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宋文学一…初盛唐文学

唐宋文学一…初盛唐文学

举报
开通vip

唐宋文学一…初盛唐文学null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推荐书目:推荐书目:彭定求等编《全唐诗》、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 董诰、陆心源补遗《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 刘昫《 旧唐书》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 马新国《西方文论》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 1.北齐、北周旧臣:薛道衡、卢思道、杨素; 2.梁、陈入隋的文人:江总、许善心、...

唐宋文学一…初盛唐文学
null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推荐书目:推荐书目:彭定求等编《全唐诗》、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 董诰、陆心源补遗《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 刘昫《 旧唐书》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 马新国《西方文论》 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 1.北齐、北周旧臣:薛道衡、卢思道、杨素; 2.梁、陈入隋的文人: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 二、主要作家 1.薛道衡:《夕夕盐》: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2.卢思道:《从军行》 3.杨素:《出塞》、《赠薛播州诗十四章》 、null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 (1).诗:建安风骨、两晋意境,宋齐藻绘,齐梁声律、宫体绮艳,诗体形式 (2)、文:先秦的哲理散文——两汉大小赋——南北朝骈赋——唐代古文运动、律赋 (3)、小说:神话——志人志怪小说 二、唐代詩歌二、唐代詩歌唐诗创造了诗歌史上的辉煌,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样式。“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诗,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唐人的生活是诗的生活,他们的诗是生活化了的。”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第82页。)“终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208—209页)   闻一多认为,“唐代文化即进士文化”。 (一)唐代诗歌 (一)唐代诗歌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48900多首,作者2200余人,20世纪80年代王重民、孙望、童养年、陈尚君等人编辑《全唐诗补编》补诗4300首,共计53000多首。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null清人焦循说:“夫一代有一代文学之胜,舍其所胜以就其不胜,皆寄人篱下者耳。余尝欲自楚骚以下至明八股,撰为一集。汉则专取其赋,魏晋六朝至隋则专录其五言诗,唐则专录其律诗,宋专录其词,元专录其曲,明专录其八股,一代还其一代之胜。”(焦循.易余龠录[A],卷一五,木犀轩丛书[M])null王国维在肯定焦氏“一代有一代文学之胜”为具眼的同时,重新审定了“一代之所胜”的文体序列:“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东方出版社,1996,自序.) null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 詹安泰《宋词发展的社会意义》:詹安泰《宋词发展的社会意义》:过去的人都把“宋词”和 “唐诗”、“元曲”并提。如果就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看,宋词是比不上唐诗和元曲的;不但比不上唐诗和元曲,就是和宋代的诗、文比起来也有逊色。……所以,把宋词的评价提高到和唐诗、元曲并驾齐驱的地位,从而认为它可以为宋代的代表文学,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詹伯慧.詹安泰词学论集[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22.)null钱钟书《谈艺录》: “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且又一集之内,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 钱锺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锺书,字默存,号槐聚。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其学术著作主要有《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等。 null启功《启功韵语》: “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嚷者,理直气壮,出以无心;想者,熟虑深思,行以有意耳。” null   二分法:胡适《白话文学史》。    陆侃如《中国诗史》亦取此法:“就唐诗而论,把世纪中年,是个分水岭,以前和以后的诗是不同的。”分水岭即安史之乱。    三分法:郭扬《唐诗学引论》(广西人民出版社)    1、准备期:宫体诗、风骨诗、非古非律诗;    2、鼎盛期:主题正大,以气使才。主要形式有功业诗、边塞诗、山水诗等;    3、衰变期:新乐府、怨刺诗、咏史诗。    五分法:苏雪林《唐诗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1992年辑入上海书店影印的《民国丛书》第三辑):1、齐梁古典作风期(初唐);2、浪漫文学隆盛期(李白及开元诗人);3、写实文学诞生期(杜甫、白居易);4、唯美文学发达期(温、李);5、唐诗颓废期。    唐诗的分期null六分法:梁超然《唐诗分期论纲》(陕西人民出版社):1、沿袭期(618—660,到高宗显庆年);变革期(高宗龙朔—开元初,即662—716);鼎盛期(开元天宝—代宗永泰年间,即717——766);徘徊期(代宗大历至永贞元年,即766—805);探索期(宪宗元年至大和年间,即806—836);深化期(文宗开成至唐末,即836—907)    许总《唐诗史》(江苏教育出版社)承袭期(六朝余绪)、自立期(唐音初起)、高峰期(气象高华)、扭变期(激荡回旋)、繁盛期(众派争流)、衰微期(艳俗余波)。    八分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基本上是将四分法再一分为二。四分法四分法       (1)北宋杨时:“诗自《河梁》之后,诗之变至唐而止。元和之诗极盛。诗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矣。”    (2)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认为:“大历以前分明是一副言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语。”“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并无师承。他将唐诗分为五体: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这些都为后来人划分发展阶段提供了借鉴。    (3)元杨士弘据严羽说,在唐诗选本中分唐诗为始音、正音和遗响;并分“唐初、盛 唐诗”、“中唐诗”、“晚唐诗”。null(4)最明确提出“四唐”说的是明代的高棅,其《唐诗品汇》中有明确的划分:“今试以数十百篇之诗,隐其姓名,以示学者,须要识得何者为初唐,何者为盛唐,何者为中唐、为晚唐。”太宗贞观—元宗开元初为初唐、开元天宝为盛唐、大历—贞元为中唐、元和及开成以后为晚唐。且确认诗人的地位:“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null叶燮《己畦集》卷八《百家唐诗序》 : 贞元、元和之际,后人称诗,谓为”中唐”。不知此”中”也者,乃古今百代之”中”,而非有唐之所独,后千百年无不从是以为断。 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一诗史“三元”之说: 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 沈曾植《与金甸丞太守论诗书》 “三关”之论: 诗有元祐、元和、元嘉三关。 “四唐”说的演化历史“四唐”说的演化历史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 最早对唐诗的演变做历史叙述的是唐代末年的诗人和诗论家司空图。他在《与王驾评诗书》中,对唐诗发展各个阶段的代表诗人都作出了简短的评价,勾勒了唐诗盛衰变化发展的基本面貌。null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五体”辩:唐初、盛唐、大历、元和、晚唐 主张: 推举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与气象浑厚,学诗者当以盛唐为法。 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大历:高者尚未失盛唐,下者渐入晚唐。 元和:未加正面评议,但贬抑元白诸公。 晚唐:批评态度,斥为“野狐外道”。 null元初方回《瀛奎律髓》:提出中唐,“四唐”说略具雏形。 予选诗以老杜为主,老杜同时人皆盛唐之作,亦皆取之;中唐则大历以后、元和以前,亦多取之;晚唐诸人,贾岛别开一派,姚合继之,沿而下亦非无作者,亦不容不取之。 元杨士弘《唐音》:正式列出初、盛、中、晚的标目和断限。“四唐”说最后定型。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在理论上进一步阐发,将“四唐”说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null《唐诗品汇》总叙:“盛衰正变” 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故有往体、近体、长短篇、五七言律句绝句等制,莫不兴于始,成于中,流于变,而之于终。至于声律兴象,文词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详而分之,贞观、永徽之时,虞(世南)、魏(征)诸公,稍离旧习,王、杨、卢、骆,因加美丽,刘希夷有闺帷之作,上官仪有婉媚之体,此初唐之始制也;神龙以还,洎开元初,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巨山(峤)文章宿老,沈(佺期)、宋(之问)之新声,苏(颋 )、张(说)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白)之 null 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大历、贞元中,则有韦苏州(应物)之雅澹,刘随州(长卿)之闲旷,钱(起)、郎(士元)之清赡,皇甫(冉)之冲秀,秦公绪(系)之山林,李从一(嘉祐)之台阁,此中唐之再盛也;下暨元和之际,则有柳愚溪之超然复古,韩昌黎之博大其词,张、王乐府,得其故实,元、白序事,务在分明,与夫李贺、卢仝之鬼怪,孟郊、贾岛之饥寒,此晚唐之变也;降而开成以后,则有杜牧之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许用晦(浑)之偶对,他若刘沧、马戴、李频、李群玉辈,尚能黾勉气格,特迈时流,此晚唐变态之极,而遗风余韵,犹有存者焉。 null胡应麟《诗薮》: 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今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 (二)唐代散文 (二)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和“古文”两大类,并且在不同阶段中各自占据着优势,在相互斗争中消长,相互交融。此外,古文创作走向低潮后的晚唐小品文也显示了它的奇光异彩。《全唐文》所录的作家有3035人,作品有20025篇。null初唐时期沿着南北朝骈文创作的道路,骈文仍然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奏疏、章表、论说等等的写作仍使用骈文,而且一直延续到盛唐。初唐骈文创作的优秀作家是“初唐四杰”,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此时古文运动的先驱陈子昂提出复古的主张,其文章也在向单行散体方向发展。骈文创作总体上是向着散文化的方向发展。null盛唐时期骈文的创作仍很兴旺,但也显示了新的变化。玄宗开元时号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苏頲主张“崇雅黜浮”,骈文能够运散入骈。天宝以后,前有萧颖士、李华、元结,后有独孤及、梁肃、柳冕等反对骈俪文风,主张宗经复古,写作古文,虽未完全摆脱骈文的积习,但渐渐地改变着文风,也成为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先驱。null中唐时期散文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前代文风革新努力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并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白居易等一大批参与和响应者,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使古文取得了压倒骈文的优势。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其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重视,也以多种文体和多样的风格实践了他们的理论。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庙碑》)。null晚唐时期古文创作衰微,小品文兴起,骈文复兴。出现了以皮日休、陆龟蒙、罗隐为代表的一批作家,被鲁迅誉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此外,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曾致力于骈文的创作。(三)唐代传奇、变文、词(三)唐代传奇、变文、词在小说方面,继承和突破了六朝志怪小说,吸收了野史杂传的因素,创造出了唐代传奇的新形式,开辟了“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的新时代。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都是著名的作品。随着佛教的传播出现了又诞生了变文。 词的创作也出现在唐代,它由民间到文人,由初创到成熟。文人的创作从盛唐到中唐就有零星的作品,至晚唐的温庭筠才在努力进行词的创作,是晚唐诗人中写词最多的作家。此外,还有由唐入蜀的韦庄也是重要的词人。二人被称为“温韦”,对后来的词影响较大。null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创作中心一在西蜀,一在南唐。西蜀的“花间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阳炯等。《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的总集。南唐词的成就以冯延巳和李璟、李煜最高。李煜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境界、气象和词艺上多有开拓。 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第一节  隋代诗歌  隋统一后,作家基本由南人和北人两部分组成,南人主要作家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虞自直等,北人主要作家有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南北文人各自带着地域文化中所形成的不同风格而入隋,并逐渐形成合流。而在和流的过程中逐渐向南朝注重辞采、讲究形式的方向发展。隋代诗歌在边塞诗的写作和诗歌的形式、格律上较有成就。有一些诗歌开唐诗的先声。成就较高的作家是卢思道、杨素和薛道衡。 第二节  初唐诗歌 第二节  初唐诗歌  一、初唐宫廷诗人 1.唐朝开国初期,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诗歌创作。主要作家有虞世南、魏征、杨师道、李百药等。起初大多数诗人尚有刚劲质朴之作,然入帏宫廷后应酬唱和之作渐多,诗风也趋于浮艳华靡,显现了贵族化、宫廷化的倾向。魏征能够于宫廷诗风之外独树一帜。魏征《隋书 ·文学传序》说:魏征《隋书 ·文学传序》说: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null2.贞观后期至高宗时期出现了最著名的影响最大的宫廷诗人上官仪。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讲究形式和技巧,追求辞藻的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但内容和题材都比较狭窄。他的诗歌被人们争相仿效,称为“上官体”。他所提出的“六对”、“八对”说及其创作实践,对律诗形式格律的完善有一定的贡献,在律诗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上官仪“六对”、“八对”说上官仪“六对”、“八对”说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    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    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    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    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    六曰双拟对,春风秋池是也。   null八对:1、地名对: 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2、异类对: 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    3、双声对: 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4、叠韵对: 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信。    5、联绵对: 残河若带,初月若眉。    6、双拟对: 议月眉欺月,论花颊升花。    7、回文对: 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    8、隔句对: 相思复相异,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null唐初宫廷诗人上官仪将六朝以来的对仗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这些法式对于律诗的成熟具有重要作用,进而成为后人写作律诗的规范。学术界对初唐宫廷诗歌的评价学术界对初唐宫廷诗歌的评价 葛晓音把初唐宫廷诗大致归纳为箴规型、颂美型和娱乐型三大类,并对太宗、武后、中宗时期各种类型的宫廷诗进行了全面描写,得出如下结论:“宫廷文人的作品也是初唐诗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创作倾向虽然与诗歌革新派迥然不同,但没有形成绝对的对峙关系。他们在政治上和人事上存在着复杂的联系,诗歌创作也必然互相影响。从唐诗发展的角度看,当时宫廷诗中的雅音虽为革新派所首肯,其实却是导致诗歌僵滞的重要因素。而杜审言和沈、宋在艺术表现上的变革,既是对唐初以来齐梁遗风的突破,又弥补了四杰、陈子昂等革新派的不足。因此,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葛晓音《论宫廷文人在初唐诗歌艺术发展中的作用》,《辽宁大学学报》1990,4.)葛晓音认为初唐宫廷诗人及其作品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应一概抹杀。 null 许总亦对唐代前期的宫廷诗作了专门研究,他首先认为闻一多把初唐宫廷诗统归宫体诗“失之笼统”,接着分析了太宗时代和武后时代宫廷诗的创作情况,最后认为:“作为一种完整的文学现象与过程,唐代前期宫廷诗并不完全像一般文学史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以陈子昂为最初标志的唐代文学革命的对象,而是以自身的发展及其改造形态参与了革命的进程。”( 许总《唐前期宫廷诗研究》,《社会科学战线》1995,1.)同样,许总亦认为初唐宫廷诗对初唐的诗歌革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null3.武后、中宗时期的宫廷诗人有“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成就较高,在律诗的形式探索上下过不少工夫。还有同时而稍后的沈佺期和宋之问。沈、宋前期在武后的宫廷中,后期被贬斥到荒远之地。沈、宋对诗歌的主要贡献是在律诗上,对律诗的成熟与定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二、“初唐四杰”和其它诗人二、“初唐四杰”和其它诗人初唐时期一些生活经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作家,在诗歌的创作上,显示着不同的创作特点。这类诗人以王绩和“初唐四杰”为代表。 白话诗人王梵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1.王绩 1.王绩 王绩生活在隋、唐之际,或仕或隐。他的诗歌主要是抒写隐者的自我排解和娱情山水田园的淡泊心境。他的诗歌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了一种宁静闲适的意境,在宫廷诗风风靡一时的初唐诗坛上卓然不群。他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其代表作《野望》,已具备了唐诗的格调,是典型的五律。 独步渊明的王绩(590~644) 独步渊明的王绩(590~644) 初唐诗人。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清高自持,放诞纵酒,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文学上承继陶渊明传统,作品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借以排遣怀才不遇之苦闷、抒发高洁之情怀,高情胜气,独步当时。诗风质朴清新,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初唐独树一帜。所著诗文多散逸,友人吕才辑为《王无功文集》五卷。 王通 王通 隋末大儒。字仲淹。有大志,曾西游长安,见隋文帝献十二策,不被采纳而隐居河汾教书。受教者千余人,人称“王孔子”,唐初许多著名的大臣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陈叔达都曾从游于其门下。死后谥为“文中子”。null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null老妻能劝酒,少子解弹琴。 ——《春晓园林》 相逢一醉饱,独坐数行书。 ——《田家》 纵横抱琴舞,狼藉枕书眠。 ——《春夜过翟处士》null阮籍生涯懒,嵇康义气疏。 ——《田家三首》 倚垆便得睡,横瓮足堪眠。 ——《过酒家五首》 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 ——《尝春酒》 田家多酒伴,谁怪玉山颓?            ——《春庄酒后》null 《世说新语》: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王绩《自撰墓志铭》王绩《自撰墓志铭》 王绩者,有父母,无朋友,自为之字曰无功焉。人或问之,箕踞不对,盖以有道于己,无功于时也。不读书,自达理。不知荣辱,不计利害。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卜,时时著书。行若无所之,坐若无所据。乡人未有达其意也。尝耕东皋,号东皋子。身死之日,自为铭焉。曰: 有唐逸人,太原王绩。若顽若愚,似骄似激。院止三迳,堂唯四壁。不知节制,焉有亲戚。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无思无虑,何去何从?垅头刻石,马鬣裁封。哀哀孝子,空对长空。 null 刘伶 魏、晋间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字伯伦。形貌丑陋,嗜酒放荡。在家脱衣裸袒,人讥则之,伶以“吾以天地为屋,屋为裈,诸军不当入我裈中”为辞。妻泣谏之,伶谓当祝鬼神,自誓戒绝。妻具酒肉,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仍饮酒食肉。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锄随之,曰:“死便埋我。”今存《酒德颂》一篇。2.“初唐四杰”2.“初唐四杰”1)“初唐四杰”:是指初唐高宗至武后初时 “以文章齐名天下” 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 卢照邻《幽忧子集》 骆宾王《骆宾王文集》 王勃 《王子安集》 杨炯《盈川集》 null《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杨炯《王勃集序》:“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null《新唐书》本传: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 null2)“初唐四杰”的创作活动在高宗、武后时期,代表着下层文人的思想倾向和创作精神。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豪情,也有底层文人不得志的激愤。他们在唐诗开创时期,对开拓诗歌的思想内容与题材领域,格律的形成,都起了积极作用。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null(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虽然不能说扫荡干净,而且其本身的创作也不能说完全摆脱了影响,但确是以自觉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实践,开辟了唐诗创作的新的局面,创造出了新的气象。null(2)他们的诗歌创作还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天地。他们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写边塞军旅生活的,有抒发个人的壮志豪情和怀才不遇的,也有赠别怀归、闺怨相思、咏史咏物等。他们创作题材由宫廷到市井,由京都至边塞,即使是抒发个人的情感也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显示着开阔的视野和宏阔的气象。 null(3)他们的诗歌创作不仅对革新初唐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都是成熟的五言律诗,在他们的手中五言律诗的形式已初步定型。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都是七言歌行的优秀作品,为后来七言歌行的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对“四杰”评价问题对“四杰”评价问题第一阶段: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中概括其共性说:“他们都年少而才多,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称他们是“唐诗开创期中负起了时代使命的四位作家”。 对初唐四杰的评价对初唐四杰的评价第二阶段( 50—70年代):刘开扬《论初唐四杰及其诗》代表了这一时期学术认识的水平。刘开扬进一步发展了闻一多的观点,侧重从题材内容和艺术价值等方面挖掘四杰诗歌的深广。他分别评述了四杰的抒情诗、写景诗、咏物诗,尤其是对抒情诗的论述显得更为详尽。最后,刘开扬的评价是:“四杰诗的内容是丰富的,它继承齐梁诗而把齐梁诗加以改进,不仅给沈宋,而且更给陈子昂、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们得以把唐诗发展到完全新的阶段。”在这一个时期几乎没有什么相异的观点。null第三阶段(八九十年代):这是学术界研究初唐四杰的一个高潮时期,除了骆发祥的《初唐四杰研究》、张志烈的《初唐四杰年谱》等几部著述之外,专门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就有30多篇,学者们对初唐四杰文学史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中也不乏相异之说。null彭庆生认为:初唐四杰虽然力求跳出六朝窠臼,扩大诗歌创作题材,也以他们的一些优秀之作,给当时窒息已久的诗坛带来生意盎然的春风。然而,他们并没有提出旗帜鲜明的革新纲领,在创作上,也未能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因此,“他们还不能掀起一场摧陷廓清的革新运动” 。对此,邓碧清提出不同意见。邓氏从“鲜明的诗歌革新主张”、“卓越的创作成就”两个方面来肯定初唐四杰的文学史地位,并且着重与陈子昂相比较。他认为:初唐四 null杰与魏微、陈子昂同出一源、互相呼应,挞伐了形式主义诗风;他们不仅推祟“刚健”和“骨气”,而且十分推许汉魏以后卓有成就的诗人;他们提出了不少可取的创作理论。四杰的诗歌革新呼号虽然有不及陈子昂响亮之处,“却也不乏比之更为周详、更有远见卓识的地方”。从创作情况看,陈子昂走的是刚健质朴的路子,然而矫枉过正,惟觉质朴而缺少文采与飞动的形象,陈诗形式单一,并且只强调继承汉魏风骨和风雅,不能取众家之长而自铸伟辞,思想仍有很大局限。初唐四杰的诗歌取材广泛,形式多样,七言歌行洋洋洒洒,既有汉赋的特点,又有律化的句法,形象飞动,文笔宛丽,气势奔放,色彩烂然,音韵铿锵,节奏明快,在风格和意境上,更接近盛唐气象。可以说初唐四杰的诗歌是文质并重,稳步前进,他们的成就不在陈子昂之下,因而四杰摧陷廓清的功劳不能低估。邓碧清将初唐四杰和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诗歌创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指出陈子昂的不足,把初唐四杰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的观点在诗歌研究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null葛晓音:四杰具有诗歌革新观念但又带有迎合歌颂王化需要的局限性;他们对汉魏六朝以来的诗歌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既有所变革和开拓,但又有不少因袭的痕迹。他们在初唐诗歌发展中的作用是复杂的。尽管他们在理论和艺术方面都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是他们“所追求的远大人生理想以及因才名不合于时所激发的种种不平之鸣,又开启了盛唐诗歌的基本主题。他们以比兴咏怀融入词旨华靡的齐梁体,也为初盛唐诗歌融合建安风骨和江左文风提供了必要的经验。这些成功的尝试对唐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里,葛晓音主张对初唐四杰应作一分为二的评价,既要肯定他们的功绩,也应指出他们的局限。葛晓音这种辨证的分析极其新颖而深刻,也较为公允。王勃《滕王阁》王勃《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赏析赏析①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是王勃在长安时送友人杜少府入川赴任所作。这首送别诗之所以高人一筹,不仅在于它的艺术性,更在于它的高昂向上的格调和旷达的胸怀及真挚的情感。null②诗的首联写得很有气势,以想象的笔法,凌空落笔,既写出了长安的形势和四川长江一带的风貌,也点出了送别之地和宦游之处。景象开阔,气势雄伟,属对精工,也为全诗奠定了昂扬向上的基调。接着,颔联由对仗转用散句,点明送别题意,转入了离别的心境和情绪的描写,但表述得却十分含蓄。null颈联又宕开送别话题,凭空挺起,以豪迈的诗情,写出了情理交融的精警诗句,表现出了豁达爽朗的胸襟和豪迈昂扬的气概。此句是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诗句,但更为工整而凝炼、深沉而精警。尾联又由豪情的抒写转入平和的共勉而作结,这里仍是化用曹植诗句“忧思成疾疢(chèn),毋乃儿女仁”,但诗意显得更为旷达。 null③诗歌意境开阔,风格清新爽朗。此诗一洗齐、梁以来绮丽浮艳之风,也一变已往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出了豁达爽朗的胸襟和豪迈昂扬的气概。这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言律诗,首联属对精工,颔联以散调承之,颈联又是工对,尾联又以散句作结。结构布局的安排又造成层次的起伏承转和情感的起伏变化。null王勃《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骆宾王《在狱咏蝉》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赏析赏析①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时作者任侍御史,因上书论事触怒武则天,被诬下狱。诗人在狱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咏物抒怀之作。null②此诗是骆宾王所作的一首著名的咏物诗,但并非单纯咏物,而是在咏物中寄托着抒怀。首联破题,前句点出“咏蝉”,并且蝉是秋蝉,带有悲凉的色彩;后句点出“在狱”,借典而抒写囚禁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和愁苦的心境,以蝉兴起,引起情思,自然而巧妙地将咏物与抒怀结合在一起。颔联前句怨蝉,后句伤己,怨蝉不该玄鬓高吟,伤害我这被囚禁的白发人。此联用“那堪”与“来对”构成流水对,又不着痕迹地运用典故,“玄鬓”与“白头”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曲婉地传达出了作者凄凉的伤感之情。诗句含蕴深刻但意在言外。null颈联表面上全是咏蝉,说蝉在露重、风多的环境下难以奋飞和吟唱,实际上是用比体来写自己的艰难险恶的处境。“飞难进”暗喻自己有志难骋,“响易沉”暗喻自己的言论受到压制,可谓寄托遥深。尾联的手法与颈联相同,也是表面咏蝉实是喻己,借蝉餐风饮露的高洁来喻托自己品性的高洁,然而却不被人信,满腹的冤屈向谁表白。以反问句结束全篇,留下余味让人体味。 null③此诗最主要的手法是咏物与抒怀相结合。全诗的构思紧紧围绕咏物抒怀而进行,前两联是先咏物,后抒怀,后两联是表面咏物,暗里抒怀。围绕咏物抒怀作者主要采用了寄情志于物象的手段,取蝉为象,以物喻人,可谓是达到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的物我合一境界。此外,诗歌用典自然贴切,格律严整,对仗工稳。因此,此诗以咏物抒怀的高度艺术技巧,成为初唐五律的著名诗篇。null3.初唐末期,张若虚以一首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大家地位。同时刘希夷的七言歌行《代悲白头翁》也成为千古传送的名作。 1)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这首诗是初唐七言歌行的杰作 “孤篇横绝,竟成大家”null“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至于那一百年间梁陈隋唐四代宫廷所遗下的那分最黑暗的罪孽,有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首宫体诗,不也就洗净了吗?向前替宫体诗赎清了百年的罪,因此,向后也就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估计的。”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http://you.video.sina.com.cn/b/14646137-1292892191.html)null诗之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 这五种事物就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 null该诗的艺术特点: ①人生哲理之思考融合离别相思之咏叹。 ②情景相谐,情随景变。 ③在表现方法上吸取了南朝民歌的某些技巧,又喜用铺陈泻染,蝉联复叠,再三咏叹。 ④构思独特,境界优美。 其一,以时间为线索,从月出到月落,描绘出连轴月夜图。 其二,以江月为中心, 写出整体江月图。《春江花月夜》的主题争论《春江花月夜》的主题争论1.离情别绪说 持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林庚、冯沅君,他们认为这首诗通过对春江花月夜景色的描绘,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 2.双重诗眼说 持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闻一多、龚德芳、吴小如等,他们认为《春江花月夜》既描写了游子思妇之间的纯洁爱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富有哲理的宇宙意识。也就是具有“爱情意识”和“宇宙意识”这双重诗眼。 null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双重诗眼说”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乔象钟、陈铁民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史系列·唐代文学史》就采用了这种说法。 3.多重主题说 持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有周振甫、滕鸿宾、张润芝等人,他们认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蕴涵丰富、内容深刻,要仅以某一个方面来涵盖其思想都惟恐有失偏颇,所以提出“多重主题说”。2)刘希夷及其创作2)刘希夷及其创作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null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娥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 惟有黄昏鸟雀悲. 第三节  陈子昂第三节  陈子昂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韩愈《荐士》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 《唐书·本传》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元好问《论诗绝句》 null《全唐诗》小传:“少以富家子,尚气决,好弋博。后游乡校,乃感悔修饬。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子昂顾左右,辇千缗市之。众惊问。子昂曰:余善此。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入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奉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贱工之伎,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百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名满都下。 ” null《修竹篇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一、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阐述了他的诗歌理论主张。他一方面批评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否定了这种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另一方面他提倡“汉魏风骨”、“正始之音”,主张诗歌创作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要有“风雅”的精神和“兴寄”的内涵,即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并要配合优美的声律和词采。陈子昂的诗歌理论是复古旗帜下的革新。这对唐诗风骨的形成、新诗风的开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二、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二、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是其革新主张的实践。他的代表作品《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等,在内容上,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验,有着充实的思想内容。null在艺术上,一反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的纤弱浮艳的诗风,继承了《诗经》、“汉魏风骨”、“正始之音”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艺术手法。他的诗歌语言古朴简练,风格刚健雄浑,是有意识地扬弃和矫正齐、梁以来诗风,确实具有建安、正始的遗风。在表现手法上,善用比兴寄托,实践了他的“兴寄”主张。陈子昂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彻底地抛弃的浮艳积习,为唐诗发展开辟了正确的道路。 null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影响了整个唐代;他对风骨的追求,诗歌美学的提出,对唐诗风骨的形成和新诗风的开辟具有重要意义。 陈子昂陈子昂null【作者】  661-702, 字伯玉,排行大,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文明元年进士。武后时作右拾遗。曾两度从军边塞。圣历初,辞官归里,为县令陷害,死于狱中。 为诗首倡汉魏风骨,力矫齐梁靡丽,五古风格高峻,寄兴遥深,五律亦有佳什。 韩愈诗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指出了他对唐诗的开启作用。有《陈拾遗集》,《全唐诗》存诗二卷。 null卢藏用《陈氏别传》:   子昂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 null《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二《燕昭王》:     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陈子昂陈子昂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 【注解】: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译文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null本文分为四小节: 一、本诗的时空背景(1):幽州台 二、本诗的时空背景(2):登台 三、化胸中积郁而迸发出来的歌 四、永恒的悲怆null  一、本诗的时空背景(1):幽州台     幽州台即黄金台,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当时是战国时候燕国的国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建了黄金台,置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燕昭王由此树立了自己贤明哲睿、招贤纳士的良好声誉。null对于我国封建历史上数之不尽的怀才不遇的文人,燕昭王和黄金台都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陈子昂非常仰慕燕昭王这样的圣明君王,深恨自己生不逢时,不能趋归燕昭王这样的明君麾下建功立业!     陈子昂还曾写过一首诗《燕昭王》,表达了对燕昭王的追思仰慕和自己不能在其麾下建功立业的遗憾: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评价评价《登幽州台歌》是体现陈子昂诗歌主张的代表作。它的出现,标志着齐梁浮艳、织弱诗风的影响已一扫而空,盛唐诗歌创伤的新潮即将涌现。明人胡城亨以陈涉比陈子昂:“大泽一呼,为众雄驱先”,这是很有见地的。 《感遇诗》其二:《感遇诗》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感遇诗》其三十五:《感遇诗》其三十五: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到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学术界对陈子昂的评价学术界对陈子昂的评价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初到40年代,这时期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和唐诗研究著作对陈子昂的评价都不很高,陆侃如、冯沅君在《中国诗史》里肯定陈子昂反对南朝宫体诗的历史功绩,肯定陈子昂《感遇》诗的“骨气端翔,音情顿挫”,但又说“不能太恭维”;胡云翼的《唐诗研究》和苏雪林的《唐诗概论》虽然承认陈子昂是唐诗第二时期的先驱者,“劳力不可埋没”,却对他单纯强调“风骨”、“兴寄”,走复古道路,恢复建安文学,“意不加新”,提出批评。也就是说,他们三人在一定程度上赞赏陈子昂的历史贡献,但也认为不能评价过高。此外,未见有对陈子昂作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的意见。 null第二个阶段是50年代到60年代,学术界对陈子昂的评价多倾向于肯定其诗歌理论,而对其诗歌作品则认为既有长处亦有不足。王瑶最先表达这样的观点,认为陈子昂反对齐梁柔靡诗风,提倡汉魏风骨,诗歌创作应当走现实主义道路的理论主张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也使陈子昂成为了开元天宝时代文学的前驱者;陈子昂的《感遇》诗具有建安时代慷慨高歌的特色,但是因为作品少,诗歌艺术成就不高,因此,影响并不十分大。 null如果说王瑶对陈子昂只是概括评论的话,王运熙的《陈子昂和他的作品》则是这一时期专门评述陈子昂的第一篇重要论文。王运熙首先概述陈子昂的政治生活与政治思想,肯定其人品,接着评价其诗歌理论和诗歌作品。 刘大杰在陈子昂诞生一千三百年之际写了一篇纪念文章,题为《论陈子昂的文学精神——纪念陈子昂诞生一千三百年》。刘大杰对陈子昂的评价与王运熙的意见大致相同。null所不同的是:王运熙认为陈子昂“为诗歌的现实主义开辟了康庄大道”;刘大杰则认为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主要倾向是积极浪漫主义。null 第三个阶段是70年代末到90年代,这是学术界讨论陈子昂问题的一个新的高潮时期,出版的论著、发表的论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探讨的问题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广泛而深入,还出现了针锋相对的论争局面。 在陈子昂研究这个范围内,首先打破沉寂的是黄天的《论陈子昂》。 刘石、秦绍培等与王运熙、吴承学的争论。null刘石指责陈子昂诗歌理论的缺陷,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陈子昂提出“汉魏风骨”的主张,只是接过前人,如刘勰、钟嵘等人的旗帜,并没有提供更新的理论; 第二,陈子昂的“言志”说在文学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后代,已显得过时,“比兴”说在代代相沿中变成了内容与风教的代名词,陈子昂同样是以“比兴”来片面强调道德教化; 第三,陈子昂没有处理好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因此他的理论意识和创作实践,都不免落后与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第四,陈子昂的革新实际上是以一种偏颇纠正另一种偏颇。并且指出:陈子昂令人遗憾的一大缺陷,就是对“文”的认识的极端偏颇,就是矫往过正。“因此,过分夸大其诗歌理论的历史作用,过分抬高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不恰当的。”null王运熙、吴承学不同意刘石等人的评析,于是他们发表《论陈子昂的历史贡献》一文,逐条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驳。认为陈子昂从前代复杂繁多的理论中抉取某一理论,使之在当代文坛发出光彩,产生巨大影响,其理论本身可能创造性不大,但从文学史的影响看,作用则是相当大的。事实上,在初唐,声律问题不须提倡已自然成风;而由于陈子昂的大声疾呼,才使被人忽略了的“风骨”问题逐渐得到普遍的重视。关于“言志”、“比兴”问题,王、吴null认为刘石没有指出相关事例,因此结论也就失去了可靠性。关于陈子昂对待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王、吴认为,陈子昂不写七言诗是个人爱好问题,不应求全责备;至于声律,陈子昂还是重视的,从陈子昂创作的近体诗以及古诗中所受的声律的影响,即可看出这一点。因此,王运熙、吴承学不同意刘石得出的陈子昂的“革新运动是以一种偏颇纠正另一种偏颇”的结论。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第一节  山水田园诗派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null2.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二、孟浩然 生平简介二、孟浩然 生平简介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 孟浩然 1.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志。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nullnull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江上思归》(一作《早寒江上有怀》 )《江上思归》(一作《早寒江上有怀》 )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过故人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
本文档为【唐宋文学一…初盛唐文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2414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0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2-11-08
浏览量: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