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_文学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_文学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举报
开通vip

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_文学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几乎所有的文学翻译家都声称,翻译要忠实于原著, 要忠实于原作者。然而,正如 !"#""$ 所指出的那样,译 者的声言与他的实际翻译并不总是一致的(%&&’()*)。问 及译者,他会告诉你他忠实的是原作的内容,得“意” 而忘形。由此,我们引出文学翻译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 问题:文学翻译中的“形”需不需要忠实? 如果译家的语言策略是重内容而轻形式,那么作家 的语言策略也是如此吗?如果作家的语言策略也是重内 容而轻形式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译者是忠实于原作 者的。否则的话,此言似乎就不能那么理直气壮。然而,...

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_文学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几乎所有的文学翻译家都声称,翻译要忠实于原著, 要忠实于原作者。然而,正如 !"#""$ 所指出的那样,译 者的声言与他的实际翻译并不总是一致的(%&&’()*)。问 及译者,他会告诉你他忠实的是原作的内容,得“意” 而忘形。由此,我们引出文学翻译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 问题:文学翻译中的“形”需不需要忠实? 如果译家的语言策略是重内容而轻形式,那么作家 的语言策略也是如此吗?如果作家的语言策略也是重内 容而轻形式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译者是忠实于原作 者的。否则的话,此言似乎就不能那么理直气壮。然而, 常识告诉我们,文学家们似乎还没有人对自己的语言策 略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我们耳畔时时回响的是文学家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言。于是,译家与作家之间的冲 突由此而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译家和作家 的这一冲突呢? 一、作家的语言选择:诗学取向 文学之所以成其为文学,是因为它具有审美或诗学 功能。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语言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志。 信息语言与诗学语言的差别主要就在于各自的交际目的 的不同。+,#"$-.)认为,诗学语言和非诗学语言的区别并 不在于语言运用本身,而在于运用语言的目的。诗学语 言的目的就是虚拟现实(/-01",%&&2:34)。而在以传 递信息为目的的语言中,语言媒介的作用则主要是传递 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必须保证自己所选择 的语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方式不至于妨碍接受者的理解。为此目的, 他往往会选择“规范的”、“常见的”、“典型的”、或 “一目了然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语言媒介的作用只 是为实现信息传递这一目的而选择的手段。 诗学语言的目的决定了在这一语言形态中语言媒介 5 此文系 6778 年全国暑期英汉翻译高级研讨讲习班讲座文稿 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 文学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5 王 东 风 (广州 英文早报,广东 广州 987868) 摘要要:本文通过对文学翻译中的文体变形处的分析,指出在译家和作家之间存在着一种秘而不宣的意识冲突。无 论是翻译文本中的译例,还是译家的言论,都清楚地表明译家的语言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作家。前者的语言策 略具有信息取向,而后者则是诗学取向。据此,本文对传统的信息或语义取向的翻译策略提出质疑。 关键词:文学翻译;信息取向;诗学取向;意识冲突 中图分类号::7;2文献文献标识码:< 文献文章编号:8777=>?3@A6778B79=77;4=72 P,.1)Q-.1=C".1 (R-$.E.1)I-HGS)TU,.1VW-U)Q,EDM)T$-UJS)TU,.1VW-U)9%7%X%S)+WE.,) NW$-U1W),.),.,DMHEH)-C)GW")HGMDEHGEF)0EHG-$GE-.H)E.)DEG"$,$M)G$,.HD,GE-.HS) GWEH)J,J"$)J-E.GH)-UG)GW,G)Y"GL"".)GW")DEG"$,$M)) G$,.HD,G-$H),.0)GW")DEG"$,$M)L$EG"$H)GW"$")"ZEHG)H-#")WE00".)F-.CDEFGH)E.)J"$F"JGE-.[) \]E0".F")C-U.0)E.)G$,.HD,G"0)G"ZGH),.0)GW") -JE.E-.H)1E]".)YM)G$,.HD,G-$H)Y-GW)HW-L)GW,G)GW")DE.1UEHGEF)HG$,G"1E"H)GW"M)J$"C"$)0ECC"$)G-),)1$",G)"ZG".G)C$-#)GW-H")H"D"FG"0)YM) DEG"$,$M)L$EG"$H[)/EG"$,$M)G$,.HD,G-$H)J$"C"$)E.C-$#,GE-.,D)HG$,G"1E"H)LWED")DEG"$,$M)L$EG"$H)J-"GEF)HG$,G"1E"H[)^-GE.1OGW,GOE.ODEG"$,$MO F$",GE-.OE.C-$#,GE-.OG$,.H#EHHE-.OEHO.-GOGW"OJ,$,#-U.GO1-,DO,.0OC-$#OEHO.-GOH-#"GWE.1OG$E]E,DO-$OE.FE0".G,DSOYUGOJ,$GO-COGW"ODEG"$= ,$MOF-.G".GOEGH"DCSO GW"OJ,J"$OFW,DD".1"HOGW"O],DE0EGMO-COGW"OJ$"],EDE.1OJ$"C"$".F"OC-$OE.C-$#,GE-.=-$E".G"0O-$OH"#,.GEF=-$E".G"0O G$,.HD,GE-.[O:GOF-.FDU0"HOLEGWOGW"O,HH"$GE-.OGW,GOE.O-$0"$OG-O$"J$"H".GOGW"ODEG"$,$E."HHO-COGW"O-$E1E.,DSOGW"OG$,.HD,G-$OHW-UD0O,0-JGO E.OJ$E.FEJD"OGW"O.-$#=C-$=.-$#O,.0O0"]E,GE-.=C-$=0"]E,GE-.OHG$,G"1MOE.OWEHOG$,.HD,GE-.[ O/EG"$,$MOG$,.HD,GE-.‘OE.C-$#,GE-.=-$E".G"0OG$,.HD,GE-.‘OJ-"GEFOHG$,G"1E"H‘OF-.CDEFGHOE.OJ"$F"JGE-.[ 学出版社,X777[ a9bO周兆祥、陈育沾[O口译的理论与实践aRb[O北京:商务印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馆,8&>>[ a2bO Q-DD"$UJSO TOc)/E.0"1,,$0S) <[) N",FWE.1 N$,.HD,GE-. ,.0 :.G"$J$"GE.1 X( :.HE1WGHS ,E#HS ]EHE-.H) a+b[) <#HG"$0,#() d-W.)K".e,#E.H)IUYDEHWE.1)+-#J,.M)S8&&X[ a?b) TED"S) Q[) K,HEF +-.F"JGH ,.0 R-0"DH C-$ :.G"$J$"G"$ ,.0 N$,.HD,G-$ N$,E.E.1 aRb[) <#HG"$0,#() d-W.) K".e,#E.H) IUYDEHWE.1)+-#J,.MS)8&&9[ a>b) d-."HS) f[) +-.C"$".F" :.G"$J$"GE.1 \ZJD,E."0aRb[)R,.FW= "HG"$()gG[)d"$-#")IUYDEHWE.1S)8&&>[ a&b)/,#Y"$GS)g)h)R-H"$=R"$F"$S)K[)K$E01E.1 GW" T,J( \#JE$E= F,D $"H",$FW -. HE#UDG,."-UH E.G"$J$"G,GE-. a+b[) <#HG"$= 0,#()d-W.)K".e,#E.H)IUYDEHWE.1)+-#J,.MS)8&&;[ a作者简介b)仲伟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翻译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汉口 笔译理论、西方翻译理论、翻译与跨文化交际 a作者电子信箱b)LWVW-.1i10UCH["0U[F. 收稿日期:X778=79=X> ·文学翻译· !!!!!!!!!!!!!!!!!!!!!!!!!!!!!!!!!!!!!!!!! !-D[)XX))^-[9 g"J[S))X778 中 国 翻 译 +WE."H"))N$,.HD,G-$H))d-U$.,D 第 XX卷卷第 9期 X778年 &月 !" 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手段,它本身就是文学或 艺术审美的目的。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和文体学家认为, 在诗学语言中,语言媒介或语言形式本身就是文学的目 的,正是由于语言形式的“文学性”(!"#$%&%"’$(()决定 了文学存在的主要价值。 )*+!$% 指出,与非诗学的语言运用不同,文学“是 对语言的一种创造性运用” (,-./:,0)和“对陈规旧 习的抵抗”。(,-.1234-)567!*8(79:也认为,诗学语言旨 在使人们感知(;$%<$"8$)事物,而非诗学语言则意在使 人们了解(7’*+)事物。他说:艺术的目的是传递事物 被感知而不是被了解时的感觉。艺术的技巧就是要使事 物“陌生化”(=$>&?"!"&%),使形式变得难解,加大感知 的难度和长度,因为感知的过程就是审美目的本身,必 须要予以延长。艺术是对事物的艺术性进行体验的一种 方式,而这一事物本身并不重要。@)*+!$%AB-.123CCD 虽然 567!*8(793的“这一事物本身并不重要”的观点 正确与否尚有待商榷,但他对“事物的艺术性进行体验” 所给予的异乎寻常的关注却突出了艺术的一个主要特征, 即“陌生化”(=$>&?"!"&%"E&#"*’)。关于这点,)*+!$%3进 一步指出,在日常交际中,“符号是透明的、一目了然 的、简单化的”;“我们在识别意义时,无需对它们进行 仔细的审视”;而“陌生化则是运用某种策略,以迫使我 们审视和玩味”。 F,-.12:G,HID 不难看出,非诗学或非文学语言追求的是一种“透 明的、一目了然的、简单化的”信息传递方式,而诗学 或文学语言则与此背道而驰,它所追求的除了信息内容 的表达之外,还要设法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语言表达 方式本身上来。尽管诗学语言用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 “变异”(=$8"&#"*’)或“前景化”(>*%$J%*K’="’J)在非 诗学语言中也时有所见,但其目的、功能及其与交际的 关系毕竟不可同日而语。LK7&%*8(79:精辟地指出,诗学 语言的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将话语加以前景化。前景化 的对立面是一目了然。也就是说,前景化就是要使言语 行为不一目了然。言语行为越一目了然,处理时所付出 的意识性就越低。前景化愈甚,意识性愈强。客观地说, 一目了然会使某一事件图式化,而前景化则意味着对系 统的违反。纯粹意义上的标准语言,如以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化为目的 的科技语言,就避免前景化。因此,在科学论著中,一 个新的表达方式,即便会因为它新而被前景化,也会由 于对其意义所作的精确定义而立刻变得一目了然。当然, 前景化在标准语言中也很常见,如在新闻体中,甚至在 评论文中。但在这里,它永远是从属于交际行为的:其 目的就是要把读者或听者的注意力更好地吸引到由前景 化的表达方式所表达的主体上来。FB-/M2:B-D 站在俄国形式主义诗学观的立场上,我们不难看出, 作家着力于语言形式的变异和叙事技巧的选择,目的是 要使得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某些表达方式偏离成规,从而 唤起读者对语言媒介的注意。正是这种意在前景化和陌 生化的形式变异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文学性( "N"=O)。 P&7*N(*’Q指出,“文学研究的目标不是文学,而是‘文 学性’,即使一部特定的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RN%&?(A:B-..2:ISC) 由此看来,文学翻译,如果要无愧于文学的称号, 就应该最大限度地体现原文的前景化或变异及其效果。 这里所说的限度当然是以原文的信息内容为参照。我们 强调文学形式的价值,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否认内容的价 值。 既然在文学中语言媒介前景化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我 们日常感知的世界“变得陌生”,用不同寻常的表达方式 给读者一种新鲜、奇异的感觉享受,那么以文学性、或 变异、陌生化、前景化、反成规化(=$6&N"#K!"E&#"*’)为 特征的文学形式或媒介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文学文本内 容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文学的这一性质对归化式翻 译方法的出发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采用归化式方法的 译者认为,形式与内容是可分的,因此可以用目标语言 中“透明的、一目了然的、简单化的”表达方式来取代 原文的变异形式,以便向译文读者提供一个语言表达方 式熟见的、合乎成规的译本。这一方法的出发点就是, 形式与内容可分,且内容是唯一重要的因素,至于原文 的形式不必看得太重。在这一意识的支配下,虽然很多 译者声称,只要形式不影响内容的表达,形式还是值得 保留的,但实际情况却是,一遇到“陌生的”或保留难 度较大的形式时,他们便毫不犹豫地用归化的方式强行 将其征服。实际上,这是在用译文语言中熟见的表达方 式来归化原文“陌生的”形式;从文体学的角度看,这 样的翻译会使原文文体风格发生变形。T*=J$:认为,在文 学中,形式和内容常常是“不可分的”,因为“文体并不 是主题的装饰性修饰,而是将这一主题转化为艺术的媒 介⋯⋯”FB-112:I-D:虽然这一一元论的观点引起了一定的 争议,但他对形式在文学中的重要作用所给予的异乎寻 常的关注却是令人深思的。 在文学文本中,前景化或陌生化作为一种艺术手段, 主要体现在有别于普通言语形式的变异之中。下面是从 U!9(($( 中摘取的一个例子: FBD::V"#6W 5"’N&= #6$ 5&"!*% &’= X"’N&= #6$ X&"!*% &’= P"’N&= #6$ P&"!$% &’= V6"’N&= #6$ V6&!$% &’= Y"’N&= #6$ Y&"!$% &’= )"’N&= #6$ )&"!$% &’= Z"’N&= #6$ Z&"!$% &’= ["’N&= #6$ [&"!$% &’= L"’N&= #6$ L&"!$% &’= \"’N&= #6$ \&"!$% &’= ]"’N&= #6$ ]&"!$% &’= ^"’N&= #6$ _&"!$% &’= ‘"’N&= #6$ aK&"!$% &’= T"’N&= #6$ b&"!$% &’= c"’N&= #6$ [6H #6&"!$%O @P&?$(QP*9<$AQU!9(($(2Q.dBAQ斜体为笔者所加e 这一段近乎梦呓的言语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种文字 游戏。这种与普通言语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是文学作品 中的一种极端陌生化的表达方式。根据英语的普通语言 规则,一串事物并列时通常只有最后两个事物之间用连 词连接。但这一规范在此却反常地被一连串 &’=Q所取代。 另一显著的变异便是它的声韵结构 Q H"’N&= #6$ H$"!$ @*D% &’=;这一结构到 ^"’N&=Q#6$Q7&"!$% 处开始变调:扬抑抑格 双音步内的头韵特征消失。Q作者在这里刻意构建的这种 节奏齐整划一、音韵单调乏味、内容空洞无物的无标点 言语形式,似乎是要以一种没完没了的无聊重复把读者 中国翻译 fgg,年第 C期 !! 引入一个昏昏欲睡的、近乎无意识的状态。从而为仅隔 一段之遥而随其后的那著名的 !" 余页无标点意识流话语 作铺垫性准备。这种无标点言语结构和极规则的语音模 式显然不是非诗学的信息语言中我们所熟悉的表达方式。 从语义内容上看,除了斜体部分的第一个词组 #$%&’()*+,) #’$-./)有明显的语义出处(指《天方夜谭》中辛伯达航海 历险的故事)外,其他皆是对此的语音仿拟,并无真正 的信息内容。也就是说,这段文字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 寻常意义上的信息传递,而在于它形式上的审美效果和 由此引起的对于主人公内心意识活动的重新审视。从这 一角度看,这一段表面上看似没有语义连贯的形式,实 际上却构成了反映了人物内心活动的小说内容。此外, 其中不断重复的单一节奏,也强化了语义的缺乏,使得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主人公的意识流有所领会。从叙 事技巧上看,这一描写是小说家为了不介入地、戏剧化 地呈现人物内心活动而进行的艺术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因此,这段文 字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 文学的一个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就是文学性的创 造。而在文学作品中,以前景化、变异或陌生化为特征 的文学性则是与大量的、背景化的常规或熟见的表达方 式相比照而产生的。 虽然像例 012)这种高度密集的变异或前景化的表达方 式只是在现代派的作品中比较常见,但是小说家们为达 到与情节、人物或场景相吻合而采取的艺术构思往往是 殊途同归。请看另一例: 342) 5) +’() +’() %.) 6.778%$6’*$.%9 &:) -,**,/;) ./)7,<<’=,) >$*+9 *+,9 .8*,/9 >./-(?9 #6+..- /8-,<;9 <6+..- (8*$,<;9 <6+..- +’&$*<9’%(9%.*$.%<;9 ’%( @.$6,<;9’%( A’6,<;9’%( B+/’<,<;9 ’%( 6.<*87,<; ’%( B/,A,/,%6,<9 ’%( ’%C *$B’*+$,+’*959E%,>9.A9,F$<*,%6,?90G+’/-.**,9 H/.%*!;9I’%,9J:/,?9G+’B?91"D911K,斜体为笔者所加2 I’%, J:/, 是用传统叙事手法创作的经典小说。此例中的 一个显著的形式特征就是 <6+..-9和 ’%( 的重复。其诗学 意义就在于这样的重复并不是任意的,作者选择它的目 的在于宣泄一种情感。其实,从纯信息传递的角度看, 这样的重复是多余的;语法上也是毫无必要的。而正是 这种在常规下显得多余或不必要的特征才会在常规的簇 拥下被前景化,引起读者对这样的变异及其与语境的关 系作进一步的思考。在原文的语境中,重复的 <6+..- 表 达了主人公简·爱对她所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的一种厌烦的 情绪,而连续出现的 ’%( 则使人感到所列举的事物没完 没了,让人不胜其烦。利用形式的变异或前景化来表达 一种言外之意正是这两处重复的诗学意义。 以上两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变异和陌生化, 用 #+E-.@0?@7 ;)7 &:AB (&5C--与何人? 水手辛巴德、裁缝钦巴德、监守人简巴德、会捕鲸 鱼的惠巴德、拧螺丝的宁巴德、废物蛋费巴德、秉公保 释的宾巴德、拼合木桶的品巴德、天明送信的明巴德、 哼唱颂歌的亨巴德、领头嘲笑的林巴德、光吃蔬菜的丁 巴德、胆怯退缩的温巴德、啤酒灌饱的蔺巴德、邻苯二 甲酸的柯辛巴德。(金盽译,’’9) 将译文与原文相比较,我们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 译家与作家的冲突。在原文中,作家的注意力是放在形 式的诗学功能上的,意在创造不同于普通言语的陌生化 的表达方式。这一前景化的审美效果实际上是通过与在 原文中处于背景化的常规形式表达相比照而产生的。以 下是例(&)上面的一段原文: (;) D0E5<-DF4GH< IF7GF2J2K7 IF7L$27 JG$>F??F,K7 M.$EF2-.0HNFO Q?H22F2) 89AC 两个译本的译文分别是: (;$)子宫内?疲倦吗? 他正在休息。他曾经旅行过。(萧乾、文洁若 译,>0?K;:&:A) (;1)子宫?疲倦? 他休息了。他旅行过了。(金盽译:’’:) 就标点符号而言,原文是正常的,而在此之前的原 文也是正常的。其实在原文中,标点稍显异常的例(&) 只是这部著名的意识流小说中那 RA 多页无标点意识表述 的前奏,仅隔一段之遥而随其后的 RA 多页里只有结尾处 有一个句号。从结构上看,短语结构的例(&)结尾处尚 有一个句号,与后文相比,其无标点特征并不算十分突 出,作者的文体用意显然是将此作为由意识进入潜意识、 由清醒进入梦呓或准梦呓状态的过渡。例(&)那由没完 没了的简单重复而营造出来的单调乏味的效果恰如催人 昏昏欲睡的催眠曲,将读者逐步引入一个奇妙的潜意识 世界。而例(&)的这种变异或前景化正是在与例(;) 及其前文常规化的背景相比照中体现出来的。但在译文 &$S&5 与 ;4T;5 中,这种变异和常规,前景化与背景化的 对比却消失了。例(&)中的无标点成了有标点,一长串 的 43#-被译成了逗号,简单重复的语音变异被刻意的、 以损失简单重复的语音变异为代价的语义阐释所取代 (如例(&4)中的“ · 狱 · 卒金伯达” O-“ · 捕 · 鲸 · 者珲伯达” O- “ · 制 · 钉 · 工 · 人宁伯达”,例(&5)中的 “ · 裁 · 缝钦巴德”O-“ · 监 · 守 · 人简巴德”O-“ · 会 · 捕 · 鲸 · 鱼 · 的惠巴德”),最终变异变成了 常规,陌生变成了熟见,前景融入了背景。译者的刻意 归化消解了例(&)中所有主要的变异。原文和译文之所 以出现这样的差异,显然与作者和译者不同的意识取向 有关,前者游戏于奇妙的文字组合形式,而后者踟蹰于 原文文字的意思。其实在这里,形式本身就是内容的主 要方面,得“意”而忘“形”恰恰是对原文内容的不忠。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两个译本在处理例(&)之后的 RA 多页无标点言语时却又分别采取了变异手法,金译本忠 实于原文的变异,以无标点对无标点;萧译本则用空格 以对。 两个译本的译者之所以会对(&)中的变异现象进行 形式正常化处理,除了受内容第一形式第二的习惯影响 之外,可能还会担心原文怪异的形式中国的读者接受不 了。其实,原文中用连续的 43#-来取代标点的做法对于 原文读者来说同样是怪异的。而原文的诗学价值就恰恰 是它的怪异。翻译时,只有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原文陌生 化的特点,才能真正体现 .0HUF 这位意识流大师的诗学意 图。这句的翻译要领主要有以下几点:(&)体现原文的 语音变异,其手段是音韵简单重复;(*)体现原文的语 中国翻译 *AA&年第 V期 !" 法变异,其手段是用连词,不用逗点;(!)体现原文的 语义变异,其手段是维持基本语义内容,选词时考虑 (")和(#)的需要。试改译如下: ("$) 跟谁? 行海船的辛伯达和当裁缝的当伯达和看牢子的看伯 达和捕鲸鱼的捕伯达和打铁钉的打伯达和不中用的不伯 达和舀舱水的舀伯达和做木桶的做伯达和跑邮差的跑伯 达和唱颂歌的唱伯达和说脏话的说伯达和吃蔬菜的丁伯 达和怕惹事的文伯达和酗啤酒的叶伯达和行什么船的行 伯达。 将原文的变异模式与译文 %$ 相比较: &’()*+,---.---/01--.--&’1(21345367-.--+), &-— — .---的 .--&-’-伯达 .---和 改译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体现原文的各种变异特征。 其实,只要把握住原文变异的规律,译文还可以有多种 其它的体现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改译所追求的诗学效 果并不是以原文的信息内容为代价来换取的。原文有限 的、而且大多是毫无意义关联的信息内容基本上在改译 中得到了体现。 不可否认,像 829::1: 文本中这样具有高度试验性的 言语是一般文学翻译中所不常见的。但如果认为一般文 学文本中变异或陌生化现象很少,那就大错特错了。小 说之所以成其为小说,并不仅仅是因为它说了一个故事, 新闻报道中每天都有故事,但那却不是文学,如前所述, 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形式上的文学性。陌生化作 为建构文学性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必然见于任何可以称 作为文学的文本,只不过密度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正 如罗丹所说,美在于发现。作为一个文学翻译家,必须 要有善于发现美,即发现原文中富有文学性的表达方式 的文体能力(:/92(:/($-$5;<1/1)$1),否则即便是美在眼前 也会把他当作跨语信息传递中的“噪音”而被清除掉。 下面两例是例 = 的两种译文: (=+) 我和外面的世界不通信息。学校的规章,学校 的职责,学校的习惯,还有见解,声音,习语,服装, 偏爱,恶感;对于生活,我就知道这一些。(祝庆英译: >%) (#*) 我和外界既没有书信往来,也从不通消息。学 校的规定,学校的职责,学校的习惯和看法,以及它的 各种声音、面孔、用语、服饰、偏爱和恶感,我所知道 的生活就只是这一些。(吴钧燮译:%?@) 与例 %+’%* 相似,例 =+’=* 也将不断重复的 +), “省 译”了。至于原文在这一句之中两度采用从语法上看完 全没有必要的重复,其文体意义已在上文中做了分析, 不再赘述。有趣的是,两个译本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另 一个前景化的实意词 :$0552 的重复,而将连词 +),7弃之 不译。显然译者是认为连词重复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我们当然不能要求在翻译 A+)1 B9317时采用例(%$)的方 法,毕竟两个文本的文体变异度大不相同,例 % 和例 # 两段文字本身的文体变异度也不同,最根本的是两例中 的连词重复的语用意图和文体意义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审 美效果也不同:前者是利用语音 C 结构重复造成一种昏昏 欲睡的效果,而后者则是为了营造一种厌倦、不耐烦的 情感效果。从语际转换的角度看,读者对前者的审美期 待可以容忍较大幅度的变异,而对后者则有一定限度。 从这一角度看语际转换,用连续的连词“和”等来体现 例(=7)中 +), 的效果明显不妥。在这种情况下,变通的 办法是用其它的重复手段来实现同样的情感联想和诗学 意图。试在以上译文的基础上改译如下: (=$) 我和外面的世界既没有书信往来,也从不通消 息。 · 学 · 校 · 的规定, · 学 · 校 · 的职责, · 学 · 校 · 的习惯和见解,还 有 · 那声音、 · 那面孔、 · 那用语、 · 那服饰和 · 那好恶:这一切 就是我所知道的生活。 其实,例(%)和例(=)的改动幅度并不大,这么 轻而易举的改动对原译文的几位学贯中西的译者来说, 完全不在话下,而且肯定会译得更好。他们之所以在译 文中没有体现原文的这些变异,完全不是语义理解和汉 语表达的能力问题,而是意识问题以及由此而促动的翻 译策略的取向问题。这一意识和取向如果是与作家一致 的,我们可以断言,凭这几位翻译大师的语言水平,是 不可能译不出原文的变异效果的。译者与作者的冲突在 此一目了然。 毋庸赘言,文学翻译家应该要有敏感的文体或风格 意识,应该能敏锐地识别原文的变异,并洞悉蕴含其中 的诗学价值。我们应该看到,文学文本中的变异其实是 作家的一种舍近而求远的选择,变异或陌生程度越高, 其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就越高。其实这种变异对于原文读 者和译文读者在很多情况下是平等的。对于深谙西学之 道的译家来说,他完全能够分得清原文中的常规与变 异———只要他有意于此的话。对于他来说,他觉得变异 的形式,其实对原文读者来说也同样是变异的,大可不 必太担心这样的变异中国读者无法接受。译文读者如果 不是追求异国情调之异,他何必去读异族的文学。可以 说,任何一个欲读翻译文学的读者,都有着不同于读本 土文学的审美期待。译者应该尽量地满足读者的这个期 待,而不是用善良的、略带学究气的愿望打消之。 文学翻译针对变异与常规的翻译策略应该是以变异 对变异,以常规对常规。但并不要求变异的形式要与原 文一模一样,关键是变异的模式及其效果。文学翻译家 既然翻译的是文学就应该要译出文学的精神。为此,他 就应该与文学家的语言意识或语言策略取向保持一致。 难以想象,如果译家的选择与作家是背道而驰的,他译 出来的作品在文学性上还能在多大的程度上与原文相比 拟。 参 考 文 献 D%E777塔迪埃,让—伊夫F7=? 世纪的文学批评DGEF7史忠义F7天 津:百花出版社,%HH>F D=E77 I*3+;:J7 KF7 LF7 I M25::+39 5N O(/13+39 P13;:DKEF- Q53/- R53/0S-L52/J-T()10+3/-+),-R():/5)J-"H>>F D!E---U+3):/5)1J-RF-P01 V51/($: 5N P3+):2+/(5)S L(:/539J P015’ 39J V3+$/($1DKEF-W1X-L+Y1)-+),-O5),5)S-Z+21-8)(Y13:(’ /9-V31::J-%HH!F D[E-- Q5X213J- TF- O()\](:/($ ^3(/($(:; DKEF7 _‘N53,7 +),7 W1X7 Z53aS7_‘N53,78)(Y13:(/97V31::J7%H>bF DcE777L+/(;J7UF7d-K+:5)J-eF-f(:$5]3:1 +), /01 P3+):2+/53DKEF- 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文学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 !"#$"%&’%$&()*+,"-./&!"%012%3&45567 89:;&&<2."=>"%3;?7;!@%0A@>B@C>;2%$;D")B@C>8E:7;F7;D"1">.2;G; H7; ?A$I7 !2%0A20) @% !@B)-2BA-) 8J:K; J21=-@$0)3; L2>M; >2CNA>>)B>OPQ+!"%$"%R+SN)+T)U.%2V;W-)>>;"X;Y2-Z2-$;[M %@Z)->@BI\;45]^KP9_M5‘K 8^:PPP !"$0)3P aKP bc%0Ac0) "X d@CB@"% eL:KP f)*Pg"-.RP J"UAhP 1=@2Pi%@Z)->@BIPD-)>>OP4599K 8]:P LA.2-"Z>.IOP <2%K P jB2%$2-$P b2%0A20)P 2%$P D")B@CP b2%P h0A20)P8E:KPDKPbKPk2-Z@%KPE D-20A) jCN""U l)2$)- "% m>h BN)B@C>O b@B)-2-I HB-ACBA-)O 2%$ HBIU)P8J:KPn2>N@%0B"%OPa7 J7RPk)"-0)B"*%P[%@Z)->@BIPD-)>>OP459‘7P4^op6K 85:PP f@$2OP mKEKP GPS2=)-OP JKlKP SN) SN)"-I 2%$ D-2CB@C) "X S-2%>U2B@"%P8L:KPmKOPYKPJAUBA-2U dA%CB@"%> "X S-2%>U2B@"%P8J:KPJU)Z)U2%$·DN@U2$)UVN@2·E$)U2@$)RPLAUh B@U@%0A2UPL2BB)->PbSaOP455rK 844:PHN)%OPa2%KPb@B)-2U@>1RPfsfP“X"-12Uh)tA@Z2U)%C)”8<:KP T2=)UOP45]5uprv:_45M_prK 84_:P HN.U"Z>.I3PwKP E-BP2>PS)CN%@tA)8E:KP ?KP JKP a2Z@>KP J"%M B)1V"-2-I b@B)-2-I J-@B@C@>18J:KP f)*P,"-.PGPb"%$"%RP b"%012%3P45]9KPr_M9pK 84p:Pw)1))-3PYKPPU2B@"%PPS"$2IRPPsU$P2%$Pf)*PW-"=MP U)1>P8E:KPLKPH%)UUMY"-%=IP)BP2UK S-2%>U2B@"% HBA$@)>R 2% x%B)-$@>C@VU@%)8J:KPE1>B)-$21yWN@U2$)UVN@2RP<"N%PT)%z2MP 1@%>PWA=U@>N@%0PJ"1V2%I3P455‘KpM49K 84‘:P w)%AB@3P bKP ?)BN@%.@%0 S-2%>U2B@"%R a@>C"A->)3 HA=z)CB@M Z@BI3 x$)"U"0I 8J:KP b"%$"%P 2%$Pf)*P,"-.RP ?"ABU)$0)3P 455_KP4M4^K 84r:PSN) S-2%>U2B"-’> x%Z@>@=@U@BI P8L:KPb"%$"%PP2%$PPf)*P ,"-.RP?"ABU)$0)3P455rK 8作者简介:P王东风,博士,教授,广州英文早报副总编, 研究方向:翻译学 8作者电子信箱:*)2>B*@%${N"B12@UKC"1 2KK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 孟 琳 詹晶辉 u哈尔滨工业大学 外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 4r6656v 摘 要要: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双关语的翻译本身就是一个难点,而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则更加复杂。本文从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成语、俗语双关等几方面对双关语的运用技巧作了阐述。并 在考虑双关语的双重含义及广告语体风格的基础上,从契合译法、分别表义法、套译法、侧重译法和补偿译法等方 面对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广告语言;双关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Yp4r文献文献标识码:E文献文章编号:4666M]^p|u_664v6rM66‘]M6‘ LmfkPb@%PGPP}YEfP<@%0MNA@ ud"-)@0%Pb2%0A20)>Pa)VBK3PY2-=@%Px%>B@BAB)P"XPS)CN%"U"0I3PY2-=@%P4r66563JN@%2v DA%%@%0P@>P"%)P"XPBN)P1">BPC"11"%P-N)B"-@C2UP$)Z@C)>PA>)$P@%P2$Z)-B@>)1)%BKPSN@>PV2V)-P@>P2="ABPBN)PB)CN%@tA)>P"XP VA%%@%0P2%$PBN)PB-2%>U2B@"%P"XPVA%>P@%Pm%0U@>NP2$Z)-B@>)1)%B>KP SN)-)P2-)PZ2-@"A>P*2I>PB"P X"-1PVA%>P @%P2$Z)-B@>)1)%B>KP SN)P B-2%>U2B@"%P"XPVA%>P@>P$@XX@CAUBP=)C2A>)P"XPBN)P$"A=U)P1)2%@%0>3P2%$PBN)PB-2%>U2B@"%P"XPVA%>P@%P2$Z)-B@>)1)%B>P@>P)Z)%P1"-)P$@XX@M CAUBP=)C2A>)P"%)P1A>BP.))VP="BNPBN)P$"A=U)P1)2%@%0>P"XP2PVA%P2%$PBN)P>BIU)P"XPBN)P2$Z)-B@>)1)%BP@%P1@%$KPP 2$Z)-B@>@%0PU2%0A20);VA%;B-2%>U2B@"% 引 言 不论是商品广告,还是公益广告,广告的创作都是 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集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市场营 销学、声电学、文学、语言学等于一身。这门艺术中的 文案写作比其它形式的写作都更需要技巧。它要利用推 销原理写出雅俗共赏、生动有趣的文字,要具有特殊的 感染力,能在瞬间引起读者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最 终促成购买行为。因此广告文案中文学语言运用精当会 使得广告语言的内涵与影响远远超出广告本身。双关语 这一修辞手段是广告创作中常用的技巧。双关,顾名思 义,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 出一明一暗双重意义,既引人注意,又能引起联想。双 关语具有简洁凝练,风趣幽默,新颖别致等修辞效果, 能够突出广告的特点,因而在广告中得到大量应用。 4KP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在广告中比较常用,它 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在广告中, 广告制作者为了增加广告的吸引力,挖空心思地追求新 的创意,使得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技巧更加纷繁复杂。 巧妙的双关能使语言含蓄、幽默、生动、给人以回味和 想象的余地。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4K4PP谐音双关 ·实用英语翻译· 收稿日期:_664M6pM49 !!!!!!!!!!!!!!!!!!!!!!!!!!!!!!!!!!!!!!!!! w"UKP__PPf"Kr H)VK3PP_664 中 国 翻 译 JN@%)>)PPS-2%>U2B"->PP<"A-%2U 第 __卷卷第 r期 _664年 5月 !"
本文档为【译家与作家的意识冲突_文学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70677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1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10-27
浏览量:44