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计职称考试中级练习题

统计职称考试中级练习题

举报
开通vip

统计职称考试中级练习题统计职称考试中级练习题 65(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条件是() A(计算是否加权B(指数化指标是否相同C(包括的范围是否相同D(同度量因素是否相同 66(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编制指数的任务不同D(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67(总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即()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算数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68(某企业集团为了反映所属各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情况,表现企...

统计职称考试中级练习题
统计职称考试中级练习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65(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条件是() A(计算是否加权B(指数化指标是否相同C(包括的范围是否相同D(同度量因素是否相同 66(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编制指数的任务不同D(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67(总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即() A(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算数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68(某企业集团为了反映所属各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情况,表现企业内部各因素作用的结果(如技术革新,充分利用劳动时间等取得的成果),则需要编制的指数属于()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B(数量指标综合指数C(可变组成指数D(固定组成指数 69(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A(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B(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C(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D(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 70(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产量指数B(商品销售量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劳动生产率水平指数 71(以下哪一个指数是总指数:(甲)某地区零售商业商品销售额1993年与1992年对比为125%,(乙)某地区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1993年与1992年对比为115%() A(甲是总指数B(乙是总指数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72(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的公式为() p1pq,11pq,00pqpqp,,110101pq,11pqpqpq,,,010000kA( B(C(D( 73(某企业两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今年一嫉妒同去年一季度相比较, 由于两个分厂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使企业的总平均成本下降5%,由于产品结构变化使公司总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总平均成本增减变动百分比为() A(4.5 % B(-13.6 C(15 % D(-4.5 % 74(已知某工厂生产三种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生产费用和个体产量指数时,编制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B(加权算数平均数指数C(数量指标综合指数D(固定加权算数平均数指数 75(某管理局为了全面反映所属各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平均成本总的变动情况,需要编制() 可变指数B(固定构成指数C(结构变动影响指数D(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76(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数平均法C(简单算数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 77(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增长量同作为比较基准的数列水平之比,就是() 78 A(总速度B(平均速度C(发展速度D(增长速度 79(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和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是() 190,195,193190,195,193,201 34A( B( 190/2,195,193,201/2190/2,195,193,201/2 4,14C( D( 80(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A(环比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 81(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睦相处%,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102%,105%,108%,107%),100%A( 102%,105%,108%,107%B( 2%,5%,8%,7%C( (2%,5%,8%,7%),100%D( 82(平均发展速度是()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数平均数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数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D(增长速度加上100% 83(以1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 A(33次方B(32次方C(31次方D(30次方 84(增长1%的绝对值是() 水平指标B(速度指标C(速度与水平相结合的指标D(以上三种均可 8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年年下降B(年年增长C(年年保持不变D(无法作结论 86(若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保持不变,则各年增长量() 逐年增加B(逐年减少C(保持不变D(无法作结论 87(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 季节变动B(循环变动C(长期趋势D(不规则变动 88(假定被研究现象基本上是按不变的发展速度发展,为描述现象变动的趋势,借以进行预测,应拟和合适方程() 直线趋势方程B(双曲线方程C(指数曲线方程D(直线或曲线方程均可 多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它们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l、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 A、全部成年人口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2、统计研究运用着各种专门的方法,包括()。 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 C、综合指标法D、统计模型法 E、归纳推断法 3、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A、社会性B、大量性C、总体性D、同质性 E、变异性 4、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 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监督职能D、决策职能E、协调职能 5、下面研究问题中所确定的总体单位有()。 A、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规模时,总体单位是每个国有企业 B、研究某地区粮食收获率时,总体单位是每一亩播种面积 C、研究某种农产品价格,总体单位可以是每一吨农产品 D、研究货币购买力(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总体单位应是每 元货币 E、确定某商店的销售额,总体单位是每一次销售行为 6、在全国人日普查中,()。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 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 C、人的年龄是变量 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 E、人日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7、在工业普查中()。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 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8、设某地区五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2万元、30万元、20万元、45万元和54万元,则( )。 A、“全民所有制”是企业的品质标志 B、“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 C、“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统计指标 D、“产值”是变量 E、22、30、20、45和54这几个数值是变量值。 9、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机床台数B、学生人数 C、耕地面积D、粮食产量 E、汽车产量 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11、下列统计指标中,是质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B、单位产品成本 C、出勤人数D、人日密度 E、合格品率 12、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 A、我国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 B、某同学该学期平均成绩 C、某地区出生人日总数 D、某企业全部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人均产量。 E、某市工业劳动生产率 13(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应确定() 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调查资料和使用范围E。调查时间和时限 14(专门调查是为了了解和研究某种情况或问题而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下列属于专门调查的有() 普查B(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D(典型调查E(重点调查 15(普查是一种() 专门组织的调查B(连续性调查C(不连续调查D(全面调查E(非全面调查 16(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那些属于连续性调查() 商店的商品库存调查B(运输部门的客运周转量 企业发生的工伤事故次数D(学校年底的在校生人数E(没地区年出生人数 17(通过对开滦、大同、抚顺等机构饿大型矿务局的调查,了解我国煤炭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全面调查E(非全面调查 18(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 经济性B(实效性C(准确性D(全面性E(灵活性 19(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划分社会经济类型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C(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 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E(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 20(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B(固定资产按用途分组C(工人按年龄分组D(人口按民族分组E(企业按生产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完成程度分组 21(下列那些分组是按数量标志分组() 学生按健康情况分组B(工人按出勤率状况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 组 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E(人口按地区分组 22(下面那些是连续型数量标志() 住房面积B(商店的商品销售额C(高校的大学生人数 D人口的出生率(E(工业增长速度 23(下面哪些是离散型变量() 进口的粮食数量B(洗衣机台数C(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 人均粮食产量E(城乡集市个数 24(分配数列中,各组标志值与频数的关系是() 各组标志值作用大小从频数大小中反映出来 ,标志对于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影响也愈大 频数愈大的组 频数愈大,则组标志值也愈大 标志值很小的组,相应的频数也就小 组标志值相应的频数很小,对于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就小。 25(下面哪些是变量分配数列() 大学生按所学专业分配数列B(大学生按年龄的分配 商店按商品销售额的大小的分配D(工人按生产每一零件时间消耗的分配 2001年某工厂每个月工人劳动生产率 26(在次数分配数列中,() 各组频数之和等于100 各组频率大于0 频数愈小,则该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愈小 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频率表明各族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 27(次数分配数列() 是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组成的 是由总投资分成的各个组和各组相应的分配次数组成的 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 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现 可以表明总投资结构和分布特征。 28(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进出口总额 29(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30(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重 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大学生占全部学生比重 某年积累额占国民收入比重 E(某年人均消费额 31(某地区某年年底统计结果显示:该地区共有工业企业1680个,从业人 员人员60万,工业总产值1500万元,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000元/人,资 料中出现有() 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统计标志E(总体标志总量 32(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 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E(动态相对指标 33(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 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 34(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算数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几何平均数E(众数 35(加权算数平均数的大小步哪些因素的影响() 受各组平均数的大小的影响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大小的共同影响D(只受各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值大小的影响 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 36(平均指标的作用是() 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 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同质总体平均指标进行对比 测定总体各单位分布的离散程度D(测定总体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反映总体的规模 37(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结合运用体现在() 用变异指标说明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大小 以变异指标为基础,用平均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 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 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节奏性 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 38(众数是() 位置平均数B(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C(不受极端值的影响D(适 用于总体次数多,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情况E(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 39(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数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数平均数() 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各组次数都为1 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40(全国人口、商品库存量、人口出生数、出口总额这四个指标() 都是总量指标B(都是质量指标C(都是数量指标 有两个时期指标,两个时点指标E(都是时期指标 41(标准变异指标中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区别是() 两者的作用不同B(两者的计算方法不同C(两者的使用条件不同D(指标 表现形式不同E(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 42(抽样误差是() 抽样估计值与总体未知参数之差B(抽样估计值与总体未知的总体特征值 之差 登记性误差D(系统性误差E(偶然性误差 43(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是() 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 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消除的 是可以实现计算出来的 只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 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44(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 是变量总体还是属性总体 是重复抽样还是不重复抽样 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E(抽样单位数的多少。 45(从一个全及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个样本,因此() 抽样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抽样指标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 总体次数是随机变量 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E(样本指标称为统计量 46(从全及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 简单随机抽样B(重复抽样C(不重复抽样D(等距抽样E(类型抽样 47(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单位数的多少取决于() 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允许误差的大小 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 E(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 48(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是() 样本单位数 抽样指标,相应总体指标的估计值 抽样误差范围 概率保证程度 E(抽样平均误差 49(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包括() 重复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不重复抽样D(等距抽样E(类型抽样 50(简单随机抽样() 适用于总体各单位呈均匀分布的总体 适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较大的总体 在抽样之前要求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 最符合随机原则 E(是抽样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抽样组织形式。 51(测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是() 编制相关表B(绘制相关图C(对客观现象做定性分析 D(计算估计标准误差E(配合回归直线 (直线回归分析中() 52 自变量是可控制量,因变量是随机的 两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 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相互推算 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相关的方向 E(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53(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 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公式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 54(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的b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作用是() 可确定两变量变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 可确定两变量的相关方向 可确定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可确定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 E(可确定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值 55(计算相关系数时,() 相关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相关的两个变量是对等的关系 相关的两个变量一个随机的,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相关系数有正负号,可判断相关的方向 E(可以计算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两个相关系数 56(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方向的指标有() 估计标准误差B(相关系数C(回归系数 D(两个变量的协方差E(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57(工人的工资(元)依劳动生产率(千元)的回归方程为y=10+70x,这 意味着() 如果劳动生产率等于1000元,则工人工资为70元 如果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000元,则工人的平均工资平均提高70元 如果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000元,则工人工资增加80元 如果劳动生产率等于1000元,则工人工资为80元 如果劳动生产率每下降1000元,则工人工资平均减少70元 58(在回归分析中,就两个相关变量x与y而言,变量y 倚变量x的回归和 变量x倚变量y的回归所得的两个回归方程是不同的,这种不同表现在() 方程中参数估计的方法不同 方程中参数的数值不同 参数表示的实际意义不同 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方法不同 E(估计标准误差的数值不同 59(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指标 估计值与实际值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 自变量与因变量离差程度的指标 因变量估计值的可靠程度的指 E(回归方程使用价值大小的指标 60(下面哪些是反映平均指标变动的指数 可变构成指数B(固定构成指数C(算数平均数指数 D(调和平均数指数E(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61(下列指数中哪些属于质量指标指数()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B(商品价格指数C(工资水平指数 D(商品销售额指数E(全社会零售商品价格指数 62(同度量因素的作用() A(同度量作用B(比较作用C(权数作用D(稳定作用E(平衡作用 63(下列指数哪些属于数量指标指数() 产品产量指数 多种产品产值指数 商品销售量指数 职工人数指数 E(工资总额指数 64(根据三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生产费用和产品将为成本的个体指数资料编制的三种产品成本指数属于() 总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指数D(固定构成指数E(调和平均数指数 65(对某商店某时期商品的销售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其指数体系包括() A(销售量指数B(销售价格指数C(总平均价格指数D(销售额指数E(个体指数 66(若用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的分组资料来进行分析纱,该企业总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主要受到() 企业全部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 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企业各类职工人数在全部职工人数中所占比重的变动影响 企业各类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影响 E(受各组职工人数和相应劳动生产率两因素的影响 67(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 我国近几年来顶耕地总面积 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68(某企业某种产品原材料月末库存资料如下: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原材料8 10 13 11 9 库存量 则该动态数列() 各项指标数值是连续统计的结果 各项指标数值是不连续统计的结果 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量 各项指标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总量 E(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得到5个月原材料库存总量 69(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两者都属于速度指标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E(相邻两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70(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 前者基期水平不变,后者基期水平总在变动 二者存在关系式: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 相邻的两个逐期增长量之差等于累计增长量 根据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极端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 E(这两个增长量都可以计算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每期增长量 71(下列哪些属于序时平均数() 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 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某商场职工某年月平均人均销售额 E(某地区近几年出口商品贸易额平均增长速度 7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A(算数平均法B(几何平均法C(方程式法D(调和平均法E(加权平均法 73(下列数列哪些属于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构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动态数列()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数列 百元产值利润率动态数列 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动态数列 某单位人员构成动态数列 E(各种商品销售额所占比重动态数列 74(影响动态数列发展水平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A(长期趋势B(循环变动C(季节变动D(季节比率E(不规则变动 75(增长1%的绝对值() 等于前期水平除以100 等于逐期增长量除以环比增长速度 等于逐期增长量除以环比发展速度 表示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增加的绝对量 E(表示增加一个百分点螦增加的相对量 判断题 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2、对有限总体进行调查只能采用全面调查。() 3、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4、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经常性调查方法(() 5、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6、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根本区别是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7、调查时间就是进行调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9、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10、典型调查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 1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来确定的。() 12、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13、统计调查误差就是指由于错误判断事实或者错误登记事实而发生的误差。() 14、如果调查间隔时间相等,这种调查就是经常性调查。() 15(统计整理的关键是对各项整理的指标进行汇总() 16(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同质性特点决定的() (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17 18(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19(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各族的变量能准确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的区别() 20(连续型谋量可以为单项分组或组距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分组() 21(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大于最大变量值() 22(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23(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布数列() 24(统计表的主体栏是说明总体的各种统计指标() 25(总体单位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可以随研究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 2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数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27(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 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28(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29(某厂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4%,实际降低了3%,则成本降低计划的完成程度为99.04%。() 30(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31(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32(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权数本身绝对值的大小。() 33(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数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数平均数()。 35(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一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36(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7(标准差系数是测量标志变异程度的一个相对指标,因而其数值的大小与标志值之间的差异程度无关。() 38(对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39(抽样推断是利用全体中的一部分进行推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误差() 40(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41(样本容量是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42(所有可能的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43(样本成数是资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44(不知道总体方差或标准差时无法计算抽样误差() 45(抽样平均误差总是小于抽样极限误差() 46(在简单随机抽样中如果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40%,其他条件 不变时,则样本单位数只需要原来的一半左右() 47(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而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既可以编码,也可以控制其大小。() 48(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或抽样成数的标准差是衡量抽样误差一般水平的尺度。() 49(点估计就失意个别现象的实际值直接作为相应总体参数估计值() 50(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51(根据结果标志对因素标志的不同反映,可以把现象总体数量上的依存关系划分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 52(正相关指的就是因素标志和结构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53(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 54,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于+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55(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减少,说明变量X与Y之间存在正的相关关系() 56(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r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y,170,2.5x57(若直线回归方程,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y,a,bx58(按直线回归方程配合的直线,是一条具有平均意义的直线() 59(回归分析中,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建立x倚y变动的两个回归方程() 60(估计标准误差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其估计值的平均误差程度() 61(在任何情况下相关条件下,都可以用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62(简单指数是一种个体指数() 63(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标指数() 64(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指数通常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65(从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是数量指标指数() 66(为了使成本指数的计算符合现实经济意义,则编制单位产品成本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计算期的产品产量() 67(若指数化指标是数量指标,则应以联系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若指数化指标是质量指标,则应以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68(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69(在已掌握各种商品的销售量个体指数以及各种商品的基期销售额资料的情况下,计算销售量总指数应采用加权算数平均公式() 70(如果各种商品的销售量平均上涨5%,销售价格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不变() 71(在计算综合指数时,要求同度量因素不变() 72(在指数体系中,各指数间的关系是以相对数表现的乘积关系,绝对额间的关系以绝对量表示的加减关系() 73(在由三个指数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指标杀不同期的() (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74 约() 7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76(若将1995-2000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77(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a,af/f,,78(根据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利用次公式进行计算是假定指标值在两个时点之间的变动是均匀的。() 79(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80(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与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81(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表示的是:速度指标增长百分之一而增加的水平值。() 82(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83(季节变动指的就是现象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一种有规律的变动。() 计算题 某工业企业有如下资料: 按工龄(年)分组 工人人 数 5以下 70 5-10 60 10-15 22 15-20 20 20-25 18 25以上 10 根据资料来回答下列问题:(1)分组标志及其类型。(2)分组方法的类型。(3)计算各组的频率。(4)指出工人按年龄分布的特征。 某企业2000年某产品将为成本520元,2001年计划规定在上年的基础上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6%,试确定2001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和实际数,并计算2001年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某企业2001年产品销售计划为上年的108%,2000-2001年动态相对指标为114%,试确定2001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某市共有5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占85%,郊区人口占15%,为了了解该市 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市区抽查了1500户局面,每人年平均收入为1380元,若这两个抽样数字具有代表性,则计算该市居民年平均收入应采用哪一种形式的平均数方法进行计算。 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第一车间实际产量为190件,完成计划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50件,完成计划1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609件,完成计划105%,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 95%,100%,105%,100% 3 另外,一车间产品单位产品成本为18元/件,二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2元/件,三车间产品单位成本15元/件,则三个车间平均单位成本为:18,12,15,15 3元/件 以上平均指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详细理由并改正。 6(2001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如下: 品价格(元甲市场乙市场 种 /斤) 成交额(万成交额(万 元) 斤) 甲 1.2 1.2 2 乙 1.4 2.8 1 丙 1.5 1.5 1 合 5.5 4 计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某市招收各类职业人员资料如下: 男性 女性 报考人数 录用率报考人数 录用率 (%) (%) 技工 350 20 50 40 教师 200 25 150 30 医生 50 6 300 8 合计 600 500 试根据资料分别计算男、女职业人员的总录用率,并比较两组说明各组和总录用率高低不同的原因。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 工人数 (人) 15 15 25 38 35 34 45 13 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某钢铁厂生产某种钢管,现从该厂某月生产的500根产品中抽取一个容量为100根顶样本,已知一级品率为60%,试求样本一级品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对一批成品按不重复方法抽选200件,其中废品8件,又知道抽样单位数是成品量的1/20,当概率为0.9545时,可否认为这一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5%。 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 计算样本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批产品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如果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12(某电子产品使用寿命在3000小时以下为不合格品,现在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5000个产品中抽取100个,对其使用寿命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使用寿命(小时) 产品数量 (个) 3000以下 2 3000-4000 30 4000-5000 50 5000以上 180 合计 100 要求: 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平均寿命的抽样平均误差 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计算该产品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根据重复抽样计算的抽样平均误差,以68.27% 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平均使用寿命和合格率进行区间估计。 某油田有2500口油井,根据以往的调查,得知油井的年产量标准差为250吨,若要求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21吨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试分别按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估计各应抽查多少口油井,若其他条件不变,而要求最大允许误差再缩小三分之一,这时各应抽查多少口油井, 调查一批机械零件合格率,根据过去的资料,合格品曾有过99%、97%和95%三种情况,现在要求误差不超过1%,要求估计的把握程度为95%,问需要调查多少个零件, 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想了解观众对某个电视专题节目的喜欢情况,他选取了500个观众作样本,结果发现喜欢该节目的有175人,试以95%的概率估计观众 喜欢这一专题节目的区间范围,若该节目主持人希望估计的极限误差不超过5%,问有多大把握程度, 某乡水稻总面积2000亩,从中随机抽取400亩,每亩产量资料如下: 每亩产量亩数 每亩产量亩 (斤) (斤) 数 400-450 10 600-650 100 450-500 20 650-700 60 500-550 50 700-750 30 550-600 110 750-800 20 要求极限误差不超过8斤,试估计全乡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量,并指出概率保证程度。 某单位按重复抽样方式抽取40名职工,对其业务考试成绩进行检查,资料如下: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82 99 58 81 54 79 76 95 76 60 91 65 76 72 76 85 89 92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7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按成绩分成以下几组: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90分、90-100分。并根据分组整理成变量分配数列。 (2)根据整理后的变量数列,以95345%的概率保证程度推断全体职工业务考试成绩的区间范围。 若其他条件不变,将允许误差缩小一半,应抽取多少名职工, 有10个同类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年平均价值和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 企业编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工业增加值 号 值(元) (万元) 1 318 524 2 910 1019 3 200 638 4 409 815 5 415 913 6 502 928 7 314 605 8 1210 1516 9 1022 1219 10 1225 1624 合计 6525 9801 根据资料:(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变量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2)编制直线回归方程,指出方程参数的经济意义 (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估计生产性固定资产(自变量)为1100万元时,工业增加值的可能值。 检查五位同学的统计学的学习时间与成绩分数如下表所示: 学习时数(小学习成绩(分) 时) 4 40 6 60 7 50 10 70 13 90 根据资料:(1)建立学习成绩(y)倚学习时间的直线回归方程 (2)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3)对学习成绩的方差进行分解分析,指出总误差平方和中有多达比重可 由回归方程来解释 由此计算出学习时数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 某地1991-2000年个人消费支出和收入资料如下: 年个人收消费年个人消费份 入 支出 份 收入 支出 11640 1560 12070 1880 991 996 11700 1600 12250 2020 992 997 11770 1660 12430 2180 993 998 11820 1700 12650 2360 994 999 11920 1780 22890 2550 995 000 要求:(1)判断两者为何关系时,计算两者相关系数 (2)若为直线关系试利用所给资料建立回归方程 (3)计算回归方程的估计标准误差 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单位成本和出厂 价格资料如下: 产产量(件) 单位成本(元/出厂价格(元/品 件) 件) 基期 报告基期 报告基期 报告 期 期 期 甲 2000 2200 10.5 10.0 12.0 12.5 乙 5000 6000 6.0 5.5 6.2 6.0 试计算:(1)以单位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2)以出厂价格为同 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3)单位成本总指数。(4)出厂价格指数。 某商店三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 商计量单销售量 价格(元) 品名位 2000 2001 2000 2001 称 甲 公斤 300 360 0.42 0.45 乙 件 200 200 0.30 0.36 丙 袋 1400 1600 0.20 0.28 试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该商店2001年比2000年三种商品销售额的增长情况,并分析其中由于销售量及价格变动的影响。 某地区1995-2000年两类商品的收归国有价格类指数和收购额资料如下: 商品收购总额 收购价 种类 1995 2000 格类指数(%) 甲 140 138.6 105 乙 60 78.4 98 试计算:(1)收购价格总指数和由于收购价格变动而增加的收购额。(2)收购量总指数和由于收购量变动而增加的收购额。(3)收购额总指数及增加绝对值。 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值和产量资料如下: 产品 实际产值(万元) 2000年比 1995年 2000年 1995年产量增长 的% 甲 200 240 25 乙 45 485 10 丙 350 480 40 试计算(1)三种产品的总产值指数(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产值。(3)利用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 某商店的销售额增长2.9%,价格下降2%,问销售量指数为多少, 某市1998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元,1999年增加至15600元,这四年零售物价指数提高4%,问零售量指数为多少, 某企业1995年比1994年产量增长15%,产品成本下降4%,1998年企业总成本支付了30万元,问1995年总成本比1994年要多支付多少万元, 甲乙两厂基期和报告期的总产值和工人数资料如下: 基期 报告期 总产值工人数总产值工人数 (万元) (人) (万元) (人) 甲 250 50 825 150 乙 200 100 120 50 要求,(1)计算总平均劳动生产率指数。(2)对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某管理局所属三个工厂生产同种产品,它们的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 产量(万件) 每件成本(元) 1995 2000 1995 2000 甲 10 15 2.5 2.4 乙 10 10 2.4 2.4 丙 10 25 2.2 2.0 根据上表资料,(1)分别计算三个工厂生产这种产品的1995和2000年的总平均成本,并进一步计算平均成本指数,并分析由于平均成本下降所节约的总成本金额(。2)在平均成本的总变动中,分析各工厂成本水平变动及各工厂产量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绝对额。 某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情况如下: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比上年1656 1793 1726 1678 1629 增加人口 (万人) 计算该地年平均增加人口数量。 某商店2001年各月末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 月1 2 3 4 5 6 8 11份 1 2 库654445466存额 0 5 8 3 0 0 5 0 8 试计算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某企业2001年各季度计划产值和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资料如下: 计划产值 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 第一季度 860 130 第二季度 887 135 第三季度 875 138 第四季度 898 125 试计算该企业年度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 31(1995-2000年各年底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工程技术人员数资料如下: 年份 职工人数 工程技术人员数 1995 1000 50 1996 1020 50 1997 1085 52 1998 1120 60 1999 1218 78 2000 1425 82 试计算1995-2000年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某种农产品在甲乙两个市场的价格与销售额资料如下: 1月1日 2月1日 3月1日 4月1日 甲地价格 1.80 1.76 1.77 1.75 乙地价格 1.85 1.80 1.90 1.87 该商品第一季度销售额:甲地为42万元,乙地为22万元。试计算甲乙两地销售该种农产品的总平均价格。 某地区1995-2000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粮食200 产量(万 吨) 定基 31 40 增长量 (万吨) 环比 110 105 93 发展速度 (%) 要求:(1)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 (2)计算该地区1996-2000年这五年间的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以及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速度。 已知某市人口资料如下: 1995年年平均人口朊为92万人 2000年人口数情况为:1月1日124万人,4月1日129万人,7月1日133万人,10月1日134万人,12月31日136万人 2000年该市土地面积为5600平方公里 要求,根据资料计算2000年年平均人口数; 2000年底人口密度; 1995-2000年该市平均每年人口增长速度。 某工厂的工业总产值1988年比1987年增长7%,1989年比1988年增长10.5%,1990年比1989年增长7.8%,1991年比1990年增长14.6%,要求以1987年为基期计算1988年至1991年该厂工业总产值的总增长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某地区1990年平均人口数为150万人,2000年人口变动情况如下: 月份 1 3 6 9 次年1 月 月初人102 185 190 192 184 数 计算(1)2000年平均人口数 (2)1990-2000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 如要求2010年时该地区人口数不超过200万人,则人口平均增长速度应控制在什么水平上, 某地区2000年底人口数为2000万人,假定以后每年以0.9%的增长率增长,又假定该地区2000年粮食产量为120亿斤,要求到2005年平均每人粮食达到800斤,试计算2000年的粮食产量应该达到多少斤,粮食产量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如何, 某地区年粮食总产量如下表所示: 年份 产量(万吨) 年份 产量(万吨) 1 230 6 257 2 236 7 262 3 241 8 276 4 246 9 281 5 252 10 286 要求(1)检查该地区粮食生产发展趋势是否接近于直线型, (2)如果是直线型,请分别用平均法和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 第12年的粮食生产水平。 一、单选题 1、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情况进行研究统计总体是( )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2、设某地区有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 位是( ) A(每个工业企业 B(67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 3、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4、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数量指标 D(质量指标 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的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6、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 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小数 7、在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中,作为统计学研究基础的是( )。 A(试验设计 B(大量观察 C(统计描述 D(统计推断 8、下列调查属于不连续调查的是( ) A、每月统计商品库存额 B、每旬统计产品产量 C、每月统计商品销售额 D(每季统计进出日贸易额 14(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14(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调查属于全面调 查的是( )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 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18、调查的标准时间是指(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C(调查工作的登记时间 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 19(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 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 C(该市每一商业企业 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 20.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畜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21(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 食业的( ) A(全部网点B(每个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 11(作为一个调查单位,( ) A(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标志 B(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指标 C(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指标 D(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标志 11(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统计整理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 ) A(对调查资料的审核B(统计分组C(统计汇总D(编制统计表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分组的标志的正确选择B(按品质标志分组C(运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D(分组形式的选择 没管理局对其所属的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A(89-89%,90-99%,100-109%,110%以上 80%以下,80.1-90%,90.1-100%,100.1-110% 90%以下,90-100%,100-110%,110%以上 85%以下,85-95%,95-105%,105%以上 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的数值时,一般是()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D(另行分组 划分离散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 必须是间断的B(必须是重叠的C(即可以间断的,也可以是重叠的D(应当是相近的 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D(人口按年龄分组 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组数的多少不同C(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 同D(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和按职工人数分组,这两个统计分组是() 按数量标志分组 按品质标志分组 前者按数量标志分组,后者按品质标志分组 前者按品质标志分组,后者按质量标志分组 次数分配数列是()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C(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D(按总体单位数分组形成的数 列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 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中位数B(众数C(调和平均数D(算数平均数 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5%,这个指标是() 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0,则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 倍数B(百分数C(系数D(成数 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 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4.76%B(95.45%C(200%D(4.76% 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数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的一般水平,有一 个假定条件,即()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各组变量必须相等 C(各组变量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 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大量的B(同质的C(有差异的D(不同总体的 若干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和职工人数资料,要计算这些企业职工的平均工 资,应选择的权数是() 职工人数B(平均工资C(工资总额D(职工人数或工资总额 统计平均数反映的是同质总体() 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B(某一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D(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位置平均数,他们是一种() 代表值B(常见值C(典型值D(实际值 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5元和6元,则两个企 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前者大于后者B(后者大于前者C(一样大D.无法判断 为了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 件是() 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的大小 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C(计算和控制抽样 误差D(广泛运用数学方法 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准确性原则B(随机性原则C(可靠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 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误差系数C(概率度D(抽样极限误差 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实际误差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C(平均误差程度D(可能误差范围 抽样误差是指() 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误差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由于违反了随机抽样原则而产生的误差 成数与成数方差之间的关系是() A(成数的数值越接近于1,成数的方差越大B(成数的数值越接近于0,成数的方差越大C(成数的数值越接近于0.5,成数的方差越大D(成数的数值越大,成数的方差越大 对某单位职工的文化程度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人是高中毕业,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单位职工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是() 等于78%B(大于84%C(在76-84%之间D(小于76% 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某企业工人生产定额平均完成105%,抽样平均误差为1%,概率为0.9545时,可以确定生产定额平均完成百分比。() 大于107%B(不大于103%和不小于107%C(在103%和107%之间D(小于103% 假定一个拥有一亿人口的大国和百万人口的小国人口的居民年龄的差异程度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的抽样方法抽取本国的1%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抽样平均误差() 不能确定B(两者相等C(前者比后者大D(前者比后者小 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扩大极限抽样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对两工厂工人工作做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一样,但第二个工人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 第一个工厂大B(第二个工厂大C(两个工厂一样大D(不能作结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其精确度将() 保持不变B(随之扩大C(随之缩小D(无法确定 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 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 连续生产的电子管厂,产品质量检验是这样安排的,在一天中,每隔一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是() 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 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回归关系D(随机关系 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 A(估计标准误差B(两个变量的协方差C(相关系数D(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r?1 B(-1〈r〈1 C(-1?r?1 D(-1?r?0 A(0 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的数值() A(越小B(越接近于0C(越接近于-1 D(越接近于1 58(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不完全的依存关系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C(完全的随机关系D(完全的依存关系 59(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 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杀0.84 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 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 60.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都是随机变量B(关系是对等的C(都是给定的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 因变量 61(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 y=56+8x,这意味着()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 废品率没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 如果废品率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 62(某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时间的关系进行测定,建立了考核成绩 倚学习时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180-5x,该方程明显有错,错误在于() A值的计算有误,b是对的 B值的计算有误,a是对的 A值和b值的计算都有误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搞错了 63(配合回归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 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自变量是随机的 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 自变量变和因变量变都是随机的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 64(估计标准误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因此() 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大 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小 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小,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小 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小,说明回归直线的使用价值小
本文档为【统计职称考试中级练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594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0KB
软件:Word
页数:4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7
浏览量: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