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

《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

举报
开通vip

《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 廖名春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北京 100084) 摘要:本文对《周易》乾坤两卦的6处卦爻辞作了新的解释,认为《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之?惕?应训为止息;?用九?、?用六?之?用?本字为?通?,应训为全、皆;《坤》卦卦辞应?东北丧朋?在先,?西南得朋?在后,其次序与?先迷后得主?有内在联系,是建立在八卦卦气说基础上的;六二爻辞应断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习?本宇为?摺?,即折,是说做到正直而方正,就能宏大,就能不失败,就能无所不利;上六爻辞?血?本字应...

《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
《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 廖名春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北京 100084) 摘要:本文对《周易》乾坤两卦的6处卦爻辞作了新的解释,认为《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之?惕?应训为止息;?用九?、?用六?之?用?本字为?通?,应训为全、皆;《坤》卦卦辞应?东北丧朋?在先,?西南得朋?在后,其次序与?先迷后得主?有内在联系,是建立在八卦卦气说基础上的;六二爻辞应断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习?本宇为?摺?,即折,是说做到正直而方正,就能宏大,就能不失败,就能无所不利;上六爻辞?血?本字应为?率?,即首领,?玄黄?应训为病。这些新的训释对理解《周易》乾坤两卦的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自先秦以来,《乾》、《坤》两卦就被称为?《易》之门户?,①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因此,历代易学家解《易》,无不极其重视《乾》、《坤》两卦,在《乾》、《坤》两卦卦爻辞上所下功夫也就最深。尽管如此,?《易》无达占?,《周易》的《乾》、《坤》两卦也仍有一些难解之处。近年来,笔者对《周易》的《乾》、《坤》两卦颇费了一些心思,自认为有一得之见。今不嫌浅陋,特就《乾》、《坤》两卦卦爻辞的一些问题提出讨论。 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考 《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历来为人们所注目的是断句上存在异解。其实在句意的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更大。 孔颖达《周易正义》解释此句说: 以阳居三位,故称?九三?;以居不得中,故不称?大人?;阳而得位,故称?君子?;在忧危之地,故?终日乾乾?,言每恒终竟此日,健健自强,勉力不有止息;?夕惕?者,谓终竟此日后至向夕之时,犹怀忧惕。?若厉?者,若,如也;厉,危也。言寻常忧惧恒如倾危,乃得无咎。谓既能如此戒慎,则无罪咎;如其不然,则有咎。[2] 后来易家皆本《正义》说,认为爻辞是说?君子日则黾勉,夕则惕惧,虽处危境,亦可无咎?。③这种解释,表面上文从字顺,实际有很大的误读。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传?二三子》说: 《卦》曰:?君子终日键键,夕沂若,厉无咎。?孔子曰:此言君子务时,时至而动,口口口口口口屈力以成功,亦日中而不止,时年至而不淹。君子之务时,猷驰驱也。故曰:?君子终日键键?。时尽而止之以臵身,臵身而静。故曰:?夕沂若,厉无咎。?[4] 帛书所载孔子对此爻辞的解释突出一个?时?字。?君子终日键键?,是?君子务时,时至而动?;?夕沂若,厉无咎?,是?时尽而止之以臵身,臵身而静?。也就是说,孔子认为这一段爻辞?君子终日键键?是讲君子在?时至?的情况下,要抓住时机,顺时而动,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夕沂若?是讲君子在?时尽?的情况下,要?止之以臵身,臵身而静?,即时机未到之时,要静止下来,养精畜锐,休养生息,待时而动。这样,能动能静,一切依时而行,即使面临险境,也能免遭咎害。 对这一段爻辞《帛书易传?衷》也有解释: 子曰……?君子冬日键键?,用也;?夕沂若,厉无咎?,息也。 《易》曰:?君子冬日键键,夕沂若,厉无咎。?予曰:知息也,何咎之有?人不渊不跃,则不见口口口口口口反居亓口口。[5] ?‘君子冬日键键’,用也;‘夕沂若,厉无咎’,息也?,意思与《帛书易传?二三子》一样,?日?、?夕?,在这里成了?时至?、?时尽?的代名词;?用?、?息?成了君子在不同的境遇(时)下的不同表现。孑L子认为?冬日键键?,是讲君子在?时至?之时要努力用事;?夕沂若?,是讲君子于?时尽?之际要知道及时休息。所谓?知息也,何咎之有?,就是说懂得及时作、及时息,就不会有什么咎害。 这里的?沂?字,《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作?泥?,[6]韩仲民《帛(易)六十四卦校注》同。[7]按?泥?可训止,与帛书《二三子》?时尽而止之以臵身?说同,白天?键键?言动,夜晚?泥?言止息,似乎言之成理。但验诸字形,从帛书《六十四卦》到帛书《二三子》、《衷》,此字皆从水从斤,不能隶定作?泥?。同时?泥?今本何以作?惕?,难以回答。从字形上看,两字形体相距太远户从字音上看,?泥?古音属脂部泥母,?惕?属锡部透母,不存在通借的可能性。[9]而?沂?字古音属微部疑母,从?斤?之字如析、晰、菥、浙、蜥与从?易?之字锡、裼古音皆为锡部心母。[10]文献中从?斤?之字与从?易?之字时有通借。如《诗经。小雅?正月》:?胡为虺蜴。?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蜴字又作蜥。?《盐铁论?周秦》引?蜴?作?蜥?。《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斯怒。?《集韵?去声?五寘》引此诗云:?郑康成说:‘斯或作。?’《尚书?禹贡》:?析支渠搜。?《后汉书?西羌传》云:?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死者离易。?《群书治要》引?易?作?析?。[11]帛书里的?沂?,本字应为?析?。析、惕两字,音义皆同。《淮南子?人间》:?翱翔乎忽荒之上,析惕乎虹蜕之间。?[12]?析惕?与?翱翔?相对,?翱翔?为同义词,?析惕?两字也当义近。析,字亦作愆。《玉篇?心部》:?愆,忧也。??惕,忧也。?《广韵?锡韵》:?愆,敬也。?《说文?心部》?惕,敬也。?《玉篇?心部》:?悬,同易。’’《集韵?锡韵》:?惕,古书作悬。?愆、悬(惕)实为一字的异写。析有解除之义。宋玉《风武》:?清清冷冷,愈病析酲。?李善注引应劭曰:?析,解也。?《汉书?礼乐志》:?百末旨酒布兰巨,泰尊柘浆析朝酲。?《盐铁论?散不足》:?今宾昏酒食,接连相因,析醒什半,弃事相随,虑己乏日。??析?都作解除讲。上引《淮南子?人间》:?析惕乎虹霓之间。??析惕?一本作?倘佯。倘佯,安闲自得貌。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倘佯。?陈亮《何少嘉墓志铭》:?少嘉时其起居,使得倘佯以自养。??析惕?似乎也有安闲得之义。帛书?夕沂若?,沂即析(愆),由解除引申为安闲休息。由于析与愆通,而愆悬(惕)实为一字的异写,故今本皆作?夕惕若?。 这一理解在《淮南子?人间》的解释中也可得到印证: 故?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以阳动也;?夕惕若厉?,以阴息也。因日而动,因夜以息,唯有道者能行之。[13] ?终日乾乾’,以阳动也?,与《帛书易传?二三子》?时至而动,口口口口口口屈力以成功,亦日中而不止,时年至而不 1 淹。君子之务时,猷驰驱也。故曰:‘君子终日键键’?、《帛书易传?衷?‘君子冬日键键’,用也?说同。?阳?就是?时至?,?动?就是?驰马区?、?用?。?‘夕惕若厉’,以阴息也?,与《帛书易传?二三子》?时尽止之以臵身,臵身而静?、《帛书易传?衷》 ?‘夕沂若,厉无咎’,息也?说同。?阴’’就是?时尽?,?息?就是?止之以臵身,臵身而静’’。?因日而动,因夜以息,唯有道者能行之?,说明这条爻辞就是讲的因时而动、因时而止的道理。?惕’’就是?息?。 由此可知,《乾卦》九三爻辞并非是说?君子日则黾勉,夕则惕惧?,而是说君子日则黾勉,夕则安闲休息,虽处危境,亦可无咎。 由此来看《文言传》的解释: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终日乾乾?,行事也。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14] 所谓?居上位’’是指?时至?,?在下位?指?时尽?。?乾乾因其时而惕?即因其时而乾乾,因其时而惕,义与《淮南子?人间》?因日而动,因夜以息?同。如果是?日则黾勉,夕则惕惧?,又何必说?因其时?、?与时偕行?呢?由此可知,《文言传》等解释爻辞强调一个?时?字,完全符合爻辞的本义。因其时而乾乾,因其时而止息,是动静的辩证观,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驰?,[15]?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是同样精神。 二、?用九?、?用六?考 《周易?乾卦》有?用九?、《坤卦》有?用六?。?用九?、?用六?之?用?,王弼注、孔颖达正义皆用通行义作解,后来易家多袭之。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经》中,?用九?、?用六?之?用?,皆写作?迥?。[16]帛书整理小组为代表的多数专家都认为?用?为本字,?迥?为假借。邓球柏则以?迥?为本字,依《广韵》解为过,认为: 《周易》每一卦本来都只有六爻,因而也就只有六条爻辞相对应。但《键》、《川》两卦却各多出了一条爻辞。《键卦》六阳爻,过此六爻则过九也,故题之曰?迥九?。……?迥六’,,过六。[17] 张立文也以?迥’’为本字,认为?迥?有通、达义,?迥(用)九?,犹通达九或同为九,迥六犹言通六,?用九?作?迥九’’为佳。[18] 笔者认为诸家中以张立文说近是,但张说似乎也有未确处。帛书《易经》之?迥?,通行本为何要作?用??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笔者以为通行本之?用?与帛书《易经》之?迥?,皆非本字。它们的本字似乎皆当作通。今本《系辞》?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通?帛书本作?迥?;今本《系辞》?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帛书《系辞》也作?迥?;其它如?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诸?通?字,帛书《系辞》皆作?迥?。[19]帛书《系辞》和帛书《易经》的字迹相同,论者认为当系同一书手所书。[20]帛书《系辞》?迥?的本字都作?通?,帛书《易经》(包括《帛书易传》)中的?迥九?’、?迥六?之?迥?的本字亦当作?通?。 今本《周易》?用九?、?用六?之?用?,本字亦当作通。通从足、从甬。古甬、用二字形近音同,故常通用。《曾姬无恤壶》:?甬乍宗彝尊壶,后嗣甬之,职才王室。?两?甬?均读为用。《江小仲鼎》:?江小中母生自乍甬鬲。??甬?也读为用。 [21]甬可读为用,通也可写作用。 ?用九?、?用六?之?用?,义为全、皆。《孟子?告子上》:?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其?通?之用法与此同。 《乾卦》六爻筮数全为九,故称?通九?《坤卦》六爻筮数全为六,故称?通六?。?通?,后人或作?用?,或作?迥?,皆为假借。 三、?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考 《坤卦》卦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帛书易传?衷》两引,皆作?东北丧朋,西南得朋?。 ?东北丧崩,西南得崩?,求贤也。 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君子见始弗逆,顺而保彀。易曰:?东北丧崩,西南得崩,吉。?[22] 这不但与今本不同,与帛书《易经》也不同。两者谁是谁非呢?似乎应以《帛书易传?衷》所引为是。《帛书易传?衷》说?东北匕丧崩(朋),西南得崩(朋)?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根据的。?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就是根据。这是以八卦卦气说来解释《坤卦》卦辞?东北丧崩(朋),西南得崩(朋)?。 《说卦传》?帝出乎震?一段将八卦与八方、四季相配,有所谓?震,东方也?,?巽,西南也?,?离,……南方之卦也?,?兑,正秋也?,?乾,西北之卦也?,?坎,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诸说。[23]《易纬通卦验》更进一步地以艮、震、巽、离、坤、兑、乾、坎八卦主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24]《乾凿度》又将八卦与十二月、十二支相配,说: 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剥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阳始于亥,形于丑……阴始于巳,形于未。[25] 所谓?阳……形于丑?,是说阳气形成于东北十二月艮;?阴……形于未?,是说阴气形成于西南六月坤。?岁之义,始于东北?,就是说自东北之卦艮十二月立春起,阳气始形而阴气始终,[26]坤为阴气的代表,故云?东北丧朋?。?成于西南?,即?西南得朋?。阴气自西南六月立秋起,日益增长,故曰?成?、?得朋’。由此可知,《坤卦》卦辞?东北丧朋?,指阴气自十二月立春起逐渐丧失;?西南得朋?,指阴气自六月立秋起逐渐增长。从一年的季节、节气 顺序来看,是立春而春分,而立夏,而夏至,再立秋,而秋分而立冬,而冬至。所以应该是?东北丧朋?在先,?西南得朋?在后。从卦辞本身来看,?东北丧朋?,阴气自十二月立春起逐渐丧失,所以说?先迷?。迷者,失也。?西南得朋?,阴气自 六月立秋起逐渐增长,所以说‘‘后得主?。?迷’’虽在先,但最终还是?得?,故曰?利?。 由此,我们可得出三点认识:第一,《帛书易传。衷》所引《坤卦》卦辞?东北丧朋,西南得朋?的顺序是正确的。[27]第二,《坤卦》卦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安贞吉?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先迷?者,?东北丧朋?也;?后得主?者,?西南得朋?也。它们都是?君子有攸往?的具体展开。第三,上述卦辞是建立在八卦卦气说基础上的,离开了《说卦传》等文献记载的八卦与八方、四季、十二月相配的理论,上述《坤卦》卦辞将难以理解。因此,说《周易》本经内涵阴阳观念和卦气学说,是信而有证的。 四、?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考 《坤卦》六二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历来也存在异解。王弼注云: 居中得正,极于地质,任其自然而物自生,不假修营而功自成,故不习焉而无不利。[28] 孔颖达《正义》说: 生物不邪,谓之直也;地体安静,是其方也;无物不载,是其大也;不假修习,物无不利。[29] 朱熹《本义》说: 六二柔顺而中正,又得坤道之纯者,故其德内直外方而又盛大,不待学习而无不利[30] 。 这些解释都是视?直方大?为并列结构,以?习?为?修习?、?学习?。 元人熊朋来提出了新解。惠栋《九经古义?周易上》云: 熊氏《经说》云:郑氏《古易》云《坤》爻辞?履霜?、?直方?、?含章?、?括囊?、?黄裳?、?玄黄?协韵,故《象传》、《文言》皆不释?大?,疑?大?字衍。[31] 今人闻一多、屈万里皆以熊说为是。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说: 大盖下文不之讹衍。方谓方国。古直省同字,直方疑即省方……省方犹后世之巡狩,其事劳民耗财,不宜常行,故曰?不习,无不利?。[32] 屈万里说近同。[33] 高亨虽不以?大?为衍文,但改字为训,较闻氏更有过之,云: 直当读为值……直方即持方,谓操舟也。大读为太。习,谓闲习也。方舟以渡,不易倾覆,虽甚不习于操舟之术,亦不致有陨越之虞。……人据坚固之势,虽非干练之才,亦无往不利。[34] 按?大?系衍文之说,全不可信。丁寿昌早已指出: 熊说非也。荀慈明注:?大者,阳也。二应五,五下动之,则应阳出直,布阳于四方。?干令升注:?臣取其直,妻贵其方,地体其大,故曰直方大。?是汉晋《易》皆有?大?字。[35]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经》里,《川》(《坤》)赫然有?大?字;[36]《帛书易传?二三子》、《衷》、《缪和》的称引和解释中,也都有?大?字。@可见?大?字系《周易》本经固有,不容臵疑。 笔者认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系一条件复句。?直方?系条件分句,?大?、?不习?、?无不利?是三个并列的结果分句。因此,爻辞应断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直方?系两种德行,有着特定的价值内涵;而?大?只是一个普通的形容词,并非一个哲学范畴。因此,它们不是并列结构。爻辞只是说做到正直而方正,就能宏大。?大?是?直方?的结果之一。 ?不习?也当是?直方?的结果之一。??习?当系摺字的假借。摺与折同义。《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协摺齿。?《汉书?扬雄传》:?范睢以折摺而危穰侯。?此折摺并言,其义当同。《后汉书?郭太传》:?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此折同摺。故?不习?即?不摺?,?不摺?即?不折?。这可从《帛书易传》中得到印证。 《帛书易传?二三子》云: 尊威精白坚强,行之不可挠也,?不习?近之矣。[38] 这里的?不可挠?显然释?不习?,?习’’为摺之借,作折解,故云?挠?。《帛书易传?衷》说: 子曰……是故柔而不,然后文而能朕也;刚而不折,然后武而能安也。《易》曰:直方,大,不[习,吉][39] ?刚而不折?正是释?不习?,?习?乃摺字,故用?折?释。 折、摺都可训败。?不折?与?无不利?义伺,都是?直方?的结果。因此,这爻辞是说,做到正直而方正,就能宏大,就能不折败,就没有不利。所谓?大?也好,?不习(不折)?也好,?无不利?也好,都是强调德行?直方?的重要性。 《小象传》说: 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40] 前一句是释?直方?这一条件分句,后一句是释?大,不习,无不利?这一结果分句。可见在《小象传》看来,《坤卦》六二爻辞是分为?直方?和?大,不习,无不利?两部分的,《文言传》说: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41] ?德不孤?和?不疑其所行?都是突出?直方?的结果,《文言传》实际也是把爻辞分为两部分来解释的,所以,笔者的断句与《小象传》、《文言传》也是吻合的。 五、?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考 《坤卦》上九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也值得讨论。 传统文献里,最早解释《坤卦》上九爻辞的当属《易传》的《文言》和《小象》。 《小象》曰: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42] 《文言》曰: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43] 此外,权威的注释当数王注、孔疏。王弼注: 阴之为道,卑顺不盈,乃全其美,盛而不已,固阳之地,阳所不堪,故战于野。[44] 孔颖达疏: 以阳谓之龙,上六是阴之至极,阴盛似阳,故称龙焉。盛而不已,固阳之地,阳所不堪,故阳气之龙与之交战,即《说卦》云?战乎乾?是也。战于卦外,故曰?于野?。阴阳相伤,故?其血玄黄?。[45] 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收集了汉魏时期的各家象数易说,其说解如下: 上六,龙战于野。荀爽曰:?消息之位,坤在于亥,下有伏乾,‘为其,兼于阳也,故称龙’也。?其血玄黄。九家易曰:?实本坤体,‘未离其类,故称血焉’,血以喻阴也。‘玄黄,天地之杂’,言乾坤合居也。?侯果曰:?坤,十月卦也。乾位西北,又当十月。阴穷于亥,穷阴迫阳,所以战也,故《说卦》云‘战手乾’是也。六‘称龙’者,阴盛似龙,故‘称龙’也。?干宝曰:?阴在上六,十月之时也。爻终于酉而卦成于乾,乾体纯刚,不堪阴盛,故曰‘龙战’。戌亥,乾之都也,‘故称龙焉’。阴德过度,以逼乾战。郭外曰郊,郊外曰‘野’。坤位未申之维,而气溢酉戌之间,故曰‘于野’。未离阴类,故曰‘血’。阴阳色杂,故曰‘玄黄’。言阴阳离则异气,合则同功,君臣夫妻,其义一也。故文王之忠于殷,仰参二之强,以事独夫之纣,盖欲弥缝其阙,而匡救其恶,以祈殷命,以济生民也。纣遂长恶不悛,天命殛之,是以至于武王,遂有牧野之事,是其义也。?[46] 从《文言》到王注、孔疏,以及汉魏诸易家,都训?战?为交战。程颐《易传》、朱熹《本义》、李开、冯椅、胡炳文等皆本之。[47]今人高亨、[48]李镜池、[49]金景芳、吕绍刚说同。[50]但许慎《说文解字》?壬?下却说:《易》曰‘龙战于野’,‘战’者‘接’也。[51] 惠士奇、[52]朱骏声、[53]尚秉和、[54]黄寿祺、张善文本之,[55]训为?交接?、?和合?、?交合?。 ?玄黄?之训,也是异说纷呈。一说为青蓝色。《文言》曰:?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后人多本之。一说?玄黄?皆为红色。闻一多曰: 古书光黄通用,《说文》黄从古文光声,是黄者火光之色,火色在赤黄之间,故黄之本义当训为赤色。《诗?駉》:?有骊有黄。?《传》曰:?黄曰黄。?《阅宫传》曰:?骋,赤色。?是毛以黄为赤黄间色明甚。然《都人士》曰:?狐裘黄黄。?《北风》曰:?莫赤匪狐,?是古又或以黄赤通称。《左传》成二年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杜注曰:?今人呼赤黑为殷色。《诗?七月?传》曰:‘玄,黑而有赤也。??‘其血玄黄?者,盖玄当彼之殷,黄当彼之朱也。夫色彩称谓,最难准确,古人出语,例不甚拘,若必戎今肓-以绳古义,则血宁有黄色者哉?《文言传》曰:?天玄而地黄。?失之凿矣![56] 而高亨则又有新说,李镜池曰: 高亨谓玄黄为血流貌,借为泫潢。《说文》:?泫,清流也。?《文选?思玄赋》:?水泫泫而涌涛。?《楚辞?九叹》:?扬流波之潢潢兮。?《荀子?王霸篇》?潢然兼覆之。?杨注:?潢与混同。洗,大水貌。?《诗?卷耳》:?我马玄黄。?马流汗为玄黄,血流亦为玄黄。其血玄黄,谓血流得多。[57] 高氏此说,李镜池云出自《周易古经今注》,而在80年代中华书局所出之重订本里,已不见此说的痕迹,可见当为高氏40年代之说。 上述注解的分歧,大而言之,是在对?战?字的理解上。《文言传》等主流的说法是以?战?为争战、争斗,突显出的是阴阳矛盾斗争的一面。而惠士奇、朱骏声、尚秉和、黄寿祺、张善文等非主流的说法是以?战?为?交接?、?和合?、?交合?,突显出的是阴阳统一和谐的一面。谁是谁非,还值得深究。 1973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六篇帛书《易传》,共一万六千余字。其中第一篇《二三子》和第四篇《衷》有一些对坤卦上六爻辞的说解,是前人没见过的新材料,为我们了解爻辞的本义,提供了新线索。下面,试为讨论。 帛书《二三子》的第5、6行记载: 易曰:?龙战于野,亓血玄黄。?孔子曰:?此言大人之广德而施教于民也。夫文之孝,采物毕存者,亓唯龙乎?德义广大,物备具者,[亓唯]圣人乎?‘龙战于野’者,言大人之广德而下缕民也;‘亓血玄黄’者,见文也。圣人出漉教以道民,亦猷龙之文也,可胃‘玄黄’矣,故曰‘龙’。见龙而称莫大焉。?[58] 帛书《衷》的第22和34行记载: ?龙单于野?,文而能达也。[59] ?龙单于野,亓血玄黄。?子曰:和人信哉!能去亓文,则文亓信 (60) 依帛书《二三子》的解释,?龙?是指?大人?、?圣人?,帛书《衷》也说是?印人?。?大人?、?圣人?当是指有德之君。因此,帛书是从政治学说的角度来解说爻辞的。 ?战?,帛书《二三子》读为?結?。《玉篇?糸部》:?結,結续也。?《集韵?叶韵》:?绥,续缕也。?《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五政》:?外内交結,乃正于事之所成。?[61]?結?与?接’’音同义近,当为同源。故帛书《二三子》此说与《说文》?‘战’者‘接’也?训同。但与?和合?、?交合?说则有一定区别。帛书《二三子》义为联系,而?和合?、?交合?说则侧重两性之间的性事。 ?野?,旧注都以?郊野?作解,而帛书《二三子》则是指?民?,亦即与?国人?相对的?野人?。很明显,旧注是本义,而帛书《二三子》用的则是引申义。 因此可知,帛书《二三子》关于?龙战于野?的解释,与旧注明显不同,而接近于惠士奇等人之说,指的是有德之君?下結民?,联系群众,亲近百姓。[62] ?其血玄黄?,帛书《二三子》解为?见文?,帛书《衷》称为?隐文且,必见之胃也?,其意略同。?文?,即纹彩,?玄黄?为彩色,故以?文?称之。所谓?广德?、?德义广大?、?采物毕存?、[63]?物备具?[64]都是?文之孝?,[65]皆由?文?引申而来。所以?其血玄黄?两篇帛书的解释都是指圣人王道教化的成功。它与?龙战于野?是因果条件关系,圣人?下結民?,则文明大盛,教化大成。 《孟子?滕文公下》所载孟子一段话很值得参考:‘ 《书》曰:……?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实玄黄于篚以 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赵岐注: 从?有攸?以下,道周武王伐纣时也,皆《尚书》逸篇之文。攸,所也。言武王东征安天下士女,小人各有所执往,无不惟念执臣子之节。?篚厥玄黄?,谓诸侯执玄三坟二之帛,愿见周王,望见休善,使我得附就大邑周家也。其君子小人各有所执,以迎其类也。言武王之师,救殷民于水火之中,讨其残贼也。?[66] ?玄黄?本为束帛之色,孟子和孟子所引《尚书》逸篇都以指代币帛?帛书的所谓?文?、?采物?,应该说,都是从?玄黄?指代币帛的这一意义引发而出的。《尚书》逸篇和孟子以?玄黄’’为君子迎接圣王和王师的礼物,因此?玄黄?就成了王化成功的象征。帛书《二三子》、《衷》的?‘亓血玄黄’者,见文也?等说,与孟子和孟子所引《尚书》逸篇的?篚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说、?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说显然是有联系的。 帛书《二三子》之语,明言是?孔子曰?,帛书《衷》之语,也说是?子曰?。?子曰?即?孔子曰?,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67]孟子晚于孔子,但孟子所引《尚书》逸篇应早于孔子。所以,帛书《二三子》、《衷》对?玄黄?的解释本于孟子所引《尚书》逸篇,从作者的时代先后来看,是完全可能的。因此,从孟子所引《尚书》逸篇说来考查帛书《二三子》、《衷》对?玄黄?的解释,应该是可行的。 ?其血?的?血?字,作何解释,在帛书《二三子》、《衷》中暂时还看不出。此字受?其?的修饰,只能是名词。以?血?之本字作解,与帛书《二三子》、《衷》的?圣人??德义广大,法物备具?、?圣人出法教以道民?的?见文?说无论如何也挂不上钩。即使是比喻,也难以理解。因此,只能以假借义解之。 破解?血?字之谜的线索也许就在上引孟子语中。?其君子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这就是说以?玄黄?迎接?圣人?、?大人?的是?野??民?的?君子?,而?野??民??箪食壶浆?迎接的是王师的一般战士——小人。依此说,?亓血玄黄?,是?野??民?的?君子?以?玄黄?——币帛来迎接?圣人?,象征服从王化,归顺天朝。 从训诂上看,?血?与?恤?通。《周易》升、萃、晋、家人4卦的?勿恤?,皆作?勿血?。如: 登:元亨;利见大人,勿血。 卒……初六,有复不终,乃乳乃卒;若亓号,一屋于笑;勿血,往无咎。 ……六五,亡,失得勿血;往吉,无不利。 家人……九五,亡陡有家,勿血,往吉。[68] 而?恤?与?率?通。《尚书.多士》:?罔不明德恤祀。?《史记?鲁周公世家》作:?罔不率祀明德。?《吕氏春秋?权勋》:?是忘荆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淮南子?人间》:?恤?作?率?。《广韵?质韵》:?率,领也。?《荀子?富国》:?将率不能则兵弱。?杨惊注:?率,与帅同。?《周易》师卦六五:?长子帅师。?马王堆帛书《易经》?帅?作??。[69]《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可(何)谓‘敖’?‘敖’当里典谓殴(也)。?整理小组认为?街?即?率?,通?帅?。[70]?血?即?率?,指的?野??民?的首领,亦即孟子所谓?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的?君子?。?圣人??广德而下绥??野??民?,?野??民?的首领以币帛迎接?圣人?,这当是帛书《二三子》、《衷》对坤卦上六爻辞的理解。至于所谓?见文?等说,都是基于这一理解的发挥。 帛书《二三子》、《衷》的这些解说,虽然自称出于?孔子曰?,但符不符合《周易》经文的本义,也还值得考虑。 以周武王的吊民伐罪为背景,从王道政治的角度来解说《坤卦》上六爻辞,是这两篇帛书《易传》的特点。但是,从《周易》本经来看,这一解说也有问题。第一,解说丰富的政治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从爻辞本身难以坐实。将?亓血玄黄?说成?德义广大,法物备具?的?见文?,不增字为训难以说通。第二,坤卦的主旨是讲阴性的顺德,所谓?阴之为道,卑顺不盈?者即是;而?上六是阴之至极?,阴极必反,其时位当由吉转凶。如《坤卦》的反对卦《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而至上九六爻皆九,?阳进亢极,将致灾害?,故云?亢龙有悔?。如《坤卦》至上六仍是?德义广大,法物备具?白旷见文?,则是?六五,黄裳元吉?的基础上吉上加吉,体现不出?物极必反?之理。所以,从易理上讲,帛书《易传》的说解也是不足取的。 从时位上看,《小象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的说解是正确的。上六为《坤卦》六爻的尽头,故言?野?。?龙战?至于?野?,故云?道穷?。如果是?言大人之广德而下绥民也?,又怎能说?道穷?呢?《文言》说?阴疑于阳必战?,?疑?当训?拟?,比拟也。阴盛极则与阳争锋,比试高低短长,?战于野?势必难免。由此可知,以?战?为?绥?或?接?不足为训。?龙战于野?当是指群龙打到了天边野外。 如上所述,?亓血玄黄?的?血?当读作?率?,?率?即首领。?率?与?龙?都是指?大人?、?君子?,所以《文言》说?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玄黄?不是指颜色,更不是指服从王化的币帛,而是一双声连绵词,其义为病貌。《诗经?卷耳》:?我马虺聩……我马玄黄。?王引之曰:?《尔雅》曰‘虺赖、玄黄,病也。’凡物皆得称之。孙炎属之马,郭璞属之人,皆非也。?[71]其说是,爻辞也当如是解。龙战至野,耗日持久,故云病矣。由六五?元吉?转至上六病矣,正是?物极必反?,与《乾卦》情形同。所以,《坤卦》上六爻辞的本义,既不是?天玄地黄?,也不是?阴阳交合?,更不是?言大人之广德而下绥民也?、?见文也?,而是说群龙争战至天边野外,它们的首领已劳瘁不堪了。阴与阳争胜则病,这才是《坤卦》上六爻辞的主旨。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易注疏》,《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周易正义》,《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 李光地等:《周易折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高亨《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第16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 5.闻一多<周易类纂义证》,(闻——多全集》第2册,上海:开明书店,1948。 6.屈万里《读易三种?周易集释初稿》,《屈万里全集?一》,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 7.李镜池《周易通义》,北京:中华书局,1981。 8.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 9.黄寿棋、张善文《周易泽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0.周振甫<周易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91。 11.张立文(帛书周易注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12.廖名春{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注释: ①《周易?系辞传》:?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帛书易传?衷》)作:?子曰……‘键、川也者,易之门户也。?’所持为肯定语气。详见拙作《从先秦秦汉文献论<周易〉本经的作者问题》,《孔孟学报》(台湾)第71期,1996。 ②《周易正义》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173页。 ③高亨《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第163页。类似的解释可见李镜池《周易通义》第3页;黄寿棋、张善文《周易译注》第3页;张立文《帛书周易注译》第6页;周振甫《周易译注》第l页。 ④见拙作《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二三子》,《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17页。 ⑤见拙作《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衷》,《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1、32页。 ⑥见《文物》1984年第3期第1页。 ⑦《帛易说略》第115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⑧张立文认为?泥?可能为?易?,?泥?通?怩?,?易?通?惕?,?怩?、?惕?形近而讹。见《帛书周易注译》第5页字字形与?易?相距太远,张说难以成立。 ⑨见唐作藩《上古音手册》第89、128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⑩见唐作藩《上古音手册》第154、138页。 [11]见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第457~468页,济南:齐鲁书社,1989。 [12]见张双棣:《淮南子校释》第1899—190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3]见张双棣:《淮南子校释》第1916。 [14]《周易注疏》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05、307、308、310页。 [15]《记?杂记下》。 [16]见《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文物》1984年第3期。 [17]《帛书周易校释》第82、217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18]《帛书周易注译》第11、314页。 [19]见傅举有、陈松长编著《马王堆汉墓文物?图版》第118~126页,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按此 [20]如李学勤就说?《周易》经传……等,审其字体,也出于同一抄手?。见《论《经法?大分》及{经?十大》标题》,《简帛佚籍与学术史》第298、299页,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94。 [21]例见王辉:《古文字通假释例》第546页,台北:艺文印书馆,1993。 [22]见拙作《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衷》,{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2、33页。 [23]《周易注疏》卷十三,《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489页。 [24]见《纬书集成》第66—68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5]见《纬书集成》第4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6]《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 [27]拙作《帛书易传》引《易》考》《《汉学研究》第十二卷第二期,1994》曾以此作为?两者可以并存?例,应当修正。 [28]《周易注疏》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13页。 [29]《周易注疏》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13页。 [30]廖名春点校本《周易本义》第36页,广州:广州出版社,1995。 《清经解》第2册第743页,上海:上海书店,1988。 [31]《闻一多全集》第2册第40页。 [32]见《读易三种?周易集释初稿》。 [33]《周易古经今注》第167页。 [34]《读易会通》第133页,北京:中国书店,1992。 [35]见傅举有、陈松长编著《马王堆汉墓文物?图版》第111页。 [36]见拙作<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18、31、33、48页。 [37]见拙作《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15页。 [38]见拙作《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1页。 [39]<周易注疏》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14页。 [40]《周易注疏》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15页。 [41]《周易注疏》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l册第314页。 [42]《周易注疏》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16页。 [43]《周易注疏》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14页。 [44]《周易注疏》卷二,《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14页。 [45]《周易集解》第4页,北京:中国书店,1984。 [46]说见李光地等撰《J司易折中}第53页。 [47]《周易古经今注》第168~169页。, [48]《周易通义》第7~8页。 [49]《周易全解》第51页。 [50]《说文解字段注》第786页,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1。 [51]《易说》,《清经解》第2册第1—2页。 [52]《六十四卦经解》第18页,北京:中华书局,1958。 [53]《周易尚氏学》第3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 [54]《周易译注》第31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55]《周易类纂义证》,《闻一多全集》44—45页。 [56]《周易通义》第7页。 [57]《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马王堆帛书<二三子》》,《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15—16页。 [58]见拙作《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马王堆帛书《衷》》,《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2页。 [59]见拙作《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马王堆帛书{衷》》,《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34页。 [60]《马王堆汉墓帛书》[一]第65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61]说见拙作《帛书<二三子问>简说》,《道家文化研究》第3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62]采物:指有彩色纹饰的旌旗、衣物等物,以之区别等级。《左传?文公六年》:?分之采物,著之话言。?孔颖达疏?采物,谓采章物色、旌旗衣服,尊卑不同,名位高下,各有品制。? [63]渡物,即法物,指帝王用于仪仗、祭祀的器物。《后汉书?光武帝纪下》:?益州传送公孙述瞽师、郊庙乐器、态车舆辇,于是法物始备。?《旧唐书?殷盈孙传》:?其神主、法物、乐悬,皆盈孙奏重修制,知礼者称为博洽。? [64]孝,疑通教。 [65]《孟子正义》卷六上,《十三经注疏》本第271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 [66]有一些人不承认,暂且不论。 [67]见拙作《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马王堆帛书《易经》》,《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9、10、12、14页。 [68]见拙作《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马王堆帛书<易经>》,《续修四库全书》经部易类第1册第9页。 [69]《睡虎地秦墓竹简?释文注释》第141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71]《经义述闻》第118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原载《周易研究》1999年第1期)
本文档为【《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五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8-09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