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七子的抨击及其动因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七子的抨击及其动因

举报
开通vip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七子的抨击及其动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七子的抨击及其动因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七子的抨击及其 动因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七子的抨击及其动因 尹玲玲2 (1.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2.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摘要: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对七子及竟陵抨击最甚,竟陵不受好评,在当时为学界共识,对七 子的抨击却往往惹人非议.钱牧斋对七子的抨击态度如此激烈,固然有门户之习方面的原因,然联系牧斋所 处之环境及其文运系乎国运的观点,则不难理解作为文运转折点的七子何以会激起牧斋的愤激之...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七子的抨击及其动因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七子的抨击及其动因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七子的抨击及其 动因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七子的抨击及其动因 尹玲玲2 (1.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2.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41) 摘要: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对七子及竟陵抨击最甚,竟陵不受好评,在当时为学界共识,对七 子的抨击却往往惹人非议.钱牧斋对七子的抨击态度如此激烈,固然有门户之习方面的原因,然联系牧斋所 处之环境及其文运系乎国运的观点,则不难理解作为文运转折点的七子何以会激起牧斋的愤激之情.牧斋以 为,七子为文运之转折点,国运盛衰亦从之转变. 关键词: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七子 作者简介:尹玲玲(1975一),女,山东日照人,阜阳师范学院讲师,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 从事明清诗文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403(2011)o2.0146.05收稿日期:2010—12—25 钱谦益对七子的激烈抨击往往为人所不解, 论者多指为出于门户之争,钱谦益欲借打击七子 来抬高自身的地位.本文联系钱谦益编撰《列朝 诗集》的修史动机,分析钱氏抨击七子的原因不 限于埴坫之争,更有身处鼎革的贰臣对国运的反 思.钱谦益本着文运系乎国运的观点,认为七子 为明朝国运的转折点,从此之后,明朝由盛转衰. 一 ,钱谦益对七子的抨击 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对七子派抨击不 遗余力,对于李,何,王,李四人及其追随者的效 法汉唐,钱氏多次使用感情色彩十分强烈的词语 予以抨击,称之"模拟剽贼"(李副使梦阳)…川, "窜窃剽贼"(蔡孑L目羽)?j308,"讹谬之学"(何副 使景明,"谬种流传"(李按察攀龙y等等. 小传中对七子的抨击于"李梦阳"条的表达最为人 所关注:"献吉生休明之代,负雄鸷之才,侗然谓 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信阳何仲默 起而应之.自时厥后,齐吴代兴,江楚特起,北地 之埴坫不改,近世耳食者至谓唐有李,杜,明有 ? 146? 李,何,自大历以迄成化,上下千载,无余子焉. 呜呼,何其静也!何其陋也!夷考其实,平心而 论之,由本朝之诗,溯而上之,格律差殊,风调各 别,标举兴会,舒写性情,其源流则一而已矣.献 吉以复古自命,日古诗必汉魏,必三谢;今体必 初盛唐,必杜;舍是无诗焉.牵率模拟剽贼于声 句字之间,如婴儿之学语,如桐子之洛诵,字则 字,句则句,篇则篇,毫不能吐其心之所有,古之 人固如是乎?天地之运会,人世之景物,新新不 停,生生相续,而必日汉后无文,唐后无诗,此 数百年之宇宙日月尽皆缺陷晦蒙,直待献吉而洪 荒再辟乎?献吉日:'不读唐以后书.'献吉之诗 文,引据唐以前书,纰缪挂漏,不一而足,又何说 也.国家当日中月满,盛极孽衰,粗材笨伯,乘运 而起,雄霸词盟,流传伪种,二百年来,正始沦 亡,榛芜塞路,先辈读书种子,从此断绝,岂细故 哉!"(李副使梦阳)…川此段文字,对李梦阳的 攻击,模拟剽贼,引据纰缪挂漏,尚在诗文批评 的范围之内,至谓粗材笨伯,流传伪种,正始沦 亡,先辈读书种子,从此断绝,则直可视为人身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七子的抨击及其动因 攻击.其态度之激烈,确让人难以理解. 对独立于七子2;#t-的特立独行之士,牧斋却 多予赞誉之辞.如杨慎,当李梦阳倡言复古,风靡 海内之际,他能够"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 博靡丽之词,其意欲压倒李何"(杨修撰慎)?]354 故深得牧斋眷顾.嘉靖初年唐顺之,王慎中倡学 初唐,牧斋称之为"尽洗一时剽拟之习",并赞扬 李开先,罗洪先,赵景仁等人"左提右挈,李,何 文集几于遏而不行"(李少卿开先)?]377~李攀龙 之同乡于慎行虽"生当庆,历之世,又为历下之乡 人",其论诗却"皆箴历下之膏盲,对病而发药", 因此,钱氏更是对之赞赏有加,誉之"夫惟大雅, 卓尔不群"(于阁学慎行)….此外,归有光"尝 为人文序,诋排俗学"(震川先生归有光)…; 徐渭"讥评王,李,其持论迥绝时流"(徐记室渭) …等等,所有这些人与事,《/J,4~》皆予以详细 叙述,其间充溢着赞誉之辞.牧斋尤其赞赏汤显 祖,因为他曾经批评李梦阳之文"等赝文尔.""又 简括献吉,于鳞,元美文赋,标其中用事出处及增 减汉史,唐诗字面,流传白下,使元美知之."钱 氏为此对汤显祖大加赞誉,认为"自王李之兴,百 有余岁,义仍当雾雾充塞之时,穿穴其间,力为解 驳.归太仆之后,一人而已"(汤遂昌显祖)]5630 上述诸人,皆为反李,何,王,李的旗帜,对上述 诸人的赞誉,即是对七子的间接排击. 二,后人对钱谦益做法的评价 后人论列朝诗集,多訾议牧斋对七子的口诛 笔伐.举例观之:"空同诗削其摹古太着迹者,余 皆卓荦可观.而虞山诋谟不遗余力,只可诳盲俗 耳."'李献吉雄浑悲壮,鼓荡飞扬;何仲默秀 朗俊逸,回翔驰骤.同是宪章少陵,而所造各异, 驳骏乎一代之盛矣.钱牧斋信口掎摭,谓其模拟 剽贼,同于婴儿学语.至谓读书种子,从此断绝. 此为门户起见,后人勿矮人看场可也."沈德潜 《明诗别裁集》自序:"尚书钱牧斋《列朝诗选》, 于青丘(高启),茶陵(李东阳)外,若北地(李梦 阳),信阳(何景明),济南(李攀龙),娄东(王世 贞)概为指斥.且藏其所长,录其所短,以资排 击.而于二百七十年中独推程孟阳一人.而孟阳 之诗,纤词浮语,只堪争胜于陈仲醇诸家.此犹 舍丹砂而珍溲勃,贵筝琶而贱清琴,不必大匠国 工始知其诬妄也."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最推 崇者即为七子,自不满钱谦益的抨击.清诗话中 谈到《列朝诗集》者多此类见解,可见清人并不完 全同意牧斋对七子的看法.钱谦益对此亦甚为明 晰,其《题徐季白诗卷后》日:"余之评诗,与当 世抵牾者,莫甚于二李及弁州.""则钱氏亦 知其抨击七子与世人 意见 文理分科指导河道管理范围浙江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教材专家评审意见党员教师互相批评意见 不合,是明知不受好评 依然我行我素. 对于明诗,清人并不如对唐宋诗一样仰视, 而是站在一定高度对之审视,总结,虽部分清学 者不满明七子的模拟,称之为优孟衣冠,然清人 在对明诗的梳理之后,仍然认为明诗的最高成就 在明初及七子.仅以选本为例,朱彝尊《明诗综》 对七子已多有肯定,不满钱谦益的"概为抹杀, 止推松圆一老"(《答刑部王尚书论明诗书》)Jo 前已提及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对七子评价甚高, 除此之外,清代甚至有以七子为样本的明诗选本, 如《四杰诗选》,《九大家诗选》等.何以牧斋对七 子派态度会如此偏激?多有学者谈及此问题,严 迪昌先生《蒙叟心志与列朝诗集》认为:'《列朝 诗集》,乃钱氏晚年以其诗学观所构架之明诗之 史,关涉着树帜立坛坫,开宗派.是集专注于言 诗,有意避开气节一类的因素,虽欲留一代诗人 之精魂,然此'精魂'已被汰洗.'万物盛于丙,成 于丁',以已逝之程嘉燧冠列一代,即示一代之诗 大成于此.究之实际亦'成'于钱氏本人,'茂于 戊'则蕴有'非我莫属'之意."周建渝《列朝 诗集小传的明诗批评及其用意》:"本文认为,钱 氏通过《小传》的编撰,全面否定明代李,何,王, 李及其追随者,并以此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褒贬明代弘治以 后诗人.通过这一褒贬,旨在削弱或消除'四子' 及竟陵诗人的文学影响,从而增强自己在明末清 初文坛上的领袖地位."也有学者提出,钱氏作 此传记的批评立场,旨在恢复馆阁之文权以及维 护吴中地区之文学传统.以上学者皆认为牧斋 沿袭了明代的标榜与门户习气,他的目的无非在 于增强自己在明末清初诗坛上的地位,或提升本 土地域文学之地位.总之,他们认为钱谦益这样 做的目的是私心作怪. 三,钱谦益抨击七子的内在动因:怀恋 故国,关注国运 与众多进入新朝的旧朝人一样,牧斋对故国 念念不忘.这种对故国的怀恋之情,于投降新朝 之后充满愧悔之心的牧斋而言尤为深切.对故国 的怀恋,促使牧斋在关注现实的同时不断反思历 ? 147? 蚕州大学学耜2011.2 史,总结明亡的原因.作为不幸成为贰臣的文坛 领袖而言,牧斋一方面将国运的盛衰归之于文 运;一方面不愿接受明亡的现实,以一种近乎自 欺欺人的态度期待明室复兴.由此可见,牧斋对 国运的关注异乎寻常,因此,牧斋对被其认为文 运转折点的七子,态度格外激烈. 1.文运系乎国运 我们不否认牧斋抨击七子有意气之争的成 分.但作为身仕两朝的两截人,贰臣,钱谦益在 编选有明一代诗歌总集之时,与全身人清者又有 诸多不同.处于特殊情境中的牧斋,亦有其良苦 之用心.其于"李少师东阳"条表白:"…而又念 西涯北地升降之间,文章气运,胥有系焉,不得 不详切言之,非欲与世之君子,争埴坫而絮短长 也."…此处表白值得注意.虽牧斋抨击七子难 逃门户之争之诮,然牧斋此论,亦可理解.盖牧 斋认为国运系乎文运.牧斋的这,认识,在其文 章中不止一次的表达过,牧斋对竟陵派的抨击即 从此种论调出发:"其所谓幽深孤峭者,如木客 之清吟,如幽独君之冥语,如梦而人鼠穴,如幻 而之鬼国,浸淫三十余年,风移俗易,滔滔不返. 余尝论近代之诗,抉搪洗削,以凄声寒魄为致, 此鬼趣也.尖新割剥,以噍音促节为能,此兵象 也.鬼气幽,兵气杀,着见于文章,而国运从之, 以一二辁才寡学之士,衡操斯文之柄,而征兆国 家之盛衰,可胜叹哉!"(钟提学惺)…之所以 不得已昌言排击,原因盖在于此.《施愚山诗集 序》中亦曾表达文运关乎国运的想法:"昔者隆平 之世,东风人律,青云干吕,士大夫得斯世太和 元气,吹息而为诗……欧阳子日,乐者,天地人 之和气相接者也.地气不上应日雾,天气不下应 日雾,天地之气不接,而人之声音从之."_1在《列 朝诗集》中,牧斋以李东阳为代表的和雅之音为 太和元气,而李梦阳等七子派则被斥为北郡云雾. 两种力量的彼消此长,构成了有明三百年文运的 盛衰之势,而国运盛衰亦随之矣.丙集李少师东 阳条更进一步阐释:"国家休明之运,萃于成,弘, 公以金钟玉衡之质,振朱弦清庙之音,含咀宫商, 吐纳和雅,,讽'讽乎,洋洋乎,长离之和鸣,共命之 交响也.北地李梦阳,一旦崛起,侈谈复古,攻窜 窃剽贼之学,诋敲先正,以劫持一世."…丁集 中冯琦条重申:"东里西涯,前辈台阁之体,于是 乎澌灭殆尽,而气运亦滔滔不可复返矣."_115鹌在 钱谦益看来,李东阳时期的国家休明之运,正是 ? 148? 因为七子的出现才被打破,从此走向了下坡路. 中国自古即有"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 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 困"的观点,明末清初之人,本末倒置,把国运的 下降归咎于文运之衰落.钱谦益对竞陵的批评, 被时人接受.例如,"迨钟,谭出,《诗归》一书, 流毒海内,诗亡而明社以墟.士习文风之盛衰, 可以占国运矣"lJ.朱彝尊亦云:"诗归一出,而 一 时纸贵……流毒天下,诗亡而国亦随之矣."? 2.钱谦益对国运之关注 (1)《列朝诗集》之编排寓意.牧斋在《列朝 诗集》的编排上亦煞费苦心,一部《列朝诗集》几 乎可看作一部明代国运盛衰史.其《列朝诗集序》 表其心迹:"元氏之集,自甲迄癸;今止于丁者 何居?日:癸,归也,于卦为归藏,时为冬令.月 在癸日极丁.丁,丁壮成实也.岁日强圉.万物盛 于丙,成于丁,茂于戊,于时为朱明,四十强盛之 年也.金镜坠,珠囊重理,鸿朗壮严,富有日新, 天地之心,声文之运也."?列朝诗集》体例仿 元好中州集》,但不如《中州集》一样结束于癸, 原因即在于牧斋在其中暗寓了自己的期待国运中 兴之意.丙集以李东阳冠其首,呼应其盛于丙之 意,茶陵之后有李梦阳,何景明,以见国运凌替, 丁集上以高叔嗣冠之,《小传》日:"子业少受知 于李献吉,弱冠登朝,薛君采一见叹服,诗以清 新婉约为宗,未尝登坛树帜,与献吉分别淄渑, 固已深惩洗拆之病,而力砭其膏肓矣.其意微见 于《读书园稿序》中,约之为疏通证明,畅言其脉 络,世之君子,堕落北郡云雾中,懵不知返,亦可 以爽然而悟矣.李中麓日:'何,李虽似大家,去 唐却远.苏门虽云小就,去唐却近.'蔡白石,王 岩潭以苏门为我朝第一.其言虽过,要之未可尽 非也.余故录子业诗,取冠丁集云."(高按察叔 嗣)…"牧斋此处解释得至为清晰,高叔嗣能领 起丁集,即在于能不堕于北郡云雾中.丙集李, 何之云雾因高叔嗣而稍有廓清.丁集下以程嘉燧 为冠,"吾友程孟阳读怀麓之诗,为之撼发其指 意,洗刷其眉宇,百五十年之后,西涯一派焕然 复开生面,而空同之云雾,渐次解驳,孟阳之力 -'~ili东阳)?]245~"于是乎王,李之云雾尽 也"(李6 扫,后生之心眼一开,其功于斯道甚大,而世或 未之知也."(松圆诗老程嘉燧)….程嘉燧之所 以得到牧斋如此高的评价,看至此处即可了然. 盖从国运的角度,牧斋以东阳为极盛,七子为转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七子的抨击及其动因 折,而程嘉燧扫尽七子云雾,国运将复兴.李慈 铭《越缦堂读书记》(卷八)指出牧斋编排之用意: "列明诸帝王后妃于乾集,列元季遗老于甲前集, 自嘉靖至明末皆列丁集,分上,中,下,以见明运 中否,方有兴者."? 牧斋于集中舍弃陈子龙,并解释为"采诗之 役,未及甲申之后,岂有意刊落料拣哉?"而实 际上,陈寅恪早已看破其端倪,牧斋并未严格遵 守史家限断之例,曹学俭,王微等皆卒于甲申之 后,他们的作品却皆被收录.原因即在于陈子龙 等云间诗人是推崇七子的,而在牧斋的理想体系 中,文运乃至气运,国运于程孟阳振弊起衰,哪 容得七子云雾再次出现?尽管未选陈子龙,牧斋 在《列朝诗集小传》中却未割舍对云间诗的委婉 批评,从中亦可见牧斋舍弃陈子龙之原因:如唐 瞽者汝询条:"仲言之兄汝谔,笃嗜王,李之学, 仲言童而习之,故其于诗,未能超诣,盖亦云间 流派如此."… 牧斋《列朝诗集》之编排,尽管以朝代为序, 但却总在有意无意间表明其在编排过程中对国运 的重视.在牧斋眼中,七子乃文运之转折点,李 东阳之时,明代文运处于全盛,七子出而文运降, 国运亦随之,从这点来讲,牧斋抨击七子,并非 完全出于门户之见,而是一个贰臣在总结国灭教 训时的痛心疾首,所以在列朝诗集中不放过任何 怒骂七子的机会,如若七子尚在人间,恐怕牧斋 要对之挥老拳. (2)《列朝诗集》为井中心史.牧斋对国运的 关注亦体现于《列朝诗集》的编纂动机之中,联 系钱谦益编《列朝诗集》的动机更可了解牧斋对 七子的愤激之情.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称:"牧 斋编《列朝诗集》,其主旨在修史,并暗寓复明之 意."?s一作为身仕两朝的两截人,贰臣,钱谦益带 着一种愧悔,不甘的心理来总结,审视有明一代 之史和有明一代之诗,《列朝诗集》既是明诗总结, 又为史着,其中又暗寓钱谦益留恋故国,期待明 室复兴之意.修史,存诗兼而有之.李慈铭《越缦 堂读书记》亦称:"蒙叟此集之选,成于顺治四年 自秘书院罢归之后,既自惭堕节,又愤不得修史, 故借此以自托."_l钱谦益在《复林茂之》一文中 说道:"诗集排缵已定,是大好事,此今日一部井 中心史也."?"井中心史"之典故,源自南宋遗 民郑思肖,郑思肖于南宋亡后,写有记载南宋灭 亡过程,表达复国心愿的着作——《心史》.《心 史》写成后,郑以铁盒装之,置之井中,崇祯时才 被发现.钱谦益将《列朝诗集》之编成说成是"此 今日一部井中心史",其意义不言自明.作为曾经 的东林领袖,钱谦益对自己的降清悔恨不已,其 心态多见诸诗歌,并有反清复明之举,陈寅恪在 《柳如是别传》 中考 中考数学全套课件中考心理辅导讲座中考语文病句辨析修改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中考单选题精选 论甚详.所以自北京归里之 后,钱谦益除暗中支持复明活动,另将自己的心 事寄托于所编之《列朝诗集》.其《列朝诗集序》 期待明室复兴之意至为明显.写作《小传》的语言 "亦纯为本朝臣子之辞,一似身未降志者,其不逊 如此"_】.《列朝诗集》乾集上之"太祖高皇帝"条 云:"臣谦益所撰集,谨恭录内府所藏弃御制文 集,冠诸篇首,以着昭代人文化成之始."…依然 视自己为明臣,陈寅恪认为牧斋此举在于"借此 以见其不忘故国旧君之微旨"?.牧斋于集中称 明为"国朝","皇明",行文之中"国朝","国初" 等词屡见不鲜.金堡《列朝诗传序》对牧斋之心志 深为洞悉,其文云:"列朝诗集传虞山未竟之书, 然而不欲竟.其不欲竟,盖有所待也.传有胡山 人白叔死于庚寅冬.则此书之成,两都闽粤尽矣. 北之死义,仅载范吴桥,余岂无诗.乃至东林北 寺之祸,所与同名党人一一不载.虞山未忍视一 线滇南为压门残局,以此书留未竞之案,待诸后 起者,其志固足悲也……呜呼!虞山一身之心迹, 可以听诸天下而无言矣."盖云牧斋一直有所 期待,并未认为明朝已经走向末路.容庚《论<列 朝诗集>与<明诗综>》:"是则未尝不想望肃宗 以中兴.在易代之后,犹称明朝日国朝,日皇明. 藉选诗而提倡国家思想,指斥胡虏.如曾柴之《敦 煌曲》(乙二),周忱之《渔阳老妇歌》(同上),皆 慷慨激昂,鼓吹反抗,即不幸失败出降,子孙犹 未忘中国之衣冠.钱氏抗清之心,于此可见." 正因此"心史"情结,钱谦益对国运的关注更 甚于常人,对导致国运转衰的七子,自会极力排 击. 余论 说到门户,牧斋作为由明入清之文坛大家, 自不免带有此种习气,然成为贰臣并充满忏悔之 心的牧斋,此时或无太多力量争埴坫之短长.生 活于明末清初之人,在反思明代诗坛及明亡原因 之时,多以党争,门户相联系,对明代门户之争 深恶痛绝,王夫之可为其中的代表.王论门户之 争: ? 149? 蚕州大学譬耜2011.2 一 解弈者,以诲人弈为游资,后遇一高 手,与对弈至数十子,辄揶榆之日:"此教师 棋耳!"诗文立门庭使人学己,人一学即似 者,自诩为"大家",为"才子",亦艺苑教师 而已.高廷礼,李献吉,何大复,李于鳞,王 元美,锺伯敬,谭友夏,所尚异科,其归一 也.才立一门庭,则但有其局格,更无性情, 更无兴会,更无思致;自缚缚人,谁为之解 者?……李文饶有云:"好驴马不逐队行", 立门庭与依傍门庭者,皆逐队者也.? 立门户,即流入艺苑教师之类.处于同期的 钱谦益没有理由看不到明代门户之弊. 事实证明,身仕两朝的钱谦益晚年无论怎样 救赎,亦无法得到时人的谅解,即使把前贤一笔 抹倒,他亦已失去领袖文坛的资格.更何况易代 之际的文人多无意争埴坫之短长. 综上,钱谦益处于两截人的尴尬境地,怀恋 故国,期待明室复兴,站在时代的末端,回视整 个朝代,总结明诗及明亡之原因,很自然的把文 运与国运联系起来.在审视的过程中发现,明七 子是导致明国运趋于衰落的罪魁,因此,牧斋把 内心的不满发泄于七子,七子在此已不是一单纯 的诗派,而是历史的罪人.由此,我们即可理解 牧斋对七子乃至X,-j-竞陵态度之激烈. 参考文献 [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乔亿.剑溪说诗[G]//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沈德潜.说诗啐语[G]//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沈德潜,周准.明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有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朱彝尊.曝书亭集[M].国学整理社,1937. [7]严迪昌.蒙叟心志与列朝诗集[J].语文知识,2007,(4). [8]周建渝.列朝诗集小传的明诗批评及其用意[J].复旦,2008,(6). [9]简锦松.论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之批评立场[J].文学新钥(台湾:南华大学),第2期.转引自周建渝.列朝 诗集小传的明诗批评及其用意[J].复旦,2008,(6). [10]钱谦益着,钱曾笺注.钱牧斋全集(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1]陆营.问花楼诗话[G]//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13]钱谦益撰集,许逸民,林淑敏点校.列朝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4]李慈铭撰,由云龙辑.越缦堂读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5]陈寅恪,柳如是别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6]钱谦益着,钱曾笺注.钱牧斋全集(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7]金堡.遍行堂集[G]//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27.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8]王夫之.姜斋诗话[G]//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责任编辑:叶素] ? 150?
本文档为【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对七子的抨击及其动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7
浏览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