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濮人煮酒节

濮人煮酒节

举报
开通vip

濮人煮酒节浅说濮人煮酒节 说起九月九,最先想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重阳节,又称老年节,同时也就联想到了重阳的风俗和习俗。在赤水河流域,人们还自然想到祭水节,但有一个民族传统节日“濮人煮酒节”却鲜为人知,现就濮人煮酒节话与诸位,以期同论。 一、濮人酿酒与赤水河 濮人,即远古至秦汉时期繁衍生息在百濮之地的族群,居住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至江汉流域以西一带。历经多次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通过民族融合、迁徙发展,濮人的一支演变为濮僚或僚,后又演变为现在仡佬民族。 关于百濮的记载最早见于中原史籍《尚书〃牧誓》,曾参加周武...

濮人煮酒节
浅说濮人煮酒节 说起九月九,最先想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重阳节,又称老年节,同时也就联想到了重阳的风俗和习俗。在赤水河流域,人们还自然想到祭水节,但有一个民族传统节日“濮人煮酒节”却鲜为人知,现就濮人煮酒节话与诸位,以期同论。 一、濮人酿酒与赤水河 濮人,即远古至秦汉时期繁衍生息在百濮之地的族群,居住于今云南、贵州,四川至江汉流域以西一带。历经多次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通过民族融合、迁徙发展,濮人的一支演变为濮僚或僚,后又演变为现在仡佬民族。 关于百濮的记载最早见于中原史籍《尚书〃牧誓》,曾参加周武王“伐纣”会盟。上古之濮,文献记载甚多《逸周书〃王会解》说商周时代濮人屡次入贡,“商、产里、百濮以象齿、文犀、翠羽为献”,《史记〃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华阳国志》载,越嶲郡会无(今四川会理县)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即今安宁河流域的大石墓。 《华阳国志》载:“泰始六年宁州,晋泰始六年初臵,蜀之南中诸郡,庲降都督治也。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 1 句町、夜郎、叶榆、桐师、嶲唐,侯王国以十数,编发左衽随畜迁徙。” 春秋战国时的濮人,主要居住于楚国西南部,即现在的云南、贵州,四川至江汉流域以西一带。 龚荫发表于西南民族学报(1987年第四期)《关于濮人问题》载:夜郎地区濮人,是濮人最大聚居区。夜郎濮人得到了长时间的独立发展,曾建立起强盛的部落国家夜郎,直到西汉武帝时才归王统。两汉时期,夜郎濮人一些融入了汉移民。自汉后,夜郎濮人不称为“濮”而称为“僚”。 张增祺《说濮》一文载:那么西南地区的濮人何时亦改称僚或鸠僚呢,大概在东晋以后。比如《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到汉使杀夜郎竹王后,“夷濮阻城,咸怨诉竹王非血气所生,求立后嗣。”这就是说,在常璩作志时,濮人尚无僚称。这与当时兴古、建宁、永昌诸郡只有越人称僚,濮人还未称僚的情形是一致的。可是同记汉使杀夜郎竹王,夷濮求立后嗣的这件事,在刘宋时范蔚宗的《后汉书〃西南夷传》中就不同了。“夷僚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两书的内容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华阳国志》称“夷濮”,《后汉书》称“夷僚”,濮被僚取代了。又如《太平御览》卷791引《永昌郡传》:“兴古郡,在建宁郡南八百里,郡领九县,径千里,皆有瘴气,九县之民,皆号鸠民。”按“鸠民”即“鸠僚”,前引《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兴古郡“多鸠僚、濮”,而此处则说“皆号鸠民”。可见东晋以 后,西南地区的越与濮均可称僚、鸠僚或鸠民,“僚”成为越人和濮人的通称。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湘西、贵州及云南滇池区域以东、以南地区多“濮僚”。可是隋唐以来,他们一般不再称“濮”或“僚”,而改称“仡僚”、“葛僚”、“土僚”、“土老”以及“仡佬”等不同名称。据隋黄闵《武陵记》载:“卢溪县之西百八十里有武山,山半石室,可容数万人。中有石床,槃瓠行迹,……今其种有四,其四曰仡僚。”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江南道六》也说:“锦州洛浦县,……县东、西各有石城一,甚险固;仡僚反乱,居人皆保其土。”又《新唐书〃南蛮传》:“戍、沪间有葛僚,依山谷林箐踰数百里。”此“仡僚”,“葛僚”,即古代濮一僚民族。 清爱必达《黔南识略》载: 贵定县、安顺县、普定县、镇宁州、永宁州、清镇县、安平县、余庆县、镇远府、黄州、大定府、水城通判、平远州、桐梓县、仁怀县等地,都有仡佬。清朝时期的贵州通志上都有仡佬的相关记载。足以说明,仁怀市的仡佬族属于濮人后裔,世居土著民族,沿赤水河流域居住,自然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 酒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实践经验的不断探索总结而生产出 来的一种生活消费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酒的用途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满 足物质需求外还满足心理需求,除用于生活外还用于祭祀活动。社会发展文明程度越高,酒的祭祀作用越大且越浓重。 酒的历史很长,据考古专家从发掘出来的陶器判断,中华大地有酒也几千年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有酒这个字存在,足以说明酒之历史悠远久长。随着人们酿酒技术的不断发展的改进,酒的品质也在进行大幅度提高,酒的品种也在不断的扩大和丰富,涵盖神州大地。 由于我国历史以来就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在中华版图上由于地理位臵、气候特点等的异同,形成了不同地区特产的特性、品种都有不同,即使是同一地区,也会因气候、土壤、水源、海拔等重要因素的影响而特产同名不同性,形成的物产的多样性、生活的多样性、习惯的多样性等,从而形成不同地域、不同的民族之间的差别与异同,形成多样性、唯他性、唯区域性等,经过时间的延续和检验,在求同存异发展中成为了民族的特性。“酒”同样也是伴随着这个原理发展延展的,形成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特色的酒的生产和传承,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主要技术、技艺是基本相同的,只不过是掌握分寸不同,导致产品质量有差异。 据《仁怀县志》载:五岔河岸发现岩墓三所,无文字记载,当地称为“蛮子坟”,在县内九仓岩角塘、中华乡沿岸、喜头鹿颈沟均有发现。岩墓与邻近的习水县三岔河有确凿证据记载的三国时岩墓相仿。这里与三岔河在三国时期无为蜀汉所辖,居住有 僰濮等有岩墓习俗的民族,这些岩墓当是他们的墓葬。又据《遵义地区志〃民族志》载:1994年4月,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和仁怀县文物管理所,在仁怀县城东门的云仙洞发掘出土文物及标本44件,有石锥、石锤、石片、石核、陶尊、陶瓶、陶杯、器盖、红烧土、烧石、草籽、陶片、蚌壳等。纹饰有细绳纹、锥刺纹、附加堆纹,根据制作和器具特点确定为商周时期濮人洞穴和遗物。这证明濮人在商周时就已生息繁衍在遵义地区。从上述志书记载中表明:濮人在商周蜀汉时期就已经在赤水河地区繁衍生息,在留下生活的痕迹的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酿酒技术的进步与提升,酒文化礼俗的长足发展,为社会文明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二、濮人煮酒节的形成 众所周知,一个节日或礼俗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形成的客观因素,也可以说是物质基础或条件,或在一定区域一定人群中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事件;二是主观因素,也可以说是人们的心理需求和慰籍。节日或礼俗的形成将对某一地区或某一类人群在今后的生产生活方面传播社会正能量,带来重大影响力。濮人煮酒节的形成也如此。 酒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为猿猴,一种为仪狄,一种为天上神仙。无论何种说法,酿酒离不开原料,在不同时期所用原料有所不同,用原料的不同,又带来酿酒技术和工艺的差异。 从酒的发展过程中知道,酿酒基本原料为水果和粮食,就是现在所说的果酒和粮食酒。果实也好,粮食也好,在有酒的时代,农业生产技术不发达,属于靠天吃饭和依赖自然条件的时代,要酿造酒,首先要掌控大量的自然资源,拥有足够多的农产品(粮食),在解决温饱前提下,方能有余粮从事粮食生产,所以酿酒是从掌控资源的人为主过渡到普通群众。其次,那个时代受保管果实和粮食技术条件限制,在留足粮食之外,寻求替代保管方式,也就是进行转换保管,相当于现在的南方熏制腌制品肉类和北方地窖辣白菜等原理,将粮食或果实转换为另一种保存方法,自然而然地酿酒时间相对集中于大量的果实或粮食收获后的空闲时段,人们正是利用这个时段进行酒的酿造,认为这时段酒应该未经过滤、蒸馏,属酒液混合体)。第三,经过多次酿酒经验总结,发现在最开始酿酒时,温度最为关键,温度过高容易出现酸腐酸败等现象,温度过低不能充分发酵甚至不发酵,于是总结出秋后时期最为合适。上述三个因素的组合,形成了最佳酿酒期。长年累月的酿酒,人们也在遵循着自然法则,同时也享受着大自然带给人类的恩赐。现代社会仁怀的酿酒,无论是工业化规模生产还是家庭式小作坊生产,也都在遵守着这一法则,在炎热的夏季是无人煮酒的。 形成相对固定的集中的酿造时间,是一代又一代的煮酒人的智慧结晶,各地各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煮酒师中,好手艺好人品被一代代传承下来。人们为了不忘记祖祖辈辈酿酒师,在传承酿酒 技术的同时也传播感恩祖先的匠人精神,于是就把最为出名的酒师作为敬仰的对象进行传播,久而久之,敬仰对象成为人们心中的酒的化身,作为神来供奉和祭祀。在供奉与祭祀同时也祈佑祖先的保佑,希望出好酒多出酒。这与后人把三国时期的关羽作为崇拜对象逐渐演化为神直到出现关羽庙等过程是一样的。 仡佬史籍《濮祖经》对仡佬祖先发明酒与酿酒技术提炼有记载,仡佬先民“达贵”在狩猎的过程中发现野果自然发酵后猿猴等动物饮用后有晕睡等,便于捕捉,于是利用山中野果多次试制,终于成功,且用此法效果颇好,由于味香醇,故而称其为“香水”,此是先期“酒”的初形。经过一代代传下来的技术都是用野果制香水,在进入农耕时代,一个名“酒不力”的仡佬人利用粮食作原料,制作香水,酿制出来后经过尝试,发现味美且香,在当时来说真是人间美食,喝过后有赛神仙的感觉,迅速地在族群中流传开来。原始的“捞糟”酒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的渴求和享受,一个名叫“李连天”炼丹人利用炼丹原理,将“捞糟”酒进一步炼化,得到酒精含量较高的酒,称为“烧酒”。仡佬族一直把“达贵”、“酒不力”、“李连天”三位作为酒祖,史称“酒祖三王”,现在祭祀中的祭祖都是祭这三位。 据《仁怀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年12月第1版,贵州省仁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第383页)记载:“枸酱”一种用拐枣---又名枸,加入粮食酿出的酒,现在县内的濮人后裔-—仡佬族,仍沿袭古法,每年九月九日,采摘拐枣参以 粮食醢以为酱,装坛密封,为来年喜庆、宴客、送礼用酒,其味香美。 仡佬先民们沿着古人方法进行年复一年酿酒活动,由于酿造时间相对集中,为了不忘天主、不忘制酒祖先,在酿酒前都要进行用酒祭祖和造新酒,所造新酒全部密封,待来年祭祖时用于祭祀天主、制酒祖先。现仁怀市安良村的仡佬族在煮酒时先要焚香点烛,化纸奉酒祭祀酒祖,保持每年九月九这天作为第一次烤酒必要的祭祖习俗。经过一代一代约定成俗的传承,九月九日用为濮人酿酒祭祀天主、酒祖的日子渐渐固定下来,形成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 三、濮人煮酒节的必要形式 民族传统节日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期盼和祈愿,是一种精神支撑和延展。开展民族节日活动中,都有其特定的形式和表义,濮人煮酒节活动最基本的展现形式包括三大类:一是祭祀活动,二是煮新酒,三是以赛酒为主的各种竟技。现就煮酒节活动形式内容作一简介。 (一)祭祀 祭祀表现为集中祭祀和分散祭祀两种形式,集中祭祀就是一个区域或族群集中在指定祭祀的地方参加指定仪式的祭祀,每个参与人都有祭祀人,这种方式展现民族认同、民族风貌、增进团结,这种形式仪式浓重,内容丰富,民族感召力强。分散祭祀即也家庭(族)为单元开展祭祀,这种形式往往比较简单。 集中祭祀场所选在公众场所,由主祭人、祭祀人负责整个祭祀活动,一般情况下具有如下步骤:奏乐、三净、上香、献水、献粮、醢酒、引火、醢酱祭祖、祭文(词)、祭祀舞蹈等。祭祀场地设臵祭祀台,台上自然长满茅草,同时设臵酒祖三王(达贵、酒不力、李连天)或达贵酒祖牌位。 (二)煮新酒 煮新酒是按照濮人古法醢酒,以此体现古人传统古法的延续,教育后人永不忘记祖先。一般情况下,今年煮新酒全程密封,在来年煮酒节时方能启封开坛用于祭祖,在祭祖过程中又重新醢酒。醢酒过程大致如下:选料(拐枣、高粱、小米、玉米、大米、小麦等)、蒸煮、拌料、装坛。储藏一年,整个过程工具使用竹器或木器,纯自然发酵,做到去塑化。 (三)赛酒为主的竟技活动 竟技活动内容丰富,通常有以下三类,一是与酿酒有关的技术技艺、尝酒等;二是与生活有关的特色食品、手工艺品等制作技巧;三是与娱乐有关的各类竟技活动。通过竟技活动的开展,达到传播生产生活技能,交流技术经验,增进团结、进步、友谊的目的。
本文档为【濮人煮酒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2-27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