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说说宋代的哲理诗

说说宋代的哲理诗

举报
开通vip

说说宋代的哲理诗 宋朝人崇尚哲理。“好以议论 为诗”,用诗歌来说理。一般说来, 哲理与诗歌,就像油与水,难以捏 合上。浮油能蒙在水面.口q人看不 到水的清滢透彻美;诗中要讲大道 理.就显得干瘪苍白,装腔作势,令 人生厌。但也不乏情理并茂的佳 作,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得到 人生哲理的启发。由于诗人高超的 思想艺术修养,使诗歌既具有形象 性。又富含哲理。诗趣和哲理一并 表现得那么含蓄、自然.不露痕迹。 且看苏轼脍炙人口的《题丙林壁>: 横看成岭饲成峰。 远近高低备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

说说宋代的哲理诗
宋朝人崇尚哲理。“好以议论 为诗”,用诗歌来说理。一般说来, 哲理与诗歌,就像油与水,难以捏 合上。浮油能蒙在水面.口q人看不 到水的清滢透彻美;诗中要讲大道 理.就显得干瘪苍白,装腔作势,令 人生厌。但也不乏情理并茂的佳 作,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得到 人生哲理的启发。由于诗人高超的 思想艺术修养,使诗歌既具有形象 性。又富含哲理。诗趣和哲理一并 表现得那么含蓄、自然.不露痕迹。 且看苏轼脍炙人口的《题丙林壁>: 横看成岭饲成峰。 远近高低备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歌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 读写新空间·语文大观园 代代采代均奄趣裤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极写庐山雄 伟、奇幻、险峻和秀丽的景象,也揭 示了庐山自然美中所蕴涵的哲理: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 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 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 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 庐山风景。由此可以让人明白一个 道理:即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 Il』l墓 画杨勇忠 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 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 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 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 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 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 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 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 同.看同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 寄托之妙。但鲜有同学把这种寄托 意识主动自觉地运用于写作中,或 者即使勉强运用于写作也往往是 半途而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在高考中。很多考生偏好于散文创 作。可是又容易出现下面这些问 题:①选材散乱.不能集中表现主 题,形散神亦散;②情感的表达流 于平铺直叙。抽象空洞;③缺少生 活气息,缺少人物活动的画面感。 这都是不善于运用“寄托”方法造 成的恶果。 散文写作要有明确的寄托意 识。更要有很好的运用寄托的方法。 一、择物“契”志 “志”是要靠物来表达的,在选 择寄托之物时。要善于抓住“物”与 。志”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既要从 事物的外貌、状态与习性等方面深 入挖掘。寻找“寄托点”,更要从精 神方面的相通之处着手。比如“老 屋”.古老、破旧、低矮。它固然和爷 爷奶奶衰老柔弱的生命特征相吻 合,更重要的是。“老屋”在精神上 与作者是高度契合的.老屋的存 在.体现出物是人非的生命特征, 使作者产生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 表现出来的就是血脉相承、追宗怀 远的幽邃情思。需要特别注意的 是.作者之志。需要与所择之物高 度吻合,否则,文章就有牵强附会 之嫌。 二、状物“体”志 择物“契”志是前提.但是选择 好寄托之物。并不意味着万事大 吉。托物言志的文章,根本在于抓 住寄托之物的特征进行恰当的描 述。只有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作 者的情感和理念有所依托,才能贴 切地体现作者之“志”。否则,“志” 就成了风中芦花,随风漂荡,没有 了根基。文章也就只剩下空空的躯 壳。只剩下几根枯骨.没有血肉。 ‘站在老屋的门口>描写老屋,是“一 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 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 门”,“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 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 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 扇门在风中吱呀吱呀地摇曳,但摇 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 痛”。所状之物,具体可感,和作者 的情感恩想水乳交融,读起来感人 至深。 三、连物“达”志 散文写作,可谓“思接千载,精 骛八极”。因此散文的线索,犹如文 章的“纲”,各种题材就是文章的“目”。 。纲”举才能“目”张。我们所说的文 章的所托之物,还有一个重要的作 用就是作为线索。连接全文,使散 文散得出去.聚得拢来。从而贴切 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作为 线索的“物”。由于意象鲜明,会在 读者的脑海里打下深刻的烙印。 ‘站在老屋的门口>用。老屋”做线 索。写。爷爷的坚守”、。奶奶的抱 怨”、“爸爸的伤心”、。我的追忆”, 一线串珠.紧凑而又意蕴鲜明,比 一般的以时空作为线索的文章更 能够抓住读者的心。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二中】 二二≥鲜艳矽鹤毋,插座蔓咆篁超{}宋长L;根蚴一秀羔≥豳i箩,箩奎戥踏,童,薹多{多塑≤二二]缈蜜 万方数据 鼻‰ 读写新空间·语文大观园 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须超越 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由于 这样耐人寻味的丰富内涵。全是紧 扣庐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议 论。是与该山的形象和谐结合在一 起,是作者从观察庐山自然地生发 出来的深切感受。真正体现了诗趣 和哲理的高度融和。讲的哲理亲切 自然,读来又耐人寻味。 再看朱熹《观书有感二首》更是 立意不凡,将深刻的哲理诉诸艺术 形象。堪称融诗情理趣为一体的优 秀哲理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 其一云: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方 塘之水澄澈清净,映照着来回闪动 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 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 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 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 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这一深刻哲理 的揭示,并不借助半句干巴巴的说 教,而是把全诗融入到悠悠的水流 中,灌进明净的池塘里。整篇诗歌 无不在写方塘,又无处不在讲读书 的感受,使读者如饮醇醪。但是。如 果去掉题目,也许你还真的不知作 者是在总结读书学习的经验呢!而 第二首(又名《泛舟》)哲理与形象 结合更为巧妙。诗歌化议论为形 象.启人思索,颇富韵味: 昨夜江边春水生. 露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白在行。 诗歌在字面上描绘了两幅图 景:一幅是。日行月转。地球上又一 黔错满 度春季到来.万物复苏,大地滋润。 江上的水涨起来了。巨船大舰在江 上飘行,轻快如水漂鸿毛一般。这 一比喻把由于水深而大船行驶也 显轻快,在江面上自由自在飘行的 图景描画得清新可爱。另一幅是, 冰冻山寒,江流缓细。多人推拉,一 条小船也移动艰难。这两幅图,作 者是采用逆转法粘合在一起的。四 句短诗,颇星波澜。一比一衬,形象 鲜明。 这首诗中.既有时令感,又有 动态感,具有勃勃生气,显然不是 抽象说理。然而它却确实蕴含哲 理。细心的读者会在诗人留下的空 白处展开丰富的联想。比如读书, 现在垒起大部头著作越读越有味, 可当初才识字,看一篇文章又是多 么艰难。读书做学问。要日积月累, 积聚雄厚的基础。才读得畅快,写 得得心应手。才会感受其乐无穷的 妙趣,这不正与江上泛舟同理吗? 其实,不仅读书做学问如此,做任 何事情,要想驾驭自如,收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哪一样不需要不断地 积累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 达到“春水生”的境界。才能融会贯 通,从枉费力气的必然王国上升到 举重若轻的自由王国。 从上述几首诗歌中可以得出: 宋代哲理诗的显著特点就是既有 诗歌的特征。又有哲理的内涵。两 者有机融合、高度统一。如果一首 诗虽有形象但无哲理。当然不是哲 理诗;反之,如果理过其辞,形象全 无,只是干巴巴的说教.那更不能 算是哲理诗。所以要在诗歌中表现 哲理.弄不好就写成了哲理论文, 成了明朝李梦阳所批评的“专作理 话”和胡应麟在《诗薮》中讥讽的 “理障”了。另外,也不是那些形象 丰满而又含有哲理语句的诗歌都 能叫做哲理诗。在古代.有不少旨 在写景状物和抒情言志的诗歌,诗 趣极浓.而无意说理却说出了“哲 理”性的诗句。有的甚至还颇负盛 名,但却不能说是哲理诗。因为哲 理诗除了形象和哲理要高度有机 融合外,还要这其中的哲理是蕴藏 在整首诗歌之中。哲理是凭借诗歌 的整体来表达,要令人在不知不觉 中领略到哲理.让哲理美在欣赏中 自然而然沁人人的心灵。如前述苏 轼《题西林壁》、朱熹《观书有感二 首》,它们的主旨全不在写景.而在 说理.而这哲理又是依靠全诗四句 句子自然天成.没有半丝勉强,只 要少了其中一句。“哲理”也就不复 存在。哲理诗的这一整体性特点, 使得它和那种仅含哲理性诗句的 诗歌区分开来。 『作者通联:山东省临清市登瀛 小区29号楼西单元502] i目下,鲜范向青扣投崃散笑;风雨中,青和向鲜花报崃蠹厨。‘ 万方数据 说说宋代的哲理诗 作者: 杨勇忠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英文刊名: ZHONGXUE YUWEN 年,卷(期): 2010(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xyw-zx201010024.aspx
本文档为【说说宋代的哲理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461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1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3-02-01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