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啖赵《春秋》学派略论

【doc】啖赵《春秋》学派略论

举报
开通vip

【doc】啖赵《春秋》学派略论【doc】啖赵《春秋》学派略论 啖赵《春秋》学派略论 2005年4月 第26卷第2期 江西教育学院(社会科学) JournalofJiangxiInstituteofEducation(SocialSciences) Apr.2005 V01.26No.2 吹赵《春秋》派略论 黄觉弘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啖助,赵匡,陆淳是中唐开风气之先的《春秋》经传学的新派代表人物.三人关系当以吕温《代国子陆博 士进集注春秋表》所述最为明当.啖助,赵匡二人着述不传,陆淳《春秋》学着...

【doc】啖赵《春秋》学派略论
【doc】啖赵《春秋》学派略论 啖赵《春秋》学派略论 2005年4月 第26卷第2期 江西教育学院(社会科学) JournalofJiangxiInstituteofEducation(SocialSciences) Apr.2005 V01.26No.2 吹赵《春秋》派略论 黄觉弘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啖助,赵匡,陆淳是中唐开风气之先的《春秋》经传学的新派代表人物.三人关系当以吕温《代国子陆博 士进集注春秋表》所述最为明当.啖助,赵匡二人着述不传,陆淳《春秋》学着述至今保存得相当完整.《春秋集传 纂例》十卷相当集中地保存了啖赵学派的学术宗旨.啖赵认为三传均未达《春秋》深指,圣人笔意;三传互有得失, 《左传》叙事详备,《公》,《谷》二传则传经密于《左传》,同时穿凿附会也甚于《左传》;"左氏非丘明",绝不与与孔子 同时,亦不受经于孔子.啖赵《春秋》学派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对其评价则因时 因人而异.舍传求经,自出机杼,很能概括啖赵学派的基本风格. 关键词:啖助;赵匡;陆淳;《春秋》学派;三传;舍传求经 中图分类号:K22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38(2005)02—0108—05 StudyontheDAN—-ZHAOChunqiuschool HUANGJue—hong (eCollegeofHumanity,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 Abstract:DANZhu,ZHAOKuangandLUChunathenewgrouprepresentativefiguresofsch oolinTangDr- nastythat衄classicsandcommentarieslearnfirsttoturnonatmosphere.LUchumChunqiuworksapreser vedquite intactwhileneitherDANZhu'SworksnorZRAOKuang'Sworkshandeddown.etenthvolum eof肋coXectionshas totallypreservedtheacademicpurposeofDAN—Zhaoschoo1.DAN—ZHAOthinkthreeconunentarieshavebothnand loss,Zuo—sIliisnotZuoQiu—mil1g.ItistheunquestionablefactthattheDan—ZhaoChunqiuschoolmadeanotableimpact bothatthattimeandlateragesbuttheappraisalofitisquitedifferentfromdifferentpeopleandd ifferenttime.Givingup commentar/esforclassicsandBeingoriginalinconceptioathebasicstyleofDAN—ZHAOschoo1. KeyWords:DANZhu;ZHAOKuang;LUChun;TheschoolofChuncliu;threecommentarie s;~veupcommentariesand askclassics 一 ,啖助,赵匡,陆淳之关系及其着述 唐高宗永徽四年,《五经正义》颁行天下,并令 依此考试,形成了经学一统的局面.但由于唐朝政 治开明,学术自由,各种新见异说亦时有所现.而安 史之乱的爆发,中央集权的削弱,对正统经学摧残极 大:"于是嗣帝区区救乱未之得,安暇语贞观,开元 事哉!"[】'嘲'随着正统经学的衰落,雅好异闻,不 拘旧窠的风气愈加流行,故"大历时,助,匡,质以 《春秋》,施士旬以《诗》,仲子陵,袁彝,韦彤,韦苣以 《礼》,蔡广成以《易》,强蒙以《论语》,皆自名其 .',[1】(P5707) 于. 啖助,赵匡,陆质是中唐开风气之先的《春秋》 经传学的新派代表人物.啖助,字叔佐,赵州人,后 徙关中.赵匡,字伯循,河东人.陆质,字伯冲,本名 淳,避宪宗名改之,吴郡人.三人事见两《唐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本 传.啖,赵,陆三人之关系,两《唐书》所载互有歧 异.《旧唐书?陆质传》说质"少师事赵匡,匡师啖 助".[】''《新唐书?陆质传》说同.[】'刀'但《新 唐书?啖助传》则说赵匡,陆质皆啖助门人.[1](PS祁' 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称助,匡为淳"师友"oD] 收稿日期:2004—12—30 作者简介:黄觉弘(1970一),男,湖北石首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03级博士生,从事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 第2期黄觉弘:啖赵<春秋》学派略论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三,朱临《春秋集传纂例 原序》又说陆淳师啖助,赵匡二人.细究三人之关 系,当以吕温《代国子陆博士进集注春秋表》所述最 为明当.《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十六说:"案《吕温 集》有《代淳进书表》,称以啖助为严师,赵匡为益 友.又淳自作《修传始终记》,称助为啖先生,称匡 为赵子,余文或称为赵氏.《重修集传义》又云:"淳 秉笔执简,侍于啖先生左右十有一年,而不及匡.又 柳宗元作淳墓表,亦称助,匡为淳师友.当时序述, 显然明白.刘晌以下诸家,并传闻之误也."HJI 陆淳与赵匡俱为啖肋高弟,而赵匡先拜啖助门下,乃 陆淳师兄. 啖,赵,陆三人之着述,史志所载亦有出入. 《新唐书?啖助传》说助"善为《春秋》,考三家短长, 缝绽漏阙,号《集传》,凡十年乃成,复摄其纲条,为 《例统》.?……助卒,年四十七.质与其子异裒录 助所为《春秋集注》,《总例》,?请匡损益,质纂会 之,号《纂例》".[】缁埔'可见《例统》即《总例》. 又陆淳《修传始终记》谓啖助"始以上元辛丑岁(761 年)集三传释《春秋》,至大历庚戌岁(770年)而 毕",[5】《'正好十年,与《新唐书》相合,唯不知其卷 数.啖助自述"予辄考核三传,舍短取长.又集前 贤注释,亦以愚意裨补阙漏,商榷得失,……谓之 《春秋集传集注》.又撮其纲目,撰为《统例》三卷, 以辅《集传》,通经意焉".[5】《是啖助撰成《春秋集 传》不久即完成了《春秋统例》三卷(即《新唐书》本 传之《春秋例统》,《春秋总例》).啖助此二书均佚 不传. 两《唐书》皆不言赵匡着述,惟《新唐书?啖助 传》说赵匡曾受陆质之请,损益其师《春秋集注》, 《统例》二书oU](P5'《经义考》卷一七六则着录赵 匡<春秋阐微纂类义统》十卷,引章拱之说:"赵氏集 啖氏《统例》,《集注》二书及已说可以例举者,为《阐 微义统》十二卷,第三,四卷亡逸."L6JI嗍'可见,赵 匡除了受陆淳之请损益啖助着述外,还自撰有《春 秋阐微纂类义统》十二卷.此书早佚. 与啖助,赵匡二人着述早佚不同,陆淳的《春 秋》学着述至今保存得相当完整,这在整个唐代经 学家中也比较罕见.<旧唐书?陆质传》仅说淳有 《集注春秋》二十卷,而吕温《代淳进书表》说淳"集 注《春秋》经文,勒成十卷".柳宗元说淳"为《春秋 集注》十篇,《辨疑》七篇,《微旨》二篇".十篇即 十卷.吕温,柳宗元与陆淳同时,二人均称《春秋集 注》十卷,非二十卷.且柳宗元乃陆淳弟子,《墓表》 乃述其师生平着述.若其师有《集注春秋》二十卷, 柳宗元自当述录,而竟无录,是无此书甚明.而《新 唐书?艺文志》着录"陆质集注《春秋》二十卷,又集 传《春秋纂例》十卷,《春秋微旨》二卷,《春秋辨疑》 七卷",…(P州'以为《纂例》,《辨疑》,《微旨》三书 外,别有《集注春秋》二十卷,实误.《崇文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又沿误不返.《墓表》与《新唐书? 艺文志》所着录者,两书俱同,其不同者《春秋集注》 十篇亦与《春秋集注纂例》十卷卷数相合,所谓《集 注春秋》十卷当即是《春秋集注纂例》十卷一书,并 非别有《集注春秋》二十卷者.《墓表》无"纂例"二 字,盖以行文略去矣.综上所述,陆淳《春秋》经传 学着述实际上有三种,即《春秋集传纂例》十卷,《春 秋辨疑》七卷和《春秋微旨》三卷.?所谓《春秋集 注》二十卷者,实即《纂例》十卷,《辨疑》七卷,《微 旨》三卷之合称.《旧唐书?陆质传》谓"质着《集注 春秋》二十卷",[2】《M而不提及《纂例》,《辨疑》, 《微旨》诸名,正是总合三书而称之.《通志?艺文 略》及《宋史?艺文志》着录陆淳《纂例》,《辨疑》, 《微旨》三书,无所谓《春秋集注》二十卷,正切其实. 陆淳《纂例》十卷相当集中地保存了啖赵学派 的学术宗旨.据卷一自叙,书成于唐代宗大历乙卯 年(775年),十卷共四十篇.第一篇至第八篇为卷 一 ,是全书总义.第九篇至第三十五篇,是对《春 秋》义例的具体分析.第三十六篇以下五篇是经传 文字脱缪及人名国名地名.《四库全书总目》卷二 十六说此书"发明笔削之例者,实止中间二十六篇 而已(指第九篇至第三十五篇)","认为最重 要的部分是这二十六篇.这当然是一种偏见.现在 看来,卷一的几篇提纲挈领,总论全书,才是最重要 的部分.《纂例》排比科条,自发笔削之旨,三传之 义可入条例者一般也论述了.但其抨击三传,并不 详致,略举大意而已.《辨疑》则详述了啖赵攻驳三 传之言,对没有列入《纂例》,无例可举的传文详列 ?此"例统"当用书名号,中华书局点校本疏误. ?中华书局点校本以"春秋集泣总例"为一书,误. ?'徽旨>三卷,'新唐书?艺文志>,'陆文通先生墓表>均作二卷.考'春秋徽旨 >卷首陆淳自序胡称"今掇其徽旨总为三卷",可见'新 唐书?艺文志>及'陆文通先生墓表>均传抄之误. 江西教育学院(社会科学)2005年 其失,一字一句地驳诘.《纂例》,《辨疑》皆是陆淳 述啖赵两家之说,很少有自己的见解.《微旨》一书 则先列三传异同,参以啖赵之说,而断其是非,较多 地有陆淳个人的见解.而每条必称"淳闻之师日", 乃陆淳尊师的表现,以明其学之所出,不能认为完全 就是转述啖助的论说. 二,啖赵学派对传统《春秋》经传学之突破 啖赵《春秋》学派对传统《春秋》经传学有很大 冲击.其议论之新异,影响之深远,于中唐《春秋》 经传学中最为翘楚. 首先,啖赵认为三传均未达《春秋》深指,圣人 笔意.三传学者认为通过以传逆经,依传达经的方 法,可以把握《春秋》深指,而且经过长时间的探究, 都形成了权威性的结论和着述.如说《左传》者认 为"《春秋》者,周公之志也";说《公羊》者认为"夫 子之作《春秋》,将以黜周王鲁,变周之文,从先代之 质";说《谷梁》者认为:"夫子伤之,乃作《春秋》,所 以明黜陟,着劝戒,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使 夫善人劝焉,淫人惧焉."n'啖助则横扫三家,独 标新义,"吾观三家之说,诚未达乎《春秋》大宗,安 可议其深指?可谓宏纲既失,万目从而大去者 也".【5】I啖助认为《春秋》之旨在于"救时之弊,革 礼之薄",n)''参用二帝三王之法,以夏为本,不全 守周典礼".之所以要以夏为本,啖助根据前人 说法,"夏政忠,忠之弊野.殷人承之以敬,敬之弊 鬼.周人承之以文,文之弊僮".【5】I而救隹莫若以 忠,因此复当从夏政.啖助又以《淮南子?汜论训》 中的话作为自己的佐证:"古人日:殷变夏,周变殷, 春秋变周."这样推阐得出的结论直指通行的杜预 说.啖助质难杜预说:"若然,则周德虽衰,礼经未 泯,化人足矣.何必复作《春秋》乎?"认为夫 子是伤于周主威权不行,于是"下同列国,首王正以 大一统,先王人以黜诸侯,不书战以示莫敌,称天王 以表无二尊,唯王为大,邈矣崇高."【5】I而何休竟 然说是黜周王鲁,自然荒谬无稽.而《谷梁》家说明 黜陟,着劝戒,更没有体现出《春秋》的微言大义: "粗陈梗概,殊无深指.且历代史书皆是惩劝,《春 秋》之作岂独尔乎?"】I正是历来认为《谷梁》肤 浅的论调.于是,啖助认为"三家之说,俱不得其门 也".[5】(其实,啖助虽然对三传都不满意,但在追 求《春秋》深指上还是受到《公羊》学的影响较大. 如所引《淮南子>语实与《公羊》学的变易进化思想 相通.又所谓"首王正以大一统","唯王为大"这些 更是《公羊传》开宗明义的思想.赵匡则别着一理, 说:"予谓《春秋》因史制经,以明王道.其指大要二 端而已,兴常典也,着权制也."】I本来学者们眼 光,学力,爱好各不相同,从各自立场特点出发,探求 的结果当然不一样.何况探求并不形于文字的微言 大义呢?当然只能是各持一说.所谓诗无达诂, 《春秋》亦常无达诂.啖赵之尽斥三传,自抒己意, 其逻辑走向自然是舍传求经.之后北宋的《春秋》 学正是沿着这条路发展的. 其次,啖助认为三传互有得失,《左传》叙事详 备,《公》,《谷》二传则传经,密于《左传》,同时穿凿 附会也甚于《左传》.啖助认为,《左传》作者得到了 丰富的史料,在作传时又广收博取当时文集杂书,虽 然"是非交错,混然难证",不过"其大略皆是左氏旧 意,故比余传其功最高.博采诸家,叙事尤备,能令 百代之下.颇见本末.因以求意,经文可知". 充分肯定了《左传》叙事的功绩.但《左传》叙事虽 多,释义却少.又作传之人,"妄有附益,故多迂 谈".[5】'甚至连原先没有的经义,也强为解说, "遂令邪正纷揉,学者迷宗也".《公羊》,《谷 梁》二传虽然也是初亦口授,后人据其大义,散配经 文,故多乖谬,失其纲统."然其大指亦是子夏所 传,故二传传经,密于《左氏》".【5密则密矣,其 弊端亦由是而生,"随文解识,往往钩深,但以守文 坚滞,泥难不通,比附日月,曲生条例,义有不合,亦 复强通,舛驳不伦,或至矛盾,不近圣人夷旷之体 也","二传穿凿,悉以褒贬言之,是故繁碎甚于《左 氏》".【5】I应该说,这些都是切中肯綮之论.比较 三传的优劣得失,啖助之前已有不少说法,如范宁 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 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8】I但他们 总是选其所宗的一传为归宿,最终未能跳出门户之 见.啖助则摆脱了束缚,抨击三传,中得心源,自出 机杼,作风已是迥然不同. 再次,啖,赵关于《左传》的作者及成书时代的 新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甚至可以说,几乎改变了 后来整个《左传》研究的态势.啖助认为,"古之解 说,悉是口传.自汉以来,乃为章句.如《本草》皆 后汉时郡国,而题以神农.《山海经》广说殷时,而 云夏禹所记.自余书籍,比比甚多".【5】(指出流传 古籍往往出于口传的普遍事实.根据这一立论,啖 助认为"三传之义,本皆口传,后之学者,乃着竹帛, 而以祖师之目题之".【5】(说《公》,《谷》二传出于 第2期黄觉弘:啖赵《春秋》学派略论 口传,起源甚早.如《汉书?艺文志》即以《公》, 《谷》二传之义本皆口说,后来形于竹帛.但以《左 传》本皆口说,则是一种新颖的见解.司马迁《史记 ? 十二诸侯年表序》说左丘明是"因孔子史记具论 其语,成《左氏春秋》".之后即使是反对《左氏》立 于学官的太常博士,也莫不承认《左传》是先秦旧 籍.啖助则根据《左传》记事的详略和内容,对《左 传》的成书情况作了崭新的推测: 予观《左氏传》,自周,晋,齐,宋,楚,郑等国之 事最详.晋则每一出师,具列将佐.宋则每因兴废, 备举六卿,故知史策之文,每国各异.左氏得此数国 之史以授门人,义则口传,未形竹帛,后代学者乃演 而通之,总而合之,编次年月以为传记.又广采当时 文集,故兼与子产,晏子及诸国卿佐家传,并卜#,梦 书及杂占书,纵横家,小说,讽谏等杂在其中,故叙事 虽多,释意殊少,是非交错,混然难证.儿驯 啖助认为《左传》晚成,应当说这是《左传》成书 战国说的滥觞.不过,啖助虽然认为《左传》不是左 氏亲着,而是后来人作,但其大略皆是左氏旧意,还 是大致同意左氏就是左丘明,曾受经于孔子的传统 说法.赵匡则往前大进一步,提出"左氏非丘明", 绝不与与孔子同时,亦不受经于孔子的着名观点. 赵匡认为,《左传》解经浅于《公》,《谷》,诬谬 实繁.若左丘明才实过人,受经于仲尼,岂宜若此? 推类而言,其非孔子亲受,皆~LI'1后之门人.又孔子 自比皆引往人,故日"窃比于物老彭".又说伯夷等 六人,云"我则异于是",并非同时之人.所谓"左丘 明耻之,丘亦耻之"亦当如此.左丘明盖夫子以前 贤人,如史佚,迟任之流,见称于当时者.再者,秦火 焚书后,左丘明身份已莫得而详,学者各信胸臆,见 到《左传》和《国语》俱题左氏,就以为是左丘明作. 但此并没有什么证据.只有司马迁说"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刘歆认为《春秋左氏传》是丘明所为, 但司马迁好奇多谬,并不可靠.刘歆则是以私意所 好,编入《七略》,《汉书?艺文志》本《七略》,因而 不革,后世遂以为真,正所谓传虚袭误,往而不返者. 有人以为司马迁,刘歆与左丘明年代相近,固当知 之.但司马迁着作本多有自相违背处.由此而推, 《史记》所说的左丘明作传说很成问题.J(再者, 《左传》与《国语》文体不伦,序事又多乖刺,断非一 人所为,不能因为《国语》是左丘明所作,《左传》题 名左氏,就认为左氏就是左丘明.《经典释文叙录》 所称引的《左传》从左丘明至汉张苍的先秦授受世 系,是欲尊崇左氏的人妄造的.向若传授分明如此, 那么《汉书》张苍,贾谊及《儒林传》为何没有记载? 可见其出伪托无疑.[5](P9-1o) 赵匡还认为《公羊》,《谷梁》二传作者虽是孔门 后之门人,"但不知师资几世耳",后来所说的作者 名字和时代并不可靠;三传作者均不可考,三传先后 次第亦不明晰.J(n?凡此种种,论析推阐,新意迭 出.相形之下,刘知几的"疑古惑经"尚属大辂椎 轮,啖赵诸人则已是肌理略分,渐臻精密了. 三,啖赵学派之评价问题 啖赵《春秋》学派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很 大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对其评价则因时因人而 异.肯定啖赵学派的,如柳宗元称陆淳为"巨儒", 认为啖赵陆诸人"能知圣人之旨,故《春秋》之言及 是而光明."而由于学术渊源的承续关系,宋元对 啖赵学派多所肯定.如程颢,陆九渊,张枢,陈振孙, 朱临,吴莱等人认为啖赵学派"攘异端,开正途,功 亦大矣","有功于《春秋》","卓然有见于千载之 下","未有出其书之右者","不可没也".[】'嗍) 否定啖赵学派的,如欧阳修,宋祁认为"啖助在唐, 名治《春秋》,摭诎三家,不本所乘,自用名学,凭私 臆决.……徒令后生穿凿诡辩,诟前人,舍成说,而 自为纷纷,助所阶已".[】硼'晁公武亦多批评,说 "啖赵以后,学者喜援经击传,其或未明,则凭私臆 决,其失也穿凿","而穿凿者之害为甚."【'】'附一附) 折中论者,如王皙说啖赵学派,"相继发明圣人之 意,指摘三传之谬,固有功矣.然探圣人之意或未 精,斥三传之谬或太察."[】'嗍一哪'《四库全书总 目》卷二十六说:"助之说《春秋》,务在考三家得失, 弥缝漏阙,故其论多异先儒.……盖舍传求经,实导 宋人之先路.生臆断之弊,其过不可掩,破附会之 失,其功亦不可没也."J( 啖赵学派以前的一千多年里,解释《春秋》的五 家传中,经过岁月的流逝,其中的邹,夹二传先后被 淘汰了,流行于世的是《公羊》,《谷梁》和《左氏》三 传.从西汉以来,学者们"秉觚牍,焦思虑,以为论 注疏说者,百千人矣".但不管他们如何分歧,他 们都是以传逆经,依传求经,都承认传的特殊地位, 并不怀疑本传释经的权威性.这已形成了一种根深 蒂固的思维定势.虽然各自尊奉的传并不相同,但 有一传作为自己的支撑点和势力范围则是不言而喻 的.三传学者各执一端,各安其意,互相攻驳,极难 相通.虽有马融,胡讷,潘叔虔诸人同时研究三传, 江西教育学院(社会科学)2005年 但还是尊主其中一传,未能跳出三传畛域.首先摆 脱这种思维定势的是啖赵学派.他们不仅不信从三 传的所谓权威解释,如杜预,何休,范宁诸家学说,否 定三传的注疏,而且直接否定三传,认为三传均未能 达《春秋>深指,不值得奉为圭臬,因此越过三传直 探圣人之心,欲图熄灭千百年来的纷纷扰扰,真可谓 是另辟蹊径.这种舍传求经,自出机杼,很能概括啖 赵学派的基本风格.当然,啖赵学派的舍传求经并 不是说完全抛弃三传(实际上也不可能),单凭《春 秋》经文推求圣人本意,如韩愈《赠卢仝诗>所谓 "《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而是务考 三传得失,以求圣人宗旨所在.也就是说,他们的解 释就是传,而且还是"真传".而这种另探别求所得 的"真传"和微言大义,只能说更多是出于自己的裁 断了.啖赵诸人均未明标自己的着述为《春秋传》, 而到学风更加大胆的宋代,明标自己着述为《春秋 传>,与三传等而列之的便所在多有了. 就现在来看,啖赵学派的出现,以及后来宋学的 形成是对汉魏学术的一场革命,是学术的更嬗与进 步.彻底打破门户之见,标新立异是啖赵学派以及 中唐其他不守1日说学者的一大特点.他们基本上摆 脱了汉学势力的影响,创立了新的治学方法,促使学 风大变,为宋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这一点上,啖 赵学派之功实不可没.但其流弊亦因此而生.不拘 1日窠,自出机杼固然是优点,但由此极易走向师心自 用,凭私臆决.这种缺点也随着时代的推移,宋学的 发展而变得愈发明显.名为不拘1日窠,独抒己见,而 实为凿空杜撰,妄牵附会,"争为一己自见之论,而 欲求胜于先儒已成之说".【6】I聊" 啖赵学派打破各守一传的专门之法,瓦解了三 传的各自为政,攻驳三传同时也兼采三传.三传而 外,别树一帜.其攻驳三传,别求经义,三传地位是 明显下降了.相对而言,《左传>地位要下降得更厉 害些.《左传>自东汉以后,势力日大.经三国两晋 南北朝的不断积累发展,到唐时已是傲视《公=》, 《谷>二传,几乎形成了独霸《春秋>的格局.唐初定 《五经正义>颁行天下,其中《春秋正义>即又称《左 传正义>,可见《左传>地位之尊.现在则同《公>, 《谷>二传一道,"束之高阁",其落差之大,较《公>, 《谷>为甚.而啖赵学派的冲击,三传地位的动摇, 又与当时特定的风气相呼应.本来,唐以九经取士. 《春秋>三传俱在其中,这是对三传地位的承认和尊 奉,本是一件荣耀的事情.然而,九经取士的考试内 容和方法却使得士子们投机取巧,避难就易.久而 久之,列为大经的《左传>以篇幅宏巨,"习《左传>者 十无一二".而列为小经的《公羊>,《谷梁>以义理 深难,士子们亦多不愿就学,造成"殆将废绝"的严 重后果,以致不得不由朝廷"量加优奖",以刺激士 子们的学习兴趣oCH(附这种地位尊崇,而又习者 寥寥的事实,使人们对《春秋>三传的感觉从尊奉到 敬畏到逃避到忽视,进而发展到对《春秋>三传的全 面攻驳,最后到尽舍三传而别求经义,正所谓始亲终 疏,愈行愈远矣.这种特定条件和社会环境下心态 的演变,也正是啖赵学派之所以堀起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I]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2]刘晌.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3]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A].柳河东全集[M].北京:中 国书店,1991. [4]永珞.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陆淳.春秋啖赵集传纂例[A].丛书集成初编[c]. [6]朱彝尊经义考[A].四部备要[M]. [7]吕温.代国子陆博士进集注春秋表[A].吕衡州集[M]. 四库全书[c]. [8]范宁注,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注疏[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90. [9]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 [10]沈玉成,刘宁.春秋左传学史稿[M].南京:江苏古籍出 版社.1992. 责任编辑:秦良责任校对:郑晓茜
本文档为【【doc】啖赵《春秋》学派略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6
浏览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