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

【doc】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

举报
开通vip

【doc】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doc】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 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 2009年10月 第27卷第5期 海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Humanities&SocialSciencesJournalofHainanUniversity 0ct.20o9 VoI_27No.5 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 张文刚 (湖南文理学院编辑部,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戈麦把自己的诗歌自喻为"黑雪的文字",这些文字既沉重又轻灵,既忧郁又快乐,是一种 矛盾的存在,一方面浸透了诗人的向往,梦幻翻全部...

【doc】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
【doc】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 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 2009年10月 第27卷第5期 海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Humanities&SocialSciencesJournalofHainanUniversity 0ct.20o9 VoI_27No.5 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 张文刚 (湖南文理学院编辑部,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戈麦把自己的诗歌自喻为"黑雪的文字",这些文字既沉重又轻灵,既忧郁又快乐,是一种 矛盾的存在,一方面浸透了诗人的向往,梦幻翻全部生命的能量,成为了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存在,另一 方面又是一种沉重的舞蹈,烙上了痛苦的底色.这是一种美丽的文字,也是一种绝望的文字.在"黑雪文 字"的背后诗人大量描写"死亡",并由"死亡"意象串联起生命幻象,人世图景和心灵的追寻,用诗歌,用 生命弹唱了一曲"世纪末"的哀歌. [关键词]戈麦;诗歌;黑雪文字;死亡;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710(2009)05—0560—06 戈麦是20世纪末中国诗歌领空的一道闪电,用短暂的生命和为数不多的诗歌作品照亮了那个有着 更多年轻诗人寻求突围和超越的"雷雨之夜".诗评家大量发掘了同一时期海子等诸多诗人作品中的光 芒,而极少把目光投向"落水而亡"的戈麦及其留在岸上的诗作.人们不应该忽略这样一位诗人.尽管他 在自己封闭的内心里尽情地书写了黑暗,秋天,孤独和阴郁,书写了"死亡"的暗影和气息,但也正是这一 切作为背景和底色衬托出他在"雷雨之夜"行走的艰难,困惑和精神侧影,正是从这里出发可以更好地解 读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现实处境和价值追求.本文主要就戈麦诗作中的"死亡"意象以及由此串联起来 的生命幻象,人世图景和心灵追寻等展开分析和讨论,希望对戈麦有更多的贴近和了解. " ,"有温柔的死在召唤 诗歌历来惯于表现和听从"死的召唤",这是因为敏锐,善感的诗人总是在生命的长廊里走动和盘桓, 谛听生命的玄妙和死亡的神秘之声,是因为诗歌和人类的"心脏"与呼吸贴得更近.翻开古今中外的诗 作,触目可见的是诗人对死亡的描写和联想.这并不奇怪.只是更多的诗人在"死的召唤"面前,聆听它, 体味它,感晤它,从而诗意地传达出一种时间意识,生命意识,宗教意识或审美意识,传达出一种人世的沧 桑感和人生的宿命感.只有极少数诗人,如戈麦,用生命去响应和承诺"死的召唤",匆忙而决绝地弃绝生 命和诗歌而走向死亡的腹地.有诗评家把当代诗人在死亡想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死亡心态概括为三种, 即:解脱心态,归依(回归)心态,审美心态.,那么,笔者就可以把戈麦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死亡心理动机归 结为解脱心态和归依(回归)心态,那就是诗人急于对窘迫的,空幻的现实人生的解脱和对那一片神秘"水 域"的归依.概括起来分析,戈麦的诗歌主要从三方面透露出"死的召唤"所带来的讯息. 第一,生命的空幻感使诗人决计"抛开我的肉体所有的家".从小生活在黑龙江某农场的戈麦,广袤 而神秘的大自然使他在敏锐观察和体味周围大干世界的同时,回到自己内心的河流,对时间和人生有着 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感慨:"雪狸们默默地立在河上/凿开一个又一个春天"(《流年》);"成年是生前的一种 烦恼"(《颜色》);"等待我成年的人/在我成年之后/等待着我的衰老"(《哥哥》).这种"烦恼"之叹和"衰 老"之虑,伴随着诗人短暂的一生,也构成了诗人生命的元素和心灵的底色,加速了他的死亡的步伐.也 许正是这种"烦恼"的堆积,弥散和对"衰老"的臆想与感叹,隔断了他对生命真谛的领悟,进而对生存的真 实性和价值产生了怀疑.在他的眼里,大自然的"雪"是"天堂里坠落的灰尘","这一场巨大的幻景/笼罩 560 [收稿日期]2009—03—21 [作者简介]张文刚(1959一),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编辑部,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 文艺美学研究. 张文刚: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 我们的生存",雪不仅"点缀了冬天",也改变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雪(一)》).在这种"认识"里面. 毫无疑问包括对人自身的认识,对人的生存和生命的认识,也包括对诗歌的认识,"幻景"一词为他的"认 识"作了生动的注释.戈麦对诗歌怀有"感激"之情,他从诗歌那里得到了安慰和拯救,正如他自己所说. "如果没有诗歌,我想象不出现在的我是怎么样的"_2].即使这样,他认为诗歌也同样是夺幻的,同样要走 向死亡.在《海子》一诗中,他声称自己是一个"疯人",在时光的推动下,"写下行行 黑雪的文字","和死 亡类似,诗也是一种死亡"."黑雪的文字",亦即本色而空幻的文字,既沉重又轻灵,既 忧郁又快乐,是一 种矛盾的存在,一方面浸透了诗人的向往,梦幻和全部生命的能量,成为了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存在,另 一 方面又是一种沉重的舞蹈,烙上了痛苦的底色.这是一种美丽的文字,也是一种绝望的文字.在戈麦 笔下,诗歌即生即死,死生依存:"我的一生被诗歌蒙蔽/我制造了这么多的情侣,这么多的鬼魂"(《当我老 了》).这样也就不难理解,戈麦在以自沉的方式结束生命之前,将自己的全部诗稿装进书包扔到厕所里, 让"黑雪的文字"先行沉没,让诗歌的"鬼魂"为自己引路.他的这一行为,"表现出他对他所赖以存在的 社会现实的极大失望,也表现出他对诗歌本身的绝望"_3J. 正是在"生存即幻景"的遐想和感叹下,诗人一再表示"我要抛开我的肉体所有的家"(《家》),这个 "家"包含着他的生命,灵魂和他创作的诗歌以及他赖以生存的整个世界,态度是毅然决然的. 第二,漂泊的生命需要用死亡的"根"来固定."我厌倦了海水漂泊的生活/这个日子/需要一种根". "这个日子/需要一次我的死去/我会死在那间/贮存我的意志我的梦想的黑房子里/没有人知道","我始 终怀有那只/多情的花朵/这么多日夜/就像那个朝向故居的山坡/你的过去/那永恒的诱惑/残害了我多 年"(《这个日子》).从诗人短短的人生履历来看,"漂泊"对他来说应该是一个奢侈的词汇.从东北到北 京求学,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他的生活是相对平静的,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可以理解为,这种"漂 泊"的感受来自诗人心灵的历程,即内心深处对生活的寂寞而孤独的体味与咀嚼,在"人生即幻景"的生命 体验中的渺茫和无助,由心灵矛盾,冲突带来的人生的抗争和挣扎,包括诗歌这只"多情的花朵"和花朵绽 放的"黑雪的文字"带给诗人的"海洋"般无边无际的世界,以及在这个世界里的生命的流浪和沉浮.如果 真要从外部来指认诗人的处境,倒不是"漂泊",而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穷愁潦倒.他的同学西渡在悼 念他的文字里写到他的"贫困":大学毕业后,他到处找房,租房,借用的平房里没有暖气;他的收入不多, 但他却把大部分钱用来购书;他吃饭,抽烟的钱掐得很紧,但到月底还是上顿不接下顿j.这一窘迫的生 存状况,戈麦在《扣门》一诗中作了惊心动魄的描写:"三个黄昏扑打着我的房门/三个流浪回家的饿魔/三 只行凶杀人的影子/扑打着我的房门".由此可见诗人对饥饿的刻骨的记忆和难堪的生活处境.在茫茫 人海里他找不到温暖的住所,得不到必要的生活保障,这种生存的艰难带给诗人的或许就是他自己所表 达的"漂泊"的感受.正是这样,诗人渴望用死亡的"根"来固定自己的生命,在《金黄的落叶》,《我的告 别》,《遗址》,《我知道,我会„„》,《誓言》等诸多诗作中诗人表达了对人世的厌弃和赴死的决心,而且把 死亡描写得悲凉而美丽:"我已经可以完成一次重要的分裂/仅仅一次,就可以干得异常完美"(《誓言》). 第三,在对人世和自我的审视中向往"那扇门"."那扇门/有温柔的死在召唤"(《那扇门》).诗人之 "所以听从于"那扇门"的召唤,是因为在现实的门槛内,诗人不满人世间的"谎言"和伪装","厌倦了恭恭 敬敬的美丽".在诗人的感受里,现实是沉重的,残缺的,令人失望的,"空气污秽不堪"(《记忆》),由此诗 人希望自己是"一块尖锐的顽石"站在人类的"反面"(《我要顶住世人的咒骂》).在 抵制的同时,诗人也 在寻找,寻找那些闪光的"事物",寻找"树林"和"渡口",寻找另一种生活,另一个世界.这种寻找是痛苦 的,绝望的,充满了更深的幻灭:"世界像两只可怜的鸟/我趴在高高的云垛上/看着她们低低地哭"(《生活 有时就会消失》),"我已经成为一个盲人,/双眼被生活填满了黑暗"(《那些是看不见的事物》).这种对 生活的"严厉的拒斥",是完全来自于诗人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还是有着更多更深的内涵?诗歌固然是 诗人自身的一种经验形式,必定融注现实的声色光影以及诗人的体验和感悟,但诗歌更是一种超验的理 想形式,表达着诗人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绝对完美,绝对纯粹的追求.因此当现实世界的观念,秩序和诗人 用"诗歌的花朵"所守护的理想世界发生冲突的时候,诗人必然会站在现实的"反面".西渡在论析戈麦及 其诗歌时说:"对于一个刚满20岁的年轻人来说,对于生活的这种严峻认识不大可能来自现实的创伤(尽 管这种创伤极有可能存在),而可以肯定地源于某种更高的恐惧感.现实的创伤可能催化了这种恐惧感 561 2009拄海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 的成熟,但永远不能代替它.这种恐惧感对于那些对生命有着敏感的禀赋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得不接受 的礼物.它就是那种对生命的可能性受到戕害的恐惧."_5J4这一观点是可以被人们所接受的.这就是 说诗人是从"生命"感知的角度,来打量和审视现实世界的. 在审视现实世界的同时,诗人也审视了自我.这种自我审视既是对不完美的现实世界的一种担当, 也是对于社会群体乃至对于人类的一种理性思考.当诗人望着《桌上的野菊花》 突然对灵魂发问:"恨卑 贱的灵魂以外所有的灵魂/我们不可能完好如初";当诗人对着《杯子》自责:"我的心盛满了罪恶",这个 时候,诗歌的语言直接捶打着诗人自我,芸芸众生乃至人类的"灵魂"和"心脏",让人反思,颤栗和哭泣. 遗憾的是诗人这种自我审视来不及更深入,更具体地展开和表达,就在"昏暗的灯光"下带着"淤积的伤 口"过早地走进了"死亡之门". 二,"我的疑虑在空气中延伸" 戈麦的诗歌大量地描写死亡,而且把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最后一首诗篇呈献给死亡,完成了诗歌和 生命的融.但这并不意味着戈麦的诗歌只有忧郁,灰暗和令人窒息的调子,不意味着戈麦在选择死亡 之前就没有内心的游移与彷徨.阅读他的诗歌会时时在"黑雪的文字"中发现闪电,阳光和春天,会看到 诗人内心里的苦闷与挣扎,或者换句话说,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戈麦,一个"半人半神"的戈麦,一个矛盾的 戈麦.正如戈麦在自述中用第三人称所表述的那样:"戈麦性格刚毅,但时而软弱,经不起很大的折腾. „„ 戈麦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_6J4,"在戈麦的方方面面,充满了难以描述的矛盾"J4. 在诗歌《一九八五年》中诗人这样表达:"一个阴暗的早晨/我最终选择了活着/像一只在白茫茫的大 风天里/丢失的手套".1985年,戈麦只有18岁,对生死的选择早在他年轻的生命中就展开了.尽管活着 像一只"丢失的手套"那样渺小和无助,但诗人仍然努力寻找,开掘出生命中温暖,明丽的一面,诗意的笔 下回旋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追寻,对"家园"的叩问,对春天,青春和爱情的歌咏, 对充满雨水,波光和 神秘气息的南方的向往,时时弥漫着温馨的浪漫的情怀.在他的诗歌中,常常能见到这样的诗句:"在洒 满青光的烛台上我终于学会/从过去的悲哀里发现未来/未来不再是一场病"(《徊想》);"季风又起我没 有方向/彻骨的阳光仿佛/一种凭空的思想/逼迫我们返回家园"(《此时此刻》);"我成熟的躯体就像这温 暖的村庄/会临三月,被这温暖的土地捧人春天"(《冬日的阳光(一)》);"一个半神,在河上漫游/一个爱 情的失眠者/走遍村庄里每一个温暖的角落/所有的花只为一个人盛开"(《四月的雪》);"要为生存而斗 争/让青春战胜肉体,战胜死亡"(《青年十诫》)„„可见,花朵,阳光这类明亮的事物和诗句,对诗人心灵 的占据和环绕,使诗人一颗"冷漠的心"常常被"捧入春天",返回"温暖的村庄".一方面是"温柔的死在 召唤",另一方面是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牵系和期待,这两种力量的交汇和较量,使诗人常常陷人内心的极 度不安和苦闷之中.要么改变现实和人生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要么抛弃心中美好的追寻遁人世俗和 黑夜的怀抱,继而永久地合上自己的双眼.诗人一次又一次尝试着自我拯救.在诗歌《鲸鱼》中,他借鲸 鱼这"海上不平凡的事物"表达了对激情,壮观和活力的渴盼,这是对自我生命的勉励和期许,更是对现实 生活的瞩目和期待.但诗人只望见鲸鱼"浪头后隆起的尾部",结果只好等待着它重新从水面露出.可是 这种等待是令人失望的,"我的内心从微热滑到冰凉",继而诗人发出了这样无奈的感慨:"你属于我们时 代正在消逝的事物/我幻想着,耗尽每一个平凡的夜晚".改变自我,改变现实而不得,诗人又幻想着超 越.在诗歌《彗星》中,诗人借"彗星"的"神秘之光","箭羽之光",表达了超越尘世的渴望:"在沉酣如梦, 的世人,今夜/这星球之上,只有一双尘世的双眼,望着你/你寒冷的光芒已渐趋消弱".正如鲸鱼的闪现 而又很快消逝一样,彗星也是转眼即逝.彗星的"隐痛和焦虑"更是诗人的"隐痛和焦虑":"你的内心为 遥远的一束波光刺痛/那惟一的目击者熬不过今夜,我合上了双眼".在漫长的夜晚和强大的现实力量面 ". 前,诗人未能坚持到"最后 在长久的内心的"隐痛和焦虑"之后,诗人最终选择了"决断":"绵羊,你的道路还将众多/我的生活 已步人决断"(《绵羊》)).不过这种"决断"也是犹豫中的决断,彷徨中的决断,是在对生的眷念和对死的 憧憬的心理矛盾之间的决断,是在对诗歌的离弃和对诗歌的守望的心灵煎熬之间的决断.这一点在诗歌 《高处》中有很好的表达,一方面,诗人表示"从今日起,我不再攀登诗歌的顶不再渴望在心中建筑通天 562 张文刚: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 巨塔",另一方面又不能失去诗歌,"失去你就失去了一个永世不可再得的梦想";一方面,诗人感叹"一切 都是虚幻的梦境","我"只想做"一个寻常的人,幸福的人",另一方面又预言自己人生的道路"它已命定 不会长久,末日或沉伏于明朝".真像诗人自己所说的:"我不能拯救/我的疑虑在空气中延伸"(《深 夜》).可以推测,这种"疑虑"一直伴随诗人到选择自杀,走向自杀的那一刻为止.而正是这种"疑虑"带 出了一个内心丰满的真实的诗人,带出了死亡阴影背后的阳光和花朵,带出了诗人对鲸鱼,彗星,山峰,巨 塔,春天等一切美好事物俯察或仰望的目光.正是在这一点上,戈麦加入到了海子一类诗人的歌唱,即为 美而歌唱,为"春暖花开"而歌唱,为精神家园而歌唱,为诗歌自身的纯粹而歌唱.因此,戈麦"黑雪文字" 背后的"光芒"是值得人们珍惜和收藏的. 三,"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水中" 戈麦在自述中说自己"喜欢水,喜欢漫游",向往"南方",他"觉得在那些曲折回旋的小巷深处,在 那些雨水从街面上流到室内,从屋顶上漏至铺上的诡秘的生活中,一定发生了许多绝而又绝的故 事".由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把自己的生命以及诗歌创作和"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的很 多诗题,就直接点明"水"或与"水"相关:《水》,《游泳》,《流动的河》,《望见大海》,《渡El》,等等,诗人把 自己的肉身,灵魂,梦,诗歌语言,把拯救和沦落,把希望和幻灭,把喜悦和悲哀等全融进"水"的流逝和动 荡之中,赋予笔下的"水"以丰富的涵义和变换的色彩.不用说他的"南方"组诗,《南方》系列也好,《眺望 南方》系列也好,《南方的耳朵》系列也好,统统写到南方的雨水以及被雨水滋润,映照过的人事,在"幻 象"与"梦境"般的描写中,打开南方的"花瓣"和"波光",有着一种柔润的,纯净的气息和绵长的韵味.正 是在对"水"的谛听和触摸中,诗人的身体和心灵得到了抚慰和放松:"你静静地抚摸,抚摸/忘记了时间/ 我扭结的心被理得如丝如缕/柔软如初"(《流动的河》).也正是在对"水"的感悟和形而上的思考中,诗 人用富有才情的笔墨婉转掘进生命的源和流,生命的旅程和归宿,生命的动荡和神秘„„ 可以说诗人的生命就在"水"的边缘游走,他的"去"与"留"都和"水"息息相关:"在天 边的水中,往何 处去,往何处留/在湿漉漉的雨天里,我留下了出生和死亡"(《圣马丁广场水中的鸽子》).戈麦喜欢水, 乐意表现水,并且最后把自己年轻的生命也托付给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清楚地知道"水"承载了古今 中外无数伟大诗人的灵魂和诗篇:"我感到桥下的河水中尸体在漂,/我所仰慕的各个时代的伟大诗人/华 滋华斯,瓦尔特?惠特曼/在夜晚倾斜的河道上缓缓地流."(《我感到一切都已经迟了》)这是一种暗示和 召唤,虽然他在诗歌的"巨子"和"天王"面前也曾感到自己的黯淡和渺小,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诗性的追求, 没有放弃在对死亡的诗意的冥想中最终选择"水"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一点上,在对"水"的热爱和眷 顾并以生命相许这一点上,戈麦和那些"伟大诗人"是声息相通,情性相投的.惟其如此,他才那么急于摆 脱尘世的羁绊和烦恼,在生的"疑虑"之后走向他所钟情的"水"的怀抱,实现他生命的诺言:"我将沉入那 最深的海底","我将成为众尸之中最年轻的一个"(《金缕玉衣》). 在用自沉的方式走向死亡之前,戈麦在用诗歌拯救自己.诗歌是他陆地上的"水",或者更准确地说, 诗歌语言是他陆地上的"水".在现实的困惑,生活的困顿与人生的无奈中,诗人借助诗歌和诗歌语言活 出了自己的尊严,活出了自己的滋味.戈麦认为:"诗歌应当是语言的利斧,它能够剖开心灵的冰河.在 词与词的交汇,融合,分解,对抗的创造中,一定会显示出犀利夺目的语言之光照亮人的生存.诗歌直接 从属于幻想,它能够拓展心灵与生存的空间,能够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这也正如他在诗歌中所自言 自语的那样:"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语言里/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水中"(《一个人》). 这种表达再明白不 过了,在他的生命里,"语言"和"水"有着怎样亲密的关系."正是从语言中,戈麦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 能性.生命因语言的出现而得到拯救."l5J4匿得语言之奥秘的人,他的生命将得到看护,他的死只是另 一 次复活."[5】4.那么当他陷入诗歌写作的苦恼,陷入语言的焦虑中的时候,他一定感到焦渴难耐,因而急 切地寻找别的"水源"来供养自己,或者结束自己.这是一种必然.臧棣在分析"语言"对诗人形成的压力 时说道:"诗人之死的助推力主要不是由性格和心理因素产生的,而是对语言的欲望产生的„„一种语言 的焦虑融进了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渗透了生命的旅程,显然,诗人之死,如果非要用悲剧的眼光来看待的 话,那么它的实质是语言的悲剧.就戈麦的死(包括海子的死)而言,它是汉语的悲剧."J43就诗人与"语 563 2009年海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 言"的精神联系来讲,"语言的焦虑"导致诗人的悲剧是可以理解的.这里,应当说"语言的焦虑"至少来 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诗人祈望用"诗歌语言"给自己建造一个现实世界之外的"世外桃源";另一方面是 诗人对"诗歌语言"自身的一种永不满足,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这两点,在戈麦身上都没有得到满足和 实现.像感受到人生的空幻一样,他感受到了诗歌的空幻:"可我还没有看见过那些未来的日子,/它们就 像雪夜中被抽走的船板,/我踩在上面——对于我,诗歌是,一场空!"(《那些看不见的事物》)诗歌既不能 改变现实,也不能拯救自己.他沉醉于诗歌创作,而又无法在"诗歌语言"的诗性层面 超越自己,最终他只 好抱着他曾经拥有的诗歌和诗歌语言一起"落水而亡".由此也可以这样理解,"水"是另一种形态的诗歌 和诗歌语言,当诗人离开岸上的"语言"而投身"水"中时,也意味着诗人在舍弃生命和诗歌的瞬间,生命和 诗歌在"水"——一种诗意形态上的水中得到了永生.也许,在他的心中混淆了"语言"和"水"的界限, "语言"是岸上的"水","水"是地下的"语言",二者是交融在一起的.当诗人意识到诗歌和诗歌语言虽然 不能改变现实和人生,但"水"能改写自己的生命和命运,"水"才是自己生命和诗歌的归宿和新的出发点. 这样前面引用过的那两句诗就应该倒过来:"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水中/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语言里". 诗人在"水"中隐身了,沉没了,但"水"在诗人生命溅起的浪花平静之后,成为了一面"镜子",当人们为诗 人短暂的生命惋惜时,从这面镜子里读到了诗人的"疑虑中的眷顾"和"决断中的诗意",读到了20世纪末 中国诗坛的一曲凄美的绝唱 四,"我就是这最后一个夜晚最后一盏黑暗的灯" 戈麦钟爱"最后"一词,他把每一天,每一个夜晚都看作是生命最后的时刻,因而诗歌也充满一种黄昏 意识,黑夜意识和末日意识,打上了灰暗的,消沉的,悲观的调子,在他"黑雪的文字"中加重了"黑"色的一 面.这样的文字当然是阴郁的,冷面的,坚硬的,虽然如上分析,戈麦诗歌中明丽,柔润,炽热的诗情也时 时如飞雪在空中漫舞,但毕竟诗人惯于把仅有的一点亮色装在黑夜的口袋里,装在"最后"一词的悲凉而 凄艳的气息里.在《献给黄昏的星》,《最后一日》,《岁末十四行》(组诗),《死亡诗章》,《黑夜我在罗德 角,静候一个人》等大量的诗作中,也许是一个景物的启示,也许是时光的流逝,也许是对死亡的思考,也 许是爱情的等候和失意,一切都可以在诗人的心中唤起关于"最后"的联想和思绪. 也正是"最后"一词,打开了诗人心底的秘密.从诗人所生活的时代来看,诗人处在一个世纪的"最 后"年代.在诗歌《岁末十四行(一)》中,诗人由"岁末"写到"世纪末":"在每一个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 总是有很多东西被打人过时的行YO/我的心凉了,从里到外".联系到诗人在其他诗篇中所描写的情景, "谎言","伪装","沉沦","隔膜"等,这样被诗人所组装来的一幅"世纪末"的图景,自然给予诗人的是心 灵的重压,是灰色和抑郁,是孤独,失望和不安.诚然,上个"世纪末",中国社会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 时期以及相伴随的价值选择和重组时期,一些丑恶,阴暗的社会现象,一些扭曲,灰色的价值观念在诗歌 的聚光灯下会显得格外令人沮丧."那些过于敏感,单纯,偏激,容易冲动的诗人面对自己不能理解和适 应的社会现状,由困惑而至失望,由失望而至绝望,最后便选择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摆脱精神重负." 可以说,戈麦正是这样的诗人.如果能够正确地看待和深入理解这"世纪末"的"最后"场景,在审视社会 现实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该抛弃的抛弃,该坚守的坚守,该追寻的追 寻,该超越的超越,那么诗人就不会染上"世纪末情绪",更不会沉落在世纪末的河流中. 不仅如此,"最后"一词,还意味着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的难堪的生存处境.20世纪末期,一个众所周 知的事实,就是文学的边缘化,而诗歌则成为了"边缘的边缘".这个时候;小说,影视文学可以在"先锋", "实验"之后纷纷走向大众化,平民化,走向现实的凡人化的书写或者历史的平民化演绎,在"边缘"找到立 足之地,甚至通过其他传媒手段或方式重新走向文化生活的中心,而诗歌的身份限制了它自身的选择. 诗歌的大众化,快餐化也许能赢得一时的读者和热闹,但决非诗歌发展的正途.作为以"语言"而非"故 事"而存在的诗歌,"语言"的诗性和诗意组合决定了诗歌的诗性和智性,造就了诗歌的纯粹性和抒情性, 因而也就使其自身成为了"云"或者"雪"更高地游走和飘舞在"边缘"的上空,因此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孤 独和失落.当戈麦看到他所崇拜的海子带着诗歌和"故乡的麦地"卧轨自杀,当他满眼含着雪光和泪水希 望用诗歌改变现实和人心而不得,当他沉迷于诗歌那"闪光的毛羽,那黑夜中光明的字句"而又落得穷愁 564 张文剐: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 潦倒,他一定对诗歌陷入了清醒的绝望,仿佛走上了诗歌的穷途末路,走进了"文学的世纪末",于是他只 好带着人生"最后"的诗篇走向死亡. 当然诱发戈麦的末日意识,死亡意识的不仅仅是外在于诗人的这些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他在骨子里对生命的神秘玄思和冥想以及对叔本华的崇拜.他在自述中说,他喜欢神秘的事物以及怀疑 论的哲学,他欣赏叔本华的哲学,如果能从头再来的话,他很可能放弃文学生涯而选择哲学【6.当大家 读到这样的诗句:"我们来到世上,正是为了把偶然的角色扮得更加荒唐/人类绝对是一堆废物,不必惋 惜/一种生物的灭绝,另一种生物还会生长/关于结局,无非是岩石,无非是尘渣"(《想法》),这之中流露 出的颓废绝望的情绪可以与叔本华对人生的看法进行对读:"除以受苦为生活的直接目的之外,人生就没 有什么目的可言.我们观察世界,见事事处处,都充满痛苦,都源于生活本身之需要,且不可分离,真可谓 毫无意义可言,不合于道理.个别的不幸,固然似为不期而遇的事物,但作为通常的不幸,则事出一辙,可 见是必然的."_】..戈麦曾说自己得到了博尔赫斯的拯救,而博尔赫斯就是叔本华的学生,对于死亡有自己 的理解,戈麦欣赏他的名言:"所有死亡都是自杀"_1.当戈麦在用诗歌诠释人生的时候,其实完全背离 了诗歌的法则而用了一种散文的笔调冷静地叙述着自己的"想法",或许是极度的"绝望"让他变得更加从 容和慢条斯理,这种叙述节奏里有一种神秘的气息和寒冷的光芒.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在许多 意象中,戈麦都喜欢把话说得一针见血,寒光逼人."l8走到"绝望"的顶点和"寒冷"的深处,当然也就走 到了人生的"最后". 戈麦走了,诗歌还在继续.诗歌在继续,就永远没有所谓"最后"„„ [参考文献] [1]谭五昌.2O世纪中国新诗中死亡想象的心理分析[J].海南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2004(5):59—66 [2J戈麦.《核心》序[M]?西渡.戈麦诗全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421. [3]吕周聚.戈麦自杀的"内部故事"解读[J].阴山学刊,2005(4):78—81. [4]西渡.死是不可能的[M]?西渡.戈麦诗全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6. 【5]西渡.拯救的诗歌与诗歌的拯救——戈麦论[M]?西渡.戈麦诗全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6]戈麦.戈麦自述[M]?西渡.戈麦涛全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7]戈麦.关于诗歌[M]?西渡.戈麦诗全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426. [8]臧棣.犀利的汉语之光——论戈麦及其诗歌精神[M]?西渡.戈麦诗全编.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9. [9]鲁西.新诗潮诗人与死亡意象[J].广西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85— 90. [1O]陈静.叔本华文集——悲观论集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92 [11]戈麦.文字生涯[M]?西渡.戈麦诗全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431. [责任编辑:吴晓珉] AnInterpretationoftheDeathImageryinGeMai'SPoems ZHANGWen?gang (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Hun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Changde415000,China) Abstract:GeMaicompareshispoemsto"blacksnowwords"whichareheavyandlight,gloomyandhappyat thesametime.Theyareacontradictoryexistence.Ononehand,withthepoet'sdesire,dreamandalllifeen- ergy,theyareanexistencefulloflife;ontheotherhand,theyaleaheavydancewithagroundingofagony. Thevarebeautifulwordsaswellasdesperateones.Behind"blacksnowwords",thepoetdescribesintensively "death"andconnectslifeido1.theworldpicturesandspiritualpursuitwiththe"death"imagery.Hesingsasad songofthe"endofthecentury"withpoemsandlife. Keywords:CeMai;poem;blacksnowwords;death;imagery 565
本文档为【【doc】戈麦诗歌中的“死亡”意象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1-15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