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心材喻经

小心材喻经

举报
开通vip

小心材喻经小心材喻经 小心材喻經 (Culasaropama Sutta) 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442. 那時婆羅門賓伽羅果加去見世尊,與世尊互相問 候。談過禮貌與友善的話之後,他坐在一旁對世尊說: 「大師喬達摩,以下這些沙門與婆羅門各個都是教團 之首、群眾之首、群眾之師、聲名顯赫,是眾人尊為聖者 的教派創始人??那就是布蘭迦葉、末伽梨瞿舍梨、阿耆多 翅舍欽婆羅、波拘陀迦旃延、薩若毘耶梨子與尼乾陀若提 45子。他們是否都具有自己宣稱的親證智慧?或者都沒有親 44 賓伽羅果加Pivga...

小心材喻经
小心材喻经 小心材喻經 (Culasaropama Sutta) 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442. 那時婆羅門賓伽羅果加去見世尊,與世尊互相問 候。談過禮貌與友善的話之後,他坐在一旁對世尊說: 「大師喬達摩,以下這些沙門與婆羅門各個都是教團 之首、群眾之首、群眾之師、聲名顯赫,是眾人尊為聖者 的教派創始人??那就是布蘭迦葉、末伽梨瞿舍梨、阿耆多 翅舍欽婆羅、波拘陀迦旃延、薩若毘耶梨子與尼乾陀若提 45子。他們是否都具有自己宣稱的親證智慧?或者都沒有親 44 賓伽羅果加Pivgalakoccha。 45 布蘭迦葉Purana Kassapa、末伽梨瞿舍梨Makkhali Gosala、阿耆多翅舍欽婆羅Ajita Kesakambalin、波拘陀迦旃延Pakudha Kaccayana、薩若毘耶梨子Sabjaya Belatthiputta與尼乾陀若提子Nigantha Nataputta。 325 正念之道 證的智慧?或者有些有親證的智慧,有些沒有?」 「夠了,婆羅門,不談這些??『他們是否都具有自己 宣稱的親證智慧?或者都沒有親證的智慧?或者有些有親 證的智慧,有些沒有?』婆羅門,我將為你說法,諦聽並 且密切地注意我所說的話。」 婆羅門賓伽羅果加回答說:「是的,尊者。」世尊如此 說: 3. 「婆羅門,譬如一個需要心材、找尋心材、四處尋求心材的人找到一棵具有心材的聳立大樹,卻忽略大樹的 心材、邊材、內樹皮與外樹皮而砍下樹枝與樹葉,認為它 們就是心材而帶走。那時有個視力良好的人看見了,就說: 『這位善人不懂得心材、邊材、內樹皮、外樹皮或樹枝與 樹葉,因此當他需要心材、找尋心材、四處尋求心材而找 到一棵具有心材的聳立大樹時,忽略大樹的心材、邊材、 326 小心材喻經 內樹皮與外樹皮而砍下樹枝與樹葉,認為它們就是心材而 帶走。無論此人將它們用在那一種必須用心材來做的工作 上,他的目標都將無法達成。』 4. 譬如一個需要心材、找尋心材、四處尋求心材的人 找到一棵具有心材的聳立大樹,卻忽略大樹的心材、邊材 與內樹皮而砍下外樹皮,認為它就是心材而帶走。那時有 個視力良好的人看見了,就說:『這位善人不懂得心材…… 或樹枝與樹葉,因此當他需要心材……而砍下外樹皮,認 為它就是心材而帶走。無論此人將它用在那一種必須用心 材來做的工作上,他的目標都將無法達成。』 5. 譬如一個需要心材、找尋心材、四處尋求心材的人 找到一棵具有心材的聳立大樹,卻忽略大樹的心材與邊材 而砍下內樹皮,認為它就是心材而帶走。那時有個視力良 好的人看見了,就說:『這位善人不懂得心材……或樹枝與 327 正念之道 樹葉,因此當他需要心材……而砍下內樹皮,認為它就是 心材而帶走。無論此人將它用在那一種必須用心材來做的 工作上,他的目標都將無法達成。』 6. 譬如一個需要心材、找尋心材、四處尋求心材的人找到一棵具有心材的聳立大樹,卻忽略大樹的心材而砍下 邊材,認為它就是心材而帶走。那時有個視力良好的人看 見了,就說:『這位善人不懂得心材……或樹枝與樹葉,因 此當他需要心材……而砍下邊材,認為它就是心材而帶 走。無論此人將它用在那一種必須用心材來做的工作上, 他的目標都將無法達成。』 7. 譬如一個需要心材、找尋心材、四處尋求心材的人找到一棵具有心材的聳立大樹,只砍下大樹的心材,知道 它是心材而帶走。那時有個視力良好的人看見了,就說:『這 位善人懂得心材、邊材、內樹皮、外樹皮、樹枝與樹葉, 328 小心材喻經 因此當他需要心材、找尋心材、四處尋求心材而找到一棵 具有心材的聳立大樹時,只砍下大樹的心材,知道它是心 材而帶走。無論此人將它用在那一種必須用心材來做的工 作上,他的目標都能達成。』 8. 同樣地,婆羅門,在此某個族姓之人基於信心,捨 離家居生活而出家,心裡想:『我遭受生、老、死、愁、悲、 苦、憂、惱之害,我是苦的受難者、犧牲者。這一切眾苦 的終點必定能被了知。』如此出家之後,他得到供養、恭 敬與名望。他樂於那供養、恭敬與名望,而且認為目標已 經達成。由於這個緣故,他如此地讚美自己與輕視別人:『我 擁有供養、恭敬與名望,而其他那些比丘則默默無聞、微 不足道。』所以他不激發修行的意願,也不付出精進以求 達到比供養、恭敬與名望更高超與殊勝的其他境界;他退 縮與懈怠。我說這個人就像需要心材而找到一棵具有心材 329 正念之道 的聳立大樹,卻忽略大樹的心材、邊材、內樹皮與外樹皮 而砍下樹枝與樹葉,認為它們就是心材而帶走的人。如此, 無論此人將它們用在那一種必須用心材來做的工作上,他 的目標都將無法達成。 9. 在此,婆羅門,某個族姓之人基於信心,捨離家居 生活而出家,心裡想:『我遭受生、老、死、愁、悲、苦、 憂、惱之害,我是苦的受難者、犧牲者。這一切眾苦的終 點必定能被了知。』如此出家之後,他得到供養、恭敬與 名望。他不樂於那供養、恭敬與名望;他的目標尚未達成。 他不因此而讚美自己與輕視別人,而是激發修行的意願, 付出精進以求達到比供養、恭敬與名望更高超與殊勝的其 他境界,既不退縮也不懈怠;於是他得到戒行的成就。他 樂於那戒行的成就,而且認為目標已經達成。由於這個緣 故,他如此地讚美自己與輕視別人:『我持戒清淨,品行良 330 小心材喻經 好,而其他那些比丘則持戒不清淨,品行惡劣。』所以他 不激發修行的意願,也不付出精進以求達到比戒行的成就 更高超與殊勝的其他境界;他退縮與懈怠。我說這個人就 像需要心材……卻忽略大樹的心材、邊材與內樹皮而砍下 外樹皮,認為它就是心材而帶走的人。如此,無論此人將 它用在那一種必須用心材來做的工作上,他的目標都將無 法達成。 10. 在此,婆羅門,某個族姓之人基於信心,捨離家居生活而出家,心裡想:『我遭受生、老、死、愁、悲、苦、 憂、惱之害,我是苦的受難者、犧牲者。這一切眾苦的終 點必定能被了知。』如此出家之後,他得到供養、恭敬與 名望。他不樂於那供養、恭敬與名望;他的目標尚未達成。 他不因此而讚美自己與輕視別人,而是激發修行的意願, 付出精進以求達到比供養、恭敬與名望更高超與殊勝的其 331 正念之道 他境界,既不退縮也不懈怠;於是他得到戒行的成就。他 樂於那戒行的成就,但是目標尚未達成。他不因此而讚美 自己與輕視別人,而是激發修行的意願,付出精進以求達 到比戒行的成就更高超與殊勝的其他境界,既不退縮也不 懈怠;於是他得到定力的成就。他樂於那定力的成就,而 且認為目標已經達成。由於這個緣故,他如此地讚美自己 與輕視別人:『我能夠專注,心力集中,而其他那些比丘則 不能專注,心神渙散。』所以他不激發修行的意願,也不 付出精進以求達到比定力的成就更高超與殊勝的其他境 界;他退縮與懈怠。我說這個人就像需要心材……卻忽略 大樹的心材與邊材而砍下內樹皮,認為它就是心材而帶走 的人。如此,無論此人將它用在那一種必須用心材來做的 工作上,他的目標都將無法達成。 11. 在此,婆羅門,某個族姓之人基於信心,捨離家 332 小心材喻經 居生活而出家,心裡想:『我遭受生、老、死、愁、悲、苦、 憂、惱之害,我是苦的受難者、犧牲者。這一切眾苦的終 點必定能被了知。』如此出家之後,他得到供養、恭敬與 名望。他不樂於那供養、恭敬與名望;他的目標尚未達 成……他得到戒行的成就。他樂於那戒行的成就,但是目 標尚未達成……他得到定力的成就。他樂於那定力的成 就,但是目標尚未達成。他不因此而讚美自己與輕視別人, 而是激發修行的意願,付出精進以求達到比定力的成就更 高超與殊勝的其他境界,既不退縮也不懈怠;於是他成就 46知見。他樂於那知見,而且認為目標已經達成。由於這 個緣故,他如此地讚美自己與輕視別人:『我具有知見地生 活,而其他那些比丘則沒有知見地生活。』所以他不激發 修行的意願,也不付出精進以求達到比知見更高超與殊勝 46 這裡的「知見」是指天眼通而言。 333 正念之道 的其他境界;他退縮與懈怠。我說這個人就像需要心材…… 卻忽略大樹的心材而砍下邊材,認為它就是心材而帶走的 人。如此,無論此人將它用在那一種必須用心材來做的工 作上,他的目標都將無法達成。 12. 在此,婆羅門,某個族姓之人基於信心,捨離家 居生活而出家,心裡想:『我遭受生、老、死、愁、悲、苦、 憂、惱之害,我是苦的受難者、犧牲者。這一切眾苦的終 點必定能被了知。』如此出家之後,他得到供養、恭敬與 名望。他不樂於那供養、恭敬與名望;他的目標尚未達 成……他得到戒行的成就。他樂於那戒行的成就,但是目 標尚未達成……他得到定力的成就。他樂於那定力的成 就,但是目標尚未達成……他成就知見。他樂於那知見, 但是目標尚未達成。他不因此而讚美自己與輕視別人,而 是激發修行的意願,付出精進以求達到比知見更高超與殊 334 小心材喻經 勝的其他境界,既不退縮也不懈怠。 然而,婆羅門,什麼是比知見更高超與殊勝的其他境 界呢? 13. 在此,婆羅門,比丘遠離欲樂與不善法,進入並 安住於具有尋、伺及因遠離而生之喜、樂的初禪。這是比 47知見更高超與殊勝的境界。 14. 再者,由於尋與伺的平息,比丘進入並安住於有 自信與一心而無尋、伺及具有因定而生之喜、樂的第二禪。 這也是比知見更高超與殊勝的境界。 15. 再者,由於喜也逐漸消失,比丘安住於捨心,具 48有正念與正知,還由身感受快樂,進入並安住於第三禪。 47 雖然禪那也可歸屬於第10段經文所談「定力的成就」當中,而且 知見被認為是比定力更高的成就,但是由於這裡的禪那是作為滅盡 定與滅除諸漏(第21段)的基礎,所以它們變得比知見更高。 48 這裡的「身」是指名身而言,不是指色身。 335 正念之道 關於第三禪,聖者們宣說:「具有捨心與正念者有一個安樂 的住處。」這也是比知見更高超與殊勝的境界。 16. 再者,由於捨棄樂與苦及先前喜與憂的消失,比 丘進入並安住於具有不苦不樂及由於捨與念而淨化的第四 禪。這也是比知見更高超與殊勝的境界。 495017. 再者,由於完全超越色想、由於有對想的消失 51及由於不注意差異想,比丘覺知「虛空是無邊的」而進 入並安住於空無邊處。這也是比知見更高超與殊勝的境界。 18. 再者,藉著完全超越空無邊處,比丘覺知「心識 是無邊的」而進入並安住於識無邊處。這也是比知見更高 超與殊勝的境界。 19. 再者,藉著完全超越識無邊處,比丘覺知「無所 49 色想(rupasabba)是指色法(物質)的想,如遍處禪相等的想。 50 有對想(patighasabba)是指目標撞擊依處而生之想。 51 差異想(nanattasabba)是指顏色、聲音、氣味等塵境之想。 336 小心材喻經 有」而進入並安住於無所有處。這也是比知見更高超與殊 勝的境界。 20. 再者,藉著完全超越無所有處,比丘進入並安住 於非想非非想處。這也是比知見更高超與殊勝的境界。 21. 再者,藉著完全超越非想非非想處,比丘進入並 安住於想與受之寂滅。藉著以智慧來徹見,他滅除了諸漏。 這也是比知見更高超與殊勝的境界。上述這些都是比知見 更高超與殊勝的境界。 22. 婆羅門,我說這個人好比是需要心材、找尋心材、 四處尋求心材而找到一棵具有心材的聳立大樹,只砍下大 樹的心材,知道它是心材而帶走的人。如此,無論此人將 它用在那一種必須用心材來做的工作上,他的目標都能達 成。 23. 因此,婆羅門,此梵行生活不以供養、恭敬與名 337 正念之道 望作為它的利益,不以戒行的成就作為它的利益,不以定 力的成就作為它的利益,不以知見作為它的利益,而以此 不可動搖的心解脫作為它的目標、心材與終點。 24. 世尊如此開示之後,婆羅門賓伽羅果加對世尊 說:「善哉!大師喬達摩,善哉!大師喬達摩,大師喬達摩 以種種方式顯示佛法,猶如使向下覆蓋之物翻轉向上,使 隱藏不顯之物展露顯現,為迷路之人指示正道,在黑暗中 擎舉明燈,使明眼人得以見物。我歸依大師喬達摩、歸依 法、歸依比丘僧團。從今日起,願大師喬達摩憶念我為終 身歸依的在家信徒。 338
本文档为【小心材喻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31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1-31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