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立油田Ⅳ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新立油田Ⅳ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举报
开通vip

新立油田Ⅳ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开题报告新立油田Ⅳ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附件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工程硕士生和农业推广硕士生用) 学号: 201272037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新立油田?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 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学科领域: 地质工程,zyxw, 研究方向: 油气开发地质 所属院系: 地球科学学院 入学年月: 2012年9月 导 师: 胡望水,教授, 何海全,高级工程师, 研 究 生: 王建一 填表时间:2014年5月30日 研究生类别(?) ? 程硕士...

新立油田Ⅳ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新立油田Ⅳ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附件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工程硕士生和农业推广硕士生用) 学号: 201272037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新立油田?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 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学科领域: 地质工程,zyxw, 研究方向: 油气开发地质 所属院系: 地球科学学院 入学年月: 2012年9月 导 师: 胡望水,教授, 何海全,高级工程师, 研 究 生: 王建一 填表时间:2014年5月30日 研究生类别(?) ? 程硕士? ?农业推广硕士 ?体育硕士 4.工商管理硕士 支撑论文科研课题来源(?) ?国家级 ?省部级 ?横向? ?自选 论文课题类型(?)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综合研究 ?其它 论文经费来源(?) ?课题? ?资助 ?自筹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针对油田目前资源现状、开发现状,在开发中暴露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地质认识,通过对油层成因单砂体细分与精细对比,建立单砂体级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取心井相分析及测井微相模式建立等基础上,开展单砂体沉积微相精细研究;对成因单砂体进行重点刻画,进而开展单砂体间小隔层、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油水分布及控因解剖分析,重建油层主要含油气单砂体的沉积模型、储层结构模型、剩余油分布模型;为区块单油层的连通关系、注采关系、水淹规律、水驱油效果、扩边、扩层、保持油田稳产奠定坚实的地质基础。 目前油田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1)油藏地质认识深度与开发需求不适应,目前对油藏的地质认识仅限于小层层面,远远不能满足高含水开发期精细油藏挖潜的需要,如何实现老油田进一步稳产、深挖油藏剩余资源潜力,直接影响着区块稳产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制定; 2)由于扶杨油层砂体横向变化大,砂体几何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及其层内夹层、小隔层的展布等认识不清楚,从而导致以单砂体为单元的注采井网潜力没有完全发挥; 3)受区块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影响,区块三大矛盾突出,无效水循环严重,1997年井网调整后,部分水井位于油井位,转抽后高产液、高含水,加之受储层、井况、分注条件等多方面影响,造成平面矛盾突出、无效水循环严重,井间干扰等,导致含水上升快,自然递减加大,继续掌握控制流体运动的关键因素,制定下一步转换开发方式的技术对策; 4)随着开发深度的不断加强,需要建立区块精确地质预测模型,认识油藏储量动用状况、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受效状况,搞清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掌握其微观非均质性和对注水开发的影响,为区块综合调整提供保证; 5)通过垂向上细分时间单元,平面上划分成因单砂体,从宏观上精细刻画河流相储层的非均质性,有效解释开发现象,即油水井动态反映表明,相邻河道砂受效特点不尽相同,说明平面上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其内部连通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为此,准确识别与描述成因单砂体,进一步搞清楚砂体间的连通关系,对制定挖潜调整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研究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储层地质研究的细化和深化问题,重点是精细化小层划分与对比、小隔层和厚层内夹层发育状况、剩余油潜力研究及精细水驱挖潜方案研究。其根本原因是对于处于开发后期的陆相储层油藏,需要深入解剖小层砂体的内部构型,研究砂体内部的渗流屏障、渗流差异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1— 二、研究内容 1.小隔层和厚层内夹层发育状况研究 (1)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在已有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目的层小层进行复查,建立准确的、等时的、统一的小层关系。通过三维地震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的精细解释,对依靠井资料所作的小层划分对比结果进行检验,从而对划分对比结果进行修正,建立精确的、等时的小层模型。 (2)(厚)单层细分与精细对比 结合小层精细对比的结果,以现代沉积理论为指导,开展单井单层细分研究,研究各小层的可分性,以及最终的划分数量,总体要求细分到单成因砂体层次。在单井单层细分基础上,开展多井的单成因砂体、小隔层以及夹层的精细对比及侧向连续性研究,分别建立其精细的对比模型。开展细分后的沉积微相研究,落实各时间单元沉积特征。建立细分后单层和沉积微相数据库。 (3)小隔层与夹层划分与识别研究 在单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利用岩心井、录井及测井资料,结合动态资料,确定各类小隔层与夹层厚度、电性、物性划分标准,建立其隔夹层识别标准,确定隔夹层类别,进而开展井间追溯对比划分研究,建立夹层数据库。 (4)单砂体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单层的沉积微相研究结果,综合应用岩芯、测井资料,建立单成因砂体类型、小隔层类型以及夹层类型与微相类型之间的关系;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建立的标准对非取心井进行小隔层及夹层识别,进行横向对比,并开展隔夹层分布密度、展布特征研究,对不同类型的单砂体进行识别研究,确定单砂体边界,研究单砂体接触及连通关系,研究单砂体成因类型及平面分布规律,进而编制各类单成因砂体、小隔层及夹层的平面分布图。 (5)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 新立油田扶杨油层为河流—三角洲沉积,水上、水下分流平原亚相、曲流型分流河道微相是主要沉积类型。对曲流河道砂体而言, 4级界面及其侧积体与其间薄夹层 (侧积泥) 识别和研究尤为重要。 单一侧积泥岩薄夹层建筑结构参数提取方法,主要是夹层倾角的计算方法,夹层倾向的确定方法,以及夹层的延伸长度的确定,在此基础上研究成因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通过单砂体夹层平面、垂向分布规律研究,揭示单砂体非均质特征。通过平均孔隙度平面分布规律、平均渗透率平面分布规律、夹层平面分布规律、相控平面非均质性研究单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通过薄夹层分布密度、展布特征研究单砂体的垂向非均质性。 (6)单砂体和区块地质储量复算研究 —2—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建立的小层和单砂体研究数据库,进行小层储量复算,进行不同类型单砂体储量计算,为今后量化剩余油研究奠定基础。 2.剩余油潜力研究 根据单砂体研究成果,开展成因单砂体剩余油分布类型研究,依据沉积微相,从单层成因入手,识别单砂体及其非均质性,从而认识剩余油富集类型。依据现有的认识,结合研究区目的层的沉积成因特点、夹层分布及其非均质性,剩余油主要有五种分布模式: (1)微相差异型剩余油 通过检查井岩心观察、各种生产监测资料分析,结合生产井组的开发动态资料,获得有关储层岩性、物性、渗流特征、电性等多种参数,确定取心关键井及井组的微相及微相间渗流屏障及类型,并建立其剩余油分布类型及划分标准,应用该识别标准模式确定非取心井微相差异渗流屏障及剩余油分布类型和特征,并进行横向对比,确定微相差异型剩余油分布的平面特征,编制微相差异型剩余油分布图。 (2)井网控制不住型剩余油 受储层沉积规模小、横向变化大影响,由于井网控制不住而存在剩余油。 (3)废弃河道遮挡型剩余油 由于废弃河道砂体厚度和物性变差,受主体河道砂的平面和层间干扰严重,多数成为剩余油。 (4)河道边部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 在河道边部,因河道砂体侧向变为河道间泥岩而尖灭,在河道砂体尖灭线与完钻井之间,可形成丰富的剩余油。 (5)窄条带状遮挡型剩余油 大型分流河道与中型分流河道之间的条带状非河道砂体,在井网很稀时不容易识别出来,很容易认为是两条河道连通,其河道间遮挡可形成丰富的剩余油。 3.区块挖潜对策研究 (1)注采系统完善技术对策研究 依据在上述研究成果,对现有井网适应性进行评价,提出下一步宏观井网调整与完善对策与建议,完善现有注采系统。 (2)井位部署建议 利用剩余油潜力研究成果,结合油田现有井网,分析单砂体注采井网完善情况,提出完善注采井网方案和有利井位部署。 (3)有效注水方案 利用剩余油潜力研究成果,逐井分析小隔层、夹层及韵律对流体的屏蔽作用的影响程度,分析现有注水政策合理性,从分层注水、优化等角度,提出油井转注、水井补孔、混转分、细分层等落实到单井的有效注水方案。 —3— 三、工作特色及其难点,拟采取的解决措施 特色:合理地划分地层,应用相控等时来对比地层,研究单砂体级的沉积微相,再此基础上进行单砂体的刻画,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指导剩余油的挖潜。 难点:隔夹层的准确识别,会影响对单砂体的精细刻画,从而影响分析剩余油的控制因素以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 拟采取的解决措施:应用岩—电关系转换模型,对每口井每个小层隔夹层进行人工解释,建立每口单井纵向隔夹层模型;应用取芯标定测井,建立隔夹层电性界限及识别图版,建立隔夹层测井解释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取芯井进行回判;在测井曲线标准化的基础上,利用隔夹层处理软件,对工区的非取心井进行隔夹层处理解释和识别;同时进行隔夹层划分对比;应用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的方法,利用Petrel油藏建模软件,对隔夹层的分布和物性参数进行随机建模,建立隔夹层及属性三维模型;在隔夹层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确定隔夹层规模大小,研究不同隔夹层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类型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并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剩余油分布的优势区域; 四、论文工作的预期进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已经做过的前期工作、本单位或外单位可供使用的设备及其他工作条件、已获得或将获得的经费等) 2014年5月-2014年7月 收集资料,完成原始资料数据收集整理 2014年7月-2014年8月 进行小层对比,以及岩心井沉积微相及单井沉 积微相的划分 2014年 9 月-2014年10月 进行单砂体刻画的研究,做出相应图件 2014年10月-2014年11月 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进行地质建模 2014年12月-2015年 1 月 拟定论文选题,制作开题报告及开题答辩; 2015年 1 月-2015年 2 月 图件编制及整理; 2015年 3 月-2015年 4 月 收集整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编写论文 2015年 5 月 准备论文答辩 —4— 五、预期成果及其可能的创新点 (1)在成因单砂体三维空间分布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成因单砂体隔夹层、韵律的分布模型,该模型能反映成因单砂体内部渗流屏障的空间分布,为渗流分析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依据。 (2)开发中后期阶段的隔夹层、韵律模型的建立,充分考虑了开发动态监测及含水上升率等资料,实现了静态和动态资料的有机结合,建立了剩余油分布模型。 该生通过与课题组成员和老师充分讨论,参考了许多文献,确定了具有一 定的价值的课题。本课题设计思路基本明确,通过设计和研究可以提高油田校 内开发能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基本合理,难度合适,学生能够在指预定时间内完成该课题的设计。 导 教 同意开题~ 师 意 见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该生试验准备工作充分:能收集比较详实的中外参考文献,进行细致的专校 研和准备工作,参考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准备充分,论文实施计划安排合理,并已开始论文外 撰写的前期准备。 指 希望继续收集资料,完善试验方案,早日开展试验研究和论文撰写。 导 教 师同意开题~ 意 导师(签名): 见 年 月 日 —5— 1(论文选题:?有理论意义;?有实用价值;?意义不大 2(论文的难度:?偏高;?适当;?偏低 开3(论文的工作量:?偏大;?适当;?偏小 题4(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好;?较好;?一般;?不可行 答5(对文献资料及课题的了解程度:?好;?较好;?一般;?较差 辩6(在论文开题报告中反映出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好;?较好;?一般;?较差 评7(在论文开题报告中反映出的创新能力:?好;?较好;?一般;?较差 议8(对论文开题报告的总体评价:?好;?较好;?一般;?较差 小(在相应的方块内作记号“?”) 组评议结论: 意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评定答辩成绩为优秀。 见 评议小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是否博姓名 职称及职务 工作单位及从事专业 本人签名 (硕)导师 评 胡望水 教授 是 地球科学学院,石油构造 议 小雷中英 教授 是 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评价 组李相明 教授 是 地球科学学院,沉积学 成汤济广 教授 是 地球科学学院,石油构造 员 李涛 教授 否 地球科学学院,石油构造 教 研 室 意教研室(系)主任(签名): 见 年 月 日 院 系 意 院(系)负责人(签名): 见 (公章) 年 月 日 —6—
本文档为【新立油田Ⅳ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开题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1
浏览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