宏运集团无水港及管材生产加工、山东高速市政工程、山西太原重工等一批大项目的跟踪对接,争取项目尽快落地。全力抓好会展招商,突出做好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的招商参展工作。加快“飞地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积极承接福建等内地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争取区内外大企业集团总部在我市布局,谋求互惠互利,实现共赢发展。依托特变电工集团等对外发展平台,积极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三、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 紧紧围绕在全州率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这一目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市财政投入1亿元以上资金,进一步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综合效益,全面提升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9 亿元,增长8%。 着力抓好农业规模化发展。坚持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打造产业基地的基础工作,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基地规模化。继续抓好小麦、棉花、加工番茄、葡萄等基地建设,优化品种、提高单产和亩均效益。重点做大做强林果业,突出发展榨汁葡萄产业,面积增加至3万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进温棚瓜菜、林果、储藏保鲜等设施农业建设,着力解决好提高农民种植水平、经营管理能力、温棚建设规范提升和产出效益等突出问题,加快乌昌地区反季节蔬菜无公害有机基地、应急储备和贮藏保鲜集散中心建设,年内新增温室面积1500亩、储藏保鲜库1500吨。以牛羊育肥、养殖小区建设和奶业发展为重点,以良种化、优质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新建养殖小区10个,新增优质奶牛5000头,育肥牛羊85万头(只),畜牧业占大农业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5%。 着力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用产业化的思维谋划和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围绕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升级。鼓 励和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重点在瓜菜、肉品、果品等品牌打造和整合上实现突破。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和市场营销队伍,通过福建等外销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营销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和开拓能力。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农产品订单率达到88%以上。 着力抓好农业标准化发展。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和市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大力推广精量播种,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防控等技术的运用,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服务水平。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认证,建立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10万亩,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5个。完善农产品安全体系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全面提升农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强化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着力抓好努尔加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喷滴灌等成熟高效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5万亩;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 着力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场承包 经营制度。健全科技培训和推广服务体系,以实用性技术和现场培训为主,广泛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提高农牧民生产技能。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同时,充分发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和示范乡镇、村的带动作用,突出产业发展,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四、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力度,促进城镇化水平全面提升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年内投入资金7亿元以上加快城市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要求,编制完善乡镇总体和集镇发展规划,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街景设计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等8个专项规划。完善城市基础功能,完成延安北路、宁边路、建设路等14条城市道路、4条巷道续建和升级改造及电子警察二期项目建设。完善城市枢纽功能,完成乌昌大道西延和城市北郊、高新区客运站建设任务,启动昌吉客运西站建设,全力做好城际轻轨、南北绕城干线、乌昌大道昌吉城区段等重点交通项目的规划对接。完善城市保障功能,启动编制第三水源地规划,实现一、二水厂全面并网,新建23公里供水管网和38公里排水管网。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充分 发挥城投公司等各类融资平台作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加快建立政府主导、金融支持、各方参与的城市投融资体制,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大幅提升城市服务保障能力。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强化城市综合执法,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建设;研究制定物业弃管小区管理办法,加强对物业弃管小区的管理;加大对供排水、供热、供电、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监管和日常维护力度,确保运行安全。 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将历史民俗文化和现代文化元素与城市景观、实体建筑有机结合,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精品工程和标志性街区、建筑、社区,整体推进城市有形特色文化建设。重点完成滨湖河生态景观、中山路滨湖河大桥等工程。进一步完善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加快推进西街、柳树巷旧城改造和南五工二村、三畦村、九家沟村、小三四工一村城中村改造,着力改善城市整体面貌。加大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力度,合理布局绿地、游园、广场等公共休闲场所,年内新建4个街头游园,新增绿地400亩,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镇区一体化”发展模 式,把城镇化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功能和定位,将榆树沟和二六工镇纳入高新区、三工镇纳入三工八钢工业园和火车站仓储物流园统筹规划发展,将大西渠、六工镇纳入城市规划区统一建设,滨湖镇、佃坝乡围绕华电工业园做好服务,着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商贸重镇、工业强镇、文化大镇和旅游名镇。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目标,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治理。不断加大北部荒漠区域保护治理力度,重点抓好国省道、高新区等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完成3.75万亩造林任务。深入推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市财政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完成3个示范乡镇和20个示范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工程,力争年内完成头屯河大桥南北2公里范围内的企业搬迁工作。继续加大公益性公墓管理力度,强化乱埋乱葬综合整治。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强化项目用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和节能降耗,鼓励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下达指标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着力构建以现代物流产业为主导,以旅游和房地产业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3.6亿元,增长18%。 优先发展主导服务产业。做强现代物流产业,加大火车站仓储物流园规划建设力度,重点抓好三旺新疆欧亚国际物流港、新疆新合作昌吉仓储物流中心、全优种子农资展示交易中心、江西济民农机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提升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优化城市商业布局,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整合、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加快推进米兰春天新天地购物中心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双百市场”等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做大做强支撑服务产业。做大旅游产业,围绕打造全疆“旅游目的地”目标,重点在乡村旅游集群发展、景区开发建设、接待能力、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促进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实现旅游收入9亿元,增长31%。规范提升乡村游, 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上规模、高档次的农家乐。启动大沙河森林公园及乌昌大道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带发展规划编制,着力开发农业生态观光游、自助休闲采摘游。积极推进索尔巴斯陶、努尔加大峡谷等旅游景区建设。大力发展回民特色餐饮文化产业,积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餐饮龙头企业,高水平举办美食文化节及“地方名吃、名店、名厨”等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品牌、扩大消费、提高效益。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坚持市场和行政调控并举,优化整合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合理有序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化精品住宅小区,全面打响“宜居城市”品牌。年内完成市域房地产开发面积120万平方米。 积极培育壮大广告会展、信用评估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社会化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协调带动。 六、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 进一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资金筹措,挖掘增收潜力,切实加强税收组织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力争财政增长21%以上。认真落实好国家各项减税让利和补贴政策,着力培植 新财源,拓宽税收增长渠道,提高财税贡献率。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机关正常运转,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强化公共财政职能,把更多的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对各类专项资金的支出管理和跟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引导金融机构调优信贷结构,加大投放力度,服务地方经济。创优环境,鼓励吸引各类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重点在金融平台搭建、融资体系、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上实现突破,积极引进村镇银行,设立乌鲁木齐商行支行,实现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强力促进作用。 七、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切实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扎实办好惠民实事。今年重点办好以下十件实事:一是抓住自治区把昌吉州作为“全疆交通基础设施率先跨越式发展示范地州”的历史机遇,完成11条224公里重要农村公路、三工—阿什里三屯河大桥和475公里一般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二是 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环境,完成20个村、10个社区计划生育服务室和6个早期教育基地,及2个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2个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1个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三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将智力、精神残疾和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纳入社会医疗救助范围;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人均每年15元提高到20元;对农牧区教职工、支教教师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每人每月给予200元生活补助;认真落实城镇居民计划生育领证家庭奖励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领证家庭每人奖励3000元;将新农合农牧民人均参合补助标准提高至68元,新农合综合补偿率达55%以上。四是大力实施“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工程,完成3006栋安居房建设,其中牧民定居房300套。五是继续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住房325套、经济适用房144套、公共租赁房100套,完成棚户区危旧房改造849套、残疾人危房改造30户。六是按照同城化的原则,进一步调整统建房补助有关政策,抓好政府统建房二期5200套住房建设,年内实现主体完工。七是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在全市10个大型居民小区设立早餐供应点,逐步扩大便民早餐网点覆盖面。八是不断扩大就业,新增就业再就业515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 200人。九是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完成15个小区供热二网改造和8万平方米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十是强化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保障,完善公交车、出租车运行机制,新增出租车100辆,并根据群众意愿和市场需求逐步予以增加,改善市民出行条件。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新一轮就业扶持和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等政策,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一二三产业、抓住对口援疆机遇、鼓励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多渠道培训等途径,力争两年内全市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基本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24小时动态清零。继续推进“五大”保险扩面工作,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力争年内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高度重视弱势群体生活保障,依据财力增长幅度,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努力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各项政策,对城区“三无”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在各街道建立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一键通”信息服务平台。积极争取资金,启动社会福利园区和婚检中心、婚姻登记、早期教育综合服务大厅规划建设。加强物价监控,加大政府调控和市场监管力度,扩大政府储备,保障市场供应,推进蔬 菜副食品直销点建设,确保我市基本消费品价格稳定。 八、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充分发挥现代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把现代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区域竞争软实力,提高全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文化昌吉”建设。深度挖掘“宜居之城、休闲之都、名吃之乡、花儿之地、观音故里”城市名片文化内涵,优化整合各类文化资源,重点培育文化骨干企业、打造文化项目和知名品牌。着力抓好花儿大剧院、新华书店图书城、昌吉恐龙馆和体育馆等文体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三名”工程,大力发展和繁荣地方文艺创作,举办市歌征集活动,积极创作一批具有浓郁昌吉风情和时代特色的诗歌、散文、回族花儿等文化艺术精品。争取将“昌吉花儿”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加快文化创意、广告等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启动文化产业创意园规划建设。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强化外宣队伍建设,建立与中央驻疆、区、州重要媒体交流协作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外宣水平,扩大昌吉市对外影响 力。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立足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完善在全疆县级市中最优惠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特殊政策。加快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通过组织人员赴山东寿光、福建泉州等地区学习培训,加快培育一批支撑“三化”建设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强化以企业和园区为主体的人才引进开发导向,特别是要进一步创优环境,迅速引进一批高层次创业人才、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进入高新区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加大投入和管理,逐步建立市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加快学校标准化发展,扎实推进“双语”教育和“内初班”工作,完成和谐新村“双语”幼儿园建设。进一步优化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加快职业教育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对成职教中心本市户籍学生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补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筹资标准和政府 补贴标准,着力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就医贵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认真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验迎检工作。加强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不断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出生素质。不断巩固社区阵地建设,加强和规范社区管理职能,努力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创建6个以上州级和谐社区。继续强化兵地、军地、油地以及与驻市单位的沟通与交流,重视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奇台和统计、外事侨务、知识产权、气象、地震、档案、史志、红十字会、工青妇、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九、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着力构建和谐昌吉 我们将认真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通过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坚定不移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分裂破坏、暴力恐怖活动,牢牢掌握对敌斗争主动权。进一步加大对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区域以及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的集中整治,加快维稳基础设施建设,强化 “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深入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实现维稳工作常态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着力营造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浓厚氛围。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保证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引导宗教人士在讲经、解经中阐释宗教的积极教义,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落实和完善爱国宗教人士产生、培养、培训、管理等制度,提高爱国宗教人士生活补助标准,切实建设一支政治上靠的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教职人员队伍。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牢固树立用群众工作方法统揽信访工作的理念,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领导逐级负责制和首问责任制,扎实开展领导包案、信访接待日、大接访等活动,依法有效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及“三农”、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等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工作机制,切实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的发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快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监控预警体系设施建设,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机制,强化应急演练和事故预警,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十、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和水平 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全面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矢志不渝地推进昌吉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加强学习,深入解放思想,围绕实现“三个率先”,打破惯性思维,正视新形势、高指标、重压力,大力提倡“变化、变革、创新”意识,坚持把敢想敢干敢试的精神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工作学习方法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二是坚持执政为民。进一步强化政府组成部门宗旨意识,始终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使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愿望。把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着力办好人民群众所思所盼的事,努力建设为民服务政府。三是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自觉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不断完善科学决策、目标管理分解、督查落实和责任追究机制,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成效。完善重大事项科学民主 决策等制度,形成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加快“数字昌吉市”建设步伐,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深化政务公开,办好政府网站,畅通市长热线,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四是切实转变作风。大力倡导“新疆效率”和昌吉市作风,全面推行“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的长效工作机制,真抓实干、争创一流,努力在各领域、各行业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坚决杜绝铺张浪费,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努力化解政府债务。坚定不移抓好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察工作,切实解决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坚决惩治腐败。 各位代表,昌吉市已进入“率先跨越、富民强市”的新阶段。回顾过去,我们为“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为昌吉市的美好愿景充满信心。面对新形势,立足新起点,推进新发展,我们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抢抓机遇、同心同德、鼓足干劲、大干快上,为推动昌吉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或缩略语注释 六大支柱产业:是指机电制造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煤电及矿产资源加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一区六园:“一区”是指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六园”是指火车站仓储物流园、闽昌工业园、三工八钢工业园、硫磺沟煤炭工业园、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园、蓝山屯河高新技术产业园。 万村千乡:是指由国家商务部组织实施的工程,旨在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双百市场:是指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着力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 三化:是指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 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地缘等优势以及发展潜力吸引企业将总部布局在该区域,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组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五七工:是指上世纪60—70年代曾经在自治区范围内石油、煤炭、化工、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冶金、有色、制药、纺织、机械、轻工、农、林、水、牧、电、军工等行业的国有企业从事生产自救或企业辅助性岗位工作的人员。 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两免一补:是指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免杂费、免书本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 双语教学:是指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四知四清四掌握:“四知”是指知辖区住户每个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社会关系、知每个家庭经济状况、知每个家庭成员政治表现、知每个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情况。“四清”是指辖区就业情况清、重点人员情况清、流动人口情况清、贫困群体情况清。 “四掌握”即掌握辖区基本情况及社情动态、掌握辖区宗教活动情况、掌握辖区居民热点难点问题、掌握辖区各类积极分子情况。 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数字昌吉市:是指全市信息化的全面推进,即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全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科教信息系统、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口、应急信息系统等,逐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东优、西扩、南进、北调:东优是指加强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打造城市商务商业休闲区。西扩是指向西将大西渠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十三五”期间,重点将三屯河打造成为城市西部生态景观带。南进是指将苏州路西延至昌吉市,作为城市南绕城路,远期将三工八钢工业园纳入。北调是指提升改造北部老城区,建设北绕城路。 三河夹两城:“三河”是指打造头屯河、滨湖河、三屯河三条城市景观带,“两城”是指加快老城区和新城区发展。 三大创新体系:是指创新型产业体系、创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型体制机制体系。 八大重点工程:是指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工程、创新型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工程、创新型环境建设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城乡统筹联动建设工程。 四个一:是指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 三个率先:是指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率先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一个经济体内若干不同产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的一个整体,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自然生态优美、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约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三无人员:是指由民政部门收养的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公民。 文化三名:是指名人、名作品、名单位。 关于昌吉市201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1年国民经济与社 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 1月 25 日在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崔林章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昌吉市201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下,按照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项目投入为中心,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自主创新,优化发展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提升特色产业,保障经济运行质量,全市经济呈现健康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 务,计划执行总体情况好于预期。 (一)主要指标大幅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0年全市实现(预计,下同)地区生产总值180.1亿元,同比增长16.7%(计划为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亿元,同比增长8.1%(计划为8%),第二产业增加值78.8亿元,同比增长18.3%(计划为16%),工业增加值60.4亿元,同比增长21.2%,(计划为18%);第三产业增加值77.8亿元,同比增长18.1%(计划为16%);一、二、三产比例为13.1?43.7?4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 64.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5.4%,增长26.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0.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2%,增长1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1.9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7.2%,增长4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42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408元,增加1510元。 (二)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实力明显增强。 实现工业总产值191亿元,市属工业增加值48.9亿元,同比增长21.4%;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2%。特变电工、蓝山屯河、益海粮油、娃哈哈、溢达纺织等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拉动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和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5项,完成投资11亿元。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成绩显著,6个产品申报了新疆名牌产品,“TBEA特变电工”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做好企业融资协调和规范企业信用监管、信用担保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工业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重点行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完成了金鑫生物废水利用、麦趣尔锅炉改造及中水回用、天川毛纺织废水回用项目等重点节能项目建设,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 (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规模总量明显扩张。 巩固提升商贸、餐饮、娱乐、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快文化旅游、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教育培训、社区家政、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昌吉)美食文化节。1家企业获得“中华餐饮名店”称号,8个小吃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认真落实“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全年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8935 台(件),实现销售额4521 万元,补贴金额1061万元(含摩托车补贴),被国家财政部、商务部联合授予“家电下乡”工作优秀县市称号。突出重点抓好“万村千乡” 和“双百市场”工程。改造完成157个农家店,3家企业筹建了配送中心,昌农物流配送中心已完工投入使用。积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出口能力。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02亿美元。旅游业不断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 127.5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亿元,增长30.3%。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178万平方米。 (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生产发展,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达136.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3.5万吨。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8亿元,增长14%。年末牲畜饲养总量达到196万头(只),同比增长3.5%。肉、奶、蛋产量分别达到8.05万吨、15.92万吨、0.9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2%、18.6%、13.5%。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4万亩。完成水利总投资2.1亿元,完成高效节水面积11万亩,新修防渗渠道78.9公里,水产品产量达9000吨,组建了昌疆渔业及泉水湾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努尔加水库、灌区改造、安全饮水、牧民定居、农村沼气等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农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 (五)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投资拉动作用明显。 按照全市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要求,坚持项目推进机制,做好项目协调服务。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始终把加大项目争取作为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主攻方向,认真研究国家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切实加大与区、州有关部门的对接和跑办力度,经前期认真梳理筛选,汇总整理了2010年、2011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储备项目295项。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门用于项目可研、初设、规划等前期工作。全年共争取各类上级补助资金项目252项,争取中央及自治区补助资金6.8亿元。充分利用乌洽会、西洽会、厦洽会等综合 效应,新引进投资项目189个,到位资金48.95亿元。总投资7.5亿元的50个科技创新项目被列入自治区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完成投资6亿元。二是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8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5.4%。全年共开工项目233个,竣工项目177个。三是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共实施投资在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6个,开工63项,完工或完成投资计划共35项,完成投资34.7亿元。列入自治州的15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在重点项目中,高标准棉田建设项目、重点防护林及退耕还林、三屯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09年度)、天山股份屯河水泥9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昌农公司农资储备库等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神华新疆公司屯宝煤矿500万吨改扩建、新疆华电昌吉新热电、特变电工新疆线缆及变压器“十一五”技改、乌昌大道西延、城市道路改扩建、排水管网改扩建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六)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稳步提升。 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西外环、北外环、南公园西路3条亚行贷款道路开工建设;7条城市改扩建道路完工通车;乌昌大道西延、北京路北延等重点道路动工建设;11条重要农村公路开工建设;国家投资3800万元的排水管网二期、二六工及三工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完成抗震安居房1969栋、廉租房254套、经济适用房200套;完成35户残疾人危房改造、160户牧民定居;完成教育、卫生等系统2.2万平方米抗 震加固和10万平方米热计量节能改造任务。闽疆石雕园等6个小游园建成开放。 (七)认真编制规划及项目对接,扎实做好援疆工作。 成立了昌吉市对口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研究制订了《迎接中央援疆工作座谈会实现昌吉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项目工作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昌吉市迎接中央援疆工作会议准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昌吉市对接福建援昌工作具体措施、泉州市对口支援2010年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经过多次对接调研,确定了2010年试点项目、2011年计划实施项目及5年规划援建项目。福建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项目已完工,已安排对口支援资金800万元。根据泉昌两地的实际,积极牵线搭桥,引导两地企业进行产业对接。总投资2亿元的恒安纸业项目目前已经开工建设,投资2亿元的福建凤山集团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恒安丰公司投资4.5亿元的建筑节能铝合金型材项目已奠基开工。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进一步巩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先进成果,积极申报国家、区、州级科技项目,做好各类科技示范项目实施。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城乡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市一中教学楼、三中宿舍楼主体已完工,市一幼教学楼、阿什里乡中心学校宿舍楼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认真做好“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工作,“双语”教学和“内初班”工作稳步推进。文化项目顺利推进,5个乡镇文化站主体完工,宁边粮仓遗址博物馆布展已全面完成,昌吉恐龙馆、体育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医疗 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市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项目及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3个中心卫生院及14个村卫生室已全部完工。全面启动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农牧民9.4万人,参合率达99.3%。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05‟。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实现就业再就业675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扎实推进,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6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空气环境质量良好率为96%。地表水好于等于三类的占8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60,以上的工业企业“三废”达标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100%。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全力谋发展的结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在发展进程上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质量不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高,牧区经济还比较滞后;城市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第三产业总量不大,规模偏小。在今后的工作中,这些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1年昌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25.9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93.5亿元,增长18%;工业73.6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93.6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4.47亿元,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77.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9.6亿元,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达6.6亿元,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4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64‟以内。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新材料、精细化工、机电装备、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抓好新上工业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把“一区六园”作为实现率先发展的突破口,抓住高新区创建 为国家级高新区和福建对口支援契机,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继续培育和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支持特变电工、蓝山屯河、益海粮油、天山面粉、麦趣尔等企业做大做强。对企业实施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工业项目,在资源、土地、水电气供应方面优先保障。重点抓好华电昌吉新热电、永成集团农机装备、索菲娅酵母生产、缢达纺织卡摩纺、艾萨尔高效制备高档明胶技改、昌吉果业15万吨果蔬加工技改、际华七五五中高档职业装生产线技改等项目建设。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信用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步伐,积极支持麦趣尔、天山畜牧、泰昆集团早日上市,扶持蓝山屯河、新华能等企业做好上市股改工作。引导和集聚一批中小企业发展配套产业,重点抓好机电产业链的延伸。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继续强化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监管,力争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完成州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二)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上取得新进展。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现代物流等新型服务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壮大产业发展规模。重点抓好特变电工物流货运周转基地、昌吉火车站仓储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有一定规模、知名度高的三产项目,促进我市三产发展上规模、上档次。按照做强龙头、搞活流通、拓展领域 的思路,培育壮大商贸、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培育市场消费热点。巩固和扩大住房、通讯、建材装饰等消费,大力发展文化、健身、娱乐、旅游等消费,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努力扩大社区服务。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家电下乡”等工程,争取国家对乡镇和村级农家店等项目的资金支持。大力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发展旅游业。大力开展旅游宣传和营销,加大景区的对外招商力度,提升旅游品位,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重点发展乡村民俗风情游、生态农业观光游和城市商务休闲游,提高旅游业整体接待能力和水平。整合房地产资源,注重突出特色,提升质量和档次,提高销售率。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和小区居民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三)夯实农业基础,扎实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 以实现农牧业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引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经济作物,努力提高种植收益。稳定粮食作物面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做响品牌、增强实力。推进粮食、棉花、林果、畜禽产品、加工番茄、绿色无公害瓜菜基地建设,构建乌昌地区重要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继续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主攻单产、提升品质、创建品牌,依托畜牧业龙头企业, 大力推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逐步构建具有昌吉市特色的现代畜牧业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好农企之间的利益关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乡村道路、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农村沼气等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优化配置水资源,健全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实现水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抓好努尔加水库、三屯河灌区改造、和谐新村人工饲草料基地、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加快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改造农村公路,提升城乡路网通达水平 (四)强化项目建设支撑,确保投资持续拉动。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根本保障,积极谋划争项目,集中精力抓项目,想方设法引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一是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紧紧围绕“工业、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重点投资领域,积极收集、筛选、申报项目,争取国家自治区的资金支持。重点抓好295个项目的对接工作,争取上级补助资金7亿元以上。二是进一 步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主攻重点区域的产业转移招商,注重提升投资强度和实际产出效率,形成爆发力强、成长性强的财源增长点。三是着力抓好政府投资项目和州市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项目建设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大融资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搞好项目管理、督查和服务,切实把项目建设好、实施好,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四是狠抓重点项目进度。重点抓好华电昌吉新热电、庞大汽贸昌吉汽车城、特变电工新疆变压器厂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及出口基地,恒安纸业、蓝山屯河年产6万吨PVC新型节能建材,努尔加水库、三屯河灌区节水改造、昌吉体育馆、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 60个重点实施项目。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以城市文化引领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特色和品位,继续按照“东优、西扩、南进、北调”的城市发展方向,在城市建设上,突出抓好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重点抓好城市道路、城市供排水二期、华电三期供热及西部热力供热改造、天然气二期、中水回用、滨湖河景观、三工镇及二六工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牧民定居等工程建设。结合新农村发展,搞好村镇居民点规划,完善交通、供排水、文化、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六)认真抓好2011年援疆项目和产业对接工作。 做好牧民定居、二六工镇回民新村文化广场、农村饮水安全、妇幼保健院综 合楼、市人民医院综合楼、建国路街道和畅园社区办公用房、庙尔沟乡双语幼儿园建设、高新区福建工业园基础设施及厂房建设等已确定对口援疆8个项目的实施。根据泉昌两地的实际,积极牵线搭桥,引导两地企业进行产业对接。重点抓好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年产20万吨塑胶管道型材、新疆绿海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牛羊肉深加工、福建嘉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新疆拓普力德节能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2亿元的LED节能灯研发、丽新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全钢子午胎等已经签订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项目的启动建设。积极跟踪对接福建厦工集团投资2亿元的工程机械和工程钢结构、福建雅客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糖果加工、福建盼盼集团投资1亿元的烘培食品加工、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机械制造等已签订投资意向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的项目早日落地。对入驻福建工业园的福建企业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帮助入驻企业办理各类手续。 (七)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在建设和谐社会上务求新实效。 加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推动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好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实施中小学校舍改造、教师周转房及双语幼儿园等工程。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保护耕地资源三项基本国策,实现 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化土地法制意识,规范土地市场,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切实抓好耕地的保护与适度开发。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及各类文化活动,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加强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市场监测和监管,努力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抓好安全生产、国民经济动员等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市委的战略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昌吉市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管理,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新财建〔2009〕6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家电下乡补贴资金(以下简称“补贴资金),是指中央对 农、牧民购买补贴类家电产品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的资金。 第三条 补贴资金按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第四条 补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管理和加强监督的原则。 第二章 补贴方式、标准及资金来源 第五条 补贴方式:凡农、牧民在规定时间内购买补贴类家电产品、提出申请并经审核符合相关条件的,均给予财政资金直接补贴。 第六条 补贴标准:按补贴类家电产品销售价格的13%给予补贴。 第七条 资金来源: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补助。 第三章 补贴的对象、产品、价格和有效时间 第八条 补贴对象:具有农业户口并购买补贴类家电产品的所有人员(下称购买人),但每户每类补贴产品购买数量不得超过1台(件)。 第九条 补贴产品及价格:纳入补贴范围的产品分别为: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洗衣机。最高限价分别为:彩电2000元、冰箱(冰柜)2500元、手机1000元、洗衣机2000元。具体品牌、规格以商务部、财政部发布的招标公告为准。补贴产品如有调整,以财政部、商务部通知为准。 第十条 有效时间:自2009年3月1日至2013年1月30日,为期4年。实施期间,农民在指定销售网点购买规定数量的补贴类产品(以申报补贴时提供 ,均可享受补贴。 的销售发票载明的时间为准) 第四章 补贴资金拨付及清算 第十一条 市财政收到中央补贴资金后,通过专项资金帐户及时拨付到乡财政所设立的专项资金专户。 第十二条 昌吉市家电补贴资金原则上通过粮食直补“一卡通”方式兑付给购买者。购买者还没有储蓄账户的应及时到乡财政所金融机构办理“一卡通”存折或开立储蓄账户。 第十三条 财政部门会同经贸部门在每年3月底前,核实汇总上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情况,并上报自治区财政厅和自治区经贸委进行审核清算。 第五章 补贴资金的申报和兑付 第十四条 补贴资金的申报 (一)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网点应当在农民购买补贴类家电产品后,及时把购买人基本资料和产品等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到商务部、财政部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的销售网点终端。购买人应当按规定的时间要求,及时持有关资料到户口所在地乡镇财政部门办理补贴资金申报手续。补贴资金的申报可跨年度。 (二)申报补贴资金时购买人应提供的材料 1、购买产品的发票原件及复印件,发票在载明商品基本情况的同时,应加注购买人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 2、能够证明购买人身份的居民身份证原件、户口本原件或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 3、补贴类家电产品专用标识卡; 4、购买人的粮食直补“一卡通”存折(没有办理粮食直补“一卡通”的可提供购买人的储蓄存折,内有储蓄账户的应及时开立账户后申领补贴)。 5、管理部门需要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条 补贴资金的审核及兑付 (—)乡镇财政部门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按照发票载明的产品销售价格的13%核定补贴金额。申报材料审核内容: 1、购买人提供的身份证明与发票载明的是否一致; 2、发票价格是否在该产品最高限价之下; 3、产品标识卡与购买产品是否一致; 4、其他应审核的内容。 (二)乡镇财政部门核实确认后,符合补贴要求的,报送乡财局。不符合要求的,应在购买人申报时立即告知当事人。 (三)乡财局应当在销售网点录入相关信息,并在购买提出申请的30个工作日内,乡财政通过专项资金专户将补贴资金直接支付到购买人的粮食直补“一 账户或储蓄账户。 卡通”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财政部门负责对补贴资金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也可委托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检查,并对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财政将不定期抽查。 第十七条 财政部门要会同经贸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科学安排,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购买人手中。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不得拖延兑付时间,严禁骗取补贴资金的行为,否则财政部门将追回或停止拨付补贴资金。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一经查实,将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7号)予以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本文档为【昌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927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1KB
软件:Word
页数:5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8-31
浏览量: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