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

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

举报
开通vip

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 中国古代食盐与炼丹术 ,张银河 摘 要:中国古代炼丹术始于战国,兴于汉、魏、晋,盛于唐、明,终于清。炼丹术源于中国道教方士,前后传承一千多年。道教方士为何将黄帝、老子称为鼻祖,炼丹术中食盐怎么会成为“三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引经据典,对道教炼丹术产生的原因及理论体系,对食盐在炼丹术中所起重要作用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盐;中国;炼丹术。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道教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学说、鬼神祭祀以及占卜、谶纬、符箓、禁咒等巫术综合起来的产物。因此古代《文献通考?经籍...

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
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 中国古代食盐与炼丹术 ,张银河 摘 要:中国古代炼丹术始于战国,兴于汉、魏、晋,盛于唐、明,终于清。炼丹术源于中国道教方士,前后传承一千多年。道教方士为何将黄帝、老子称为鼻祖,炼丹术中食盐怎么会成为“三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引经据典,对道教炼丹术产生的原因及理论体系,对食盐在炼丹术中所起重要作用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食盐;中国;炼丹术。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道教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学说、鬼神祭祀以及占卜、谶纬、符箓、禁咒等巫术综合起来的产物。因此古代《文献通考?经籍考》云:“道教之术,杂而多端”。炼丹术是道教方术之一种。它始于战国,兴于汉、魏、晋,盛于唐、明,衰于清中叶。道教方士将黄帝、老子并称“黄老”,视为始祖,不外乎两方面因素:一是黄帝、老子名望辈份高;二是《黄帝内经》中的食盐养生理论、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理论,给炼丹术带来了诸多启示。食盐在炼丹术中被广泛推广应用,是其矿物质元素对生命的必然属性所决定。 一、黄帝与《黄帝内经》中的食盐养生理论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下来就神奇灵异,襁褓中就会言语,幼时聪明伶俐,成年后事事通达。 黄帝作为中原部落首领执政时期,位于南方的炎帝神农氏的势力已经衰落。诸侯相互侵伐,残害百姓,炎帝却无力征讨。于是黄帝时时举兵,以征讨不服管教的诸候。包括最为残暴的蚩尤氏族,最终也被黄帝征服灭绝。 黄帝用蓍草推算历数,预测未来的节气朔望。顺应天地四时的纲纪,阴阳五行的故常,死生的道理和存亡的大限。种植百谷草术,德化及于鸟兽昆虫,遍布于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勤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是一 ,张银河(1964-- ),男,河南省盐务管理局,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盐业杂志特邀编委。 1 位德高望重的上古帝王。无疑,道教方士奉黄帝为始祖,有借其名望抬高道教方士地位的目的。这是其一。 其二,《黄帝内经》中的食盐养生理论,不能说不是道教方士推崇的又一原因。《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它的内容涉及面很广,被中国中医学尊为医典。后来著名的道士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吕洞宾等,都是著名的中医学家。 《黄帝内经》中有两点,对道教方士炼丹术影响较深。 首先,《黄帝内经》讲到“五味”养生理论的地方很多,而“五味”之一的“咸”,即指食盐。许慎《说文解字》云:“盐,咸也。”盐对后来炼丹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伤骨气,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儒,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气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腾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六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节脏象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脱膛而唇竭;多食甘,则骨癌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素问?五脏生成篇》)“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肉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素问?宣明五气篇》)在《黄帝内经》下卷《灵枢》“五味篇”、“五味论”、“五音五味”诸篇中,分别又论述了:五果、五谷、五畜、五菜、五色中所含天然“盐”的食用禁忌与伤人原理等。 通过上述这些,可以看出,食盐对人体的健康与否极为重要。 其次,《黄帝内经》也不乏效法自然之理论。比如在开首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穷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 2 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通俗地说,上古时代那些深明修养道理的人教诲普通的人们,总是告诫他们:对于四时不正的虚邪贼风,能够适时回避;同时思想上保持清静,保持虚无,使真气和顺,精神内守毫不耗散,如能这样,病又从哪里来呢,所以他们精神都很安闲,欲望不多,心境安定,没有恐惧;虽然劳作,但身体不会感到疲倦;真气平和而调畅;每人都能顺心所欲并感到满意;吃什么都觉得香甜,穿什么都感到舒服,随遇而安,互相之间从不羡慕地位的高下,人人都自然朴实。所以不正当的嗜好,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的邪说,不能诱惑他们的心态;不论愚者、智者、贤者还是不肖者,对于物外从不动心,这就吻合养生之道了。 从道教方士炼丹术最终形成的炼丹原料看,食盐作用于人体,自然作用于生命,正是道家一贯倡导的哲学。再者,黄帝不仅是最古老的君王,而且也是一位被神仙化的人物,有食用“金华丹”骑龙飞升成仙的神话传说流播于世。 二、老子与《道德经》中的自然理论 司马迁《史记?老韩列传》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人。曾任东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天国家图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馆馆长一职)。李耳为何称老子呢,史书无明文记载。晋葛洪在《神仙传》中说,他在母亲怀里整整七十二年才出生,一落下地就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了,所以被称为“老子”。但这只是传说而已,显然十分荒谬。唐代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说: “古者,称师为子”。他的著作《道德经》为何又称《老子》,那是源于古代人善于把一些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卓然成为一家之言的著作,通称为“子书”。由此可见,老子的名望辈份亦很高。无疑,有助于提高道教地位。其次,老子著作富于“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自然哲理。《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炼丹术中,方士们使用最多的是丹砂和食盐。其一,丹砂是红色,而人的血液也是红色,因此古人认为,天然的红色丹砂是天地气血所致,是生命永恒的标致。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把丹砂列为上品药之首,说 3 丹砂可以治“身体五脏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恶鬼,六服通神明不老。”晋代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里,记有很多古代“仙方”,言述丹砂经简单浸泡,服后可以“仙道乃成”、“面目鬃发皆赤长生也”。现中医学实践证明,天然丹砂的确有养气、明目、清肝、润肺、止渴等医疗功能。其二,食盐被用于炼丹术,也绝非偶然。首先,食盐的味道是咸的,人体中的血汗、津液也是咸的。食盐也是一种自然生成的矿物质,化学成份是氯化钠:NaCI。是很早就被人类发现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调料品。我国上古史书《尚书?禹贡》篇就有:“海岱惟青州,厥贡盐絺”的记载;《说命》篇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见食盐作为佐料之重要;《洪范》篇云:“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明代李世珍在《本草纲目?金石部》说:“夫水周流于天‎‎地之间,水生咸,在人则血脉应之。”我国第一部官制记录《周礼》,就有了关于“盐人”的记述。殷纣王曾把盐列为八珍之一。盐广称为“百味之祖”、“食肴之将”。其次,从保健和治病方面,盐的作用亦功不可没。李世珍《本草纲目》说:“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唐本草》、《宋本草》、《本草纲目》、《扁鹊方》、《圣惠方》、《千金方》等一系列历代史书、验方集和中医学著作中,我们知道,盐具有清热、凉血、润燥、通便、抑菌、明目、坚齿、去翳等功能。盐主治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胃炎、吐血、便秘、腹泻、遗尿、遗精、皮炎、腹痛、咽痛、妇病、难产、湿疹、冻疮、麻疹、沙眼、糖尿病、烫火伤、小便不通、毒虫蜇伤等多种内外科疾病。 由此可见,丹砂、食盐做炼丹原料,既符合自然保健治病药理,也符合老子“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的哲学观点。 《道德经》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征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征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征乃足,复归于朴。” 老子的这些哲学观点,在公元150年左右,被东汉丹王魏伯阳视为化学反映规律,融入《周易参同契》中。事实证明,炼丹术中所使用的多种矿物质,都含有自己不同的化学元素,这些化学元素经过加热和融合,又生成另外相异或是相同的化学元素。古人不懂这些科学道理,以为这些现象十分神秘。如炼丹术中所使用的其中一种主要原料是丹砂,加热后的变化非常奇妙,红色丹砂化学成份是 4 硫化汞:Hgs,加热后可分解出白色的水银(汞)和硫磺,水银和硫磺重新组合后,适当加热,又可复得红色的丹砂结晶。如此循环往复,在方士看来正是“道”生万物,万物归“道”(即“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万物永存正是这种道理。 《道德经》云:“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暂且不说炼丹术功效如何,但其中有些积极意义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炼丹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长生不死,羽化升天,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古代人深信人们能摆脱自然界束缚;人的幸福不是建立在来世而是建立在今生。这种以人为本,人定胜天的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思想,在鼓励炼丹活动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想象力。 《道德经》是老子一生学问的结晶,也是他隐退人世之前留下的惟一一部著作,作品上下五千言,但其思想内涵博大精深,故被列为诸子百家经典之一。老子一生追求自然、归于自然的思想,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道教方士把老子奉为始祖,既有看中了他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一面,更有将老子神化的一面。 三、炼丹术的渊源 古代炼丹术的兴起,不外乎四方面因素,一是古人受神秘好奇心理影响;二是宗教迷信思想推风助浪;三是统治阶级贪得无厌的畸形愿望;四是当时煮盐、冶炼业滥觞。 炼丹术产生于道教前身的一些教派组织。如战国时燕齐一带,将神仙学说及方术与阴阳五行说糅合起来,形成了以追求长生不老的“方仙道”,他们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心理,大力鼓吹神仙长生。如战国时的“黄老道”,假托黄帝、老子思想,形成自己的团体,其后由政治、哲学流派,转为以祭祀黄帝、老子为主的宗教组织。 炼丹术的诱因是中国古代的神仙说。 《山海经》有多条记载:“有轩辕国,不寿者乃八百岁。”(《大荒西经》) “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海内经》)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明、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 5 之药以距之”。(《海内西经》) 《庄子?逍遥游》篇理想中的仙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列子?汤问篇》描写仙境道:“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旦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 《楚辞?远游》中写道:“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一息。„„仍羽人而丹丘兮,留不死之归乡”。 《战国策》关于不死药的记载:“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谢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 正是这些荒诞不经,浪漫无际的异书华章,对神仙的记述和描绘,加之战国与汉时,煮盐、冶金技术已有了相当基础,让大权在握,贪得无厌的统治者想入非非;同时也为游手好闲,故弄玄虚的方士们提供了最佳的藉口。 其迷信之念一发而不可收战国时期,诸侯开始了大规模的求仙问药活动, 拾。《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福)等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在遣韩众、徐市(福)、卢生等方士携巨资带领上千人入东海求仙药无果的情况下,秦始皇一怒之下,捕来在京的儒生方士“一坑”泄其私愤。但作为秦始皇个人仍不死心,尔后,又亲临东海祭拜山神,欲求仙药。《史记?秦始皇本纪》又载,秦始皇“悉召文学方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炼以求奇药”。由此可见,炼丹术在秦始皇时代已经兴起。 西汉时期,汉武帝求仙药更为心切,不仅指派大批船队入海求仙药,还下令在沿海一带修建了许多金碧辉煌的望仙楼,年年亲自东巡,焚香设贡,祈祷神仙赐不死之药。继武帝之后,宣帝、成帝、哀帝等如法效仿,致使迷信神仙之风盛行。 北魏太祖,设置仙人博士,建立仙坊,也曾驱使上万人为其炼制仙药。 唐代时期,唐玄宗经常召见道士,封官赐爵,亲授法箓,并下诏:“诸郡有自古得道升仙之处,虽令醮祭,犹虑未周,宜每处度道士二人、三人,永修 6 香火。„„天下灵山仙迹,并宜禁断樵采戈猎„„。”(《唐大诏令集》卷九)。由此可见,唐时对道教及方士极为重视。 炼丹术的出现,虽然受不死药诱惑,但并非一开始方士们就有炼制的思想和方术,而是经历了由采到炼的过程。 战国时期,道家方士内分为三大派:一是服食派,专以服食药物求得长生不老;二是房中派,注重以房中养生为成仙之道;三是吐纳导引派,讲究导引服气羽化成仙。当时,较受推崇的是服食派。因为服食派讲求的是自然,主要是服食“绿色食物”。即采集于大自然生成的植物药,矿物药和动物药。经过试验,偶然会收到一些效果,但不是很佳。于是,受“煮盐”、“熬药”和当时冶炼技术的启示,生发出炼制“仙丹”的思想。 四、食盐在炼丹术中肇始 早期炼丹术所用原料,多是采集于大自然中的植物和矿物,未见成效之前,难以定论,加之选取的原料不同和投入的比例难以划一,再加方士本身多是巫师,惯于神秘兮兮,掩人耳目。因此,几乎没有文字著作传世。第一部炼丹理论著作,是东汉时期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虽为炼丹理论著作,但它并没有包括战国时期以来炼丹术《 形成的全部学术观点和实践结果,多是魏伯阳个人的理论。《周易参同契》的理论依据:《周易?大易》是一,黄老是二,炼丹是三。书名就标示主题:参,通三;契,即合。《周易参同契》中写道:“大易性情,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转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由一,俱出径路”。起初,在文中找不到食盐的影子,只有一种仙丹药名为“秋石”。 《周易参同契》第十六章赞曰:“吾不敢虚说,仿效圣人文。古记题龙虎,黄帝美金华。淮南炼秋石,王阳喜黄芽”。表明黄帝升天时主要也是服了“金华”丹药。但未见史料有载,因此只能是神话传说而已。说淮南王刘安曾炼制过“秋石”,表明“秋石”在西汉已经出现。可惜,当时配方无存,无法确定“秋石”为何物。唐代以后“秋石”的炼法被披露,后人才知道“秋石”是从人尿等物中提炼出的含有雄性激素的石盐。宋初问世的《苏沈方良》记有十南道人所传的几种“秋石”炼方。这里摘录其一: “小便不计多少,大约两桶为一担。先以清水挼好皂角浓汁,以布绞去 7 滓。每小便一担桶,入皂角汁一盏。用竹篦急搅拌令转千百遭乃止。直侯小便澄清,白浊者皆淀底,乃徐徐撇去清者不用,只取浊脚,并作一担桶。又用竹篦子搅百余匝,更侯澄清,又撇去清者不用。十数担不过取得浓脚一二斗。其小便须是先以布滤过,勿令有滓。取得浓汁,入净锅中煎干,刮下捣碎,再入锅,以清汤煮化。乃于筲箕内布纸筋两重,倾入筲箕内,丁淋下清汁,再入锅熬干,又清汤煮化。再依前去丁淋。如熬干色末洁白,更准前丁淋,直候色如霜雪即止。乃入固济砂合内,歇口火煅成汁,倾出。如药未成窝,更煅一两度,侯莹白五色即止,细研入砂合内,固济,顶火四砂,养七昼夜,久养火尤善。” 宋《证类本草》和明《本草纲目》都推荐秋石为补肾壮阳之良药,并有介绍说:秋石,味咸,无毒、滋肾水、养丹田、安五脏、润三焦、清咳止痰、明目清心、壮腰补肾、治虚劳冷疾、小便遗数等症。 东汉末年,食盐在炼丹药物组合中的影子才日益凸现。当时出现一位著名炼丹专家狐丘(又名孤刚子)。他的著述有《粉图经》、《五金诀》、《出金矿图录》、《玄珠经》等。在其《矿图录》“炼金银法”中,已经反复提及盐在炼丹中所起作用。但此时,盐在其中所占比率位置还不甚重要。 葛洪在《抱扑子?内篇》中,记录下四十五个炼丹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这时,食盐在炼丹术中的位置已较显著。在此仅举两例: 1、“金丹法”: “当先取武都雄黄,丹色如鸡冠,而光明无夹石者,多少任意,不可令减五斤也。捣之如粉,以牛胆和之,煮之令燥。以赤土釜容一斗者,先以戎盐、石胆末荐釜中,令厚三分,乃内雄黄末,令厚五分,复加戎盐于上。如此,相似至尽。又加碎炭火加枣核者,令厚二寸。以蚓蝼土及戎盐为泥,泥釜外,以一釜覆之,皆泥令厚三寸,勿泄。阴干一月,乃以马粪火煴之,三日三夜,寒,发出,鼓下其铜,铜流台冶铜铁也。乃令铸此铜为筒,筒成以盛丹砂水。又以马屎火煴之,三十日发炉,鼓之得其金,即以为筒,又以盛丹砂水。又以马粪火煴三十日,发取捣冶之,取其二分生丹砂,一分并汞,汞者,水银也,立凝成黄金矣。光明美色,可中钉也。丹砂水作法:治丹砂一斤,内生竹筒中,加石胆消石各二两,覆荐上下,闭塞筒口,埋之地中,深三尺,三十日成水,色赤味苦也。” 8 2、“黄帝九鼎神丹”: “黄帝九鼎神丹,第一之丹名曰丹华,当先作玄黄,用雄黄水、矾石水、戎盐、卤盐、礐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以为六一泥,火之三十六日成,服之成仙。” 西晋《崔氏方》载炼丹法: “用水银十两,石硫黄十两,各以一铛熬之。良久,银热黄消,急倾入一铛,少缓即不相入,仍急搅之。良久硫成灰,银不风,乃下伏龙肝末十两,盐末一两,搅之。别以盐末铺铛底一分,入药在上,又以盐末盖面一分,以瓦盆覆之,盐土和泥涂缝。炭火煅一伏时,先文后武,开盆刷下,凡一转。后再以盐末和箱,更换新的伏龙肝,和飞如前,如此七转,乃成丹霜用之”。 中唐(760——763年)时期,楚泽《太清石壁经》载炼丹法: “小银一斤,盐二斤,朴硝四两,太阳玄精六两,敦煌矾石一斤。首先以锡置铛中,猛火销成水,别温水银,即令人锡中搅之,泻于地上,少时即凝白如银。即以盐二斤和锡,捣之令碎。以马尾罗重罗令尽。即以玄精末及矾石末和之。布置一依四神,唯以朴硝末覆土。用文多武少灶夜。其霜如芙蓉生在上,甚可爱。取得霜,更研。” 唐宋(937——958)之间,独孤滔,号紫阁山叟《丹方鉴源》,全面阐述了炼丹药物的类别、性质、反应和应用。其中,对食盐等药物特性、禁忌、制备、服用均有详细说明,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及道教炼丹术提供了不少资料。 从第一部炼丹理论著作《周易参同契》问世,到后来众多炼丹著作所载,尽管炼丹所用原料很多,五光十色,乱花迷眼,但为主的仍是“八石”。《周易参同契》第十一章赞曰:“八石正纲纪。”即指炼丹的八种药物:“砂石、雄黄、云母、空青、硫磺、戎盐、硝石、雌黄”。最终“八石”之说又演变成“三元素”(硫磺、水银、食盐)说。在这其中,硫磺代表的是“燃烧元素”;水银代表的是“易变元素”,方士们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这两种同属于一个二元性的元素构成。把食盐作为除硫磺和水银以外的“哲学”第三元素,象征物质的“实体性”;当炉火燃烧时,硫磺变成了火焰,水银化成了青烟,惟有食盐以灰烬的形式保留下来。因此前两者被喻为“精神”,食盐则被看作是“物质”,其基础成份是质子、电子和中子。 9 密封丹炉,是炼丹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方士们对此十分重视,研究和运用了许多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盐泥”和“六一泥”。盐泥就是用盐水把黄泥调成糊状封固丹炉罐口,填补裂缝。用盐水调制成的黄泥有越烧越硬不开裂的优点,是炼丹家们最常用的固济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此外,还有用戎盐调和蚓蝼土,或用盐水调和加工处理过的细沙石盐泥等类似方法。 据《抱朴子?内篇》记载,“六一泥”主要是用:戎盐、卤盐、矾石、牡蛎、赤石脂、滑石等药物组成。据《太清丹经要诀》记载,“六一泥”主要是用:矾石、戎盐、卤碱、礐石、牡蛎、赤石脂等制成,只是在制作方法上有不同程度的区别。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主要原料都离不开盐和卤水。 古代炼丹术涉及盐做原料的著作很多,除散佚民间的之外,还有上百篇现存于明万历年间编纂的《道经》之中,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 炼丹术始于战国时期,兴于汉、魏、晋,盛于唐、明,衰于清。秦统一六国后,雄心勃勃的秦始皇帝嬴政,为了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帝王之欲,力倡炼丹术;盛唐三百年,炼丹大盛行,不少人因此而夭亡。如:唐高宗、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均是因服用道士炼制的“仙丹”慢性中毒而亡;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因服“仙丹”,直至中腹坚硬,胀痛昏死过去。 到了宋朝,皇帝、道士、百姓都不敢轻易妄动去炼丹、服丹。明时,炼丹术曾一度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之势,原因是明朝众多皇帝仍然抱有一劳永逸之幻想,他们为成仙,侥幸地大量服用仙药,结果仁宗、宪宗、孝宗、武宗相继服丹身亡。到清代中叶,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对道士的方术持敬而远之之态,其结果使炼丹术失去了生长的土壤,自此一蹶不振。 中国古代炼丹术,不仅伤害了众多无辜性命,而且迷惑了不少文人学者。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度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如果说李白二十二岁游四川著名道教圣地青城山,是为了领略饱揽祖国名山大川的风光,那么,四十五岁辞官,作七日七夜入教仪式,正式接受道教的符箓,应该说是李白人生的一大转折。从此开始行路饮酒,求仙访道,并加入炼丹队伍,其诗歌也增添了几分浪漫气息。 “闭剑琉璃匣,炼丹紫翠房。 身披豁落图,腰垂虎鞶囊。” 10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梁园吟》) 杜甫做为一位深有名望的现实主义诗人,最终也误入歧途: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赠李白》) “葛洪尸定解,许靖力难任。 家事丹砂决,无成涕作霖”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 白居易晚年所写的《旧思》诗,追忆着几位文友服丹、炼丹的命运: “退之服硫磺,一病讫不痊。 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 杜子得丹决,终日断腥膻。 崔君夸药力,终冬不衣棉。 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 综上所述,中国炼丹术作为一种方术,无论在整个过程中形成了什么样的理论,无论它怎样被人神化,其实质毕竟是建立在巫术之上的一种伪科学,最终不免被历史所淘汰。若果说中国炼丹术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它不仅昭示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主宰自然,同时它对后世的化学和药物学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对食盐与生命的永存和不朽所起到的传承作用,给予了进一步肯定。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历代方术大观》,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版。 ?《黄帝内经》,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春秋)老子著:《道德经》,北京白云观编,1993年12月版。 ?《山海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2月版。 ?(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版。 11 ?(汉)司马迁著:《史记》,湖南岳麓书社,1987年12月版。 ?(晋)葛洪著:《抱朴子?内篇》,蓝天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德)汉斯?比德曼著:《世界文化象征辞典》,漓江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明)王世贞:《列仙全传》,湖南岳麓书社,2003年1月版。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喀什维吾尔出版社,2002年9月版。 ? 12
本文档为【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942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4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2-09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