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料京杭大运河

资料京杭大运河

举报
开通vip

资料京杭大运河资料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 通州、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枣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十八个城市.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

资料京杭大运河
资料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 通州、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枣庄、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十八个城市.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 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背负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由于年久失修,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起北京,南至杭州,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不仅便利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很发达。在兖州、济宁、枣庄、滕州市、丰县、沛县、徐州、邳州及两淮等有大中型煤矿,连接上海、南京、徐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等工业城市。为了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沿线的鲁、苏、浙三省对大运河各段进行了整治、扩建和渠化,使千年古运河重新焕发了青春,成为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运河沿线的主要港口有济宁、徐州、邳州、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和杭州等。济宁段(山东济宁—江苏徐州蔺家坝),全长约130多千米,济宁段主航道将由六级航道标准提高到三级标准,底宽由目前的16米拓宽到50米,水深达到3米。届时,千吨级船舶可由长江直达济宁,年通过能力将达到2500万吨,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万吨,抵得上新建一条“京沪铁路”。 江苏境内的京杭大运河,全长628千米。对苏北、苏南运河进行了整治扩建。扩建了京杭运河上的谏壁、解台两座二线船闸和淮阴、淮安、宿迁三座三线船闸,消除了京杭运河江苏段的“瓶颈”制约,实现了京杭运河苏南、苏北全线畅通,为江苏及华东地区提供了一条南北水上快速交通大动脉。苏北运河(徐州蔺家坝—淮阴—扬州六圩口),全长404千米,纵跨徐州、邳州、宿迁、淮阴、扬州等11个县市,沟通了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水系,是京杭运河上运输最繁忙的河段。基本建成二级航道,成为京杭运河上等级最高的航道,常年可行驶2000吨级的船舶。目前有苏、鲁、沪、浙、湘、豫等十多个省市的船舶航行其中,年货运量可达3亿多吨。徐州段最大通过量已达5500万吨船舶吨位,其中货物通过量达3500万吨。苏南运河(镇江谏壁—常州—南浔),全长224千米,贯穿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常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县市,沟通了长江、太湖水系,与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的省际河流相连。目前有苏、鲁、皖、沪、湘、鄂、川等13个省市的船舶在该段运河上航行。航道全部达到四级标准,可通航500吨级船队,目前,年货运量已超过1亿吨,超过江苏境内长江航道的运量,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航行船舶的密度超过了德国的莱茵河,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刚建成的谏壁船闸日均船舶通过量已达10万吨以上。浙江段(南浔—杭州),全长120多千米,沟通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分为东、中、西三条路线,一般以东线代表运河的位置,河道狭窄、弯曲,终年可通机动船舶。目前可通行300吨级的船舶。将京杭大运河拓伸至浙江省东部的宁波港,将为中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乃至内河航运的繁荣带来契机。规划中的杭甬运河长240余千米。位于杭州湾南岸,纵贯钱塘江,曹娥 江、甬江水系,全线按四至五级航道标准设计,年通过能力将达4000万吨。使其成为国家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南水北调的大动脉,还极大改善和推动了沿河的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对确保农业的稳产高产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综合利用效益明显。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 基本情况 京杭大运河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 京杭大 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中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地位身份的象征。 历史沿革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开凿邗沟{从江都(今扬州市)邗口至山阳(今淮安市)淮安末口},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 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南粮北运,控制南方经济中心会稽(绍兴),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400千米。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安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安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淮安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淮安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之一,藉漕运之利,发展迅速。 隋朝时分为四段:(1)永济渠。(2)通济渠。(3)邗沟。(4)江南河。 第3期运河 主要指的是元、明、清阶段。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公元1281年)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 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东出至通州入 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历史上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安)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泇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现在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1794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京杭大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连接浙东。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20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三分之一,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沿线地理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精华荟萃之地。 现状特征 基本简介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两种流向: 节点1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 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所属河流 通惠河 历史性通航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目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北运河 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 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南运河 又名御河,长414公里。四女寺至临清段称卫运河,长94公里。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狭弯曲,底宽15,30米,水深约 1米,建有杨柳青、独流、北陈屯、安陵4座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水库拦蓄,两岸农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现已处于断航状态。卫运河底宽30米,水深约10米,建有四女寺、祝宫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岳城水库畜水,截走水源,尤当卫运河扩大治理后,航道情况骤然恶化。 鲁北运河 也称位山、临清运河,原河段已淤塞。1958年另选新线,长104公里,但未开挖。1960,1968年,根据引黄输水要求,开挖了周店至尚店76公里渠道,两头河段尚未开挖。 鲁南运河 国那里至梁山段称微山湖湖西航道,长20公里,1968年虽经疏浚整治,但河道严重淤积,水深不足,尚不能通航。梁山至南旺段长33.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南旺至济宁段长27.1公里,底宽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仅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济宁至二级坝段长78.1公里,航道顺直,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底宽50米,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微山湖湖中运河 微山湖内航道是京航大运河的主要交通线,历史上即分为湖东、湖中、湖西三条航线贯穿南北,被称为“黄金水道”。20世纪90年代末,京杭运河济宁至韩庄段续建工程完成后,确定了新的主航道。 明清时期的老运河航线,自济宁南门闸经顺河门至小闸口入湖,在湖中经南阳镇、五里闸、七里闸、赵庄、建闸、马闸、店子、石口、马口出湖,沿湖东再经张口、王口、常口、夏镇、郗山、朱姬闸等地至韩庄,全长119公里。该航线20世纪50年代末期,多数仍通航,部分区段废弃。 50年代的航线,即从济宁至小口门入南阳湖走湖中至四里弯进入老运河,经建闸、马闸、店子、桥头闸、石口、马口至王口入湖中卫河,经大捐、微山岛东侧至韩庄或朱姬闸出湖。 湖西航线,1958年3月动工修筑湖西大堤,结合开挖湖西航道,全长131公里,湖西航道底宽45米,边坡1:3,河底高程29.8米。1960年工程竣工。这时船舶可自济宁经石佛转向龙公河口,经洙水河口、洙赵新河、新万福河口、摆渡口、南田、刘香庄、杨官屯河口、微山船闸、沿河头至五段向东穿过微山湖,经韩庄进入伊家河,过台儿庄进入苏北运河。另一航线为,出微山船闸沿湖西航道南行,过蔺家坝船闸入不牢河航道。 京杭运河三级航道,1995,2000年,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段续建工程,按三级航道标准,在南四湖中重新开挖自梁济运河,沿湖西经孙杨田、东北村之间向东折向南阳湖中部,过南阳镇东,经石口、满口至微山船闸,出闸进入东股引河至新建韩庄船闸进入韩庄运河,过台儿庄与苏北运河相接,长120公里。 2005年,微山湖有三级主航道130公里,五级航道80公里,支流航道(六,七级)700余公里,可通航里程达1100公里。已形成纵横交错的水运网络,运力总量180万吨,年均货 运量700余万吨;货物周转量40亿吨公里,年通航能力达到2600万吨以上。 韩庄运河(泇运河) 京杭运河从微山湖湖口韩庄镇经台儿庄至江苏邳州的一段运河,经过多次疏浚整治,全年可通航1000吨船舶,设有韩庄船闸、万年闸船闸、台儿庄船闸三处船闸,已达到二级航道。 中运河 二级坝至大王庙段原来是走韩庄、台儿庄一线。1958年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经徐州市北郊通过,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大王庙至淮阴段仍循原来河道南下,长163公里。徐州以下河段,经近年分段拓宽,航道一般底宽45,60米,水深3米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吨级以上拖带船队。是为徐州煤炭南运主要线路。 里运河 全长169公里,其入江口原在瓜洲,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近年屡经整治,航道底宽一般达70米,水深3米以上,可通航1000吨级拖带船队。年运货量1500万吨左右。 江南运河 自长江南岸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平望至杭州。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条 米,水深2米,一般航线,即东、中、西线,如以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宽20可通航40,100吨级船舶,年货运量达1600余万吨。 郗山运河 郗山运河是从济宁至湖东韩庄的一段运河中的一段临村穿过的运河程,北从黄埔庄,南至微湖码头,全长9公里。沿途有郗公墓、古木兰寺、郗山殷林、郗山减水闸、郗山汉墓群、陈毅刘少奇过微山湖渡口等。 运河最南端 京杭大运河最南端位于杭州拱宸桥(即北三里桥),并在桥边立碑,该桥是一座三孔的拱桥,初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存桥为清康熙时重建,全长138米,宽6.6米。石砌桥墩逐层收分,桥面两侧作石质霸王靠,气势雄伟,下面各有两个防撞墩,防止运输船只撞到桥墩。该桥位于杭州市的上塘路,它坐落在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横跨于古运河之上,是杭州古运河终点的标志。 近代整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构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以京杭运河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相连通的水运网。 反复论证了近20年的京杭运河二通道工程,终于开工了。12月18日,京杭运河二通道八堡船闸引航道工程奠基,意味着“二通道”从纸上蓝图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交通部门称,“这条全长39公里、总投资估算为77.5亿元的二通道,是解决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环保以及运输功能降低的„杀手锏?。” 从1989年提出京杭运河“二通道”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到18日正式开工,该工程反复论证了近20年。杭州交通港航部门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进行了“二通道”线位综合分析论证、方案预审、线位初定,以及与相关县市的协调、上报项目建议书、组织工可研究等大量工作。仅“二通道”的线位问题,就先后有过东、中、西三套方案。 东线:起自杭申线的余杭区博陆,穿320国道、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01省道、杭浦高速公路,穿绕城高速公路、德胜路、下沙路,在八堡附近入钱塘江。 中线:经杭州主城区从三堡入钱塘江的现有通道。起自北星桥,经拱宸桥,越武林门中山北路桥、艮山铁路桥,从三堡船闸出钱塘江。 西线:起自北星桥,西穿勾运路、104国道,经三墩穿绕城公路、天目山路,经屏峰在花牌楼与绕城公路置换,出龙坞、望江山至新浦沿出富春江。 天价“架高”沪杭铁路 最终,工程按照东线方案施工。“虽然要下穿沪杭铁路、穿过3条高速公路和钱塘江出口等不利因素,但从贯通的可能性来讲,最具优势。”而西线从航运的角度来看是最理想的,但建设成本巨大,破坏西线附近的景区旅游资源,不利于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有一定冲突;改造现有航道的中线方案会极大地破坏已有的城市规划,难以解决文物保护等难题,也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负责人表示:“选择东线方案,仅仅为了航道下穿铁路,就要为架高沪杭铁路买一笔„巨单?。可以说,为了保护城市规划和环境,我们做了最不经济但也是最经济的选择。” 运河通道变“瓶颈” 1999年,京杭运河浙江段进行了四级航道改造,但随着腹地内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货运量成倍增长,航道的升级步伐大大落后于船舶的升级步伐。 据预测,2015年、2025年京杭运河浙江段货运量将分别达到10770万吨和15640万吨。作为京杭运河沟通钱塘江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市区段的航道只有五级航道标准,25座桥梁均未达到五级航道的通航要求,严重制约了京杭运河作用的发挥和未来航运的发展。 千吨级船舶从山东直达杭州 运河二通道建成后,京杭运河航道等级将达到三级,届时1000吨级的船舶可从山东东平湖直达浙江杭州,运力提升40%。 行家分析,以开发区的电煤运输为例,电厂每年需要大量的发电用煤,如果全靠铁路运输,电煤从淮南煤矿到电厂每吨将多花10至20元的运费,如果全部走水路,10万吨煤就能省下100万至200万元的成本。 随着二通道开通,市区航道将可用于旅游等,现有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堵航、噪音环保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开通意义 1(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交融,中 原文 少年中国说原文俱舍论原文大医精诚原文注音大学原文和译文对照归藏易原文 化南方文化相融合。 4(方便南粮北运。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特别是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了两百余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尽管隋炀帝为亡国之君,但他的历史贡献是不容抹杀的。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其一》中咏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2]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见大运河对日后中国南北经济交通的巨大影响。 大运河从此在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的继续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战国,历隋、元二代而全线贯成。北起北京,南迄杭州,全长1794公里,无论历史之久、里程之长,均居世界运河之首。两千余年来,大运河几历兴衰。漕运之便,泽被沿运河两岸 博物馆 ,不少城市因之而兴,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人将大运河誉为“大地史诗”,它与万里长城交相辉映,在中华大地上烙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同为汇聚了中华民族祖先智慧与创造力的伟大结构。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正是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坐落于杭州市城北运河文化广场,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运河博物馆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研究运河文化资料,反映和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博物馆于2002年开始筹建,2006年9月建成开放。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建筑面积10700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建筑呈扇形环绕运河文化广场,造型独特,“传统而不复古”,以平坡结合和开放式的格局,将室内外融为一体,古运河及桥、船、埠巧借为活的展物。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沿运河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其间穿插“漕运故事半景厅”、“运河模拟游舱”两个多媒体展厅,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使观众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另外,尚有一个“十里红妆——运河水上婚俗”专题展厅,展示的是与运河文化休戚相关的另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宁绍朱金木雕红漆家具,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多姿多彩的运河文化。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既是一个运河文化的展示窗口,同时也是运河文物与运河史料的收藏中心与研究中心。博物馆收集和征藏的文物包括五类:一,与运河漕运直接相关的文物,如苏州府官斛、“日进千金”小升;二,与运河水上运输相关的文物,如余锦洲老行水单、“顺风快利”船票等;三,运河出土文物,如大关桥北出土唐开元通宝钱、运河出土宋代瓦当等;四,运河水上人家生产及生活用具,如竹编酒葫芦、船用水桶等;五,沿运河城市文物及工艺品,如明嘉靖三年临清大青砖、扬州漆器雕屏等。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国家文物局认为它的建成填补了博物馆界的一大空白。目前,它也是杭州市运河保护整治“一馆二场三园、两带六埠十五桥”系列工程中的开篇之作,它的建成开放,使得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是中国所建的第一座运河博物馆。建于2004年11月,坐落在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它东临古韵悠长的大运河,西依美丽的东昌湖,由著名的社会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亲题馆名。建筑总面积1.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近7000平方米。 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共五层,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分陈列区、收藏区、研究和学术交流区三个功能区域。除序厅之外,分为十个展厅,其中二层三个展厅为“运河文化陈列”,三层三个展厅为“聊城历史文物陈列”。展品600余件,不仅是一座集收藏、展览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博物馆,更是一座现代化的文化博物馆。馆内陈列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主题,除了展出一些重要文物和图片外,还通过多媒体、人体感应、三维动画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元素,融合运河文化和历史,将聊城历史和运河文化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博物馆整体陈列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主题,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运河文化,反映和展示运河的古老历史、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第二条黄金水道(张友茂说)”, 由人工河道、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运河文化区域---分七块:燕赵通惠文化区、北运河文化区、南运河文化区、齐鲁运河文化、中运河文化区、里运河文化区、江南运河文化区(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奠定以后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 大运河文化简介 大运河文化,上承春秋周敬王三十四年,下至清宣统末年,续以当代公元两千之初。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以物态文化创造出的流动的历史。因此大运河文化史---时间至少有2400多年,比中国的封建王朝还要长,跨越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四种社会形态。而长城则是凝固的历史。“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刘枫说;“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权威专家郑孝燮和罗哲文说。大运河与万里长城,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一大批水利专家征服自然、改造自 然的伟大创造。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开凿于春秋-吴王夫差开凿的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完成于隋,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疏通于明清,距今已2400多年的历史。清中叶后,南北海运兴起,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大运河作用逐渐缩小。 大运河文化地位 大运河文化是一部囊括了中国社会古代内容的最主要的发展史,其文化地位显然比长城重要: a.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开凿; b.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完成-杭京南北人工大运河; c.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 d.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e.比“巴、苏”运河开凿早二千多年; f.大运河全长1782公里(东西向浙东运河及局部小运河未计); g.巴拿马运河(1914年竣工,全长81.3公里)长度的21倍; h.苏伊士运河(1869年竣工,全长172.5公里)长度的10倍。 大运河文化,是“运河城市群域性文化”,是综合性质的,中国古代农业创造出来的城市群文化。大运河的开凿出了一个新的大环境,把若干小的割据的自然环境贯通成为一个体系,转化成人文环境。其中包括:新自然环境、新生态环境、新生产环境、新文化、新物流环境等等,形成了著名的发达的“运河社会区域经济”。如:古代“南粮北运”、“盐运”通道、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当代防洪灌溉干流。 具体原因如下:(1)隋唐后,运河导致南北方农业技术交流、作物品种改良,农业经济的“商品化流通”覆盖了运河流域和流域之外的最广大的中国村庄。(2)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运河区域,苏杭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萌芽---直接刺激“运河商业城市群”兴起:北京、天津、沧州、德州、临清、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工商、客商、货商、易商,集散着商品---在这个线形的城市带上。隋唐:长安、洛阳;北宋:开封;南宋:杭州;元明清:北京---乃国之枢纽也。运河经济是“形”,运河文化是“神”,形神并备,相互交融,推进运河的魂。 大运河文化,“是民族融合的产物(潘承祥语)”。大运河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高级文化,包括建筑、文学等;大众文化,指沿途习俗、仪式、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深层文化,指价值观取向,即黄河文化延伸出来的那种民族精神,早已渗透在大运河文化深处。那么,大运河文化作为一种活化石文化,其精必然把大运河精神回归成一种活化石。因为她与中华民族精神同根同脉。运河高级文化,是没落的封建时代的产物,而运河大众文化却植根于运河深层文化里。运河深层文化概念,则以一种习俗或生活方式,依旧存活运河民间、运河文化遗址、理想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条件、人文环境之中: (1)大运河为历代皇朝最重要的区域---大一统局面的政治纽带。驾驭南北,政局总揽全国,维系中央集权。隋唐政权北移,到元明清,大分裂始终未出现,证明了大运河文化的同化作用,是存在的。大运河文化,作为历代各个地域相互关系的整体而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2)大运河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相互推动作用。大运河文化具有包容性、统一性、扩散性、开放性、凝聚性、向心性。大运河在沟通物质交换的同时,大大削去了地域文化的不平衡,以黄河文明为中心,同化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差别。由此,把东南文化、岭南文化、江南文化、齐鲁文化、中土文化、江淮文化、黄河文化、燕北文化、西部文化等等几乎全部,错综融会在中国传统思想悠久的时空里。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与其周遍文化,始终以:长安、洛阳、开封、杭州、北京为文化中。换言之,大运河文化脱离不开其母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一统文化。 (3)大运河文化,是“中国漕运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张友茂语)”。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漕运机构,使大运河文化成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在古代政治和经济是有深刻反映的。运河生产力促进了运河文化的繁荣,但运河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并与那个时代的民族矛盾与其相适应。比如:元代,是蒙古游牧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其不善农耕,便漕运江南之米以运河。再如,北宋灭亡,金进攻南宋,就以运河漕渡粮草南来。无论怎样,大运河文化,总随着封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大运河文化始终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历史继承性。因为运河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决定了其上层建筑发展的连续性。 (4)大运河文化,各个时代与中华各民族是共有的概念、价值观体系。大运河文化与哪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没有那个时代的社会就不会有大运河文化。在大运河文化所包容的同一社会内部,文化呈现多元,具有不一致性,“也存在着„亚文化差异?,才是大 金学孟语)”。例如:京杭大运河两岸上的宗教文化景观,是运河文化发生的原动力之一( 元朝修建的,因为元朝以藏传佛教为国教。运河文化,就成为一个庞大复杂的文化象征体系。运河文化的象征基础---最重要的是共同的汉族语言文字,包含图像图腾、生活习惯、礼仪风尚等象征符号体系。所以,大运河文化的实质意义,是国学和汉学等社会学科重要的研究领域。大运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向外传播的窗口,扩大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例如: a.大运河开通,东南沿海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为直接而紧密; b.运河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为对外交往和中外交流的前沿地区; c.中国邻近国家和地区以及西亚、欧洲、东非各国遣使团、商队来中国; d.在各沿海港口泊岸,沿运河达京师各地,频繁经济文化交流; e.直接迁居运河区,成为内迁各民族、外国使者、商人、学问僧、留学生、各方人士集中地; f.国外文化传播到中国,丰富了运河区域文化的内容; g.新中国成立,国家将京杭大运河列为重点内河航运主干线之一; h.改革开放,运河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运输繁忙,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多种综合效益。 大运河文化,属于独一无二的“活”的文化遗产,跳出“点”的概念,以层络划分之---包括大运河物质文化和大运河非物质文化(文学、地理学、水利学、艺术学、历史学、制度学、政治学,民俗学、民族学、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等)。物质文化是指在开凿大运河过程之中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大运河非物质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大运河文化,蕴藏着丰富的古代信息,对研究古代中国社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民族等等领域,是一部《大运河百科全书》;对研究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化态度、审美价值等传统文化概念,是一部“运河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最新版《行动指南》把大运河文化特点归结“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总之,大运河文化,是大运河遗址文化蓄藏着的活化石文化。大运河文化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a.物态文化层:物质生产活动在大运河存留的财富总和,可触知的大运河文化物质实体; b.制度文化层:因为运河经济实践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有可持续性,例如-当代运河还在通航; c.行为文化层:大运河是在人际交往,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区域模型; d.心态文化层:大运河文化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 念,是大运河文化灵魂。 京杭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北京市区至通县,连接温榆河、昆明湖、白河,并加以疏通而成; 历史性通航河道。 元朝水利专家郭守敬开凿了通惠河,解决了漕粮直接运到大都城的问题。郭守敬主持开凿的通惠河从积水潭东岸经万宁桥、东不压桥胡同、北河胡同、水簸箕胡同,向南顺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流出城,与金代所开的金口河故道相接,然后向东流至通州,与南北大运河汇合。 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目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忽必烈命名通惠河 白浮泉的引水和通惠河的疏通工程从1292年动工,特别是玉河段,不但有民工挖河,朝廷的官员们也都要参加劳动。工程在1293年秋全部竣工。当时江南的粮船在积水潭的东北岸挤满,在玉河上也是浩浩荡荡排船驶行,大都城的人们争先观看,热烈欢呼,犹如过节。元世祖忽必烈正从上京和林回来,在万宁桥上看到水面全是粮船,“过积水潭,见舻舳蔽水,大悦”,亲自命名从万宁桥到通州的河道为“通惠河”,“通惠河”的河名是忽必烈起的。现在人们一般称大运河的北运河一段为潞河,从东便门至通州的一段为通惠河。但在元代前,现在的通惠河叫潞河,到金代时叫金闸河,因金代时也疏通过潞河,并修有闸坝。而从万宁桥到金闸河的一段因在都城内,并流经元代的皇城根,故称为“玉河”,又称为“御河”。 玉河宛如小秦淮 通惠河的疏通工程中,玉河一段是完全新开挖的。以后因玉河或变暗河,或消失,人们也就把玉河忘却了。通惠河疏通,因南方的粮食和各种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到大都城,而积水潭的东北岸成了大运河的最终码头,所以积水潭十分繁华,特别是东北岸,现在的烟袋斜街一带。岸上是旅馆、酒楼、饭馆、茶肆、各种商店等遍布,成为大都城内最热闹的地方。积水潭又成为大都城里最美丽的风景区,尤以荷花著称,古人多有诗文。如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荷花最盛,六月间,仕女云集。凡花开时,北岸一带,风景最佳。绿柳低垂,红衣粉腻,花光人面。真不知人之为人,花之为花。”有诗句:“十里藕香连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积水潭的“银锭观山”还成为京城里观西山的第一佳处。而在玉河上,也是货船来往,景观壮丽。两岸也是店铺彼邻,宛如江南秦淮。 吴仲再疏通惠河 在元代,通惠河疏通后,解决了大运河的最后结症,使漕运的粮食和各种货物直接运到大都城里的积水潭。漕运最多时,一年可运粮达二百万担。但到明初,因为战乱,还有大将徐达修建北京城时,北京城的南城墙向南移,从万宁桥到崇文门外的河道已不便漕运。漕运只能到东便门外的大通桥下,因此通惠河当时又叫大通河。明永乐年间修建的紫禁城、社稷坛、太庙、天坛等皇家古建,所用的大木、神木等,因只能运到崇文门外,故在崇文门外建立了“神木厂”(今花市大街处)。以后通惠河又遭淤塞,虽有几次疏通,但因各种原因,疏通失败。到嘉靖七年,因大量皇家坛庙古建等的需要,在巡仓御史吴仲的主持下,又一次疏通通惠河。吴仲是按照郭守敬的引水路线加以疏通,并取得成功。据《通惠河志》载:“寻元人故迹,以凿以疏,导神仙、马眼二泉,决榆、沙二河之脉,汇一亩众泉而为七里泊(瓮山泊),东贯都城。由大通桥下直至通州高丽庄与白河通。凡一百六十里,为闸二十有四。”因吴仲疏通通惠河有功,人们在通州为他建祠纪念。 到清光绪二十六年,通惠河的漕运停运,但通惠河的历史功绩却永存,尤其是北京的很多古建,木料大多是产自南方的云、贵、川、鄂等省,是通过大运河和通惠河运到京城的。在元明清三代,京城人民吃的粮食也大多来自南方。如在明嘉靖年间吴仲疏通通惠河后,一年从南方运粮可达四、五百万担。还如明正统年间,土木之变后,瓦剌部入侵北京。兵部尚书于谦为防止瓦剌部到通州抢粮,就从通州往北京运粮,用了五百辆大车,日夜抢运,一直运了半个月。后瓦剌部果然去通州抢粮,结果落空。从这一事件,可见大运河运粮之多。 随着通惠河的建成和南北通航,不久大都城就出现了经济繁荣的盛况及文化的大发展。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通惠河等于是大都城内输送血液的大动脉,而积水潭作为通惠河的终点码头,就成为大都经济命脉的中心,舳舻蔽水盛极一时。其迤近地区商业荟萃,市肆连骈。如中心台以西的斜街,亦称斜街市,当时是全城商业最繁华的地方。积水潭迤近还有众多行业的集散中心,贸易殷盛。 (2)北运河:通县至天津市,通县至天津市,利用潮白河的下游挖成; 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龍頭”,北起北京市通州北關,南至天津市三岔河口入海河處,總長148公里。其中北辰區段北部由小街村入境,南至勤儉橋出境,全長20.5公里,流經北辰區的雙街、北倉、天穆3鎮36村。 北運河古稱沽水、潞水、白河,清雍正年間始稱北運河。金泰和五年(1205)辟為新漕運道。元代建都大都(北京),京城軍需民用無不“仰給江南”,各地糧物賦稅無論是經海運,還是由內陸航道運京,北運河都是必經之路。元、明、清代600多年間,“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每年有上萬隻漕船往返于運河之上,盛時有上千隻漕船同時靠岸。古人梅成棟曾賦詩云:“野水千帆集,人聲沸暮煙。樓臺兩岸詩,燈火一河船。”可知當時場景之壯觀。 北運河是海河上游的主幹流之一,受渤海潮汐影響,每當漲潮時,河水受海潮頂托形成“逆溯”,水位升高數米,可延伸數十里,但是漲潮最遠不過楊村。晚清文人李慶辰的《醉茶誌怪》書中提到:“邑有„潮不過楊?之説,事亦甚奇。每潮溢時,禦河(南運河)潮至楊柳青止,北河(北運河)潮至楊村止,西河(大清河)潮至楊芬港止,過此無潮。”這就是人們所説的“潮不過„三楊?”,略稱“潮不過楊”。江南的可裝載數千石(每石合今60公斤)糧食的大型漕船,由三岔河口北上,可借漲潮不費力地行至尹兒灣一帶。但是由於“潮不過楊”,楊村以北則水淺、航道窄,大型漕船無法繼續前行,只能將漕糧就地卸下暫存起來,然後再改換為小型駁船拖運進京。因此,尹兒灣一帶便成為漕運的重要樞紐和皇糧屯儲、官鹽撥運、土宜交易以及災年賑濟中心。北運河畔的南倉、馬莊、閻街、北倉、趙虎莊、李嘴等地均設有漕運碼頭。元代的至元十六年(1279)朝廷建包括倉上、南倉、北倉在內的直沽廣通倉。明永樂四年(1406)建“百萬倉”,可儲糧100萬石。清雍正元年(1723)在尹兒灣建北倉廒,佔地375畝,設倉廒48座240間。年儲糧40萬石,週轉漕糧四五百萬石。為保證皇倉安全,由天津衛派兵戍守。災年附設粥場,日賑千人。皇倉設有全國唯一的正七品縣倉大使督管。從至元十六年(1279)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先後有35位大使在任。北倉廒規模為津門之最,北倉之聲名不僅替代了尹兒灣,而且隨漕運馳名大江南北。 漕運的興盛帶來運河沿岸“商業發達,水陸雲集,車檣如織,百貨山積”的繁榮景象。漕運的發展也使北倉一帶成為天津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我國南北文化的重要交匯地之一。康熙皇帝巡經北運河,填詞桃花寺;劉墉之父劉統勳曾為北倉趙氏西席,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無數吟北運河的絢麗篇章。 承炎黃之靈慧,沐燕趙之俠風,運河兩岸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康熙皇帝的御史諫官趙之符、晚清將領曹克忠、津北名紳黃金祥、反封建帝制領軍人物溫世霖、孫中山護法軍政府內政總長孫洪伊、著名教育家張伯苓、革命先驅安倖生、游泳泰斗穆成寬、登高英雄楊連弟、電影表演藝術家郭振清、歌唱家張振富等,都成為北辰的驕傲。 運河沿岸的歷史遺物、遺址——古海岸線貝殼堤、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磨棒,戰國時期的鐵,西漢時期的陶罐,元代的桃花口古驛鋪以及600多年曆史的閻街古槐、清末陸軍第一講武堂等,展示了北辰歷史文化積澱的厚重。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清軍愛國將士和義和團在北倉一帶奮勇抗擊八國聯軍,給侵略軍以重創,摧毀英軍使用的毒氣炮,使“北倉”一名載入中國和世界史冊。建於,,世紀,,年代的北運河屈家店水利樞紐,是護衛津城的水利屏障。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親臨視察,作出重要指示。 北運河是北辰人民的母親河。這條古老而雄渾的河流,見證著歷史的滄桑和社會發展的興替,為造福人類、服務社會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主持人方兆麟:北運河在歷史上既是運送皇糧重要通道,也是從海路轉內河進入北京的唯一通道。1793年英國特使馬嘎爾尼第一次帶著諸多西方工業文明的禮品來華向乾隆皇帝祝壽時,就是從北運河進入北京的,他的日記中留下了不少對北運河的描寫。北運河灣多水淺,向北京運糧的漕船不能直接進入北運河,因此要在大直沽、三岔河口和今日的北倉等處卸糧換船,才能將糧食運到北京,於是北倉廒由此應運而生。從本文中對北倉廒的記述,可以想見當年北倉重要地位及其一帶的繁盛景象。雖然當年的倉廒現已蕩然無存,但北倉作為運河岸邊的重鎮,卻載入了史冊。另外,據研究表明,北辰區天穆村的形成,與運河有著密切的關係,當年南方穆斯林逐漸向北遷徙,大多是經大運河過來的。目前北辰區在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在深入挖掘運河歷史文化,重塑運河名鎮形象,以發展文化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北辰區的農民畫多以運河沿岸農村生活為題材,以生動的內容、新穎的構圖和鮮艷的色彩,展示了新農村面貌,成為我市藝術創作中又一獨具特色的奇葩 (3)南运河:天津至临清,利用卫河的下游挖成; 又名御河,长414公里。四女寺至临清段称卫运河,长94公里。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狭弯曲,底宽15,30米,水深约 1米,建有杨柳青、独流、北陈屯、安陵4座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水库拦蓄,两岸农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现已处于断航状态。卫运河底宽30米,水深约10米,建有四女寺、祝宫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岳城水库畜水,截走水源,尤当卫运河扩大治理后,航道情况骤然恶化。 南运河,又称御河。原为古老河道,后经人工开凿,为京杭运河的北段(见京杭运河、海河)。南运河南起山东省临清县,流经德州,再经河北省东光、泊镇、沧县、青县入天津市静海县,又经西青区杨柳青入红桥区,流经红桥区南部,至三岔河口与北运河会合后入海河。全长509公里,红桥区境内一段长约7.3公里,宽20—40米。在红桥区境内自西向东流经卲公庄、小西关、南头窑、先春园、大伙巷、河北大街、三条石、大胡同等地界,西端对岸为南开区界。沿岸多居民区。东段南岸有“红灯照黄莲圣母停船场”遗址。三岔河口一带是天津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建有“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碑”河上架有密云桥、咸阳桥、芥园桥、卲公庄闸桥、井冈山桥、大丰桥、团结桥、爱民桥、金华侨、金钟桥。 南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京杭运河的一部分,也是京杭大运河在华北的主要河段。明永乐年间,漕运大兴,南运河历史上就是一条通向北京的漕运河道。南运河繁忙的漕运和航运,使沿岸聚集了众多的人口,众多人口的聚集又使三岔河口成为天津市城市发祥地和最早的商贸文化娱乐区。 历史上的南运河为天津城市的形成、商贸文化的发展、为天津成为北方大都市和经济贸易中心做出了历史贡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4)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利用汶水、泗水的水源,沿途经东平湖、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等天然湖泊; 鲁北运河 也称位山、临清运河,原河段已淤塞。1958年另选新线,长104公里,但未开挖。1960,1968年,根据引黄输水要求,开挖了周店至尚店76公里渠道,两头河段尚未开挖。 鲁南运河 国那里至梁山段称微山湖湖西航道,长20公里,1968年虽经疏浚整治,但河道严重淤积,水深不足,尚不能通航。梁山至南旺段长33.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南旺至济宁段长27.1公里,底宽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仅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济宁至二级坝段长78.1公里,航道顺直,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底宽50米,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微山湖湖中运河 微山湖内航道是京航大运河的主要交通线,历史上即分为湖东、湖中、湖西三条航线贯穿南北,被称为“黄金水道”。20世纪90年代末,京杭运河济宁至韩庄段续建工程完成后,确定了新的主航道。 明清时期的老运河航线,自济宁南门闸经顺河门至小闸口入湖,在湖中经南阳镇、五里闸、七里闸、赵庄、建闸、马闸、店子、石口、马口出湖,沿湖东再经张口、王口、常口、夏镇、郗山、朱姬闸等地至韩庄,全长119公里。该航线20世纪50年代末期,多数仍通航,部分区段废弃。 50年代的航线,即从济宁至小口门入南阳湖走湖中至四里弯进入老运河,经建闸、马闸、店子、桥头闸、石口、马口至王口入湖中卫河,经大捐、微山岛东侧至韩庄或朱姬闸出湖。 湖西航线,1958年3月动工修筑湖西大堤,结合开挖湖西航道,全长131公里,湖西航道底宽45米,边坡1:3,河底高程29.8米。1960年工程竣工。这时船舶可自济宁经石佛转向龙公河口,经洙水河口、洙赵新河、新万福河口、摆渡口、南田、刘香庄、杨官屯河口、微山船闸、沿河头至五段向东穿过微山湖,经韩庄进入伊家河,过台儿庄进入苏北运河。另一航线为,出微山船闸沿湖西航道南行,过蔺家坝船闸入不牢河航道。 京杭运河三级航道,1995,2000年,京杭运河济宁至台儿庄段续建工程,按三级航道标准,在南四湖中重新开挖自梁济运河,沿湖西经孙杨田、东北村之间向东折向南阳湖中部,过南阳镇东,经石口、满口至微山船闸,出闸进入东股引河至新建韩庄船闸进入韩庄运河,过台儿庄与苏北运河相接,长120公里。 2005年,微山湖有三级主航道130公里,五级航道80公里,支流航道(六,七级)700余公里,可通航里程达1100公里。已形成纵横交错的水运网络,运力总量180万吨,年均货运量700余万吨;货物周转量40亿吨公里,年通航能力达到2600万吨以上。 韩庄运河(泇运河) 京杭运河从微山湖湖口韩庄镇经台儿庄至江苏邳州的一段运河,经过多次疏浚整治,全年可通航1000吨船舶,设有韩庄船闸、万年闸船闸、台儿庄船闸三处船闸,已达到二级航道。 对于京杭大运河,人们的印象更多的是康乾两帝下江南的情景,是江南运河中从不间断的货船,而位于山东省境内的鲁运河却很少有人提及。鲁运河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也是运河全线的制高点,素有“运河水脊”之称,“南控江淮,北接燕京”,“处漕渠之中,襟带四方”。北起聊城、南至台儿庄的鲁运河,在悠悠千载的流淌中不仅滋养了两岸人民,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遗存,也催生了一座座运河名城。 聊城:江北水城逍遥游 地处山东省西部的聊城,是一座魅力十足的水城:黄河在其东部奔腾咆哮百余里;京杭运河从其中部蜿蜒曲折过市区;卫河从其西部携水弄潮冀鲁豫;还有马颊河、徒骇河等纵横交错,东昌湖、鱼丘湖相互辉映。众多的河流、湖泊,使聊城形成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独特水城风貌。 市中心的老城区约一公里见方,其制高点就是明朝的光岳楼。这座号称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的楼,高33米,康熙和乾隆帝南巡时都多次住在里面。据了解,现在光岳楼上的主要构件还都是明朝的遗物,特别是32根直径0.6米的楼身檐柱,是当时从苏禄国(今菲律宾)进口,并从运河辗转运来的。从窗子向外望去,东昌湖围在四周,水气扑面而来,水城之美便尽收眼底。几乎是方方正正的小城包围着方方正正的水域,一座座青砖灰瓦小院勾划出宁和与质朴之美。 从光岳楼下来,经过康熙和乾隆登岸的两个御码头,就来到久闻大名的山陕会馆了。山陕会馆是现存规模较大并完整地存留了当年的模样的会馆。在会馆的碑刻中可以看到,嘉庆和道光年间,因修整而捐资的商号就分别有363家和366家。充足的资金来源让山陕会馆的雕刻修饰极为精细,结构布局极为精巧,这恰恰也充分体现了当时山陕商人的豪富,也成为古运河繁盛的有力见证。此外,宋代铁塔、唐朝古槐等重点文物均沿河而立,全国首个运河博物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运河纪事广场等也在聊城运河两岸相继建成,在这座水城,从水路乘游艇便可以游览其众多景点,逍遥无比。 “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这是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著名商埠的表述,而其中的“临”即为聊城临清。临清,虽然是聊城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但因为运河,它曾盛极一时。巍峨壮丽的舍利宝塔,金碧辉煌的清真寺,风格独特的鳌头矶,展现临清往日经济发达的钞关,遍布临清运河两岸的名闸、名桥,引起人们怀古幽思的古民居,不时飘进人们耳中的京剧唱腔,被人津津乐道的名人轶事,都从不同的层次和侧面展现诉说着临清因运河而兴,得运河而盛的历史和遗韵。据聊城市旅游局规划发展科科长程会增介绍,古运河开发工程将贯通聊城全境内的运河古道,即从临清经东昌府区到阳谷,修复沿线古船闸及古码头,让游客能够乘船往来于聊城运河沿岸观光、体验运河文化,游览聊城全境旅游景点。 台儿庄:重温最后的古运河之梦 台儿庄地处苏鲁两省交界,自明朝万历22年京杭运河改道台儿庄,成为傍水而筑、因河而兴的水旱码头、商贸重镇。就在这里,掩映珍藏着一段完好如初的古运河。这段古河道,是1959年改道城外时留下的,全长三公里,因酷似月牙儿形状而被称为“月河”。这三公里河道,被中外专家誉为“京杭运河上仅存的古运河段”,可谓是最后的古运河之梦。 如今,月河南岸依然是古朴原始的兴隆村,由于三面环水,交通不便,相对封闭,人们大多迁移到河对岸的城里去居住。遮天蔽日的古木,掩映着小桥流水人家、参差不齐的窄巷,连接着土墙草顶的乡村院落,一片“开轩面场圃,小桃开无主”的荒凉寂寞风光。村里有兴隆桥石碑、贞节牌坊等遗址。 在月河北岸,散落着明清以来的大片古民居。在明清建筑最为集中的月河街上,沿青石铺路、卵石镶边的古道蛇行,但见两旁重楼叠院,既有北方建筑的雄浑典雅,又有江南园林的韵致灵秀。店面临街而立,庭院临河而开,典型的前店后仓的商业特色。月河边上至今犹存的驼家码头、郁家码头、王公桥码头、四十万码头等,一律青石筑就,台阶锃亮,可见当年的繁华。在古码头边撑一叶扁舟,溯流而去,但见古色古香的城堡人烟与清澈碧绿的云天河水相映成趣,组成了一幅绝妙的水乡风景画。 1938年,月,台儿庄古城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据枣庄旅游局市场科相关人员介绍,台儿庄运河古镇的整体修复规划正在进行,如今一期修复已经完工,已初步恢复清代康乾盛世时期古镇历史风貌。古城一期在今年“五一”期间已经对外开放,共接待了15万中外游客。枣庄市旅游局局长褚福安告诉记者,古运河内将放置明代以来各类代表性船只,再现“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景观;以“古运遗风”为主题的“拉魂腔”(柳琴戏)、“瞎腔”(运河琴书)、鱼灯秧歌、唢呐古曲、鲁南花鼓、运河号子、皮影戏等运河文化,将使游人在台儿庄古运河边度过一个文化味很浓的夜晚。 (5)中运河:台儿庄至清江; 二级坝至大王庙段原来是走韩庄、台儿庄一线。1958年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经徐州市北郊通过,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大王庙至淮阴段仍循原来 河道南下,长163公里。徐州以下河段,经近年分段拓宽,航道一般底宽45,60米,水深3米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吨级以上拖带船队。是为徐州煤炭南运主要线路。 中运河原为发源于山东的泗水下游故河道,后为黄河所夺,又为南北漕运所经,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如今中运河碧水浩荡,长约百米的拖船队经中运河南下,可直达大运河终点杭州。 中运河流经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吴大夫伍子胥、淮阴侯韩信等历史名人的故乡,这里留存着许多古迹名胜;整段流域民风淳朴,人民性格豪放。 中运河(大王庙,二湾)干河北起不牢河出口大王庙,途经徐州市的邳州市、新沂市和宿迁市的宿豫区,至二湾入骆马湖,全长41.4千米。 (6)里运河:清江至扬州,入长江; 全长169公里,其入江口原在瓜洲,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近年屡经整治,航道底宽一般达70米,水深3米以上,可通航1000吨级拖带船队。年运货量1500万吨左右。 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河段,流经江苏省淮安市和扬州市,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长170余公里。这是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有些河段水面高出地面四至五米。 历史 明、清两代,朝廷在京杭大运河的枢纽部位,里运河、中运河与黄河故道(即古淮河)交汇处——淮安府城中心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城西北30里外南船北马的水陆要冲清江浦设有南河总督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长170余公里。这是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有些河段水面高出地面四至五米。 重要通道 今日,里运河仍是煤炭等大宗物资南运的重要通道,航道标准也较高,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连同中运河构成整个京杭大运河中等级最高的部分。沿线船闸有淮阴闸、淮安闸、邵伯闸等。 里运河穿过淮安市和扬州市市中心繁华的老城区,沿岸文物古迹甚多。,负责江苏、安徽两省河道。来自徽州和山西富甲天下的两淮盐商,则聚居在扬州新城以及淮安河下,竞相建造精巧雅致的私家园林。 大运河、淮河、盐河、淮沭新河、苏北灌溉总渠,“四河穿城”的淮安是一块浮在水上的热土。在这座以水为魂的古城,人们又以大运河为最亲,血脉相通。 千年大运河由南至北长流不息,流淌着的盐和大米富庶了临河而居的淮安人,也砺造出当地亦柔亦刚融会南北的独特民风。明清时代的清江浦两岸帆、店繁立,车水马龙,迎来送往的是全国的名商巨贾。康熙、乾隆两帝下江南的途经和巡视,更使得淮安声名远扬,繁华一时。 卸下“水运”之职 1959年,为满足航运,大运河被裁弯取直,留在淮安城区的一段终于卸下“水运”之职,成为一条内城河,即如今的里运河。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里运河疏浚、开发力度没能跟上城市发展,逐渐成为接纳淮安城区污水的排污河,破船、杂物拥塞河道,违章搭建林立河岸。轮船驶过,淤泥、脏物泛满河面,一度引以自豪的母亲河成为沉重的市容负担。 独特新姿 2001年,里运河大规模整治序幕拉开。沿线100多座码头被拆除,沿岸数万平方米的低矮建筑被搬迁,河道内淤泥、废弃船 舶全部被清理,大河轮廓重新展现。15万吨、10万吨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使用,2006年里运河主城区污水全线截流。母亲河终于重返清亮,金鱼草多了,多年不见的鱼儿出现了,三五一群的“钓友”又向母亲河聚集了。 让运河两岸到处可见的古迹、古遗址串联,淮安近几年打起“运河”牌,挖掘独特的运河文化和漕运历史,按国家AAAA级标准对里运河进行了全新设计,打造“名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2002年大运河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水上立交”、“通衢古驿”、“夫差陈兵”,一幅幅浮雕仿佛运河载着厚重的淮安缓缓驶来。中洲岛复建了清江浦楼,河下镇御码头得到重修,漕运总督署遗址也渐露原貌,里运河60里风光带景色着实迷人。 “康熙运河水上游”游览线通了。起于市区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止于楚州河下古镇,总长13公里,囊括了清江大闸、御码头等10多个旅游景点。沿着皇帝下马登船江南行的方向,游客们透过一座座仿古建筑和晨练暮舞的人群,感受当年“南船北马”的繁华。更让人称道的,是河两旁兴起的淮扬菜美食仿古街,顺着这里向楚州方向望去,沿岸民居错落,杨柳依依,一派小桥流水的江南风韵。里运河,在沉寂之后,再次向世人展露出其独特风姿 (7)江南运河:镇江至杭州。 自长江南岸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平望至杭州。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条航线,即东、中、西线,如以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宽20米,水深2米,一般可通航40,100吨级船舶,年货运量达1600余万吨。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本文档为【资料京杭大运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8KB
软件:Word
页数:3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08
浏览量: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