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针灸操作规范

唐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针灸操作规范

举报
开通vip

唐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针灸操作规范唐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针灸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操作规范 一、针刺前的准备 ,一,针具的选择:根据病人体质强弱、病情虚实、针刺部位选择针具。 男性、体壮、形肥、病变部位较深 —— 粗长毫针 女性、体弱、形瘦、病变部位较浅 —— 短细毫针 ,二,体位的选择:既要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便于操作~又要使病人感到舒适。 卧位:,1,仰卧位:前身部腧穴。 1( ,2,俯卧位:后身部腧穴。 ,3,侧卧位:侧身部腧穴。 2( 坐位: ,1,仰靠坐位:头面、前颈、前胸、肩臂、腿膝、足踝部腧穴。 ,2,俯伏坐位:顶枕、后项...

唐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针灸操作规范
唐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针灸操作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毫针刺法操作规范 一、针刺前的准备 ,一,针具的选择:根据病人体质强弱、病情虚实、针刺部位选择针具。 男性、体壮、形肥、病变部位较深 —— 粗长毫针 女性、体弱、形瘦、病变部位较浅 —— 短细毫针 ,二,体位的选择:既要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便于操作~又要使病人感到舒适。 卧位:,1,仰卧位:前身部腧穴。 1( ,2,俯卧位:后身部腧穴。 ,3,侧卧位:侧身部腧穴。 2( 坐位: ,1,仰靠坐位:头面、前颈、前胸、肩臂、腿膝、足踝部腧穴。 ,2,俯伏坐位:顶枕、后项、肩背部腧穴。 ,3,侧伏坐位:顶颞、耳颊部腧穴。 ,三,消毒 ,1, 针具消毒 ,2, 医生手指消毒 ,3, 穴位消毒 四、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1(刺手和押手:双手协同~右手持针~称为刺手~左手按压穴位局部~称为押手。 2(手法 ,1,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拇食指用力向下按压~将针刺入。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2,双手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用押手的拇指或食指尖按压在腧穴旁~针尖靠近指甲进针。为最常用进针方法。 ?夹持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捏住针身下段~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将针刺入。多用于3寸以上芒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腧穴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刺手持针进针。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如腹部腧穴的进针。 ?提捏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进针。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如面部腧穴的进针。 3(管针进针法:利用金属管或进针器进针。 ,二,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 1( 针刺的方向:进针时针尖对准的方向。 2(针刺的角度: ,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角刺入。 ,2,斜刺:针身与皮肤呈45?角刺入。 ,3,横刺:针身与皮肤呈15—25?角刺入。 3(针刺的深度:以既有针感又不伤害重要脏器为原则。 ,三,行针与得气 1(得气:进针后~针刺部位出现酸、麻、重、胀等感觉~有时可沿经络路线上下传导。 得气与医生的感觉:“轻滑慢而未~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悠堂之深邃。” 得气与疗效的关系:“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 2(行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而施行一定的手法。 1,提插法:上下运动。 , ,2,捻转法:旋转运动。 手法轻重: 强刺激:泻法。 中刺激:平补平泻。 弱刺激:补法。 ,四,留针和出针 1(留针:进针后~将针留臵于穴内~以加强针感或针刺的持续作用。一般为 15—30分钟。 2(出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的皮肤~右手持针将针 轻微捻转并缓慢提至皮下~然后将针快速起出并轻揉针孔。 五、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一, 晕针 原因:体质与精神~体位~手法~留针 症状: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严重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二便失禁、唇甲青紫、 脉细微欲绝。 处理:出针~平卧保暖~灸治 预防:针对原因~注意观察 ,二, 滞针 原因:精神紧张或疼痛、手法、留针时间 现象:针体活动困难或伴疼痛 处理:放松,精神 局部,转移注意力/调整针体 预防: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注意正确操作手法 ,三, 弯针 原因:体位、手法、外力、滞针 现象:方向角度改变-针体活动-疼痛 处理:放松局部 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预防: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 ,四, 断针 原因:针具质量、手法过重、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 现象: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处理:保持镇静保持原有体位 预防:检查针具,针刺时保留部分针身在体外 ,五, 血肿 原因:针具质量 手法过重 刺伤血管 现象:疼痛~肿胀~皮肤青紫 处理:按压~冷敷~加压包扎~热敷 预防:检查针具~注意手法适度熟悉解剖 ,六,刺伤重要脏器 六、针刺注意事项 1( 防止晕针。 2( 重要脏器附近需慎刺。 3( 孕妇慎刺。 4( 出血性倾向的病人不宜针刺。 5( 针刺时机及疗程。 灸法操作规范 一、 材料:艾绒 特点: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热力温和~价格低廉,温通经络~祛散阴寒,便 于搓捏。 二、 灸法分类 1(艾柱灸 瘢痕灸 直接灸 无瘢痕灸 隔姜灸 间接灸 隔蒜灸 隔附子饼灸 隔盐灸 温和灸 2( 艾条灸 雀啄灸 2( 温针灸 三、 操作方法与应用 1( 艾柱直接灸 ,1,瘢痕灸:慢性肺系疾病~慢性肠胃病~体质虚弱 7-9壮 ,2,无瘢痕灸:虚寒轻症 3-7壮 2( 艾柱间接灸: ,1,隔姜灸:虚寒病证~如腹痛~腹泻~关节疼痛。 ,2,隔蒜灸:结核~痈疽疮疖初起未溃。 ,3,隔附子饼灸:各种阳虚病证。 ,4,隔盐灸: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虚脱。 3( 艾条灸: 4( 温针灸:针、灸结合。 四、 作用及适应症 1( 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风寒痹证。 2( 温通气血:阳虚证。 3( 扶阳固脱~升提阳气:虚脱证~阳痿、遗尿、脱肛、子宫脱垂。 4( 消瘀散结:乳痈初起~痈疽疮疖初起未溃。 5( 防病保健: 五、 注意事项 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向患者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选 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 2.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壮的多少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一般情况~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点~在头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更应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 若属风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郁产生不良后果。 3.灸治应用广泛~虽可益阳亦能伤阴~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应慎用灸法。 4.施灸时~对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宜选用直接灸法~对于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5.在施灸或温针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造成皮肤及衣物的烧损。灸疗过程中~要随时了解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掌握灸疗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过~亦可引起灸伤。灸后若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涂以龙胆紫药水。 6.对于化脓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不宜从事体力劳动~要注意休息~严防感染。若有继发感染~应及时对症处理。此外~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灸治时~更应注意。 7.施术的诊室~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过浓~污染空气~伤害人体。 拔罐疗法操作规范 一、 概念 是用杯罐为工具~借热力排去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皮肤上~ 造成被拔部位皮肤充血或瘀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 二、 用具 竹罐陶罐 1( 2( 玻璃罐 3( 抽气罐 三、 操作方法 ,一,火罐 1( 投火法 2( 闪火法 ,二,水罐:水煮法 ,三,抽气罐 四、 各种拔罐法的应用 1( 单罐:病变较局限。 2( 多罐:病变较广泛。 3( 闪罐: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 4( 留罐:10—15分钟。 5( 推罐:走罐~肌肉、肌腱劳损,肌肉丰厚处,。 6( 药罐: 7( 针罐:风湿痹证。 8( 刺血,刺络,拔罐: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五、 适应症 风湿痛、腹痛、胃痛、消化不良、头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慢性疾病~ 疮疡初起。 六、 注意事项 1( 体位与部位 2( 防止烫伤 3( 禁忌症: 4( 意外情况:
本文档为【唐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针灸操作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258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1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