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

举报
开通vip

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

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
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板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请几名同学背。 2.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学生补充介绍有关作者资料。 2.解诗题。 渔者——打鱼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鱼的人。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渔”“鱼”。 (2)“君”字第二笔右边要出头。 3.齐读《江上渔者》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意。 一、二句: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三、四句: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6)把四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想象,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2.课堂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他们有什么不同? (2)从哪儿看出打鱼人的艰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诗中讲了两种人:吃鱼人和打鱼人。吃鱼人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打鱼人捕鱼十分艰险。 打鱼人为了捕鱼,每天要驾驶着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自身无安全保障。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来之不易的。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吃鱼人不知打鱼人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练习朗读。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4.汇报、评读。 5.自己试着背诵,同桌互背。 6.作业: 背默古诗《江上渔者》;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找有关诗人资料。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本文档为【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英语四级
上传时间:2019-01-11
浏览量: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