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疏浚挖泥专项施工方案

疏浚挖泥专项施工方案

举报
开通vip

疏浚挖泥专项施工方案广东海事局钦州航标基地工程 疏浚工程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广州打捞局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水域平面    1 2、自然条件    4 第二章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以及应对措施    10 1、工程特点、难点的施工方法    11 2 、抓斗挖泥船开挖强风化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11 第三章  施工机械投入计划    12 第...

疏浚挖泥专项施工方案
广东海事局钦州航标基地工程 疏浚工程施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编制单位:广州打捞局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水域平面    1 2、自然条件    4 第二章  工程特点、重点、难点以及应对措施    10 1、工程特点、难点的施工方法    11 2 、抓斗挖泥船开挖强风化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11 第三章  施工机械投入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12 第四章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12                                                              第五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班子配备    13 1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    13 2 、 项目经理部各部门职责范围    13 3 、 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职责    14 第六章  施工工艺、施工方法    15 1 、整体施工安排及挖泥船开挖顺序    15 2 、施工工艺    17 第七章  工期要求与质量要求    20 第八章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20 第九章 质量保证措施    23 第十章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7 第十一章  安全及防污染责任制    30 第十二章  主要事故应急措施    35 1、工程概况 广东海事局钦州航标基地工程位于广西钦州市金鼓江东岸,金鼓江大桥以南约500m,本工程疏浚工程主要分别进港支航道和码头前沿港池水域两部分,进港支行道一期工程设计底标高为-1.0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下同),本次设计二期工程设计底标高为-3.0m;疏浚量59700.24方;码头前沿港池水域一期工程设计底标高为-1.0m,本次设计二期工程设计底标高为-3.0m;疏浚量71753.43方。 本工程区域内风浪较小,疏浚工作的自然条件较好。根据码头前沿线范围已有勘探结果揭示,大部分土层土层主要为淤泥质土,局部有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疏浚难度稍大,考虑到若采用炸礁费用较大,且对已建码头安全不利,而强风化岩泡水后软化,可选择铲斗挖泥船。淤泥质土开挖边坡取1:5,强风化岩开挖边坡取1:1。进港支航道土层主要为淤泥质土,淤泥质土开挖边坡取1:5。 表4.1-1            本工程疏浚工程疏浚量统计表 项目名称 土质 设计开挖量(m2) 超深超宽量(m2) 小计开挖量(m2) 进港支航道 淤泥质土 47200.88 12499.36 59700.24 港池水域 淤泥质土 56351.73 12511.29 68863.01   强风化岩 2184.14 706.27 2890.42 汇总   105736.75 25716.92 131453.67           1、水域平面 1.1码头主尺度 (1)码头长度 本工程现状岸线长度150m,按《海港总平面设计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JTJ211-99)4.3.7条规定,同一码头线上连续布置泊位时,端部泊位长度Lb=L+1.5d。 公式中: L——设计船型长度,取58m; d——富裕长度,取10m。 经计算,150m的泊位岸线长度可满足两艘800吨级航标布设船同时靠泊的要求(Lb=58×2+10×3=146m<150m)。 (2)码头前沿顶面高程 根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4.3.3条规定,有掩护港口设计码头面高程按下式计算: 基本标准:设计码头面高程=设计高水位+超高值 =4.68+(1~1.5m) =5.68~6.18m 复核标准:设计码头面高程=极端高水位+超高 =5.77+(0~0.5m) =5.77~6.27m 结合本工程码头面高程规划,综合考虑防洪及与后方道路的衔接,本工程码头前沿高程取为6.30m。 (3)码头前沿设计水深 根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4.3.5条规定,码头前沿设计水深按下式计算: D=T+Z1+Z2+Z3+Z4 式中: D——码头前沿设计水深(m); T——设计船型满载吃水; Z1——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 Z2——波浪富裕深度,Z2=KH4%-Z1; Z3——船舶因配载不均匀而增加的船尾吃水,按杂货船考虑; Z4——备淤深度。 表4.5-1          码头前沿设计水深计算表          单位:m 船舶名称 T Z1 Z2 Z3 Z4 D 备注 2000吨级航标布设船 4 0.6 0 0 0.4 5 设计船型 800吨级航标布设船 3 0.6 0 0 0.4 4 设计船型                 (4)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平面尺度和设计底高程 考虑到码头前沿需开挖强风化岩,为减少施工对码头运营的影响,停泊水域一次完成,按2000吨级航标船设计。 码头前沿设计底高程=LWL-D 式中: LWL——设计低水位,0.40m; 经计算,码头前沿底高程=0.40-5.0=-4.60m。 码头前沿停泊水域宽度按2倍设计船宽设计,为28m。 1.2水域主尺度 (1)回旋水域尺度 回旋水域取圆形布置,回旋圆直径按照2倍设计船长计算进行复核,经计算回旋圆水域尺度见下表4.6-1。 表4.6-1            回旋水域平面尺度计算表          单位:m          设计船型 设计船长 L 回旋圆直径D计算值 可布置直径D 800 DWT航标布设船 53.00 2L=116 116 2000 DWT航标布设船 73.34 2L=146.68 150         本码头水域开阔,可布置直径为150m的回旋圆水域,满足最大设计船型2000 DWT航标巡检船进港或进行调头作业,详见码头平面布置图。 (2)回旋水域设计水深 根据《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4.8.8条规定,回旋水域设计水深与航道水深计算相同为: D0=T+Z0+Z1+Z2+Z3 D= D0+ Z4 式中: D——航道设计水深(m); D0——航道通航水深(m); T——设计船型满载吃水(m); Z0——船舶航行时船体下沉值(m); Z1——航行时龙骨下最小富裕深度(m); Z2——波浪富裕深度(m); Z3——船舶装载纵倾富裕深度(m); Z4——备淤富裕深度,取0.4m。 表4.6-1    回旋水域设计水深计算表        单位:m 参数 设计船型 T 富裕深度 设计水深D0 Z0 Z1 Z2 Z3 Z4 800 DWT航标布设船 3.0 0.1 0.5 0.0 0.0 0.4 4.0 2000 DWT航标巡检船 4.0 0.1 0.5 0.0 0.0 0.4 5.0                 (3)回旋水域设计底标高 回旋水域设计底标高=通航水位-设计水深D0。 反推:通航水位=回旋水域设计底标高+设计水深D0 详细计算见下表4.6-2。 表4.6-2    航道通航水位计算表        单位:m 参数 设计船型 回旋水域 设计底标高 设计水深D0 通航 水位 备注 800 DWT航标布设船 -3.0 4 1.0 20小时乘潮水位 2000 DWT航标巡检船 -3.0 5 2.0 3小时乘潮水位           2、 自然条件 2.1气象 本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季风盛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高温多雨。据龙门海军气象站历年资料统计,该地区域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2.1.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21.9℃ 最高月平均气温:28.3℃ 最低月平均气温:13.4℃ 极端最高气温:37.5℃(1981年5月) 极端最低气温:1.1℃(1977年1月31日) 平均大于35℃气温日:年平均1.2天 2.1.2降水 本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6.7%,而11月至翌年3月期间降水量仅占降水量的11.3%,以8月降水量为最多,达449.5mm, 占年降水量的20.1%。 多年平均降水量:2227.3mm 年最大降水量:2961.5mm(1976年) 年最小降水量:1426.0mm(1977年) 日最大降水量:359.9mm(1971年9月29日) 1小时最大降水量:85.1mm(1927年5月16日15:30~16:30) 日降水量≥25mm:年平均26日 2.1.3风况 本地区季风分布特征比较明显,每年5~8月多偏S向风,尤以6~7月最多,10月至翌年3月多偏N向风,4月及9月为偏N向气旋和偏S向气旋交替时期。 本地区常风向为N向,频率为22.2%,次常风向为NNE向,频率为19.5%;强风向为N向,最大风速为31m/s,多年平均风速3.8m/s,风速≥8级大风日数,多年平均为7天。风玫瑰图见图2.2-1。 区每年5~11月份受台风影响,其中7、8、9三月较为严重,据历史资料统计,影响本地区的台风平均每年为2~4次,最多为5次。 2.1.4雾 本地区雾多发生于冬季11月至次年4月冬春季节,夏季出现雾的几率为最小。能见度小于1000m的雾日数,多年平均为13天,年最多日数达28天。 2.1.5湿度 本地区相对湿度以春季3月和雨季6~8月为最大,10月到次年1月为相对湿度的低值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历史最大相对湿度达成100%,历史最小相对湿度为22%。 2.2水文 2.2.1潮汐及水位 (1)基准面相互关系 本报告除特别说明外,潮位、高程均以果子山理论最低潮面起算,该基准面与其它基准面换算关系如图3-2所示: 图3-2 基面换算关系图 (2)潮汐 本地区潮型为不规则全日潮,系由太平洋潮传入南海后进入北部湾,受北部湾反射波的干涉及地理条件影响而形成。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大潮汛时潮汐一天一次涨落,小潮汛时一天两次涨落,据资料统计,一个月一天一次涨落时间约为19~25天。 根据龙门海军水文站历年潮位资料统计: 历年最高潮位:+5.83m; 历年最低潮位:-0.69m; 多年平均潮位:+2.40m 多年平均高潮位:+3.66m 多年平均低潮位:+1.15m 最大潮差:5.52m(1982年) 平均潮差:2.51m; (3)乘潮水位 钦州港乘潮历时不同保证率乘潮水位如表2.3-1: 表2-1                      乘潮水位表                  乘潮历时(h) 水位(m) 频率(%) 1 2 3 4 10 5.13 5.03 4.90 4.71 20 4.92 4.84 4.70 4.52 30 4.77 4.70 4.57 4.40 40 4.64 4.57 4.45 4.29 50 4.50 4.42 4.32 4.15 60 4.32 4.25 4.14 4.00 70 4.12 4.05 3.95 3.81 80 3.87 3.82 3.72 3.59 90 3.55 3.51 3.43 3.30           (4)设计水位 本工程有关的设计水位如下: 设计高水位:  4.68m (高潮累积频率10%) 设计低水位:  0.40m (低潮累积频率90%) 极端高水位:  5.77m (重现期50年的年极值高水位) 极端低水位:  -0.89m(重现期50年的年极值低水位) 2.2.2潮流 本地区潮流为往复流,其流向基本上与岸线或深槽走向一致,潮流以全日潮为主,仍存在半日不等现象,潮流流速的分布为西部大于东部,近岸大于外海,表层大于底层。钦州湾内涨潮平均流速为0.08~0.28m/s,最大流速为0.54m/s;落潮平均流速为0.09~0.55m/s,最大流速为0.95m/s。 2.2.3波浪 (1)一般波浪 钦州湾湾口向南,东、西、北三面丘陵环抱,又受到雷州半岛、中南半岛和海南岛的天然掩护作用,波浪动力条件相对较弱。根据广西沿海白龙尾海洋站实测资料:本海域波浪以风浪为主,强浪向S~SW向;常浪向为NE~NNE,频率为23%~52%。据实地调查资料反映,风力达11级时(S~SW),青菜头附近波高可达1.5~2m左右。 (2)设计波浪要素 设计波浪要素详见表3-2、表3-3。 表2-2                设计波浪要素表(极端高水位)            波要素 重现期 H1%(m) H4%(m) H5%(m) H13%(m) T(s) L(m) 50年一遇 2.02 1.68 1.63 1.35 6.0 52.4 25年一遇 1.96 1.64 1.58 1.31 5.5 45 2年一遇 1.38 1.16 1.12 0.93 4.8 35.0               表2-3                设计波浪要素表(设计高水位)            波要素 重现期 H1%(m) H4%(m) H5%(m) H13%(m) T(s) L(m) 50年一遇 1.73 1.45 1.40 1.16 5.5 42 25年一遇 1.70 1.42 1.37 1.13 5.0 38 2年一遇 1.28 1.08 1.04 0.87 4.8 35.8               图2.3-2 波浪玫瑰图 2.3泥沙运动 本海区潮流动力较强,波浪动力较弱。钦州港潮差大,钦州湾纳潮面积较大,纳潮量大,提供保持稳定的潮流冲刷槽的动力条件;波浪作用较弱,是相对于潮流作用而言的。北部湾东北部海域,按波浪输沙能力计算,年输沙总量为11万m3,其中由东向西约4万m3,由西向东约7万m3,但其作用远较潮流的作用小。 金鼓江口受老人沙遮挡,波浪掀沙能力较弱,因而下游泥沙进入金鼓江很少。 因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随涨潮入港之泥沙由落潮水流带出港外,使港区处于不淤或少淤状态。 本工程码头位于钦州湾顶部的金鼓江中游,上游仅有小河注入,但其径流量不大,夹带泥沙有限,泥沙来源不足。本工程未实测含沙量,参考钦州电厂附近的实测资料,最大含沙量:0.08kg/m3,夏季含沙量:0.05 kg/m3,冬季含沙量:0.03 kg/m3。总体而言,工程区域含沙量较小。 2.4工程地质 据本次钻探揭示,各土层的岩性特征自上而下为: ① 填土:黄、红等杂色,松散,很湿,以人工回填的粘土、碎石、块石为主,成分为全风化、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和泥岩、页岩。粘土碎石相互胶结,碎石粒径以20mm为主,个别达200mm,含量约占15%。层厚3.00m~ 7.20m,平均3.93m。 ② 淤泥质土:灰黑色,流塑~软塑,饱和,以淤泥质为主,含少量粉砂质及有机质,局部含水量较大相变为淤泥或淤泥质砂,粉细砂含量自上而下减少。该层顶深度3.00m~ 7.20m,层厚1.10m~5.50m,平均3.36m。剔除异常结果后,统计标准贯入试验28次,N=1~9击/30cm,平均值N=1.8击/30cm; ③ 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灰白、浅黄、棕红、桔黄色,可塑~硬塑,饱和,以粘土质为主,少量粉砂。原岩以泥质粉砂岩为主,已风化成粘土状,土工试验结果定为粘土或粉质粘土。该层顶深度6.30m~ 9.20m,层厚0.90m~6.70m,平均4.19m。做标准贯入试验57次,N=7~20击/30cm,平均值N=13.2击/30cm; ④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浅灰、紫红、灰黄色,硬塑,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为主,泥质结构,岩芯多呈碎块状。该层经强风化具粉质粘土属性,土工试验结果定为粘土或粉质粘土。该层顶深度9.90m~ 13.00m,层厚1.50m~3.90m,平均2.52m。做标准贯入试验26次,N=19~50击/30cm,平均值N=40.1击/30cm; 表2-4              主要岩土层设计参数建议值    地层名称 及编号 天然重度 γ(kN/m3) 承载力特 征值 fak(kPa) 压缩模量 抗剪强度 直剪快剪 固结快剪 Es0.1-0.2 (MPa) Ck(kPa) φk(度) Ck(kPa) φk(度) ①填土 18.5   / / / / / ②淤泥质土 17.6 60 2.80 7.5 3.4 14.1 5.1 ③全风化泥质粉砂岩 19.9 190 6.0 10.9 6.0 28.4 12.8 ④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20.7 300 9.0 49.7 14.7 / /                 表2-5                  各土层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地层名称及编号 预制桩 钻孔灌注桩 桩的极限侧阻力 标准值qsik(kPa)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 桩端入土深度(m) 桩端入土深度(m) 9< l≤16 10< l≤15 ① 填土 25 / 22 / ② 淤泥质土 22 / 20 / ③ 全风化泥质粉砂岩 60 2000 55 600 ④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160 6000 140 1400           2.5场地地震效应分析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钦州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钻孔局部存在淤泥质砂,其粘粒含量较高,据行标《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55-98),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 二、工程特点、重点、难点以及应对措施 根据工程地理位置、结构型式、自然条件和我局多年的施工经验,本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1、工程特点、难点的施工方法 1、现场具备成熟的道路交通条件,和外界联系非常便利。同时,施工现场的各种临时设施均通过临时道路连接贯通,道路交通条件较好,完全可以满足施工需求。 2、本基地陆域形状呈矩形,陆域高程为6.30m。沿护岸岸线方向长度约150m,陆域纵深约270m,陆域形成总面积为40742m2。工程量大,场平施工的进度控制是工程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后续堆场基层施工,而且场地平整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堆场面层的整体稳定性,对构筑物的沉降影响至关重要。 3、本工程将场地平整施工作为关键的进度节点控制,因为本次场地平整面积约1.6万平方米,工程量大,在整个工程中的施工任务最重,该工序进展快慢直接影响整体工程后续施工,所以场平施工的节点工期至关重要。 4、施工期为冬季,受雨季、台风季影响施工作业天数少。 2、抓斗挖泥船开挖强风化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1、船机设备 船机设备是否保持正常的运转状态,直接影响到开挖强风化的效率。不同于开挖粘土、沙等覆盖层,抓斗挖泥船在开挖强风化岩时,由于土质较硬,挖掘时抓斗受力较大,斗齿和斗口磨损较快,斗根容易折断;抓斗在闭合和提升时,钢缆磨损也特别严重。在平时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经常检查抓斗使用情况,每天定时向抓斗加注润滑油,加强日常保养。同时船上要驻有专门的修理人员,在抓斗损坏时能够随时对抓斗进行焊接修理。要加大对易损零配件及常用材料的合理库存力度,如斗齿、钢缆、氧气乙炔、焊条等。 2、自然条件 主要指潮流和风浪的影响,开挖强风化岩时,由于底质较硬,船舶定位钢桩无法插入岩石中,在流速和风浪较大的时候,船舶可能移动,无法进行准确的平面位置控制。在开挖强风化岩时,尽可能避免在潮流和风浪较大时施工。 3、地质条件 由于施工区岩体多以交互相产出、岩体风化不均,部分强风化岩中局部会存在强度较高的中风化岩块或硬夹层,使得在开挖时难度加大。在开挖完一层强风化岩后,可以让其浸泡一周左右后再开挖下层,开挖效果会更好。 4、施工方法 开挖过程中分条宽度、前移距及下斗间距等控制不好,将导致开挖不平整,土质深度差距较大,容易造成纵向或横向“倒斗”现象,使抓斗损坏严重,开挖质量较差。开挖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严格控制好合理的搭接宽度,确定合理的分层厚度,严格分层开挖。 三、施工机械投入计划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工程量不大,本工程准备投入一艘抓斗船,分别是8方四条泥驳为每条1000方。 四、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疏浚工程量131453.67方,每条抓斗每天挖淤泥6000方,全部挖土22天可完成。利用4天时间挖浅点。 五.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班子配备 1、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 项目经理部 项目技术部 项目安全部 质量监察部 项目采购部 项目工程部 施 工 组 后勤保障组 技 术 组 电 工 组 2、项目经理部各部门职责范围 2.1项目工程部职责 1)负责协助组建项目经理部,下达施工任务通知书; 2)负责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安全的监督与检查; 3)负责工程项目后期服务的组织工作,包括工程回访等; 4)负责工程项目的工期和安全两项指标的考核; 5)负责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检查; 6) 负责安全事故的组织处理; 7) 负责项目经理、施工经理、采购经理、安全工程师(安全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及业务培训和考核; 2.2项目技术部: 1)负责对设计图纸进行研究,负责与监理、设计、业主单位的技术联络。 2)负责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3)负责隐蔽工程的自检、上报工作。 4)配合监理、业主单位进行桩基检测及中间交接工作 2.3项目采购部: 1)负责工程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有落实; 2)负责考察选择工程材料供应单位; 2.4质量监察部: 1)负责原材料进场使用前的检查与检验,严禁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2)负责施工过程的监督控制,使各工序严格按施工规范、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进行施工。 2.5项目安全部: 1)负责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制度施工措施; 2)做好进场人员的安全培训及教育工作; 3)有针对性地编制安全技术交底,并认真仔细地进行安全交底; 4)负责施工过程安全、环境、卫生工作。 3、项目经理部主要管理人员职责 3.1项目经理:是本工程最高管理者,是公司的授权委托人,对本工程的一切事宜进行管理处置,对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工程进度全面负责,保证每个过程都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范、满足合同规定的要求。 3.2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本工程技术工作负全面责任。负责对内、对外的技术联络、技术资料的编制,对产品质量有否决权,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业主和设计的要求。 3.3施工经理:负责施工组织管理与协调,确保工程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3.4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施工过程与质量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及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发现违章操作或不合格品,有权责令其停工、进行纠正或停止使用,并通知项目技术负责人或项目经理进行处理,对工程质量有内部核定权,同时领导各工序质检员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3.4.1主要管理人员 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表 姓 名 在本项目中职务  职 称 职 责 备注 何稳兴 项目经理 高级工程师 负责工地全面工作   詹文彬 总工 高级工程师 负责工地技术工作   黄康桂 施工员 工程师 负责工地技术   林培辉 质检员 助理工程师 负责工程质量   冯国雄 测量员 工程师 负责现场测量   张艳 材料员 助理工程师 负责工地物资采购   欧阳杰豪 安全员 助理工程师 全面负责施工安全             六、施工工艺、施工方法 1、整体施工安排及挖泥船开挖顺序 1.1整体施工安排 进港支航道和码头前沿港池水域大部分土层土层主要为淤泥质土,局部有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先安排8m3抓斗抓淤泥,再安排16m3抓斗挖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1.2挖泥船开挖顺序: 由于本工程需疏浚的水域底部标高差异不大,本工程疏浚安排进港支航道和码头前沿港池水域同时施工,分层进行,第一层开挖淤泥;第二次开挖至设计标高(预挖超深和回淤深度)。 1.3施工测量与标志设立 1.3.1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包括施工前、施工中及竣工测量三个阶段。无论施工前测量,施工过程测量还是竣工测量,所用测量方法和设备需得到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施工前应对勘测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水准点进行查对复核。对丢失控制点、水准点应当不全。必要时增设辅助导线。另外要确保测量仪器经检测并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前测量: 根据浚前回淤测量结果对工程量进行测量,以观察工程回淤情况。 施工中测量: 施工过程中测量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在施工操作期间,定期进行测量,挖泥船在施工期间,停工时间超过十天时,在停工时和复工前均应进行水深测量。 竣工测量: 合同规定,由海事局海测大队组织测量队伍测量。 疏浚施工放样的精度 疏浚放样点的误差要求: 序号 项目 平面位置误差(米) 1 疏浚开挖边线 岸边 ±0.5 水下 ±1.0 2 各种管线安装 ±0.5 3 挖槽中心线 ±1.0 4 疏浚机械定位 ±1.0         (1)放样测站点的高程精度,不得低于五等水准测量精度的要求 (2)疏浚放样点相对于测站点的点位误差不应超过上表规定。 1.3.2标志的设立 在施工时,各组标志以不同形状的标牌相间设置。为便于夜间区分标志,同组标志上安装颜色相同的单面发光灯,相邻组标志的灯光,以不同的颜色区别。 水下卸泥区设置浮标、灯标或岸标等标志,指示卸泥范围和卸泥顺序。 在挖泥区通往卸泥区、避风锚地的航道上,设置临时性航标,指示航行路线。在水道狭窄、航行条件差、船舶转向特别困难时,在转向区增设转向标志。 在施工船舶避风水域内,设置泊位标,并在岸上埋设带缆桩或在水上设置系缆浮筒,以利船舶紧急停泊。 1.3.3测量方法: 浚前、施工过程和竣工三个阶段测量,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须符合JTJ203-200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挖泥工程测量横断面间距为10米,测点间距为5米,水深误差为0.2米。 1.3.4平面和高程的控制 疏浚工程现有测量基准控制点坐标和高程由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提供。 在施工中需设置灯浮(浮标、立标)、水尺、潮位计、挖泥标志及水准点。 各施工区水尺设置在受风浪影响最小,不易被船只碰撞,能正确反映测区水位变化的位置;水尺零点与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一致,误差不易小于2cm;侧深时有关水尺的同步观测,一般10分钟观测一次,读计至厘米。水尺旁设立工作水准点,以便定期校正水尺零点。水尺的设置和观测要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每次工程测量前,在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在场时,校核水尺零点。在测量过程中读取潮位置时均有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在场。 2、施工工艺 2.1、开挖顺序 考虑到施工总体的安排,港池调头地开挖顺序为: 港池开挖——>调头地开挖。 2.2、开挖程序 定标——>测原泥面标高——>挖泥船对标就位——>挖泥——>卸泥——>测断面验收  ——>补挖或清淤——>验收。 2.3、开挖方法 2.3.1 挖淤泥的施工 a.挖泥前清除水下障碍物; b.采用分层开挖,原则上分层厚度按2m控制。实际按照地质分层情况,全风化层和强风化层采用挖泥船开挖,配泥驳运至卸泥地点。 c.开挖过程中,要控制好开挖平面位置及深度,勤打水砣测深,测量要勤对标,避免超挖过深、过宽。 d.开挖至设计标高时,须对深度进行复核,开挖完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2.3.2 强风化岩作业流程 平面定位→下斗深度确定→下斗开挖→提升旋转→装驳→挖深符合要求后→移船到下一位置开挖。 2.3.3 强风化岩挖泥施工 a、施工准备工作 我们根据施工区地质资料,在强风化岩比较集中、施工干扰较小的地段划分出一块区域作为试验开挖区域,以摸索开挖强风化岩的能力。 开挖强风化岩前,先采用其它船舶清除其表面的覆盖层,然后进行开挖前测图,作好技术交底,向作业人员交代开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试挖主要目的是初步检验长鹰50开挖强风化岩的可行性,确定开挖强风化岩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参数,为正式施工作好施工准备。 b、平面位置控制 1)船舶定位方式 采用信标双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既可以对船舶进行精确的定位,也可以对船舶进行精确的定向。在施工导航软件方面,使用目前疏浚行业较为成熟的中海达测量软件,该软件主要面向国内水下地形测量和沿海疏浚施工船舶开发,操作简单,定位直观,易于接受。在施工前进行好施工任务设置,把施工区的水深图导入软件中,并根据现场情况作好分区分段开挖,操作人员通过电子导航图,能够及时了解施工区域开挖情况,实时调整船位,直观准确。 2)移船 根据设置好的施工任务,将船舶移到指定开挖区域。采用钢桩定位,该船配有两根定位钢桩和一根行走钢桩,每根钢桩总长25m,最大可以使用钢桩的开挖深度10m。定位桩设置在船体中部两侧,行走桩设置在船体尾部中间,一次行程可达12米。该装置可以保证船舶在水深在12m以内的水域进行作业面移动而不需要辅助拖轮和锚艇,比使用锚缆定位更加灵活、方便。船艏还配备了450kw侧推装置,可以灵活地调整船艏的方向,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相比于锚缆定位,开工展布和收工集合快,占用水域小,但开挖水深受限制,移船进关的速度较慢,受风浪影响较大。 3)开挖过程中的平面位置控制 为确保开挖强风化岩的顺利进行,在工艺控制方面,我们要对分条宽度、前移距及下斗间距等几个平面位置控制参数进行了初步确定。 分条宽度的确定:分条宽度应满足挖泥船和泥驳停靠所需的水域要求,同时要考虑泥驳靠驳后的影响,开挖过程中受风浪影响等船位的小幅变化,分条宽度要等于或小于船宽。在实际施工中,为保证条与条之间的搭接,一般要小于船舶的宽度。根据船舶宽度设置分条宽度。 前移距的确定:抓斗挖泥船前移距要根据土质、泥层厚度以及抓斗开口宽度确定,前移距过大时会留有“埂子”,出现漏挖现象;过小时容易出现纵向“倒斗”现象,导致深的地方挖掘更深。考虑开挖强风化岩,土质较硬,使用16方抓斗,为保证纵向搭接的质量,将前移路确定为9米。 下斗间距的确定:抓斗下斗间距的确定主要是保证开挖过程中横向搭接的质量。在抓斗即将入水的时刻应使抓斗保持正向,每斗开挖搭接合理。下斗间距过小容易出现横向“倒斗”现象,过大容易出现“浅埂”而形成浅点。在实际开挖过程中,根据操作室的抓斗显示进行控制。 c、挖深控制 1)水位控制 在施工区附近设置潮位观测站,位置选在受潮流和涌浪影响较小的地方,安装自动潮位遥报仪,对潮位基准高程进行精确测量。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对潮位站进行校测,保证能够随时向挖泥船提供正确的施工水位。 2)确定分层开挖厚度,控制下斗深度 抓斗挖泥船在施工时,要严格掌握水位变化,及时调整下斗深度,下斗深度通过操纵台深度指示仪来控制,也可在小排钢缆上做好标记来控制。为保证开挖质量,不至于出现浅堆或深坑,一定要确定好分层开挖厚度,我们在使用16方抓斗开挖时,根据强风化岩的特点,将分层开挖厚度确定为1.2-1.5m。 3)开挖深度检测 日常检测:操作室内的深度仪(或小排钢缆深度标记)和测深砣是日常施工检测开挖深度的常用方式。主要用来指导抓斗操作人员控制下斗深度,在开挖前进行零点校对,开挖过程中定期检查;而测深砣则主要运用于施工过程中的随时检测,但精度较低。 定期检测:在开挖过程中,为了及时了解开挖质量,我们至少每10天对开挖区域进行一次水深测量,测量结果成图,并将每次测图水深数据重新调入导航软件,替换以前的水深数据,指导施工。同时,对开挖区域测图进行比较、分析,如果质量控制较差,则及时调整开挖方法。 七、工期安排与质量要求 工期安排:开工日期为2014年8月1日,完工日期为2014年8月26日,计划总工期为26个日历天。 质量要求:质量等级合格,工程范围内无浅点。 八、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本工程的施工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项目就是港口航道、港池疏浚施工,凭以往的施工经验,保证施工进度的关键在于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制定科学、细致的施工计划,保证施工船机都得到合理的安排,确保施工中船机非正常的停工或窝工。 (2)施工过程加强施工船机设备的保养与维修,避免由于设备的故障造成停工影响工期。 (3)对施工中将碰到的困难要有充分预测与准备,做好有关的预防与应急措施,以保证困难能够顺利解决。 针对本工程施工的特点,拟采取以下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 (1)组织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科学组织施工 为确保本工程按期完工,选派年富力强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跟班作业。强化管理层与作业领导层力量配置,使全线施工管理工作统一协调运转。 (2)组织强有力的施工作业队伍,保证劳动力需求 项目部将选派强有力的专业施工作业队伍,在技术上专业队伍完全有能力胜任本工程的施工,在劳动力需求上,项目部根据工程的工期控制的要求配备足够的劳动力,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3)以施工进度总体计划目标,推进项目部承建工程责任制,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计划指标及责任人,采取分时段控制,按部位控制的目标管理办法。要各责任人严格执行施工进度总体计划,在充分协调、积极组织和综合平衡基础上,抓住进度计划关键线路,按总体计划分解为各分部进度计划。 (4)发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迅速进场,尽快作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测设测量控制点、机械材料进场、临时设施布置等),争取早日开工。 (5)建立高效的指挥系统,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地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建立每日进度汇报制度,逐级向上汇报工程进度,对于关键工序施工,坚持每天开碰头合,每周开工程情况分析会及时处理当天发生的问题。 (6)用倒排工期法将施工进度计划分解到月、周、日,落实到班、组、个人,做到日保周,周保月,开展劳动竞赛,制定对完成施工计划的施工队的奖惩,做到工期与经济效益挂钩,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7)协调好与甲方、监理及设计单位的关系,各单位互相配合,对图纸上标识不明、错误部分要及时提出,不能因施工图纸方面原因影响施工。 (8)做好详细的材料物资采购与供应计划,确保施工材料满足施工需要的同时,辅助施工物资(包括水、电、油料的供应)也能满足施工的需要。 2、施工技术保证 本工程施工进度在技术上的保证措施主要是: (1)做好现场施工的测量管理与测量监控工作,以避免由于施工质量而影响施工进度。 (2)对可能影响施工进度的客观因素,同时投入2艘抓斗挖泥船,以确保施工进度与工期。 (3)严格进度计划管理 1)按照工期要求编制进度计划,确定工期目标控制点。抓住关键线路的工序的工期目标控制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季度、月、旬计划。 2)对互相穿插施工的项目,应明确场地交接日期,并争取工序提前插入,力争缩短作业时间。 3)项目经理部通过每天的碰头会和每周的现场协调会,跟踪、检查计划和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实施进度计划,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下达施工任务单。施工进度计划下达后,各专业管理人员要向班组下达施工任务单,明确施工项目、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间。接受施工任务单的单位必须按时保质完成施工任务。 施工过程中,将现场的实际进度完成情况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找出超前或滞后的工程项目,及时进行平衡调整,保证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4)搞好质量管理 严格按ISO9001质量体系要求,保证各部位各工序一次成优,避免返工。 (5)落实资金管理 以工程合同为准则,搞好资金管理,督促、检查工程合同的执行情况,使财力能够准时投入,专款专用,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6)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施工计划的检查,主要是将计划期内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指标进行比较,找出差异。计划检查的主要内容有:计划期实际完成及累计完成的工程量、工作量占计划指标的百分率;计划期实际参施人员、机械设备及生产效率;计划期发生的对施工进度有重要影响的特殊事项及原因。通过在网络图上画实际进度前锋线,形象地描述出进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与原计划的目标差。通过对前锋线形态的变化的分析,掌握当前施工进度状况的问题,进行揭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人员、设备保证 (1)计划进场的人员为公司正式职工及专业施工队伍,整个施工期间不受季节影响,不存在期间性的休假,关键作业时可24小时轮班每天施工。 (2)投入的施工设备大部分都经过长期的保养与维修,设备的性能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在施工过程中,配备足够的设备维修工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与保养,以确保设备正常的工作能力。 九、 质量保证措施 1、总体质量保证措施 (1)项目部将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配齐所需资源,落实质量责任制。 (2)加强作业人员“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质量意识教育。 (3)实行持证上岗,严肃劳动纪律,谁出现质量问题谁负责。 (4)坚持计量设备的周期检验,增加检、测、试的频率,采用先进计量设备、进行质量跟踪。 (5)及时收集每项工程原始资料及隐蔽工程照片,认真填写各种资料并及是时签认,同时为竣工文件作准备。 (6)用施工网络管理,明确进度目标,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 2、挖泥船开挖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执行我司质量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根据施工进度情况,经常测量水深。挖泥作业过程勤对标、勤侧水深,防止超挖、漏挖或欠挖,以保证施工质量。严格按照交通部颁《疏浚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水运工程测量规范》及工程施工图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要求做到: 挖断面的宽度及边坡符合设计要求,实际挖泥时应根据可能的塌坡进行阶梯式开挖。 (2)挖泥船必须按导标的指示挖泥,并经常检查导标的位置。 (3)应经常检查水尺的零点,挖泥船应及时根据水位变化及实际挖深调整下斗深度,并定期进行水深测量。 (4)挖泥船要注意准确定位,勤对标,保证挖泥的准确,做到不漏挖、欠挖或超挖。 (5)在施工过程中,质量员必须经常进行检查,对违章操作者及不符合规程要求的操作及时予以纠正。 (6)经常检测水深,对水深不够的应及时补挖,保证浚深。 3、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从施工准备开始到工程结束,使施工全过程的“人、机、料、法、环”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完成合同全部内容。 3.1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在各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部必须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详细说明施工方法和进度要求,验收标准,明确所要控制和监视的过程参数并说明监控方法、要领、标准,重要部位、文字难以表达的项目附上草图。施工技术交底填写技术交底卡。制订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3.2测量控制 (1)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应及时根据测量控制点给出指导施工的控制点线。施工人员应对作出的测量点、线妥善保护。 (2)基线点高程,坐标计算配专人校核,现场放设基线全部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后才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复核。测量仪器定期检查,并有检验合格证。每次测量结果形成测量成果表,按照工程测量实施标准《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94对测量精度进行控制。 (3)定位测量点和施工基准点的标志要稳固耐用。当因地形限制无适当放点地基时,要埋设现浇钢筋砼做为放点地基。测量点和施工定位要字迹清楚,易于识别。当放好测量点和施工定位点后,要经常进行定期复测校核。在合同期内,保存好施工基准点和其它测量标志,工程验收后移交业主使用。 3.3班组自检、项目部专检、工序间交接检 (1)现场施工人员要有相应的技术专业知识,技术工人要有相应的操作技能,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人员不予使用,各技术工种均须持证上岗。 (2)施工人员应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和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施工,本道工序完成后,按要求进行自检,发现不合格情况,及时处理不留质量隐患。自检完成后,应认真填写检查表,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项目部将组织施工人员对重点工程,关键部位和容易犯质量通病的施工项 (3)进行不定期的巡检和抽检,并形成书面检查报告。工序间交接,由项目经理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交接验收,并办理交接验收手续,并报送监理工程师验收,取得同意后方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整个过程中,加强班组的质量意识,在班组间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坚持执行“上一工序不合格,下一工序不得施工”的制度。 3.4设备维护保养 操作必须按照船机设备的操作规程作业,且每个工作班组,填写机械使用记录。保证船机设备的运行安全,如环境、气候、照明等条件不适宜作业,超出操作规程要求的范围,即向项目部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报告,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立即向安全部门和项目负责人报告,共同研究,采取措施改进作业环境或停止作业,以保证设备人员安全和保证施工质量,操作者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日常维修保养,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保证过程能力。项目部对设备按规定进行检查、监督保养、组织维修。 3.5施工过程控制 (1)施工中应严格要求,注意对过程参数和数据的收集,以检验过程能力。首次施工完成后,项目部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检验,及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和注意事项,在下次施工中改进。如表明过程能力不足,应找出主要原因,对操作人员,施工设备,结构材料作出调整,直至有效地控制工序过程,满足规定的质量标准。 (2)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项目部将及时根据变更程度、范围及时调整或重新策划施工方案和计划。在接到变更通知后,在原设计文件上作修改或标明作废,以防误用。 (3)工程施工质量记录由施工现场技术主管负责随施工进度及时收集、整理、保存、资料汇集。工程质量记录真实地反映出工程实际情况,填表人按有关规范、规定的相应表格认真填写,做到字迹清楚规范,项目齐全,无未了事项。写好施工日记,做好一切施工技术原始资料的记录工作。 (4)项目部根据项目质量计划的总施工进度要求,将编制逐月进度计划,并填报进度跟踪表。项目部负责人根据生产施工情况经常招开生产会,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加强对生产进度计划的管理。定出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质量事故的处罚细则,强化质量管理。 十、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我部将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施工安全保证体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定期和不定期地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使各级明确自己的安全目标,制定好各自的安全规划,达到全员参与、全面管理的目的,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按“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组织施工生产,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之目的。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见下图: 安全目标实现 10.1 施工安全控制程序 (1)确定项目的安全目标 按“目标管理”方法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项目管理系统内进行分解,从而确定每个岗位的安全目标,实现全员安全控制。 (2)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对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用技术手段加以消除和控制,并用文件化的方式表示,形成进行工程项目安全控制的指导性文件。 (3)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落实和实施 包括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施工安全生产设施、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沟通和交流信息、通过安全控制使生产作业状况处于受控状态。 (4)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验证 包括安全检查、纠正不符合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和修改安全技术措施。 (5)持续原理,直至完成所有工作。 施工安全控制的程序见下图。 兑现合同承诺 安全控制程序图 10.2施工安全管理组织 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受局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由安全环保部、其它职能部门、各施工班组主要负责人、安全员参与,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机构。以施工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为首要职责,层层签订安全包保责任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制定安全规划,搞好安全培训。 10.3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期间,将依法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程施工行为,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项目部对各部门、各类人员乃至每个施工人员所规定的在他们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责任的制度。其中规定: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领导和组织本项目部安全生产工作,对本项目安全生产负总的责任;项目常务副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本项目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具体领导本项目的安全技术工作,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负技术领导责任;工程部编制生产计划的同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负责对施工队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实施、检查生产计划时,应同时实施、检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完成情况;安全环保部具体负责项目部安全管理日常工作。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1)项目部全体人员必须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教育培训。 (2)新工人入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局一级、项目部二级、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3)变换工种的职工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内容是拟到工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环境、劳动纪律、技能训练,经考试合格者方可变换。 (4)已取得特种作业合格证的特殊作业人员(电工、焊工、架子工、机操工、起重工、打桩和机动车司机、塔吊司机及指挥、人货两用电梯和起重司机,司炉工、爆破工及其他从事特殊作业的工人),仍然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每年一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5学时。 (5)根据本制度,每年由局、处人事部门与项目部人事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准备培训教材和师资,并监督实施。 (6)凡是经教育培训的人员,考试不合格者应参加第二次学习(学习时间误工费和学费自理),如果二次不合格,将调离岗位或辞退。 3.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实行逐级交底,由局总工向项目技术人员、项目技术人员向施工班组长、施工班组长向作业人员分别进行交底; (2)技术交底的内容应针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给作业人员带来的潜在危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3)每天作业前,各施工班组长应当针对当天的工作任务、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就作业要求和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向具体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将参加交底的人员名单和交底内容记录在班组活动记录中。 (4)各工种的安全技术交底一般与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同步进行。对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或作业条件危险的,应当单独进行各工种的安全技术交底。 (5)双方在安全技术交底上签字确认,主要是防止走过场,并有利于各自责任的确定。 4.安全检查制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制度》JGJ59-99,科学的评价项目部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情况,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项目部安全检查制度: (1)巡视检查:由项目部安全员每天对施工现场的高处作业、三宝四口、临边防护、机械安全、施工用电等进行经常性的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班组每日上班前15min进行班前安全提示,对当天作业环境安全情况、注意事项、安全防护用品进行交代和检查。 (3)项目部每二上午由主管生产的项目副经理带队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大检查。 (4)接受并配合业主、监理、交通主管部门和局、处主管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检查。 (5)做好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制定“三定”整改措施,监督验证整改并做好相关记录在案。对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停工整改,经复查合格后才能施工。 5.班组安全活动制度 班前安全活动,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做到遵章守纪,实现安全生产的途径,班组必须做好此项活动。 (1)每个班组每天上班前15min,由班长认真组织全班人员进行安全活动,总结前一天安全施工情况,结合当天任务,进行分部分项的安全交底,并做好交底和记录。 (2)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或特殊部位的施工,应组织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有关部门资料的学习。 (3)对使用的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安全防护用品、设施、周围环境要在班前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安全完好,才能使用和进行作业。 (4)班组长每月5日前将上个月安全活动记录交给安全员,安全员检查登记并提出改进意见之后交资料员保管。 6.防火消防安全制度 (1)保持施工现场安全出口的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2)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度,项目经理为防火责任人。 (3)坚持每3个月和不定期检修用电设备及线路、开关,确实杜绝和避免电气设备和线路故障引起火灾。 (4)加强教育和培训,逐步建立起定期对各班组进行消防防火教育。 (5)对及时举报火灾隐患的班组和个人给予200元奖励,对违反消防条例,玩忽职守造成火灾的或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或报告的有关单位、班组和个人给予处罚。 (6)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管理原则。 (7)成立消防安全监督小组,监督班组消除火灾隐患,设立具有消防专业知识的消防监督安全员。 (8)任何班组和个人不得堵塞消防通道或损坏和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9)任何班组和个人不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冒险作业。 (10)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和“十不烧”的规定。 (11)在宿舍内,严禁燃烧容易引起火灾的东西。 (12)未经批准,不准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施工现场。 (13)在施工现场生产作业区内禁止吸烟,违者一次罚款50元。 7.安全风险告知制度    (1)项目部必须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风险告知,作业人员有义务接受和配合项目部工作,积极参加项目部组织的风险告知教育活动;并熟知项目部施工特点,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项目部安全风险告知内容主要为:工程概况和施工环境,本岗位工作概况和施工环境,本项目和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突发事故报告程序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及施工现场危险告知等等。 (3)项目部安全风险告知采用新工人入场安全教育的形式,表式采用《项目部(二级)安全教育记录》和《项目部(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告知完毕由本人签字确认。 (4)项目部安全环保部负责责安全风险的告知、告知书面材料的整理和归档、及告知人员的统计。确保安全风险告知人员100%。 (5)必须保证施工人员安全风险告知率100%,未经过项目部安全风险告知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十一、安全及防污染责任制 1、目的 保护海洋环境,防止船舶对水域及港口环境的污染,保障人身健康。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施工船舶的防污染管理工作。 3、职责 3.1项目部负责配发并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和有关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和条例,统一制订、修改防污染规章制度,并指导、监督、检查船舶防污染文件执行情况;监督指导船舶维修检查防污设备;组织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检查指导船舶防污染管理工作。 3.2船长是船舶防污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船上油污应急计划》和《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布置、监督船舶各部门做好防污染工作。当发生污染事故时,组织全体人员全力以赴控制和清除污染,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司报告。 4、船舶防污染文书管理 (1)船舶应具有下列防污染文书: ①《船舶防止油污证书》; ②《油类记录簿》; ③《垃圾记录簿》; ④《船上油污应急计划》 ⑤《垃圾管理计划》 4.2 《船舶防止油污证书》的管理 4.2.1 船长应妥善保管《船舶防止油污证书》。 4.2.2 船长应根据签发《船舶防止油污证书》的有关条款及证书的有效期限和检验日期,及时报公司申请船舶检验机构对本船防污设备进行检验发证。 4.3 《油类记录簿》的管理 4.3.1 适用于所有船舶机器处所的作业记录。《油类记录簿》(甲板、机舱)应由大副/轮机长负责记录、保管。每记录完一页,由船长审核签字。填写《油类记录簿》时,应将日期,作业代号和细目的数码记入相应的表格内,所要求的细节,应按日期顺序记入空栏。 4.3.2 《油类记录簿》每记完一本,应在船保留至少三年。如果需要新的《油类记录簿》时,应通过船舶所在港口的海事局认购(必须加盖核发放机关的印章),或向公司申领。 4.4 《船上油污应急计划》的管理 4.4.1 该计划应妥善保存于船长处。 4.4.2 列于该计划附录Ⅲ的联系人姓名、地址随变动及时更正。 4.5.3 船舶应按该计划要求定期进行有关检查、培训、演练并逐次记录于附录Ⅳ-1,Ⅳ-2,Ⅳ-3。 5、机器处所防污染管理 5.1 管理与要求 机舱全体人员应熟悉防污法规,严格执行各项防污规章制度,落实防污染措施。 5.2 机舱污水排放 5.2.1 在渤海海域按照主管机关有关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执行。由安全办负责向当地海事部门提出铅封申请,机务办公室和船舶予以配合。原则上,在不危及船舶安全的条件下,机舱油污水严禁向渤海水域排放,应执行本须知5.5的有关要求,由陆地具备油污水回收资质的单位向陆地回收处理。 停泊在锚地、港内的船舶,禁止向舷外排放污水,但污水在危及船舶安全航行时,可申请海事局,经同意按要求进行排放(机舱大量进水等除外)。 5.3 防止污油、污水漏入机舱舱底 5.3.1 燃油、滑油转驳时应慎重操作,杜绝驳运时漏入舱底。 5.3.2 曲柄箱、齿轮箱、油底壳等更换下来的废油,应收集入污油舱柜,不得放至舱底。 5.3.3 燃油、滑油分油机排渣柜中的油渣,应及时排入污油舱(柜),不得倒入机舱舱底。 5.3.4 清洗零部件使用过的污油,应集中倒入污油舱(柜),不得倒入机舱舱底。 5.3.5 燃油、润滑油等集油柜出现高液位时,应及时驳空,以防溢入机舱舱底。 5.3.6 油柜及其它设备的集油盘(槽)通至各集油柜的管路要保持畅通,有缺损部位要及时修复。 5.3.7 严禁将洗涤剂倒入机舱舱底。 5.4 污油水舱(柜)管理 5.4.1 机舱人员应详细了解污油水舱(柜)的容量及测量孔、透气孔、标准排放接头的位置。 5.4.2 驳运污油水舱(柜)的污油水时,应坚守岗位,勤测量,以防发生溢漏。 5.4.3 抵港前,三管轮应将本船的污油水舱(柜)的污油水存量报告轮机长,轮机长根据需要及时向污油水接收单位申请,处理船上的污油水。 5.5 申请接收处理污油、污水程序 5.5.1 轮机长应通过船长向船舶所在港口的油污水接收单位申请,由海事局认可的油污水接收单位到船接收。 5.5.2 接收作业完毕,应向接收单位索取具有接收时间、地点、数量的单据,轮机长依此向海事局申请签发《船舶残油接收处理证明》。并将此证明附于《油类记录簿》上存档。 5.5.3 污油、污水接收的注意事项: ①当机舱污水超过船上的储存能力时,应向船舶所在港油污水接收单位申请接收; ②当接收车船的输油管连接好本船标准排放接头时,应检查、紧牢另一舷的接头盲板; ③堵好甲板出水孔,备好处理漏油的应急工具、用品; ④指派专人进行操作排放; ⑤加强与接收方密切联系,确认泵的起动、停止信号和压力、排量等; ⑥加强输送管路的检查,严守当值岗位,防止发生冒油; ⑦接收作业结束时,在确认输送管内无残油后方可将其拆除。 5.6 机舱油污垃圾的处理 机舱产生的油污垃圾应集中装入专用塑料袋或垃圾桶,放置在遮阳通风良好的场所,并经常检查,防止发热自燃。禁止将油污垃圾倾倒入海。抵港时申请海事局接收处理,油污垃圾处理情况应及时记入《垃圾记录簿》。 6、加装燃、润油防污染管理 6.1 总则 6.1.1 船舶加装燃润油工作的总负责人是轮机长,任何加油的文件、单据等应交轮机长签署,并予以确认。 6.1.2 做好加装燃润油全过程管理,全过程是指:油船(驳)到达至离开本船或本船靠上至离开加油码头。在此期间各部门应将加装燃油、涧滑油作为全船工作,通力合作,加强值班责任心,防止发生油污染事故。 6.1.3 原则上加油工作须在白天完成,若必须在夜晚加油时,必须增加值班人员和准备充足的照明设备。 6.1.4 靠码头加油时,值班水手应经常巡视及调整系泊缆绳,在潮水涨落幅度大港口更要加强上述工作。 6.2 受油前的准备 6.2.1 主管加油的轮机员要制订《加油计划》在制定时,应预先计算好所加油舱的存油量。安排好加油舱柜的加油数量及加装的先后顺序,并留有合适的空档。 6.2.2 主管轮机员应会同大副商定装油舱序及加装量。 6.2.3 加油前应备好应急工具和应急物品。 6.2.4 配备足够的加油人员,使他们熟悉加油系统的溢油管、空气管、溢油柜、测深管(测深指示器)的位置和加油计划的详细过程。 6.2.5 堵好甲板出水孔、开启受油舱透气孔、堵好集油槽放残孔。油舱透气管下无集油容器的,应放置集油器具。 6.2.6 检查供油管另一舷接头盲板及与之有关的接头盲板,密封要好;有关的加油阀开关要良好;确认供、受油管接头已装好,接头下方应放置油桶。 6.2.7 供受油双方确认加油的品种、数量、速度和联系方式。 6.2.8 开启受油舱进油阀,同时检查其它油舱进油阀应在关闭位置。 6.2.9 按供油方制订的供、受作业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受油时通知驾驶员在本船悬挂“B”字旗,夜晚亮红灯。 6.3 受油中注意下列事项: ①初始供油速度不应过快,防止油流首先封住测量管而引起冒油; ②确认供油是否已进入指定的装油舱; ③勤测量油位,加油速度不应过急,与供油方及时联系调整; ④保持船舶不发生横倾,当已受油舱装入2/3舱容时,应正确调整下一受油舱的进油阀,以防舱满溢出。当最后受油舱装入3/4舱容时,应要求供油方降低供油速度,需停泵时要及早通知供油方; ⑤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应立即执行《应急反应程序》,按溢油应变部署表中的职责分工采取措施,迅速控制溢油扩散,回收清除溢油。 6.4 加油结束时注意下列事项: ①确认供油管已扫净残油,关闭加油总管截止阀,打开验油阀无残油滴漏时,方能拆除加油管; ②关闭、封好所有阀门、盲板; ③滴落甲板上的污油,及时消除干净; ④集油槽落入残油时,在清除干净后方能将下部放残孔打开; ④加装燃、润油完毕,应将加装的时间、地点、数量等情况详细记入《油类记录簿》、《轮机日志》、《燃润油加装纪录》; ⑤通知当班驾驶员加油结束。 7、船舶垃圾防污染管理 7.1 船舶垃圾管理 7.2 船舶按《73/78防污染公约》附则V及其修正案的要求配备《船舶垃圾记录簿》、《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垃圾公告牌》。 7.3 船舶垃圾的存放与管理应严格按《73/78防污染公约》附则V及其修正案的要求进行。 7.4 船舶垃圾严禁排入海中,应在船舶靠岸时送岸处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7.5 《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应按照IMO的指南制定,并由船舶指定专人执行,计划中应包括垃圾收集、储存和处理的书面程序以及船上设备使用程序。 7.6 《垃圾记录簿》 船舶《垃圾记录簿》应按要求认真记录、签字。 8、污染事故 对污染事故,应执行《事故处理规定须知》。 十二、主要事故应急措施 为在安全事故突发时,及时开展自救和互救,努力减少事故损失,避免救援人员被伤害和二次伤害,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结合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制定如下主要事故应急措施如下: 1、船舶事故应急措施 1.1船舶防污染应急措施 (1)保证措施 1)所有船舶必须持有海上船舶防止油污染的有效证书,无有效防污染证书的船舶不得租用。 2)对租用船舶实行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严防船舶漏油造成水污染。 3)船上生活垃圾不得随意排放,在船上设置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排放到指定地点。 4)对租用船舶实行定期检查,出现违规情况,立即制止,并执行一定的经济罚款制度。 5)要求项目部人员对发现有船舶污染现象立即向防污染小组举报,情况属实须采取有效措施。 (2)各项控制 1)油类作业控制 ①作业前,必须检查管理、阀门,做好准备工作,堵好甲板排水孔,关好有关通海阀; ②检查油类作业的有关设备,尤其是尾轴/甲板液压管系/甲板设备重点部位,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③对可能发生溢漏的地方,要慎之集油容器; ④受油双方协商了联系信号,以受方为主,双方均应切实执行; ⑤作业中要有足够人员值班,当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掌握作业进度,防止跑油、漏油; ⑦停止作业时,必须关好有关阀门; ⑧收解输油软管时,必须事先用盲板将软管封好,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软管克软管存油倒流入大海; ⑨将油类作业情况准确记入《油类记录簿》和轮机日志或值班记录簿; 2)油污水和油泥的排放控制 船舶的压舱、洗舱(甲板)、机舱等含有油污及油泥,不得任意排放,应由油污水及油泥处理设施接收处理。确需排放时,应事先向海事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条件在指定区域排放,排放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洗舱水、压舱水和舱底水的排放控制 施工水域内船舶的压舱水、洗舱水、舱底水和生活污水,应委托污染物接收处理单位接收处理,不应任意排放。却需排放含油压舱水、洗舱水、舱底水的,应符合国际污染物排放的要求和标准,并在排放的24小时前报海事管理机构批准;排放生活污水的,须事先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4)船舶垃圾倾倒控制 ①船舶垃圾是指船舶在生产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生产垃圾两大类。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厨房垃圾、残肴饭菜等;生产垃圾包括破旧的滤芯、油污的棉纱和破布、灰渣、积垢、包装材料,船舶维修和保养产生的油漆废料、铁锈、机械设备的废料等垃圾。 ②船舶生活垃圾不得任意倒入港区或施工水域,平日应倒入带盖、不渗漏并有明显标志的生活垃圾储存容器或聚已烯材料制成的垃圾袋中,当船舶停靠后海基地或施工区域靠泊点时,可以向陆地指定的垃圾箱倾倒;航行船舶可在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的水域处理入海。并做好记录。 ③船舶生产垃圾(如油污的棉纱和破布、灰渣、积垢、铁锈等),港口施工船舶或停靠码头船舶应妥善将生产垃圾积存在铁桶内,存满时可向陆地指定垃圾箱倾倒,无指定垃圾箱时,应申请港口垃圾接收设备进行处理,不得任意倒入港口、施工水域;航行船舶可在距最近陆地12海里以外的水域处理入海。并做好记录。 ④一切塑料制品(包括塑料合成缆绳及一切粒状、块状的塑料衬垫物料、包装材料、聚纤维织物、食品用具、塑料袋等塑料垃圾)任何时候不得投放入海。船上垃圾过多,无法续存时,应申请港口垃圾接收设备处理。 ⑤施工驳船甲板上的泥沙、混凝土、石块等生产垃圾、平时应收集在甲板上四周围蔽的区域,当船舶靠泊码头时,将垃圾送到码头垃圾箱中。 ⑥所有船舶不得任意在港内冲洗甲板和舱室,确需冲洗时,事先必须申请当地海事部门批准。 ⑦航行在内河的所有船舶,严禁排放任何船舶垃圾。 ⑧船舶航行或拖带航行,在距最近陆地25海里以外时,可将漂浮的垫舱材料、衬料等废料处理入海。 ⑨如系为保障船舶及船上人员安全或救护海上人命所必需的船舶,可以不按以上规定处理船舶垃圾。 ⑽船员如果发现其它船舶违章处理垃圾,或本船垃圾逸漏污染海域,或发现海面污染严重时,应立即报告船长和值班负责人,船长应迅速向当地海事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⑾对于海事部门污染事故的调查,每位船员应积极配合,提供有关资料和证明。 5)污染报告 ①船舶发现本船工附近水域出现油迹,应立即查清原因,非本船造成的,应先知当地海事部门; ②属本船造成的,船舶应立即查明污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污染源,防止污染继续扩大,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③发生大面积污染时,船长应立即向当地海事部门和项目部报告,并组织船员按《船上油污染应急计划》进行应急处理,防止污染扩散。 (3)溢油控制措施 1)船舶营运作业过程中的溢油 ①作业过程中发生溢油事故,船长应立即向全体船员发出船舶溢油应急反应部署命令,全体船员按本船油应急反应部署表”规定的职责,迅速到达自己的岗位。 ②船长立即向当地海事机关或最近的事机关以及局报告。 ③立即查找和确定泄漏源和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 ④用吸油材料等油污清除设备和材料,将已溢流在甲板上油围住、收集在一起,使排泄到船外的溢油量限制在最小程度。 ⑤在进行加装燃油作业中发生溢油事故时,应立即停止该项作业,在溢油事故原因未检出并清除之前,不准再进行该项作业。 ⑥尽快用围油栏或代替物等将溢入海面的油围信防止扩散,同时用吸附材料等回收溢油。 ⑦最后用用消油剂将油污清除,但使用前必须得到海事部门的许可,而且必须使用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物品。 ⑧在做最后处理之前,船上应精心地保管回收的污油和清洁使用过的材料。 ⑨当本船无力清除海面溢油时,应立即请求有关单位援助。 2)事故性溢油 ①发生事故时,船长必须优先采取以下措施: 船舶应首先保证人命安全,确定下列各项事情: a.检查是否有受伤的人员 b.判断是否需要救助(救生) c.决定是否弃船 ②检查是否有油溢出或判断是否可能有油溢出,一旦有油溢了央保证船舶和人命安全的条件下,船长应立即采取控制溢油措施。 ③根据周围环境判断如果船舶继续停在出事地点可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则应将船舶移到安全场所。 ④向当地海事部门报告,并根据溢油严重程度,如有必要向周围船舶救援。 ⑤对各种事故采取应急措施时,都必须考虑船舶的应力和稳性。 ⑥当船舶结构受损极其严重时,为防止和控制溢油,应采取减载措施。 ⑦采取措施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4)善后处理工作 船舶在溢油处理完毕后,须做好现场清理和善后处理工作,配合项目部、广州航道工程局和海事主管部门调查 1.2船舶进水应急措施 (1)船员发现船舶进水后,应立即报告值班驾驶员。 (2)驾驶员获悉船舶进水后,应立即报告船长,同时发出堵漏警报(两长声一短声,连续发出一分钟),通知全船船员。 (3)船长接到报告应立即指挥抢救,了解船舶进水情况,根据船损控制图和控制手册决定抢救方案。 (4)若系船体损坏,立即按应变部署组成堵漏队,由大副任现场指挥,水手长任副指挥,船员数名任队员。堵漏队应按应变部署中各职责规定携带堵漏器材、工具奔赴现场集合,听从大副指挥,进行抢险堵漏施救。 (5)机舱加派值班人员,及时按船长命令执行压载操作和排水操作。 (6)派专人监视船舶干舷的变化,掌握船舶下沉和进水的速度及船舶稳性情况,并不断向船长报告。 (7)停车并将漏损部位置于下风以减少水流、风浪的冲击,减少进水量。 (8)迅速关闭水密门、窗和开口,以防止进水的蔓延,并开动全部排水泵排水。 (9)尽快测定漏损部位以便采取有效的堵漏措施。测定漏损部位的方法较多,例如:根据事故发生部位判断;根据船体倾斜方向判断;观察舷外四周有无油污泛出;静听各空气管的排气声,或用榔头敲击相邻舱壁听其声音有无变化;用简易探测器在舷外水线下船壳板处移动时吸力情况来判断等方法。 (10)对将会受到影响的相邻舱壁进行支撑加强。 (11)当船舶横倾严重时,应采取移载法、排除法或对称灌注法等方法使船舶保持平衡,防止发生倾覆。 (12)把救生艇放出舷外,以免船倾斜后不易放艇。 (13)向项目部和单位、附近港口的海事局及代理报告,并与岸基地保持联系,以便求援。 (14)堵漏完毕后,大副对双层底、艏艉尖舱、货舱水密情况进行检查;轮机长对主机轴系、主海水管、海底阀、备用双层底油(水)舱和干隔舱进行检查。 (15)将船舶进水及采取措施记入《航海(行)日志》。 (16)船长应组织全体船员奋力抢救,确认抢救无效,情况危急时,船长可下达弃船命令。 1.3船舶搁浅应急措施 (1)船舶发生搁浅,值班驾驶员首先应立即停车并报告船长,船长必须迅速弄清情况,组织施救。 (2)在未弄清船体水下情况前,切不可盲目倒车,以防损坏船体,造成车叶、舵叶打坏,或泥沙大量吸入冷却水管系。 (3)船舶搁浅后要按章悬挂搁浅号旗、号型,晚间要开启搁浅号灯,以引起来船注意。 (4)要正确测定搁浅的船位、首向、倾角、船舶四周水深、潮流流向、风向、浪高、海底底质,记入《航海(行)日志》,并报告项目部、船舶公司安监和调度部门、邻近港口的代理及海事局。 (5)要将测定的船位和首向正确标绘在海(蓝)图上。 (6)立即通知机舱,检查主机、舵机及其他辅机的工况。 (7)按应变部署,派人检查船体是否有损坏或变形,测量舱底水,密切注意船体变化和倾角的变化。 (8)查阅潮汐表或水位特征,计算潮位、水位,分析是否有可能利用潮位、水位变化自行脱浅,如可自行脱浅,或调整压载水、条件允许可自己用车相助,掌握时机自行脱浅。 (9)船舶搁浅后要和项目部、海事局、航道局及保险公司保持通讯畅通。 (10)船舶搁浅后如不能迅速脱浅,则除上述事项外,还得密切注意海况、气象变化。 (11)如不能自行脱浅,必须求助于他方来施救时,则按《船舶应急求援须知》有关规定执行。 (12)发生搁浅事故,必须按海事处理办法,写好海事报告,送交船舶单位安监部门及海事局。 1.4船舶发生碰撞应急措施 (1)船舶发生碰撞事故后应立即停车,必须保持沉着冷静,避免惊慌失措而扩大损失。 (2)碰撞后立即报告船长,船长必须迅速组织施救。 (3)立即与对方取得联系,问清对方船名、国籍、船舶总吨、实际载货吨、货物名称,并记入《航海(行)日志》。 (4)如碰撞后双方未脱开,在未查清双方损坏情况前,应首先采用微进车顶住对方,待查清损坏情况,认定脱开无大量进水可能时,方可设法脱开。 (5)迅速报告项目部、船舶公司调度部门、海事局和邻近港口代理,并保持通讯畅通。 (6)通知机舱,检查主机、辅机的工况,并备妥全部排水泵和发电机,作好应急施救准备。 (7)若一方或双方均严重损坏,脱开可能造成大量进水,则按“船舶进水应急措施”采取堵漏措施,确认脱出后不会造成船舶沉没,方可用车设法脱开。 (8)应测量油、水舱的油、水存量,观察并记录油、水位的变化,用以判定本身进水情况。 (9)如自救后,船舶仍然下沉,可采取打出压载水,抛丢货物等措施,以维持船舶浮态,并设法就近抢滩,尽力避免船舶沉没。 (10)如检查情况或采取自救措施后,判明自救不能脱离危险,应及早按《船舶应急求援须知》向他方求援。 (11)如碰撞后无法抢救,必须弃船的,应做到有条不紊。 (12)事故的整个施救过程,都必须记入《航海(行)日志》。 (13)按规定写好"海事报告",并在到达第一港口后,立即交海事局。同时寄(送)船舶单位主管部门。 1.5船舶发生触礁应急措施 (1)船舶发生触礁的应急参照本文“船舶发生碰撞应急措施”实施。 (2)船舶发生触礁正常船体会受到损坏,甚至造成进水,则按照“船舶进水应急措施”实施。若船舶大量进水、危及沉船时,船长可按《弃船须知》处理。 (3)触礁后可能造成主机、舵机或其他辅机损坏,则按照《船舶失控应急处理须知》实施。 (4)将船舶发生搁浅触礁及采取措施记入《航海(行)日志》。 1.6船舶火灾应急措施 (1)船员在发现船上失火后,应立即呼叫并将就近的手动报警按钮的玻璃罩击碎,即可向全船报警。若是一般可燃物质起火,范围又不大,应立即使用附近的灭火器材施救,将火扑灭。若火势较大,个人无把握将火扑灭时,应尽可能坚守现场,监视火情发展,采取一切措施,如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疏散周围的易燃、可燃物品等,力争控制火势的蔓延,待救援人员到达后,共同扑救;同时向现场指挥报告火的种类、范围及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 (2)驾驶台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用汽笛或警铃向全船发出消防警报。船长立即上驾驶台指挥,部署全船的消防行动。当班驾驶员传达船长的命令,并将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火的种类、发现者的姓名、当时的船位等内容详细记入《航海日志》。 通常应采取减速、停车并操纵船舶使着火地点处于下风,有助于防止火势蔓延。 (3)听到消防警报后,所有船员应立即按照消防部署表所指派的任务,或奔赴指定的岗位当值,或携带灭火器材迅速赶到现场,在大副或轮机长的统一指挥下奋力扑救。 (4)现场组织扑救时,切忌盲目行动。一般都应遵循如下的行动顺序:探明火情-控制火势-控制通风-组织救援-检查清理。 ①探明火情。先应判断火灾的情况。现场指挥要尽快确定火灾的类别(燃烧物质)、合适的灭火剂、合适的扑救方法、防止火灾扩散的方案,进而部署人员进行扑救。 探火时,能看到火焰,则火灾的位置就很明显。如果只见烟不见火,则火灾可能被隐蔽在舱壁或舱门后面。在打开舱室或舱壁门检查火灾之前,应对门加以检查,油漆褪色或起泡则表明火情就在门的后面。烟从门的缝隙中或从舱壁上一丝丝冒出来,可先用手摸摸舱壁或门,如果比平常热,则后面可能隐蔽着火情。 一旦找出隐藏火灾的位置,在救助人员和水龙带未就绪之前,不要打开通往这个地区的门,否则会使空气涌进而助长火势。其结果常常是使火势呈爆炸性的扩大。在打开门之前要用水将门冷却,人员要站在避开门口而与门框相对的一边,防止火焰的热气冲出伤人。 ②控制火势。在查明火情后,应立即进行扑救,以便迅速取得控制,并防止或减少火势的蔓延。根据火灾情况,扑救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直接扑救的消防人员前进到最接近火区的地点,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到火焰上。间接扑救是消防人员无法到达火区时(如火灾在船内下部时),通常采到封闭门窗、舱口,以及关闭通风系统等措施,切断火灾可能蔓延的所有途径,然后向火区内施放二氧化碳,或在通往火区的舱壁上打开一小口,插入一个水雾喷嘴,施放水雾,高热将水雾转变成水蒸汽,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在直接扑救过程中,为了防止火势的扩展蔓延,还可指挥消防人员携带水龙带在火区的四周和上下空间降温灭火,疏散或隔离受威胁的可燃物。检查通风系统的开口,防止火从开口喷出。                      ③控制通风。间接扑救时,必须严格切断通风,造成火区的封闭状态,使灭火剂充分发挥作用。但在直接扑救时,为使火区内的人员不致缺氧窒息而死,或将烟、热和气体从可能的牺牲者和尚未卷入的可燃物处引走,可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条件采取不同的通风方式。如打开梯道的顶棚,进行垂直通风;打开上风头和下风头的门,进行横向通风;也可以借助机械通风或旋转可移式风扇,进行垂直与横向的复合通风,使烟气沿着过道,通过甲板开口,从舱室中排出。但必须注意关闭通向未卷入区域的门、窗。 ④组织救援。援救被困住的人员,是救火工作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一些消防员能够将火控制住,同时能使另外一些消防队员通过火场的话,就可能完成援救工作。当存在另一条可供选择的路线进行援救时,也应采取果断行动,进行援救。如果火不能被轻易地控制住,则最好在进行援救的尝试之前,先进行扑救和将火控制住。 ⑤检查清理。火被基本扑灭以后,应开始进行检查清理,以便及时发现和扑灭隐藏着的火和灼热的余烬,并确定火是否已经蔓延到其它地方。发现有火,应将这些地方用水湿透,直到火被完全扑灭为止。任何可能已经卷入火灾中的物品,或可能重新发火的物品,包括褥垫、捆包物、板条箱、箱子、成捆的棉花和成卷的纤维等,都应从火场将它们搬放在露天甲板上。配备消防水带,随时准备扑灭任何火灾。自由流动的水应予清除。应尽一切努力来限制大舱室和货舱中积水,以减少船舶浮性、隐性的损失。 在彻底扑灭余火、抽水、排烟以后,必要时仍要派人守值、监视观察,防止复燃或发生其它情况。 (5)在组织救援的同时迅速报告项目部、船舶公司调度部门、海事局和邻近港口代理,并保持通讯畅通。必要时向外求援,火势无法控制时应作弃船处理。 (6)发生火灾事故应记载于《航海(行)日志》。 1.6船舶失控应急措施 船舶失控指由于船舶主机失灵、舵机失灵、全船失电而导致船舶失去控制的状况。 (1)当船舶处于"船舶失控"紧急情况,轮机长应马上向船长汇报事情经过、对适航能力的影响及修复的可能,以便船长决定船舶的综合应变措施和准确地向公司报告。 (2)对船舶失控紧急情况的反应,由船长全权指挥,轮机长任现场指挥,船长应立即以最迅速的手段和方式(可同时采用多种)向项目部和船舶公司值班调度报告,并保持联系。项目部和船舶公司接到船舶失控紧急情况报告后,应按应急反应程序进行处理。 (3)当船长确定应变措施发出警报后,全体船员应迅速按“应变部署表”规定的到达指定岗位,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全力投入施救,尽快恢复航行能力。 (4)为保障船员生命和船舶安全及海洋环境不被污染,船长被授权可采取任何有效措施。 (5)如船舶失控造成事故,应向所在地海事部门报告,并记载于《航海(行)日志》。 2、人员落水应急措施 (1)发现有人掉入水中,首先用救生圈、木板、木棍等漂浮物体抛给落水者或用竹竿等够长物体让落水者抓住施救,同时大声喊叫寻求帮助,并向现场主管领导和应急小组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 (2)若施救者水性比较好时(水性不好时,切记不可下水施救),可迅速穿上救生用品实施下水施救,下水施救时,必须注意施救者应采用单手抱住落水者,另一手采取自救措施,同时,必须避免落水者双手抱住施救者脖子、双手和双脚等部位,避免再次出现其他安全事件。 (3)发现深水作业人员出现溺水情况时,发现人员应立即通知上级主管领导和应急小组负责人,并组织专业营救人员下水施救,非专业人员切勿下水采取打捞和施救作业。 (4)溺水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应让溺水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并使双手五子交叉一起,用手掌按压溺水者肚子,以使溺水者喝入的水排处,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5)溺水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应采取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溺水者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溺水者口腔内异物外,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护人员一手将溺水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溺水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溺水者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 3、物体打击应急措施 (1)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停止附近区域作业,马上组织抢救伤者,并视伤者伤害程度和人数而决定是否至电“120”急救中心。轻伤可自行救治或用车送医院,重伤和多人受伤应立即至电“120”急救中心。 (2)在急救中心专业救护人员未到之前,应继续组织抢救伤者。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1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3)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畅通。昏迷者应平卧,脸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性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4、触电事故应急措施 (1)当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迅速拉下开关或插头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并报告应急小组。如果电源的闸刀或插头离触电地点很远,则应迅速用绝缘性良好的电工工具把电线剪断。或用干燥的木棒、木条等物迅速将电线拨离触电者;如果现场无任何绝缘物,而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话,则可用包有干燥毛巾或衣服的一只手去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2)如果触电者在高处,在使其脱离电源时,应在其下方拦安全网,防止发生摔伤、坠落等二次伤害。 (3)如果触电者的伤害不严重,神志清醒,可让他就地休息一段时间,不要走动,做仔细检查,必要时送医院。 (4)如果触电者伤害情况严重,无呼吸,应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通知医院抢救,一方面采取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抢救,并调车辆将其送医院,在转送途中,不得停止抢救工作。 (5)应急过程落实二次伤害措施:未切断电源时抢救人员切勿接触触电者,电路检修、检测合格后方准再次送电。 5、机械、起重伤害事故应急措施 当发生机械、起重伤害事故后,抢救重点是集现场的人力、物力、设备,尽快对人员进行抢救。把压在人上面的设备构件搬离和割开,将受伤者抬出来并立即抢救。 (1)发生机械、起重伤害事故,设备操作者或现场施工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发动机停止作业。同时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项目负责人接报后马上启动项目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并向处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相关情况。 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 (2)首先将受伤者抬出来并立即抢救。如人员压在设备构件之下,则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设备将压在人上面的设备构件搬离和割开。 (3)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5)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6)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健侧下肢缚在一起。 (7)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8)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及时把伤者送住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6、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措施 发生火灾、爆炸,首先是迅速扑灭火源和报警,及时疏散有关人员,对伤者进行救治。 (1)火灾发生初期,是扑救的最佳时机,发现发生火灾部位的人员要及时把握好这一时机,尽快把火扑灭。初起火灾往往面积小,燃烧范围不大,在不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应及时扑救。 (2)在扑救火灾的同时大声呼叫,通知周围人员参加扑救。 (3)当火势开始蔓延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接报后马上启动项目应急预案,组织抢救,并向处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相关情况。 (4)当火势继续蔓延时,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拨打“119” 电话报警和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求援。 (5)在现场的应急指挥人员,应指挥抢险人员撤离火场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灾区域扩大。 (6)及时指挥、引导员工按预定的线路、方法疏散、撤离事故区域。 (7)发生员工伤亡,要马上进行施救,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打“120”电话求救。 (8)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保护。 (9)应急过程避免二次事故和二次伤害措施:扑救人员加强个人防护;按燃烧物质的性质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使用正确的灭火器材;对有爆炸、毒害和倒塌位置先进行扑救,防止更大伤害;有计划、有秩序指挥人员疏散和逃生,防止出现踩踏;灭火后应继续降温一段事件,防止死灰复燃;对火灾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及污水应及时组织清理,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档为【疏浚挖泥专项施工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9-05-20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