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朱自清的散文春-朱自清散文精选片段

朱自清的散文春-朱自清散文精选片段

举报
开通vip

朱自清的散文春-朱自清散文精选片段朱自清的散文春-朱自清散文精选片段 朱自清散文精选朱自清散文精选 一阵和煦的春风徐徐吹来,顿时,一片片粉红色的桃花花瓣洋洋洒洒地从桃树上落了下来,随风飘荡,仿佛桃树林中下起了一阵五彩缤纷的桃花雨。喜得桃树下的小草随风摇头晃脑、唱着欢快歌儿、拍着稚嫩的小手将跳着春天旋律舞蹈的粉红色桃花花瓣拥入自己的怀抱。突然,一片粉红色的桃花花瓣随风飘落到我的书上。它那通体浓郁的芬芳,令人沁人心腑、思绪万千,它那浑身粉红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它那娇嫩多姿的形态,令人爱不释手、浮想联翩„„ 望着这片粉红色的桃花花瓣,我...

朱自清的散文春-朱自清散文精选片段
朱自清的散文春-朱自清散文精选片段 朱自清散文精选朱自清散文精选 一阵和煦的春风徐徐吹来,顿时,一片片粉红色的桃花花瓣洋洋洒洒地从桃树上落了下来,随风飘荡,仿佛桃树林中下起了一阵五彩缤纷的桃花雨。喜得桃树下的小草随风摇头晃脑、唱着欢快歌儿、拍着稚嫩的小手将跳着春天旋律舞蹈的粉红色桃花花瓣拥入自己的怀抱。突然,一片粉红色的桃花花瓣随风飘落到我的书上。它那通体浓郁的芬芳,令人沁人心腑、思绪万千,它那浑身粉红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它那娇嫩多姿的形态,令人爱不释手、浮想联翩„„ 望着这片粉红色的桃花花瓣,我想起了故乡家中的小果园。我的老家在绵水河边。我家老屋东面有一口的水塘。水塘的南面,是自家的一个果园。果园虽小,但是果园里种植的果树品种却不少,有桃树、李树、桔子树、柚子树、柑子树、梨树、枇杷树,等等。每年春天来临、春风伴随着绵水河风徐徐吹来的时候,果园里就呈现出一派百树争春的景象:桃树、李树一拨,桔子树、柚子树、柑子树一伙,梨树、枇杷树一组,此起披伏、争相出芽、吐绿、开花,红的似火、白的无暇、黄的似锦„„整个果园五彩缤纷、香气四溢,引得到蜂飞蝶舞,鸟儿唱、虫儿鸣,好一幅景色秀丽的江南迎春图~ 儿时顽皮的我,常常喜欢和姐姐、弟弟、小伙伴们到桃树下去玩 耍,望着那十分好看的粉红色桃花,手就就有些痒痒的,想乘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爬到桃树上去采一朵桃花来玩一玩。有时,河边刮来一阵风,我们头上就下起一阵桃花雨。有时,没有风,我们几个小伙伴们就商量着一起合力去摇一摇桃树,让桃花落下来。我们在桃花雨中叫啊、跳啊,争相在桃树下检那粉红色的桃花花瓣,比一比,看谁检的粉红色的桃花花瓣更多、看谁检的粉红色的桃花花瓣更好看,看谁检的粉红色的桃花花瓣更香,„„叽叽喳喳,甚是快乐~ 朱自清散文名篇精选30则朱自清散文名篇精选30则 作者: 来源: 时间: 2013-11-28 阅读: 8792 次 网上投稿 我们常常读到朱自清先生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难以矢口否认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清隽沉郁,总是能轻易地把我们引进他唯美的世界中去,对时光的感慨也好,对亲情的触动也罢,都写到了我们内心的那根弦上。而恰恰也正是因为散文,朱自清先生才在星辉璀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夺目光彩。而这些散文中,那些妙不可言的文段许许多多都已成为经典,让我们每次读起来都爱不释手...... ——写在前面 1、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 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 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4、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 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 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 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 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 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5、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6、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二十一岁,有了阿九;二十三岁,又有了阿菜。那时我正像一匹野马,那能容忍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绳,摆脱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觉地时时在摆脱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苦了这两个孩子;真是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呢~阿九才两岁半的样子,我们住在杭州的学校里。不知怎地,这孩子特别爱哭,又特别怕生人。一不见了母亲,或来了客,就哇哇地哭起来了。学校里住着许多人,我不能让他扰着他们,而客人也总是常有的;我懊恼极了,有一回,特地骗出了妻,关了门,将他按在地下打了一顿。这件事,妻到现在说起来,还觉得有些不忍;她说我的手太辣了,到底还是两岁半的孩子~我近年常想着那时的光景,也觉黯然。阿菜在台州,那是更小了;才过了周岁,还不大会走路。也是为了缠着母亲的缘故吧,我将她紧紧地按在墙角里,直哭喊了三四分钟;因此 生了好几天病。妻说,那时真寒心呢~但我的苦痛也是真的。我曾给圣陶写信,说孩子们折磨,实在无法奈何;有时竟觉着还是自杀的好。这虽是气愤的话,但这样的心情,确也有过的。后来孩子是多起来了,磨折也磨折得久了,少年的锋棱渐渐地钝起来了;加以增长的年岁增长了理性的裁制力,我能够忍耐了——觉得从前真是一个“不成材的父亲”,如我给另一个朋友信里所说。但我的孩子们在幼小时,确比别人的特别不安静,我至今还觉如此。我想这大约还是由于我们抚育不得法;从前只一味地责备孩子,让他们代我们负起责任,却未免是可耻的残酷了~ 7、茶房在轮船里,总是盘踞在所谓”大菜间”的吃饭间里。他们常常围着桌子闲谈,客人也可插进一两个去。但客人若是坐满了,使他们无处可坐,他们便恨恨了;若在晚上,他们老实不客气将电灯灭了,让你们暗中摸索去吧。所以这吃饭间里的桌子竟像他们专利的。当他们围桌而坐,有几个固然有话可谈;有几个却连话也没有,只默默坐着,或者在打牌。我似乎为他们觉着无聊,但他们也就这样过去了。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倦怠,嘲讽,麻木的气分,仿佛下工夫练就了似的。最可怕的就是这满脸:所谓“施施然拒人于千里之外”者,便是这种脸了。晚上映着电灯光,多少遮过了那灰滞的颜色;他们也开始有了些生气。他们搭了铺抽大烟,或者拖开桌子打牌。他们抽了大烟,渐有笑语;他们打牌,往往通宵达旦——牌声,争论声充满那小小的“大菜间”里。 客人们,尤其是抱了病,可睡不着了;但于他们有甚么相干呢,活该你们洗耳恭听呀~他们也有不抽大烟,不打牌的,便搬出香烟画片来一张张细细赏玩:这却是“雅人深致”了。 8、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 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 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 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9、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大约也因那濛濛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 快的倦怠之感。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0、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11、柏林的街道宽大,干净,伦敦巴黎都赶不上的;又因为不景 气,来往的车辆也显得稀些。在这儿走路,尽可以从容自在地呼吸空气,不用张张望望躲躲闪闪。找路也顶容易,因为街道大概是纵横交切,少有“旁逸斜出”的。最大最阔的一条叫菩提树下,柏林大学,国家图书馆,新国家画院,国家歌剧院都在这条街上。东头接着博物院洲,大教堂,故宫;西边到著名的勃朗登堡门为止,长不到二里。过了那座门便是梯尔园,街道还是直伸下去——这一下可长了,三十七八里。勃朗登堡门和巴黎凯旋门一样,也是纪功的。建筑在十八世纪末年,有点仿雅典奈昔克里司门的式样。高六十六英尺,宽六十八码半;两边各有六根多力克式石柱子。顶上是站在驷马车里的胜利神像,雄伟庄严,表现出德意志国都的神采。那神像在一八零七年被拿破仑当作胜利品带走,但七年后便又让德国的队伍带回来了。 12、开铺子少不了生意经,福也尔的却颇高雅。他们在旧大楼的四层上留出一间美术馆,不时地展览一些画。去看不花钱,还送展览目录;目录后面印着几行字,告诉你要买美术书可到馆旁艺术部去。展览的画也并不坏,有卖的,有不卖的。他们又常在馆里举行演讲会,讲的人和主席的人当中,不缺少知名的。听讲也不用花钱;只每季的演讲程序表下,“恭请你注意组织演讲会的福也尔书店”。还有所谓文学午餐会,记得也在馆里。他们请一两个小名人做主角,随便谁,纳了餐费便可加入;英国的午餐很简单,费不会多。假使有闲工夫,去领略领略那名隽的谈吐,倒也值得 的,不过去的却并不怎样多。 13、北门这里一片空旷的沙地,最宜于露天演说家,来的最多。也许就在共产党队伍走后吧,这里有人说到中日的事;那时刚过“一二八”不久,他颇为我们抱不平。他又赞美甘地;却与贾波林相提并论,说贾波林也是为平民打抱不平的。这一比将听众引得笑起来了; 不止一个人和他辩论,一位老太太甚至嘀咕着掉头而去。这个演说的即使不是共产党,大约也不是“高等”英人吧。公园里也闹过一回大事:一八六六年国会改革的暴动(劳工争选举权),周围铁栏干毁了半里多路长,警察受伤了二百五十名。公园周围满是铁栏干,车门九个,游人出入的门无数,占地二千二百多亩,绕园九里,是伦敦公园中最大的,来的人也最多。园南北都是闹市,园中心却静静的。灌木丛里各色各样野鸟,清脆的繁碎的语声,夏天绿草地上,洁白的绵羊的身影,教人像下了乡,忘记在世界大城里。那草地一片迷蒙的绿,一片芊绵的绿,像水,像烟,像梦;难得的,冬天也这样。西南角上蜿蜒着一条蛇水,算来也占地三百亩,养着好些水鸟,如苍鹭之类。 14、鱼房鸟房也特别值得看。鱼房分淡水房海水房热带房(也是淡水)。屋内黑洞洞的,壁上嵌着一排镜框似的玻璃,横长方。每 框里一种鱼,在水里游来游去,都用电灯光照着,像画。鸟房有两处,热带房里颜色声音最丰富,最新鲜;有种上截脆蓝下截褐红的小鸟,不住地飞上飞下,不住地咭咭呱呱,怪可怜见的。这个动物园各部分空气光线都不错,又有冷室温室,给动物很周到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只是才二百亩地,实在旋展不开,小东西还罢了,像狮子老虎老是关在屋里,未免委屈英雄,就是白熊等物虽有特备的台子,还是局蹐得很;这与鸟笼子也就差得有限了。固然,让这些动物完全自由,那就无所谓动物园;可是若能给它们较大的自由,让它们活得比较自然些,看的人岂不更得看些。所以一九二七年上,动物学会又在伦敦西北惠勃司奈得地方成立了一所动物园,有三千多亩;据说,那些庞然大物自如多了,游人看起来也痛快多了。 15、不靠婆婆妈妈气去乞怜青年人,不靠甜言蜜语去买好青年人,也不靠刀子手枪去示威青年人。只言行一致后先一致的按着应该做的放胆放手做去。不过基础得打在学校里;学校不妨尽量社会化,青年训练却还是得在学校里。学校好像实验室,可以严格的计划着进行一切;可不是温室,除非让它堕落到那地步。训练该注重集体的,集体训练好,个体也会改样子。人说教师只消传授知识就好,学生做人,该自己磨练去。但是得先有集体训练,教青年有胆量帮助人,制裁人,然后才可以让他们自己磨练去。这种集体训练的大任,得教师担当起来。现行的导师制注重个别指 导,琐碎而难实践,不如缓办,让大家集中力量到集体训练上。学校以外倒是先有了集中训练,从集中军训起头,跟着来了各种训练班。前者似乎太单纯了,效果和预期差得多,后者好像还差不多。不过训练班至多只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培植根基还得在学校里。在青年时代,学校的使命更重大了,中年教师的责任也更重大了,他们得任劳任怨的领导一群群青年人走上那成德达材的大路。 16、在笔者看来,诗文主要是靠了声调,小说主要是靠了情节。过去一般读者大概都会吟诵,他们吟诵诗文,从那吟诵的声调或吟诵的音乐得到趣味或快感,意义的关系很少;只要懂得字面儿,全篇的意义弄不清楚也不要紧的。梁启超先生说过李义山的一些诗,虽然不懂得究竟是什么意思,可是读起来还是很有趣味(大意)。这种趣味大概一部分在那些字面儿的影象上,一部分就在那七言律诗的音乐上。字面儿的影象引起人们奇丽的感觉;这种影象所表示的往往是珍奇,华丽的景物,平常人不容易接触到的,所谓“七宝楼台”之类。民间文艺里常常见到的“牙床”等等,也正是这种作用。民间流行的小调以音乐为主,而不注重词句,欣赏也偏重在音乐上,跟吟诵诗文也正相同。感觉的享受似乎是直接的,本能的,即使是字面儿的影象所引起的感觉,也还多少有这种情形,至于小调和吟诵,更显然直接诉诸听觉,难怪容易唤起普遍的趣味和快感。 17、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18、连带着想到了国画和平剧的改良,这两种工作现在都有人在努力。日前一位青年同事和我谈到这两个问题,他觉得国画和平剧都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成了定型,用不着改良,也无从改良;勉强去改良,恐怕只会出现一些不今不古不新不旧的东西,结果未必良好。他觉得民间艺术本来幼稚,没有得着发展,我们倒也许可以促进它们的发展;像国画和平剧已经到了最高峰,是该下降,该过去的时候了,拉着它们恐怕是终于吃力不讨好的。照笔者的意见,我们的新文化新艺术的创造,得批判的采取旧文化旧艺术,士大夫的和民间的都用得着,外国的也用得着,但是得以这个时代和这个国家为主。改良恐怕不免让旧时代拉着,走不远,也许压根儿走不动也未可知。还是另起炉灶的好,旧料却可以选择了用。应该过去的总是要过去的。 19、大丈夫也罢,小丈夫也罢,自己其实是渺乎其小的,整个儿人类只是一个小圆球上一些碳水化合物,像现代一位哲学家说的,别提一个人的自己了。庄子所谓马体一毛,其实还是放大了看的。英国有一家报纸登过一幅漫画,画着一个人,仿佛在一间铺子里,周遭陈列着从他身体里分析出来的各种原素,每种标明分量和价目,总数是五先令——那时合七元钱。现在物价涨了,怕要合国币一千元了罢,然而,个人的自己也就值区区这一千元儿~自己这般渺小,不自爱自怜着点又怎么着~然而,“顶天立地”的是自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也是自己;有你说这些大处只是好听的话语,好看的文句,你能愣说这样的自己没有~有这么的自己,岂不更值得自爱自怜的,再说自己的扩大,在一个寻常人的生活里也可见出。且先从小处看。小孩子就爱搜集各国的邮票,正是在扩大自己的世界。从前有人劝学世界语,说是可以和各国人通信。你觉得这话幼稚可笑,可是这未尝不是扩大自己的一个方向。 20、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 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21、在最近的将来里,我希望社会对于生育的事有两种自觉的制裁:一,道德的制裁,二,法律的制裁。身心有缺陷者,如前举花柳病者等,该用法律去禁止他们生育的权利,便是法律的制裁。这在美国已有八州实行了。但施行这种制裁,必需具备几个条件,才能有效。 一要医术发达,并且能得社会的信赖;二要户籍登记的详确(如遗传性等,都该载入);三要举行公众卫生的检查;四要有公正有力的政府;五要社会的宽容。这五种在现在的中国,一时都还不能做到,所以法律的制裁便暂难实现;我们只好从各方面努力罢了。但禁止“做父母”的事,虽然还不可能,劝止“做父母”的事,却是随时,随地可以作的。教人知道父母的责任,教人知道 现在的做父母应该是自由选择的结果,——就是人们于生育的事,可以自由去取——教人知道不负责及不能负责的父母是怎样不合理,怎样损害社会,怎样可耻~这都是爱作就可以作的。这样给人一种新道德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去自己制裁,便是社会的道德的制裁的出发点了。 22、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只有一层使我愤恨。那里水田多,蚊子太多,而且几乎全闪闪烁烁是疟蚊子。我们一 家都染了疟疾,至今三四年了,还有未断根的。蚊子多足以减少露坐夜谈或划船夜游的兴致,这未免是美中不足了。 23、春晖是在极幽静的乡村地方,往往终日看不见一个外人~寂寞是小事;在学生的修养上却有了问题。现在的生活中心,是城市而非乡村。乡村生活的修养能否适应城市的生活,这是一个问题。此地所说适应,只指两种意思:一是抵抗诱惑,二是应付环境——明白些说,就是应付人,应付物。乡村诱惑少,不能养成定力;在乡村是好人的,将来一入城市做事,或者竟抵挡不住。从前某禅师在山中修道,道行甚高;一旦入闹市,“看见粉白黛绿,心便动了”。这话看来有理,但我以为其实无妨。就一般人而论,抵抗诱惑的力量大抵和性格、年龄、学识、经济力等有“相当”的关系。除经济力与年龄外,性格、学识,都可用教育的力量提高它,这样增加抵抗诱惑的力量。提高的意思,说得明白些,便是以高等的趣味替代低等的趣味;养成优良的习惯,使不良的动机不容易有效。用了这种方法,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年龄,也总该有相当的抵抗力了;入城市生活又何妨, 24、说到我自己,却甚喜欢乡村的生活,更喜欢这里的乡村的生活。我是在狭的笼的城市里生长的人,我要补救这个单调的生活,我现在住在繁嚣的都市里,我要以闲适的境界调和它。我爱春晖的闲适~闲适的生活可说是春晖给我的第三件礼物~我已说了我 的“春晖的一月”;我说的都是我要说的话。或者有人说,赞美多而劝勉少,近乎“戏台里喝彩”~假使这句话是真的,我要切实声明:我的多赞美,必是情不自禁之故,我的少劝勉,或是观察时期太短之故。 25、从前只知道我们是文化的古国,我们自己只能有意无意的夸耀我们的老,世界也只有意无意的夸奖我们的老。同时我们不能不自伤老大,自伤老弱;世界也无视我们这老大 的老弱的中国。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历史上的或地理上的名词。从两年前这一天起,我们惊奇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我们也能迅速的现代化,迎头赶上去。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从前中国在若有若无之间,现在确乎是有了。 26、朋友和生人不同,就在他们能听也肯听你的说话——宣传。这不用说是交换的,但是就是交换的也好。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下了解你,谅解你;他们对于你有了相当的趣味和礼貌。你的话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就趣味地听着;你的话严重或悲哀,他们因为礼貌的缘故,也能暂时跟着你严重或悲哀。在后一种情形里,满足的是你;他们所真感到的怕倒是矜持的气氛。他们知道“应 该”怎样做;这其实是一种牺牲,“应该”也“值得”感谢的。但是即使在知己的朋友面前,你的话也还不应该说得太多;同样的故事,情感,和警句,隽语,也不宜重复的说。《祝福》就是一个好榜样。你应该相当的节制自己,不可妄想你的话占领朋友们整个的心——你自己的心,也不会让别人完全占领呀。你更应该知道怎样藏匿你自己。只有不可知,不可得的,才有人去追求;你若将所有的尽给了别人,你对于别人,对于世界,将没有丝毫意义,正和医学生实习解剖时用过的尸体一样。 27、十字堂是“佛罗伦司的西寺”,“塔斯干的国葬院”;前面是但丁的造像。密凯安杰罗与科学家格里雷的墓都在这里,但丁也有一座纪念碑;此外名人的墓还很多。佛罗伦司与但丁有系的遗迹,除这所教堂外,在送子堂附近是他的住宅;是一所老老实实的小砖房,带一座方楼,据说那时阔人家都有这种方楼的。他与他的情人佩特拉齐相遇,传说是在一座桥旁;这个情景常见于图画中。这座有趣的桥,照画看便是阿奴河上的三一桥;桥两头各有雕像两座,风光确是不坏。佩特拉齐的住宅离但丁的也不远;她葬在一个小教堂里,就在住宅对面小胡同内。这个堂双扉紧闭,破旧得可以,据说是终年不常开的。但丁与佩特拉齐的屋子,现在都已作别用,不能进去,只墙上钉些纪念的木牌而已。佩特拉齐住宅墙上有一块木牌,专钞但丁的诗两行,说他遇见了一个美人,却有些意思。还有一所教堂,据说原是但丁写《神曲》的地 方;但书上没有,也许是“齐东野人”之语罢。密凯安杰罗住过的屋子在十字堂近旁,是他侄儿的住宅。现在是一所小博物院,其中两间屋子陈列着密凯安杰罗塑的小品,有些是名作的雏形,都奕奕有神采。在这一层上,他似乎比但丁还有幸些。 28、十字堂邻近,许多做嵌石的铺子。黑地嵌石的图案或带图案味的花卉人物等都好;好在颜色与光泽彼此衬托,恰到佳处。有几块小丑像,趣极了。但临摹风景或图画的却没有什么好。无论怎么逼真,总还隔着一层;嵌石决不能如作画那么灵便的。再说就使做得和画一般,也只是因难见巧,没有一点新东西在内。威尼斯嵌玻璃却不一样。他们用玻璃小方块嵌成风景图;这些玻璃块相似而不尽相同,它们所构成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许多颜色的点儿。你看时会觉得每一点都触着你,它们间的光影也极容易跟着你的角度变化;至少这“触着你”一层,画是办不到的。不过佛罗伦司所用大理石,色泽胜于玻璃多多;威尼斯人虽会着色,究竟还赶不上。 29、一个在欧洲没住过夏天的中国人,在初夏的时候,上北国的荷兰去,他简直觉得是新秋的样子。淡淡的天色,寂寂的田野,火车走着,像没人理会一般。天尽头处偶尔看见一架半架风车,动也不动的,像向天揸开的铁手。在瑞士走,有时也是这样一劲儿的静;可是这儿的肃静,瑞士却没有。瑞士大半是山道,窄狭 的,弯曲的,这儿是一片广原,气象自然不同。火车渐渐走近城市,一溜房子看见了。红的黄的颜色,在那灰灰的背景上,越显得 鲜明照眼。那尖屋顶原是三角形的底子,但左右两边近底处各折了一折,便多出两个角来;机伶里透着老实,像个小胖子,又像个小老头儿。 30、海牙和平宫左近,也有不少新式房子,以铺面为多,与工厂又不同。颜色要鲜明些,装饰风也要重些,大致是清秀玲珑的调子。最精致的要数那一座“大厦”,是分租给人家住的。是不规则的几何形。约莫居中是高耸的通明的楼梯间,界划着黑钢的小方格子。一边是长条子,像伸着的一只胳膊;一边是方方的。每层楼都有栏干,长的那边用蓝色,方的那边用白色,衬着淡黄的窗子。人家说荷兰的新房子就像一只轮船,真不错。这些栏干正是轮船上的玩意儿。那梯子间就是烟囱了。大厦前还有一个狭长的池子,浅浅的,尽头处一座雕像。池旁种了些花草,散放着一两张椅子。屋子后面没有栏干,可是水泥墙上简单的几何形的界划,看了也非常爽目。那一带地方很宽阔,又清静,过午时大厦满在太阳光里,左近一些碧绿的树掩映着,教人舍不得走。亚姆斯特丹的新式房子更多。皇宫附近的电报局,样子打得巧,斜对面那家电气公司却一味地简朴;两两相形起来,倒有点意思。别的似 乎都赶不上这两所好看。但“新开区”还有整大片的新式建筑,没有得去看,不知如何。 读《朱自清散文精选》有感40 0字 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100字新时代好少年事迹1500字绑架的故事5000字个人自传范文2000字 读《朱自清散文精选》有感400字 --> 也许喧闹的车水马龙让你找不到美的踪迹;也许日渐暗淡的人心让你曾经迷失、消沉,然后苦笑着说道美的难寻。但,无论你如何消沉、迷茫,无论你是否憧憬,请相信,美一定存在。 当我触碰到这本书,当我被冰冷的封面惊点指尖时,我转头了,这一转,仿佛要将我带进另一个世界,站在另一个角度分析美,以及——领略美。 现在的人们,将精神世界的财富抛之脑后,一味的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在享他们所享之时,竟还堂而皇之地抱怨美的缺失,试问:“整日沉醉在纸醉金迷之中,就好比一潭池水,不断有人往其中抛掷污浊,可池水还是一贯接纳,误以为宝。日久天长,这潭池水早已发臭,与美好的事物格格不入,还抱怨美的不存在,你怎知,你就不是破坏美的事物,”可见,美,的确存在,只是你未曾眷恋,, 从前,不曾了解朱自清,但自从接触到这本书后,我的心中便有了他的定义,不是自以为是,亦不是妄加猜测,只是从一字一句中探索,从他的领悟中慢慢了解,,朱自清先生的品格如荷花,正如同封面中荷花的插图,白荷映墨绿,然而这绿,太深,就像这黑夜的星空,看起来是黑,但却是蓝。这,愈加体现出荷花的“出于淤泥,一尘不染”的品质,从而反射朱自清先生注重伦理道德,生在钱的世界,却淡泊名利,恨而远之。朱自清先生的性格如杨花,飘扬悠长,不拘一格,渴望自由,正如同他所描写的“梅雨潭”的瀑布,别人觉似白梅,他却看似杨花,可见,他是爱杨花的,也是像杨花的。书中,不缺乏作者的景色描写,这描写,极其贴近大自然,没有鲁迅的深奥难懂,也没有冰心的怅怅思愁,去的是繁重的文字枷锁,留的是如桂花般平凡、朴素的人美 [优秀作文]读《朱自清散文精选》有感 初次接触散文,相见恨晚,以往对散文不屑一顾。害得我读上“千遍”,仍爱不释手,感悟颇多。 现论来,书内有朴素动人的《背影》中父爱振颤;有轻盈凝练的《匆匆》中幡然醒悟;有在那明净淡雅的《荷塘月色》中完全沉醉„„每篇散文都富有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可引人入胜。让人回忆起浪费和美好时光的那篇散文《匆匆》,回味百遍。 回忆以往浪费的一个个日日夜夜,心痛仍是心痛,心痛中我算着浪费的日日夜夜竟有几千天,而过得不是浪费一分一秒的时 间,那乃是苍海一粟,我看着、看着„„想着、想着„„感到有千万根钢针刺痛我的心灵,眼角不时流下了几滴泪水。为何,为何,时间不可倒转,不可被人控制,不可如同树木、花儿、鸟儿一样去了又回。为何,为何„„,恍如想起流水也和时间一样一去不复返,难不成他俩是兄弟,时间怎会不留下声音,不留下踪迹,不留下„„难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是可能找到它的, 放假时,我哪天早起过,早上九点才起床;中午去同学家玩,回来后看电视,时光在我的身边偷偷溜走,让我的心更痛了。 思索时,时间会溜走;打电脑时,时间仍会溜走„„时间很特别,他和万物不一样,随时随地会从你身边溜走。唉„„惋惜,惋惜„„从此,我明白了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 读完了《朱自清散文精选》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想到了振颤的父爱,还是想到了“男女分座”的“文明”,或者是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再不然就是秦淮河的见闻感受,总之像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涩,难以用言语来阐述。 [优秀作文]读《朱自清散文精选》有感 现论来,书内有朴素动人的《背影》中父爱振颤;有轻盈凝练的《匆匆》中幡然醒悟;有在那明净淡雅的《荷塘月色》中完全沉醉„„每篇散文都富有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可引人入胜。让人回忆起浪费和美好时光的那篇散文《匆匆》,回味百遍。 回忆以往浪费的一个个日日夜夜,心痛仍是心痛,心痛中我算着浪费的日日夜夜竟有几千天,而过得不是浪费一分一秒的时 间,那乃是苍海一粟,我看着、看着„„想着、想着„„感到有千万根钢针刺痛我的心灵,眼角不时流下了几滴泪水。为何,为何,时间不可倒转,不可被人控制,不可如同树木、花儿、鸟儿一样去了又回。为何,为何„„,恍如想起流水也和时间一样一去不复返,难不成他俩是兄弟,时间怎会不留下声音,不留下踪迹,不留下„„难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是可能找到它的, 放假时,我哪天早起过,早上九点才起床;中午去同学家玩,回来后看电视,时光在我的身边偷偷溜走,让我的心更痛了。 思索时,时间会溜走;打电脑时,时间仍会溜走„„时间很特别,他和万物不一样,随时随地会从你身边溜走。唉„„惋惜,惋惜„„从此,我明白了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 读完了《朱自清散文精选》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想到了振颤的父爱,还是想到了“男女分座”的“文明”,或者是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再不然就是秦淮河的见闻感受,总之像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涩,难以用言语来阐述。 小学朱自清散文精选读书笔记范文一 在暑假中,我读了《朱自清散文精选》,透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视窗。我沉醉于其中,朱自清用他唯美的笔调描绘出了一个完美的意境,不论是美景还是一切生灵,在他笔下,都显得格外生动。 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就是《匆匆》中所提到的,朱自清用对比的方式来突出了岁月流逝之快,不错,世间万物虽有毁灭的一天,但总会有重生的时候,而我们人,在这世上的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不能重来,岁月又何尝可以倒流呢?上天赐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在指尖流过的岁月,谁又会在意呢?所以,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就会加倍地珍惜仅剩的时间,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一句真理名言,在朱自清的笔下,就更衬托出了它的价值。 朱自清的文字不仅包含深刻的道理,而且还十分优美,他对景物的描写可谓是淋漓尽致,仿佛可以活生生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了。 范文二 朱自清,我们已经对他不陌生了。他是一位伟大的散文家,他以他独特的美文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在初一时,我们就学过他的《春》,初二又学了他的《背影》,可以说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走近朱自清了。 《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如画,生机勃勃的画面,使人不得不赞叹他的优美的文字和细腻的内心。他那刻画得栩栩如生的画面,让我感到十分惬意,于是我忽然发现观察事物其实就这么简单。从《春》中,我看到了新的开始,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未来。 再品《背影》,我读到了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是啊,在这个世界上,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那个拉着我们害怕的小手过马路的人,那个在我们累了主动背我们的人,永远都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是护航的军官。可是他们是人,不是神。七尺男儿也有脆弱的时候,我们这些作儿女的可曾想过为他做点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从《背影》中,我看到了我父亲为我操劳的样子,看到了一个父亲的伟大。 朱自清的《正义》,是我感触很深的一篇文章。读完后,我也不禁想问:人间的正义到底再哪儿?朱自清说,正义在人们心中。可是现实生活往往不是这样。有些人口口声声地把正义二字挂在嘴边,呼吁人们要做正义的事,要做正义的人。可是暗地里却在做着罪恶的勾当,就像有些官员受贿,他们今天收这个的钱,明天收那个的礼,在自己的职位上疯狂地敛财。这种人面兽心的做法是遭人唾弃的。也许,少部分人心中仍存有正义,可是那也许将会被现实吞噬。从《正义》中,我看到了现实社会人心的真假难辨,看到了虚伪。 朱自清散文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荷塘月色》一开篇就“揭全文之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接着,作品写小路的“静”,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鸣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又以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 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含蓄地揭示出“心里 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 《背影》也是篇首点明题旨:“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章围绕“背影”对各种材料进行适当的剪裁布局。首先是由远及近,回叙父子奔丧时的相聚,细数父爱的种种表现,定下深情怀念的基调。接下来写父亲“终于不放心”,亲自“送我上车”的情景,初步揭示了父对子的挚爱之情。这些简炼的叙述,为即将推到面前的“背影”作了必要的铺垫和蓄势。再接着对父亲买桔子的“背影”集中描写渲染,一方面极写父亲行动的艰难,真切地表现父对子的深情关怀。另一方面突出“我”的动情,表现了父对子的感激思念。最后概述父亲老境的凄凉颓唐及始终惦念儿孙的厚爱。并通过读信时的心境描写,让“背影”第四次出现,首尾呼应,感情回荡。 2、浓郁的抒情色彩。 散文是长于抒情的文体,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尤应抒写“作者心灵的歌声”。朱自清的“文章之美”是与他的抒情艺术分不开的。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追求一种“真挚美”。 在散文的创作中,朱自清常用的是“写实主义”的方法,注意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在那些偏重于叙写“身边琐事”,儿女情长的散文中,如《给亡妇》、《儿女》等,都善于通过娓娓动人的叙事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情意化”,质朴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获得另一番抒情的“声色”。 《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在通常的情况下,要表现人物的感情,往往要写这个人的正面,写他的表情、眼神等,唯恐给人印象不直接。但在这篇作品里,作者却不写父亲正面的形象而写了父亲的背影,切合人物特定的关系和场合。孩子大了,尤其是男子,他虽然很爱自己的父亲,但这种爱比较含蓄,不那么外露。在离别的时候,明知父亲很哀伤,他不会特地从正面去细致观察父亲的表情,只会在父亲转过身去时,表面装着毫不经意,而实际上是很注意地从侧面或背后去看父亲,而且也只有这时才好意思看仔细。所以,作者以背影为中心来写,正是他抒情真实的地方。 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 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给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在《论逼真和如画》、《论标语口号》、《钟明序》等文章里,强调“真”“就是自然”,强调“修辞立其诚”,强调“宣传与写作都不能缺少„„至诚的态度”。正是这种“至诚的态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三元主题意蕴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散文经典, 这篇散文数十年来一直是中学教材中的固有篇目,其优美的艺术境界,隽永的语言魅力让人百读不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散文家的笔触尤其是如梦如幻的自然世界、细腻纠结的感情世界、魂牵梦绕的故乡世界等等一一再现脑海,可谓纷繁复杂,美不胜收。 十多年前我初等讲台的时候,讲授这篇课文的主题几乎是照本宣科,自己也不明所以。当时教参上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的主题,十多年间深深地梦魇一样地缠绕在我的脑海。当时给出的解释:一是从写景的特点上来看,作者写景烘托感情,情景交融,在显性的景色中衬托着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情感。二是,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社会复杂动荡的局面让作者深陷其中不能平静。1927年4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4.12”反革命政变,蒋介石暴露出反动狡黠的反动性。但从此背景下解读这篇文章当然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我们这样的解读到底有多少忠实文本的解读呢,学生们也只是点头的应和,并没有在心底认同我们这样穿凿附会的联系。 在文章的第三段有这样一句文字:“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我觉得这句话或许更能流露作者的感情世界。“热闹”一词看似无意之笔,实则暗含丰富的隐喻。热闹的自然世界,蝉鸣娃唱是作者向往而不得的世界,热闹的乡村采莲活动,是作者多年念念不忘的,热闹的政治争端是作者唯恐躲避不及的。朱自清作为一个传统文人知识分子,他身上恪守着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的理想是不难理解的。作者深处当时动荡 迷茫的社会中,他并未找到明晰的报效祖国的途径。所以,我认为他当时的心境主要是陶冶心境,流觞曲水的雅兴,也应该有山村野夫躬耕田园的乐趣。 朱自清写雨的片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春雨是一个少女,她非常羞涩,害怕与每一个人相见,她也是那么的害怕有人追寻她的痕迹,她请求春天里每一个爱她的长辈,为她做好所有的掩饰.春风为她吹落花瓣,将那湿漉漉的泥土藏匿;月儿一直晚晚落下,直等那雨水消释.可我已经被她温润气息惊醒,我已经在那些将要被藏匿的痕迹消失前追逐上了她的踪迹. 她开心的坐在树神的肩膀上,唱着生命的歌曲,青色的衣裙,随风飘荡.她从不幻想爱情,她也不需要爱情.我却已经爱上一个即将消逝的人儿了.树神向她献上了花冠,从此春雨已经长大,是春天里一个雨的精灵. ----朱自清《春》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精彩片段赏析 朱自清散文集朱自清散文集.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朱自清散文集》 作品相关 第一章前言 吴为公李树平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创 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 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鲁迅曾说:“‘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小品文的危机》)的确,“五四”时期文学的诸门类中,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朱自清 在《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中也高度评价了散文的成就,他说: “最发达的,要算是小品散 文。三四年来风起云涌的种种刊物,都有意无意地发表了许多散文,近一年这种刊物更 多。,,小品散文,于是乎极一时之盛。”在《〈背影〉序》中又说:“就散文论散文,这 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在这“极一时之盛”“绚烂极了”的散文百花园里,有周 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而朱自清先生则以其“真挚清幽 的神态”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钟敬文《柳花集》,群众图书公司,,,,年初版), 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 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一 朱自清,,,,,年,,月,,日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一个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 华,号秋实。六岁时随家从东海移居扬州,他成长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年 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后来的扬州中学),并考入北大预科,后转入哲学系。,,, ,年毕业,到江浙一带做了五年的中学国文教员。,,,,年清华学校设大学部,经俞平伯 推荐,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中文系主任,从此他一生服务于清华大学。,,,,年抗战爆 发,他随清华大学迁入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授,,,,,年又随清华大学迁回北平,仍为 教授及中文系主任,,,,,年,月,,日去世。 纵观朱自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更是 一名激进的民主斗士。 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做过许多开创性的工 作:他与人合作创办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并且加入了创作新诗的行列,写下了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同时,他还编选了《中 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 为之写了《导言》,第一次对新诗创作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另外,他还第一次在大学课堂 里开设现代文学课程——《中国新文学研究》,并且留有讲义稿本《中国新文学研究纲 要》。无疑,他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朱自清对新文学的最大贡献,是 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它们在新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首先,他是继冰心等人之后 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散文家,他以“美文”的创作实绩,彻底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 “美文”的迷信,尽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任务;其次,他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 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再次,他的散文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 话美文的典范,历来一直被选为大中学校的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教材,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 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作为学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 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学研究和语文教育最为突出。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系统评述《诗经》、《春秋》、《楚辞》、《史记》、《汉书》等古 籍的论文结集,写得深入浅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学的入门向导。《诗言志辨》是 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对“诗言志”“诗教”“比兴”“正变”四个方面的诗论,纵向作了精 微的考察,理清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和衍变史迹,从而纠正了谬说。他还先后对古诗十九首、 乐府、唐宋诗作过深入的研究,对李贺、陶渊明作过认真的行年考证,写有《十四家诗 钞》、《宋五家诗钞》、《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李贺年谱》等著述。他治学严谨,取 材翔实,思想敏锐,他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万言。朱自清始终关心着中学、大学的语文教 育,他与叶圣陶联璧,共同著有《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 书。他编过多种教材和课本,临终前还与叶圣陶、吕叔湘合编《开明高级国文课本》等。他 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语文教育家,正像叶圣陶说的:“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 师。”(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作为民主斗士的朱自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一直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呐喊歌吟,上 下求索。但生活不可避免地给他以时代的苦闷和个人彷徨,以至他较长时间躲进书斋。然而 朱自清毕竟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毕竟为他多灾多难的祖国得以凤凰涅槃而执着地寻找真 理和光明,一旦他把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解放斗争联系起来并且自觉地走向人们的时候,他 就成为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战士。,,,,年他回成都对夫人陈竹隐说:“以后中 间路线是没有了,我们总要把路线看清楚,勇敢地向前走。”而闻一多遇刺后,他更是不再 彷徨,而成为人民斗争行列中的一名坚强斗士。,,,,年,,月后重回北平的两年,是黎 明前最为黑暗的时期,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执教之余,越来越关心祖国的命运, 盼望新中国的诞生,勇敢而坚定地投身到“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斗争中去。**在 《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大义凛然的骨气,“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 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综上所述,朱自清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又是可歌可泣的。 二 以《歌声》涉笔散文领域的朱自清,从,,,,年后转向散文创作,以后就一直没有间 断过。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收在《踪迹》和《背影》里,在这些散文中有一部分是以夹叙夹议手 法写的呼吁与诅咒的名篇,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 —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海行杂记》等。这些散文 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从一个角度抨击当时的黑暗社会。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中写 一个五岁的女孩,被其哥嫂以七毛钱的价格卖掉,叙述“一条低贱生命”的故事,这是作者 在温州亲眼所见的一幕,文章想象她今后任人宰割的命运,她若长大成人或者卖给人家作 妾,或者卖到妓院沦落风尘。作者愤激地诘问:“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阿 河》写了一位十八岁的农家少女阿河的悲剧,她被迫嫁给了一个三十多岁的流浪汉,气得她 离家出走去当女佣,后来又被男人抢回去,逼她爹拿钱换人,她爹只得以八十块钱的价格又 把她卖给一个有钱的老板。作者义愤地控诉畸形社会为富不仁的罪孽。在《白种人——上帝 的骄子》中,写在电车上意外地受到“小西洋人”的侮辱和挑衅,便由这一次突然的“袭 击”联想到许多的“袭击”,从那“小西洋人”的眼光和表情思考他如此蛮横猖狂的原因, 勾出一个傲慢的小西洋人的形象,指出这“小西洋人”脸上“缩印着一部中国的外交史”, 喊出了民族平等的正义要求。这在帝国主义横行、北洋军阀卖国求荣的二十年代,有着激励 民族意识的现实意义。在《哀韦杰三君》里则对“三一八”惨案中死难者韦杰三君奉献自己 深挚的悼念和敬意,语挚情深,感人肺腑,朱自清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憎恶是非 常明显的。 这时期朱自清的创作主要的还是叙事抒情的散文,这些散文或叙述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或写景状物抒发情怀。 《背影》写为儿子送行,并艰难地替儿子买来桔子的父亲的“背影”,作者选择了一个 特殊的背影加以烘托,这“背影”是在他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日益破败的氛围中予以 孕育和刻画的。从而以血和泪掺和的冷涩惨淡的色调,在抒情主人公心灵深处勾画出一个悲 剧性的“背影”形象。全文叙事含蓄,将丰富的感情寓于朴素的描写和叙述中,表述了一个 辛苦辗转的知识分子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苦于世态炎凉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从一个小康之家 的日益没落这一角度,曲折地反映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人民趋于贫困化的现 实。《背影》写作者的生活感受,写出了真情,写出了情致,使这篇散文在当时获得单篇散 文从未曾有过的脍炙人口、争相传诵的巨大影响。《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 塘月色》等篇是写景抒情见长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全篇内容看,既有对秦淮 河往事的追述,也有自己在秦淮河的见闻和感触;既有对秦淮河夜景的描写,也有对河上歌 妓行为的记叙。从表现手法看,有细腻的近景描绘,有疏淡的远景勾勒,有静景有动景,有 实景有虚景,起伏跌宕,变化多姿。文章抓住了“灯影”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细针密缕的描绘 和渲染,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秦淮河的美的境界。又如《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 描写一幅画,文题也是画题,作者细腻地描写出了画面形象的位 置、色彩和形态,通过具体 的描绘,不但生动地写出了画面的内容,而且也传达出了“月朦胧,鸟朦胧”的意境。而在 《荷塘月色》这篇写景抒情散文里,朱自清先诉说自己的不宁的心境,然后描写一个宁静的 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 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总之,这类写景散文,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流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且,无论是叙事散文还是写景散文,篇章 布局都是十分精当的,显示出他早期散文漂亮、缜密的特点。 朱自清早期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善于以精雕细 刻的工夫,准确、具体 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正像他在探讨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所说 的,“‘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 (《说逼真与如画》)在长期的追求中,朱自清描写的造诣很深,在他笔下,无论是梅雨潭 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都写得逼真如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而秦淮河的夜 景,那六朝脂粉气的遗迹,更是真实而具体,融情入景,极为成功。 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描绘月光如流水般照着荷花和荷叶用“泻”字;青雾弥漫着 荷塘用“浮”字,而荷叶拥挤的情景用“挨”字,还有用“田田”形容叶子的鲜绿茂盛,用 “亭亭”比喻荷叶直立之状态,将月光、青雾、荷叶的动态和情态写活了。朱自清十分注意 遣词造句的形象性,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新颖的比喻,唤起读者的联想。《绿》是一篇 以描写醉人的绿色而著称的千家小品,中间两段文字,描写梅雨潭和它的绿色,作者循着游 踪,先写山岩、瀑布和梅雨亭,一路写来,层次井然。作者坐在梅雨亭上,景色尽收眼底: 云在头上流着,草丛透着绿意,瀑布冲下,撞击在岩石之上,飞花碎玉般落下,恰如朵朵白 梅,又如点点杨花,如此描绘静观的景物,没有雕琢,不加修饰,真如工笔画一般,读来如 见其景,如闻其声。接着写梅雨潭的“绿波”,朱自清没有用“绿 油油”“绿如翡翠”一类 的形容词,而是用一连串新鲜的比喻,引起人们美好的联想。他说,梅雨潭的绿波“像少妇 拖着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最嫩的皮肤”、“像湿润的碧玉”,描绘 之后又从比较的角度来写“北京什刹海佛地的绿杨”太淡了,“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碧草 叶”太浓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样通过色的浓淡和光的明暗,将 梅雨潭“绿波”的厚、平、清、软的具体景象传达给读者。在《白水漈》中,朱自清突出描 写白水漈瀑布的细和薄,他写那凌虚而下的瀑布,“只剩一片飞烟”似的“影子”,而这影 子像“袅袅的”“软弧”,像“橡皮带儿”被“微风的纤手”和“不可知的巧手”争夺着。 通过“影子”的轻,“软弧”和“橡皮带儿”的软,精密地描写出了白水漈瀑布在微风中的 形态,让读者感到它的细和薄。朱自清认为散文写作应写实,作家必须深入观察,努力创 新。他说,作家“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正如显微镜一样, 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山野掇拾》)。他还说:“人生如万花筒,因时地的殊 异,变化无穷,我们要多方面了解,多方面感受,多方面的参加,才有趣可言。”(《海阔 天空与古今中外》)因此,他对所写的景物都经过认真的观察和体验,他对《荷塘月色》中 提到的月夜蝉声,是几经观察推敲而后确定的,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准确地把握描写对象的具 体特征,以至细微的变化,然后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五四”散文的百花园中,朱先 生的散文独具一格,他的写景抒情散文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显示了“旧文学之自以为特 长者,白话文也并非做不到”,尽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的历史任务”(鲁迅《南腔北调 集?小品文的危机》),为现代散文美学作出了贡献。 ,,,,年北伐战争的失败,“四?一二”政变使中国变成“黑暗的中国”。朱自清陷 入了极大的痛苦、惶惑和颓唐之中,终于从彷徨战斗的“十字街头”走进古典文学研究的 “象牙之塔”。散文创作也从绚丽走向质朴,从即景抒情走上“忆之路”——对往事的回 忆。此时的创作就如同朱自清自己所说的“芝麻大的事,都不惜郑重地写出来”。他说: “我们依着时间老人的导引,一步步去温寻已失的自己;这走的便是‘忆之路’,在这’忆 之路’上愈走愈远,愈是有味,因其味渐渐蒸散而甜味却还留着的缘故”,,在,,,,年 出版的散文集《你我》中有回忆儿时婚姻的《择偶记》,有悼念前妻的《给亡妇》,有记叙 过去冬天同父亲兄弟围坐吃“白水豆腐”,与,君月夜游西湖,跟天真的孩子在一起的冬 天,还有记叙以往生活琐事的《看花》、《南京》、《潭柘寺戒坛寺》以及收在《背影》 集中的《儿女》、《怀魏握青君》等,内容侧重写儿女情长,友朋之谊,这些散文虽然写的 是个人生活圈子里的“身边琐事”,但因为朱自清用精神的丝缕 牵着已逝的时光,所以写得 情意绵绵,回肠荡气。他在《〈忆〉跋》一文中说:“飞去的梦便是飞去的生命,所以常常 留下十二分的惋惜,在人们心里。”时局的变迁淡化了他的革命意识,减退了当年的热情, 给予他的是痛苦,加上家境衰败,娇妻的亡故和多子的拖累,这一切给予他太多的磨难和艰 辛,追忆因而成为他解脱痛苦和烦恼的路径。他从现实的梦中走出,在逝去的旧梦里捡拾美 丽的花瓣,从而编织他的“梦”之国与“爱”之国。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一颗博大 的“爱”心:爱父亲,爱儿女,爱妻子,爱朋友。朱自清因为在黑暗现实中看不见找不到圣 洁美好的东西,于是心理变得寂寞荒芜,而通过追忆往事营构“爱”的天国,用以抚慰自己 寂寞荒芜的心。他痛感美的失落和美的毁灭,从而深深地感喟那已经逝去的“爱”是那般的 甜蜜、温馨和宝贵。在朱自清的“爱”之国和“梦”之国中,可以看到儒家“中和主义”思 想的深刻影响:《儿女》因爱儿女而自责平时对他们的粗暴; 《给亡妇》因爱妻子,为自己未尽到丈夫的责任而追悔;《〈梅花〉后记》,因爱无 隅,而悔恨自己的疏懒而未能尽快为他修改诗稿使之出版,,在爱的温纱下,包容着作家修 身养性的哲学意识:中正平和,严于克己,宽以待人。,,,,年,月,朱自清赴欧洲游 学,历时一年。在欧洲游历数国,陆续写成散文,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后结集为《欧 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两部散文集和《你我》一样,由于这一时期朱自清的创作不再 感应时代的风云,于是可以从容地在技巧上再三谋划,在语言上字斟句酌以至使得散文艺术 臻于完善的境地。正如郁达夫指出:“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 美要算他了。”在这两部游记中,他极力在作品中避免“我”的出现,既不写“身边琐 事”,也不写浪漫情调的异域感,而是客观地描述欧洲国家名胜古迹,谨慎地介绍西方的历 史、文化和艺术,作家用意是在写这些游记给中学生看,时时、处处想到要为他们作道德文 章的楷模,所以格外的严谨,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抒情写意,无论是结构谋篇还是文字技 巧,这些都惨淡经营、苦用诗心的。它们确实是现代游记中的典范性作品,尤其是在语言方 面,作者在白话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那流畅自如的旋律,轻松活泼的 节奏,那字字推敲的选词与灵活多变的句型,都是十分精美的。正如叶圣陶所说:“现代大 学生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 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叶圣陶《朱佩弦先生》)所以说,朱自清在散文艺 术的探索中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在文体革新与语言创造方面,达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崭 新高度。不过,这些游记与作家超脱、低沉的思绪合致,比较明显地缺少时代的光色。 抗战爆发后,侵略者的炮火使华北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也使 他的书斋失去了平静。 在侵略者面前他不再沉默了,,,,,年后他随学校南下,这时期,他带着沉重的心情,殷 切的期待,写作了不少杂文。《语文影及其他》一书中的许多篇章和《蒙自杂记》、《西南 采风录序》、《这一天》等均写在这个期间。散文集《语文影及其他》分两辑,其中《语文 影之辑》是讨论语文的意义的,《人生的一角之辑》是讨论生活片段的。这时期的朱自清的 散文不像以前那样采用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而是用简洁的笔触,直接写出自己的 看法。一方面他冷眼看待人生,以日常生活用语和人间世情为议论对象,从而抒写自己的人 生;另一方面他热烈地呼喊“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 一大盆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在《论轰炸》中,他呐喊着民族和国 家的新生:“咱们的民族,咱们的国家,像涅槃的凤凰一样,已经从火里再生了~”抗战胜 利的前后,昆明掀起了民主运动的热潮,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李公朴、闻一多的遇 害,更加教育了作为学者的朱自清,他的态度也就更为激进了,因此创作基调明显地发生了 变异。这时期,朱自清散文已经由抒情转向说理,主要收在《标准与尺度》和《论雅俗共 赏》两集中,虽然数量不多,但所谈的都是现实问题。思想激进,锋芒毕露,光采烨烨,其 思想特点是努力而且自觉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指点东西、发表议论。《论吃饭》充分肯定农 民“吃大户”的正义举动,赞扬他们反饥饿、反压迫的政治觉悟和敢于反抗的集体意识。文 章通过说古论今,字里行间干预着政治,通篇充溢着鲜明的政治色彩。《回来杂记》对国民 党统治下的北平现实予以评说,分别从“有”“闲”“杂”“乱”四方面剖析日常生活的状 况,由表及里,烛幽发微,揭示了“物价像潮水一般涨,整个北平也像在潮水里荡着”的社 会动荡的本质,从而激烈地抨击在民主运动中行将灭亡的黑暗社会制度。在《中国学术的大 损失——悼闻一多先生》等文中,他肯定闻一多对民主运动作出的贡献,揭露了国民党反动 派的凶残和卑劣,表示了继续斗争的决心。朱自清曾多次称赞:“鲁迅的‘杂感’也是诗” (朱自清《鲁迅先生的杂感》),而他恰恰也正有意地仿效鲁迅, 同样在杂文里“一面否 定、一面希望、一面战斗着”。(同上)在一些杂文中,对知识分子进行痛快淋漓的解剖, 如《论书生的酸气》批评知识分子身上的“酸气味”,他说,既然“自己是在人民之中”, 就不能再“自命不凡”,要知识分子必须正确地“看清了自己”,要丢却知识分子那种装腔 作势和自视清高的作风。这实际上包含了朱自清对“旧我”的否定和批判,包含着对自己那 种习惯于克制、平和中正、沉思默想、内向封闭的超稳定文化心理的否定,他在勇敢的自我 否定中紧紧地向人民靠拢,实现与旧哲学、旧思想、旧意识的决裂,代之以崭新的革命思想 意识,从而重新肯定自己。 总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创作,从早期的清秀隽永到中期的质朴腴厚,到后期的激进深 邃,无不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情趣,无不与时代息息相通,正像他的老朋友杨振 声说:“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了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远领导我的自迩以至远, 自卑以升高。”(《文讯》,,,,年,月,卷,期) 三 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说:“近代散文本早已撕破了岸然道貌的假面 具,摘去了假发,卸下了皂袍,它与一切问题短兵相接,与人生日常生活相厮混,共游戏。 一句话,它不再装腔作势,去为传道者与说理者作工具,而只是每个人宣情达意的语言符 号,,。”他又说:“朱自清的散文都做到了,不但做到,而又做得好,所以他的散文,在 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便已在领导着文坛。”杨振声所说的朱先生在“领导着文坛”,就在于 他的散文具有了“宣情达意”的美学牲征。也正如朱先生自己在《〈背影〉序》中说的: “我自己是没有什么定见的,只当时觉得要怎样写,便怎样写。我意在表现自己,尽了自己 的力便行。” “意在表现自己”,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散文创作的美学原则。朱自清提 出这一美学命题,既是时代的赐予,又有历史、现实的背景,更是根植于他的审美经验和理 想基础上的创作实践。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散文的标榜与实施的是以“文以载道”为本位的散 文观念。所谓”道”,是宣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主义的伦理与道德观念,“文以载 道”强调儒家思想的独尊、理性的至上。用理性制约着、束缚着、扼杀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 精神个体,尽管古代散文中不乏抒情小品,但它们是在被扭曲、被压抑的情况下出现的。至 于公开提出“独抒性灵”的创作主张,则被视为离经叛道。“载道”的桎梏使散文简化为 “八股文”的模式。因此,否定“文以载道”的观念,建立以作 家个性为本位的散文观念, 是“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必然,更是新文化之初散文革命的必然。朱自清在总结 “五四”文化革命时说:“新文化运动接受了西洋的影响,除了解放文体,以白话代替古文 之外,所争取的就是文学的意念,也就是文学的地位。他们要打倒那‘道’,让文学独立起 来,所以对‘文以载道’说加以无情的打击。”(《论严肃》)“文学独立”以后,新颖的 散文,解放了作者的个性,生动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文体意识,使其具有了“意在表现自 己”的体制特征和审美价值。毫无疑问,朱自清“意在表现自己”散文美学原则的提出,是 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反抗,是对现代散文美学的积极贡献。从此在现代散文史上建立了以作者 个性为本位的现代散文观念,使一种抒情性的散文脱离了广义散文的母体新孕而生,揭示了 现代散文表现作者人格色彩和精神世界的审美价值,确立了作家主体性在文学创作中的地 位,对今天整个文学创作工程重建主体观念,呼唤“人”的意识,具有启示未来的作用。而 朱自清之所以能率先提出“意在表现自己”的命题,是因为他从写作第一篇散文《歌声》到 《背影》集的出版,就已经有了比别人更深的体验,我们考察一下他早期和中期的(二十年 代和三十年代)的散文,就不难发现他那“意在表现自己”的轨迹,便能够信实地理解他的 美学理想是他审美经验的升华和总结。在他的散文中,生动地抒写了他的禀性、气质、灵 感、情思、嗜好、习惯、修养、人生经历和人生哲学,生动地表现了他的全部思想,全部的 感情和全部的人格,活脱地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个性生命。朱自清散文包涵着与众不同的 趣味和显示出历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其主要原因也是在这里。 首先,朱自清的全部思想感情、人格,表现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自尊意识。“五 四”退潮以后,朱自清动摇了他最初建造“光明”的信念,产生了孤独和彷徨,出现了他的 第一次心理危机,也就随之产生了他的“刹那主义”的哲学。为了摆脱自身的孤独和彷徨, 不至于使自己沉沦颓废下去,他努力以积极态度看待人生,使自己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 有独立之意义和价值”。他说:“因怅惆而感到空虚,在还有残存的生活时所不能堪的~我 不堪这空虚,便觉得飘飘然终是不成,只有转向才可能较安心——比较能使感情平静。于是 我的生活里便起了一个转机,,便决定了我的刹那主义。”(《我们的七月》)十分清楚, 朱自清的“刹那主义”实际上是为平复个人的心理危机,求得个人生命意义的充实和实现自 我的价值,其实这正是他痛苦的自尊意识。他的理想幻灭之后,自尊、自重、自强、自爱是 这时期他个人的强烈的精神需求。他用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气节观来约束、规范自己的思 想、行为,求得自我人格的自洁和自尊。因此,强烈的自尊意义也就充溢流贯于他的一些散 文之中。 与俞平伯同泛秦淮河所作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他偷得片刻宁静时剖示内 心的“现代的懊悔”。秦淮歌妓来与他俩纠缠不休,对此,俞平伯依照“因为我有妻子,所 以我爱一切女人”的逻辑,持同情、超脱态度,所以事后还“怡然自若”;朱自清却十分认 真、拘谨和自尊,既同情她们沦落风尘的不幸,又受到内心“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 的诱惑和卖唱,陷入了理智和情感的“争斗”之中,一时竟然难以排解这袭上心头的苦恼, “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自尊意识流贯全文,并构成了这篇游记中矜持笃诚的人 格色彩。 朱自清的自尊,常常表现为在自我解剖中描画“思想感情中的争斗”,所以真实、诚 恳,毫无矫作与伪饰。他敢于肯定思想中积极的东西,敢于否定思想中消极的东西,在肯定 和否定中,和盘托出自己一颗多棱的灵魂。,,,,年大革命失败的喧哗和骚动,使朱自清 的灵魂为之震颤和瑟索。在《那里走》一文中,朱自清坦白地剖示他生命的第二次心理危机 及其灵魂的胆怯。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作出了躲进亭子间,研究国学的这第三条道路的 抉择。面对反革命叛变后的一片黑暗世界和血腥萧条氛围,与他的绝望对应,燃烧起他的自 尊意识,具体地说就是转向自身内心世界的解剖和审察。更多地 考虑“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 处世之道”(《论气节》),即气节和情操,以洁身自好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加以追求。所 以,朱自清这一时期的一些散文是意在表现人格理想的“自己”,即使在《荷塘月色》这样 的写景散文中,也婉转地表达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自洁其身的意绪。朱自清以“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自怜自况,以它作人格思想的意象,赋予它自己的感情和灵性, 因此他笔下的荷的形象纯洁、神圣、庄重、典雅。成为一种至真至善的境界,这便是朱自清 的大革命失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所创造和追求的具有自尊意识的人格美和理想。 其次,朱自清在强化自尊意识的同时,也强化着他的博爱意识。自尊是爱自己,博爱是 爱他人。从“五四”退潮到大革命失败,他的心一直受磨受难,感到在大时代里,自己是 “一张枯叶,一张烂纸”,是“寻常人所难堪”的“苦在话外”。唯其一直处于心理失衡的 状态,所以就需要用爱的琼浆玉液来滋润一颗寂寞、枯竭的心,用爱和泪广施于人,以排解 自己的内心痛苦,以求得心理平衡。因此,他在他的散文天地里筑起了一个“爱”的天国。 一方面,从人性、伦理、道德上,抒写自己博爱意识。这一组散文多写于大革命失败的前前 后后,如《背影》、《儿女》、《给亡妇》、《冬天》、《哀韦杰三君》、《我所见到的叶 圣陶》、《怀魏握青君》等多表现父子、夫妻、师生、朋友间的感情。朱自清从作为儿子、 丈夫、父亲、老师、朋友所应有的伦理、道德及仁爱之心出发,检点自己在人伦关系中的生 活细节,对自己的粗疏、随便、懈怠,表示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愈是自责自悔,愈是 表示修善补过,便愈是宛然托出一颗诚挚、广博的爱心。《背影》是朱自清收到父亲那封 “,,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信后萌动创作契 机,文章通过当年父亲为自己买桔子的背影的忆念,倾吐了今天儿子对父亲的感恩图报之 情。作者不是正面地、直接地评说这种感情,而是自审那时自己对父亲送行过程中不敬的思 绪,——总觉得父亲与搬行李的脚夫讲价时“说话不漂亮”;他又是叮咛又是嘱咐茶房, “心里暗笑他的迂”等等,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真太聪明了”,自责自悔是出于作者为人 的人性、伦理、道德,更是出于自己对父亲的一片挚爱深情。灵魂的自尊更加反衬出对父亲 的情之切切,爱之深深,反衬出远在他乡的儿子对父亲健康状况的忧愁,以及自己不能守在 老人身边尽孝的痛苦。另一方面,用悲剧心理观照和描写人生,伴随着他“爱”的饮泣,使 散文散发着人道主义的温馨气息。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哀伤沦落风尘的歌妓;《执政 府大屠杀记》哀痛被无辜杀害的爱国学生和民众;《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忧思五岁小女 孩将一生失去“生命的自由”;《阿河》哀惜一位被社会遗弃而被 卖来卖去的青年女子,, 自尊和博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两种主要形态,也是他思想、感情、人格的具体表 现。他怀着悲剧性的心理为现代散文美学弹奏着美丽的心曲,淋漓尽致地披露了他的主观深 层世界,裸露地再现他全部的生命空间,从而为现代散文提供了崭新的审美内容。由此可以 得出结论,朱自清用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在散文美学范畴提出了“意在表现自己”的命题, 这是他对现代散文的突出贡献。 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又说“自新文学运动以来,一般最大的缺陷是对 于文学所用的语言缺乏研究和努力”,但是朱自清先生“他在这 方面的成就很可观”。朱先 生的“可观”的成就,突出地体现在“谈话风”的艺术语言的建树方面,这是朱自清散文创 作的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也是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美学的又一大贡献。 “五四”文学革命的初期,白话文虽然短短几个月内取代了文言文,获得了独立的地 位,但是新文学语言作为一个全新的艺术建构工程,其任务却非短期内就能完成的,甚至 “五四”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尽管作家们都采用白话来写作新文学作品了,但很少有人用 “真正的口语”来创作。当时的作家所使用的白话:一是半文半白的白话,即指含有大量文 言成分的白话;一是所谓欧化的白话,那是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发生的,加之有些人积极提倡 的所谓“欧化的白话文”、“欧化国语文学”(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因此正如杨振 声说的,尽管“大家改用语体文了”,但却“不文不白”,“不南不北”,“不中不西”, “马马虎虎把语言这一关混过去了”。“混是混过去了,应用也勉强可以,可是缺乏了一件 东西,那便是语言的灵魂。怎么说,它也不够生动,没有个性,又不贴近日常生活。这也就 说明了新文学为什么打不进民间去。”杨振声是一语道出了这种语体的致命弱点:那就是 “打不进民间去”。而这个致命的弱点也就势必导致新文学与人民大众的隔膜,使新文学的 读者群和影响的范围都相对地缩小了。 与一般作家不同,朱自清是一个对汉语颇有研究的作家,对口语体语言的研究,是他语 言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记述口语体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时,他曾提出了一个重 要的论点,说:“用口语为的是求真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所谓求真的‘真’,一 面是如实和直接的意思,在另一面这‘真’又是自然的意思,自然才亲切,才让人容易懂, 也就是更能收到化俗的效果,更能获得广大的群众。”基于对口语体语言的研究,基于对 “求真化俗”审美目标的追求,朱自清创作伊始,便注重北平的方言,以北平话做底子,从 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成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文学语言的口 语化迈进,并逐步形成了一 种堪称典范的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谈话风”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念起来上 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叶 圣陶《朱佩弦先生》),虽说仍系知识分子化的口语,却亲切自然,鲜活上口,幽默风趣, 雅俗共赏,这就使得他的散文比起当时一般作家的作品来,拥有更多的读者,缩小了新文学 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而这正是朱自清高出于一般作家的地方,也是他为现代文学,尤其 是为现代散文语言的建设所作的开拓性贡献。 作品相关 第二章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 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 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 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 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 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 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 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 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 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 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年,月,,日 (原载,,,,年,月,,日《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期) ------------------ 作品相关 第三章歌声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 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 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细雨如牛毛,扬州称为“毛雨”。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 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 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 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濛濛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 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 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 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 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 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 了。 作品相关 第四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 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 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 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 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 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 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 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干,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 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干支 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 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 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 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 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 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 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 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 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 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 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 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 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 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 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 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 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 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 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 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 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 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 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 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 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 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 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 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 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 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 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 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 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 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这时正 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销散;到了此地,豁然开 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南 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 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 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 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 儿。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 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 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 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 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 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 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 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 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 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 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 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 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 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 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 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 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 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 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 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 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 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 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 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 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 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这时却遇着了难解的纠纷。秦淮河上原有一种歌妓,是以歌为业的。从前都在茶舫上, 唱些大曲之类。每日午后一时起;什么时候止,却忘记了。晚上照样也有一回。也在黄晕的 灯光里。我从前过南京时,曾随着朋友去听过两次。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大适 意,终于听不出所以然。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涉想了几次——却想不出什 么。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觉得颇是寂寥,令我无端的怅怅了。不料她们却仍在 秦淮河里挣扎着,不料她们竟会纠缠到我们,我于是很张皇了。她们也乘着“七板子”,她 们总是坐在舱前的。舱前点着石油汽灯,光亮眩人眼目:坐在下面的,自然是纤毫毕见了— —引诱客人们的力量,也便在此了。舱里躲着乐工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他们是永 远不被注意的。每船的歌妓大约都是二人;天色一黑。她们的船就在大中桥外往来不息的兜 生意。无论行着的船,泊着的船,都要来兜揽的。这都是我后来推想出来的。那晚不知怎 样,忽然轮着我们的船了。我们的船好好的停着,一只歌舫划向我们来的;渐渐和我们的船 并着了。铄铄的灯光逼得我们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 托出来了,这使我踧踖不安 了。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他 跨过来的时候,我们船上似乎有许多眼光跟着。同时相近的别的船上也似乎有许多眼睛炯炯 的向我们船上看着。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 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了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 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 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道,“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 他。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释了重负一般。我们就开始自白了。 我说我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心里似乎很抱歉的。这所谓抱歉,一面对于她 们,一面对于我自己。她们于我们虽然没有很奢的希望;但总有些希望的。我们拒绝了她 们,无论理由如何充足,却使她们的希望受了伤;这总有几分不做美了。这是我觉得很怅怅 的。至于我自己,更有一种不足之感。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服了;但是远远的, 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音了。在 歌舫划来时,我的憧憬,变为盼望;我固执的盼望着,有如饥渴。虽然从浅薄的经验里,也 能够推知,那贴耳的歌声,将剥去了一切的美妙;但一个平常的人像我的,谁愿凭了理性之 力去丑化未来呢,我宁愿自己骗着了。不过我的社会感性是很敏锐的;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 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于被它压服着,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 候。道德律的力,本来是民众赋予的;在民众的面前,自然更显出它的威严了。我这时一面 盼望,一面却感到了两重的禁制:一,在通俗的意义上,接近妓者总算一种不正当的行为; 二,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应赏玩的去听她们的 歌。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两种思想在我心里最为旺盛。她们暂时压倒了我的听歌的盼望,这 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绝。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颇是昏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靖 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两个相反的意思在我心头往复:卖 歌和卖淫不同,听歌和狎妓 不同,又干道德甚事,——但是,但是,她们既被逼的以歌为业,她们的歌必无艺术味的; 况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该同情的。所以拒绝倒也是正办。但这些意思终于不曾撇开我的听 歌的盼望。它力量异常坚强;它总想将别的思绪踏在脚下。从这重重的争斗里,我感到了浓 厚的不足之感。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唉~我承认我是一个自私 的人~平伯呢,却与我不同。他引周启明先生的诗,“因为我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 人,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 ?原诗是,“我为了自己的儿女才爱小孩子,为了自己的妻才爱 女人”,见《雪 朝》第,,页。 他的意思可以见了。他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且尊重着她们,所以拒绝了 她们。在这种情形下,他自然以为听歌是对于她们的一种侮辱。但他也是想听歌的,虽然不 和我一样,所以在他的心中,当然也有一番小小的争斗;争斗的结果,是同情胜了。至于道 德律,在他是没有什么的;因为他很有蔑视一切的倾向,民众的力量在他是不大觉着的。这 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这里平伯又比 我高了。 在我们谈话中间,又来了两只歌舫。伙计照前一样的请我们点戏,我们照前一样的拒绝 了。我受了三次窘,心里的不安更甚了。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船夫大约因为要赶第二趟 生意,催着我们回去;我们无可无不可的答应了。我们渐渐和那些晕黄的灯光远了,只有些 月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我们的船竟没个伴儿,秦淮河的夜正长哩~到大中桥近处, 才遇着一只来船。这是一只载妓的板船,黑漆漆的没有一点光。船头上坐着一个妓女;暗里 看出,白地小花的衫子,黑的下衣。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她唱得响亮而 圆转;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听而向往。想不到在 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这时船过大中桥了,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 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我们回顾那渺渺的黄光,不胜依恋之情;我们感到了寂寞了~ 这一段地方夜色甚浓,又有两头的灯火招邀着;桥外的灯火不用说了,过了桥另有东关头疏 疏的灯火。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归来之早了~走过东关头,有一两只大 船湾泊着,又有几只船向我们来着。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东关 头转湾,河上的夜色更浓了;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线一线的灯光;仿佛黑暗 从酣睡里眨了一眨眼。我们默然的对着,静听那汩——汩的桨声,几乎要入睡了;朦胧里却 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我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 我的更其浓厚。我们却只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直到 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却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 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 的臂膊。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梦了。那电灯 下的人物,只觉像蚂蚁一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的梦;可惜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 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 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 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年,,月,,日作完,于温州。 作品相关 第五章温州的踪迹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 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横处三分之二。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 —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轻风中。纸右一圆 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 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 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 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 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 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那低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 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 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 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 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 找,您得向帘中去找——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 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 我拚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 区尺幅,而情韵之厚, 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 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那 也只好由他了。 ,,,,年,月,日,温州作。 二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山名,瑞安的胜迹。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朱自清的散文有哪些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主要有: 《歌声》赵新建《荷塘月色》《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春晖的一月》《航船中的文明》《旅行杂记》《女人》《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飘零》《背影》《阿河》《执政府大屠杀记》《哀韦杰三君》《海行杂坊》《白采》《荷塘月色》《一封信》 《怀魏握青君》《儿女》《白马湖》《扬州的夏日》《看花》《我所见的叶圣陶》《给亡妇》《哀互生》《春》《冬天》《择偶记》《说扬州》《买书》《初到清华记》《蒙自杂记》《北平沦陷那一天》《论诚意》《沉默》《生命的价格——七毛钱》《正义》. 朱自清散文《春》朱自清散文《春》 《春》选入初一语文人教版2010版第三单元第11课,初一语文苏教版2010版第四单元第14课初一语文语文版2010版二单元第9课。 原文 曾多次选入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现选入北京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课本对原文存在多处删改。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春 ,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 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赏析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 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 春 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后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续、转化、提升。但不管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同,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 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 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在朱自清所有的散文中,开篇就写得如此明朗、欢快、昂奋的作品,似乎还不多见。这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的作文,这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中年知识分子的精心之作。作者所以有这样一种心境和情绪,一定是因为他走过了一段最阴暗的日子后,找到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的一种心境。“盼望着,盼望着”,动词的叠用,显得突兀、有力、急切,隐含了他曾经的阴暗、苦闷岁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对未来的苦苦求索。现在光明终于降临到了眼前,他怎么能按捺住欢欣鼓舞的心情呢,“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是初春的朦胧景象,但又何尝不是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体验呢,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 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在这一幅诗化的春景中,作者卸掉了一切的思想情感重负,一头扑入了这春的世界中,就像一个孩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样。他想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打滚、踢球、赛跑、游戏,尽情地体验生命的活泼与自由。他全身心地动用自己的视觉、嗅觉、听觉、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抚爱。在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变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灿烂,展现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怀和天真无邪的个性。 但这种美丽的生命体验毕竟是暂时的、甚至是虚幻的。朱自清信奉“刹那主义”,并把它当做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而他又深知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肩上的重任,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有许许多多不容推卸的义务。他要追寻一种有为、有价的人生,他要精心地、甚至是刻意地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因此在《春》的后半部分,作品欢快的调子突然变得舒缓、沉静,出现了绵绵的春雨、朦胧的晚景、为生活行色匆匆的人们、辛勤劳作的农民。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朱自清也从梦的世界回 到了湿漉漉的土地上。“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在这里写的是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更是写自己的心理、决心和希望。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可以打住了。但朱自清却给了人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使春天的意象变得更为完整、瑰丽,使朱自清的人生、人格变得更加耀人眼目。他连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天,把春天形容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使舒缓、沉静的格调蓦然刚健、清新起来,与作品的开头紧紧呼应;把滑向平实的现实情境又突然推进到了作品上半部分营造的那种明朗、欢快的意境中去,整个意境又连成了一片。春天的“新”、“美”、“力”,注入了朱自清的整个身心,朱自清也化入了整个春天,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朱自清获得了“新生”。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春》是风格演变特别明显的篇目。 词语解释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 明朗润泽。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 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 密密地开着的花。 卖弄: 炫耀。 宛转: 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落地: 这里指婴儿生下来。 舒活: 舒展活动。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写作背景 《春》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1932年下半年或1933上半年。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心境愉悦,所以,《春》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 主题归纳 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文章结构 盼春(1~2)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3):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侧结合 拟人 春花图(4):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比喻、拟人、通感、排比 春风图(5): 和悦 拟人、触觉听觉嗅觉的多感官描写 春雨图(6): 细、密、多、轻盈 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比喻 迎春图(7):广、多、全、新、美、力 颂春(8~10) 触觉听觉嗅觉的多感官描写 《春》(朱自清散文)《春》(朱自清散文),原文及赏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 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佳作,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 《春》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 作品起始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 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 接着,作者推出五个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 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第二个特写镜头是花木争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 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第三个特写镜头是春风。较之春花来说,春风是不容易描写的。朱自清写春风,主要抓住了两点,一是春风的柔和,二是它具有传声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 的诗句,来状写春风的温暖,柔和;他犹恐读者不易领会,马上来了一句人人能领会的摹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传味角度写春风,不仅强化了春的氛围,也将此段与上两段关于草、花的描写自然地连接起来。春风还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第四个特写镜头是春雨。朱自清写南方的春雨连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种雨,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这俨然是一幅春雨农耕图了。 第五个特写镜头是春境中人的活动。前四幅画面以写自然景色为主,这幅画面则突出人的作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儿“赶趟儿”地开;人们为了迎春,“也赶趟儿似的”走出家门。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在以上盼春、绘春的基础上,作品最后唱起了对春的赞歌: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里,作者用三个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说明春天是新鲜、美丽、欢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春》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出色散文,将它与此前的同类题材《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两点突出的变异:一是感情格调有所不同;二是语言风格的变化。读《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调则轻松愉快、充满活力。何以会如此,我猜想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应约为中学撰写的语文教材,从培养青年进取向上出发,作者采用了相应的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 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春》大概写于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回国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美满夫妻,并于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贵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顺境与幸事,不能不对《春》的抒情格调产生影响。作者乐观感情的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诗情与画意结合。再从语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语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迹,不够自然。而《春》的语言则简朴、活脱、口语化。如写草,“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语言都 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语短意丰,表现力强。作者为了更好地描写春天,还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结尾部分,便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他用文笔把短暂的春天从自然界拉回到书面上,使其四季常驻,随时可睹。 朱自清散文有感那一方绝唱 ——朱自清散文的魅力所在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朱自清,是源于中学课本中的《匆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霎时间就被作者瑰丽的文笔所俘虏,空暇时间就翻看一下朱自清的散文,一直坚持地把《朱自清散文精选》读了下来。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同,但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朱自清散文精选》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他的散文不同于俞平伯的缜密,也不同于冰心的飘逸,更不同于周伯人的隽永。他用自己“真挚清幽”的特性创造了自己独特的 艺术风格。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一切躁动都在作者的文字里慢慢沉淀,让人感受到了真正的情。我想真的如朱自清所说,“不虚美,不隐恶”的平淡中包孕了神奇。 《朱自清散文精选》选取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内容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语言清丽凝结,但在平淡中传递着最真挚的感情,我想,比起那些浮夸绚丽的文字,还是逼真、细腻的文字更来的深入人心。赵景深说: “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知识谈一些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朱自清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感伤、或温厚、或幽默的人伦之情,深深地感拨动着人的心弦。如《背影》中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步履艰难的老父亲的背影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经典镜头,感人至深。再如《给亡妇》中的对妻子生前照顾子女和作者的琐事的描写,全文不避繁琐娓娓道来,在平淡的叙述中掀起情感波澜。有人说这文是作者大男人主义的一种表现,这是我不赞同的,文中处处的包含着作者对亡妻的感激,思念和内疚之情,何谈大男人之说呢,在《儿女》一文中,作者不加修饰,却以真情感人,诉说生活细节,用最朴实的笔调来抒发对亲人的感情。正是这触动人内心的最柔软处的细水流长的笔调才更能感染读者吧,让人在温馨之余又觉得无限羡慕。 “文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后人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我想这在作者描写的大自然的景致中可以感受得出来。清丽的文笔,细腻秀丽地把作者笔下的美景刻画得美不胜收。梅雨潭醉人的绿、秦淮河的灯影波光、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与古朴„„使人在阅读中跟着作者的文字畅游在如斯美景中,仿佛身临其境般欲罢不能。作者的《荷塘月色》是我高中时学的一篇文章,至今我犹记得语文老师对这文的评析:“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清雾、蓊蓊郁郁的树木以及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素淡朦胧,简直就象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文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的工笔画式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也因这文,我深切地了解了何为“通感”,虚虚实实,朦朦胧胧,作者运用人的心理“通感”达到美感体验的极致。我时常在想,身为中文系的自己,面对如斯风情会如何着手下笔,想着想着愈发觉得汗颜,还真不知自己拙劣的文笔会写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出来。 朱自清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曾经提过“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原则,而他在他的文中也是一贯地遵循着这个原则。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他都以其完美的散文意境,树立了“白话美文的典范”。 正如杨振生所说:“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远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对于《朱自清散文精选》中几篇代表性的杂文,我依稀之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后来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朱自清的杂文创作始于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他有意地模仿鲁迅先生,散文一改往日的清新、朴实,不再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而是用简洁的文字书写自己的看法,直截了当。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作者的《正义》一文,犀利的文笔,辛辣的笔调,在鲁迅先生鞭挞文风的基础上更多的融合了自己的激进思想。相对于鲁迅杂文的深奥难懂,朱自清的文显得更直白,让人读起来大快人心之余又深以为然。身为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文人,我深深认为朱自清被尊称为“一代散文大师”是当之无愧的。 俗话说,读书的过程是一种积累。而读朱自清的散文,我觉得是一种心灵的沉淀。话说回来,读了那么多朱自清的文章,最让我感慨的还是那篇《匆匆》。也许是最先接触到的,所以倍感触人心玄。那时老师们都喜欢强灌一些诸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思想给我们,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们总是嗤之一笑应付过了。直到学到这篇文章,才正真地开始审视自己对生活对时间的态度。“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万门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 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字字如矶,敲进我的心里,荡起一阵名为茫然的涟漪。十三四岁的年纪,总以为一辈子很长,躲在象牙塔的世界肆意挥霍自己的年少无知,天真地认为世界是围绕着自己转的。“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无数的当下在我们的肆意中被下一秒定格,成为回忆,组成我们的过去。蓦然回首,身后的我又是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而如今,真的是只有徘徊罢了。无数匆忙的回忆在在地睥睨着那段年少轻狂,于是,徘徊来了,茫然来了。有时我甚至不敢相信十几年的生活在回忆中却像做梦一般,闭眼,再睁开。不变的是,我什么痕迹都没留下。而朱自清的这篇《匆匆》,醍醐灌顶般把我从深陷的泥沼中拉出来,虽然我还是无法明确地回答作者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又何妨,时间会见证一切。 折服于朱自清的文字操控能力,我曾经也试着模仿他的文风,不过写出来的无非是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徒有其表却无内容,只好作罢,还是品读为佳。 品读朱自清散文,仿佛品读那一方绝唱,总能在字里行间收获满满的感动,让人在喧哗的都市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属,着实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而如今的的社会,很多人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如何读书的轨道,这时不妨读一下朱自清的作品,毕竟经典之所以为经典,还是有一定的价值意义的 朱自清散文春 朱自清散文《春》读后感 朱自清的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 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在朱自清所有的散文中,开篇就写得如此明朗、欢快、昂奋的作品,似乎还不多见。这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的作文,这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中年知识分子的精心之作。作者所以有这样一种心境和情绪,一定是因为他走过了一段最阴暗的日子后,找到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他是在借明媚的春光,抒发自己的一种心境。“盼望着,盼望着”,动词的叠用,显得突兀、有力、急切,隐含了他曾经的阴暗、苦闷岁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对未来的苦苦求索。现在光明终于降临到了眼前,他怎么能按捺住欢欣鼓舞的心情呢?“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是初春的朦胧景象,但又何尝不是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体验呢?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 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在这一幅诗化的春景中,作者卸掉了一切的思想情感重负,一头扑入了这春的世界中,就像一个孩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样。他想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打滚、踢球、赛跑、游戏,尽情地体验生命的活泼与自由。他全身心地动用自己的视觉、嗅觉、听觉、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抚爱。在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变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灿烂,展现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怀和天真无邪的个性。 但这种美丽的生命体验毕竟是暂时的、甚至是虚幻的。朱自清信奉“刹那主义”,并把它当做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而他又深知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肩上的重任,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有许许多多不容推卸的义务。他要追寻一种有为、有价的人生,他要精心地、甚至是刻意地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因此在《春》的后半部分,作品欢快的调子突然变得舒缓、沉静,出现了绵绵的春雨、朦胧的晚景、为生活行色匆匆的人们、辛勤劳作的农民。超然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转换成了一幅现实图画,朱自清也从梦的世界回到了湿漉漉的土地上。“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在这里写的是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 更是写自己的心理、决心和希望。 文章写到这里,其实可以打住了。但朱自清却给了人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使春天的意象变得更为完整、瑰丽,使朱自清的人生、人格变得更加耀人眼目。他连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天,把春天形容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使舒缓、沉静的格调蓦然刚健、清新起来,与作品的开头紧紧呼应;把滑向平实的现实情境又突然推进到了作品上半部分营造的那种明朗、欢快的意境中去,整个意境又连成了一片。春天的“新”、“美”、“力”,注入了朱自清的整个身心,朱自清也化入了整个春天,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朱自清获得了“新生”。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跟着朱自清学散文 方 面的特 长 , 而 是 那 里 的 景 色 实 在 让 我 有 一种 创 作 的 冲 动 。 可 是我 从 来 没 写过 写 景散 文 , 不 知 如 何 下 笔 。多 年 来 , 我教 散 文 , 总是 偏 重于 欣 赏 意 境 的美 、 语 言 的美 , 却 很 少涉 及怎 么去 写, 所以, 我 的 学 生 除了记 人记 事 和 议论 这 两 种文 体外 , 几 乎不 写写景 散 文 。 在 我 看来 , 写景 散 文 主 要 有 三难 : —难 是 切入 点不 好 找 , 二难是篇 幅 拉 不长 , 三 难 是 理 的渗 入 不 易 。 想一想 , 还 是 向名 家 求 救 吧 , 初 学 写 作, 当然 应该 从 模 仿名家 开始 。名家 找谁 ,当然 首选 朱 自清 。 一 来 他 是散 文魁首, 二 来 中学 生都 接 触 过 他 的作 品 , 模 仿 他 也能 给 学 生 做 个示 范 。 于是找来 《 绿 》《 荷 塘月色 》 等 朱 氏散 文 , 仔细 研 究 这 些文 章 的写 法 。 先 解 决 切入 点 的 问题 。 要 写 的 东 西很 多 , 总 不 能 想 到 什 么 或 看 到 什 么就 写什么 吧 , 总要 找 个点 把 这 些 东 西管 起 来 。 这 个点可 以是 主 题 , 也可 以是 某 种 景物 或 景 象 。 没 有切 入点 , 很 容 易写成 流 水账 或 旅 游 景 点 介 绍 手 册 。到 一 个 地 方 , 突 出它 的 特 征 是 什 么 ,给 你 感 触 最 深 的 景 物 或 景 象 是 什 么 ,找 到 它 们 , 用它们 来 管住 所 有 的景 物 , 散文就不 “ 散 ”了; 《 绿 》写 的 是 梅 雨 潭 的 景 色 , 切 入 点就 是 一 个 “ 绿 ”字 , 用 “ 绿” 来 表 现 梅 雨 潭 的 突 出 特 征 ;《 荷 塘 月 色 》写 的 是 清 华 园 的 荷 塘 , 切入 点 是 “ 月 色’ ’ , 一 切 景 物 都 是 月光 映 照 下 的 景 物 。 二 连 浩 特 留给 我 最 突 出 的 印 象 是 什 么 ,是 蓝 天 。 我 从 来 没 有 见 过 那 么 蓝 的天 , 蓝 蓝 的 天 给 人 一种 纯 净 的 感 觉 。纯 净 的 天 和 淳 朴 的 人 民 不 就 沟通 了吗 , 主 题 也 有 了。 对, 就 从 天 空切入 。 于是 , 我 的 标 题 有 了, —— “ 二 连 浩 特 的天 空 ” 。第一 句 , 就 模仿 《 绿》 的 第一 句 “ 我 第 二 次到 仙 岩 的 时候 , 我惊 诧 于梅雨 潭 的绿 了 ” , 于 是 我 写 下 了( 初到 二连 浩 特 , 我 一下 子 就 被 天 空 吸 引了。 , , 天 空 有 什 么 好 写 的 ,一 个 字 , 蓝。 一个 “ 蓝 ”能 写 多 少 篇 幅 , 朱 自 清 告 诉 我 们 了( 视 觉 写 完 了, 还 可 以写 听觉 , 还 可 以写 嗅 觉 、 味觉 、 触觉 等等 , 比如 我 写 了 荷 叶、 荷花 后, 不 是 还 写 了 荷 香 吗 ,还 可 以 调 动 多 种 修 辞 手法 来 写 , 比如 我 写 荷花 不 就 连 用 了三 个 比喻 吗 , “ 正 如 一 粒 粒 的 明珠 , 又如 碧 天 里 的星 星 , 又 如 刚 出浴 的美 人 ’ , , , 多 个 字 就 出 来 了。 还有 , 正 面 描 写不 够 用 , 还 可 以侧 面描 写 嘛 。比如 我 写 梅 雨 潭 的绿 , 不 就 用 了大 量 篇 幅 去 写 绿 的 环 境 一 一 梅 雨 亭 和 梅 雨 潭 吗 ,这 个 地 方 不 够 写, 还 可 以 写别 的地 方 来 进 行 比较 。 比如 “ 我 曾见 过 北 京 什刹 海 拂 地 的 绿杨 , 脱 不 了鹅 黄 的 底 子 , 似 乎太 淡 了; 我 又 曾见 过 杭 州 虎 跑 寺 旁 高 峻 而深密的 ‘ 绿壁’ , 重 叠 着 无 穷的 碧 草 与绿 叶 的 , 那 又似 乎 太浓 了 其 余 呢, 西 湖 的 波 太 明 了, 秦 淮 河 的 又 太 暗 了 ”。 多种 手法 齐 下’ 还 愁 篇 幅拉 不长 吗, 茅塞顿开。 可 一种 颜色 以乎 只 能 写 视 觉 , 别 的 感 觉 还 真 不太 好 写。 那就 先 不 着 急写 “ 蓝 ”, 写写别 的颜 色作 个 比较 吧 。 那 是 一 种 怎 样 的 蓝 啊 。我 们 经 常 形 容 红 色 为 鲜 红 , 形容 绿 色为 嫩 绿, 形 容 蓝 色 为 天 蓝 。天哪 ~ 天 蓝 是 一 种 什 么蓝 ,它 现 在 就 在 我 的 眼 里 , 但 我却无 法用语言来形容 。 无 法 用 语 言来 形 容 , 都 写出, , 多个 字 了, 还 愁 没 有 可 写 的吗 ,再 想 几 个 比喻 吧 。 往 哪个 方 向打 比方 , 就 要 搞清 楚被 比喻 的事 物 有怎 样 的特 点。 想 了想 , 这个 “ 蓝” 特 别均 匀 , 又特 别润 泽 ; 均 匀如 漆 , 润 泽如 水 。 于 是 就 有了 下 面的 句 子 : 好 像 用油漆 刷 过 , 却 均 匀透 亮 , 没有 一丝 刷 子 的痕 迹 ; 好 像 是 凝 固 的, 却 又润润 的, 似 乎在 缓 慢 地 流 动 。 再 往 主 题 方 向靠 靠 。 前 面 不 是 已 经 想 到 淳 朴 的 人 民 了 吗 ,淳 朴 的 人 民 有 什 么 特 点 ,心 胸 , , , 阔, 不 争 名夺 利 , 活 得轻松 。 对, 有 了。 那 是 一 种 可 以让 任 何 小 肚 鸡 肠 的 人 都 变 得 大 度 的 蓝 , 是 一 种 可 以让 人 对 人 生 意 义 产 生 顿 悟 的 蓝 。 啊~ 就 往 这 个 方 向 引 。忽 然 想 起 一 位 诗 人 写 中秋 的 诗 句 : “ 望 月, 其 实 就 是 想 一个人 。 ” 又 联 想 到 朱 自清 的 “ 看花 就 是 思 姑 娘 ”的 含 义 , 于是, 我 后 面的 句 子也 有 了; 我们 看云 , 其 实就 是 看 我 们 自己。城 市 里 呆 得 久 了, 蓝色只是天 空的背景 , 天 空 还 有 什 么 ,白云 。对 , 该 写 白 云 白云 有 什 么 特 点 , 一朵一朵 的, 像 厚 厚 的 棉 我 们 已经 很 少 有抬 头 望 天 的 雅 兴 了, 似 乎 天 空 不 是 我 们 生 活 的 一 部 分 。因 为 抬 头 看 到 的 和 低 头 看 到 的 几 乎 没 有 什 絮, 和 我 所 生 活 的城 市 的 云不 一 样 。那 就 和 我 所 生 活 的 城 市作 一 个 比较 吧 。 如 此 令人 惊 叹 的蓝其 实也 只是 背景 , 真 正 让 天 空灵 么区别, 都 是 灰 蒙蒙的 , , , , 米 之 外 就 找 不 到 清 晰 的 图像 了。即使 是 阳 光 灿 烂 ,天 空也 是 白亮 白 亮 的 , 找 不 到 一 点 鲜 艳 的 色彩 。这 让 我 们 的 心 情 总 有 些 压 抑 。再 加 上 终 年 为 动 起 来 的 是 各 种 各 样 奇 形 怪 状 的 云 。在 我 所居 住 的 城 市 里, 几 乎 已 经 没 有 云 朵 的 概 念 了。即 使 是 晴 天 , 云 也 多是 条状的, 薄 纱 状 的 ,即使 有 成 块 状 的 , 往 往 也 棱 角 坚硬 , 缺 少 流 畅 的 曲线 。而 且 因 为天 的 色彩 并 不 清 晰 , 所 以云 和 周 围天的界 线 也 有些模 糊 。 生 活奔 波 , 经 不住 各 种 利益 的诱 惑 , 渐 渐地 , 我 们 离本 真 的 自己愈 行 愈 远 。 正如 《 荷 塘 月 色 》不 能 总 写 荷 塘 而 不 写月 色 、《 绿》 不 能 总 写梅 雨 潭 而 不 写 绿一 样 , 我也 不能 总 写天 空 而 不 写 地 上 吧 ,于 是 , 我 开 始 构 思 地 上 的 百 姓 。写 他 们 什 么 呢, 当 然 应 该 往 淳 朴 和 自在 悠 闲 方 向上 靠 。 二连 浩 特 建 在 沙漠上 , 即使 是 最 热 闹的街 道 也 没有 多 少人 。小 地 方 的 人 并 不 忙 碌 ,脸 被 阳 光 亲得 红 黑 油 亮 , 那 么, 二 连 浩 特 的云 到 底 什 么样 ,该 正 面 写 了吧 , 直接 写真 难 , 那 就 打 比方 吧 。“ 有袅 娜 地 开 着 的 , 有 羞 涩 地 打 着 朵 儿 的 ”, 对, 有这样 的, 有那样 的, 能 找 几个 是 几个 。‘ ‘ 朵 ”不 是 花 的 量 词 吗 ,那 就 把 这 些 云 往 “ 花 ”的 方 向形 容 吧 。 而二 连 浩 特 的云 让我 真 正体 会 到 “ 朵” 的概 念 : 曲 线 漾 着 一 种 满 足 。三 三 两 两 的 行 人 慢 悠 悠 地 踱 着 步 ; 生意 人 因为购 物者 并不 多, 大 多数 时 间是 懒 洋 洋地靠 着座椅 , 眼 睛 半 眯 着 。因 为 房 屋 都 不 高 , 地 也 很平 坦 。 所 以 视 野 可 柔 和 清 晰 ,花瓣 层 次分 明 , 开合 自如 , 浓 淡相 宜。有含 苞 待放的, 也 有 竞相 怒 放 的 ; 有金 枝 独 立的 , 也 有 花 团锦 簇 的; 有 身 着 素 雅 白 裙 的 , 也 有 被 霞 光 涂 抹 上 彩 妆 的 。深 吸 一 以 扩展 得 很 远 。只 有 偶 尔一 两声 汽 车 的 鸣 笛 , 才 让 你 忽 然 省悟 : 这 里 毕 竟 是 , 个 有 着 交 通 规 则 的 城 市。 该 把 主 题 表 达 得 明 白些 了 , 不 然 有 人会 说我 主 题 模 口气 , 好 像 空 气 中都 弥 漫 着 花 香 。 一 糊 了, 尽 管 散 文 贵在 含 蓄 。地 上 的 百姓 和 天 空 有 什么 联 系, , , 正一反 , 三 组 比拟 , 云 朵 的 形 象 就 有 了。 接 着 该 写 自己 的 感 受 了 , , ,这 样 的 景 色 当 然 应 该 让 我 陶 醉 , 轻 只 有 这 种 的 天 空 才 能 孕 育 出这 样 随 遇 而 安 、心 灵 宁 静 的人 民。 他 们 并 不 经 常 望 天 ,因为 蓝 天 白云 已 经 成 为 他 们 生 活 的 一 部 分 。而我 却 总 是 不 由 自主 地 想 看 天 ,因 为 这 飘飘地 , 就 像 云 一样 自由 自在 。 躺 在 草 地 上 ,看 着 天 空 ,天 离 我 很 近 。虽 然 烈 日当 头, 但 有 凉风 相 伴 , 心 情 也 清 爽 平 静 。此 时 , 我 好 像 也 如 云一般 , 飘 然而 升。 云卷 云舒, 去 留无 意 , 任 凭 天 空的清风 把 我吹 到 任 何地 方。 里 的 天 空对 我 来 说 是 稀 罕 物 , 我 并不 能 长 期 拥 有 。 我 喜欢 这 里 , 但我还得离开, 我 得 表 达 —下依 依 不 舍 的心情 。 就让 我的心灵在 这 儿 小憩一会儿 吧 。 我 知 道 ,当我 离 开 这 里 以后 , 我 可 能 不 会 再 有 抬 头 的 雅 兴 了。 现 在 已经 , , , 多 字 了, 如 果 按 高考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语文高考下定义高考日语答题卡模板高考688高频词汇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 的 标 准 要 求 , 再 有, , , 字 左右就够, , 朱 自清 的 写 景 散 文 很 少 有 清 晰 的 “ 理 ”, 他 往 往 是 通 过 对 景 物 的赞 美 来 表 现他 对现 实 的 厌 倦 。比较 朱 自清 的 《 荷 塘 月色 》和 郁 达 夫 的 《 故 都 的 秋 》, 就 能 看 出这一 点 。不 过 , 朱 自清 的另 一 篇 散 文 《 看 花 》却 似 隐 似 现 地 道 出 了 一点 理 趣 , 他 在 说 起 栀 子花 时 写到这儿 , 本 可 以 收 笔 了, 但 我 忽 然 想 到 了徐 志摩 《 再 别 康 桥 》中的首 句和 尾句 :“ 轻 轻 的我 走 了, 正如 我 轻 轻 的来 ; 我轻轻的招手, 作 别 西 天 的 云 彩 ”,“ 悄 悄 的 我 走 了, 正如 我 悄悄 的 来 ; 我 挥一 挥 衣 袖 , 不 带 走 一片 云 彩 ”。这 两句 中都 有 “ 云 彩 ”二字 , 正 与 我 写 的 内容相 吻 合。 于是, 我 把 这 两 旬 糅 合 —下, 权 作结 尾 吧 , 但 愿 不 是 画 蛇 添足 。 轻 轻 的 我 走 了, 正如 我 轻 轻 的来 ; 我 轻 轻 的招 手, 想 带 走 一 片云 彩 。 曾写道 :“ 栀 子花 不是 什 么高 品 , 但 我 喜欢 那 白而 晕黄 的 颜色 和那肥 肥的个儿 , 正和那 些卖花 的姑娘 有着相似 的韵 味 。 栀 子 花 的香 , 浓而 不 烈 , 清而 不 淡 , 也 是 我 乐 意 的。 我 这 样 便 爱 起 花 来 了; 也 许 有人 会 问 ,‘ 你 爱 的不 是 花 吧 ,’ 这 个我 自己其 实也 已不大 弄得 清 楚 , 只好 存而 不 论了; ”“ 存 而 不 论 ”的 那 个 “ 理 ”其 实 就 是 : 爱花 就 是 爱 姑 娘 。只 是 说 得 有 些 含 蓄 罢 了。我 们 现 在 写 散 文 , 最 小 功 告 成 。朱 自清 真是 一 个 好 老师 , 他 的文 章 中都 含 着 一 些 写作 的 “ 潜 规 则 ”, 掌 握 了这 些 规 则 , 写 出一篇 “ 像 样 ”的 散 文 也 不 是 一 件 难 事 。 现 在, 我 们 就 不 妨 动 好 能 写 出一 点 “ 理 趣 ”, 一 来 满 足 现 代 散 文 读 者 追 求 深 度 的需 要 , 二 来 也 是 为了适 应 考 试 作 文 材 料对 理 性 的 要 求。 于是 , 我 开始 想 “ 理 ”了; 笔 尝 试 尝 试 吧 。虽然 我们 还 只 是在 模仿 , 但 又 有 哪 个 创 造 不 是 源于模 仿 呢 , ( 山西 省 太 原 市教 科 研 中心 ; , , , , , , ) 天空如此蓝 , 白云 如 此 美 , 正 是 淳 朴 和 自由 的 象 征 朱自清散文:春《春》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作家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读书体会: 《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 精美小诗: 咦,是谁叫醒了小草, 原来是春姑娘在挠小草的痒痒呢~ 是谁在和鱼儿玩耍, 原来是春姑娘在和鱼儿嘻戏打闹。 每当到了春天,春姑娘就和我们一起 玩耍,一起成长„„ 每当到了春天,是我们最最快乐的时刻。 春姑娘,请你留下来好吗, 和我们一起度过金色童年~ 自己小作文: 在巍峨的泰山脚下,有一处美丽的花园小区,我们的学校-南 实小学东校,就座落在这个小区里。校园的四季风景如画,有看 不完的缤纷色彩,有说不完的有趣篇章。 看,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校园,万物复苏,操场旁边 草地上的草儿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从土里长出来了,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块绿地毯;玉兰花、梧桐树上都长出了浅绿色的嫩芽,随春风轻轻摇摆;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鲜花;那一棵棵的塔松,像一位位勇猛的士兵,守卫着我们的校园。„„
本文档为【朱自清的散文春-朱自清散文精选片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6KB
软件:Word
页数:9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6-26
浏览量: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