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

举报
开通vip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0-10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体重(kg) 身高(cm) 年龄男女男女 出生 2.9-3.8 2.7-3.6 48.2-52.8 47.7-52.0 1月 3.6-5.0 3.4-4.5 52.1-57.0 51.2-55.8 2月 4.3-6.0 4.0-5.4 55.5-60.7 54.4-59.2 3月 5.0-6.9 4.7-6.2 58.5-63.7 57.1-59.5 4月 5.7-7.6 5.3-6.9 61.0-66.4 59.4-64.5 5月 6.3-8.2 5.8-7.5 ...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
0-10岁儿童体重、身高参考值 体重(kg) 身高(cm) 年龄男女男女 出生 2.9-3.8 2.7-3.6 48.2-52.8 47.7-52.0 1月 3.6-5.0 3.4-4.5 52.1-57.0 51.2-55.8 2月 4.3-6.0 4.0-5.4 55.5-60.7 54.4-59.2 3月 5.0-6.9 4.7-6.2 58.5-63.7 57.1-59.5 4月 5.7-7.6 5.3-6.9 61.0-66.4 59.4-64.5 5月 6.3-8.2 5.8-7.5 63.2-68.6 61.5-66.7 6月 6.9-8.8 6.3-8.1 65.1-70.5 63.3-68.6 8月7.8-9.8 7.2-9.1 68.3-73.6 66.4-71.8 10月8.6-10.6 7.9-9.9 71.0-76.3 69.0-74.5 12月9.1-11.3 8.5-10.6 73.4-78.8 71.5-77.1 15月9.8-12.0 9.1-11.3 76.6-82.3 74.8-80.7 18月10.3-12.7 9.7-12.0 79.4-85.4 77.9-84.0 21月10.8-13.3 10.2-12.6 81.9-88.4 80.6-87.0 2岁11.2-14.0 10.6-13.2 84.3-91.0 83.3-89.8 2.5岁12.1-15.3 11.7-14.7 88.9-95.8 87.9-94.7 3岁13.0-16.4 12.6-16.1 91.1-98.7 90.2-98.1 3.5岁13.9-17.6 13.5-17.2 95.0-103.1 9 4.0-101.8 4岁14.8-18.7 14.3-18.3 98.7-107.2 97.6-105.7 4.5岁1 5.7-19.9 15.0-19.4 102.1-111.0 100.9-109.3 5岁16.6-21.1 15.7-20.4 105.3-114.5 104.0-112.8 5.5岁17.4-22.3 1 6.5-21.6 108.4-11 7.8 106.9-116.2 6岁18.4-23.6 17.3-22.9 111.2-121.0 109.7-119.6 7岁20.2-26.5 19.1-26.0 116.6-126.8 115.1-126.2 8岁22.2-30.0 21.4-30.2 121.6-132.2 120.4-132.4 9岁24.3-34.0 24.1-35.3 126.5-137.8 125.7-138.7 10岁26.8-38.7 27.2-40.9 131.4-143.6 131.5-145.1 宝宝体重的判断: 判断宝宝的体重是否正常有两种方法,即年龄体重和身高体重。前者主要是根据宝宝的实际月龄或年龄,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出的体重,或根据宝宝生长速度的规律推算出来的,如出生后的最初3个月,每周体重增加180-200克,3-6个月每周增加150-180克,6-9个月每周增加90-120克,9-12个月每周增加60-90克;第2年平均增加2500-3000克,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2000克左右;后者是根据宝宝的身高、性别来判断,年龄并不是关键因素,因为两个年龄相同的宝宝,体重也许有很大差别,但如果各自与自己的身高相称就不是异常,因此,判断宝宝是否超重一定要对照同性别者身高体重的正常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体重测量方法: 测量要在宝宝排去大小便后及空腹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后减去衣服、尿布的重量。 身高(长)计算方法:宝宝出生时平均身长50厘米,1-6个月每月长2.5厘米,7 -12个月每月长1.5厘米,周岁时比出生时增长25厘米。1-10岁=年龄×7+70厘米身高(长)测量方法:测量时要脱去鞋、帽、袜子,最好在上午测量,3岁以下的宝 宝可躺着测量,但膝关节要伸直,头部要有人两手扶定;3岁以上可站立测量,测量时两脚靠拢直立靠门,枕后部、肩、臀、足跟要与门接触。 肥胖儿判定标准: 医学认为,当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儿童标准体重的20%者,即可认为是肥胖儿。因此,判断宝宝是否肥胖要以身高体重的标准来衡量。据超重不同程度可分为:轻度:超过标准体重的20%-29% 中度:超过30%-49% 重度:超过50以上 宝宝健康体检完全版 体重、身长、头围被视为婴儿发育的重要指标。 体重:新出生的孩子的正常体重为2.5~4.0kg。生后头3个月婴儿体重增加最快,每月约增750~900g;头6个月平均每月增600g左右;7~12个月平均每月增重500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体重的3倍。健康婴儿的体重无论增长或减少均不应超过正常体重的10%,超过20%就是肥胖症,低于平均指标15%以上,应考虑营养不良或其他原因。 身长:婴儿在生后头3个月身长每月平均长3~3.5cm,4~6个月每月平均长2cm,7~ 12个月每月平均长1~1.5cm。在1岁时约增加半个身长。小儿在1岁内生长最快,如喂养不当,耽误了生长,就不容易赶上同龄儿了。 头围:1岁以内是一生中头颅的发育最快的时期,测量头围的方法是用塑料软尺从头后部后脑勺突出的部位绕到前额眼眉上边。小儿生后头6个月头围增加6~10cm,1岁时共增加10~12cm。头围的增长,标志着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男孩0~3岁成长表(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月(年)龄体重(kg)(平均值) 身长(cm)(平均值) 头围(cm)(平均值) 初生2.5~4.2(3.3) 46.2~54.8(50.5) 31.9~36.7(34.3) 1月3.0~5.6(4.3) 49.9~59.2(54.6) 35.5~40.7(38.1) 2月3.6~6.7(5.2) 53.2~62.9(58.1) 37.1~42.3(39.7) 3月4.2~7.6(6.0) 56.1~66.1(61.1) 38.4~43.6(41.0) 4月4.8~8.4(6.7) 58.6~68.7(63.7) 39.7~44.5(42.1) 5月5.4~9.1(7.3) 60.8~71.0(65.9) 40.6~45.4(43.0) 6月6.0~9.7(7.8) 62.8~72.9(67.8) 41.5~46.7(44.1) 7月6.5~10.2(8.3) 64.5~74.5(69.5) 42.0~47.0(44.5) 8月7.0~10.7(8.8) 66.0~76.0(71.0) 42.5~47.7(45.1) 9月7.4~11.1(9.2) 67.4~77.3(72.3) 42.7~48.1(45.4) 10月7.7~11.5(9.5) 68.7~78.6(73.6) 43.0~48.6(45.8) 11月8.0~11.9(9.9) 69.9~79.9(74.9) 43.4~48.8(46.1) 12月8.2~12.2(10.2) 71.0~81.2(76.1) 43.9~49.1(46.5) 15月8.8~13.1(10.9) 74.1~84.8(79.4) 44.5~49.7(47.1) 18月9.3~13.8(11.5) 76.7~88.1(82.4) 45.2~50.0(47.6) 21月9.7~14.4(12.0) 79.1~91.2(85.1) 45.5~50.7(48.1) 24月10.1~15.0(12.6) 81.3~94.0(87.6) 46.0~50.8(48.4) 2.5岁10.9~16.2(1 3.7) 85.8~98.7(92.3) 46.6~51.4(49.0) 3岁11.8~17.5(14.7) 89.9~103.2(96.5) 47.0~51.8(49.4) 体检进行时 第4次体检(宝宝9个月时) 动作发育:能够坐得很稳,能由卧位坐起而后再躺下,能够灵活地前后爬,扶着栏杆能站立。双手会灵活地敲积木。拇指和食指能协调地拿起小东西。 视力:能注视画面上单一的线条。视力约0.1。 牙齿:小儿乳牙的萌出时间,大部分在6~8个月,小儿乳牙的计算公式:月龄减去4~ 6。此时要注意保护牙齿。 骨骼:每天让孩子外出坚持户外活动,接受紫外线照射,促使皮肤制造维生素D,同时还应继续服用钙片和维生素AD滴丸。 微量元素:最好检查一下体内的微量元素,此时孩子易缺钙、缺锌。缺锌的孩子一般食欲不好,免疫力低下,易生病。 第5次体检(宝宝1周岁时) 动作发育:这时候的孩子能自己站起来,能扶着东西行走,能手足并用爬台阶;能用蜡笔在纸上戳出点或道道。 视力:可拿着父母的手指指鼻、头发或眼睛,大多会抚弄玩具或注视近物。 听力:喊他时能转身或抬头。 牙齿:按照公式计算,应出6~8颗牙齿。乳牙萌出时间最晚不应超过一周岁。如果孩子出牙过晚或出牙顺序颠倒,就要寻找原因,它可能是由缺钙引起的,也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 第6次体检(宝宝18个月时) 1~2岁,体检变为每半年一次。到第6次体检的时候,孩子已经18个月了。 大小便:能够控制自己的大便,在白天也能控制小便,如果尿湿了裤子也会主动示意。 动作发育:能够独立行走,会倒退走,会跑,但有时还会摔倒;能扶着栏杆一级一级上台阶,下台阶时,他就往后爬或用臀部着地坐着下。 视力:此时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尽量不让孩子看电视,避免斜视。 听力:会听懂简单的话,并按你的要求做。 血液:孩子须检查血红蛋白,看是否存在贫血情况。 这时候的孩子有一些特殊的问题,医生可能就会在这次体检的时候提醒你。 蛔虫症:1岁半的孩子,自己能够吃东西、喝水,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感染蛔虫症。应查一下大便,看是否有虫卵。 肘部脱位:1岁半的孩子活泼而好动,但其肘关节囊及肘部韧带松弛薄弱,在突然用力牵拉时易造成挠骨头半脱位。家长给孩子穿衣服、教训孩子时,应避免过猛的牵拉动作。 第7次体检(宝宝2周岁时) 动作发育:能走得很稳,还能跑,能够自己单独上下楼梯。能把珠子串起来,会用蜡笔在纸上画圆圈和直线。 大小便:完全能够控制。牙齿:乳牙20颗已出齐,此时要注意保护牙齿。 听力:大约掌握了300个左右的词汇,会说简单的句子。如果孩子到2岁仍不能流利的说话,要到医院去做听力筛查。 第8次体检(宝宝3岁周岁) 动作发育:能随意控制身体的平衡,完成蹦跳,踢球、越障碍、走S线等动作,能用剪刀、筷子、勺子,会折纸、捏彩泥。 视力:孩子到3岁时,视力达到0.5,已达到与成人近似的精确程度。此时宝宝应进行一次视力检查,我国大约3%的儿童发生弱视。孩子自己和家长一般难以发现。在3岁时如能发现,4岁以前治疗效果最好,5~6岁仍能治疗,12岁以上就不可能治疗。 牙齿:医生会检查是否有龋齿,牙龈是否有炎症。 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几个关键的阶段,在这些阶段如果发生肥胖,长大后就很可能患肥胖症。关键阶段早预防,就可为宝宝的健康打好基础。 (3)婴儿期: 是指出生后到满1周岁。这个时期宝宝生长发育很快,除了强调母乳喂养外,妈妈还应适时逐渐添加各种辅助食品,并保证饮食多样化,防止宝宝偏食。如果喂养不当,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肥胖。4个月大时才添加淀粉类食品,过早添加容易导致肥胖。 (4)幼儿期:1到3周岁称为幼儿期。这个阶段宝宝的饮食已从乳类过渡到混合膳食,必须十分注意各种饮食的合理搭配,丰富食品品种,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脂摄入,不挑食,少吃零食。此外要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并且经常运动。热爱运动是一个能让宝宝一生受益的好习惯。 小儿的体重如比正常同性别、同身高孩子的体重平均值超过20%,就认为是肥胖。肥胖的小儿活动诸多不便,遭到同伴们的饥笑,常常有自卑感,性格也多孤僻而不合群。肥胖后皮肤皱折处加深,局部湿、温度增加,容易产生细菌感染或出现疖肿。成人的肥胖可起始于小儿时期,预防成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就要从小儿时期开始才能见效。造成肥胖的原因主要是摄入过多,活动过少,所以“收入大于支出”,使摄入的多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转化为脂肪,造成越来越胖。此外小儿的肥胖与遗传也有关。已经肥胖的小孩很难“瘦”下去,因此预防非常重要。肥胖的小儿平时应逐渐减少每天的摄入量,但是应该保证每天蛋白质的摄入,平时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必要时在父母的带领下,每日参加一些跑步、体操,持之以恒。 有研究表明6个月左右的婴儿出现肥胖,在成年后会有14%的机会出现肥胖。7岁的肥胖孩子在成年后有41%的机会出现肥胖。10~13岁的肥胖儿在成年后将有70%的机会出现肥胖。1岁以内的宝宝由于还不会行走,所以活动量很小。而目前市场上售出的婴儿食品有很多都是经过提纯的,口感很好,还利于婴儿消化,同时热量较高,食物过于精细,会在精加工中丧失部分纤维素成分,过量进食这类食物,可导致婴儿体重增加,在婴儿期过度营养可导致肥胖,造成体内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加,婴儿期的肥胖宝宝在翻身、爬行等方面明显比正常宝宝要笨拙,过度肥胖的婴儿还会影响其有氧能力发育,提前动用心肺储备功能,降低体质健康水平,阻碍心理~行为发展,由此对于婴儿的健康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目前我们可以用粗算方法来评估宝宝的体重与标准的差距.1~6个月体重=3(出生体重) +0.6公斤×宝宝月龄7~12个月体重=3(出生体重)+0.5公斤×宝宝月龄。更为精确的计算应该查询身高-体重测表,如超过身高-体重测表中平均体重的15~30%为轻度肥胖;超过身高体重测表的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即重度肥胖。如果宝宝属于肥胖婴儿,就应该及时咨询儿保及内分泌医生,对原发疾病进行鉴别,对继发性肥胖要及时治疗,有部分婴儿肥胖,特别是一些中、重度肥胖一定及早就诊进行鉴别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对单纯肥胖婴儿可通过饮食调整进行矫正,可咨询营养师给宝宝选择适合的食物。 妈妈们请警惕宝宝肥胖并不好 婴儿肥胖,一方面活动受到限制,运动量相对减少,这不仅对骨骼生长不利。而且因负荷过重,可使腿部弯曲而变成弓形腿,严重时,由于呼吸困难,肺泡换气不足促使红细胞增多,有的甚至发生发绀、心脏增大以及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婴儿一旦肥胖,治疗起来比成年肥胖更难。肥胖者多余脂肪的储存有两种方式,一是脂肪细胞增多,二是脂肪细胞虽不多,但细胞所含的脂肪增多,婴儿肥胖,是体内脂肪细 胞过多所致。脂肪细胞数目一旦增多,便将终生不变。减肥充其量只能缩小脂肪细胞的体积,不能减少其数目。所以,肥胖婴儿长大成人后,有80%的人会成为胖大叔(嫂)。 肥胖婴儿中的98%是单纯性肥胖,且属于喂养不当。例如肉食量中所含有的糖、蛋白质和脂肪量过多,又过度让婴儿睡眠,未能消耗的能量便转化成脂肪,从而肥胖。 对于小婴儿而言,不要过分限制热能的摄入,以免发生营养不良或神经系统发育不良但是也应防止体重增加过快。对于人工喂养或者混合喂养的婴儿最好采用母乳化的配方奶粉,以免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 有些婴儿从小食欲旺盛,做父母的担心小孩吃不饱,在3个月前就在奶中加入米粉等,这样会影响蛋白质的摄入量,而且同时摄入较多的热量,容易使孩子长得虚胖,但体质下降。已经肥胖的婴儿,应根据婴儿生长发育的实际情况,控制能量摄入量,防止能量过剩造成的肥胖。要调节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保持正常比例。在控制能量摄入同时,不能忽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应当保证正常需要的营养素的摄入.平时可多食用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蔬菜、牛奶、鸡蛋、鱼等食物。 婴儿也要做运动 合理的运动对宝宝来说相当重要。虽然还不会行走,但6个月大的宝宝应该已经形成他生长需要的骨骼肌,他的主动运动虽然很少,但家长可以帮助他在通过翻滚、坐下、爬行的过程中进行被动运动。 避免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不管在婴儿期还是幼儿期都很容易导致肥胖。由于宝宝的个体差异很大,只要精神饱满,食欲较好,睡眠正常,智力和身体发育在正常范围之内,都算健康。家长不要把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婴儿行为的手段。 在生后4个月时,如果小儿已经肥胖,应避免摄人过量热卡,特别在生后6~8个月时对肥胖儿童尽量减少奶人量,代之以水果蔬菜;用全米,全面代替精米精面的制品。 及时咨询内分泌医生及营养师 如果宝宝属于肥胖婴儿,就应该及时咨询儿保及内分泌医生,对原发疾病进行鉴别,对继发性肥胖要及时治疗,有部分婴儿肥胖,特别是一些中、重度肥胖一定及早就诊进行鉴别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对单纯肥胖婴儿可通过饮食调整进行矫正,同时可咨询营养师给宝宝更好地选择适合的食物。 婴儿肥胖怎么办 任何年龄小儿均可发生肥胖,但最常见于婴儿期、学龄前期及青春期。这种小儿的食欲非常好,饭量也大;喜欢食用甘肥的食品;而进食蔬菜则较少、常不好动,性情较孤僻。现代医学认为形成本病的原因可能同遗传、某些内分泌改变、神经精神因素、饮食过度、活动过少等有关。中医学认为暴饮暴食、劳逸不当等使脾胃的运化功能矢常、痰湿积聚于体内而导致肥胖症;临床常见症状为外表显肥胖高大,骨骼发育比同年龄的小儿为早,皮下脂肪很厚,分布均匀,以面颊、肩部、胸乳部、腹部积聚最明显,四肢以大腿、上臂粗壮而肢端较细。血压一般正常或稍偏高。 对小儿食欲旺盛者,应挑选体积较大而供热量较少的食物以满足小儿的食欲,如蔬菜、瓜果等。尽量避免油腻甜食以及食盐较多的膳食。 应该鼓励小儿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以采取散步、游戏、体操或慢跑等轻体育活动为宜,逐渐增加运动量及时间。不要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以免增加食欲而更为肥胖。
本文档为【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9-05-11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