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荀子性恶论及教育思想浅析

荀子性恶论及教育思想浅析

举报
开通vip

荀子性恶论及教育思想浅析 荀子性恶论及教育思想浅析 [摘要]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本文简述“性恶论”对荀子教育思想的影响,并阐述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性恶论;“伪”;教育思想 “人性”是战国时期学术讨论的重要话题,以孟子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人性本善,人是由于后天的不同发展才有了善恶之分。孟子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可以说是当时的主流观点。而同样是儒家学者的荀子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性恶论”,他认为...

荀子性恶论及教育思想浅析
荀子性恶论及教育思想浅析 [摘要]荀子是儒家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人物,他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本文简述“性恶论”对荀子教育思想的影响,并阐述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性恶论;“伪”;教育思想 “人性”是战国时期学术讨论的重要话题,以孟子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人性本善,人是由于后天的不同发展才有了善恶之分。孟子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可以说是当时的主流观点。而同样是儒家学者的荀子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弃恶扬善”。 一、性恶论与教育的关系 为了证明“性恶论”的正确性,荀子从人的生理欲望和物质欲望两方面进行了论证。在《性恶》中,他指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嫉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仪文理亡焉。”由此可见,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众多恶性,如果任其发展,那么社会必将无礼义廉耻、忠信辞让。 《性恶》一文中荀子提出一个“伪”的概念:“不可学,不可事而成之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 性伪之分也。”“性”是指人生而有之的本性,人的本性是恶的,这一事实是人无法改变的;“伪”是指人后天养成的品行和习惯,这些是经过人的思考的行为,是人可以控制和改变的事。与“性”相反,“伪”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也是可以人为地改造的。人要成为君子,就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伪”,“性”和“伪”的有机结合才能成就人之善。这也正是《劝学篇》劝学的目的,也就是说,“人性本恶”的观点是荀子“劝学”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里就说到教育的作用。荀子《大略》:“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谓天子宝。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他认为,教育对于人的作用,就像琢磨对于玉的作用一样。一块璞玉本身并不起眼,但是经过玉人的琢磨,便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人就像一块璞玉,只有接受教育,不断汲取知识,才能像和氏璧一样成为“天子宝”。“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启迪心智,培养人材。 二、苟子的教育思想 在《劝学篇》一文中,有众多荀子对教育方法的独特见解。其中的许多观点与现代西方的教育学思想吻合。两千年前就能提出如此科学的教育方法,实在是有先见之明。《劝学篇》里按照先后顺序提到了以下几种教育或者说学习的方法: 鼓励创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学生学习书上的知识,从老师那获取经验,这是学习的必经阶段。如果仅是将这些知识吸收、消化为己所用,社会便不会进步。不光要学习旧的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基础上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在未知的领域里开拓新的知识版图。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人类才能始终永葆生机。 守规矩。“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强调学习中要遵守一定的秩序,这个“秩序”就是“礼”。一方面,荀子要求学习必须以服从“礼”为基本准则,逾越“礼”的行为是完全杜绝的。由于荀子所处的时代,他的教育观点难免存在一定缺陷。但是另一方面,他强调在学习中要遵循正确的方法和管理,时刻自我检查,知错改错,这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学习做事和做人同样重要。 注重实践。“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很早就看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学习知识本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也只有在实践中运用了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博学多才之人。 学会利用工具。“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不 能三心二意,但是也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学,要学会借助工具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体现的尤为明显,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有些字面难以理解的知识在视频、音频的帮助下事半功倍,等等。 强调学习环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潞,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学习的意义不言而喻。孟母三迁其居,为的就是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想要做到“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很困难的,所以荀子说:“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学习环境不仅包括学习场所这个大环境,还有身边的同学、朋友,以及家庭,等等。 注重自我修养。“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古以来儒者和众多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也是他们追求的最高理想。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正心、修身是最基本的要求。荀子在《劝学篇》中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这一点与上一条:学习环境相辅相成。学习环境是外部条件,是外因。而人的自我修养则是更为重要的内部因素,只有自正其身,提高修养才能抗拒各种诱惑,避免周围不良环境的侵蚀。 重视积累,持之以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个人要想成为良才,唯一的方法就是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积累。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天才如果后天不努力,也会止步不前,成为庸才。知识的无穷让aaaaaa人几十年的生命显得相当短暂,即使是昼夜不息的学习,也仅仅只能窥探知识冰山的一角。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共识。 专心、静心。学习时精神是否集中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率,“两耳不闻窗外事”才能更好地吸收书本中的知识。“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一个人天资虽好,但是心浮气躁,静不下心学习,肯定是不能成才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一个人也许学习能力比较差,愚钝不堪,只要专心致志于某件事,也许会很耗时耗力,但是终将走向成功的彼岸。 学习的阶段。在《劝学篇》中,荀子还将学习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第一个阶段是“入乎耳”,也就是感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往往要通过听觉、嗅觉、视觉等来感知,是学习的初级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著乎心”,也就是理性认识阶段,五官所感知的知识在这个阶段转化为更为深刻而科学的认识。第三个阶段是“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也就是实践阶段,当人很好地掌握了学习的知识后,就开始把知识理论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是学习知识的目的所在。 良师。“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认为学习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近好的老师,礼法也只能“隆礼次之”。一个好的老师,要能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做人的基本准则。有良师的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路上才能走得更顺,更远。良师既是好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学习进取的“工具”。 臻于至善。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学习同样要做到极致。荀子认为“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习一门知识,只要还存在不懂的,还有不足,就称不上“善”。“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只有完全学会了一样知识,才能称得上是“学者”。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但是荀子很早就认为人要全面发展, “君子贵其全也”。在上面所列苟子的教育方法里,既要求学习旧的知识,又鼓励创新;不仅要求学习书本知识,还要求参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强调智育的同时,不忘自我的修养。这些都是全面发展的要求。 本文分析了荀子教育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并从《劝学篇》出发,简要阐释了其教育思想的要点,尚有不足之处,还望见谅。 【参考文献】 [1] bowey, j. a., & muller, d. phonological recoding and rapid orthographic learning in third-grade children’s silent reading: a critical test of the self-teaching hypothesis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92, 203–219. 2005. [2] cunningham, a. e., perry, k. e., stanovich, k. e., & share, d. l. orthographic learning during reading: examining the role of self-teaching[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82, 185–199. 2002. [3] ehri, l. c. learning to read words: theory, findings, and issues[j]. 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 9, 167–188. 2005. [4] manis, f. r., doi, l. m., & bhadha, b. naming speed,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orthographic knowledge in second graders[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3, 325–333. 2000. [5] seymour, p. h. k., aro, m., & erskine, j. m. foundation literacy acquisition in european orthographies[j].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94, 143–174. 2003. [6] share, d. l. phonological recoding and self-teaching: sine qua non of reading acquisition. cognition, 55, 151– 218. 1995. [7] share, d. l . phonological recoding and orthographic learning: a direct test of the self-teaching hypothesi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72, 95–129. 1999. [8] share, d. l. orthographic learning at a glance: on the time course and developmental onset of self-teaching[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87, 267–298. 2004. 【作者简介】 张晟(1988—),女,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 语言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实验心理语言学。
本文档为【荀子性恶论及教育思想浅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6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7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