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热点问题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热点问题分析

举报
开通vip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热点问题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热点问题分析 .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热点问题分析 王道勇 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学教研室副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个主题,就是当代中国主要社会人热点问题有哪一些,我们怎么看待这些社会热点问题。 所谓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就是说,大家都很关心的;就是这个平时都很关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所以它不是经济热点;也不是政治热点;也不是文化热点,它是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有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直接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利益,我们每个人都很它息息相关的;我...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热点问题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热点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分析 . 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热点问题分析 王道勇 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学教研室副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个主题,就是当代中国主要社会人热点问题有哪一些,我们怎么看待这些社会热点问题。 所谓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就是说,大家都很关心的;就是这个平时都很关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所以它不是经济热点;也不是政治热点;也不是文化热点,它是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有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直接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利益,我们每个人都很它息息相关的;我们每个人能够切身感受到,对它非常关注,经常讨论的这些问题。 时间有限,我们主要说三个问题:第一,简单列举一下,当代中国现在面临的有哪些主要的社会热点问题,列举一下。第二,我们对这样社会问题怎么看待它,比如说,它有哪些特征,这些热点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殊的原因,我们对它也所认识,第三,就将来怎么应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怎么,有哪些应对的策略,所以我们讲的这么三个问题。 一、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热点问题 先讲第一个问题,当代中国有哪些主要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刚才说了社会热点问题,它不是经济热点问题,也不是政治热点问题;也不是文化热点问题。它是整个社会里面的,比较热点的东西,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现在非常之多,我们最关心的比如说教育问题、就业问题、这个看病问题、养老问题、我们很关心的这个污染问题,犯罪问题,它都是社会热点问题。但是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如果这样列举的话,它能够列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但是很多热点问题,不同的人关心的不一样。 比如说住房问题,年轻人关心的比较多;另外一个就是看法不大一样,有些人觉得房价应该下降;有些人就觉得房价应该上升,尤其是有两套房子、三套房子的人,他认为房价应该保持很高的位置。所以这个从具体项目来列举的话,我们可以列举几十个社会问题。 所以我们把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归纳归纳,就当代中国大概面临三个主要社会热点问题。一、结构性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因为整个社会结构变迁导致的社会热点问题。第二,是发展性社会热点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很重要,甚至是不好的问题,贫困问题,这些问题。第三,反映人们心理层面的社会热点问题,就心理层面社会热点问题。. . 我们把他归类一下就发现有三大类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结构性社会热点问题 第一类就是社会结构性热点问题,它是指因为社会结构变迁本身所带来的一些这个社会,大家关心的问题。在这个领域,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社会热点问题;一个是财富分配失衡问题;一个是人口问题。尤其是人口结构问题,人口结构问题。 财富分配失衡问题,就是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中国我们发现,这个蛋糕做得特别大的,到2012年底,到已经八万多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日本他是第三名,他不到六万亿美元进,而且这种算法,还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算法,如果按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方法来算的话,我们国家的GDP总量更大,但是我们这么大的GDP,这么大的一个蛋糕,这个分配,这个财富,这么大的财富,蛋糕分配严重失衡。这种分配严重失衡,表现在各个方面: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这个人群之间,分配很不均衡,非常不均衡。 城乡之间非常不均衡,1985年农民挣一块钱城里人挣一块九毛钱,但到2012年底的时候,我们农村人挣一块钱,城里人挣三块二毛钱,城乡差距非常大。区域差距也很大,过去我们说东部像欧洲、西部像非洲;这种说法。现在西部很多大中城市,也像欧洲,但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比较贫穷落后。中国目前主要的连片的贫困地区都分布作中西部地方,这个贫困人口将近一个亿。 人群之间有亿万富翁,也有刚刚吃饱肚子的贫困人口。所以它这个财富分配非常不均匀,这个非常不均匀。这种非常不均匀,其实重点表示在两个方面,国家做了这么大一个蛋糕,在分配的过程中,它分配给老百姓的就不多,这个蛋糕,一部分分给政府,另外一部分分配给企业,第二部分分给用劳动收入的方式,劳动报酬的方式分给这个老百姓。在分的过程中,首先分给老百姓的就不多。像欧洲国家一般是三分之二以上,大蛋糕分给老百姓。那我们现在是分三分之一左右的这个蛋糕给老百姓。所以分给老百姓的就不多。 第二这个不多这部分蛋糕,这个切割过程中,切割的不是太均匀。有些人得到很多;有些地区得到很多;有些地区得到很少;有些人得到很少,结果大家整个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都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正是因为财富分配严重失衡,导致了我们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严重集中,然后这个就业问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问题出来了、然后看病难、然后这个住房、买不起房子、养老钱不够等等出现了一系列民生方面的问题,就业难、维权难、买房子难、看病难,出现了一系列大家关心的问题。如果整个财富分配比较均匀的话,比较均衡的话,大家都差不多的话,就业要难的话,都难~看病要难的话,都难~不会出现一部分难;. . 一部分不难的现象。所以这个财富分配不均,我们基本公共服务是嫌贫爱富的,就是越强势的人群,他的基本公共服务越健全;越弱势的人群,他的基本公共服务越糟糕。在这个体制下,整个贫富矛盾、劳资矛盾、干群矛盾、新市民和旧市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到底我们整个社会很多心理上感觉不公平,就相对不足感。同时在整个社会领域表现仇富、仇官、仇警,出现了一系列这个问题, 还附带了一些民生问题:看病难、就业难、这个买房子买不起,这个一系列问题就出来了。这个是第一个结构性社会热点问题。也就是说,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这是当代的一个现实。 第二个社会结构性问题,就是人口问题。中国大概是1980年左右,我们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它解决了人口数量问题,从1980年开始,解决了人口数量问题。 大概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们开始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尤其是实现高校扩招,我们开始解决人口的质量问题,人口质量。 但是直到二十一世纪过后,我们才发现,人口数量问题基本上已经不成问题了,人口质量问题这个质量也在日益提高,但是最要命的问题出来了,就是人口结构问题,数量、质量问题都不是很大,但是人口结构问题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 我们现在关心的三大人口结构问题。第一就是少子化问题,少子化问题。所谓的少子化问题就是中国人不生孩子的问题。这的问题大家都在讨论,但是观点分歧比较大。我们政府机构,我们从事计生工作的人都坚持认为,计划生育要始终的坚持下去,这个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是计划生育他不等于一胎化政策,它不等于一胎化政策。所以这个因为过去几十人少生了四亿多人口,为全世界做出了贡献~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贡献是历史性的贡献。我们很多人也做出了牺牲。他只生一个孩子。但是这种这个少子化,突然的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可能要进行一些微调了。因为现在中国人不太生孩子,不太生孩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直接计算出来的总出生率是1.18。经过调整完了过后,我们总和生育率率不超过1.5。1.5的概念就是一对夫妻只生1.5个孩子,终其一生只生1.5个孩子。一对夫妻是两个人,两个人只生1.5个孩子。也就是说,100对夫妻两百个人只生150个孩子。上一代是200个人,下一代就是150个人,少了50个,少了百分之,只剩下75%了,再下一代可能就是120个人,再下一代是100个人,再下一代是80个人,再下一代50个人,人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少。 这个少子化在很多发达地区非常普遍。比如说我们总和出生率来北京只有0.7,上海只有0.74。辽宁、黑龙江、吉林都很低。即使最高的广西也只有1.8、1.8。一个国家总和出生率吸收达到2.1,这个国家的总人口才不增也不减,才不增也不减。所谓的这个,所谓的2.1. . 就是说,100对夫妻必须生210个孩子,这样的话,这个等这对夫妻,这100对夫妻,离开人世的时候,这个人口,他的孩子会顶上来,正好能够顶上面,这个2.1。我们中国的这个总和出生率现在非常低,所以少子化问题非常突出。 第二个就是老龄化。老龄化,老龄化问题,就是老年人越来越多,因为孩子突然减少,而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一直到90年之前,我们出现了三次人口出生高峰。这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每年出生的人人口都在2000万人以上,而90年代过后,尤其是2000年过后,我们每年出生的孩子只有1400万甚至不到。出生的孩子越来越少,成年人很多。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人在未来三四十年之内,都会进入老年化这个行列,都会成为老年人。所以这个老年人越来越多,生的孩子越来越少。所以导致我们国家国未富、民先老。国未富、民先老。国家还不是很富有,但是很多人都老,他需要国家来养他了,国家实际上养不起。 最极端的数据就是80年代的时候到90年代的时候,我们大概是这个是13个人,养一个人,非常好养,养一个老年人;2000年的时候,我们大概是10个人养一个人;但是到2010年过后,我们现在是不到3个人养一个人;接下来肯定是两个人养一个人,根本养不起,根本养不起。所以老龄化问题将来非常麻烦。 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这个性别比失衡问题,性别比失衡问题。因为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结果导致农村包括很多人他要进行性别的选择,自己孩子进行性别的选择,偏好男孩,如果是你们怀了女孩,都会选择堕胎的这种方式,不让她生下来,结果导致我们国家现在总和生率,导致我们国家的性别比研制失衡,性别比严重失衡。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一张图片,1982年以前,我们国家基本上没有严重失衡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当时我们的性别比一直保持在107以下,107以下,也就是说生107个孩子,生107个男孩,会生100个女孩。就107,107;如果一个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男女正常生育的话,一般都是生在103到107之间,106到107之间,也就是说生103到107个男孩,同时会生100的女孩。男孩肯定会比女孩多3到7个的。因为男孩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成长的风险必须大,所以他的死亡率相对也比较高。所以说结婚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个男孩跟一个女孩,100个男孩跟100个女孩。所以说这个,你不进行性别比选择的话,他一般是107左右。但是后来我们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说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来,到89年90年的时候,我们的性别比是111了;2000的时候是117了,2005年的时候是118了。我们六普的数据,2010年六普的数据,是117点,算118是117.7。也就是说每生100女孩,会生118个男孩。男孩多出了12个,多出了12个,这就是巨大的社会问题。将来男孩找不到老婆,这是个非常庞大巨大的问题,到2020. . 年的时候已经很明显,我们国家至少有3000万男性无法找到妻子。这已经是成为现实。如果我们计划生育继续进行严格的这个性别比这个挑选的话,那么肯定是将来找不到夫人,找不到老婆的男孩会越来越多,这是个很巨大的社会问题。现在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关心到了,但是我们还没有解决。这是第一个问题,结构性的社会问题。 (二)发展性社会热点问题 第二个问题发展性的社会问题,发展性的问题。发展性的社会热点问题。所谓发展性的社会热点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平常意义所说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普遍会遇到的一些,普遍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甚至是一些许多应对,许多积极应付的文化,这个问题可能非常多。就我们中国来说,现在以下一个问题,可能非常关键,第一,农民工怎么办的问题。农民工怎么办的问题;第二,工作怎么找的问题;第三,环境资源,环境怎么保护的问题,资源怎么利用的问题;环境资源的问题。现在对我们中国来说,这三大问题,现在都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们是现代化过程中伴生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现在都还没有找到答案。但是老百姓都非常关心,是社会热点问题。 农民工到2012年底,我们达到2.6亿,达到2.6亿农民工。其中本地的农民工将近一个亿。外出的农民工将近2.6亿,这么多的农民工这都是青壮年。而且事实上他就是我们新的产业工人,第三产业主要来源,但是我们把他叫做农民工,具有农民身份的工人,结果他事实上在城市地区成为二等公民,成为二等国民,很多东西他都不享受,因为没有户籍,他都不享受。我们都知道,我们将来这个国家是个城市中国,是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所以农民的数量会日益减少,但是农民工去哪,怎么办,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农民工现在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他这个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另外还是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安全和稳定问题,社会安全稳定问题。 农民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当时,比如当时这个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候,过后,我们中国经济遭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是我们中国很快就恢复了,很快就复苏了,这个很中国的原因。就是中国有庞大的农民工。庞大的农民工。当时这个我们出口受到很大打压的时候,很多工厂倒闭,或减产。这样的话,我们都很害怕,因为几千万农民工会失业,失完业之后,工人失业过后那很可怕的。他会闹事情,但是我们中国很明确,到09年的时候,你看的非常清楚,这些事业的农民工默默无闻的回到了家乡,继续这个,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等经济形势好转了时候,他重新又出去,当时有2400多万农民工失业所以这个基本上没有造成任何大的影响,这就是他巨大的贡献,巨大的贡献。. . 如果在美国在欧洲的话,早就闹事情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但是我们中国这个农民工这个贡献非常巨大的。 所以当时美国的时代周刊在年度群体人物2010。09年年度群体人物上,专门把这个年度群体人物,评出了唯一的一个年度群体人物就给中国的农民工,说,给的评语就是中国经济之所以快速恢复、复苏,主要的归功于这些默默无闻的具有奉献精神的工人。所以他们贡献这么巨大,但是在很大地方,大中城市我们仍旧其实他们。如何他们平等生活问题,那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社会安全问题,不可谋否认,农民工群体巨大,但是不可否认中间也有一部分、一小部分或者极个别人他是素质和整个人品他多少都是有一些问题的,结果导致现在城市地区很多暴力犯罪,都是由农民工来实施的,有个别农民工来实施的,害群之马。就他们来实施。很多地区统计的犯罪率,70%、80%甚至90%由农民工来干的。所以社会安全问题,社会安全问题。 这个是农民工问题,第二就业问题,中国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三大问题。第一、能不能找到工作问题,充分就业问题。第二、找到工作问题过后,这个工人和厂方和这个企业主和这个企业关系和谐不和谐的问题,和谐不和谐的问题。第三个更高层次的问题,就是这个就是干的舒心不舒心的问题。有没有尊严感,有没有面子的问题,体面不体面问题。说,第一,有没有工作干,它是充分就业问题。第二、和谐就业问题。第三就是体面就业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三大问题。 在充分就业问题就一块,我们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招工难和就业难将这样长期并存。招工难和就业难长期并存,所谓招工难就是现在中国很多领域工作已经无人干了,已经无人干了,中国现在有两大领域工作无人干。一是最底层的工作已经找不到充足的劳动力去干了。第二,是最顶层的工作,要求最高的,高薪技术,高级技师这一块它很缺;另外一块构造最基本的这一块它开始缺了开始缺了,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因为年轻人供给比较少,供给比较少过后,很多年轻人、农民工他可挑工作了,他不愿意干最差的工作,工资最低的工作,最苦、最脏的工作,他就不愿意干了,所以招工开始出现难。同时我们中国又出现就业难现象。 就业难,就业难主要是指城市的一些下岗工人,尤其是大学生,他们的就业比较困难,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城镇地区每年在十二五期间每年需要安排就业人口是2500万,但是实际上能够安排的,每年能够安排的大概有就是一半。2012年我们们使了很大力气,是安排了1266万人就业,还有一千万多人无法就业。从2012年开始,每年大学生毕业学生,达到. . 700万左右,700万左右,实际上,就业率不是很高,就业率不是很高。尤其就业过后,失业现象也很明显。现在我们长出来的失业大学生大概有1000万,还有1000万,所以现在失业大学生会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今后的5年之内都会很突出,所以这些的话,我们国家长期会出现,一方面,招工难;另外一方面,就业难。这样的一种结构性失业,就业结构性摩擦这种问题,都非常普遍。这是就业这一块。 第三个就是环境资源问题。我们国家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环境基本上破坏的差不多,无论是水、大气都破坏的差不多了。整个生态,第二、资源,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样说的,地大肯定是正确的;幅员辽阔也是正确的。但物博这一块不正确。中国按人口平均比较来说,我们中国的资源,是非常稀缺的,是个资源的穷国。而且未来我们中国到了现代化中期阶段,将来的现代化中后期它对资源的依赖度随着老百姓生活日益改善,生活的水平日益提高之后,对资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资源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我们已经在议论。同时将来它问题会更加恶化,这是发展性的社会问题,热点问题。 (三)心理性社会热点问题 第三是心理性的社会热点问题。心理性的社会热点问题。所谓心理性的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各种社会热点问题集中反映在人们的社会心理上层面,在心理层面以前认为社会热点问题,比如说,社会心释放问题,社会心态释放问题,我们经常说,有一部分中国人不讲道德;有一部分官员不讲官德;有一部分企业家部不讲职业道德;有一部分工人都是这样的;有一部分这个社会成员不讲社会公德。道德释放问题,道德滑坡问题非常明显,另外信仰缺失。整个中国普遍社会普遍老百姓没有什么信仰,一部分共产党员也丧失了信仰;个别共产党员;一些领导干部丧失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还有漠视法律,不重视法律这样一种现象也比较明显。所以整个社会心态释放具体表现道德滑坡、信仰缺失、漠视法律这三个方面。所以这样的话,如果道德起作用、法律起所用、宗教信仰起作用的话,整个社会是比较平稳的,老百姓的心态是比较知足的。但我们中国因为这个社会心态释放,结果导致老百姓这个心态上表现出很明确的不安全感、不缺确定感,老百姓都很焦虑。有一部分社会群体比如说新生态农民工、下岗失业工人,甚至一部分人甚至是愤怒的,在社会心态这一块他不仅焦虑甚至是愤怒的。这样的话,我们心态就比较不稳定、不平和。这个的话我们的社会相对而言,他整个这个沸点、燃点就会比较低。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这一块出现安全动荡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社会比较威胁比较大。 . . 第二个就是社会病态问题。社会病态问题,比如说黄堵毒比较流行。黄这个东西比较流行,赌、毒,毒品,黄赌毒这些东西非常流行,这个是社会病态的一些问题。 同时社会现在压力比较大,精神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自杀率也比较高,这个是需要人们帮助的心理问题。 同时由于这个整个人群,权利的意识日益突出,由于后现在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中国社会不仅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而且是传统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现代社会也在向后现代社会转型,很多后现在的东西,以前过去中国社会他不拿出来说的东西,比如说同性恋问题、比如说吸毒问题、比如说妓女问题、比如说刑满释放人员这些人员问题,以前我们都只有管理他就行了,不让他露头,或者说就守住犯人就行了。现在后现代的思想,越来越突出过后,像同性恋问题他越来越突出,他站出来了,他站出来。 以前我们演霸王别姬都还不大好意思。甚至刘烨他们这些人演的这个《蓝宇》这种电影都不允许公映,但后来像《断背山》这种电影,反映同性恋这种电影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老百姓对他们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同性恋他不仅仅是管理问题,他现在还有服务问题,他现在也是整个生存权问题。以前妓女,我们叫妓女。现在我们政治的说法应该叫性工作者,性工作者,她也有人权问题。 还有些吸毒人员,不仅仅是关系问题,他也有一个,还是一个生存发展问题,他自己还有一个人权问题,所以这种问题,都反映了人们心理上的一个变化,心理变化,具体的一个表现形式,这种效果让我们感觉社会热点问题很多,表现形式很复杂,让我们感觉这个社会热点问题是纷繁复杂、目不暇接,这种感觉。 二、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总体认识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基本特征 所以我们下边讲第二个问题,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一些总体认识,就是说社会热点问题举不胜举,我举了一部分社会热点问题,还可以举很多,但是我上边是用三个结构性、发展性和心理性用三个关键词把它囊括起来,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可以分立分门别类把他放在这个三个大个问题下面来分别来谈。所以我们第二个问题讲一下总体认识,我们列举完了过后,从宏观、总体再认识一下,讲两个问题:第一,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有哪些基本特征,从总体上看,有哪些基本特征,从总体上看,至少有以下5个基本特征: 第一,当前的社会基本热点问题都是具有伴生性,伴生性。所谓的伴生性就是这个很多社会热点问题都是现代化过程中伴生的现象。都是它的伴生物,很多都具有共性。也就是说,. .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伴生的现象,在几百年以前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在现在的发展中大国,巴西印度这些国家,它也都具有这些社会热点问题。财富分配失衡问题,比如说环境污染问题,比如说新型生存权问题,焦虑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伴生的现象,是共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看它随生性,不要过于极端,就是说这个太严重了,对中国不好之类的,应该理性的分析,有些是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原因这个问题,这是半生性。 第二,交错性。中国很多社会问题,更适合热点问题,它的原因和时代,不同原因、不同时代的问题交错在一起。比如说贫困的问题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问题,比如说同性恋问题是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不同时代的问题在中国现代是公生的,不同原因的问题相互之间交错,比如说住房问题,看病难问题,这些不同的社会问题,它们的根源都是财富分配失衡问题。财富分配失衡问题也有可能导致老百姓的焦虑,社会心态失范。所以它不同的原因,不同时代的问题是交错的,是互动的。所以第二个特征就是交错性。 第三个特征就是整体性,中国当代很多社会热点问题,我们看上去是一个一个的,某个人得了癌症看不起病,看到的是一个问题,实际上它是整体的。它是一个人群,比如说弱势人群都看不起病,比如说农民工没有工伤保险这个问题,它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应该从宏观上、整体上来看。 第四,很复杂,要解决起来非常复杂。 第五,具有生长性。很多社会热点问题现在来看,并不是已经到了顶点了,到最坏的时候了,或者是到最复杂的时候了。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这种社会热点问题将来可能还会进一步生长,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已经到了很高的程度了。比如说财富分配失衡的问题,现在中国严重失衡,我们中国现在正在通过扩中、扶低、调整高、打飞这几种做法,把它们这个财富分配严重失衡现象稍微缩小一点,把这个现象稍微弱化一下,当时很多问题现在都具有生长性。 比如说性别比失衡问题,如果计划生育政策不进行微调的话,这个性别比失衡问题还会高危运行。比如说老龄化问题,现在我们只看到一个苗头,很多大城市,上海、北京,看出来老龄人特别多,但实际上全国的这个老龄化程度,这个最高峰时期还没有到来。将来的二三十年实际上是它的高峰期,老龄人会越来越多,他之就是生长性的。比如说少子化都是这样的,孩子很少,现在我们已经看出来了。我们很多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招不到学生,很多小学毕业生、初中毕业生人数在减少,而且未来更明显,所以这个具有生长性。 还有些社会问题可能会恶化,就是说比过去更糟糕了。比如说黄赌毒问题,如果处理不. . 好的话肯定比过去更糟糕。比如说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你不搞生态文明建设,或者生态文明建设搞的不好的话,它可能会恶化,环境污染问题更糟糕。所以具有生长性,这是它的第五个特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我们要看到它的生长空间,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才能够积极应对。这是它的总体认识的第一个方面,就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社会热点问题的主要成因 第二个方面,这个是社会热点问题,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主要的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热点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热点问题,尤其中国,这个社会热点问题跟美国相比而言,好象更多,好象更加难办,政府的压力更大,这种感觉。第二个就是社会热点问题的主要成因。这个主要成因,我想从宏观层面讲两个主要成因。第一个成因就是中国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这样一个转型的时期,我们叫社会结构转型,我们从传统的、封闭的、落后的、不开化的这样一个社会结构,向现代的、开化的、城市的这样一个灵活的现代社会结构转型。这种结构转型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宏观的、隐藏的社会现实,我们平时感觉不到,但实际上一直发生的。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加速时期,正加速转型,快速转型的这个时期。但这个转型本身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人口问题,财富分配问题。 但是中国很特殊的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同时在进行两个转型。一个是经济结构转型,一个是社会结构转型。所以以前我们的文件里经常会说这么一句话,就是说我们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同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这是两个转型,但现在我们看到各级正式的文件里边,基本上不再提计划经济这四个字了,也不再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个说法了。我们的说法基本的判断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初步建立起来了,我们将来是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调整结构升级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发生转变的问题。所以经济这一块我们慢慢转变,但是我们现在文件里面经常会说,社会结构正在深刻调整,社会利益结构正在急剧变迁,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冲突日益突出,这种说法越来越多。 说明我们的社会结构变迁滞后于经济结构变迁。我们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变迁的差不多了,到中期了,甚至过了中期了,慢慢向后期转变了。但我们的整个中国社会结构转变的非常慢,它的人口结构,它的资源配制结构,整个阶层结构,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整个老百姓的社会心理结构,这个几大社会结构它都在慢悠悠的转型,它转型的比较慢。结果我们现在文件里整天就提社会结构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经济结构这一块,我们不再提计划经济了,这个是调整升级的问题,所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这个整个转型,它们之间不配套,或者是. . 说,具体来说就是社会结构转型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转型,这是问题的关键。因为你滞后,所以你跟它不配套,导致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就突出了。比如说我们现在经济结构转型到中后期的话,那我们的人口结构也应该到中后期。比如说我们经济结构转型的差不多的话,那我们的人口自然应该非常高了,我们的人口数量问题基本上不成问题,现在基本上没有问题。但人口结构问题不要太突出,不要很突出,应该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也解决的差不多了,有基本的对策了,少子化问题我们也基本扭转的差不多了。这个性别比失衡问题我们采取了很多对策了,初步遏制了它的这个局面了。如果是这样一个结构的话,那就跟经济是比较配套的,但实际上我们基本上是对这个问题没有破题,现在还不知道怎么解决,所以这样的话,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之前它就不协调,不协调过后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都感觉这个问题很关键,很重视,但怎么解决我们不知道。我们整天在讨论它,结果它们就变成了热点问题,所以经济结和社会结构之间变迁失衡之后。 我们中国社会学会有一个已经去世的老会长叫陆学艺先生,他曾经带了一些人做了估计,认为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滞后于经济结构大概15年。也就是说,如果2013、2014年的话,那我们的这个社会经济结构大概只相当于1998、1999年的中国的经济结构,不配套结果导致很多社会热点问题突出,这是第一个特殊的现象。 第二个中国社会热点问题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一个特殊的效应,叫时空压缩效应。什么意义呢,就是说,中国的各个方面的改革发展,很多任务是集中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集中完成的,结果压力特别大,所以问题特别多。我们可以跟西方比较一下,你可以发现,西方大概是500多年之前开始搞文艺复兴,三四百年以前搞工业革命,两三百年以前搞的是政治革命,100多年以前搞的社会革命,50年以前搞的是生态革命,所以它整个时间是有点错开的。搞了500,比如500年以前搞文艺复兴的,搞思想文化艺术发展繁荣,400年前、300年前搞的是工业革命这些东西。200多年以前,真正成功的法国大革命、政治革命,200多年以前才开始真正的美国的革命,才真正的完成。150年以前才开始正式搞这个大规模的城市化,像法国、德国、美国的城市化,都是150年以前到100年前,甚至80年前才完成的,二战以前才结束的。1960年,甚至1970年过后,西方国家才开始搞生态文明建设,搞生态革命,所个它整个时间,不同的事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个领域的事情是分布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年份实施的,拉的时间段非常长。所以一个时代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它指明了一两个主要问题。比如说美国独立的时候,它的思想文化上已经基本上自由、平等、博爱这些问题也基本上完成了,所以它更著名的是搞的是政治革命。政治革命完成过后,紧接着搞了社会革命,搞的是西进运动,到. . 了二战结束以后,它才开始搞生态文明建设,开始搞这个绿色和平运动,环保运动这些东西。从它的政府来说,这个事情是拉开的,时间段拉的比较长,拉了500年。 而我们中国改革,是开放过后,30多年之内,把这个经济建设、社会变革、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现在的文化现代化这些事情,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它是整个压缩在30年之内压缩了,把时间和空间都全部压缩了,压缩过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30多年之内,你必须把事情全部完成。已经做了30多年了,未来二三十年,比如说到2020年必须全面小康社会,到2050年建成中等发达国家,不到100年的时间,七八十年时候,你要把西方发达国家500多年时间干的事情干完,所以结果时空压缩。 社会问题是集中爆发,而且压缩在一起之后,各种严重的社会效应非常明显,相互之前的互动性非常明显。结果导致我们很多问题,好象感觉中国社会问题特别多这种感觉。因为我们是后发性国家,我们的任务非常繁重,我们要赶超,在赶超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社会的热点问题,而且这个社会热点问题会形成连锁反映和互动效应,连锁反应、互动。这是第二个特殊的现象,整体上要有认识。 三、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应对策略 (一)全力推动社会阶层结构中产化 第三个大的问题,怎么应对这个社会热点问题,我们现在中国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应对的这样一个策略,我们具体讲两个问题。第一、推动社会整体的社会阶层结构中产化。我们都知道,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后实现的是共同富裕。 我们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说,我们未来中国要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的社会结构,共同富裕和这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的社会结构这种说话实际上就是说穷人会很少,富人也会很少,大部分的人的收入差不多的。这叫共同富裕,这叫橄榄形的社会结构,橄榄是一个果实,抛橄榄球,它是一个橄榄形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就是处在最下面的穷人很少,在最上面的富人也很少,大部分的人收入都差不多中的。按社会学的说法,那就是中产化,就是阶级的中产化,阶级仍然是原来的,但是阶层,工人和农民这两个阶级内部,不同的阶层,有很多阶层,这种很多阶层,他们的收入,他们的声望,他们的财富差不多的,这就是所谓的共同富裕。 中产化过后有以下几个好处,它会把很多社会热点问题都消灭掉,没有社会热点问题。第一、中产化过后,大部分柔茹差不多过后,这个社会比较稳定,因为中产阶层是处在上层. . 和下层之间。当中产的人数占大多数的时候,底层穷人和富人想打架的话,想冲突的话,想斗争的话,打架打不起来,冲突不起来,因为穷人太少,富人太少,打架的人少,拉架的人多,这个整个社会比较稳定,就社会不容易出现冲突。第二个原因就是,当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位过后,中产阶级是最喜欢消费的,所以中产阶级一但消费占多数过,整个社会的内需就够了,经济发展就有持续发展的动力。第三个就是中产阶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愿意跟别人交往,他跟上层交往也行,跟下层交往也行。第四个原因就是中产阶级喜欢改革,喜欢改良,但是他不喜欢革命。他是消费的前卫,政治的后卫,所以这样的话,如果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话,整个社会就比较稳定,而且我们都知道,如果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主的话,那财富分配失衡的问题就解决了,财富分配比较均匀,大部分得到的都比较多,都比较满意,财富失衡问题就解决了。 第二个就是人口问题相对而言比较好解决。中产阶级一般不会多生孩子,也不会少生孩子。我们是美国中产阶级就是一对夫妻,一栋别墅,两辆汽车,一对儿女,一条狗,这是他们中产阶级的一个标准,美国梦。中产阶级不会生10个、8个,也不会不生,一般生两三个比较常见,所以人口问题,少子化问题,老龄化问题,中产阶级能够自己养老,包括看病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对中产阶级来说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另外农民工都变成中产阶级,这个农民工问题就没有了。还有一些社会心态问题,社会交流问题,中产阶级就不会那么焦虑了,大部分都差不多,整个社会比较稳定。预期比较固定,比较确定的话,这个社会很多热点问题就不成为热点问题,大家觉得很正常的一个问题,不是问题了。中产阶级占主导过后,社会热点问题会很好解决。 (二)应对社会热点问题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创新 现在我们对社会中产化有一个总体的说法,但是如何推进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如果实现中产化,在很多方面需要很多制度创新,很多具体的制度创新,如果制度创新能够做的比较好的话,那我们中产化就能够实现,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就变成社会常态现象,那就比较好解决。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等这些方面,他都可以做很多工作,但很多工作做起来,到目前为止还仍然不是很全面。 我们说教育是中产之基,就业是中产之本,收入是中产之源,社保是中产之盾,社会管理、社会安全、社会稳定是中产的愿望。如果我们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领域做的非常好的话,或者做的比较好的话,我们中产阶级就会越来越壮大,人数会越来越多,所以各个方面都需要有制度创新。 . . 比如说教育,我们具体说一说,教育这一块,我们说了,它重点是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问题。另外是大学的扩招问题,如果一个人能够上大学的话,那这个人肯定是中产阶级。所以教育这个问题非常关键,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导致强势的人群能够接受好的教育,弱势的人群要不得不到大学教育。比如说不参加 高考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语文高考下定义高考日语答题卡模板高考688高频词汇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 ,比如说直接考不上高中,要不即使考上大学的话,也考上比较差的大学,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所以这个教育一定要进一步进行调整。 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美国,美国以前不同地区对教育资源分配也不均匀,所以美国当时在很多州,有些州就采取立一个法律,叫前10%法。所谓前10%法就是说,我不管你是在市中心那个好的中学上学,还是在郊区普通中学,还是在农村中学上学,只要你在我这个州里面上学,我颁布前10%法,只要你的总体测评成绩是你这个学校的10%,排名是你这个学校的10%,那么你上大学的时候,你 申请 关于撤销行政处分的申请关于工程延期监理费的申请报告关于减免管理费的申请关于减租申请书的范文关于解除警告处分的申请 大学的时候,就可以在我们这个州范围内所有的名牌大学,你都可以申请,对方不允许拒绝。除非你人品有问题,道德有问题,犯法了什么之类的要拒绝,否则不允许拒绝。这样的话,很多人就不愿意往市中心跑了,我在农村中学上学,只要我的成绩比较好的话,我也能上比较好的大学。在以前,美国有些州去采取过这种前10%法,在我们中国就没有。 我们中国无择校城市就很少出现,现在我们中国比如说按人头分配重点大学的入学名额,分配到每个省去,这种做法都没有。所有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仍然比较不均匀,而且教育这块改革很可能出现一种跑步机式的改革,表面上该改改,,实际上很多既得利群体不愿意改。导致穷人的孩子,弱势者的孩子,仍然无法得到好的教育,这是问题的关键。如果要实现普遍的中产化的是话,那所有的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能够上比较好的大学,接受比较好的大学教育,这样的话所有人都能公平的成为中产阶层。 第二、就业。就业现在关键是,对我们中国来说,我们说是充分就业,和谐就业,体面就业。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有就业岗位,第二就是不打起来,至于体面就业,劳动者尊严问题,是未来的事情。我们现在首先要有工作岗位,第二就是岗的产方,支方,和这个企业跟工人之间关心比较和谐。所以我们现在重点推的一个是充分就业,通过各种方式让大学生,让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什么就业服务周,就业服务月,这些东西,春风行动啊这些说法,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仍然无法解决很多就业问题。 另外一个和谐就业,现在是问题的关键,由于工人的工业权利意识日益增加之后,他们对工资,对社保,对时速,对工作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结果整个跟支方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比较紧张。现在我们在各地推行的这个工会、支方和劳方这个双方协定,双方工作协商这种. . 制度很多国家都在推行。我们国家现在也在慢慢的做,希望能够比较和谐的就业。 当然未来的关键是体面就业。就就业的人,无论是在街上大街,还是打扫厕所,打扫卫生,还是当国家的总统、总理,还是当总书记,还是高级白领,金领阶层,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适合自己的,我干这份工作我觉得很体面,很有尊严感,我干工作的时候不会愁眉苦脸,我扫大街的,我很开心的唱着歌扫大街。就是说我们觉得这个很合适,我就这个能力,我干这个工作我觉得挺好的,我觉得很有价值,我把这里扫的很干净,据的挺高兴得。这种劳动的尊严感、体面感,可能是未来我们努力的方向。真正的中产阶层,都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比较体面,比较有尊严。 第三个是收入,收入是中产之源。没有固定的收入,这个中产只是个壳子,没有本质。我们收入这一块,基本上我们国家采取的措施是托低,是把最低工资标准不断往上提,然后扩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高,把过高收入人群调节一下,然后打灰,对黄色收入、黑色收入、灰色收入进行大力的打击。打击贪污腐化,投机打靶这些做法。 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收入,尤其是我们劳动收入首先在整个收入分配格局过程中占的比例太低,应该把这个比例提高。另外在切蛋糕过程中,切的比较均匀一点,初次分配这块应该分配比较好一点,比较公平一点,让老百姓更加服气一点。所以要把收入分配这一块搞的更好一些。 比如说社保,社保是中产之盾。在我们中国目前来说,它是制度不衔接是问题的关键。未来要把不同的制度衔接起来,比如说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人员,他们的标准差距太大,应该缩小差距,甚至统一,城乡之间的衔接,城里的养老保险和农村的养老保险,地区之间的衔接,比如说甘肃的,青海的和北京的,他们看病、医疗保险能够衔接。这种衔接是未来我们工作的重点。 当然还有做实账户的一些做法,我们现在很多账户,比如说养老金账户,现在很多是空帐在运行。这样老年人越来越多之后,空帐运行无法做下去了,他们都需要把自己的钱拿出来,国家还要拿其他的钱来养他们。就这样的话,必须做实个人账户。 甚至长期可以考虑延迟退休。延迟退休这种做法就是说因为国家付不起养老、社保这些费用,这样的话,我就不再是55岁、60岁退休,是62岁、63岁退休,就是是弹性退休制度。就是说如果是60岁规定可以退休,但是如果你62岁退休的话,我给你涨退休金,65岁铜退休的话,涨的更高,68岁退休的话,涨的更高。美国就采取这种做法,鼓励你推迟离职,美国没有退休的这个概念,但是领养老金,你65岁领养老金还是67,还是50岁,你看情况。你越往后推迟的话,你领养老金的这个水平越高,弹性退休。这种做法可以保证. . 交钱的中产阶级多,领钱的中产阶级少。所以这样的话,就能够运转下去。 比如社会稳定,社会安全这一块,社会管理这一块,社会安全稳定,中产阶级是最喜欢这个社会稳定的。我说过了,中产阶级是政治的后卫,当中产阶级占人数很少的时候,他这个穷人和富人打架的时候,他绝对不敢吭声,他躲在边上,打完过后,谁胜利了我就跟谁。当中产阶级占绝大部分,80%、90%都是中产阶级的时候,那整个社会就很稳定,所以我们社会管理这一块,工作相对而言比较好做一点。它这个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这个中产阶级又有一个问题就是中产阶级比较喜欢民主,比较喜欢自主,社会管理如果按传统模式来做的话,按中国过去传统的这个模式来做的话,很有可能出现压制社会的现象,甚至侵犯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的现象。如果做的不当,就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所以中产阶级就无法忍受这个东西。 所以将来社会管理关键是稳定与活力之间如何共存的问题。一方面,社会比较稳定,看上去很稳定,和团结,甚至很和谐。但另一方面,它要有活力,如果按过去这种方法,压制型的方法来做,甚至一些检查社会这种方法来做的话,社会没有活力,然后整个社会就是大家都不敢吭声,都不敢吭声这种现象都会导致整个社会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话,中产阶级无法忍受,他可能会闷在下面,然后最后聚集爆发,最后导致社会长期不稳定。所以这个社会管理是中产之愿,但是如果实现管理和活力的并存呢,是社会管理这一块未来制度创新的重心,所以这个就是我说的如果要应对社会热点问题,关键是中产化,但是中产化的话,还要靠各个领域内的制度创新,各个领域的制度创新我都说了一点重心问题,没有展开说,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可以这样说,当整个社会中产占主导地位的话,80%,八成皆中流,九成皆中流的话,如果出现这样一个结果的话,整个社会就会比较和谐稳定。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就不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了,它只是社会的常态现象,人们会很理性的看待它,整个社会就会比较和谐。 这是我今天要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
本文档为【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热点问题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7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