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珍糕

八珍糕

举报
开通vip

八珍糕八珍糕 八珍糕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 党参(去芦)60克 茯苓60克 生白术60克 生山楂30克 麦芽各30克 陈皮10克 扁豆60克 莲子肉60克 生苡米60克 生山药60克 芡实60克 白米面3千克 白糖2.4千克 糯米面3千克 【用法】共研为细粉 过罗,搅匀蒸糕,每块重30克。每服15克,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性状】本品为微黄色扁圆形块状;气香,味甜,在温开水中溶散。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用于老年,小儿及病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腹胀便溏。 【用法用量】糕块。口服,...

八珍糕
八珍糕 八珍糕 【来源】《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 党参(去芦)60克 茯苓60克 生白术60克 生山楂30克 麦芽各30克 陈皮10克 扁豆60克 莲子肉60克 生苡米60克 生山药60克 芡实60克 白米面3千克 白糖2.4千克 糯米面3千克 【用法】共研为细粉 过罗,搅匀蒸糕,每块重30克。每服15克,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性状】本品为微黄色扁圆形块状;气香,味甜,在温开水中溶散。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用于老年,小儿及病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腹胀便溏。 【用法用量】糕块。口服,每日早晚饭煎热水化开炖服,亦可干服。1次3,4块,婴儿1次1,2块,或遵医嘱。 【禁忌】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2.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主要表现为腹痛、水样大便频繁,或发烧。3.糖尿病患者慎用。4.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到医院诊治。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6.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8.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9.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品其他信息 【贮藏】密闭,置干燥处,防蛀。 【规格】8.3g/块 汤饮:白花蛇舌草煲鸡肝 疏肝 清热 材料:白花蛇舌草50克,鸡肝250克,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烹制:白花蛇舌草洗净,浸泡;鸡肝、猪瘦肉洗净,可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2个半小时,下盐便可,为2~3人用。 玉米须的药用价值以及使用方法 (2011-08-08 19:13:02) 转载 秋天,农民在收获玉米时,大多把玉米须扔掉,其实挺可惜的,殊不知它是治病良药。祖国医学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含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种挥发性生物碱。有利尿、降压、降血 糖、止血、利胆等作用。故以本品为主药所组成之验方甚多,治病也非常广泛,兹举例如下: 1、肝硬化:玉米须,东瓜子,赤小豆,煎汤。 2、高血压、头昏脑涨:玉米须50g,菊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3、眩晕:玉米须50g,煎汤代茶,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4、齿龈出血:玉米须50g,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多分钟,1日内作数次饮完,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5、咳嗽:玉米须30g,陈皮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 6、咯血:玉米须50g,冰糖5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7、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g,山栀子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8、特发性水肿: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肿。玉米须50g,大枣5枚,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可连饮服1个月。 9、黄疸(黄疸性肝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 10、胆囊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蒲公英10g,煎汤。 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11、糖尿病口渴、多饮、多尿:玉米须50g,新鲜蕹菜150g,以清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内服。 12、肾炎水肿尿少:玉米须50g,黄精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13、膀胱炎、小便黄赤:玉米须50g,车前子(各包)9g, ,煎汤。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甘草6g 14、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玉米须、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饮。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15、尿血:玉米须50g,白茅根18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 16、产后腹痛:玉米须50g,水浸20分钟,后水煎取汁。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服时可每次加入红糖20g。治妇女产后小腹挛痛,服后痛止,且乳汁增多。 助眠又通便 首选柏子仁粥 本报记者 卜俊成 2011-7-22《医药卫生报.社区家庭医生周刊》(20版康复屋) 今年40岁的邱女士,近来晚上总是很难入睡,好不容易睡着后还出汗;白天工作起来没精神,有时还忘记同事交代的事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河南中医学院教授王新志认为,从中医辨证来看,王女士是阴血亏虚。 王新志在给患者开了一些汤药后,又告诉患者每天可以做一些柏子仁粥进行调养。 据介绍,中医认为,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肝、肾、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功效。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柏子仁脂肪油含量丰富,并含一定量挥发油、维生素A和蛋白质等,可改善一系列神经衰弱的症状,并能促进排便。 柏子仁粥的做法:柏子仁10克,粳米50克,少量蜂蜜。粳米放入锅中煮成粥,将柏子仁捣碎倒入锅中,粥基本上煮好时放入适量蜂蜜,再煮一会儿即可。每日早晚趁温热时各吃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柏子仁粥虽然有助眠通便、护脑安神的功效,但是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差和痰多的人,不宜食用。 立秋养生原则: 立秋时节的饮食~可少吃姜、葱、辣椒等辛味食物~多吃酸、咸味食物~如大麦、黑豆、豇豆、鸭子、海带等。 精神调养方面~应收敛神气~心平气和~忌忧郁恼怒~以适应秋季清肃的气候特征。 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既顺应阳气的收敛~又能舒展肺气。早起时在床上放松四肢闭目养神一会再起床~避免卧睡贪冷。此外~立秋过后可逐渐增大运动量~但不适宜高强度的运动~应避免过度出汗~同时还可选择“鸣天鼓”等保健运动。 金形人:西洋参荸荠生津润燥 饮食调养:适合具有生津润燥、益气养阴消暑功效的食物~如丝瓜、百合、苡仁、胡萝卜、荸荠、西红柿、葫芦瓜等。 药膳可选择“洋参荸荠饮”:西洋参10克~荸荠50克~白糖30克。将西洋参浸透切片,荸荠洗净~去皮~切碎。将西洋参、荸荠放入炖杯内~加入清水约250毫升~放入白糖~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即成。有益气生津~除燥热的功效。 木形人:大麦益气补肝阴 饮食调养:宜多吃具有健脾益肾补肝~消暑生津功效的食物~如大麦、黄花菜、椰菜花、西兰花、苦瓜、水蜜桃、菠萝、葡萄等。 药膳可选择“大麦芽汤”:大麦芽50克~冬瓜300克~陈皮25克~猪瘦肉200克。大麦芽、陈皮洗净~冬瓜去皮洗净~切块,猪瘦肉洗净~切小块~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1-2小时。有清热消暑~理气健脾的功效。 水形人:南瓜黄瓜清暑祛湿 饮食调养:多吃益气养肝、清暑祛湿的食物~如南瓜、黄瓜、豇豆、西兰花、椰菜、鸭肉、黑豆等。 药膳可选择“玉米须猪苓牛肉汤”:玉米须60克~猪苓30克~泽泻10克~生薏苡仁60克~陈皮5克~黑豆50克~牛肉10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精盐适量。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其用料洗净。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小火煮2小时~加精盐调味即成。有清暑利湿、健脾益气的功效。 火形人:清热祛暑别放松 饮食调养:宜多吃消暑生津~益气养肝的食物~如冬瓜、番茄、菠萝、香蕉、草菇、粉葛、鸭子、蕨菜等。 药膳可选择“葛根荷叶瘦肉汤”:猪瘦肉250克~鲜葛根250克~鲜荷叶15克~精盐适量。猪瘦肉洗净~切小块~葛根去皮洗净~切块。 荷叶洗净。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1小时~加精盐调味即成。有清热祛暑~健脾益气的功效。 土形人:玉米须可去湿健脾 饮食调养:宜吃具有益气消暑生津、清热祛湿的食物~如冬瓜、鸭肉、荠菜、茭白、苦瓜、沙葛、莲藕、玉米、水蜜桃、绿豆等。 药膳可选择“白玉猪小肚”:猪小肚500克~白茅根60克~玉米须60克~大枣10枚~盐、生姜粉各适量。将猪小肚去净肥脂~切开用盐、生姜粉拌擦后用水冲洗~放入开水锅内煮15分钟~取出在冷水中冲洗。把白茅根、玉米须、大枣洗净。全部用料放入开水锅内~大火煮沸后~小火煨3小时~调味后即成。有清热祛湿、健脾益气的功效。 治慢性胆囊炎验方 转载 治慢性胆囊炎验方 方药组成:乌梅9克,片姜黄9克,茵陈15克,鸡内金9克,佛手9 克,枳实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一般服用1,2周后,炎症 可缓解,症状减轻。此方对肝胆泥沙样结石患者,有满意疗效。 本方为经验方,主药为姜黄、乌梅。姜黄味辛苦,性温,有破血行气、 通经止痛的作用,善治各种疼痛;乌梅味酸,可生津、驱虫、安胃止痛。现 代药理研究发现,二药均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方中辅以茵陈、鸡内金、佛 手、枳实,对慢性胆囊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王金亮) 荨麻疹效验方作者:少熬浆糊 名老中医张显臣 荨麻疹多因内蕴温热,风寒郁于肌腠而发病,但经久不愈者多为气血亏虚所致。治法如下: 1。针灸 急性发作剧痒难忍者,不论风热风寒,均针双曲池穴,立 能止痒而愈。 针法:26号3寸毫针,常规消毒,入针至地部,有针感后即提至天部之下,再以15度角沿手阳明经循行线向上刺,旋转得气后,问患者是否还痒,若不痒,令其拭和搔抓,再问答不痒,即可出针,一般一次即愈。 2。中药 (1)疹色红者,“隐疹立消汤”药用:生地30 丹皮20 桑叶15 金银花30-50 蝉蜕15 地肤子15 薄荷叶15 青蒿30 (后下) 水煎服,往往一剂而愈。 (2)疹色白者,“痒消汤”药用:荆芥穗15 独活15 牛蒡子20 蛇床子15 地肤子15 苍耳子15 生姜15 制首乌20 当归20 水煎,早晚饭后1小时各温服一次。 (3)返复发作经久不愈,“顽痒汤”药用:生黄芪20 黄精30 当归20 酒白芍15 荆芥15 白藓皮15 炒积壳25 蛇床子15 水煎,分二次早晚饭后1小时温服。 鸡内金药用验方 ? 郭旭光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砂囊的角质内壁。其味甘,性平,有健胃消积、 涩精止遗、化结石之功效。下面介绍几则鸡内金入药治病的验方。 治口腔溃疡:鸡内金1~2个烧灰,外敷患处,每日3次。一般连用2~4 次痛即止,3~10日溃疡面消失。 治小儿夜啼:鸡内金15克,研为细末,分3次服,连服3天。 治遗精:鸡内金18克,炒焦研末,分为6包,早晚各服1包,以黄酒 30~50毫升冲服。 治斑秃:鸡内金(炒)100克,研为细末,每次1.5克,每日3次, 饭前温开水送服,连服20天以上。 治胆结石及泌尿系结石:鸡内金焙干,研为细末,每次服15克,用白 开水冲,浸15分钟即可服用,一般在早晨空腹时服用。 治扁平疣:鸡内金20克,加水200毫升,浸泡2~3天,取汁外涂患处, 每日5~6次。一般外涂10天后,皮损干涸缩小而脱落。 止痛良药延胡索 延胡索,是中药“浙八味”之一,又名玄胡索、元胡索、延胡。是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始载于《开宝本草》一书。最早主产于河北承德,辽宁朝阳、锦州一带,大约在明末清初才逐渐南移,到浙江后由于水土适宜生长,故成为浙江特产药材之一。延胡索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头年寒露过后栽,次年立春后长苗,叶似竹叶,4月开紫红小花,立夏前后待茎叶枯萎后采挖。根丛生如芋卵样,黄褐色,块茎入药。以个大、饱满、质坚、色黄、内色黄亮者为佳。 中医认为,延胡索性温,味辛苦。入肝、胃经,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可治心腹腰膝诸痛等。 据现代药理证实,延胡索内含紫菀碱等物质,具有止痛、镇静、催眠和安定的作用。历来医家用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癥瘕、崩中、产后血晕、跌打损伤等症。《日华子本草》谓:“除风,治气,暖腰膝,破症瘕,扑损瘀血,落胎,及暴采腰痛。”《本草纲目》谓其“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并说“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在《本草汇言》上有:“玄胡索,凡用之行血,酒制则行;用之止血,醋制则止;用之破血,非生用不可;用之调血,非炒用不可。随病制宜,应用无穷者也。” 在许多止痛理气的中成药内都含有延胡索成分,如元胡止痛片、茴香桔核丸、十香止痛丸、金铃散、千金止带丸等等。 延胡索用醋炒后,可使其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有关资料表明,延胡索还可用于局部麻醉,用延胡索提取制成0.2%延胡索注射液进行局部麻醉,有效率在90%以上。(叶水泉) 睡不好试试推拿四神聪穴 睡眠不好时试试自我推拿,取四神聪穴,按先上下、后左右的顺序,以 双手中指同时按摩,各100次,能逐渐改善睡眠。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 院针灸推拿专家王华兰认为,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如果身体各系统有失平 和,都可能引起失眠不寐,而中医推拿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寐”进行调 节改善,能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王华兰介绍,多数年轻的失眠患者,是因为工作压力较大,大脑长期 处于紧张状态,过度消耗气血。“不能以气血养神,就会引起睡眠不好, 心烦气躁。” 性格内向的人容易失眠。这类人往往心有郁结之气,一旦受到刺激,就会肝气上升影响心神,“神不守舍”,自然无法安眠。 现代人饮食多肥甘厚味,而且应酬较多,往往刚结束在饭桌上的推杯换盏,回家就倒头大睡。长此以往脾胃功能受损,“胃不和则卧不安”,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此外,在中医理论中,内伤心脾、心肾不交、阴虚火旺、心气虚等因素,均可影响心神而引起失眠。“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如果身体各系统有失平和,都可能引起失眠不寐。”王华兰说,中医推拿则可以用独特的手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寐”进行调节和改善。 王华兰介绍,对肝气不舒者,推拿主要起到疏肝理气、安神凝志的作用;而对于因脾胃不和而影响睡眠的患者,通过推拿健脾和胃;对于气血不足、阴虚火旺而睡不好的人,则需要通过推拿穴位滋阴补肾、养气安神。(王惠丛) 从口腔异味判断疾病 ? 蔡晓刚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中,通过患者口腔中异常的味道,可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具体有以下几种: 口甜:中医认为多是脾胃湿热、肝脾疾火内蕴所致。多见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乱。 口酸:中医认为是肝胆之热乘脾所致。口酸多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口苦:中医认为是肝胆有热、胆气熏蒸所致。口苦常与胆汁代谢失常有关,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和肝胆肿瘤等。 口咸:中医认为是肾阴不足、虚火上浮所致。多见于神经官能症、慢性肾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 口淡:中医认为是脾胃虚寒、运化无力所致。多见于消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锌缺乏症。 口臭:中医认为是胃内饮食停滞、浊气上逆所致。多见于口腔疾患及消化不良,如口腔炎、咽炎、牙龈炎、口腔溃疡、龋齿、胃炎、胃及十二 指肠溃疡、胃癌等。 口辣:中医认为是肺热或胃火上炎所致。多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 更年期综合征、长期低热。 当然,口中异味还与饮食、饮酒、吸烟、睡眠、药物等有关,当口中 出现异味时,要及时就医,找出原因。 名方组成 陈实功的方子是:人参、山药、茯苓、芡实、莲肉、糯米、粳米、白糖、白蜜。清朝御医献给乾隆时,增加了白术、白扁豆、 薏苡仁三味药,这就是现在的八珍糕。 1. 秋季调养: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八珍糕成品,例如苏州的方子据说是经过清代名医叶天士审定的,西塘、绍兴的八珍糕是当地的传统小吃。秋天的早晨,每天吃一块八珍糕,可谓是这个季节 最好的保养方法。 2. 四季补脾: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强劲,吃下的食物才能更好地吸收。中医认为,脾胃虚弱的人四季都可以食用八珍糕补脾。原料有人参6 克,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薏米各100 克,粳米面、糯米面各200 克,白糖200 克,白蜜适量。将各种原料碾碎,和粳米面、糯米面拌在一起,蒸成 糕饼,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 望舌选择降压药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有上百种之多,仅纯西药制剂就有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五大类。此外还有纯中药制剂如牛黄降压丸等,中西药复合制剂如珍菊降压片等。面对林林总总的降压药,在选用时未免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本人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舌诊理论,根据患者舌质、舌苔表现,把高血压分为痰湿型、瘀血型、阴虚型、气血虚弱型。并以此选择降压药,实行个体化治疗,选择药物时少走弯路,疗效确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降压药的不良反应。 痰湿型 此型患者的舌质表现为淡红或淡白,舌苔表现为白腻、白滑或灰黑而润,中医辨证为湿邪,此型选择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效果较好。 瘀血型 此型患者表现为全舌青紫色或局部有青紫色斑块、瘀点,中医辨证为气血不畅、瘀血凝滞。此型首选以硝苯地平为代表的钙通道阻滞剂,也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如果舌苔白腻或滑,可与利尿剂联合应用;如果舌苔黄或白而燥,则忌用利尿剂。 阴虚型 此型患者舌质呈现为鲜红,舌苔白干,薄黄而干或厚黄而干,中医认为出现此类舌质、舌苔是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所致。直白地讲就是“水”少了,所以这类病人使用利尿类降压药几乎无效,并易出现不适反应。这类病人可使用以普洛奈尔为代表的β受体阻滞剂,也可选用牛黄降压丸等具有清热滋阴作用的中成药。 气血虚弱型 这类病人舌质淡白或有齿痕,舌苔白或无苔,或舌苔中间剥脱。中医认为是气血亏虚或阳气衰微所致,目前使用的西药降压药都不适合此类病人。中医认为,这类病人属真虚假实证——血压很高,实际身体很虚弱,如果一味选用降、消的药物,就犯了“虚虚”之戒。反之,依据中医理论,大量使用红参、黄芪、当归、白芍等补益气血的药,不仅血压能轻松降下来,而且无不适感。(马云翔) 苦参、维C对付手掌脱皮~作者:davidy8888 苦参15克加水熬,大约10分钟后停火,把手放苦参汤上面熏,等水温后再洗手, 边洗边搓。第二天,再用15克熬水,也是这样用,坚持每天1-2次。另外每天 晚上睡觉前用维生素C注射液涂抹患处,大约10分钟就可以了。这个方子我亲 自用过,效果很好。因为每年我的手掌都脱皮,包括我的女儿都是,今天早上还用呢,大约几天就好了。我把这个自己用过的方子告诉大家,希望有所帮助~今后会有更多实用的方剂奉献给大家~谢谢 耳鸣中药方有效率97.78,作者:davidy8888 耳鸣中药方有效率97.78,处方:柴胡、石菖蒲、法半夏各10克,葛根30克,天麻20克,钩藤15克,全蝎5克,牛膝、白芍各30克。加减:胸闷痰多加枳壳、瓜蒌各9克;睡眠欠佳加酸枣仁、柏子仁各15克;双耳鼓膜见钙化斑加丹参20克,桃仁、红花各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5天为1疗程。 主治:耳鸣肝气郁结、风痰上扰型。患者除耳鸣外,大部分伴有听力下降,头痛心烦,口苦咽干,睡眠欠佳,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等肝气郁结、风痰上扰的表现,检查见鼓膜混浊、增厚、内陷。疗效:治疗45例,治愈11例(耳鸣消失,鼓膜恢复正常);有效33例(耳鸣减轻,鼓膜基本恢复正常);无效1例(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97(78,。 原文地址:一个治疗腹泻特效新穴的发现与临床运用作者:洪色波浪 一个治疗腹泻特效新穴的发现与临床运用 武巍 松 贵州省毕节市通津路8号51900 自1 990 年 笔者发现该穴以来,凡遇泻泄、肠炎之类的疾病;只采用本穴一穴点治、一般最多 1分钟便治愈,10年来的经验证明,采用该穴治病,方法简单,时间最少,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远非任何药物可比。 1. 临 床资 料: 门诊 病 人中最大80岁,最小的有未满月的新生儿;有急性腹泻1天达38次的、有痢疾、肠炎数月的,有还未作过治疗的,也有老是输液、打针、吃药无效的。 2. 治疗 方 法: 2.1 .穴 位。断腹泻穴.位于足临泣与地五会之间,大约于脚小趾与四趾丫前一 指半,近地五会穴约1分处是穴.以手食指轻按,凡腹泻患者,该处压痛。 2.2 .取 穴 :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左右脚,任取1穴即可。 2.3 .治 疗 :点穴、针材. 点穴 时 、医者找到穴位后以食指轻轻揉动穴位.一般以自然把手放在穴位上的力量便足够了,然后心里默默地边揉边数,从1数到60即可•数数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大致以1分钟为限,适当多出一些和不足1分钟都没关系,如用针刺,以5分或1寸毫针直刺,深度为1分左右,进针后不停地提插或捻转,时间与点穴同•笔者多用点穴法. 3. 疗效 观 察: 3.1 .疗 程 :采用本穴治病,不需要以疗程计,凡急症或轻症,一般1次可愈,特别重的和病程长的,可每日2次,每次最多3分钟,也不过数日可愈。 3.2 .疗 效 :笔者专用此穴治疗腹泻病人10余年、几乎都是1次治愈,只有1例治疗了3天,另有1例治疗3日后其母说无效而改用它诊. 治疗带状疱疹一次立刻痊愈绝技作者:疼痛专科 这是80年代在<<中国针灸>>杂志上学来的方法,操作简单,疗效神奇,几乎可以立刻痊愈. 器具:梅花针,各种规格玻璃拔罐. 方法:病灶局部常规消毒.用梅花针扣刺疱疹及病变范围 皮肤微出血.然后用闪火法拔罐.拔出红黄相间的液 体.消毒卫生纸擦净. 注意:1.毒液一定要拔净,一次拔不净,要反复拔,直到干 净为止. 2.病变部位一定要拔严,不留空位. 说明:1.用本方法治疗完毕后,立刻止痛.有的患者病变 部位被衣被接触即疼痛难忍,但是在拔罐过程 中,只有轻微的拔罐造成的抽吸感. 2.病变部位糜烂的,不需梅花针扣刺,直接拔罐 既可.拔完后,用红外线烤干. 3.有的部位用拔罐无法操作时,可用10---20毫 升的注射针管,切去头部,对准病变部位,抽 吸针柄,可起到和拔罐同样的效果.现在则 用真空拔罐代替. 4.操作完毕后.我一般不再消毒处理.也无感 染的病例.但是,为了操作规范,请大家在运 用时,自己掌握. 5.此方法优于其他方法.我治疗将近100例, 均一次治愈. 常见肝病5证证治 肝血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形瘦,头晕耳鸣,多梦,两目干涩及视物不清或夜盲,肢体麻木,爪甲不荣,妇女经少色淡或闭经。唇舌色淡,苔薄,脉细。治宜补血养肝,可选四物汤(膏)、当归补血口服液(丸)、归脾丸(颗粒)等。 肝气证(即肝气郁结或肝郁气滞):主要表现为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喜太息,情绪忧郁寡欢或性急易怒,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理气畅中。可选柴胡疏肝散(丸)、逍遥丸、解郁和肝丸等。 肝火证(即肝火上炎或肝火炽盛):主要表现为头晕涨痛,耳鸣如潮甚或突然耳聋,面红赤热,目赤肿痛,烦躁易怒,口燥咽干,尿赤便秘,或有胁肋灼痛、吐血衄血、夜眠恶梦等,妇女可见经量多色鲜红。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可选丹栀逍遥丸、龙胆泻肝丸等。 肝阳证(即肝阳上亢):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或头目涨痛,两眼畏光或视物不清,头重脚轻甚或昏眩欲仆,面红目赤,性急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苔薄白或黄,脉弦实或弦细(数)。治宜养阴平肝潜阳,可选天麻钩藤饮(胶囊)、左归丸、二至丸、归芍地黄丸等。 肝风证(即肝风内动、动风):主要表现以肢体麻木、强直、抽搐、震颤、摇动等为特征。通常由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或血虚风动引起。病势较急,临床主要依据动风证外的伴随症状来辨治,如肝阳化风应伴肝阳上亢诸症;热极生风常伴高热神昏、手足躁扰、舌红或绛、脉弦数等邪热炽盛症状;阴虚风动可伴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尿黄便秘、舌红少津等阴虚内热症状;而血虚风动则伴有肝血虚诸症。治疗各有侧重,可分别选滋生青阳汤(《医醇賸义》)、羚羊角汤、镇肝熄风汤、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等,必要时可配用中药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散、至宝丹)和西药以救急。(尚学瑞) 对付乙肝 中医3招出击 (2010-07-17 22:44:38) 转载 分类: 辨证论治 标 签: 养生 保健 乙肝 溪黄 草 茵陈 蒿 健康 对付乙肝中医3招出击 祛湿 中医认为,乙肝病毒属于一种“湿热疫毒”的邪气。临床研究也发 现,湿热阻滞是慢性乙肝最主要的中医临床证型。湿邪不去,肝炎是无 法痊愈的。 湿邪一般分为温热和湿浊两种。湿热患者,治疗上一般选用茵陈蒿 汤、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再酌情加减药物治疗。中成药方面,可选用龙 胆泻肝丸、溪黄草冲剂、双虎清肝颗粒、乙肝清热解毒颗粒等,食疗方 面,可用溪黄草、茵陈蒿、板蓝根、田基黄、鸡骨草、布渣叶等清热利 湿的中药煲汤,或煮水代茶喝。湿浊患者,治疗上可选用胃苓汤、藿朴 夏苓汤等。中成药方面,可用利湿散、健脾祛湿冲剂等。作为饮食调理,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土茯苓煲龟,具有祛湿清浊的作用。 解郁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为风木之脏,其性刚暴,喜条达而恶抑郁。” 所以,肝炎病毒侵犯肝脏,首先会抑制肝气的疏泄,这就是肝炎患者不 开心的病理基础。 这类患者的治疗其实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于这种状态的认识和自 我调控。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有比较好的作用;如果爱发脾气,可以 用丹栀逍遥散;胃口不好的,就用逍遥散。此类患者,饮食调理的作用 不大,关键是要解决如何客观看待乙肝治疗的问题。 补脾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病会损伤脾胃功能,而脾胃功能不 好,营养吸收不良,反过来自然就会影响肝脏。 这类患者,需补益脾胃。四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是比较好的选择, 平时用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等药物煲汤或煮粥,也可以起到饮食调 理的作用。(任茗) 舒肝止痛丸治脂肪肝胁胀 轻、中度脂肪肝患者,有的常时不时地感到两胁胀满不适或隐隐作痛,以右侧肝区为明显,或伴有嗳气、腹胀、矢气多等。处以舒肝止痛丸,取其舒肝理气、柔肝止痛之功效。一次4、5克,一日两次,症状轻者服5天即可缓解,较重者可服5,10天。 舒肝止痛丸的成分包括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薄荷、甘草、生姜、醋制香附、郁金、醋制延胡素、川楝子、木香、陈皮、制半夏、黄芩、川芎、炒莱菔子。方中大量用舒肝理气药:柴胡、香附、郁金、木香、川楝、陈皮。肝主疏泄、通调气机,肝体阴用阳,故以白芍、甘草、川芎、当归养血柔肝止痛;白术、莱菔子、半夏健脾化湿消滞;黄芩清郁热,薄荷、生姜主升发、疏散之意。 脂肪肝的形成大多数与饮食肥厚油腻、少运动有关,肥甘厚味过多致使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湿困脾阳阻碍气机,气滞肝郁,肝主疏泄,肝经循行胁肋止于胸。脂肪肝的分型很多,一半以上都属于肥胖型和酒精型(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必须治疗基础病)。所以要想解决脂肪肝必须合理饮食、戒酒减肥、适当运动,血脂高者可服调脂药。(杨月平) 巧制怒五法 躲避法 在生活中遇到怒的刺激时,就尽量避开,眼不见,心不烦,怒气自消。 转移法 当发怒时,有意识地听听音乐,逗逗孩子玩等,这是积极地接受另一种刺激,即转移大脑兴奋点的制怒方法。 主动释放法 把愤怒情绪向认为适合的人全盘托出,平时与人相处不可能不产生意见、隔阂,经常交换意见,把话说清楚,也是平怒的好方法。 意识制怒法 以自己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使愤怒情绪难以发生或降低强度。如在发怒时心中反复默念“别生气”、“不该发火”等等,常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升华法 把怒气化为对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体育等活动的兴趣,从 而转移注意力。(陈景胜) 脾病论治5法 ? 缪茂军 江西省全南县中医院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管,五味出焉。”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和津液的化生之源。临床涉脾病机常较复杂,治脾方法也较多。 润脾法 此法用于脾阴虚而症见唇燥口干,喜饮,口淡无味,饮食减少,大便干结,舌红干,苔少或舌面光滑,脉细者。用《伤寒论》麻子仁丸加减以滋阴润燥:火麻仁10克,芍药12克,酒军6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杏仁6克,麦冬15克。每日1剂,1日2次。 补脾法 此法用于脾气虚而症见倦怠懒言,不思饮食,食入胀满,四肢乏力,肠鸣,下肢水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用《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补脾益气:黄芪15克,白术10克,人参6克,陈皮10克,炙甘草10克,升麻10克,柴胡6克,当归10克,怀山药15克,每日1剂,1日2次,蜂蜜为引。 温脾法 此法用于脾阳虚而症见面黄少华,四肢不温,腹痛喜按,食少纳呆,呕吐清水,水肿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以《内外伤辨惑论》厚朴温中汤加减以温阳理气:厚朴10克,干姜10克,草豆蔻6克,木香3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白术12克,每日1剂,1日2次,生姜为引。 醒脾法 此法用于脾病之湿热中阻而症见食欲不振,腹胀呕吐,泛酸,口干苦口,便溏秽臭,舌苔黄腻,脉滑数者。用《松崖医经》木香导滞丸加减以消导积滞:酒军6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枳实10克,神曲10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0克,木香6克,槟榔6克,藿香10克。每日1剂,1日2次。 清脾法 此法用于脾病之痰湿困脾而症见饮食不香,不思饮食,口苦咽干,小便赤涩,便稀有味,苔白腻,脉弦数者。用《济生方》清脾饮加减以燥湿化痰,泄热清脾: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6克,青皮6克,白术12克,厚朴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1日2次,生姜为引。 中药肚兜治寒性胃脘痛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药用高良姜、荜茇、甘松、细辛、肉桂、吴茱萸、茴香、艾叶、香白芷各9克,共研为末,用柔软棉布做成20厘米见方的小肚兜,内层可铺少许棉花,将药物均匀敷上,用针线密缝好,日夜敷于胃脘部,1个月为1疗程。适用于胃脘隐隐作痛,得食则缓,口吐清水,胃部有冷感,喜温喜按,兼有大便溏薄,四肢不温,且病程日久者,舌淡苔白,脉细,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适用之。 胃痛不等于胃病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位于剑突下、肚脐上的中上腹部疼痛,大多由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引起。此外,胆囊、胰腺、肝左叶、总胆管以及心肺等器官都紧贴或临近中上腹部,这些脏器出现病变同样可引起“胃痛”。此外,胃病(包括胃及十二指肠疾病)不一定有胃痛的症状,如有相当一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仅以上腹饱胀、嗳气、呃逆、纳呆为主症,往往没有疼痛或疼痛不明显。那么,哪些胃和十二指肠之外的疾病可引起胃痛呢, 一是胆道疾病。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石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等胆道疾病患者多有中上腹部或右季肋下的不规则隐痛及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上腹部饱胀、嗳气等酷似胃病的症状。病情常因进食油腻等而诱发或加重。许多病人因此长期被误诊为胃痛,按胃病治疗无效,查胃镜又没有特殊异常,一查B超才知道患了胆道疾患。 二是肝胆恶性肿瘤。如肝癌(尤以左叶肝癌多见)、胆囊癌及总胆管癌等都可见胃痛,并出现上腹部饱胀、乏力、纳差、黄疸等症状体征,极易被误诊为胃病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机会。做腹部B超、CT和胃镜可鉴别。 三是胰腺疾病。胰头癌、慢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也常有中上腹部隐痛及恶心、呕吐等症状,易与胃病混淆。腹部B超、CT和胃镜、血尿淀粉酶等检查可资鉴别。 四是心肌梗死。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下壁急性心梗时不一定 都会出现心前区绞痛,可仅诉胃痛或中上腹部不适,并伴有恶心、呕吐。如果不做心电图检查,盲目按胃病检查治疗,很容易错过抢救机会而发生意外。 五是下叶肺炎。当大叶性肺炎位于左右两侧肺的下叶时,病人可以出现中上腹部疼痛,酷似胃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咯铁锈色痰,听诊可有湿鸣音,X线检查可有模糊隐影等。做胃镜及X线检查可鉴别。(伏新顺) 疏肝和胃降逆法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汁系指由于胆汁反流入胃所引起的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症见中上腹持续性烧灼痛,餐后疼痛加重,服碱性药物后不能缓解,或反而加重;少数病人可表现为胸骨后痛,或胃部不消化感觉。胆汁性呕吐是其特征性表现,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多在晚间或半夜时发生,呕吐物中可伴有食物,偶有少量血液。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呕吐”、“胃反”等范畴。与脾胃肝胆有关,其病机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为脾失健运,标实为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湿热内蕴,胃络瘀阻,由于脾胃失调,脾气当升不升,胃气当降不降,肝不随脾升,胆不随胃降,胆胃不和,胆气上逆则见胆汁反流入胃。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标本兼治为原则。 药用黄连5克,大枣5枚,竹茹10克,枳实10克,清半夏8克,陈皮8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乌贼骨12克,浙贝母12克,白及15克,三七粉3克,金钱草20克,鸡内金15克为基本方。方中半夏、陈皮、竹茹除湿化痰、和胃止呕;茯苓、甘草、大枣健脾和胃、渗湿化痰;乌贼骨、浙贝母、白及、三七粉制酸止痛、活血敛疮;黄连泻火解毒;金钱草利胆排石;鸡内金消食和胃。全方共济除湿化痰、和胃止呕、制酸止痛、活血敛疮之效。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证属肝胃气滞者,加香附10克、佛手10克舒肝理气;寒邪犯胃者,加吴萸8克、干姜8克温中散寒;胃热炽盛者,加石膏15克、公英15克清胃泄热;食滞胃肠者,加炒麦芽30克、神曲10克和中消导;胃阴亏虚者,加玉竹10克、麦冬15克滋阴养胃;脾胃虚寒者,加苍术15克、白蔻仁6克温运脾阳;痰饮停胃者,加生姜3克、杏仁8克散水化痰。(
本文档为【八珍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8-23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