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演讲报告:教师幸福从何而来

演讲报告:教师幸福从何而来

举报
开通vip

演讲报告:教师幸福从何而来 演讲报告:教师幸福从何而来 (2012-10-01 14:14:18) 转 载 ▼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演讲报告:教师幸福从何而来作者:梁恕俭 注:今天上午,我在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小学做了一场演讲,题 目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这是2006年,我在《答问题,看性格》一文中给幸福下的定义。 和下段对比可以得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幸福的理解是不 一样的。 这是2011年,我在《课改中为什么有幸福》一文中给幸福下的 定义。有位网友评论说:“可以列入新华词典,作为对幸福的第一注 ...

演讲报告:教师幸福从何而来
演讲 办公室主任竞聘演讲中层竞聘演讲护士长竞聘演讲演讲比赛活动要求对演讲比赛的点评 报告:教师幸福从何而来 (2012-10-01 14:14:18) 转 载 ▼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演讲报告:教师幸福从何而来作者:梁恕俭 注:今天上午,我在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小学做了一场演讲,题 目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这是2006年,我在《答问题,看性格》一文中给幸福下的定义。 和下段对比可以得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幸福的理解是不 一样的。 这是2011年,我在《课改中为什么有幸福》一文中给幸福下的 定义。有位网友评论说:“可以列入新华词典,作为对幸福的第一注 解!”另一位因为我而开博客,现已颇具影响的网友说:“我登录了您 的博客,看到您那些率真的文章,觉得您就是海德格尔说的‘诗意地 栖居在大地’式的人。那么忙还笔耕不辍,我不过上几节课就拿忙搪 塞自己的懒惰……”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有了网络,还有那么多教师写 博客,所以,我很清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普遍缺失。中国人民大 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82.2%的教师 感觉压力大,10个教师3个倦怠工作,近四成教师生存状况不佳。到 底什么原因让老师们心倦神疲,感受不到职业的幸福? 第一,职场目标太过理想化。由于达不到既定目标,外部压力和 自我否定导致工作倦怠。这点在年轻教师身上表现特别突出,刚走出 象牙塔的天之骄子,满怀豪情地踏上讲台,一厢情愿地想干一番事业。 结果,教学成绩、学生认可、领导评价都不容乐观。再加上论资排辈、 同工不同酬、谈恋爱难、住房更是不敢想等因素,年轻人很容易浮躁、 消沉,进而倦怠。 第二,职业压力难以释放。职称评聘的升迁竞争,日趋复杂的人 际关系,工作强度的不断增大,周而复始的单调循环,均能导致教师 表现出身心疲惫。独生子女“以稀为贵”,加之就业难的现状,使家 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特别高,而他们又将这种期望通过学校转嫁到教 师身上。教师的肩膀上一头担着祖国的江山和社稷,一头挑着民族的 希望和未来。这样的重担使不少教师不堪承受,不得不加班加点,得 不到休息。再加上教育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不相称,教师的付出多, 而学生的成效不显著,这又可能导致教师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长期 如此,自然倦怠。 第三,心理不平衡。社会行业分配的不合理,使越来越多的教师 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巧取豪夺、贪污腐败、一夜暴富……在铜臭浸 染的每一个角落都易扭曲人的世界观,老师也不能免俗。特别是在农 村中小学,有些教师工资待遇偏低、住房条件较差、医疗无完全保障, 无法培养职业自豪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激情难以燃烧,身心慢 慢疲惫。 第四,学校的管理存在问题。部分学校的领导素质不高,观念落 后,管理混乱:有的对教师的绩效考评欠科学合理,存在着不公平现 象;有的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有的大搞“一言堂”,朝令夕改;有 的唯成绩是论,不让休养生息。种种不合理现象都会涣散人心,让老 师灰心丧气,在得过且过中形成心倦。接受采访的申山老师说:“师 道尊严的扭曲、个性特长的泯灭、人际关系的异化,关键是教育环境 太糟糕,论文可以请人写,证书可以花钱买,某些领导说一套做一套, 台上慷慨激昂,私下蝇营狗苟。有些教师为了利益违背师德,违背得 越多,获得的利益就越大,这让那些坚守道德原则的教师非常困惑, 时间长了,也就有这样那样的想法……” 第五,教师个体的性格和心理因素。有的教师根本不热爱教育事 业,又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职业,身在杏坛心却想着怎样去赚钱,在顾 此失彼中郁郁寡欢。人们用“红烛”、“园丁”来比喻教师,就赋予了 教师“无私奉献”的行业特点。没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没能树立正确 的教育观念,又不愿培养对学生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这样地“当一 天和尚撞一天钟”,怎能不神疲?另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课 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远不能适应新形 势的要求。部分老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也会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 去信心、兴趣、动力。 我们从事的职业有那么多的不幸福,为什么不想着去改变呢!课 改、课改,我们只所以倡导“改”,不就是为了把课堂中缺失的幸福 找回来吗? 武汉一名小学校长曾说“教育就是‘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 此话引发了广泛的共鸣。我儿子才上七年级,曾经3次过零点写不完 作业,我为此写了篇博文《作业还是作孽》,想不到许多老师、家长 跟帖说,我们的学校教育已经异化为“压榨”与“摧残”了。学生负 担重,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李炳亭先生为此直言,课改就是从 油锅里捞孩子。我们为人师,也为人父、为人母,谁忍心看着孩子在 油锅里受煎熬呢? 去年4月,我到杜郎口考察了3天。说实话,我是带着满腹疑问与 困惑前去的,我不相信“零作业而升学率还百分百”,我不相信“老 师不讲学生照样能学会”,我还不相信“学习可以在狂欢中完成”。可 到了杜郎口的课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教了那么多年学,习惯了 ‘一言堂’,也接受了‘生本说’,可把学生解放得如此彻底,把学习 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得如此高涨,课堂如此激昂,学习如此高效,真是 奇迹!”来自新疆的赵林老师在听一节历史课时,激动得落下泪来, 她说:“那些孩子太可爱了,发言是那么踊跃,神情是那么专注,表 现是那么自信——我们的孩子也完全可以享受得到啊,老师怎么就不给 他们机会呢?” 课改就是在课堂中,让学生的各个感官都“动”起来。眼、耳、 脑并用,口、手、脚齐动。在“动”中,学生的自主能力、思维能力、 言语能力、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在日积月累中“厚积” 起来,最终“薄发”成学生卓越的学习能力;在“动”中,学生的情 感得到了释放。好奇心,展示欲得到了满足。自信心、自尊心得到了 尊重。责任心、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得到了培养。 能“动”的课堂,孩子们学习是多么幸福!北京一名后进生转学 到杜郎口后,曾来信向我炫耀:“你看我们上课多自在,走来走去, 可以站着也可以坐着,可以倾听也可以分享,简单的问题自己就能学 会,稍复杂的问题在小组内也能解决,剩下难的问题,听听同学来讲 解,感觉特别受用,老师偶尔的插话,我们都特想听……” 学生幸福了,老师更荣耀。今天的杜郎口,风光无限。前去参观 学习的人数早已突破了50万,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外出报告讲学已达 3000多人次。去年暑假期间杜郎口中学外出仅飞机票费用达28万多 元,这一切都使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感到:做老师真好,做杜郎口中学 的老师更好。我就想,面对杜郎口的成功之路,我们真的能无动于衷 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真的那么难吗?我们到底愿 意在油锅中陪同忍受煎熬还是砸掉讲台信仰学生,去追寻教师职业的 幸福? 课改其实是给教师找出路,既然维持现状是一种痛苦,参与课改 又面临阵痛,那长痛就不如短痛。况且,在课改中,在与学生的换位 中,还会“收获情感、培植能力、满足天性”(李炳亭语)。香山论坛 著名网友吕建斌说:“我的理解,课改,还是诊治教师职业倦怠的一 副良药。课改,就是要老师找到幸福,找到自身的职业价值,也是让 学生找到快乐,找回自我,找回自信!”建议老师们走进杜郎口,学 习杜郎口,看看人家的学生是多么幸福,看看那儿的老师是多么荣耀。 他们能,我们有什么不可以呢?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 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 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说的这几句话,让人顿生感慨,作为享誉世界的“杂交 水稻之父”,竟为能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而沾沾自喜。芸芸众生 却为名奔波,为利操劳,透支健康去赚钱,背井离乡往大城市里挤, 在钢筋水泥里忍受社会的压抑,在阴霾尾气中远离自然的氤氲。相形 之下,袁老的梦想,让我们惭愧。 生活到底为什么?没有好身体,富贵岂不如浮云?袁隆平活得简 单,却在简单中创造了非凡;我等想得太多,却在欲望中迷失了归路。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袁隆平不是喜好到 田间地头搞科研,而是坐在办公室里拉关系走后门,他会有今天的成 就吗?作为当代最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不屑虚名,也就避免了唐骏 学历门式的烦恼;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一度在国内落选),若 是袁隆平贪图官位,他会在尔虞我诈中失去多少单纯的快乐? 为了大地的丰收,袁老执着一念扎根田野,免却了世俗的应酬, 练就了硬朗的身骨。为了能在“稻穗下乘凉”,袁老做着别人不敢想 象的梦。在造福全人类的事业面前,多少高官富豪在他面前显得渺小。 袁老之伟大,不在于他在科研上的成就有多少辉煌,我更欣赏他梦想 的单纯与豪放。有梦的人永远不会老,美梦的夜晚,谁也不愿醒来。 我们若有袁老的美梦,还怕天黑夜长吗? 作为教师,有梦很重要。我们可以仿照袁隆平说,教师的工作让 我们浸润书香,环绕童趣,享受纯真,这使我们永葆青春……我们梦 见学生知书达理,知恩图报,勤奋好学,乐观向上。教师工作,在灵 魂上耕耘,在希望中播种,在含笑中收获。只要有一个学生还厌学, 我们的梦就没了结;只要有一天师生有冲突,我们的梦就得继续做。 人生如梦,境由心生。谁都可以活在自己的梦想中,用遐想去构建唯 心的伊甸园。心若在,梦就在;梦如在,心自生;有梦才有好前景。 作为教师,追梦才风骚。当职业倦怠袭来,当现实问题困扰,当 捉襟见肘窘迫——逃,无可逃;退,无处退;何不躲进“梦中”成一统, 管它冬夏与春秋。你清醒,工资不会多发;你精明,职称不会晋升; 你放纵,更无人同情。与其让物欲遮住了眼睛,何不痛痛快快全撇清? 咱就在课改中陶醉,咱就在转化浪子中造福,咱就在学生的成长中放 飞心灵。人活着,总要给自己一个交待——宁学夸父逐日中死去,也不 愿在小富即安中苟且。 追梦的老师,永远有事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所有的付出都是 享受。课改有那么多需要做的事,这是多么大的享受啊!像袁老那样, 视田间地头如皇宫宝殿,视“穗下乘凉”如神仙般逍遥,倘如此,普 通老师也有条件“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有时候,一个华 丽的转身,面对的是全新的风景;有时候,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你会 发现山重水复处常别有洞天。 追梦,一勤天下无难事。不管你身处何境,不管你遇有多穷,只 要你在勤奋着,那份憧憬足够照亮前程。勤奋的人往往无暇享受,所 以也就忽略了物欲的需求。勤奋的人往往投入专注,所以成功也就指 日可待。人们常为昨天吃过的苦而引以为豪,人们也都为明天将享的 福而备受鼓舞。勤奋之人不屑于患得患失,他们用实干化解忧虑,用 汗水浸泡烦恼,用事实说话,用成绩表白。真正勤奋起来,全身心地 投入到追梦中,即使得不到快乐也绝无痛苦可言。 单纯、执著、勤奋,这既是袁老梦想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教师职 业幸福的源泉。 做任何学问,一旦上升到研究范畴,自然会附加情感价值。教学 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必由之路。没有教研意识,不去开 拓创新,当一辈子的教书匠,充其量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读再多书, 也仅是两脚书橱罢了。而树立“问题即课题”思想,贯彻“行动即研 究”策略,以教育家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来要求自己,同样的境地,发展与收获会 截然不同。比如,你遇到一个调皮捣蛋、厌学旷课、惹是生非的学生, 定位于教书匠者,疲于应付,抱怨不堪,为之焦头烂额;致力于当教 育家者,会静心观察,追踪研究,当成一例难得的特殊课题,享受着 探究的乐趣。 这是教育局长任永生的感言,这位中国教师报的课改顾问还说, “应该这样度过我们的人生:回首往事,我们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我们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 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我可爱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终身发展而奋斗。”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什么精神?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它是一 种“从油锅里捞孩子”的崇高责任感,是一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的品格修养,更是一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价值信仰。有这种 精神,不是为了标榜清高,而是为了抵制恶俗,消除杂念,拒绝平庸。 试想,你钻到钱眼里,在富豪面前,只会显露你的渺小;你钻到官场 中,在勾结逢迎中,很难做个大写的人。而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你 可以做一个高贵的志士,活得意气风发,无所畏惧。 识时务者为俊杰。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接受职业的选择。 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能够改变的。既然课改是国家意志,既能解放 学生,又能成就教师,我们就没有理由抵制。当然,万事开头难,许 多教师以霸占讲台为能事,以控制学生施权威,以逼迫作业显本事, 在课改面前,想让他们闭上嘴,俯下身,为学生服务,显然很难!可 不难,还能体现出课改的价值吗?如果一蹴而就,还用“课改中国行” 如此呼吁吗! 新课改需要勇气,需要开拓精神甚至牺牲精神,目前许多教师依 然满足于“经验型”,停留于“辛苦型”层面,“研究型”、“创造型” 的教师凤毛麟角。相当教师不能自主地将先进的课改理念与自己的教 育实践包括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么生吞活剥,要么“穿新鞋 走老路”,依然“跟着感觉走”,提高教学成绩多数还是靠“关、卡、 压”,“扣、贴、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师生身心疲惫的现象还 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心理成长的引导着和促进者, 这是21世纪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 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在于教会学生学。 新课程改革如同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改革一样,会遇到重重困难甚 至阻力,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无疑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那只是 前进中、发展中的问题。“先知先觉”主动,“后知后觉”要付出成本 和代价。一场影响中国发展根基的课程改革必将像拨正了航向的巨轮 乘风破浪,驶向远方。 我只所以喜欢教师职业,就因为你要面对的人群是孩子,是天真 烂漫清纯仗义的孩子,而不像其他行业,要么陪伴冰冷单调的机器, 要么面对陌生怪异的成人。你看医生,整天接触愁眉苦脸的病人,能 开心吗?再看银行职员,纵是数着成捆成捆的金钱,有意思吗?更别 提服务业的机械辛劳和公务员的身不由己了。 尽管当老师也要面对同事,也要给校长一个交待,但这种同事关 系相较于其他行业是最容易处的。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大可 我行我素,独来独往,谁也不买账。再想开些,分数高低对工资没大 影响,荣誉多少对前景也没质的改变,何苦斤斤计较呢?我就不进你 校长的家门,你又能拿我怎样呢?想明白了这些,当一个老师何其容 易! 但人总是要有追求的,总得有兴趣来消耗自己的精力,总得有寄 托来梦圆虚拟的理想,这就是教师的个性。追求什么?在踏进教育行 业时就应该弄清楚这个问题。如果你是冲着金钱而来,建议你早寻他 路;如果你想获得什么样的地位,也不要在三尺讲台上浪费时间。教 师就是个良心活,良心就是一种思想,就是一种坚守。 我这人境界不高,也食人间烟火,但我不羡慕大款的骄奢淫逸, 也不垂涎官员的耀武扬威,咱知道不义之财花起来心惊肉跳,咱也清 楚“人前多显贵,人后即受罪”。人生苦短,再怎么折腾也就那几十 年,与其在别人的天地献媚取悦,倒不如在自己的时空演绎精彩。十 年前,山东好打勾级(四封扑克六个人玩),我不擅长勾心斗角,也 不贪图人多热闹;同是消遣,我则选择下棋。在牌桌上,我显弱智; 在棋坛中,我又是高手;咱干吗不扬长避短呢?同理,当老师的既然 觉得“旧课堂”压抑学生成长,干吗不在“新课改”上谱写华章呢? 人的生活分两方面,一是物质,一是精神。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 了物质的恒量与狭隘,而教师在精神生活上则有无与伦比的开拓空 间。与学生比,我们的知识是多么富有;有同事比,特立独行的“求 真”又是多么的潇洒;与教干比,咱不用“摧眉折腰”也多了一份从 容。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需教师本身是一个“大写的人”,怎样 大写呢?求真务实,遵循科学规律,不唯上,不媚俗,对学生负责, 对历史负责,对自己的名声负责。 姊妹篇:《演讲报告:教学分数从何而来》(此文已获得200次转载) 演讲报告:分数从哪里来 (2012-09-06 00:13:07) 转 载 ▼ 标签:高效课 堂李炳亭 培训讲座 学习交流 梁恕俭博客 小组建设课堂 展示 分类:精品荐读 今天来固安听课、学习、交流,很高兴!刚才齐校长介绍,说我 是专家,用词严重不妥,我曾跟着何校长鞍前马后地做过事,顶多算 个“专”心做事的“家”伙(众笑),真正的“家”在这里(指着何 校长),中央台都报道过的“平民教育家”。今天,到这里来,我也算 回了一次“家”;听了两节课,也算找到了如家般熟悉的感觉。下面, 咱就说说家常,唠唠课堂那点事。 上午,和几位校长交谈,知道我们学校的应试压力非常大,分数 都关系到了学校的生死存亡,更影响了老师们的饭碗,谁敢等闲视之! 我也看了咱们正在操作的“一卷双份五做教学法”,听听这个名称, 那种“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就暴露了出来。不过,人在屋檐下, 谁能不低头——家长要分数,教育局大统考,大排名,大奖惩——我们也 是不得已而为之。 话又说回来,要分数,除了一道题做5遍,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小学语文有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它描述了一个爱葫芦的人种 葫芦时,只知道要葫芦果实,不知道要杀死叶子上的蚜虫,结果什么 都没有得到。这则寓言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还有句俗话“有心栽花花 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有很多时候,当我们死盯着分数,急功近 利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古人有“功夫在诗外”的教诲,兵法上也 有“迂回包抄”的战术。所以,我想特别谈谈分数还可以从哪里来。 (板书——)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 相信大家对“课改”不会陌生,“课改”的着力点就是转变“教 与学”的关系。传统课堂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与学生 的关系就像演员和观众,再好的演员天天板着同一副面孔,观众会产 生审美疲劳。要想让学生不疲劳,不厌学,唯一的办法是把学生推上 前台,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给他们搭建展示的舞台。人,一但被聚 焦,他会精神抖擞、竭尽全力地表现自己。这是人的本性决定的。学 生更喜欢“逞能”,更爱表现自己,老师若能充分“利用”好他们,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小核反应堆。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代表着课改的方 法和出路。”高效课堂的开创者李炳亭先生还说,“利用学生是一切教 育的智慧源头。”那么,利用学生的什么,又如何利用呢? 利用分身术,培养小老师 现行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未能因材施教,不能因材施教的重要原 因之一就是“一师难称百生意”。许多老师苦于分身无术,照顾了后 进生,耽误了优秀生,平均用力,又造成“吃不饱”或“吃不了”, 真是高低难以两全,疲于操劳。而相信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 学生自主探究,就能很好地解决首尾无法兼顾的问题。这跟带兵一样, 一个连上百号人,如果由连长垂直管理,势必管不过来,而排、班的 建制,既有利于排面竞争,又置每个士兵于班长的眼皮底下。高效课 堂小组建设的道理也是如此,老师抓六七个小组长,每个小组长再抓 四五个同学,这就把学习任务层层分解,内容上化繁为简,形式上提 纲挈领。老师相当于有了孙悟空拔毫毛分身的本领,这是践行高效课 堂的前提。 利用上进心,发掘源动力 学习是人的天性,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有了听觉、视觉、触觉, 孩子用这些感觉器官感觉探索他们能感觉到的所有事物,再用大脑认 知这些事物,这就是孩子的学习天性,也是人的学习天性。每个人都 是天生喜欢学习的——今天教育的最大悲哀,就是把孩子这种好学的天 性给扼杀了。其实,孩子的厌学,是厌恶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换种孩 子感兴趣的方式或喜欢的内容,不用老师督促,孩子会学得投入。 善是人发展的方向,向善是人性的体现,是人性的光辉,人心都 有向善的一面。换句话说,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只是程度有强弱, 持续时间分短长而已。利用上进心,就是利用学生向善、好学的天性, 培养正当、持久的兴趣,挖掘潜在、强劲的动力,让学生在与同学的 “比、拼、赶、超”中不甘落后,奋勇向前。 利用表现欲,搭建小舞台 人从懂事就会产生表现欲,表现欲是人的基本欲望,是个性突出、 有生命力的表现,它能给人征服外界的自信和能力。表现欲是儿童成 长中最珍贵的东西,儿童越是高兴,表现欲就越是强烈。孩子在日常 学习中,不管看到了什么新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都会 迫不及待地想让人知道,以获得别人的评析、赞赏,求得心理上的满 足。这种表现欲是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萌发而产生的,且会随着自我 意识的增强而发展。 何止是儿童,成人的表现欲也是非常强烈的。我曾参加过数次高 效课堂的体验式培训,每逢展示环节,那些老师们为了表现自己,不 放过每一次发言的机会,竭尽全力地展现自己的光彩和能耐。成人尚 且如何,若把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出来,课堂想不活跃都难。当然,利 用学生的表现欲,要做到收放自由,动静适宜,张弛有度。最好,在 组内搭建小舞台,给每个成员以机会,再把表现好的、能解决共性问 题的展示推荐到班里亮相。这样,学习促表现,表现带学习,学生会 为了自己的脸面而背地里用功。 利用荣誉感,小组促竞争 荣誉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动力。为 尊严而战,为集体争光,这都是受到荣誉的驱使与感召。高效课堂的 分组学习,最容易培养荣誉感,学生也愿意为团队的进步摇旗呐喊。 有了荣誉感,如何利用,关键看班级文化氛围和考核评价机制。首先, 各个小组要力量均衡,都有强烈的进取心。其次,评价项目和方式要 公平合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三,评价结果要 有后续表彰,让学生看到团结拼搏收获的胜利果实。 不要小看一张奖状、一面红旗或一个等级分数,学生往往视若珍 宝。如果,能把每次考核评价的结果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下来,并进行适当地累加转 化,就像 QQ 空间偷菜一样,“偷”到一定数额就升至一定级别,这样 就把学习变成了一种游戏,学生会在闯关晋级中乐此不疲。 利用差异性,结对兵练兵 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很好地在课堂上利 用。比如小组内,甲生擅长语言表达,就可以让他在语文讲解上多做 贡献;乙生擅长逻辑思维,就可以让他在数学推论上带个好头。利用 差异,可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用差异,可以在“取长”中 拓展自己,又能在“补短”后帮助别人。 学生之间的差异毕竟是小的,而师生之间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 充分利用学生在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上的微小差异,还可以弥补老师 在巨大鸿沟面前“有劲使不上”的缺憾。老师与学生的认知关系就像 “骆驼”和“小羊”一样:高大有高大的便利,矮小也有矮小的优势。 比如解这样一道题:一个直径3米,深8米的井里有多少方土?老师的 第一反应可能是套公式求结果,而幼儿园的孩子最容易想到结果是 “0”。 兽有兽言,鸟有鸟语。同理,师有师道,生有生法。笨办法往往 最能解决笨问题,老师的清醒,固然能直奔大道,避免误入歧途,而 糊涂的学生却最容易理解同学所走的弯路。同样是讲题,学生给学生 讲,会用学生之间最容易理解的语言,沿着他们共同能想到的思路, 虽不快捷却实用。而老师给学生讲题,居高临下,不容质疑,最容易 犯先入为主的毛病,直接把答案一塞了事。再说了,棋逢对手才下得 痛快,乒乓球业余爱好者直接挑战张继科,不是属于自讨无趣吗? 小组建设的意义 小组建设、导学案、展示,可谓现代课堂的三大热词。套用红学 中一句话:开谈不讲导学案,想要高效必枉然。咱们有了“一卷双份 五做教学法”,我再讲导学案有点不合时宜,所以,咱重点谈谈小组 建设。听说,咱们上学期,像杜郎口那样搞过俩俩对面坐,发现课堂 纪律太乱,老师没法讲课,又恢复了原型。课改夭折、传统复辟者, 不在少数。唯其难,才显示出价值。小组建设的意义无须怀疑,科学 指导的方法也并不神秘,剩下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反思,反 思,常反思。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请问没有小组,怎么合作? 一个中国人是龙,三个中国人是虫。独生子女时代,学生走上社会, 是多么需要合作。小组建设的目的不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还能产生“动车效应”。普通列车,是一节火车头拖着几十节车厢, 火车头的能量决定着火车的速度。现在的动车(高铁)为什么能跑那 么快,那是因为它的每节车厢都能提供动力,不再是被动地等着拖, 而是主动地往前跑,这就是动车效应。有了小组,班级管理就有了抓 手,各小组之间就产生了竞争,有了 PK 就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与进 取心。 20年前的电视节目“综艺大观”被今天的“星光大道”取代,为 什么?如果没有了 PK 与晋级,失去了互动与悬念,仅仅是表演几个 节目,还有人愿意看吗?课堂教学可以从“星光大道”中得到许多启 示,比如,老师如何向毕福剑学习,嘉宾点评的时机与分寸,节目进 程的衍生与掌控,现场观众的互动与利用……只要愿意动脑,愿意投 入,教学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啊! (现场互动,回答老师们提出的问题) 问一:每节课每天都会产生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这样每天的数 据量将是惊人的。如何处理这些数据,让这些数据为教学服务? 恕俭答:评价仅是手段,目的是激励与督促;或者说评价是形式, 作用是矫正与导航。既然是手段、形式,就不能为形所役,更不能买 椟还珠。关于数据,态度上不要较真,使用上可以简化(比如10个红 花换颗星,10颗星换月亮,10个月亮换太阳,最终比谁的太阳多), 零星统计与专门考核相结合,别让学生陷入“数据”的泥坑里,我们 不是为数字学习的。 问二:每个学生经过一段学习之后会有一个变化,或进步或后退, 如何及时调整,使小组适应个人的成长? 恕俭答:你说的“适应”应该是双向的,既要求小组具有包容性、 凝聚力,也要求成员趋同兼顾,互相协调照应。一旦小组有了共同的 追求信仰,带头人的优点会渗透到每个成员身上,而弱势生的缺点会 成为团队的“眼中刺”,被拔掉是自然而然的,这也是小组合作的价 值。 问三:给每个小组分派的任务,到底是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瓣还 是每组一个苹果,也就是小组学习量的问题。 恕俭答:评价是针对小组,任务的分配也要由集体来承担。这个 “苹果”需不需要切,切成几瓣,都不需要老师操心。老师的任务是 调控吃什么,吃多少,表扬会吃的同学。小组的策略是,按需分配, 能者多劳,扶持弱势。 问四:教师兼顾到每个小组的精力分配,到底是排名靠前的组多 照顾,还是把精力放在落后的组身上,如何找到黄金分割点? 恕俭答:抓两头,促中间。可以利用优胜小组树立榜样,号召全 班学习;也要帮扶弱队,给他们出谋划策,不要让他们失去信心。老 师的精力要放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问五:怎样让小组不流于形式,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恕俭答:问得好!我多讲点。杜郎口摆桌子设黑板的“形”,容 易“复制”,而每天两次的反思之“神”,最难“粘贴”。要想让学生 “怀有期待”,必须志存高远,坚持创新,想方设法让学生乐此不疲。 教育说到底是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就像口渴了自己会找水喝一样。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要让孩子产生自我认同感,进而激活他的内 驱力。孩子只有在一种自由、自主的状态下学习,才能真正进入“学 习”的状态,学习效率也才能最大化。反之,如果是在一种受控制的、 被强迫的状态下学习,孩子的心态会变得消极,疲于应付,得过且过。 如果利用老师或家长的威严硬逼着学生学习,情况更糟——孩子本来是 “为需要而学习”“为自己而学习”,结果却变成了“为完成任务而学 习”“为老师而学习”或“为免于家长的惩罚而学习”。打个不恰当的 比方,学生就像小毛驴,学习就是赶路。理想的境界是在能看得见的 前方摆着青草,让学生信“驴”由缰,自由奔驰;中等方略是苦口婆 心地告诉“毛驴”,远方有吃不完的青草,再用根绳子拴着笼头,生 拉硬扯;最次的做法是,要到哪里去毛驴不清楚,“主人”扯不动绳 子就掉过头抽驴屁股…… 问六:小组要不要定期调整?怎么评价? 恕俭答:人,需要归属感,不稳定的分组与闹离婚的家庭一样, 不可能再同舟共济。固定的结对,彼此熟悉,相互适应,日久生情, 有利于携手共进。当然,谁和谁结对,容不得乱点鸳鸯谱。 人,有天然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更甚。评价小组合作的成效时, 一定要用“捆绑式”,即评价小组而不针对个人。小组评价强调“一 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一石二鸟般的双重评价,表扬时能有扩散 效应,批评时又能含蓄地淡化对当事人的影响,可谓不得不注意。 问七:怎样的合作才是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所需要的? 恕俭答: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也多说几句。合作学习有它的内 在规律,无视科学,急于求成,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教育即人学, 只有研究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利用学生,进而走 上“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理想轨道。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于, 人数不多不少,每个人都处于被关注之中,再加上小组的相对固定, 彼此间知根知底。领悟能力强的,有展示表现的欲望;学习能力差的, 也愿接受手把手的指导。就在这问答讨论中,各展其长,各有所得。 后进生提出了问题,树立了靶子;优秀生为了当好小老师,自然冲锋 在前,勤学苦练;中等生前受引领后被推动,在寻求合作中左右逢源。 在合作学生中,看似优秀生吃了亏——尽帮别人忙了。其实不然, 美国国家教育实验中心有个调查数据:从学习24小时后的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结果来 看,只通过听讲获取知识的巩固率大约是5%;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巩 固率大约20%;利用多种视听手段,比如多媒体获取知识的巩固率大 约30%,而通过交流讨论后知识的巩固率可以到达50%以上。优秀生要 “赠人玫瑰”,就意味着他要先采到玫瑰,即使手不留余香,也是一 件很幸福的事。 我总以为,教学的最佳策略是:即学即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后进生能提出问题就了不起,学问、学问,会“问” 就是学。而优秀生学到的知识,马上就能利用,这显然会“因用”而 “促学”,就像把孩子带到滑雪场,扔过来一双雪撬说,谁学会了谁 去玩——玩还用教吗?讲授式课堂的弊端之一就是在“学”与“用”之 间脱节,学的用不上,或学的要到很久以后才有用,谁有耐心考虑若 干年以后的事呢?就像在课堂上摆幅雪撬,然后讲解它的构造与功 能,并让学生背下三条使用技巧……就是不让学生摸一摸,用一用, 学生会感兴趣吗? 问八:刚分组时,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学习也会有起色。但是, 时间久了,学生对分组学习也会生厌,产生倦怠感。怎么办? 恕俭答:您说得很对,审美都会疲劳,何况结对学习。所以,让 学生动起来,才会避免打瞌睡。这个“动”,不仅指动中学,动脑学, 还得靠创新,去满足喜新厌旧的人性,追求鲜活灵动的课堂。小组调 整、目标调整、过程调整,都有助于消除倦怠。 展示的作用不可限量 刚才说了,展示是现代课堂的三大标志之一。为什么要展示,展 示什么,如何展示呢?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学信息的反馈、学生资源 的挖掘都离不开课堂展示。李炳亭曾写过一篇文章,《展示的作用可 以无限放大》。高效课堂研究专家、兖州一中原校长杜金山认为,展 示至少有以下几项功能。一是开发资源。自主预习,新知与旧知必然 会有冲突,这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源。这种资源,只有通过展示,才能 被开发利用。展“对”不展“错”,等于资源被埋没。二是培植动力。 从个体上讲,展示瞄准了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让学生享受学习、享 受成功,从而获取主动学习的动力。三是培养综合思维能力,落实知 识。冲突后的学习,是真实的学习,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记忆牢固、 理解深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对知识意义的自我构建过程。 重视展示已经获得共识,咱们的“五做”中也有“展做”环节。 问题是,很多老师只安排做“对”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大展示时, 组长也总让口才好的同学冲到前面;课堂上一旦“冷场”,教师就迅 速介入;这样就造成了课堂展示的几乎都是正确的东西。学生讲解的, 也一如传统教师一样,滔滔不绝、无懈可击。为了完成目标,教师甚 至舍不得给学生稍稍“焖”一会儿的时间。难道展示仅仅是为了落实 知识目标吗? 课堂展示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感受成功或失 败的体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学生的学习成果,暴露 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认知缺陷;收集学习信息为诊断补救做准 备;充分质疑、释疑,让思考走向深入。 课堂应当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好、中、差学生都要有展示的 机会。因为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有所收获了,这个时候他的心理趋 向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从而取得成就感。如果此时不给学生展 示的机会,就会挫伤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一个题目往往有不同的解 法,通过展示自然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此外,通过展示,教师从中 发现学生的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从而准确确定自己的讲点,即 “以学定教”。 展示在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点燃学生的“表达情”,捍卫学 生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 不但要展现“合作”学习的成果,而且要展现个人的智慧风采,使孩 子获得“成就感”。 展示拓展了学生合作学习和向同伴学习的渠道。展示可以有效地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动力。展示满足了人性的 基本需求,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形式。展示最大可能地发展了学生的 个性与才智,保障了学生有自信和有尊严地成长。 展示的过程不能僵化地回归到“学生当老师”,然后再造出“新 瓶装旧酒”的传授模式。而是要把展示与讨论、评价进行互动组合, 让展示张开双翼,让展示的过程体现出为学习动力系统充电的效应。 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在传统的课堂 教学中,“学会”是教师像“搬运工”那样把知识从课本搬到学生的 头脑中,好的“搬运工”可能效率高点,搬的是精华,差的“搬运工” 不仅可能搬错运乱,还可能捡芝麻丢西瓜。“会学”呢,是学生掌握 着主动权,主宰着课堂,在老师的引导辅助下,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习 惯,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合作解决问题。学生的“学” 和老师的“教” 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把掌握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学习生活的实 践中去。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叶圣陶先生说得更好, “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是教学理应追求的境界。形象地 说,教师应逐渐实现由“抱着学生走”到“扶着学生走”,并最终实 现“让学生独立行走”。一般说来,“学会”容易些,而“会学”则相 对要难。“学会”关注的是结果,“会学”重视的是过程。遗憾的是体 制对教学效果的考查死盯着“学会了没”,而对“会不会学”只强调 于虚无的教育理想上,造成了一种尴尬局面:谁都知道“会学”重要, 可下的工夫全在“学会”上,这是理想与现实脱节的症结所在,也是 学生高分低能的罪魁祸首。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忽视发现和探 索,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变 成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 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 展的阻力。它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 导致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严重压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到了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提倡以弘扬 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成为课程改革的首 要目标。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在学 生主体中双向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是别人无法 替代的。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 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这话大有 道理。学生不想“鱼”的时候,老师授之以“渔”没大用。可许多老 师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无视学生的胃口,一味强调“渔” 的重要,硬逼着学生放下球拍去摸“钓竿”,这是育人之道吗?要知 道大餐固然美味,但不见得人人都爱它,也不一定符合个人的口味。 正确的做法首先是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有思想、有个性、有品位、有 差异的“人”。再逐步培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营养观…… 第三步才是把“大餐”搬到学生面前,让他们去品尝,去挑选,去评 价,去烹饪,去享用。在美味佳肴的诱惑下,在人生意义的指引下, 在习惯养成的自觉下,学习就是水到渠成,就是自然而然,就会“无 须扬鞭自奋蹄”。 理想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 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 抱好奇。当我们把所有的问号放飞到人文的天空,会由衷地感叹—— 生命是一个灿烂的历程,教育是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以智慧的滋润, 是要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因此,教育不应是“沉重”的, 而应是“生动”的;不应是“格式化”的,而应是“多元化”的;不 应是“痛苦折磨”,而应是“崇高享受”。校园,是庭院而不是工厂; 教育,是育人而不是流水作业;课堂,是师生共建而不是教学对立。 课堂是什么?课堂就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课堂就是利用 学生的好奇心与展示欲,创设条件,营造氛围,让孩子学会,会学, 乐学,创学。课堂就是立足学会,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形成智慧。 简而言之,课堂必须充盈着情感,来浸润生命!
本文档为【演讲报告:教师幸福从何而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682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7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3-02-09
浏览量: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