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 艺术家的覆灭之路——论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

(doc) 艺术家的覆灭之路——论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

举报
开通vip

(doc) 艺术家的覆灭之路——论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doc) 艺术家的覆灭之路——论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 艺术家的覆灭之路——论托马斯?曼的中篇 小说《死于威尼斯》 2012__0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外国文艺 艺术家的覆灭之路 论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 黎醒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可以说是作家对理性与欲望思考的 过程,小说告诉我们当一个艺 术家在面对美的事物时,如果无法抵御本能欲望的诱惑,必将走向覆灭.本篇论文 通过对小说主人公阿申巴 赫的内心世界进行...

(doc) 艺术家的覆灭之路——论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
(doc) 艺术家的覆灭之路——论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 艺术家的覆灭之路——论托马斯?曼的中篇 小说《死于威尼斯》 2012__0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外国文艺 艺术家的覆灭之路 论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 黎醒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可以说是作家对理性与欲望思考的 过程,小说告诉我们当一个艺 术家在面对美的事物时,如果无法抵御本能欲望的诱惑,必将走向覆灭.本篇论文 通过对小说主人公阿申巴 赫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索和分析,试图从三个方面阐释艺术家是如何一步步走上 覆灭的. 关键词:美;理性;欲望;死亡;覆灭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117一O2 初读《死于威尼斯》,很多人仅仅注重的是小说的故事情 节,以致把它看作是一部文字细腻的爱情小说.再读之后,我 试图去体会同样是作家的主人公阿申巴赫的内心世界,发现 其实此篇小说所传达出的是艺术家在面对美的事物时,内心 的困顿和矛盾,在选择的过程中,有些人走向了巅峰和辉煌, 有些人却覆灭和沉沦.按照小说主人公阿申巴赫内心世界的 变化到最终走向覆灭,我想从三个方面来阐释自己对这篇小 说的理解. 一 ,艺术家对美的追随 我们从文中看到,主人公阿申巴赫是一位杰出的作家,长 期繁重的工作已经使他精疲力竭,并且在创作上也陷入了困 境.在一次散步中偶遇了一位旅人,坚定了他去远方旅行的念 头.可是为什么一次简单的旅行还要让主人公下如此大的决 心呢?在我们接下去的阅读中很快就找到了原因.阿申巴赫的 作品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反响,除了才华上的卓越,更重要的 是他能够自律.他曾经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过这样的见解:”差不多所有伟大 的事物都是’敢于藐视’的,是在跟忧虑,痛苦,穷困,孤独,病 弱,道德败坏,七情六欲以及各种的障碍作斗争而诞生出来 的.”毋庸置疑,阿申巴赫就是如此,他把这种见解作为生活的 信条,成名的圭臬,工作的诀窍.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他时常 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头脑,用理性压抑着会阻碍到工作的内心 情感. 可以说,威尼斯之行实际上是主人公寻求释放自己的一 个途径,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座美丽的城市里遇到了一 位美丽的少年塔齐奥,他的美如威尼斯的海景般唤醒了阿申 巴赫身上长期被理性工作压抑的感性情感.起初阿申巴赫对 塔齐奥只是源于艺术家对美的独特感受,两人之间没有对话 和实质性的接触,有的仅仅是目光的交流.然而在塔齐奥身上 散发出的自然的,自由的力量吸引着阿申巴赫,他追随着塔齐 奥的脚步能够感受到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融为一体,连眼中的 一 切丑陋也被披上了美的面纱而绽放出明丽奇妙的色彩.我 们明显可以看出,阿申巴赫在遇到塔齐奥之后,摆脱了各种现 实的烦恼,甚至这种自由的美的力量促使阿申巴赫文思泉涌, 产生了新的创作冲动.此时此刻的阿申巴赫还处于一种这样 的精神状态中:”他的思想闪烁着情感的火花,而情感却冷静 而有节制.”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这位艺术家不被理性所控一 步一步沉沦的呢?我想这不得不说是人性中的欲望在作祟. 二,艺术家内心理性与欲望的缠绵 从上文我们知道阿申巴赫一直以来都是严于自律的,他 把其作为走向成功的圭臬.但是,长期处于理性禁锢之下的感 性情感一旦诱发了出来,势必会产生更强大的力量,感性情感 会冲破理性的牢笼化作为欲望的魔鬼,使人痴迷和疯狂.阿申 巴赫对塔齐奥的爱便是如此,到最后已经发展到了无法控制 的地步.就在一天晚上他与塔齐奥四目相对时,少年对他微微 一 笑,”阿申巴赫接受了这个微笑就像是收到了什么了不起的 礼物似的匆匆转身走了”,之后他情不自禁的悄声默念道:”我 爱你!”小说从这里开始,阿申巴赫对塔齐奥已不再是单纯的 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渴望了,而转变成了企图占有美的欲望. 实际上,纵观全篇小说,阿申巴赫的欲望或隐或现的交 织在文本之中,只是那时候理性总是占上风.在阿申巴赫遇到 旅人后不久,他的欲望就显得一清二楚了.在他的脑海中出现 了不能平息的想象力:”那是一片古老的荒原……在竹林深处 节节疤疤的树干中间,蹲伏着一只老虎,两眼闪闪发光.”小说 中出现的”荒原”,”老虎”这些神秘的景象正反映出阿申巴赫 尚未察觉的心灵深处的欲望.之后,阿申巴赫到了威尼斯没多 久,可怕的瘟疫随之而来.从小说中得知这场疫病的发源地是 “恒河三角洲奥热的沼泽.病菌在杂物丛生而荒无人烟的原始 森林和荒岛的一片恶臭环境中繁殖,在那儿密密茸茸的竹林 里,只有老虎蹲伏着.”这些景象与阿申巴赫在旅行前的幻想 不谋而合,”原始森林”,”老虎”这些景象实际上代表着非理性 的和原始的本能欲望.直到这时,阿申巴赫理性和欲望仍然进 行着抗争,他还未被欲望吞噬,直到那个”可怕的梦”的出现, 它清晰的反映出了阿申巴赫内心的挣扎和沉沦.一开始”他惊 恐万分,对自己信奉的上帝怀着一片至诚的心,要竭力卫护 它,而对异端则深恶痛绝:它对人类的自制力和尊严是水火不 相容的.”此时此刻,虽然阿申巴赫的理性极力的想控制即将 爆发的欲望,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他怒气冲冲,昏乱不知所 措,恨不得去参加他们祭神的环舞”显然此时的欲望占了上 风,”做梦的人也参加了他们的队伍,变成其中的一分子;他也 信奉起野蛮神来了”.最终阿申巴赫抛弃了他的理性与节制, 转而投向了原始的本能欲望的怀抱. 三,艺术家走向覆灭 当艺术家被欲望牵制,他的理性与欲望不再能达到平衡 l17 外国文艺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2012_2 之时,也就是他走向覆灭道路之时.显然,阿申巴赫的转变并 没有让他走出理I生与欲望的困惑,他无法找到两者之间的平 衡,亦无法消解自身的矛盾.因此,阿申巴赫早已忘记了自己 最初对美的纯洁的追求,他在这条道路上燃尽了生命的最后 一 点火光,以自身的覆灭佐证了叔本华浪漫主义美学的观点: 爱,美与死亡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小说的题目到内容,”死亡”这一意象可以说是贯穿全 篇.阿申巴赫的威尼斯之旅实际上就是一次走向死亡的旅程. 那个一开始就出现在墓园的陌生流浪汉,他为什么能够坚定 阿申巴赫旅行的念头呢?文中说到:”不知是那个陌生人的逍 遥姿态对他的想象力起了作用呢,还是某种肉体因素或是精 神因素在起作用.他……滋长着一种青年人想到远方去漫游 的渴望.”结合流浪汉的外形描写和他所出现的墓园,以及他 的逍遥姿态,让人不由得将其与”死神”赫尔墨斯的形象相连, 那么流浪汉回瞪给阿申巴赫的那一眼,又何尝不是在向他发 出死亡的召唤呢?还有威尼斯的平底船,如同棺木一般,”让人 联想到死亡,想到灵柩,想到阴惨惨的葬礼和默默无言的最后 送别”.那个给阿申巴赫摇船的船夫同样让人感到阴森可怖. 不光如此,威尼斯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市处处也显示出死亡的 (上接第114页)岳父.最后一句的意思是诗人对万物生灵 “太阳”的无奈,直呼既然你无处不在,那就照耀我们这对爱人 吧,我们的婚床就是我们快乐的源泉,是宇宙的中心.我们房 间的的四壁就是太阳运行的轨道,也就是说爱人的房间是世 界的中心.我们想要透彻的理解这句话,需要联系当时的社会 背景.人们的世界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El心说”已开始 被人们广为接受.太阳成为宇宙的中心.邓恩对于这些新观念 和新发现的态度是复杂的.新科学中超自然的知识激发了他 的好奇心,并促使他形成了各种奇思妙想.然而,头脑中长期 形成的旧科学观念又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他的思维.科学的思 想和幻想相互整合,使得邓恩的思想成为一个既有旧学破碎 的知识残片又有新学创新知识的万花筒. 诗,贵在情,贵在探讨情和生命的意义.诗歌是人类情感 的自然流露,邓恩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探讨处在永恒宇宙中感 情的爱情使者.邓恩在《日出》中对爱的表述是对人世间真正 爱情的永恒诠释:当虚名散去,浮华远离,留在人们身边,深藏 人们心底的只有这人间的真爱.邓恩将自己最真实的爱恨情 仇传达给读者,留给后世一个真实的邓恩,一个毫无矫揉造作 1l8 ” 气息:大街小巷充斥着恶浊的垃圾,湖水蒸腾着恶臭.”瘟疫 无疑是最直接的预示着死亡的意象,然而全城肆虐的瘟疫并 没有让阿申巴赫感到恐惧,沉溺于欲望之中的他,宁可生命终 结,也要与心中的自由的美和爱在一起.最终阿申巴赫望着塔 齐奥走向大海的背影死在了沙滩上. 四,结语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托马斯?曼想要在小说中揭示的艺术 家的问题,艺术之于艺术家来说,是具有双重功能的.一方面 艺术对艺术家进行着再造和重生;另一方面艺术又像魔鬼般 使艺术家走向覆灭.那么作为艺术家来说,到底应该如何在理 性与欲望之间进行抉择呢,我认为这正是托马斯?曼想通过主 人公阿申巴赫的覆灭之路传达出的内容.一方面,艺术家不应 过多的被理性束缚,否则他的作品将过于节制而丧失美感;另 一 方面,艺术家也不能完全抛开理性沉迷于欲望的幻想中,因 为这样容易被欲望控制,使艺术的生命走向尽头. 参考文献: [1]托马斯?曼.托马斯?曼文集中短篇小说选[M].上海:译文出版 社,2006. 的诗人.邓恩是一位爱情大师,情师高手,他宣布了一个完全 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理念,启发读者对人生,爱情和生 命更深层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郭群英,毛卓亮.英国文学教程[M].夕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辜正坤.英文名篇鉴赏金库?诗歌篇[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瑚家峦.英语诗歌精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74—75. f41江倩.论巴金传记的写作以及重写[J]_西北大学: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6,36(5):136—140. 【5】李正栓.陌生化:约翰?邓恩的诗歌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1. [6]王佐良英国诗史[M].译林出版社,1997. [7]t佐良.英国诗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136. [8]张德明.玄学派诗人的男权意识与殖民话语lJ】.夕国文学研究, 2001(12). 【9]CleanthBrook,RobertPennWarren.理解诗歌(Un—derstanding Poetry)[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汤姆森学习出版社,2004.
本文档为【(doc) 艺术家的覆灭之路——论托马斯·曼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749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5
浏览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