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举报
开通vip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目 录 摘要 ..................................................................................................... - 2 - 关键字 ................................................................................................. - 2 - 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和作用 .........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目 录 摘要 ..................................................................................................... - 2 - 关键字 ................................................................................................. - 2 - 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和作用 .......................................... - 2 -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 2 - 二、全球保险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 - 4 - 三、国际保险市场结构变化趋势 ................................................ - 6 -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 6 - 一、我国保险业发展概况 ............................................................ - 7 -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 - 10 - 我国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和发展建议 ........................................ - 13 - 一、当前我国保险业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 - 13 -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 - 15 - 三、我国保险业发展建议 .......................................................... - 17 - 摘要 商业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自从1979年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特点体现在:保险公司格局日趋多元化;保费收入快速增长;险种不断增加、结构趋于合理;展业方式变化;开放程度提高;保险监管趋于完善。 关键字:保险业 保险市场 改革开放 保险监管 发展趋势 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和作用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业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比如,在发达国家,多数父母都会为子女购买各种类型的儿童保险,包括意外伤害保险、健康医疗保险、教育储蓄保险等,提早为子女的生命健康和教育做好规划。可见,商业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过去20年来,世界保险业发展迅速,1990年全球保费收入为1.4万亿美元,到2009年达到4.06万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近3倍,年均增长6%左右,接近同期全球GDP增长速度的两倍。目前,全球保费收入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发达国家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0%以上,保险业在现代产业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 2 -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目前,在国际经合组织国家(OECD)中,保险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平均为20%。根据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统计资料,保险资金的股票投资占纽约交易所投资总额30%。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共有金融企业117家,其中银行集团57家、保险公司55家、多元化金融公司5家。这55家保险公司营业收入占金融业总营业收入的45%,利润占金融业总利润的34.7%。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世界范围看,保险是巨灾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40年来,商业保险在应对巨灾风险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比如,美国“9?11”事件导致直接损失450亿美元,保险业赔款就达到220亿美元。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增多,保险的赔付也在不断加大。仅在2008年,全球因为地震、海啸、洪水、飓风等遭受的损失就高达2690亿美元,其中保险赔偿525亿美元,占比20%。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当前,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袭击、人口老龄化等新型风险不断涌现。在这种大背景下,保险业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管理的风险种类越来越多,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方面发挥着新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部分高福利国家,发现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维持高水平的社会保障,都在进行社会保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改革,很多国家通过发展商业保险,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和保障水平。 一是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保险,提高社会保障的运行效率。在美国,许多著名的保险公司都是公立养老保险计划的主要管理人。南美和欧洲一些国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难以为继,都进行了养老制度改革,保险公司在管理和运营养老保险基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发挥商业保险在补充养老方面的作用,提高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在很多发达国家,很多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都交给商业保险公司负责管理。比如,在美国,由人寿保险公 - 3 - 司管理的职业养老保险计划,占美国职业养老计划资产的四分之一。日本保险业在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中的作用也与美国基本相似。 三是提供多样化的商业养老与健康保险产品,丰富社会保障体系层次。OECD等国际机构的研究表明,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可以部分替代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提供的福利,有利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减轻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负担。同时,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的养老金产品,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 (五)保险是提高社会创造活力的重要制度保障 创新活动始终伴随着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地分散创新风险,解决创新者的后顾之忧,人们的创造动力将会受到很大抑制。特别是在美国等一些民事法律责任比较严格甚至苛刻的国家,如果没有保险,可能就没有人敢发明创造,许多新产品根本无法推出。美国的石棉索赔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上个世纪70年代,石棉被广泛运用在建筑、医疗等领域,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但长期使用石棉会损害人体健康,这种不利后果在几十年后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当时,一些企业为了减少产品创新的风险而投保了产品责任保险,保险公司为此已经承担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分担了这些企业应承担的责任,消费者的利益也得到了有效保障。保险在促进创新方面还有很多突出的例子,比如,汽车的安全气囊、安全带和防盗锁,都是由保险公司下属的研究机构率先推出的。 二、全球保险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1(全球保险业发展速度。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经济保持稳步健康增长。过去10年全球实际GDP增长平均2.9,,2005年全球GDP增长了3.4,,达到44.453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保险业发展迅速,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1990年全球保费收入仅为1.406万亿美元,2005年增加到3.426万亿美元,实现了年均5.72,的增长速度,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并远高于同期全球GDP的增长速度。保险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作用进一步加强。从保险密度看,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保险业保险密度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从1990年265.3美元到2005年518.5美元,实现了近一倍的增长。从保险深度看,1990年,世界保险业的保险深度为6.5,,2005年达7.52,。 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使其在国际金融业的地位和作用快速提升。近年来,国际金融业资 - 4 - 产结构的重要变化是银行资产占金融业资产的比重逐步下降,保险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占金融业资产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保险业的发展又快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如经合组织(OECD)国家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额从1990年不到6万亿美元增长到1999年的12万亿美元。目前,经合组织国家保险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平均为20,。保险公司日益成为金融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2(新兴保险市场(代表性发展中国家)特征分析。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的保险业增长强劲,在国际保险业中的占比逐年提高。2005年新兴市场国家保费收入4270亿美元,增 ,,其中寿险增长7.5,,非寿险增长6,。过去十年新兴市场国家保险业的年平长率为7 均增长率达到了9,。寿险方面,得益于经济增长和赶超过程,以及对养老金的需求,过去十年新兴市场国家寿险的平均增幅为10.9,;非寿险方面,过去十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平均增长率为6.9,,虽然低于寿险的增长速度,但仍然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1.5倍。而2005年工业化国家保费收入的增长率只有1.9,,过去十年的平均增长率也只有3.1,,远低于同期新兴市场国家保险业的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虽然新兴市场国家的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总量还较小,世界保险业的整体格局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工业化国家保险市场虽然已经接近饱和,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其绝对主导地位并未动摇。2005年,工业化国家的保费收入2.998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业保费收入的88,,保险密度3286美元,保险深度9,;而同期新兴市场国家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为77美元和3.6,,与工业化国家相比,尚存在巨大差距。 3(新型风险不断出现,巨灾风险日益加大,保险业面临巨大挑战。过去的100年,是人类历史上发展变化最快的100年。进入新世纪,人类前进的步伐更是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全球化进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着的世界。世界在变,社会在变,保险业面对的风险也在不断变化。电脑系统故障、环境污染、金融危机、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医疗负担、全球气候变化甚至恐怖主义袭击,传统的风险在变化,新型的风险不断涌现。保险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面临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国际保险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巨灾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不断上升。2005年全球共发生了397起灾害事故,造成97000多人遇难,财产损失总额超过2300亿美元。发生在克什米尔地区的7.6级地震造成73000多人死亡;发生在美国的一连串飓风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卡特里娜1350亿美元、威尔玛200亿美元、丽塔150亿美元。全球保险公司的赔付总额达到830亿美元,仅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赔付就达到了450亿美元。2005年是自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以来,国际财产险保险公司损失最大的一年。 - 5 - 2005年的灾害及损失,是近年来巨灾发生频率、强度及造成的损失不断攀升的写照。1970年代,自然灾害造成的赔偿金额约为30亿美元,1997年至2003年增长到160亿美元,2004年及2005年则分别猛增到450亿美元和780亿美元。而且,大量事实表明,这种发展趋势将一直持续下去。 面对传统风险不断变化、新型风险不断出现及巨灾频繁发生等挑战,国际保险业在保险理念、技术、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如专属自保、整合项目、期满中止(Runoff)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承诺资本解决方案、保险证券化等,风险保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和扩大,一些传统不可保风险和新型的风险正在成为可保风险。 三、国际保险市场结构变化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保险业掀起了并购的浪潮,产生了一批巨型保险集团,反映了保险业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增长及竞争态势所做出的战略调整。国际保险业并购浪潮的兴起,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全球化的进展、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新兴市场的开放。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各国经济交往更加密切,生产要素相互融合、渗透的趋势加强,保险市场的进入障碍逐渐减弱。法律和监管制度障碍的取消,对国际保险业的兼并具有重要影响。英国1986年的金融改革允许银行兼并证券公司,形成经营多种金融业务的金融集团,日本1998年提出类似的金融改革方案。1999年美国正式通过《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取消金融混业经营的限制,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框架和法律范畴。政府监管上的松动,强有力地推动了保险业内部之间、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之间的混营、重组与合并。另外,新兴市场自由化进程加快也促进了保险业的并购,各国普遍放松了对外资进入的政策限制,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保险市场的自由化进程表明,开放给保险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 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分析 保险在中国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早在19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随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在广州、上海 - 6 - 等贸易口岸设立了保险机构。多年雄踞全球保险业霸主地位的美国国际集团(AIG),其前身是美亚财产保险公司和友邦人寿保险公司,就诞生于1920年前后的上海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保险业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我国对保险业进行了改造、整顿,逐步确立了国营保险公司的领导地位。到1958年,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左”的思想路线影响,国内的保险业务基本停办。1979年4月,国务院同意恢复保险业务。由此,我国保险业在20多年的沉寂之后,重新开始焕发蓬勃生机。 一、我国保险业发展概况 自从1979年国务院批准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特点体现在:保险公司格局日趋多元化;保费收入快速增长;险种不断增加、结构趋于合理;展业方式变化;开放程度提高;保险监管趋于完善。 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98家,其中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7家,财产险公司38家,人身险公司48家,再保险公司5家。同时,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9家。从保险公司资本国别属性情况看,中资保险公司共有57家,外资保险公司41家。2006年,保险从业人员达198.6万人,其中营销员155.8万人。截至2010年底,保险营销员已达329万人。 表1:1980,2006年我国保险业发展状况 项目 GDP增长 保费收入 保费收入 保险密度 保险深度 年份 速度(%) (亿元) 增长速度(%) (元/人) (%) 1980 7.8 4.6 --- 0.47 0.10 1981 5.2 7.8 69.56 0.78 0.16 1982 9.1 10.3 32.05 1.01 0.20 1983 10.9 13.2 28.16 1.28 0.22 1984 15.2 20.0 51.52 1.92 0.29 1985 13.5 33.1 65.50 3.13 0.39 1986 8.8 45.8 38.37 4.26 0.65 1987 11.6 71.1 55.24 6.51 0.67 1988 11.3 109.5 54.01 9.86 0.72 1989 4.1 142.4 30.05 12.64 0.77 1990 3.8 177.9 24.93 15.56 0.85 1991 9.2 235.6 32.43 20.35 0.90 - 7 - 1992 14.2 367.9 56.15 31.39 1.0 1993 13.5 499.6 35.80 42.16 0.98 1994 12.6 600.0 20.09 49.00 0.97 1995 10.5 683.0 13.83 56.39 1.17 1996 9.6 777.1 13.78 63.49 1.15 1997 8.8 1087.9 39.99 88.02 1.46 1998 7.8 1261.6 15.97 101.12 1.61 1999 7.1 1444.5 14.50 114.84 1.76 2000 8.0 1599.7 10.74 126.21 1.79 2001 7.3 2112.3 32.04 168.98 2.20 2002 8.0 3053.1 44.59 237.64 2.98 2003 9.1 3880.4 27.10 287.44 3.33 2004 10.1 4318.1 11.28 332.16 3.39 2005 9.9 4927.3 13.95 375.64 2.70 2006 10.7 5641 14.40 429.18 2.69 2006年,全国实现保费收入5641.44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1509.4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为3592.64亿元,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为376.9亿元,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费收入为162.47亿元。保险深度2.69%,保险密度429.18元(注:保险深度=保费支出/GDP;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支出)。 自1980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费收入年均增长率为32.5,,远远高于GDP的年均增长率。我国保险业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高峰,分别是1992年、1997年和2002年,1992年的保费增长高峰是和当时经济发展过热有关,1997年的高增长是因为那时保险公司普遍在设计保单时所假设的投资收益率已经明显高于当时的储蓄收益率,这个高峰给保险业随后带来巨额的利差损;2002年的保费收入增长高峰是得益于分红险、银行保险的推出。 表2:2006年各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比较 Insurance Density Life Insurance Penetration Country (premiums per capita in USD) (premiums as % of GDP) Life Non-life Life Non-life United States 1789.5 2134.2 4.0 4.8 - 8 - Canada 1204.1 1504.3 3.1 3.9 United Kingdom 5139.6 1327.1 13.1 3.4 France 2922.5 1152.9 7.9 3.1 Germany 1136.1 1300.7 3.1 3.6 Italy 1492.8 809.5 4.7 2.5 Russia 4.0 146.9 0.1 2.3 Switzerland 3111.8 2450.1 6.2 4.9 Japan 2829.3 760.4 8.3 2.2 South Korea 1480.0 591.2 7.9 3.2 Singapore 1616.5 341.2 5.4 1.1 Hong Kong 2456.0 331.6 9.2 1.2 Taiwan 1800.0 450.3 11.6 2.9 P.R.China 34.1 19.4 1.7 1.0 India 33.2 5.2 4.1 0.6 Indonesia 12.5 9.0 0.8 0.6 Malaysia 189.2 103.0 3.2 1.7 Thailand 60.0 50.0 1.9 1.6 Australia 1389.0 1191.9 3.8 3.2 Egypt 4.7 6.5 0.3 0.5 Brazil 72.5 88.4 1.3 1.6 Chile 176.0 109.7 2.0 1.3 ASIA 154.6 50.4 5.0 1.6 WORLD 330.6 224.2 4.5 3.0 Source: Sigma No. 4/2007, Swiss Re 虽然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但保险的深度和密度与国际水平相比, 仍有很大的差距(详见表2),不仅要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要低于亚洲新兴市场和亚 洲的平均水平。而这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业结构和文化背景与中国具有 较强的相似性,由此可以认为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 - 9 -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保险业发展,在多份重要文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保险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对保险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从2004年到2010年,连续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200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保险工作汇报,研究保险业改革发展问题,随后发布了国务院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加快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保险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为保险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国保险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八个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保费收入只有4.6亿元,2010年达到1.45万亿元,保险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到2010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5.04万亿元,是2002年的8倍多,资本金超过4000亿元,是2002年的12倍。保费收入的国际排名上升到世界第6位,比2000年上升10位。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保险市场由中国人保公司独家经营。十六大以来,相继成立和引进了一批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数量从2002年的42家增加到目前的146家,已开展营业131家。其中: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8家,非寿险公司53家,寿险公司61家,再保险公司9家。另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9家。从保险公司资本国别属性看,中资保险公司77家,外资保险公司54家。此外,还相继成立了经营健康险、农业险、汽车险和责任险等专业保险机构。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 10 - 十六大以来,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2003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相继实现海外上市。其中,中国人寿创造了当年国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额的纪录。2004年,中国平安成为我国第一家以集团形式境外上市的金融企业。目前,共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集团、中国太平、太平洋保险集团5家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房保险等一系列保险服务;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我们开展了学生在学校的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煤炭开采等高危行业责任保险;在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开展了企业年金、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过去保险业发展主要依靠承保业务,资金运用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存银行、买国债、买基金。近年来,我们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健拓展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涉及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股票、基金、公司股权以及境外投资等多个领域。为了防范保险投资的风险,提高保险投资水平,我们还成立了一批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了保险投资的集中化和规范化运作。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中对外开放最早的行业。目前,除了规定人身保险公司中的外资股份不超过50%、外资不能经营法定财产保险业务以外,对外资公司已经没有其他限制。目前,世界上主要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和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都已经进入我国。同时,我们坚持“以我为主、安全可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原则,注重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维护对外开放安全。 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加强了保险监管的国际合作。中国保监会已经加入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等多个全球性保险监管组织,并当选为执行委员。我们积极 - 11 - 参与国际保险监管规则制定,参与国际保险重大事务,加强与几十个国家保险监管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保险业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提升。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近年来,保监会借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核心监管原则,初步建立了以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监管为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框架,构筑了以公司治理和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的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保险的认识不断加深。从社会公众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最初不知道保险为何物,到现在主动运用保险管理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风险。从政府层面看,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发挥保险业的作用。很多地方政府专门下发了支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并将保险业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越来越多的部委也更加重视发挥保险机制的重要作用,保监会已与20多个部委开展合作,共同促进相关领域的保险业务发展。 尽管我国保险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整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与国民经济发展整体实力不相适应。2010年,我国GDP世界排名第2位,但保费收入排名仅第6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8%,我国为4%。二是与和谐社会建设不相适应。我国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医疗费用由商业健康保险承担的比例、财产和责任保险投保率、保险赔偿占灾害损失的比例,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保险作用发挥得还比较有限。三是与人民生活水平不相适应。目前保险产品还不丰富,有许多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险种还不能提供,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保险服务跟不上,存在重销售、轻服务的现象,理赔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四是与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国保险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4%左右,甚至低于很多新兴市场国家。 - 12 - 差距意味着潜力,意味着发展空间。保险业发展中的不适应,迫切地要求通过深化改革,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整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切实发挥保险应有的功能。 我国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 一、当前我国保险业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保险经营思想的基本特征应表现如下:(1)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保险市场的需求来安排保险经营活动;(2)以竞争为手段,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3)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处理好保险企业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4)以法律为准绳,规范保险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历史不长,受传统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作为在较短时期内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兴金融产业,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相比,保险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有: 1(风险防范问题。风险防范可以说是保险行业的生命线,受保险行业特性的影响,保险业风险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对保险业风险的识别、预警、防范和化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保险公司的风险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定价风险。定价风险在寿险领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利差损。上世纪90年代末在利率连续下调的情况下,我国寿险业曾经出现过利差损。2003年以来中国人寿通过改制上市,盈利能力逐步提高,股价不断攀升,不仅实现了国有保险资产保值增值,也为化解利差损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他寿险公司的利差损问题通过业务发展、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投资收益等多种途径正逐步得到解决。 二是投资风险。随着保险资金的快速积聚,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的难度不断加大,保险资产期限错配风险、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和投资收益的稳定性都值得重点关注。随着投资渠道不断拓宽,保险业正在逐步进入一些全新的领域,对这些领域,保险业在投资经验、专业技术人才和风险控制技术等方面都比较缺乏,对其中潜在的风险,必须慎之又慎。 三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风险。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管理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为人民群众未来养老和身故积累的准备金,可以说责任重于泰山。一旦公司治理结构出了问题,这些钱就可能被违规使用,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 13 - 2(增长方式问题。目前保险业的粗放发展主要体现在“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高投入突出表现在一些公司的业务增长主要依靠设机构、铺摊子,主要通过加大投入谋求外延式扩张,集约经营和内涵式增长的能力不强。高成本突出表现在公司管理水平比较低,经营成本特别是部分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不断攀升。高消耗突出表现在公司依靠简单的费率和手续费竞争占领市场,保费大量流失,行业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低效率主要体现在对保险资源的利用比较粗放,部分公司追求短期利益,对保险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严重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保险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3(创新能力问题。当前保险业的区域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还不尽合理,尤其是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处理传统业务与新业务,保障型产品与投资型产品,短期性业务与长期性业务等方面关系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例如,我国目前财产保险中机动车相关保险业务占比达70,,部分地区和部分公司甚至达到85,以上,业务的过度集中,一方面导致保险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另一方面,也证明保险企业简单生产、单纯模仿的经营方式,其创新能力非常薄弱。又例如,我国目前健康保险需求旺盛,广大消费者“看病难、看病贵”,急需相关医疗保障机制提供融资。但我国目前商业健康保险业务近七成集中在长期性的重大疾病保险,套用人寿保险的死亡率经验粗放经营,没有对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诊疗率、治愈率和费用率等做出科学测算和定价,从而无法合理开发多类医疗费用保险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总体上看保险业的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很多时候消费者不买保险不是因为没有保险需求,而是市场上没有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保险业创新能力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原因。有的公司不愿意花气力创新,热衷于跟风,缺乏差异化的经营理念。二是缺乏创新所需的人才和技术。三是缺乏对创新的应有保护。一家公司承担创新的成本,整个市场分享创新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公司的创新热情。 4(诚信经营问题。诚信问题一直是困扰保险业的一道难题,也是社会诚信问题在保险业的综合体现。不讲诚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理赔难。保险事故发生后,部分保险公司不按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约定,找出种种理由惜赔、拖赔、欠赔,甚至无理拒赔,“承保容易理赔难”并未得到根本扭转。二是销售误导。在保险销售环节,故意隐瞒保险合同的重要信息,不充分说明“除外责任”,诱导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三是弄虚作假。经营不够规范、数据失真、报表不实、赔案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诚信服务赢得客户,规范经营赢得市场。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诚信经营越来越重要。 - 14 - 如果诚信建设抓得好,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口碑,消费者就会为保险业做免费宣传,这种宣传的效果是任何广告也无法比拟的。诚信建设如果做不好,不仅会损害广大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会降低消费者对保险业的信任度,动摇保险业的群众基础,影响到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我国保险业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市场、保险经营者、保险监管机构和保险消费者都还不成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对问题的本质和成因有清楚的认识,并在保险业发展实践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市场集中度过高,竞争仍不充分 截至 2005年底,全国共有保险公司93家,其中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6家,产险公司35家,人身险公司42家,再保险公司5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5家。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有利于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集中度仍然过高,少数几家大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以2005年上半年安徽市场份额为例,产险方面,中国人保、平安产险、太保产险3家公司市场占比高达92.09%,其中中国人保占 69.05%;寿险方面,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3家公司在安徽省市场的占比高达89.14%,其中中国人寿占69.34%,市场集中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市场的高度集中给市场长期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一是主体间容易出现“马太效应”,即处于优势地位的公司竞争力越来越强,处于劣势地位的公司竞争力越来越弱,两者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二是市场竞争不充分,带来垄断,公司缺乏创新动力,服务水平难以提高,市场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三是风险过于集中,大公司经营政策调整直接对市场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市场震动。四是新机构进入市场极易受到挤压,难以顺利成长。五是由于市场份额大,大公司在市场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监管政策的直接影响较大。 经营行为短期化,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一些公司发展带有一定盲目性,产品开发与推广没有长期的合理规划,诸如“突击月、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等短期化行为过多。短期内,此类活动可以迅速上规模,超额完成保费收入任务,但第二年同期如果没有开展类似活动,同比必然大幅下降, - 15 - 最终影响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当期现金流入过大,意味着将来某个时点现金流出也很大,投资决策因此将受到影响,同时消化现金流问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财务风险也将上升。此外,短期与长期的不协调,势必增加长期经营战略的不确定性,改变股东、客户的预期,使社会风险增大,公司形象受损。 机构调整存在误区,稳健经营意识有待提高 从寿险经营情况来看,结构调整主要是降趸缴、上期缴,降银代、上个险,而忽视了险种、区域等方面的结构调整问题,结果出现了大起大落。从本质上讲,趸缴和期缴只是一个缴费方式问题,银代和个险也只是营销方式问题,改变缴费方式和营销方式只是结构调整的形式,但不是核心内容。比如趸缴,如果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趸缴业务分布合理,“趸进趸出”保持平衡,现金流就可以实现进出平衡,从一定意义上讲趸缴也成了期缴。同时,采取何种缴费方式与营销方式应当充分考虑客户利益,支持客户选择便利的方式,尊重市场的选择。现在一些外资寿险公司十分重视银代等方面业务,对趸缴业务也持开放态度,这一点正好与中资公司相反。 从产险经营情况来看,结构调整大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车险与非车险均衡发展没有完全实现。车险比重“越调越高”,一些公司在保持车险快速发展的同时,非车险业务不升反降;还有的公司采取强压车险业务,而不是通过发展非车险业务来促进业务结构趋向合理。这样的发展方式,短期内似乎达到了令人满意的业务结构,但存在长期隐患,一旦车险市场出现问题,其他险种开发与销售规模偏小,整个财产险市场将发生震动,稳定发展将成为空话。 决策缺乏连贯性,人员队伍不稳定 以寿险公司为例,由于主要是长期险,公司经营决策也应当与此相吻合,如果结构调整年年出现大的变化,甚至一年几个大变化,不仅给基层人员思想造成混乱,而且也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发展。现在有的公司政策连贯性很差,前些年“重规模、轻效益”,现在则相反,以考核效益为主,使得规模大幅下降,人员思想混乱。一旦将来出现现金流问题,可能还得再上规模,再考核规模,结果必然造成经营连续性中断。可见,只考核效益不考核规模是不科学的。此外,决策缺乏连贯性,还直接影响到队伍的稳定性,特别是一些公司的考核与薪 - 16 - 酬改革力度过大,薪酬设计不合理,收入差距过大,不符合客观实际,严重挫伤了基层人员的积极性。 信息不对称较为突出,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存在 信息不对称是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当前整个社会征信体系没有真正建立,法制不健全,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的信息掌握有限,不能从根本上控制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骗赔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被保险人对保险知识、保险合同、保险法律法规等了解较少,一些保险公司便有意无意忽视客户利益,少数人员甚至诱导欺骗客户,久而久之,当客户了解内情越多,对保险的不信任感就越强。信息不对称极易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即公司客户质量下降,经营管理相对规范的公司反而竞争不过不规范的公司,甚至退出局部市场。 三、我国保险业发展建议 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公司之所以出现经营行为短期化、结构调整不到位、政策不连贯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对监管机构而言,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公司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是必须增强全行业发展的紧迫感,引导公司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的步伐。二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的全过程,实现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讲速度不讲效益,或者只讲效益不讲速度都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要全面发展,就必须统筹兼顾不同险种、不同业务、不同地区的发展。要协调发展,就必须保持合理的业务结构,与形势发展相吻合。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仅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涸泽而渔。三是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当前保险业存在的各种困难和矛盾,逐步消除结构不合理、人才短缺、效益下滑等影响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不发展,问题更严重,只有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要制定并实施人才战略,建立符合实际的薪酬与考核体系,协调好公司、股东、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的利益,通过改革与发展稳定队伍、留住人才,为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加快培育保险市场主体 - 17 - 近年来,保险机构、中介机构明显增多,但实际上,现在的竞争仍是低水平的竞争、局部市场的竞争,县域市场的垄断仍然比较明显,在健康险、责任险等领域甚至没有竞争。竞争不充分带来的是保险服务面不宽,服务质量不高,人员安于现状,创新意识不强,业务规模也上不去。这种状况表明,当前我国特别是中西部省份市场主体数量仍旧不够多,尤其是缺少在农业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领域有专长的机构。随着保险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地域限制被取消,中西部地区可以考虑适当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外资保险公司,优化市场主体结构。建议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出台更加优惠的措施,在机构设置、人才引进、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保险发展之路 我国的地域差异较大,发展保险要因地制宜,走地方特色发展之路。近年来,不少省份都把发展县域保险作为做大做强保险业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县域保险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应继续把县域保险战略引向深入,全面提高县域保险的广度和深度。一是继续巩固县域寿险,全面提升业务品质,改善业务结构,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大力推动县域非寿险业务,积极探索发展农业保险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农民生产提供良好保障。三是推动产品创新,引导公司多开发一些市场前景好、效益好的产品,满足不同县域地区群众的差异化需求。四是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改进展业方式,降低经营成本。引导非寿险公司学习寿险公司在个人代理、兼业代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多渠道、全方位拓展业务。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逐步推行信息披露制度 一方面,要整合资源,搭建信息沟通平台。一是加强行业内部合作,建立客户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即建立代理人“黑名单”制度,约束行业内部,同时建立失信客户“黑名单”制度,使欺诈骗赔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加强与银行等其他行业的合作,探索在金融业内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客户信用数据信息对接。另一方面,要逐步推行信息披露制度,展现保险业良好的开放形象。一直以来,监管机构因担心社会影响,披露信息多侧重于政策宣传,很少公布监管处罚信息,在公开处罚信息方面的慎重,客观上助长了公司的违规行为。因此,逐步公开处罚信息,不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对于加强社会监督、增强监管效率、展示行业开放形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 18 -
本文档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7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6
浏览量: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