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三)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举报
开通vip

(三)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昆 明 市 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报审稿) 昆 明 市 林 业 局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目 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第一章 林业“十一五”以来建设成效分析与评价 1一、主要建设成就 7二、基本经验 9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15第二章 未来林业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15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为林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5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建设 16三、市委、市政府倡导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森林昆明建设 ...

(三)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昆 明 市 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报审稿) 昆 明 市 林 业 局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目 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第一章 林业“十一五”以来建设成效分析与评价 1一、主要建设成就 7二、基本经验 9三、面临的主要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15第二章 未来林业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15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为林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5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建设 16三、市委、市政府倡导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森林昆明建设 16四、西部大开发赋予林业建设重大历史使命 16五、多种资源与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17六、林业产业发展具有区位优势 18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8一、指导思想 18二、基本原则 20三、发展战略 21四、“十二五”主要预期目标 22五、指标体系 24第四章 发展布局 24一、结构布局 25二、空间布局 27三、林地结构及调整 28第五章 “十二五”主要建设任务 28一、生态建设 32二、林业产业发展 38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39四、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 50第六章 重点建设项目 50一、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50二、林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52三、生态文化重点项目 53四、林业支持保护体系重点项目 54第七章 主要政策保障措施 54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加投入、大力宣传 54二、加强机构建设,稳定和充实林业队伍,确保规划实施 55三、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体制 55四、研究制定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56五、落实各项规划经费 56六、贯彻科技兴林方针,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林业发展 附件: 《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评审意见 前 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是林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2009年6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温总理明确指出新时期林业的“四大历史定位”,即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会议充分肯定了建国六十年来,林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分析了当前林业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指出“过去林业主要是保障木材等林产品供给,现在正在向开发生物产业、森林观光、保健食品等制高点进军;过去林业主要是简单地发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作用,现在正在向森林固碳、物种保护、生态疗养等新领域延伸;过去林业主要是着眼发展经济,现在正在向改善人居、传承文化、提升形象等高层次推进。”这就是当前林业的“三个转变”、“九大任务”,同时进一步阐述林业的“四大使命”,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这对于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根据国家、云南省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昆明市委、市政府决定提前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以《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昆政办〔2009〕65号)文件,对全市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统筹协调、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保及生态建设四个重大规划。在《昆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将“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列入19部门(行业)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昆明市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也是贯彻落实昆明市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实现进位争先、提速增量、跨越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的关键五年。根据昆明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昆明市林业局及时编制了《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昆林办〔2009〕14号),对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明确的安排,同时聘请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帮助完成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组在编制完成《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后,昆明市林业局于2009年9月15日召开了《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专家咨询会。相关领导和专家对纲要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规划组编制《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询意见稿),“征询意见稿”在广泛征询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后,完成了《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送审稿)。 2009年10月23日,由昆明市林业局主持,在昆召开了《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评审会,昆明市纪委、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昆明市财政局、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单位领导参加了会议。评审会由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南林学院、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昆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之后,规划编制组又多次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按照有关领导要求,进行认真修改完善,最后完成了《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审稿)。 规划编制组 第一章 林业“十一五”以来建设成效分析与评价 多年来,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昆明建设现代林业体系的发展思路,确立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通过全市林业工作者的努力和全社会的支持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主要建设成就 (一)“十一五”以来绿化造林工作稳步发展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厅的指导下,昆明市林业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战略,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机遇,全市林业工作重心由过去以消灭荒山为主,转移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绿色扶贫、中德合作、速生丰产林基地等造林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森林资源大幅增加,昆明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在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带动下,全市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人工模拟飞播造林、全民义务植树、部门造林绿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推进,完成或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任务。全市共完成造林278.9万亩,占省下达任务270.5万亩的103.14%,其中:人工造林249.1万亩,人工模拟飞播造林29.8万亩;完成封山育林251.2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24.97%;全民义务植树11285.22万株,占下达任务的127%。 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成效显著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近10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158.5万亩,封山育林108.6万亩;种苗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采种基地建设1.5万亩、母树林70亩、苗圃建设394.9亩;完成科技支撑项目技术示范林0.3万亩;1250.3万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共落实森林管护人员3640人,天保工程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行之有效的森林管护和公益林建设使森林质量大幅度提高,林种结构渐趋合理,工程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3、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顺利 退耕还林工程是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实施退耕还林69.3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26.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1.5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 (二)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配套改革正在实施 昆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从2007年5月开始,至今,全市确权面积1663.32万亩,确权率98.78 %;完成9981个村民小组615724户确权工作,确权宗地366903宗;发放《林权证》191218本,发放《均利证》482756本、《均股证》230827本,发证面积1645.73万亩,发证率98.94%。全市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面积1019.56万亩,完成商品林均山到户面积442.58万亩,商品林均山到户率91.66%;全市集体林均山到户率94.74%,达到省级“两个80%”的要求。全市共排查林权纠纷8011起,已调结7803起,纠纷调处率97%,面积调处率95%,许多历史遗留纠纷得到解决。全市14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基本完成,市政府为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工作,及时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坚持试点先行、全面推进,配套改革工作正在稳步开展。目前,市政府结合昆明市的实际,制定了《昆明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意见》、《昆明市林权登记发证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市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市公益林补偿和管理办法(试行)》等9个配套改革相关政策、措施文件,现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启动了在五华、寻甸、禄劝三个区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全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三)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 昆明市林业产业主要有木材经营加工、绿化苗木、经济林果、林产化工、林下资源采集利用、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森林生态旅游等。其中,发展规模较大、产值较高的是木材经营加工、绿化苗木、经济林干果三项,其产值占全市林业产值的近80%。昆明市通过积极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大力发展野生动植物的人工驯化和养殖,依托森林资源开发森林旅游,积极发展林产品深加工、销售,鼓励木材加工销售企业到昆明发展等措施,全市林业产值逐年递增,年递增达8%以上。2009年,全市林业年产值达2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8.7亿元,占30.00%,第二产业产值16.3亿元,占56.20%,第三产业产值4.0亿元,占13.80%。 (四)森林资源实现双增长 1、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2008年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昆明市土地总面积(不含滇池水面)为3114.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864.7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9.87%,非林业用地面积1249.6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13%。 全市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356.9万亩,占林地面积的72.77%;疏林地面积10.6万亩,占0.57%;灌木林地面积288.9万亩(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66.4万亩),占15.4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8.5万亩,占2.60%;无林地面积158.1万亩,占8.48%;苗圃地面积1.6万亩,占0.08%;辅助生产林地面积0.1万亩占0.01%。 林业用地按森林类别分,林地面积1863.0万亩(不含苗圃地及辅助生产林地1.7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的面积1226.9万亩,占65.86%;商品林的面积636.1万亩,占34.14%。 全市活立木总蓄积4039.6万m3,年净生长量204.0万m3,综合年净生长率5.06%。活立木总蓄积中,有林地蓄积3941.3万m3,占97.57%;疏林地蓄积6.1万m3,占0.15%;散生木蓄积8.3万m3,占0.20%;四旁树蓄积83.9万m3,占2.08%。 昆明市国土面积包括滇池水面为3158.8万亩,昆明市森林覆盖率为45.05%(若按原森林覆盖率计算方法,森林覆盖率等于有林地面积加灌木林地面积之和除以土地总面积,即为52.10%),林木绿化率52.73%。 2、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与1998年(经理期)资源数据比较,林业用地面积增加72.3万亩(4.03%),有林地面积增加215.1万亩(18.84%),疏林地面积减少27.5万亩(72.18%),灌木林地面积减少75.0万亩(20.61%),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减少14.7万亩(23.26%),苗圃地面积增加1.3万亩(433.30%),无林地面积减少27.0万亩(14.59%)。森林覆盖率(按原计算方法)由原48.10%提高到52.85%,提高了4.7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47百分点;有林地覆盖率由原来的36.50%提高到43.57%,提高了7.07百分点,年均提高0.71百分点;灌木林地覆盖率(按原计算方法)由原11.60%降为9.28%,降低了2.32%。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由原来的2131.7万m3增加到4039.6万m3,增加1907.9万m3,年均增加190.8万m3,年均递增8.95%。详见表1-1。 昆明市森林资源数据变化比较表 表1-1               单位:万亩、%、万m3 类别 林业用地 有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苗圃地 无林地 森林覆盖率% 有林地覆盖率% 灌木林地覆盖率% 活立木总蓄积 1998年 1792.4 1141.8 38.1 363.9 63.2 0.3 185.1 48.1 36.5 11.6 2131.7 2008年 1864.7 1356.9 10.6 288.9 48.5 1.6 158.1 52.85 43.57 9.28 4039.6 ± 72.3 215.1 -27.5 -75 -14.7 1.3 -27 4.75 7.07 -2.32 1907.9 ± 4.03 18.84 -72.18 -20.61 -23.26 433.33 -14.59       89.50 注:表中森林覆盖率、灌木林地覆盖率计算均按原计算方法。 (五)林业机构和人才建设得到加强 目前昆明市林业局现有市级机关(下属职能处室7个)、市级政法专项编制单位、直接管理单位5个、下属事业单位11个、企业3个。共有各类机关公务员、政法专项、参公和事业编制499人。全市14个县(市)区,设林业局(农林局)14个,12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有109个林业站(农林水服务中心),774名职工,加挂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牌子的有76个。有县级木材检查站14个,人员39人。 “十一五”期间市级林业机构得到进一步加强,增设了昆明市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机构规格为副处级,核定事业编制28人,禄劝县和东川区设管理分局,规格为副科级,核定事业编制25人;新设置昆明市森林公安局五华分局和昆明市森林公安局盘龙分局;增加森林派出所11个,使派出所总数增加到15个。健全了市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办事机构,为县(市)区机构设置奠定了基础。 (六)林业科技推广、教育有较大提高,种苗培育管理进一步规范 近年来,围绕全市林业重点和难点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对滇池流域石漠化及难造林地植被恢复技术、乡土树种苗木培育及景观林营造技术、水源保护区林业生态产业建设等应用技术开展研究,取得“滇池流域石漠化区域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及示范”、“昆明地区乡土树种营造景观林试验示范”、“松华坝水源保护区高效生态林业建设示范工程”、“乡土彩色树种苗木繁育技术研究及示范”等4项研究成果,其中2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项获昆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良种认定,选出旱冬瓜优良林分18片,采种母树96株,初选旱冬瓜优树24株,复选14株;选出膏桐采种林分6片,采种母树36株;调查初选核桃单株89株,收集核桃单株样品45个,初步筛选出核桃优良单株10株,促进了种苗产业健康发展;开展了“四倍体刺槐引种栽培试验”、“云新系列早实核桃新品种引种栽培及采穗圃建设”、“中山杉等耐水湿乔木树种引种栽培试验示范”、“美洲黑杨及黑杨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等项目,丰富我市林木良种资源。 林业教育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两大目标,结合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林政资源管理及行政审批等工作,实施继续教育培训,创新办学思路,林业技能开发及人才培育模式初步形成。 (七)林业保护和支撑体系进一步增强 森林防火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森林防火机构及扑火队伍进一步得到健全和加强,目前全市十四个县(市、区)及三个开发(度假)区都成立了森林防火部门,共有专职森林防火工作人员80人。防火基础设施设备得到有效增加,全市共建有了望台57座,防火通道4313km,生土带1936km,生物防火隔离带368km,有森林防火车辆247辆。 森林公安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市森林公安局有中央政法编制60人,机构规格为正处级,内设机构有政治部、警务部、法制处、刑侦支队、森保支队、巡特警支队、警务督查处等7个部门。全市森林公安机构数达到26个,其中1个市局、2个市局直属分局、14个县级森林公安局和11个森林公安派出所;编制366人,实有民警152人,形成了一支体制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的稳定的林业执法队伍。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队伍得到加强,市级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由丙级晋升为乙级,市森林资源管理总站编制32人,实有28人。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机构机制进一步完善。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正式更名为“昆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林业检疫执法和行政管理进一步加强,昆明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及官渡、西山、晋宁森防站被批准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全市应建立森防机构17个,已建10个,现有森防技术人员56人,公勤人员14人,森防病虫害专职测报人员45人,兼职测报员287人。 (八)国有林场建设稳定发展 市属海口、西山林场近年来紧紧围绕“建设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生态昆明、和谐昆明”这一中心,积极融入现代新昆明建设,在完成上级各项生产任务的同时,按照城乡园林绿化一体化的目标,积极探索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新的发展路子,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林场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经验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各项林业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城乡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工作在新昆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按照“绿化是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生态要素、第一景观要素”的要求,各级政府层层签订了城乡园林绿化和各项林业工作的目标责任书,落实了责任人,建立了问责制度,细化了每一个工作环节,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园林绿化发展。 (二)多方筹集资金,为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在工作任务重,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采取属地各级政府投资为主,大力倡导驻区单位认养、认建、捐建等方式积极参与城乡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拓宽了社会融资和筹资的渠道,保障了绿化和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高质量、高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高规格进行难造林地绿化及低效林改造试点工作 各县(市、区)各启动了一个“五采区”和石漠化植被修复试点,采用乔、灌、藤植物综合修复治理,方法得当,实施效果好。特别是呈贡县、五华区和官渡区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规格的“五采区”和石漠化区域植被修复方法和技术,解决造林地块浇水灌溉困难的问题,保障植树成活率,为全市改善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树立了榜样,为下步全面推进全市“五采区”和石漠化区域的植被修复和科学绿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另外,选择石林县为全市低效林改造试点县,为下一步在全市大规模开展低效林改造积累经验。 (四)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建设与监督的良好局面 全市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真正实现了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林业部门在完成面山绿化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城市森林的建设,对建设征占用林地上的各种大树进行移植,对即将被采伐的林木实现了生态再利用,有效降低了城乡绿化建设成本和资源的浪费,且城市森林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官渡区倡导每人捐资600元,捐种一亩林的举措,大大促进了官渡区的城乡绿化进程。 (五)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管理方法和森林管护机制行之有效 一是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行招投标制度。 二是在工程实施中,严把作业设计关,严把种苗关,严格工程质量管理,按工程作业设计要求施工,并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实施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把好检查验收关,做到事前指导,中间检查,竣工验收的三环节管理。 三是建立健全森林管护体系,以乡镇建队,以村建组,成立护林队,组建护林组,建立管护站、所、点,与管护人员签订管护责任合同,划定管护责任区,落实管护责任制,薪责挂钩,定期检查,奖惩分明,一年一聘,任务、目标、责任、资金四落实到山头地块,形成县、乡、村三级监管,队、组、员各负管护责任的体系。 四是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相关的技术责任制和奖惩机制,引进先进适用的营造林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确保造林质量,抓好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推进工程建设。 五是完善工程管理和技术业务培训工作。 (六)林业保护和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加大对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不断提高,森林防火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火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森林防火法制建设和执法主体不断完善;森林火灾扑救指挥程序日趋规范;加强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提高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二是不断强化检疫执法体系建设,加强了对种苗、花卉、木材等产地检疫的监管,规范了植物检疫秩序,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检疫;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监测体系,建立专业监测与群众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有效遏制了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的高发势头。 三是完成了全市森林资源调查,摸清了家底,森林调查规划设计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为各项林业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规划、设计和检查、监督的技术保障。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城乡绿化体系,存在绿化盲区 全市在城市(镇)和村庄绿化、道路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沟渠绿化、荒山绿化五个方面的绿化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城乡绿化体系,没有统一的协调指导,各自为阵,条块分割。客观上,五方面的绿化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领域,各部门都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体系,资金渠道、投资标准、建设要求不同,很难成为一体,在公路与荒山的结合部,城市(城镇)与公路的结合部,村庄绿化与公路绿化的结合部,矿山与荒山的结合部,以及村庄的绿化等方面存在盲区,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建设不连续、不成体系,绿化景观破碎。 (二)造林绿化难度不断加大 由于多年来各级政府坚持不懈的绿化造林和抓林业生态建设,全市宜林荒山面积大幅降低,下一步城乡绿化主要是在石漠化、难造林地、疏林地或林中空地中进行绿化或补植,这部分区域立地条件差、坡度大、且零星,绿化难度大,确保绿化成效十分困难。去年,十四个县(市区)各启动了一个“五采区”植被修复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所有的试点都是停采、并荒芜3年以上甚至多年的采区,特别是面对将要停采、规模较大的采石场进行植被修复,困难大,任务艰巨。 (三)造林绿化质量不高,景观效果不理想 全市仅有少数县区在面山绿化和“五采区”植被修复项目中,按照要求设计解决了绿化区域苗木的浇水保水问题,绝大部分县区仍然是常规的绿化观念,“人工植树、靠天养苗”。另外,项目规划时,未充分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规划生态良好的不同景观,未充分考虑营造混交林、复层林,未充分利用乡土树种,造成造林绿化质量不高,景观效果不理想。 (四)退耕还林、天保、珠防等重点工程巩固任务艰巨 部分退耕还林地块由于树种选择不当,致使部分造林地中的林木长势未达到预期的生长要求,给退耕户增收致富带来困难。由于退耕还林的种苗补助费太低,并且有的退耕农户对退耕还林认识不足,对退耕地管护不认真,多数地块没有进行很好的抚育,或抚育力度不够,造成了林木长势不良,影响了造林质量和保存率。特别是荒山造林的补植补造经费缺口更大,进而影响了后续产业的发展。另外目前国家和省已停止了退耕地的还林项目,而只有荒山造林项目,且资金投入较低,对以后实施城市、道路面山的退耕还林工程失去政策和资金保障。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等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的实施,有效地遏制森林资源下滑并实现恢复与发展,实现了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双增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促进了林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然而,森林资源虽然得到初步恢复、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巩固成果任务艰巨。林业生态系统建设才步入正轨,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林业经济发展仍然滞后,与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五)林业产业化水平低 昆明市林业产业资源分散,利用率低,科研与生产脱节,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未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资源经营管理能力低,市场不健全,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缺乏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不足,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产业链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极为薄弱。 昆明市林业产业发展规模较大、产值较高的是木材经营加工、绿化苗木、经济林干果三项,其产值占全市林业产值的近80%。 (六)森林资源监测、管理薄弱,管理服务不到位 一是各项建设用地迅速增加,林地被征占用的速度加快、数量逐年增大。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存在重耕地轻林地的错误思想,对林地的管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在征地过程中,对林地的补偿价远远低于耕地和园地,致使林农的利益受到损害。个别地方乱占林地、乱采滥挖和毁林等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规范林木流转的管理机构和服务中介尚未建立,林地产权管理体制不顺,林地流转行为不规范。林木、林地使用权私自出租、转让等不规范流转普遍,在流转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进行评估或粗放评估,对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缺乏规范。 三是森林采伐限额执行监督力度不足,森林采伐管理机制有待改进以适应林改的需要。 四是林业信息化程度低,各部门各自为政,自成一体,无统一的数字化林业平台,数字化林业建设和管理尚未真正规范和统一。 五是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森林资源监测管理体系,原我市在全省首先完成的市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没有得以继续和延伸。 (七)林业管理机构和基层乡镇林业机构体制不顺 一是市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职能弱化,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城乡绿化体系。1982年2月,昆明市政府成立昆明市绿化委员会,一直以来均由市政府市长任市绿化委员会主任,统一领导全市国土绿化和义务植树工作,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本地绿化委员会,领导本地的国土绿化和义务植树工作。市绿化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昆明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是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全民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具有行政执法和议事协调双重职能的工作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在市绿化委员会的领导下,承担全民义务植树及国土绿化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评比表彰等工作。但是,近年来,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管理职能却不断弱化,至2002年机构改革时,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更撤并到了市林业局营林处,成为该处室的工作之一,只剩下一块牌子、一枚公章,无任何人员编制。各县(市)区的绿化办也同时被撤并。在全市城乡园林绿化建设中,各方面的绿化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城乡绿化体系,没有统一的协调指导,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很难成为一体,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建设不连续、不成体系。 二是县(市)区除森林公安和护林防火机构较健全、人员较充实外,其它部门均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变动大,或机构与其它部门合并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或有机构但无人员,或根本就无机构无人员。如:部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与营林绿化部门合并、人员少;部分县区木材检查站虽有机构存在但无人员开展工作,已名存实亡;基金征收管理各县区均无专门机构及专职征收人员等等。 三是原有的134个乡镇林业站,由于在近年的基层机构改革中,除少数地方外,大多数均已撤并到农林水服务中心,而且目前只有109个林业站(农林水服务中心),基层林业管理职能相应被动和弱化。 四是科研与推广服务体系、种苗管理体系、标准化体系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全市14个县(市)区只有两个县区设立种苗管理机构,5个县区设立科技推广服务机构,其余县区种苗管理、科技推广机构均并于营林、森防、资源管理部门,专业从事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种苗管理、检验人员严重缺乏,乡镇一级推广服务网络则由林业站全权承担。 五是普遍存在仅解决了人员经费,而工作经费少甚至基本没有业务经费的问题,使工作难以开展;许多县区没有解决开展工作所必需的专用交通工具、通讯及试验设备等,严重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是木材检查、林业基金征收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部分木材检查站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和业务素质偏低,对国家现行的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不熟悉,对木材运输监督检查和木材检尺等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方面有较大差距,部分木材检查站的值班制度不够严格,在学习、考核、奖惩、票证检查、财务管理和廉政建设等规章制度的制定落实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育林基金征管人员、资金稽查人员文化、业务素质低,亟待进一步提高。 (八)林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不高,良种基地规模小 我市林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不高,林业科技的研发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还不能适应全市林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主要表现为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科技力量薄弱,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对国内外林业新技术、新成果缺乏了解;林业科技投入不足,缺乏多元化投入机制;良种基地规模小,造林良种化程度低,良种生产与使用矛盾突出。 (九)护林防火仍需加强 护林防火方面存在野外用火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农事用火管理难;森林防火信息化程度低,科技防火水平有待提高;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尤其是边远重点林区,防火通道和林火阻隔网密度低,且缺少系统、科学的建设规划,一旦发生火情,不能有效防止火势蔓延,扑救队伍及物资难以快速到达火场,易酿成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防火专业人才缺乏、工作人员本身的文化素质较低,很难适应现在的森林防火工作需要。 (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水平及执法能力有待提高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仍存在监测预报不到位、基层监测网络未得到全面落实,村级森防员的森防知识宣传培训开展尚不全面,林业有害生物早期的发生危害得不到及时发现;林业植物检疫执法工作在部分县区尚不能正常开展,我市森检机构、队伍存在执法能力不强、执法经验不足等问题,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有随林木及其产品的调运而传入并扩散蔓延的可能;林改后的防治新机制、新办法以及防治社会化服务的探索进展缓慢;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急体系还不健全,对县区森防站的有效管理和考核体系仍未得到根本落实和健全,森防工作的开展在部分县区仍显消极被动的情况。 (十一)市属国有林场基础差,资金投入不足,各方面工作亟待加强 市属海口、西山两林场由于各方面原因,长期以来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林场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森林防火存在安全隐患,森林经营水平不高,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章 未来林业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为林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期召开的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中央把林业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会议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林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分析了当前林业工作的形势、任务,进一步确立了新时期林业的历史定位,深刻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部署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明确提出了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强调了要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会议进一步确立了林业的“四大历史定位”,提出了当前林业的“四大使命”、“三个转变”和“九大任务”,为林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的出台,确立了新形势下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战略目标、林业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指明了发展现代林业、搞活林业经营体制和振兴林业经济的方向。多年来,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确立了昆明市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新目标,确立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改革和发展方向,完善了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市委、市政府倡导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全面推进森林昆明建设 建设森林昆明意义重大。林业为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建设森林昆明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统领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发挥昆明比较优势,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实力的客观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林农增收致富的客观要求。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今后5年重点要实施好“八大森林工程”,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建设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弘扬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的森林文化体系;强化措施,保障森林昆明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西部大开发赋予林业建设重大历史使命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五大战略重点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措施和切入点,赋予林业建设重大的历史使命,也给林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林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五、多种资源与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林业既是一项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多资源的基础产业,尤其是昆明地区森林植被较为丰富,林地面积广阔的优势决定了林业产业在发展中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林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各种林副、林特产品以及森林旅游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多种林产品资源与综合开发潜力巨大。这是林业优于其他产业的一个独特优势,是林业扩展市场的良好条件。 六、林业产业发展具有区位优势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全省及西南地区对外交通枢纽,云南省与越南、老挝、缅甸相邻,已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具有沟通两大洋(太平洋、印度洋)、三大市场(中国、东南亚、南亚)的独特区位优势。特别是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区域,更有利于昆明市参与国际及区域经济合作。省内现已开辟10个国家级口岸和10个省级口岸,为昆明市林产品市场的扩张空间和对外贸易造就了便利的条件。 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为目标,大力加快林业改革和发展,统筹城乡绿化一体化,全面启动实施森林城市建设,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政策支持,提升昆明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把昆明建设成为生态系统稳定、林业产业发达、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森林型城市,为现代新昆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建设优先、和谐发展原则 昆明市林业发展应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适当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发挥森林生态效益放在首位,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方针,坚持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坚持生态建设与城乡园林绿化一体化相结合的原则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城乡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打造品质春城,构建和谐昆明。整合生态建设与城乡园林绿化一体化的项目、资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 坚持尊重自然、遵循昆明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相结合,保护与发展并重,科学合理地经营利用森林资源。 4、坚持积极创建、倡导生态文明原则 结合昆明市“四创两争”活动,应用生态学中“生态道德”思想,把现代林业作为引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作为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载体和平台,积极培育和引导生态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营造促进生态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昆明市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5、坚持社会参与、兴林富民原则 充分认识发展好林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林业建设应采取政府扶持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着力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乡一体,兴林富民,和谐发展。 6、坚持科技兴林、依法治林的原则 建立健全与现代林业相适应的支持保障体系,以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林产业建设项目、生态文化建设项目为载体,加快科技创新和推广,提高科技对林业建设的贡献率;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依法治林。充分利用昆明省会城市区位、人才、科技优势,示范和引领全省的现代林业建设。 7、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原则 林业建设要多渠道筹措资金,重大建设项目要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各级财政预算,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同时要全民参与,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 三、发展战略 昆明市林业发展总体战略为:生态建设优先,林业产业结构合理,促进生态文化发展。 (一)战略定位 生态定位----始终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体,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经济定位----努力发展林业七大产业,富民兴林,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化定位----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推进生态文化繁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 (二)战略实施 ----始终坚持生态文明一个理念; ----突出森林资源和城乡绿化平面上提高绿化数量、立面上提升绿化质量两个重点; ----完善政策,着力破解资金难、用地难、管护难三大难题;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力、指标约束力、督查推动力、宣传引导力四种力量; ----依靠综合运用政策导向力、社会动员力、利益驱动力持久稳定地推进林业持续发展。 四、“十二五”主要预期目标 通过推进现代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和林业保护支持体系的建设,按照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的要求,加快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建设、文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林业发展水平;突出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和谐的城市建设理念,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森林城市。 到2015年,全市林地总量与现有林地面积基本保持平衡,并略有增加,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7.65%以上,林木绿化率达57.11%以上,活立木总蓄积5400.0万m3,林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实现森林资源总量增长,绿化质量提升,生态质量提高,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生态文化繁荣,力争把林业从副业做成主业,把昆明建设成为“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特色生态城市”。 各体系预期目标为: (一)生态体系建设目标 强化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推进国家、省、市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森林城市建设,促进区域绿化,构建森林生态网络。大力推进以滇池流域、昆明主城、呈贡新城建成区及面山、空港经济区面山、入城交通干线、县乡公路沿线为重点的城乡绿化造林;实行山、水、河、田、路、城镇(村庄)绿化的统筹协调、统一规划,扎实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形成公路绿化带连接城镇、县区,农田和河堤防护林带连接乡村,面山绿化连接城市,城市绿化点线面连贯,基本实现城乡绿化全覆盖,有效增加城乡森林植被面积,努力构建“城市森林化和乡村园林化”的城乡森林生态环境。 (二)产业体系建设目标 加快推进昆明林业七大产业发展,加快昆明泛亚林业产业园建设,促进昆明林产业发展,林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建成初具规模的有昆明特点的林业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实现林业地位提升。 (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目标 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园地,开发生态文化产品。基本建立起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促进生态文明打下良好基础。 (四)林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目标 进一步发展林业科技,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完善林业种苗管理体系建设,强化林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推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林业保护支持体系,保证林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全市林农提供全方位服务。 五、指标体系 昆明市“十二五”林业发展指标分为:核心指标、林业生态体系指标、林业产业指标、林业生态文化指标等。详见表3-1。 昆明市“十二五”林业发展指标  表3-1       编号 指标 2009年 2015年 1 核心指标     1.1 森林覆盖率(%) 45.05 47.65 1.2 林木绿化率(%) 52.73 57.11 1.3 林地总面积(万亩) 1864.7 1866.6 1.4 活立木总蓄积(万m3) 4038 5400 1.5 林业产值(亿元) 29 100.0 1.6 林业第一产业产值(亿元) 8.7 20.0 1.7 林业第二产业产值(亿元) 16.3 60.0 1.8 林业第三产业产值(亿元) 4.0 20.0 1.9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 30:56:14 20:60:20 2 林业生态体系指标     2.1 生态公益林面积(万亩) 1226.9 1226.9 2.2 森林城市建设绿地面积增加(万亩)   90.0 2.3 石漠化治理面积(万亩)   150.0 3 林业产业指标     3.1 林业产业园(个)   1 3.2 特色经济林产值(亿元) 5.6 10.3 3.3 绿化苗木产值(亿元) 1.6 30 3.4 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产值(亿元) 1.5 1.6 3.5 木材加工业产值(亿元) 14.5 30.5 3.6 林产化工业产值(亿元) 0.6 1.3 3.7 林下资源加工利用产值(亿元) 2.1 4.7 3.8 森林生态旅游产值(亿元) 0.5 1.6 3.9 科技信息及服务业产值 2.6 20.0 4 林业生态文化指标     4.1 教育宣传人次(万人次)   500 4.2 昆明乡土树木园(个)   1 4.3 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个)   1 第四章 发展布局 一、结构布局 (一)建设现代林业三大体系 林业生态体系:加快森林城市建设,加强公益林保护管理,强化国家、省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实施区域低效林改造、石漠化治理、荒山造林等生态建设。使全市生态防护林地由面、片、带、网有机相连,基本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展现昆明城乡山、水、田、河、路一体的绿色生态美景,努力构建“城市绿化森林化,乡村绿化园林化”的城乡绿化新格局,逐步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 林业产业体系:建立昆明泛亚林业产业园区,培育林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努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特色经济林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绿化苗木产业、林产化工产业、林下资源开发产业、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业。 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加强宣传,完善基础设施、办好园地,开发和推广生态文化产品。 (二)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绿化布局 1、公益林保护管理 强化全市现有国家、地方公益林和的保护管理。 2、森林城市建设 城市森林系统(禁建区)建设——结合“创园”工作,加大盲区盲点绿化,达标绿化,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人居和谐。 城市面山生态修复——城市面山建设风景游憩林和水土保持林,五采区植被恢复和建设郊野公园; 绿色通道建设——“四环十七射”(四环:指二环、三环、绕城高速内环和绕城高速外环;十七射:指主城昆曲高速等八条主要出口道路、昆禄公路等五条辅助出口道路和王筇公路等四条补充出口道路)林网纳入生态建设,建成绿带; 集中式饮水源区生态建设——以松华坝、云龙水库、清水海水库、宝象河等为主的集中式饮水源区强化现有林地保护、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 城市生态隔离带建设——在呈贡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滇池旅游度假区之间,昆明主城、空港新区之间等区域建设城市八条生态隔离林带,形成大型绿色走廊带。 城镇绿化——以拆违建绿、治脏变绿、见缝插绿、庭院绿化为主。 村庄绿化——开展村庄、农田林网、河流林网的绿化,建设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其它区域绿化 重点是进行石漠化治理、荒山造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构建森林生态网络,保障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生态一体化。 二、空间布局 以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点、线、面整体布局理念为指导,以滇池流域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区为核心,以建设生态公益林为重点,全面整合城乡、山区、道路、水系绿化。依据昆明市不同区域的区位、自然条件、生态形势和森林资源状况,实行“滇池流域区、非滇池流域区”分区。 “非滇池流域区”的北部东川、寻甸、禄劝、富民、嵩明五县区属金沙江流域,该区域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生态环境良好,但也是全市无林地相对集中的区域,需要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以提高当地林农收入,也具有发展林产业的潜力;东南部的石林和宜良两县属南盘江流域,该区域森林覆盖率相对偏低,区域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需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发展区划的有关要求以及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将“非滇池流域区”划分为“非滇池流域北部亚区”和“非滇池流域东南部亚区”二个亚区的空间布局。 (一)滇池流域区 滇池流域区主要包括盘龙、西山、五华、官渡、呈贡、晋宁、安宁七县市区。国土面积(含滇池水域)765.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84.8万亩。 该区域以城市森林系统(禁建区)建设、城市面山生态修复、绿色通道建设、集中式饮水源区生态建设为主,全面推进滇池流域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发展。 (二)非滇池流域区 非滇池流域区包括东川、寻甸、禄劝、富民、嵩明、石林和宜良七县区,国土面积3248.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379.9万亩。该区分“非滇池流域北部亚区”和“非滇池流域东南部亚区”。 1、非滇池流域北部亚区 主要包括东川、寻甸、禄劝、富民和嵩明五县区,国土面积1808.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106.0万亩。该亚区域具有良好的森林大环境,一是要加强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保护和建设,营造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二是要大力改造低效林,着力发展林业产业,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增加农民增收途径,加快城镇、乡村环境绿化美化。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两手抓,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方针加快林业建设步伐。 2、非滇池流域东南部亚区 主要包括石林县和宜良县,国土面积540.2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73.9万亩。该亚区是非天保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相对偏低,仅为43.91%,但有林地占林地比例较大,达79.31%,区域内石漠化程度较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要加大石漠化治理,加强阳宗海等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保护和建设,另外,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森林生态旅游业和绿化苗木产业等林业产业,大力改造低效林。 三、林地结构及调整 在全面保护现有林地资源,严格控制林地流失,巩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林区退耕还林及其它非林地造林,集中式饮用水源林区有1.9万亩耕地拟进行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区有15.0万亩左右的其它非林地进行造林变为林地
本文档为【(三)昆明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765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2-11-08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