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概述]非洲长大与国际经济次序

[概述]非洲长大与国际经济次序

举报
开通vip

[概述]非洲长大与国际经济次序[概述]非洲长大与国际经济次序 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 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 安春英 完成时间:2003-11-1 经济全球化将全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联系起来,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进入互相渗透、横向联合、广泛合作的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处于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但生存与发展的本能使得世界各国依据各自的政治经济实力构建着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七十年代初的牙买协议,从1948年底的关贸总协定到1994年的世贸组织,维系着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和全球...

[概述]非洲长大与国际经济次序
[概述]非洲长大与国际经济次序 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 非洲发展与国际经济秩序 安春英 完成时间:2003-11-1 经济全球化将全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联系起来,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进入互相渗透、横向联合、广泛合作的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处于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但生存与发展的本能使得世界各国依据各自的政治经济实力构建着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七十年代初的牙买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从1948年底的关贸总协定到1994年的世贸组织,维系着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非洲大陆作为世界的一部分,在追寻民族复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与其所依托的国际秩序息息相关。 一、非洲国家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依赖性 1、国际贸易是大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对外部市场的严重依赖是非洲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对外贸易在非洲各国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非洲大陆大多属不发达国家,需要出口初级产品,换取必要的外汇,购买国民经济必需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贸易是很多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从非洲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看,2001年撒哈拉以南非洲近10个国家的进出口额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其他大多数国家货物、劳务进出口额也在50%以上。安哥拉这一比率最高,为136.3%;刚果(布)(131.2%)、冈比亚(130.3%)、毛里求斯(126.5%)、 、几内亚比绍(110.9%)和加蓬加纳(122.7%)、莱索托(113.6%) (110.0%)紧随其后, 是典型的贸易依赖型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该国的贸易形势息息相关。如“绿金之国”加蓬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木材出口比上年减少34%,使得加蓬经济发展受挫。1998年,加蓬GDP实际增长率为-4.5%,国家财政收入同比下降了15%。 2、低序次产业结构使非洲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随着非洲国家沦为西方国家的附属国,发达国家按照其国家利益的需要,将殖民地经济也纳入了资本主义发展轨道,即非洲国家与各自的宗主国进行国际生产分工,按宗主国的消费需要,生产农矿初级产品,逐渐形成非洲国家主要生产农矿初级产品,发达国家主要生产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分工体系。这是一种受发达国家控制的垂直分工基本格局,这种格局直至非洲国家独立。非洲各国以初级产品出口国的身份逐渐进入国际贸易体系。西方国家留给非洲各国的“殖民遗产”之一,即低序次的产业结构。非洲国家的独立使其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由原来的依附关系转为依赖关系。尽管非洲国家采取措施,力图培养多极增长点,建立多样化产业结构,但至今为止仍可窥见产业结构低下的弊病。从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来看,2001年,几内亚比绍、中非共和国和埃塞俄比亚这一比率分别高达64.3%、54.7%和52.5%。 非洲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完全反映了各国资源禀赋及国内生产结构。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喀麦隆和几内亚的农矿原料、燃料等资源出口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00%、97%、69%和66%。 一些落后的产业部门无法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造成该国工业制成品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布隆迪、马达加斯加、阿尔及利亚等20多个非洲国家制成品占进口总额的一半以上,东非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肯尼亚工业制成品进口额也在60%以上。表明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国民经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经过非洲国家的不懈努力,各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渐变。垂直型国际分工也由原来的单一型传统分工开始转变为多层次的国际分工体系,但发达国家始终在这一体系中处于最高层,发展中国家处于低层,使发展中国家高度依赖世界市场,依赖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境十分不利。 3、外资和外援是非洲国家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条件。 资金支持是非洲各国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所在,而非洲大多数国家财政拮据,资金严重短缺,无法为自己的经济发展积累必要的资金。非洲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大陆,2001年非洲有34个国家被列入最不发达国家之列。2001年,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均收入只有470美元,埃塞俄比亚和布隆迪人均收入只有100美元。 有限的收入使得人们将绝大部分收入用于生活必需支出,而很少用于储蓄,导致储蓄率低(2000年,全非国内储蓄率为24.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国内储蓄率只有18.8% ),而低的储蓄能力导致资本形成不足,再加上庞大的社会支出,多数非洲国家处于财政赤字或紧张性平衡。 另外,从外援在非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作用来看,1999年,非洲有2个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占GDP的比重在40%以上,30~40%的有1个国家,20~30%的有4个国家,10~20%的有16个国家,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接受的官方发展援助占,DP的比率高达76.8%。 他们要发展经济,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民众的人文发展水平,仅从有限的出口中得到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外资和外援成为非洲国家发展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获资渠道。例如,科特迪瓦政府财政预算收入的一半是外国援助与贷款。 4、沉重的债务负担成为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非洲国家的外债负担始于60,70年代,自70年代末出现外债支付危机,直至债务负担难以承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10月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统计,到2001年为止,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已经达到21554亿美元,其中非洲2751亿美元。 非洲国家外债负担在发展中国家最为沉重,1999年,从外债对货物和劳务出口额的比率来看,全非为155%,撒哈拉以南非洲略高为186%,其中苏丹及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分别为2545%和1152%。 2000年,布隆迪外债占出口总额的比率最高,为1118%。 2001年非洲外债对货物和劳务出口额的176.6%,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136.6%的平均水平。此外,从外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来看,2001年,非洲有18个国家超过100%,其中几内亚比绍高达435.4%,毛里塔尼亚、刚果(金)和塞拉利昂也突破200%大关。 在如此严峻的债务形势下,国际社会减免非洲债务刻不容缓。非洲国家的债权国多是发达国家或与之为主体的国际金融机构,因此,减免非洲国家债务需要他们的鼎力相助。 5、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只能依靠发达国家转让技术或寻求跨国公司合作。 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强大,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先进科学技术及其开发能力。但是,非洲大陆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难以有足够的资金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他们只能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因此,在当前的技术转让中,发达国家占了绝大部分。据统计,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全球97%的专利权,牢牢掌握全球经济、金融、科技的操纵权。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发展中国家也与发达国家不能同日而语。这不仅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开发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为了垄断技术不可能将最先进的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只能将已经过时或开始过时但还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目前生产力水平的那些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 在非洲国家的服务业领域,对发达国家也有较强的依赖性。全球信息资源分布的不平衡,非洲国家信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严重阻碍了非洲国家人民的经济活动能力,成为世界网络革命的“数字贫困”国家。国际通讯、邮电、信息网络也以发达国家为主体形成体系。因此,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经济交往和合作,不能不依靠发达国家的服务部门为媒介。将于2002年投入使用的非洲第一颗通信卫星就是由美国阿尔卡特空间通信公司负责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投资和提供技术支持的。 二、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际发展环境 1、不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进一步加剧。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形式上是平等的,但在形式的平等下面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国际经济秩序是以美国等西方大国制定的,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通过对国际市场的垄断,压低农矿初级产品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若贸易条件以1995年=100来衡量,1975,1984年,非洲贸易条件为上升了1.1%,1985,1989年,贸易条件下降了-6.8%,1990,2000年,贸易条件继续恶化了-0.4%。 2001年,受国际市场初级商品价格低迷的影响,经济增长率下滑0.3个百分点。 这不仅使发展中国家遭受日益扩大的不平等交换的剥削,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积累必要资金发展民族工业。 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市场,设立了重重贸易壁垒。关税壁仍旧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国内产品市场的手段,目前,欧盟对农业初级产品征收5%的关税,对已加工的农业原料税率为10%。 农业恰恰是非洲很多国家最具出口活力的部门,因此农产品补贴是使非洲大陆最易受到伤害。据世界银行发表的《2002年全球经济展望及发展中国家》统计,2001年发达国家用于农产品的补贴高达3500亿美元,农业补贴费用高达日均10亿美元。 2002年5月,布什又签署了新农业法,在今后10年内将向美国农业提供高达1900亿美元的财政拨款,在2003,2008年的6年内将农产品财政拨款增加67%。 高额补贴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也使农业贸易严重扭曲。非关税壁垒盛行是当前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特点。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名目繁多,既有反倾销等直接措施,又有间接扭曲贸易流量的措施,如以卫生和安全等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等,拒绝非洲产品进入它们的市场。这些贸易壁垒每年给非洲国家每年损失200亿美元,非洲地区的商品出口在世界总出口的比例正逐年下降,1980年为5.9%,1990年为3%,2000年为2.1%。 2、西方大国加快掠夺非洲资源,进而威胁非洲国家的经济主权。 当全球商品、资金、技术和劳务随着经济自由化而迅速自由流动时,西方国家乘机进行跨国贸易扩张,利用不公正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不断向非洲国家施压,要求它们开放更多的市场,以便进一步利用非洲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牟取更大的暴利,使非洲国家的主权受到挑战,经济主权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非洲国家经济主权的削弱表现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受到全球市场、全球金融以及跨国公司的制约。在西方国家不断迫使非洲国家推行投资贸易自由化和产业私有化的进程中,通过收购股份、资本渗透方式,进一步削弱非洲国家的经济。在非洲,私有化领域包括电信、电力、航空到矿产(包括石油)、金融、保险等重要经济行业。例如,铜矿之国赞比亚欲将其支柱产业铜矿业收归国有,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立即以终止贷款和援助为要胁,迫使赞政府将铜矿业列入私有化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1998年盎格鲁美利坚公司以7200万美元的低价收购。赞比亚90%的企业已实行了私有化,但是赞比亚人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实惠,受益的只是外国投资商人和他们的国家。 因此,跨国公司正是通过这种“名正言顺”的手段,控制非洲的资源和经济命脉,从而使非洲国家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蚕食其经济发展能力。坦桑尼亚总统卡帕在1999年9月召开的第54届联大会议上就强烈呼吁:“我们需要一种以(经济)增长、稳定和社会平等为主旨并能以有利方式促使最不发达国家融入世界经济的体系。” 3、对非援助呈现新趋势。 冷战结束之后的90年代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大幅度减少,流入非洲国家的援助资金也呈下降趋势。1999年非洲共得到149亿美元的外国发展援助,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比1990年下降了37%;人均净援助额从1990年的42美元下降到1999的19美元。 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联合国曾有决议,要求发达国家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7%用于援助不发达国家。实际上, 目前发达国家对受援国的实际平均支付额只占GDP的0.25%,这远远低于0.7%的承诺。从绝对值上看,各援助国所承诺的援助额与实际提供的援助额之间的差额每年近1000亿美元。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美国,对穷国的发展援助仅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2%。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世界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它们开始逐步调整对外援助政策。2001年12月,世界银行发表了《全球化、增长与贫困:建立包容性的世界经济》的研究报告,提出了防范全球化风险、帮助发展中国家从全球化受益的七点计划,内容之一即是要求发达国家增加外援。2002年2月,葡萄牙向非洲葡语国家提供2.03欧元的援助。 为了显示加拿大对非洲的重视,加拿大在2001年末的预算中特别增加5亿加元的对非援助。美国总统布什在2002年3月14日宣布,在今后3个财政年度里将美国每年的对外援助增加50亿美元。欧盟也决定将援助穷国的资金从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3%提高到2006年的0.39%。 2002年6月,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八国承诺:今后4年内每年对非洲国家官方援助要再增加120亿美元。 4、外国资本重新举步非洲大陆。 虽然投资非洲的年回报率高达30%,远高于欧洲的10%,但由于西方媒体对非洲的不公正报道,影响了对非洲的投资。投资者担心这一地区的政局动荡多变,一旦遇上战争或动乱,投下的资金很可能化成泡影。此外,内部市场规模小、进入国际市场通道少、腐败、交易成本高、基础设施差、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素,也使投资者对非洲持币观望,举步不前。总的来说,外国直接投资对非洲投资份额很小,2001年,非洲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仅占全世界的2.3%,占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的8.4%。 近两年来,跨国公司对这个长期被遗忘的大陆的信任正在逐渐恢复,外国直接投资加强了对非洲的投资。 2000年1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和国际商会对壳牌石油公司、通用汽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65家跨国集团中,有一些跨国集团表 示将维持目前对非洲的投资水平,有1/3的跨国集团表示在未来五年之间将扩大对非洲的投资。事实上,流入非洲的投资正在持续的增长之中。1998年、1999年和2000年,非洲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分别为90.21亿美元、128.21亿美元和86.94亿美元。2002年9月,联合国贸发会发表了《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该报告显示,由于外国跨国公司积极参与非洲国家的私有化进程,带动非洲大陆投资增长。在200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一半以上的情况下,非洲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了80亿美元,达到170多亿美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2001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首次超过了100亿美元大关,达到118亿美元。 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也正在发生变化。尽管一半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了初级部门,特别是石油部门,在过去两年中,流入服务业(如银行、金融、运输和信息等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已经变得重要。这表明,在非洲的投资机会在逐步扩大。 5、重债穷国计划方兴未艾。 1996年9月,根据西方首脑(里昂)会议的意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出了一项被称为“重债穷国动议”的行动计划。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加强的重债穷国动议”。截止2001年12月底,非洲有34个国家被列入重债穷国救助对象,其中有20个达到“决定点”标准并获得重债穷国救助批准。 乌干达、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已达到“完成点”,三国分别获得130亿美元、430亿美元和30亿美元的债务减免。 世界银行作为全球重要的国际机构之一,也在努力支持致力于改革的国家实行减债,减少最边缘国家的债务,尤其是在非洲地区,将使他们能够更多地参与全球化进程并从中受益。根据扩大的重债穷国动仪,目前正在对25个国家实施减债一揽子计划,减债总承诺额为360亿美元。但是减债资金不应出自不断减少的外援预算,减债必须是外援的补充。 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推出的新的债务减免计划,虽使受惠国在教育、卫生、健康等方面受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重债穷国的外债负 担,但相对庞大的外债总额来说还是杯水车薪,还不足以使债务国恢复发展能力。况且,在减免外债计划中,债权国还提出了许多苛刻的附加条件,减债力度需大力加强。 6、碳税国际合作提上议事日程。 自19世纪末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Svante Arrhenius)首次提出人为温室效应的断言之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之一。1997年,第三届世界气候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大会通过了限制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议定书中对发达国家规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的具体指标,对发展中国家没有给具体的减排要求。 为了寻求控制污染的最优途径,按含碳量进行征税即碳税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已引起各国的重视,以丹麦为初始已在一些国家实施这一制度。国际社会也在考虑对每个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征税,争论焦点涉及碳税设计上的诸问题,包括税率、缴税货币、税额的使用等等。如碳税的税率是全球统一还是依各国经济状况而定。全球统一税率将使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将有捉襟见肘的国民收入抵作碳税,人民生计更为艰难。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碳税额相对于其较高的人均收入只是九牛一毛,起不到什么限制作用。倘若区别对待,征收原则又如何掌握。因此,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成为兼具环境——经济——政治三重性质的国际问题。虽然从理论上讲,减少气体排放,使世界各国受益;但从现实来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将限制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承受相应的利益损失。毕竟,非洲大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工业化和居民消费水平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相应的能源消费将持续增长,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施二氧化碳的政策和目标。与此同时,由于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问题,各个国家的损失都是全球性的,应在国际层次上开展必要的国际合作措施,在防止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与斗争中,寻找到一条符合非洲国家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对新的国际发展环境的回应 1、加强南南合作,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斗争营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 要想改变非洲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困难处境,单靠非洲自身的 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在加快非洲政治经济一体化基础上,必须大力开发南南合作和积极推动南北对话。从1954年万隆会议的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诞生、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的呐喊、1975年《洛美协定》的签署,到1999年和2001年来自西雅图和多哈的据理力争,以及1986年、1993年和2000年三次乌拉圭回合,均对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起了一个个有力的挑战。 对于发展中国家长期强烈要求变革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呼声、意愿和努力,发达国家也不能置若罔闻。从现实主义原则出发,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有必要调整旧的经济秩序。这样南北双方在承认相互依存的历史前提和必须改革现行国际经济秩序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并有了具体行动。2002年2月,世贸组织通过了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规划,旨在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同年3月,在墨西哥蒙特雷召开的发展筹资大会就是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在联合国经过不懈努力的结果,其目的旨在引起国际社会对发展筹资问题的广泛关注,寻求创造更加有利条件的发展机遇。在会议上,发展中国家争取推动国际经济体制改革,谋求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使所有国家能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南南合作,加强了南方国家作为一个集体的总体力量,增进了团结,开拓了市场,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也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对于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2、发展多边外交,加强非洲大陆的团结,维护共同利益。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汹涌澎湃,非洲国家的国力比较弱小,不足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对激烈的竞争。因此,非洲大陆需加强非洲国家间的凝聚力,使非洲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共同的声音,在多边谈判中维护“非洲”的总体立场。国际社会应充分理解发展中国家在资金、贸易、债务等方面的困难,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发达国家尤其应该开放市场,取消贸易壁垒;尊重其自主选择的发展战略和自身努力,向非洲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在非洲国家的团结斗争下,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调整对非政策。国 际社会对非洲重视程度的加强,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目前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一个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非洲,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让穷人能够活下去”,是非洲向国际社会发出的呼声。 当前,非洲国家已启动实施了“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在团结合作、复兴非洲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国际社会对该计划做出了积极的反应。2001年12月,在日本召开的非洲发展东京国际会议部长级会议上,认为该计划是非洲发展首要的框架,与西方八国集团、美国、欧盟、中国与非洲签订的发展合作框架是联系互动、产生增效的关系。美、法、英等主要国家分别与非洲商讨有关该计划事宜。2002年5月,在科特迪瓦亚穆苏克罗召开的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首脑会议上,世界银行负责非洲地区一体化和合作规划的经理内莉表示:“我们十分赞成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这一新的倡议,准备为此做出贡献。”法国开发署的代表内维尔也表示,法国开发署打算在交通运输、公路、港口、机场、能源和电信基础设施方面对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给予支持。 2002年召开的在蒙特雷发展筹资会议和八国首脑会议,均给予该计划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3、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加快非洲大陆内部的经济整合。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非洲发展危机出现后,联合国非经委和非统组织合作开展全非洲的经济整合工作,以抵制经济衰退之势。不仅有《拉各斯计划》、《非洲复兴和发展行动计划》和《阿布贾条约》,而且在北非、西非、中非、东非和南部非洲建立了10个区域化经济合作组织,在推动经济一体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0年10月,非洲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东南非自由贸易区启动;东非经济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等区域组织已经陆续达成建立贸易区的协议,并已经开始逐步实施;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正在为2003年建立“西非货币区”和2004年实现共同体内国家单一货币做准备。这些互惠互利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地区内部贸易、对外贸易能力、引资招商能力显著增强,拓宽产品销售市场,实现经济增长,增强与 发达国家抗衡与竞争的能力。 2001年7月,非盟的成立,标志着非洲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从政治领域发展到全面合作,尤其是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提上议事日程。促进非洲大陆的经济一体化被明确写进非盟宪章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将促进非洲国家间的有效合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4、构建政策支持体系,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非洲国家在新世纪按照“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制定了符合非洲自身条件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本国经济发展规划、降低通货膨胀、发展文化教育、加强职业培训、努力消除贫困以及增加政府办事透明度等,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商投资条件,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非洲贸易保险机构已于2001年8月正式启动。该机构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已筹措了1亿多美元的运作资金,用于赔偿投资者因战争或动乱造成的损失。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卢旺达、赞比亚、马拉维和布隆迪等7个非洲国家已加入了这个机构。 与此同时,非洲国家应正视农矿初级产品毕竟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现实。为保持各国初级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传统地位,尤其是农产品,需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提高环保、卫生、质量等技术标准,以应对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通过政策手段,引导国内企业农矿产品的科研开发和科技投入,提高农矿产品的加工能力,积极扩大农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5、优化本国产业结构,建立有竞争力的企业,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出口型产业,增加出口,减少进口,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毛里求斯的经济发展轨迹值得非洲国家借鉴。毛里求斯是非洲大陆东南部印度洋上的岛国。与非洲其他国家一样,也曾面临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经济单一、发展缓慢的困境。但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始,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制糖业, 加强糖业的科学研究和机械化生产,采用新工艺生产特种优质白糖,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外汇收入,保持了非洲最大的产糖国和出口国的地位。在基础产业多样化政策的指导下,金融服务业获得较快发展,并力求成为西南印度洋的金融中心。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毛里求斯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兴建出口加工区,颁布给投资者优惠条件的《出口加工区法》,发展纺织、服装、首饰、玩具、皮革、手表、印刷、电子、光学仪器等加工工业。至2001年底,毛里求斯加工区的企业已达522家,出口收入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0%;就业人数达87607人,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18%,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另外,无烟工业——旅游业也是毛政府着力发展的产业。2001年,毛里求斯共有95家旅游饭店,接待旅客66万人,旅游收入180亿卢比, 成为国家第三大外汇来源,与出口加工区、制糖业和金融服务业并列成为毛里求斯四大经济支柱。2001年,毛里求斯人均国民收入为3830美元,在撒哈拉以南非仅次于塞舌尔,居第二位。 2000年,毛里求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为2.66亿美元,居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第四位。 6、呼吁发达国家降低技术转让费,加强可持续发展中的科技合作。 勿庸置疑,当今世界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强大的动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能否掌握先进的技术、能否开发新的技术已成为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的传播不应以国划界。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要采取新的政策和机制,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之间的矛盾,促进国际间技术转让。但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差距越来越大,高技术人才的数量差距越来越悬殊。有鉴于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建立互利互惠的科研协作机制,使发展中国家可以参与发达国家科研开发过程,共同分享科研成果。2002年7月,在首届“非加太——欧盟论坛”上,讨论的主题就是科学技术及其创新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南非科技和文化部长本 •纳古贝恩强调,制约发展中国家采用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瓶颈是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高昂的技术转让费使发展中国家几乎不可能彩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因此他呼吁西方国家应调整技术转让政策,使科学技术真正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他并且提议,发达国家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区域科学技术共享系统,该系统应着重研究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发展中国家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 1999年2月,非洲知识产权组织在班吉修订了《班吉协定》,已于2002年2月正式生效。该协定有助于保护成员国人民的经济利益,完善投资环境,促进创新,保护发明专利,吸引更多外资和技术转让,提升非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刊载于《中东非洲发展报告2002/200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本文档为【[概述]非洲长大与国际经济次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20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