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隋唐以来茶具文化发展史论

隋唐以来茶具文化发展史论

举报
开通vip

隋唐以来茶具文化发展史论隋唐以来茶具文化发展史论 摘要 茶具自从隋唐形成,伴随茶叶的烹饮方法的变化,不断发展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与演变。中国茶具的发展之道,是由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繁趋简, 从古朴、富丽再趋向淡雅的返璞归真的过程,从茶具就可品出时代的茗韵。 关键词 茶具 演变 文化 发展 茶 正文 茶具、古时候又称为茶器,陆羽的《茶经》把采茶、加工茶的称为茶具。泡茶的称为茶器。宋代又合二而一,把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这类饮茶器具。从古至今,茶的烹饮方法经历了煮茶、煎茶、点茶、...

隋唐以来茶具文化发展史论
隋唐以来茶具文化发展史论 摘要 茶具自从隋唐形成,伴随茶叶的烹饮方法的变化,不断发展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改进与演变。中国茶具的发展之道,是由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繁趋简, 从古朴、富丽再趋向淡雅的返璞归真的过程,从茶具就可品出时代的茗韵。 关键词 茶具 演变 文化 发展 茶 正文 茶具、古时候又称为茶器,陆羽的《茶经》把采茶、加工茶的称为茶具。泡茶的称为茶器。宋代又合二而一,把茶具、茶器合称为茶具。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这类饮茶器具。从古至今,茶的烹饮方法经历了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的变化。伴随着茶叶烹饮方法的变化,茶具的使用也经历了一系列演变。茶具形成于隋唐以前,当时茶具并没有自成体系。 1.完备专用的唐代茶具 唐代饮茶之风盛行,饮茶由粗放煮茶进入精工煎茶阶段,于是茶具的艺术价值开始受到重视。人们喝茶不仅是为了解渴,而且还讲究茶叶本身的色、香、味,形四佳,同时也追求茶具的精巧完美,以及制茶、冲茶、品茶过程中的艺术美感,真正达到感观享受和性情陶冶合二为一的境界。 为此,出现了专门喝茶的器具,而且品类繁杂。陆羽的茶经确立了专用的茶具,其中24件茶器在王公之门正式的茶宴中不可缺少。一般的可以简化。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连同附件统计、煮茶、饮茶、炙茶和贮茶用且共有29件之多。 唐人还把茶壶称之为“注子”,意指茶水从壶嘴里注出来。据《资暇录》载:"元和初(公元806年,唐宪宗时)酌酒犹用樽杓……注子,唐朝后期唐人不喜欢“注子”这个名称,甚至把整个茶壶柄去掉,整个器型如“茗瓶”,因没有捉柄,所以,又把“茶壶”叫做“偏提”,后人把泡茶叫“点注”,就是源于唐人把茶壶称做“注子”。 2.兴盛的宋代茶具 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初期煎茶或建茶,器具与唐代差不多,炙茶针对于陈茶,新茶不炙拷。专门煮水用的"汤瓶"。当时俗称"茶吹",或"铫子",又有"镣子"之名,因瓶口小,难以观察到瓶中水沸的情况,只好靠听水声来判断水沸程度 南宋开始,饮茶方法由唐的煎茶法逐渐改为点茶法,并大为流行,而宋代斗茶风气的盛行,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当时的文人墨客和僧人以斗茶为雅事和乐事,士大夫们更乐此不疲。团茶碾碎经“点注”后,茶汤色泽已近“白色”,当时认为只有用黑色的茶具才能区分出茶汤的好坏,黑茶盏于是应运而生。 据宋蔡襄《茶录》载:"茶白色、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纣黑,纹路兔毫,其杯微厚,熁火,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依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宋代茶盏非常讲究陶瓷的成色,尤其追求"盏"的质地、纹路细腻和厚薄均匀。如盛白叶茶,就选用黑色茶盏,说明当时已经注意到茶具的搭配关系。搭配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更好的茶色与茶香。 宋代民间饮茶多用茶盏,相对于唐人喜欢的越窑青瓷茶盏,宋人更喜欢建安黑盏。其他的一些如煮水器具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煮水器具唐为敞口的(釜)宋为汤瓶。 3.过度时期的元代茶具 元代喝茶的习惯又发生了根本变化,用沸水冲泡散形条茶的方法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喝茶方式相比于唐宋简洁许多。因为没有碾茶这道工序,而且是直接冲泡不需炙煮,也就自然不需要那么多纷繁复杂的茶具,喝茶也就更显得方便和从容, 这和近代的喝茶习惯已经十分接近了。当时景德镇青白瓷茶具已远近闻名开出门海外 。元代茶壶的变化主要在于壶的流子(嘴),宋代流子多在肩部,元代则移至腹部。元代著名的茶罏有"姜铸茶罏"。元代茶罏非常精制,时至明朝,社会也普通使用"铜茶罏",而特点是在做工上讲究雕刻技艺。 4.明清时期 明清茶具呈现一种反朴归真的趋向,由宋代的崇金贵银而转为崇尚陶质瓷质。但这类陶瓷茶具之精巧绮丽,又非唐人所能企及。明代茶饼已不时兴,散茶流行,人们普遍饮用的是与现代炒青绿茶相似的芽茶。绿色的茶汤,以白瓷衬之,更显得清新雅致,赏心悦目。这就不难理解明清时代的青花、斗彩、 粉彩茶具,为何均以白色为主调了。到了后来,白瓷发展至“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 如镜”的程度,成为十分精美的艺术品。 明清茶具最为后人所称道的,除了白瓷,就是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壶、陶盏的创制和普 及了。明代宜兴紫砂茶壶,造型精巧典雅,工艺独具匠心,一些制壶名师的作品更是珍奇瑰宝。 据说用宜兴紫砂壶泡茶,虽在盛夏,也隔夜不馊。使用经年的紫砂茶壶,偶尔注入白水,饮来亦有茶香余韵,且壶体小而壁厚,保温性能好,有助于保持茶香,加之其陶色典雅 古朴,造型朴拙,故而备受品茗者垂青。 现代时期 现在时期的茶具更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既有古朴典雅的紫砂,又有晶莹剔透的玻璃,还有洁白细腻的瓷器等等。也不断有各种形式各异的新茶具出现。 小结 茶具的演变发展,是和当时的时代特征,饮茶习惯相对应的,是由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繁趋简, 从古朴、富丽再趋向淡雅的返璞归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徐结根.简述中国茶具发展史[J].茶世界,2011年第02期 [2]陈文华.中国古代茶具演变简史[J].农业考古,2006年第02期 [3]杨晓华.浅谈中国茶具的演变与茶文化的发展[J].福建茶叶,2010年11期 [4]万庆华.浅谈我国的茶具文化[J].陶瓷研究,2010年01期 [4]袁天云.中国茶具发展与文化[J].福建茶叶,1992年04期
本文档为【隋唐以来茶具文化发展史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2715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2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3-01-06
浏览量: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