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好活着 ——论余华的小说《活着》

好好活着 ——论余华的小说《活着》

举报
开通vip

好好活着 ——论余华的小说《活着》好好活着 ——论余华的小说《活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论文 题 目 好好活着 ——论余华的小说《活着》 姓 名 杨敏 学 号 20131504886 所在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年级专业 大二税收学 指导老师 何光顺 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15 年 6 月 20 日 好好活着 ——论余华的小说《活着》 摘 要,《活着》 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 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苦难生活、 面对死亡的可能的态度。 活着本身很艰难, 延续生命就得艰难地活...

好好活着 ——论余华的小说《活着》
好好活着 ——论余华的小说《活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论文 题 目 好好活着 ——论余华的小说《活着》 姓 名 杨敏 学 号 20131504886 所在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 年级专业 大二税收学 指导老师 何光顺 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15 年 6 月 20 日 好好活着 ——论余华的小说《活着》 摘 要,《活着》 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 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苦难生活、 面对死亡的可能的态度。 活着本身很艰难, 延续生命就得艰难地活着, 正因为异常艰难, 活着才具有深刻含义。 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 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我们应当全面理解小说 《活着》 的主题, 理解作者用主人公福贵的一生给我们的启示, 珍惜生命, 热爱生命, 好好地 “活着”。 关键字,活着 死亡 生命 既然活着是艰难的,生存是充满苦难的,那么当一个苦难连着一个苦难, 特别是长时间永无休止的苦难就像无穷无尽的狂风一样始终跟随袭击人的生存旅程时,或者说,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时,面对突然降临的一个接一个灾难,处在无力无助的境地,人会怎么样,人能怎么样,人应该怎么样,这是人在面对活着、面对生命、面对存在时无法躲避不得不思考的一个根本命题,决定生存的艰难程度、生存的质量。人靠什么“活着”,人该怎样“活着”,小说主人公福贵的生命历程就是最好的答案。 《活着》这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 表现了一种面对苦难生活、面对死亡的可能的态度。 农民福贵向“我”讲述了他的坎坷一生,从抗日战争到现在,历经了无数的苦难沧桑,亲眼见过了许多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而他仍然活着,并且还可以真切地回忆别人的死亡过程。 他原来是一位地主少爷,年少的时候,浪荡不羁,又嫖又赌,不思进取,无所不为。抗战爆发后,他在输光了家产—— 100 亩田地,沦落到社会的最底层。 父亲在痛骂儿子一顿后,挺直腰板,变卖了家产,还清了儿子的赌债,但也因此丧失了活下去的信念,掉入粪缸死了。 不久,母亲重病,福贵不得不进城请医生,但医生没有请成,半路上却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 两年后,他回到家中时,得知母亲早已病故。 虽然是新社会了,却遇上了 3年大 饥荒,艰难刚熬过去,儿子有庆却死于无辜,医生为了救县长的女人,超量抽血,无情地剥夺了他的生命,女儿凤霞嫁给了城里搬运工的二喜,出嫁时风风光光,全村人都为之大吃一惊,但不久就死于难产。 3 个月后,妻子家珍死于困扰她多年的软骨病。 4 年后,女婿二喜死于工作时的一次意外事故。 3 年后,外孙苦根吃豆子时活活被撑死。 面对一场又一场的死亡,让人不禁感到生存异常艰难,艰难到每走一步都有无端的不测和风险在等着你。 冥冥之中,死亡不可臆测的成分就是越大, 就更能体会到命运的可畏和生存的不易。 活着是对抗死亡最有效的方式、 目的和理由。活着是一种生命在场的状态, 是生命信念的光辉, 在可怕的死亡面前, 活着才显得尤其重要和难能可贵。从语言层面讲, 似乎活着就是仅仅为了活着, 其实不然。活着是根本, 是前提, 是条件, 本身就具有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有活着才能对生命叩问和对人类终极意义追寻。生命的烟火一旦熄灭, 谈其它一切又有何价值和意义? 活着是对死亡的拒绝和对抗, 不是激烈的革命式的对抗,而是用生命的存在纾解苦难、对抗死亡。死亡是人世间极其悲惨的状态, 是对人生态度的合理性及生存价值的彻底否定。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量的人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绝不会主动走近死亡,而是义无反顾地选择活着。 留得青山在, 不愁没柴烧。活着表面上回避了生命以外的意义, 实际上让人情不自禁地对生命进行追问和反思。 作为个体生命,每个人在各自的人生历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挫折,没有任何人的一生是完全的一帆风顺,没有任何的挫折,即使是在你我看来的成功人士也是如此。只不过是个体对于挫折的定义不同,一些在一部分人看来是挫折的事情或许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苦难和挫折,既然没有办法逃避,就果断地选择面对,这样才有战胜挫折的可能性。直面苦难和死亡的坚韧和勇敢是需要生命信念支撑的, 活着需要不断地进行追问和反思, 这样活着才是有质地的,有意义的。 活着是对个体生存意义的肯定和对个体所在社会的肯定。福贵面对厄运和灭顶之灾而选择活着不只是一个农民的个人生存体验和要求, 也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在悲剧和厄运面前所持有的生存态度。在福贵心中有一个朴素的真理,那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苦难和死亡相对而言不算什么, 他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一样张开有力的翅膀, 毫不畏惧地在恶劣的环境里飞翔。活着是不易的, 福贵活着 的态度是通达的, 即使无法生活得幸福和美好, 也要活得绵长和久远。活着是存在主义的一大命题, 为了活着, 可以把生活的高度降下来, 活着带有生命的力量和暖意, 也是莫大的幸福, 它本身也拯救了生命。活着的在世态度是救赎这一主题话语之下的重要砝码, 在这种在世态度之中人原始的生命强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以及生命的质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它们构成了绝望景象和苦难人生的现实性的正面救赎力量。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活着”的在世态度, 人的生活才免于彻底的毁灭, 并由此获得了终极期待的可能。活着比起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活着更加不容易,要饱受苦难和挫折带来的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煎熬。无论活着的状态有多么的艰难糟糕,每一个活着的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的勇气。 余华的小说《活着》钩沉起人们压在心灵最深处对生的渴望, 为不同时代不同个人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照。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活法,每人有每人的活法, 我们的生活并不总是充满坎坷与苦难的, 但也并非到处充满了阳光和鲜花。《活着》只是铺开了一条我们作为人走过的艰辛路子。作为人, 我们深知现实是人和历史、 理想之间的矛盾体, 我们不能忘记人类的历史, 不能忘记活着的日子, 记住曾经的, 实际上就能更好地把握住现在和未来。人的生命是短暂的, 我们从母体来, 沿着时间的隧道向前走仅仅那么几十年, 人生又有很多苦, 我们要善待自己, 不要随意地糟蹋自己的生命, 在“活着”的时候把握好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余华的小说《活着》以死亡的残酷事实提醒我们: 要好好地活着, 远离死神, 热爱生命, 永不言弃。面对苦难和死亡的威胁, 以生拒死, 用活着对抗死亡, 即使在厄运和苦难中拥有生命也是幸福的。我们活着不仅要增加生命的长度, 还要增加生命的宽度, 拥有更多生命的自觉、 自省和自信, 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在生命的舒展和自由中活得更加精彩,在与困难的对抗中,对生命有更加豁达的态度和深刻的理解。 活着真好。
本文档为【好好活着 ——论余华的小说《活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KB
软件:Word
页数:4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17-09-25
浏览量:4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