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适与岑参边塞诗比较

高适与岑参边塞诗比较

举报
开通vip

高适与岑参边塞诗比较高适与岑参边塞诗比较 浅谈高适与岑参边塞诗歌的异同 小学教育 104班 鲍秀秀 摘要:盛唐时代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的诗歌流派。边塞诗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特征。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总体上来看都是写边塞的军旅生活以及战争场景,但在诗歌格调创作内容表现手法对传统的继承方面还是有所差异的。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比较高适、岑参的诗歌的异同。 关键字: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 唐代时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空前繁荣的时代,真是“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李白《古风第一?大雅...

高适与岑参边塞诗比较
高适与岑参边塞诗比较 浅谈高适与岑参边塞诗歌的异同 小学教育 104班 鲍秀秀 摘要:盛唐时代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的诗歌流派。边塞诗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特征。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总体上来看都是写边塞的军旅生活以及战争场景,但在诗歌格调创作内容表现手法对传统的继承方面还是有所差异的。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比较高适、岑参的诗歌的异同。 关键字: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 唐代时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空前繁荣的时代,真是“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李白《古风第一?大雅久不作》)。盛唐时代,边塞(主要是西北边塞)是实现人生功业理想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也是谋求人性之发展,欲望得以冲锋实现的最具吸引力和感召力的地方。于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文人赴边的风气,即使不能赴边,也会设身处地地向往边塞、想象边塞、关注边塞,边塞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繁荣起来的,成为当时诗坛上的一大流派。高适、岑参就是边塞诗派的两位卓越代表,他们以各自的创作风貌,构成同一个流派,在诗史上以“高岑”并称。他们的边塞诗,为唐代是个创作开拓了广阔的题材和崭新的思想境界,也是他们全部作品中成就最著、价值最高的部分。 一、殊途同归 作为二人的知交,杜甫就曾说过:“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这也是最早将高适岑参二人并称的诗歌作品。仇兆鳌注上句云:“此言才若高岑,纵舒自如也。”(《杜诗详注》卷8)二句意在赞扬高岑的诗歌才能,并把它们与前代的沈约、鲍照相提并论。宋末严羽对他们的风格更有简明的概括:“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诗评》)从此,悲壮便成了定评。元辛文房说岑参“诗调尤高„„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使人感慨怀感。”(《唐才子传?岑参传》)这里也含悲壮之意。名胡应麟说:“高岑悲壮之宗”(《诗薮》内编卷二),直袭严说。因此我认为用“悲壮”二字来概括高、岑诗歌的共同风格,再合适不过了。 立功边塞,是盛唐知识分子向往功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边塞军旅的豪雄生活,边塞雄奇壮伟的景色,最足以吸引起向往不世功业的盛唐知识分子的感情共鸣。仕途艰难、建功立业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高岑二人很自然地便将眼光聚焦到了边塞,用一首首边塞诗,热烈、自觉地去追求边塞军旅的豪雄生活: 单车入燕赵,独立心悠哉,宁知戎马间,忽展平生怀,,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高适《送董判官》, ……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侧身佐戎幕,敛衽事边陲。自逐定远侯,亦着短后 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附碛西官军》, 高岑的诗歌在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方面是一致的。这些诗篇,无一没有表现高岑二人以身许国的开阔胸襟,昂扬乐观的爱国主义热情,格调高昂,气势豪迈,给人以积极奋发的感受。不管他们是否能够在边塞中立功,是否能够得遂初愿,但是他们始终是那样热烈地向往着、追求着,沉醉于一半为理想所浸透,一半为现实的雄奇豪壮情调所笼罩的边塞生活中,极为自然地留下了他们那些气势豪雄、感情昂扬的歌吟。 二、同而异 高岑的边塞诗,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技巧,又各自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不同的风格。王士禛说:“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师友传续录》);刘熙载说:“高常侍、岑嘉州两家诗,皆可亚匹杜陵,至岑超高实,则趣尚各有近焉。”(《艺概》)乔亿云云:“高、岑诗同而异,高诗浑朴,岑诗警动。”的确,由于赴边经历不同,人生阅历不用,使得高、岑的诗歌,在悲壮这一共同的风格之下,又表现出各自的特点,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歌格调上 首先,从格调上看,高诗是雄浑悲壮,在沉郁顿挫中以见豪迈,气势内蕴;而岑诗则是雄奇壮丽,在骏爽、流畅中以见奔放,气势外露。 高适有两句著名的诗:“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此所谓“心事”,气势也就是赴边者的悲壮情怀,这种情怀一言难尽,干脆不说了,要说的话全在这杯酒中~我认为这里的“万里”和“一杯”的对比用得极好。唐诗讲求含蓄,但像这样的含蓄例子实不可多得。相比高适的气势内蕴,岑参则直接真切的多。 岑参在西域军中历有年岁,他有更为丰富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他的诗歌通过具体真实的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极为真切地表达了赴边文士悲而壮的情怀: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 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 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这首诗有繁华、有热闹、有放纵、有豪气迸发,然而也有无法掩饰的悲慨。这悲慨不仅仅由“琵琶一声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二句传达出来,而且表现在诗歌的最后四句中:诗人深感岁月匆促,怀着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二度赴边,固然有一腔豪情,然而也须下定以身家性命拼死一搏的决心,这就使他在痛饮之际且醉眼前而不计来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痛快一回是一回,其潜台词正是与“古来征战几人回”同样的悲慨。 边塞诗的主要题材除了向往建功立业、实现功业理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亲友分离的悲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二,创作内容上 高诗大多吟咏防务征战的苦辛,对连年边乱,疲于用兵,战乱不止的慨叹与焦虑,无奈与彷徨;叙说征人与家人间的离痛和牵挂。这方面的典型吟咏要数他的那五首《蓟门行》,通过描写士卒的游猎生活,歌颂了士卒们的战斗中的英勇精神:“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其五)但是也充分表现了战争之无休,士兵戍边生活之艰苦。如《蓟门行》(其二):“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士卒厌糟糠,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长欲泪沾臆。”诗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滑稽的问题,投降的胡军可以饱食暖衣,可是我们自己的士兵却要吞糠咽菜,让人一边望边亭难忍泪流。在表现戍边之辛苦,战争之不止之外,高诗也表现戍边士兵与家人之间的思念之情。如《塞下曲》,就是借咏残春之峰、初秋之燕来感慨闺中思妇的孤苦:“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高适的诗虽也有描写边塞风光的景,但大多作为抒发情怀的烘托。 相比于高适的诗,岑参的诗少了点理性色彩,多了些浪漫主义色彩。岑参善于运用多变的笔触,新奇的想象,磅礴的气势,表现塞外的山川景物和战争场面,给人以惊险、奇伟的感觉,形成“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独特艺术风格。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绮丽多姿的生活。岑参边塞诗的主要内容有三部分:一是歌颂将士的爱国精神,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记叙军旅生活的种种感受,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等;二是描绘了边疆奇异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生活风貌,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经火山》等;三是表现了边疆的风土人情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等;其中最具有独到之处的便是第二块内容。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了。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把人带入风雪弥漫、景物新奇的境地。在诗人的眼里,纷纷飘落的雪花却像是春分催开的梨花,这是多么奇妙的比喻~如此寒冷的天气必然使军旅生活更加艰苦:罗幕被雪花打湿了,被子也显得薄了,将军的弓都冻得拉不开了,冰冷的铠甲难以再穿到身上。面对此景,人的心境应该是惆怅、凄凉的,然而诗人却能别出心裁,笔锋一转,把这凄清的雪花化为了春日里的梨花,不得不说给全诗增添了色彩。 ,三,表现方法上 高、岑虽都是抒情诗人,但在表现方法上,高适多是夹叙夹议,直抒胸臆,而岑参则是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元人陈绎曾《吟谱》即云:“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所谓尚质主理,即高适多关注边塞的弊病与问题所在,并做出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具有很强的理性色彩,饶有深沉浑厚的现实主义气息;而岑诗则着重对边塞自然风光的奇异之景作出描绘,并从中体现作者豪迈乐观的思想感情,富有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点把高适 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作一比较即可看出。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可谓心心相印,如吐己怀,热情礼赞广大士卒之献身精神和诗人之强烈感慨。而“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一联,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揭露了军中黑暗是导致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极深刻~极大胆~此种批判精神,如匕首投枪,入木三分。 而岑参则更有好奇的性格,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描绘边塞奇异壮丽的风光,他对那些奇异的自然现象充满了兴趣,杜甫《渼陂行》尝言:“岑参兄弟皆好奇。”殷潘在《河岳英灵集》小序中也说:“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两度从军西域,使他耳闻目见了许多新奇风物,经历了许多新异的生活场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能在瞬间点亮古今读者的双目,使人惊讶于西域雪景的峭丽和奇美。这两句诗也成了岑参的名片。高适叙述和前者从四面八方写来,但着重于表现边塞问题的揭露,归于对明将的呼唤与渴望,对士卒的同情。岑诗通过边塞雪景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奇丽的边塞景观,然后在此基础上写作者雪地送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传统继承 最后,在继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上,两者也有所差异。他们同样继承了“汉魏风骨“,同时也吸收了六朝以来诗歌发展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融会贯通进行独创,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时代要求。但有所差别的是:高诗直追汉魏的特点比较鲜明,诗作中古体诗较多。岑诗则较多熔铸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近体诗成就较大。 参考文献: [1] 汪守德.中国战争诗歌[M].北京: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9 [2] 佘正松.高适诗文注评[M].北京:中华书局, 2009 [3] 张辉.岑参边塞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纲要(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薛天纬.高适岑参诗选[M].陕西:陕西出版集团, 2010 [6] 元结,殷璠.唐人选唐诗(十种)[M].上海:中华书局,1978
本文档为【高适与岑参边塞诗比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7-10-11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